资料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资料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资料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资料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且进行广泛应用的科学。数学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计算机的结合愈来愈紧密,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繁杂的信息作出最优的判断和选择,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理工科综合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是工科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将为今后学习工程数学、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基于工科教育的特点,以及为适应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第二部分课程基本理念

一、优化课程结构,适应理工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理工课大学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研究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

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突出“能力提高”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相适应,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衔接。

二、以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为其它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从而数学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更不能偏废。但在理工科教育中,高等教学在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同时,应充分遵循“学有所用”的原则、“学有所需”的原则,而在一切的教学过程中,都要从能力培养出发,发掘学生的潜在的创新思维,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素质。

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高等教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而内容的是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之上。而教师也不是被动的,应调动一切可行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和实践提供有效的知识工具和良好的思维素质。

四、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

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整合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五、构建本课程新的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输出”能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但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评价的价值取向犹为偏颇。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从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运用。总之,评价的结果优劣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通过对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专业课及工程数学须使用,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

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活、事业的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在科学工作事业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攻克难题;使学生能敏感地把握现实社会经济的脉搏,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做时代的主人。

本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阐释为: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微积分的发展史,认识微积分的重要性、抽象性、实用性,进而认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一般函数间极限。

3(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一般函数的微分。

4(理解积分的概念,掌握积分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一般函数的积分。

5(了解微分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掌握几种简单形式的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

二、数学思想与能力运用方面

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对极限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无限的思想观,并使学生能用“分割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方法求一些诸如无穷数列和、图形面积等问题。

3(通过对微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实际问题的模型,理解诸如最值方面的问题,并能分析、推证、解释跟最值有关的一些现实现象。

4(通过对积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微元法”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诸如求面积、求体积、求功等问题。

5(通过对生分方程的学习,使学习初步掌握综合运用微积分的能力。

6(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将数学思想扩展到其它领域的能力。

三、科学观和价值观方面

1(具有高尚的科学观,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反对迷信邪教。

2(有较强的求知欲,逐步进步,崇尚科学思维,有较强的毅力,不怕困难,有信心战胜它。

3(热爱生活,有团结协作精神,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4(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

一、函数极限连续

函数是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高等数学就是以函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数学课程。极限是贯穿高等数学始终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这门课程的基本推理工具。连续则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态,连续函数是高等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飞跃。

(一)具体目标

1(函数

(1)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要素。

(2)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了解函数的周期性和有界性。

(3)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

(4)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能建立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

2(极限

(1)了解极限的“ε-δ”、“ε-N”定义,并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极限思想的理解。

(2)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了解极限的两个存在准则(夹逼定理和单调和界定理),掌握两个重要极限。

(4)了解无穷大,无穷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

3(连续

(1)理解函数连续的概念,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2)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3)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定理、介值定理和极的存在性定理。

(二)案例

例1 讨论函数的奇偶性、有界性、单调性。

例2 写出的复合过程,并判断的有界性。

例3 将半径为r的半圆圈成圆锥,试建立圆锥体积V与r的关系V(r)。

12,,xx,,lim2,ln(1,),lim,,1,,3x,x,,0xx,,例4 求

1,x,1,,lim,limnn,2,n,1x,0n,,x例5 求

3xxsin21,,lim,lim1,,,,,,x0xxxsin3,,例6 求

ln(1,x)(x,0)2x(x,0)例7 试比较和的阶数高低

x,1f(x),2x,1例8 求的间断点,并判断其类型。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导数与微分都是微分学的基本概念。导数概念最初是从寻找曲线的切线以及确定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而产生的。它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上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微分伴随着导数而产生的概念。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具体目标

1(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导数与微分的运算法则以及基本公式。能熟练地计算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3(会求隐函数及参数方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导数。

4(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

5(掌握罗必塔法则。

6(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

7(会求函数的极值,能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图形的凹凸,会求曲线的拐点。掌握函数图形的描绘方法。

8(能解决最值的应用题。

(二)案例

y,x1,x例1 求的一阶、二阶导数。

y,xlnx例2 求曲线在(1,0)的切线与法线方程。

xe,1lim,0xx例3 求

y,xy'xy,1,e例4 求(y由方程确定)

x,1,sint,

,y'y,cost,sintx,例5 求(y由方程确定)

例6 求周长为l的面积最大的矩形边长。

xy,21,x例7 作出的图像。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微分学的要基本问题是:已知一个函数,求它的导数。但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往往会遇到与此相反的问题:已知一个函数的导数,求原来的函数。由此产生了积分学,包括定积分与不定积分。而定积分的广泛用途是:利用微元法,解决物理和工程技术中的诸多问题。

(一)具体目标

1(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3(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法,掌握较简单的有理函数的积分。

4(熟练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5(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6(了解变上限的定积分作为其上限函数及求导定理。 7(掌握定积分的微元法,会用定积分计算相关的几何量与物理量。

8(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会求简单的广义积分。 (二)案例

2例1 x是2x的一个函数吗,

例2 写出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12x1,,,xxdxxedxdx2,,,(1,)xx例3 求

1x,/213xedx,cosxdx,(x,1)dx000,,,例4 判断正负:

1418,/23,/25xdx与xdx,sinxdx与sinxdx0000,,,,例5 比较大小:

22xty,edt,求y(0),y'(0)0,例6 若

322,/2312xxdx,|x|dx,cosx(1,sinx)dx,xedx,2100,,,,例7 若

例8 证明圆锥,正四棱锥,环的体积公式。

11,1dx,dx00,,2,1xx例9 求

四、常微分方程

寻求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见的重要课题。但是,人们往往不能直接由所给的条件找到函数关系,却比较容易列出表示未知函数及其导数(或微分)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然后再从中解得待求的函数关系。这样的等式,移这为微分方程。这部分内容将讨论几种特殊类型的微分方程及其解法,并初步介绍一些应用。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微分方程的概念以及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的概念。 2(熟悉掌握一阶线性可分离变量的方程的求解方法。 3(熟练掌握一阶线性齐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一阶线性非齐次方程的解法,会利用常数变易法解一阶线性非齐次方程。

4(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

5(熟练掌握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方程的解法。 6(掌握几种简单形式的二阶线性常系数非齐次方程的解法。 (二)案例

2y",y',2x,2例1 y=x+1是否为方程的解,

2y',xy例2 求的通解。

11x2y',y,e22例3 例2 求的通解。

xy',y,cosx,y(,),1例4 求的特解。

例5 设跳伞员开始跳伞后所受的空气阻力与下落速度成正比(k>0),初速为0,求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y",2y',3y,0例6 求的通解。

y",4y,x,1,sinx例7 求的通解。

例8 设有一链条悬挂在钉子上,起动时两端钉子为8米和12米。若不计摩擦力,试求链条离钉所需时间。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实现本课程的目标,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标准》提倡多种教学形式。广大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下面就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和参考案例。

(一)落实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能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倡导探究性学习,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当贯彻在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中。

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仅仅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就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

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

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极大的促进。

(二)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切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而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最后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知识,认识和发现科学的方法,创造和实现知识与科学方法的应用。为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课程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的目标要求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或讲授,或讨论,或课题设计,或问题解决,或设立情境。

(三)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组织教学,创立良好的教学环节促进“问题解决”的实现

教学的问题可分为概念问题、方法问题、思想问题、计算问题、推论问题、应用问题以及实际操作或模拟实现等问题。教师组织教学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或激励和启发学生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有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也有乐于和敢于面对新问题挑战的紧张感。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应用的能力,知识拓展的能力,以及总体把握的能力;而且这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的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为促进“问题解决”的实现,必须创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突出功能就是信息交换量大,而且实时快捷,另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形象直观,易于接受。另外设立相关资料库、报告会、专题讨论、分组讨论等都是可考虑采用的手段。

以下给出一些问题解决的具体案例,仅供参考。

1(关于极限概念问题

极限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与已掌握的中学教学知识有着持的飞跃,学生要理解这

个概念有很大的难度。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多讲一些实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譬如,我们可以介绍“割圆术”,先画几个图例,圆的内接正三角形、正六边形、十二边形……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差愈来愈小,从而直观地认知:圆的面积与这组正几边形的面积有着特殊的关系。进而我们说这圆的面积就称做正几边形的面积的极限。然后再引导:现在不知道圆的面积,怎样来求它呢,让学生思索。通过引导、归纳,知道只须求正几边形的面积的极限。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画一个曲线三角形)。引导(画一些分割线)启发(画一个矩形)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分割线,取矩形……得到一组分割图。引导:现在无法直接计算曲线三角形的面积,但是可以……学生自己会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从而建立“分割求和取极限”的思想。而对于极限概念就有了比较具体的影象。这里的图例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来完成,效果会更好,如果再有相应的课件,能够进行计算,就很完美了。如此,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对于导数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也有同样的思路和手段。

2(关于极限运算

极限运算是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能力。这里我们要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从“归类”到“方法”的正确思路。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组计算问题,让学生解决。

sinsinsinx,sinxxxxlimlimlimlimx,x,0x,,x,0xxxx,sinx求极限:? ? ? ?

x,sinxlimx,,x,sinx?

经过学生的计算之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得出结论是“先进行归类”,“再使用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科学的解题习惯。

求不定积分也是这样。让学生解决这样一组计算问题,再进行比较归纳。

21x1xdxdxdxdx2,22,,2,x(1,x)1,x1,x1,x求不定积分:? ? ? ?

11dxdx,22,2x(1,x)1,x? ?

3(关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值问题。

这一方面教材中都有一些典型的例题,用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建模思想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最值问题,并进行分析。譬如让学生观察饮料瓶的底和高的比例。引导学生解决这个比例问题。发现这是一个用料最省的问题。进一步用数学思想来表达:容积一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底高之比,使得表面积最小,进而建立函数关系,利用导数知识来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锻炼既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科学的习惯,探索的精神,求知的兴趣。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和激励。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全面客观的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评价的原则

1(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既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最后判断,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发展、变化状态,随时把握它们的发展态势,使之不断得到调节和完善。

2(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即评价的主体应多样化。

3(对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既评价的内容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态度、情感、行为等的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

1(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在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时,应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课程标准制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标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该注意的是《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更多的关注其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学习,遇到问题如何解,学生如何主动地吸纳知识,掌握显得极为重要。

3(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和应用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评价一个学生,不仅看他的知识量,更要看他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高等学校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主动的探究意识,他们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积极性,有待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并且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评价,以进一步推动这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5(重视针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评价

重要评价的科学素质,也就是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有助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形成为人类造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理想。

(四)评价的形式

考试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和激励。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标准》所提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标准》提供多种形式的考试,以实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也可以写小论文或心得报告,可以分组解决课题,可以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

考试内容中应加大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实际运用的比重,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包括学生参与本课程的程度,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的表现好坏,作业完成的质量,都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而所占的比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灵活掌握。

(五)评价的管理

本课程考核以学分制为评价管理,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打破了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优劣的单一“应试”评价模式,体现了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和学籍管理功能。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为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教材编写应以《标准》为基本依据,要充分提供生动素材,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教材的编写应有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教材的编写还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弹性。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

因此,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少而精的原则,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注意讲清概念,减少数理论证,注重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内容通俗易懂,既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努力体现专业特色。在内容的组织上,在保证相对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来组织编排内容,并及时配备与教材内容吻合,灵活多样难度量适中的习题。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形式多样化,力争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样就要求文字描述简洁明快流畅、多配图形,版面整洁新颖,从而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为师生所喜爱的教材。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高等数学教研室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 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且进行广泛应用的科学。数学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计算机的结合愈来愈紧密,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繁杂的信息作出最优的判断和选择,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将为今后学习工程数学、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为适应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公司企业输送相应层次的技术人才,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第二部分课程基本任务 一、优化课程结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突出“应用”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相适应,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衔接。 二、以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为其它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从而数学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更不

高等数学教材(较完整)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3)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4) 5、复合函数 (4) 6、初等函数 (4)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5) 8、数列的极限 (6) 9、函数的极限 (6)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7)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⑵、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A={a,b,c},则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高等数学(工科)课程标准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数学》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M81F06G21、M81F06G22】适用专业:全院所有工科类专业 编制单位:素质教育部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M81F06G21、M81F06G22] 课程承担单位[ 素质教育部 ] 制定人[ 缪蕙 ] 制定日期[2010.11.29] 审核人[ ] 审核日期[2010.11.30] 批准人[ ] 批准日期[2010.12.01] 一、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全院所有工科类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全院所有工科类专业的职业素质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全院所有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各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学会微积分的基本运算技能,能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另外,通过学习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

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知识目标 了解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了解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技能目标 掌握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及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严密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训练和熏陶,使学生能利用数学思维和逻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参考学时:105学分7 六、设计思路 《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以高职教育的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根据我院学习该课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主要以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为主。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课程讲解要注重思想方法和应用,注重与专业课的联系,并随着新知识的出现不断将新问题揉合进来,充分体现高职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等数学 简明二阶微分方程讲义

高等数学简明二阶微分方程讲义 作者:齐睿添 ————微分方程的理论帮助了很多工程学,物理学中实际 问题的解决 讨论0. 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在二阶线性齐次常系数方程通解的推导和其非齐次方程的自由项为三角函数时的求解过程中有重要的应用. 讨论1. 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实际问题1. 如图,在水平光滑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弹簧和阻尼器的牵拉下往复运动.阻力f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率成正比,阻力f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f=-cv).

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如何变化? 设位置函数x=x(t) 已知: F弹=-kx,f=-cv 故由牛顿第二定律: 合力=-kx-cv=ma 即a+(c/m)v+(k/m)x=0 得到微分方程: 记 得到形如下式的方程(*) 这便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其通解如下表所示: 特征方程

(上表的具体推导与证明详见教材P174-177) 可以发现其通解形式是符合物块运动的直观直觉的. 1)如果阻力很大,弹簧弹性弱,那么物块晃动两下很快就会停止. 这种情况下,列出方程的通解应是表中第一条或者第二条. 例如:取m=1kg, k=3, c=4, 一开始物块位置在+0.5m处, 给予它一个初速度-5 m/s. 我们依照数学习惯将时间(自变量)记为x, 将位置(因变量)记为y. 那么方程为: . 特征方程为,有两个不相等实根 通解为 把初值条件带入 求得 故该例的解为 图像

2)如果阻力很小,弹簧的弹性很强,那么物块将反复往返震荡,幅度随时间越来越小.这种情况下方程通解应是上表第三条. 例如: 取m=1kg,c=3,k=4,一开始物块位置在+0.5m处, 给予它一个初速度-5 m/s. 即为 带入初值条件 C_1=1/2, C_2=-17根号7/14 图像为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是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 常微分方程; 4.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5.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6.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B(上)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ε-N、ε-δ定义不作高要求),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单调有界准则,掌握运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9.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

小值定理)。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 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知道某些初等函数n阶导数的求法与公式。 5. 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 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 7. 掌握洛必达(L’Hospi 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 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2.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可积条件。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的积分。 3. 理解变上限的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掌握牛顿(Newton)-莱布尼兹(Leibniz)公式。 4.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5. 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求反常积分。 6. 掌握用定积分表达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面积、体积、弧长、功等)的方法。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连续

历年试题分类统计及考点分布 本部分常见的题型 1.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2.求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 3.讨论函数连续性,并判断间断点类型。 4.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一、 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例1 (1988, 5分) 设2 (),[()]1x f x e f x x ?==-且()0x ?≥,求()x ?及其定义域。 解: 由2 ()x f x e =知2 ()[()]1x f x e x ??==-,又()0x ?≥, 则()0x x ?=≤. 例2 (1990, 3分) 设函数1,1 ()0,1 x f x x ?≤?=?>??,则[()]f f x =1. 练习题: (1)设 1,1, ()0,1,(),1,1, x x f x x g x e x ??求[()]f g x 和[()]g f x , 并作出这 两个函数的图形。 (2) 设 20,0,0,0, ()(), ,0,,0, x x f x g x x x x x ≤≤??==??>->??求 [()],[()],[()],[()]f f x g g x f g x g f x . 二、 求数列的极限 方法一 利用收敛数列的常用性质 一般而言,收敛数列有以下四种常用的性质。 性质1(极限的唯一性) 如果数列{}n x 收敛,那么它的极限唯一。 性质2(收敛数列的有界性)如果数列{}n x 收敛,那么数列{}n x 一定有界。 性质3(收敛数列的保号性) 如果lim n n x a →∞ =,且0a >(或0a <),那么存在 0n N +∈,使得当0n n >时,都有0n x >(或0n x <). 性质4(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lim lim n n n n x a y b →∞ →∞ ==那么 (1)()lim n n n x y a b →∞ ±=±; (2)lim n n n x y a b →∞ ?=?; (3)当0()n y n N +≠∈且0b ≠时,lim n n n x a y b →∞ =.

高等数学同济第五版下册工科期末资料(精品文档)

高等数学(下)模拟试卷一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函数 z x y x y = ++-的定义域为 (2)已知函数 arctan y z x =,则z x ?= ? (3)交换积分次序,2 220 (,)y y dy f x y dx ? ? = (4)已知L 是连接(0,1),(1,0)两点的直线段,则()L x y ds += ? (5)已知微分方程230y y y '''+-=,则其通解为 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15分) (1)设直线L 为321021030x y z x y z +++=?? --+=?,平面π 为4220x y z -+-=,则 ( ) A. L 平行于π B. L 在π上 C. L 垂直于π D. L 与π斜交 (2)设是由方程222 2xyz x y z +++=确定,则在点(1,0,1)-处的dz = ( ) A.dx dy + B.2dx dy + C.22dx dy + D.2dx dy - (3)已知Ω是由曲面222 425()z x y =+及平面5z =所围成的闭区域,将 22()x y dv Ω+???在柱面坐标系下化成三次积分为( ) A.22 5 300 d r dr dz π θ??? B. 245 30 d r dr dz πθ? ?? C. 22 5 3 50 2r d r dr dz πθ? ?? D. 22 5 2 d r dr dz πθ? ?? (4)已知幂级数,则其收敛半径( ) A. 2 B. 1 C. 1 2 D. 2 (5)微分方程3232x y y y x e '''-+=-的特解y *的形式为y * = ( ) A . B.()x ax b xe + C.()x ax b ce ++ D.()x ax b cxe ++ 1 2 n n n n x ∞ = ∑

高等数学标准

《简单的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课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 知识目标: 1 、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 、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 、会用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 能力目标 : 1 、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 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等概念; 2 、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 、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4 、 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应用数 学的快乐。 3 . 情感目标: 1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 创新,鼓励学生讨论,学会沟通,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2 、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 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描述 1、课程性质 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逐渐抽象概括形成

方法和理论,并且进行广泛应用的科学。数学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工具,数学应用于各门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文化,数学一直是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能培养人们形成理性和客观的生活态度与工作理念,使人们的思维习惯与语言表达趋于严密和精炼。 在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是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强调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基本理念 (1)优化课程结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突出“应用”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衔接。 (2)以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 数学是一种普适性工具,在数据处理,表达计算、演绎推理等方面为其它学科提供了一种特有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更不能偏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应充分遵循“需有所学、学有所用”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从素质、能力培养出发,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而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之上。而教师也不是被动的,应调动一切可行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和实践提供有效的知识工具和良好的思维素质。 (4)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整合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构建本课程新的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输出”能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但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评价的价值取向犹为偏颇。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运用。总之,评价的结果优劣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3、课程设计理念 依据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不同系的不同专业,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的内容,大胆取舍,以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及专

经典的考研数学辅导书比较

考研数学辅导书比较,一个比较经典的帖子,重温一下。 1.李永乐考研数学复习全书 题型很全面,内容很充实(线代和概率很不错,微积分稍逊)难度要高于真题,所谓的简单是命题的风格 很常规,没有什么剑走偏锋让人一下傻眼的题,考研真题不正是这样的吗? 做熟练(我不知道怎么叫做透哈)120以上真不难,135以上就要看临场发挥。 --------------------------------------------------------------------------------------------------------------------------------------------------------- 2.陈文灯考研数学复习指南 个别题其实已经很陈旧了,难度也有被夸大的嫌疑。很大一部分也是注重基础的题只是不像全书加以强调 和总结,微积分部分题型归纳很好,个别题有难度(真不多),但有助于锻炼思维。线代和概率内容显单 薄。 PS:无穷级数,积分,不等式证明,泰勒公式,中值定理等是精华,做过思路会很清晰。传说,考高分要 做指南,我想,是因为指南在你有一定基础之后,能对你的思维有一个提炼吧。 --------------------------------------------------------------------------------------------------------------------------------------------------------- 3.蔡燧林考研数学标准全书 微积分部分例题精华,讲解很深入,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所谓精华就是不会边边角角都涉及到的意思, 所以还是要做点非精华的练习(比如全书??^_^) 线代一般,概率一般,纸张一般,印刷一般。 ps :章后练习很多,但一定要做,那个也是精华。 --------------------------------------------------------------------------------------------------------------------------------------------------------- 4.水木艾迪微积分通用讲义 配合水木的视频,很好的哈。把解题中的疑难提出来,然后列举例题加以解决分析。章前的知识点讲解也 很好,选题很也典型。总之,比全书微积分要好,值得一读。 PS:多元微分,一元微积分非常好。 --------------------------------------------------------------------------------------------------------------------------------------------------------- 5.赵达夫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体例不好,一堆知识点,一堆练习,一堆解答。章后练习选题还是很好的,不一定很难,但非常典型。但 PS:只靠这一本书是不够的。是不是叫不给力? --------------------------------------------------------------------------------------------------------------------------------------------------------- 6.黄庆怀高等数学辅导教材 同学们骂我书托吧,我做了这么多书,最想推荐的就是这本了。 体例好,内容全,例题典型,归纳完整,练习题保质保量。唯一稍差是讲解不够(全书和标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23599

高等数学教材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完整版)工科高等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第六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2006年6分,2007年7分,2008年6分,2009年9分) (2009年9分) (2009选择2)(3分)过点)3,2,1(--且与直线1 5 224--= +=z y x 垂直的平面方程是( ) A.0524=+-+z y x B.0524=-++z y x C.01124=+-+z y x D.01124=-++z y x (09填空2)(3分)设有向量)2,2,1(),0,3,4(-==b a ,则=+b a 2_____ (09填空3)(3分).设有向量)1,0,1(),0,1,1(-==b a ,它们的夹角为θ,则 =θcos _____ (2008年6分) (08填空4)(3分). 设2,13====++,则=?+?+?_____ (08选择1)(3分).过点)1,3,2(-且垂直于平面0132=+++z y x 的直线方程是( ) A. 113322+=+=-z y x B. 11 3322-=-+=--z y x C. 113322-=+=-z y x D. 1 1 3322--=-=-z y x (2007年7分) (07三1)(7分).已知向量k j i k j i -+=--=2,23βα,求)()(βααβα?-? (2006年6分)

(06填空1)(3分).设),3 4 ,2(),1,2,3(k b a ==→ → ,若→→b a //,则 =k _____ (06选择1)(3分).过点)4,3,2(-且垂直于平面043=+-+z y x 的直线方程是( ) A. 14 1332+=--=--z y x B. 241332-=--=-z y x C. 141332--=-=-z y x D. 1 4 1332-=-=--z y x

高等数学归纳笔记(全)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9)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_微积分初步

微积分初步 一、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1、极限 极限指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两个常见的极限公式 0sin lim 1x x x →= *1lim 11x x x →∞??+= ??? 2、导数 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叫做导数。 0'lim x dy y y dx x ?→?==? 导数含义,简单来说就是y 随x 变化的变化率。 导数的几何意义是该点切线的斜率。 3、原函数和导函数 对原函数上每点都求出导数,作为新函数的函数值,这个新的函数就是导函数。 00()()'()lim lim x x y y x x y x y x x x ?→?→?+?-==?? 4、微分和积分 由原函数求导函数:微分 由导函数求原函数:积分 微分和积分互为逆运算。 例1、根据导函数的定义,推导下列函数的导函数 (1)2y x = (2) (0)n y x n =≠ (3)sin y x = 二、微分 1、基本的求导公式 (1)()'0 ()C C =为常数 (2)()1' (0)n n x nx n -=≠ (3)()'x x e e = *(4)()'ln x x a a a = (5)()1ln 'x x = *(6)()1log 'ln a x x a =

(7)()sin 'cos x x = (8)()cos 'sin x x =- (9)()21tan 'cos x x = (10)()21cot 'sin x x = **(11)() arcsin 'x = **(12)()arccos 'x = **(13)()21arctan '1x x =+ **(14)()2 1arccot '1x x =-+ 2、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 设u =u (x ),v =v (x ) (1)()'''u v u v ±=± (2)()'''uv u v uv =+ (3)2'''u u v uv v v -??= ??? 例2、求y=tan x 的导数 3、复合函数求导 对于函数y =f (x ),可以用复合函数的观点看成y =f [g (x)],即y=f (u ),u =g (x ) 'dy dy du y dx du dx == 即:'''u x y y u = 例3、求28(12)y x =+的导数 例4、求ln tan y x =的导数 三、积分 1、基本的不定积分公式 下列各式中C 为积分常数 (1) ()kdx kx C k =+?为常数 (2)1 (1)1n n x x dx C n n +=+≠-+?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高等数学(理工类一)A

高等数学一 试题 ( 理工科 专业 用) 闭卷 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 废。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sin 11sin (lim 0x x x x x 2、()x y 2sin =,则='y 3、若C e x dx x xf x +=?2 )(,其中C 为任意常数,则)(x f = 4、?-+π πdx x x 2cos 1= 5、微分方程x y y ='+''3的阶数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x f 在0x x =点连续是)(x f 在0x 点可导的( )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 7、函数104)(2 +-=x x x f 在区间[]4,0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后递增 D 、先递增后递减 8、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x f dx x f B 、?=)()(x f x df C 、?=)(])([x f dx x f d D 、? =dx x f dx x f d )(])([ 9、设?=1 0dx e a x ,?=10 dx e b x ,则a 与b 的关系为( ) A 、b a < B 、b a = C 、b a > D 、不确定 10、微分方程()0='+y y x 的通解为( ) A 、x y -= 或C y = B 、 C y = C 、x y -= D 、1=y

三、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1、x x x --→11lim 0 12、x e e x x x tan lim 0-→- 13、设)1ln(2x x y ++=求'y 14、 ?-12x dx 15、 ?10dx xe x 16、计算微分方程043=-'-''y y y 的通解. 17、求微分方程02=+xdx dy 满足初始条件12==x y 的特解. 四、应用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8、求由抛物线2 x y =,1=x ,0=y 所围图形的面积. 19、用一块边长为1m 的正方形铁皮,四角各截去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四边折起90°,做成一个无盖的方形容器,问截掉的小正方形边长为多长时,所得容器的容积最大?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考试《高等数学一》课程考试 A 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等数学(一) 课程 A 卷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码: 课程学时:72学时 适应专业:会计、计算机、工程造价、经济管理等专业 (二)课程定位 关键词:课程专业背景、课程地位、课程作用、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是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它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必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必须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服务于能力培养。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1.课程设计的理念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目标是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学院示范校建设中示范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服从市场。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应承担两方面的责任。一是满足高等教育的

必需,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技术的更新的需要而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思路是要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后继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所必须得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工作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1)加强数学素质教育 竭力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及良好数学文化素养,使数学应用“面向大众”,注重数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效用,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2)加强基础,更新内容,强化学生“够用”知识的掌握 降低重心,加强基础;降低起点,更新内容。降低重心就是把现有教材严密化和过分形式化的部分进行淡化处理;加强基础就是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把相对稳定的、重要简约的数学知识充实到高等数学教材中去;降低起点,就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补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知识;更新内容就要让一些现代数学知识及一些现实生活中急需使用的数学知识尽快渗透到数学课本中去,将繁杂的计算和在实际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删除。 (3)改革教学内容,编写适应高职学生的教材 为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案例”教学为主,选题尽量紧贴现实生产和生活,使学生从中不断地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为贯彻教学改革思想,我们于2012年与江西省其它高职院校资深教师合编写了《经济应用数学》教材,作为公共数学课的教材。该教材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文化程度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内容深度上,本着“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