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通风系统设计》报告书

《矿山通风系统设计》报告书
《矿山通风系统设计》报告书

武汉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工况通风与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矿井通风设计

[设计题目]

湖北陈盛铁铜矿,Ⅰ号、Ⅲ号矿体已完成开采,Ⅱ号矿体?280m以上矿体已开采完毕,矿山现有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已有的开拓系统见附图,开拓系统图。针对深部?280m以下矿体资源,设计采用盲竖井加盲斜井联合开拓方案,主要开拓巷道规格见表1。

表1 开拓系统掘砌工程量表

按生产规模计算风量:设计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中型矿井万吨风量比为1.5~2.5 m3/s.万吨,初定取2 m3/s.万吨,即矿井需要风量为20×2 = 40 m3/s。

请对该矿山深部开采通风系统进行设计,完成通风阻力计算,选择通风机型号。绘制通风系统图。

[设计要求]

1、因该矿开拓井筒较多,有多种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必须以认真的态度,独立完成。

2、所选数据要有依据,设计符合规范,计算正确。

3、绘图清楚规范,表格设计合理,采用计算机绘图。

4、各项技术措施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

目录

1 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1)

1.1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1)

1.2 选择矿井通风方式 (1)

1.3 选择通风机工作方法 (2)

2 矿井总风量的计算和分配 (2)

2.1 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2)

2.2 矿井总风量 (3)

2.3 采矿工作面的需风量 (3)

2.4 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 (3)

2.5 全矿风量分配 (3)

3 计算矿井总通风阻力 (4)

3.1 矿井通风总风阻的计算原则 (4)

3.2 ?330m阶段通风时的通风阻力 (5)

3.3 ?380m阶段通风时的通风阻力 (5)

3.4 确定矿井通风难易时期 (8)

3.5 各时期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8)

4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8)

4.1 基本要求 (8)

4.2 选择主要通风机 (9)

4.3 电动机的选择 (10)

5 通风系统耗材及设备 (11)

5.1 通风机年通风耗电量 (11)

5.2 主要设备 (11)

参考文献 (12)

1

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1.1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选择任何通风系统都应符合投产较快、出矿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总原则,具体地说要适应一下要求:

(1)每一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2)进风井囗应按全年风向频率,必须布置在不受粉尘、煤尘、灰尘、有害气体和高温气体侵入的地方。

(3)箕斗提升井或装有胶带输送机的井筒不应兼作进风井,如果兼作回风井使用,必须采取措施,满足安全的要求。

(4)多风机通风系统,在满足风量按需分配的前提下,各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压应接近。

(5)每一个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必须布置回风巷,实行分区通风。

(6)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新鲜风流,回风风流必须直接引入矿井的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

(7)井下充电室必须单独的新鲜风流通风,回风风流应引入回风巷。

1.2 选择矿井通风方式

1.2.1 通风方案初选

本设计的矿山为湖北陈盛铁铜矿,Ⅰ号、Ⅲ号矿体已完成开采,Ⅱ号矿体?280m 以上矿体已开采完毕,矿山现有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针对深部?280m 以下矿体资源,设计采用盲竖井加盲斜井联合开拓方案。

选用中央边界式的通风系统,整体采用上向通风,其中副井用来提升人员等,而混合井仅用来提升矿石、废石及材料等资源。本设计矿山可采用如下两种通风方式:

方案A :通风系统中风流的走向如下:新鲜风流由副井进入矿井,到达?180m 阶段,由?180m~?280m 斜井到达?280m 阶段,然后由盲竖井进入各工作面(?330m 阶段或?380m 阶段)进行通风,污风由天井或?280m~?380m 斜井回到?280m 阶段,然后由混合井排出地表。如图1-1所示。

方案B :通风系统中风流的走向如下:新鲜风流由混合井进入矿井,到达?280m 阶段,然后由?280m~?380m 斜井进入各工作面(?330m 阶段或

?380m 阶段)进行通风,污风由天井或盲竖井回到?280m 阶段,由?180m~?280m 斜井到达?180m 阶段,然后由主井排出地表。如图1-2所示。

图1-1 方案A 通风网络图

图1-2 方案B 通风网络图

1.2.2通风方式的技术比较

(1)方案A

方案A设计的通风网络需要控制风向的节点较少,网络较简单,风流串联污染的可能性较大。主扇的位置位于混合井附近,方便管理、维修等操作。

(2)方案B

方案B设计的通风网络需要控制风向的节点较多,网络较复杂,风流串联污染的可能性较小。主扇的位置位于主井附近,不便于管理、维修等操作。相对于方案A,在?180m阶段风流行走的路线较长,加大了矿井总风阻。

1.2.3通风方式的经济比较

由于本设计是针对矿山扩建部分进行通风设计,因此两方案的通风井巷、井下构筑物的开挖量基本相同,无须做详细的计算比较。

由于方案B矿井总风压较大,需要消耗的能源也较多,通风费用较高。

1.2.4确定通风方式

经过上述比较,选择方案A作为本设计的通风方式。考虑到通风效果,防止?380m阶段的污风污染?330m阶段,将?330m阶段和?380m阶段分开依次开采。

1.3选择通风机工作方法

现将抽出式通风和压入式通风比较如下:

(1)压入式通风时,局部通风机及其附属电气设备均布置在新鲜风流中,污风不通过局部通风机,安全性好;而抽出式通风时,含瓦斯的污风通过局部通风机,若局部通风机不具备防爆性能,则是非常危险的。

(2)压入式通风风筒出口风速和有效射程均较大,可防止瓦斯层状积聚,且因风速较大而提高散热效果。然而,抽出式通风有效吸程小,掘进施工中难以保证风筒吸入口到工作面的距离在有效吸程之内。与压入式通风相比,抽出式风量小,工作面排污风所需时间长、速度慢。

(3)压入式通风时,掘进巷道涌出的瓦斯向远离工作面方向排走,而用抽出式通风时,巷道壁面涌出的瓦斯随风流向工作面,安全性较差。

(4)抽出式通风时,新鲜风流沿巷道进向工作面,整个井巷空气清新,劳动环境好;而压入式通风时,污风沿巷道缓慢排出,当掘进巷道越长,排污风速度越慢,受污染时间越久。

(5)压入式通风可用柔性风筒,其成本低、重量轻,便于运输,而抽出式通风的风筒承受负压作用,必须使用刚性或带刚性骨架的可伸缩风筒,成本高,重量大,运输不便。

基于上述分析,当以排除瓦斯为主的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时应采用压入式通风,而当以排除粉尘为主的井筒或岩巷掘进时,宜采用抽出式通风。

本设计矿山为铁铜矿,主要以排出粉尘为主,采用抽出式通风。

2矿井总风量的计算和分配

2.1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2) 矿井需风量应按照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点的实

际最大需风量总和,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计算出矿井总风量。

2.2矿井总风量

按生产规模计算风量:设计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中型矿井万吨风量比为1.5~2.5m3/s.ta,初定取2m3/s.ta,即矿井需要风量为Q m=20×2 =

40 m3/s。

2.3采矿工作面的需风量

按排除粉尘计算风量有两种方法,一是按作业地点产尘量计算风量,另一是按排尘风速计算风量。

2.3.1按产尘量计算风量

回采工作面空气中的粉尘主要来源于设备,其产尘量大小取决于设备的产尘强度和同时工作的设备台数。查取相关资料得知本矿山的排尘风量为

1.6~3.5m3/s,取

2.5m3/s。

2.3.2按排尘风速计算风量

回采工作面按排尘风速计算风量公式如下:

Q?=Sv

式中:S——巷道型采场工作地点的过风断面,m2;v——回采工作面要求的排

尘风速,m/s。

本设计中采场工作地点的最大过风断面为10.21m2;根据采矿方法和工作面类型(巷道型工作面),选取回采工作面要求的排尘风速为0.15m/s。计算得:

Q?=Sv=10.21×0.15=1.53m3/s

经比较,取上述两值中的大者,即Q?=2.5m3/s。

2.4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

掘进工作面包括开拓、采准和切割工作面。在矿井设计中,掘进工作面的分布及数量只能根据采掘比大致确定,所以其风量可根据断面查取。

本设计矿山的巷道断面为10.21m2,去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为3m3/s。2.5全矿风量分配

2.5.1分配原则

(1)回采工作面的风量应按照排烟或排尘风量中取较大者来进行分配,掘进工作面应按局部通风风员计算值进行分配。为保证风流质量应避免各采掘工作面串联通风。

(2)备用工作面风量按回采工作面风量的一半进行分配。

(3)并下炸药库、破碎洞室和主溜井处应独立通风,回风流应直接导入总回风道或直通地表,否则必须采取净化措施。

(4)矿井通风系统为多井口进风时,各进风风路的风量应按风虽自然分配的规律进行解算,求出备进风风路自然分配的风置。

(5)在所有需风点和有风流通过的井巷中,风速必须符合安全规程规定。2.5.2各工作面的需风量

各工作面的需风量如表2-2所示。

2.5.3?330m阶段风量分配

?330m阶段风量分配如表2-3所示。

表2-1 井巷最高允许风速表

表2-2 各工作面需风量统计表

注:掘进工作面包括:1个竖井、1个斜井、3条平巷、3个天井。

2.5.4?380m阶段风量分配

?380m阶段风量分配如表2-4所示。

表2-4 ?380m阶段风量分配统计表

注:掘进工作面包括:1个竖井、1个斜井、3条平巷、3个天井。

3计算矿井总通风阻力

3.1矿井通风总风阻的计算原则

(1)如果矿井服务年限不长(10~20年),选择达到设计产量后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分别计算其通风阻力;若矿井服务年限较长(30~50年),只计算头15~25年左右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的通风阻力。为此,必须先绘出这两个时期的通风网路图。

(2)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总阻力的计算,应沿着这两个时期的最大通风阻力风路,分别计算各段井巷的通风阻力,然后累加起来,作为这两个时期的矿井通风总阻力。最大通风阻力风路可根据风量和巷道参数(断面积、长度等)直接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确定时,应选几条可能最大的路线进行计算比较。

(3)矿井通风的总阻力,不应超过2940Pa。

(4)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计算。

3.2 ?330m 阶段通风时的通风阻力

3.2.1 绘制通风网络图

如图3-1所示。

3.2.2 计算通风阻力

利用3Dvent 软件进行解算,如图3-2所示。解算结果整理列入表3-1。解算得到通风摩擦阻力为:

?f =343.93Pa

由于该矿为扩建井巷,因此局部阻力按摩擦阻力的15%

计算,即为:

?l =

15%?f =15%×343.93=51.59Pa

因此,?330m 阶段通风时的总通风阻力为:

?=?f +?l =343.93+51.59=395.52Pa

3.3 ?380m 阶段通风时的通风阻力

3.3.1 绘制通风网络图

如图3-3所示。

3.3.2 计算通风阻力

利用3Dvent 软件进行解算,如图3-4所示。解算结果整理列入表3-2。解算得到通风摩擦阻力为:

?f =369.89Pa

由于该矿为扩建井巷,因此局部阻力按摩擦阻力的15%计算,即为:

图3-2 ?330m 阶段通风网络解算图

图3-3 ?380m 阶段通风网络图

图3-1 ?330m 阶段通风网络图

表3-1 ?330m阶段通风系统井巷摩擦阻力计算表

6

7

?l =15%?f =15%×

369.89=55.48Pa

因此,?330m 阶段通风时的总通风阻力为:

?=?f +?l =369.89+55.48=425.37Pa

3.4 确定矿井通风难易时期

根据3.2~3.3计算,确定通风困难时期为对?380m 阶段进行通风时期,通风容易时期为对?330m 阶段进行通风时期。两时期的通风总阻力分别为:

通风容易时期总阻力:

?me =395.52Pa

通风困难时期总阻力:

?md =425.37Pa

3.5 各时期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3.5.1 通风容易时期

(1)总风阻

R m,min =?me /Q 2=395.52/402=0.2472N ?s 2/m 8

(2)总等积孔

A m,min =Q me

=1.19×

40=2.39m 2

3.5.2 通风困难时期

(1)总风阻

R m,max =?md /Q 2=425.37/402=0.2659N ?s 2/m 8

(2)总等积孔

A m,max =Q md

=1.19×

40=2.31m 2

4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矿井通风设备是指主要通风机和电动机。

4.1 基本要求

(1)矿井每个装备主要通风机的风井,均要在地面装设两套同等能力(同型号)的主要通风设备,其中一套工作,一套作备用,交替工作。

图3-4 ?380m 阶段通风网络解算图

(2)选择通风设备应满足第一开采水平各个时期工况变化,并使通风设备长期高效率运行。当工况变化较大时,应根据矿井分期时间及节能情况,分期选择电动机。

(3)风机能力应留有一定的余量,轴流式、对旋式通风机在最大设计负压和风量是,其叶轮叶片安装角度要比允许角度小5°,离心式的转速不大于最高允许转速的90%。

(4)进、出风井井口的高差在150m以上,或进、出风井井口标高相同,但井深400m以上时,宜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本设计方案中进、出风井井口标高相差不大,近似相同,但最大井深317.5m以上时,不用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

4.2选择主要通风机

4.2.1计算通风机的风量

考虑到外部漏风(即主要通风机附近的反风门等处的漏风),主要通风机风量可用下式计算:

Q f=k?Q m

式中:Q f—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量,m3/s;Q m—矿井需风量,m3/s;k—漏风损失系数,风井不提升用时取1.1;箕斗井兼作回风用时取1.15;回风回升降人员时取1.2。

结合本设计矿山实际情形,漏风损失系数k取1.15。因此,主要通风机的风量计算如下:

Q f=k?Q m=1.15×40=46m3/s

4.2.2计算通风机的全压

通风机全压H t和矿井自然风压(本设计不考虑自然风压)共同作用,克服矿井通风系统的总阻力?m、风硐阻力?d。计算如下:

H t=?m+?d

本设计选用轴流式通风机,采用抽出式通风,取风硐阻力?d=200Pa,通风机风压计算如下:

容易时期H td,min=?me+?d=395.52+200=595.52Pa

困难时期H td,max=?md+?d=425.37+200=625.37Pa

4.2.3初选通风机

根据计算的矿井通风容易时期通风机的Q f、H t,min和矿井通风困难通风机的Q f、H t,max,在通风机特性曲线上,选出满足矿井通风要求的通风机。风机选择如下:

(1)通风容易时期。选择风机型号为:K40?6?No17?26,即K40型矿用通风机,配用6极电机,转速n=900r/min,叶轮直径为17dm,叶轮叶片安装角度为26°。

(2)通风困难时期。选择风机型号为:K40?8?No19?29,即K40型矿用通风机,配用8极电机,转速n=750r/min,叶轮直径为19dm,叶轮叶片安装角度为29°。

4.2.4计算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1)计算通风机的工作风阻

通风容易时期:

R td,min

=H td,min Q f 2=595.52462=0.2814N ?s 2/m 8 通风困难时期:

R td,max =

H td,max Q f

=625.3746=0.2955N ?s 2/m 8

(2)确定通风机的实际工况点

通风容易时期。如图4-1所示。H t,min =665Pa ,Q f,,min =45.7m 3/s 。 通风困难时期。如图4-2所示。H

t,max

=680Pa ,Q f,max =45.8m 3/s 。

4.2.5 确定通风机型号

为了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两时期的通风机均选用K40?8?No19?29型通风机。其工况参数如表4-1所示。

表4-1 K40?8?No19?29工况参数表

4.3 电动机的选择

4.3.1 通风机输入功率

通风机的输入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N =

Q f H t

1000ηt

式中:ηt —通风机全压效率。 (1)通风容易时期

N min =Q f H td,min 1000ηt =46×595.52

1000×84.7%

=32.34kW

(2)通风困难时期

N max =Q f H td,max 1000ηt =46×625.37

1000×84.7%=33.96kW

4.3.2 电动机的台数及种类

由于

N min /N max =33.34/33.96=0.95

图4-1 K40?6?No17?26全压特性曲线

图4-2 K40?8?No19?29全压特性曲线

N min=0.95N max>0.6N max

因此,选用一台电动机,且电动机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N e=N max?k e/(ηeηtr)

式中:k e—电动机容量备用系数,取k e=1.15;ηe—电动机效率,取ηe=0.9;ηtr—传动效率,优先考虑原配电动机,即电动机与通风机直联,取ηtr=1。

因此,电动机功率为:

N e=N max?k e

ηeηtr

=

33.96×1.15

0.9

=43.39kW

因此,电动机的型号为Y315S?8。

5通风系统耗材及设备

5.1通风机年通风耗电量

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共用一台通风机,其年耗电量计算公式如下:

E=8760N e/(k e?ηv?ηw)

式中:ηv—变电器效率,取ηv=0.95;ηw—电缆输电效率,取ηw=0.95。

因此,通风机年通风耗电量:

E=

8760N e

k e?ηv?ηw

=

8760×43.39

1.15×0.95×0.95

=366226kW??

5.2主要设备

本通风系统主要设备为主通风机及风窗,详见表5-1。

表5-1 主要设备

参考文献

[1]朱令起. 矿井通风与救灾可视化.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

[2]胡杏保,郭进平. 矿山企业设计原理与技术.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3]王运敏. 现代采矿手册(下册).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4]张国枢. 通风安全学.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5]胡汉华.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原理、方法与实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MATLAB课程设计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MATLAB程序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实现 姓名: 学号:20160280800014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6年 11月 20日

基于MATLAB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实现 一、课程选题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课题为《基于MATLAB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实现》,主要为学会运用MATLAB对实际算法编程,加深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理解,并为今后熟练使用MA TLAB进行系统的分析仿真和设计奠定基础。数值计算分析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为将来使用MA TLAB进行各领域数值分析分析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此次课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熟悉对MATLAB软件的使用,以及学会利用MA TLAB对数值运算这种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加深对它的理解。 二、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 优化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它所研究的问题是讨论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例如,工程设计中怎样选择设计参数,使设计方案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成本;资源分配中,怎样分配有限资源,使分配方案既能满足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优化这一技术,正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它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的科学。近十余年来,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群体智能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路径规划等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2.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起源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用计算机模拟鸟群觅食这一简单的社会行为时,受到启发,简化之后而提出的。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随机的分布在一个区域中,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但是他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追寻自己视野中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如果把食物当作最优点,而把鸟离食物的距离当作函数的适应度,那么鸟寻觅食物的过程就可以当作一个函数寻优的过程。鱼群和鸟群的社会行为一直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他们以特殊的方式移动、同步,不会相互碰撞,整体行为看上去非常优美。生物学家CargiReynolds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影响的鸟群聚集模型。在他的模拟模型boids中,每一个个体遵循:避免与邻域个体相冲撞、匹配邻域个体的速度、试图飞向感知到的鸟群中心这三条规则形成简单的非集中控制算法驱动鸟群的聚集,在一系列模拟实验中突现出了非常接近现实鸟群聚集行为的现象。该结果显示了在空中回旋的鸟组成轮廓清晰的群体,以及遇到障碍物时鸟群的分裂和再度汇合过程。由此受到启发,经过简化提出了粒子群优化算法。 2.2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 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潜在解都是搜索空间中的一只鸟,称之为“粒子”。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由被优化的函数决定的适应值,每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决定他们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优化开始时先初始化为一群随机粒子(随机解)。然后通过迭代找到最优解。在每一次迭代中,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第一个极值就是整个种群目前找到的最优解。这个极值是全局极值。另外也可以不用整个种群而只是用其中一部分作为粒子的邻居,那么在所有邻居中的极值就是局部极值。第二个极值是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优解,称为个体极值。这是因为粒子仅仅通过跟踪全局极值或者局部极值来更新位置,不可能总是获得较好的解。这样在优化过程中,粒子在追随全局极值或局部极值的同时追随个体极值则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粒子群优化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论文(设计)题目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冯冰洁学号101330130 专业10级学前音乐所在院系师范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彭鹏助教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强调了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已有研究显示,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显著低于国内普通正常学生,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兴起了新一轮的

残疾儿童心理教育改革,以提高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为目的,在此背景下,实现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应该从残疾儿童心理教育入手,将残疾儿童心理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进行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策略。 (二)选题意义 针对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儿童身心的具体特点和特殊需要,通过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的掌握,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开展对策研究,从而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1)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发展。 促进残疾儿童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使学生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人格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完善,它包括智力开发和情感培养两个方面,此目标的达成代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较高境界,也代表着将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向。

(2)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适应性。 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适应性,主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校、家庭、一个新的组织等各种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各种程度的要求;建立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此目标的达成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3)有利于残疾儿童心理的矫治。 对残疾儿童心理的矫治,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过去,了解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根源,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矫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消除心理障碍,此目标虽然针对面不广,但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研究现状 残疾儿童的健康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残疾儿童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其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目前,针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依然不够,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十分薄弱,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于Matlab)

2D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 设计原理 (1) 2DPSK信号原理 1.1 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定义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数字信息“0”; →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或 : 1.2 2DPSK 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 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 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 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1.3 2D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 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码变换 相乘 载波 s(t) e o (t)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书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 书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5-1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图像融合的程序设计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 自2018 年1 月10 日起至2018 年1 月12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2-2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悉Delphi7的使用,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2)了解并掌握图像融合的各种实现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3)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程序设计,代码编写、测试等基本方法;(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实践中认识、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知识。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研究课程设计任务,并进行程序需求分析; (2)对程序进行总体设计,分解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任务分配,以实现分工合作;(3)实现各功能模块代码; (4)程序组装,测试、完善系统。 2)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改进界面、增加功能或进行代码优化。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程设计论文 (2)论文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含评语)、摘要、目录、设计内容、设计小结(3)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参考文献: (1)David ,《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Steve Cunningham,《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程序总体设计 1 实验室 软件设计及调试 1 实验室 答辩及撰写报告 1 实验室、图书馆 学生签名: 2018年1月12日 摘要 图像融合是图像处理中重要部分,能够协同利用同一场景的多种传感器图像信息,输出一幅更适合于人类视觉感知或计算机进一步处理与分析的融合图像。它可明显的改善单一传感器的不足,提高结果图像的清晰度及信息包含量,有利于更为准确、更为可靠、更为全面地获取目标或场景的信息。图像融合主要应用于军事国防上、遥感方面、医学图像处理、机器人、安全和监控、生物监测等领域。用于较多也较成熟的是红外和可见光的融合,在一副图像上显示多种信息,突出目标。一般情况下,图像融合由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一)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班级计信1232班 学生姓名唐XX 学号 122508XXXX 指导教师王XX 毕业设计题目中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建设与管理方案设计毕 业设计 类型方案设计 1. 课题研究 ERP代表了当代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并能够解决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近年来ERP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 泛推广应用。ERP 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 Inc. 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管理模式。 2、课题研究意义 ERP系统实际应用中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其"管理工具"的本质。ERP系统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实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ERP软件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ERP系统围绕市场导向展开业务活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软 件从而取得的经济效益。所以,ERP系统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ERP软件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ERP系统也就是 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2. 课题研究目标: 制造业的进销存一直是其应用ERP系统的核心目的,不过随着制 造业信息化的进展,传统的ERP系统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新型的可定

制的、支持二次开发的,并可对接企业内部其它信息系统的ERP解决方案才是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navision 作为其ERP解决方案,尤其是跨国的世界型企业,navision的本地财务化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世界数据的整合。通过将产品研发与制造、核算、采购和供应商集成在一起,缩短了开发周期,极大地降低了制造业的营运成本,通过从"按单设计"向"按单配置"的转型,能够快速响应持续变化的客户设计要求,同时将服务、质保、维护和备件控制等交付后,能够与您的财务和制造系统集成在一起。 3. 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 (1)通过网络实行调查,收集出中小型制造企业对ERP系统的使用水准 (2)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出一套管理方案 (3)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实行整理、总结,并完善该构思 4. 课题研究的难题及如何实现: 本课题的难题主要在于如何收集国内中小型企业对于ERP系统的使用水准以及企业对于ERP系统的偏好水准,只有收集了充足的信息资料,我们才能对此分析、总结并完善出一套ERP系统的管理方案。为此我将主要通过采取网络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来收集信息。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二) 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黄XX 学号 20201007XXXX 专业及班级 12级营销与策划班 指导教师常XX 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 XX太平洋财险股份有限公司(XX支公司)

MATLAB课设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董航专业班级:电信1006班 指导教师:阙大顺,李景松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名称:Matlab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Matlab运算与应用设计5 初始条件: 1.Matlab6.5以上版本软件; 2.课程设计辅导资料:“Matlab语言基础及使用入门”、“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 用”、线性代数及相关书籍等; 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Matlab应用实践及信号处理类相关课程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内容: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7套题目,按规定选择其中1套完成; 2.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研读辅导资料对应章节,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理论分析, 针对具体设计部分的原理分析、建模、必要的推导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代码(含注释),上机调试运行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含计算结果和图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设计要求包括: ①初步了解Matlab、熟悉Matlab界面、进行简单操作; ②MATLAB的数值计算:创建矩阵矩阵运算、多项式运算、线性方程组、数值统计; ③基本绘图函数:plot, plot3, mesh, surf等,要求掌握以上绘图函数的用法、简单图形 标注、简单颜色设定等; ④使用文本编辑器编辑m文件,函数调用; ⑤能进行简单的信号处理Matlab编程; ⑥按要求参加课程设计实验演示和答辩等。 3.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具体包括: ①目录; ②与设计题目相关的理论分析、归纳和总结; ③与设计内容相关的原理分析、建模、推导、可行性分析; ④程序设计框图、程序代码(含注释)、程序运行结果和图表、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⑤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 ⑥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⑦其它必要内容等。 时间安排:1.5周(分散进行) 参考文献: [1](美)穆尔,高会生,刘童娜,李聪聪.MA TLAB实用教程(第二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正林,刘明.精通MATLAB(升级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陈杰. MA TLAB宝典(第3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刘保柱,苏彦华,张宏林. MATLAB 7.0从入门到精通(修订版) .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图形学场景设计

图形学场景设计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自然场景设计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成绩

1 设计目的与要求 1.1设计题目 自然场景设计 1.2 设计目的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一个自然场景,给绘制的实体添加纹理光照效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1.3 设计要求 (1)采用真实感图形学技术设计一个自然场景(2)模拟出水、云、山体等至少三种景物(3)实现场景的漫游 (4)对设计出的图像进行光照处理 (5)将图片的纹理贴附到物体表面 2 总体设计 2.1 功能简介 创建一个900*600的Windows窗口,在窗口中显示冰箱、电灯、茶壶三个实体,根据电灯位置在

地面上绘制个实体的投影;为茶壶添加纹理;利用键盘的方向键控制冰箱旋转,实现场景漫游2.2 功能模块图 主 初始化实体绘键盘操 作函数 电灯冰箱 茶壶 2.3 软件各模块功能介绍 2.3.1冰箱和茶壶的绘制 由四边形拼接出冰箱,通过平移旋转函数放置到指定位置,同时实现茶壶的绘制,在茶壶上添加纹理效果,通过平移旋转变换放置到冰箱上面2.3.2顶灯的绘制

绘制出一个带灯罩的电灯,并且将光源放置在灯泡的位置 2.3.3 设置光照 设置光照的各种参数,为场景添加光照效果,让实体具有立体效果 2.3.4 纹理图片生成 用数组存储一幅自己设计的纹理图片,方便实体添加纹理效果时的调用 2.3.5 影子生成 根据需求为场景中的实体添加阴影效果,使得场景效果更加逼真 2.3.6 法向量设置 为场景设置法向量,确保实体在不同的角度都能被看到 3 详细设计及关键代码 3.1 光照模块详细设计 3.1.1 光照设置功能 设置光照的各种参数,为场景添加光照效果,让实体具有立体效果 3.1.2 光照设置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应用统计分析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结果,因此统计方法越来越成为统计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也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应用统计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统计方法之一,应用于经济学、生物学、管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实质性学科以及社会等各个领域,成为探索多元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图像识别领域中,图像特征的辨别、提取和分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图像提取时,只有相似的特征对图像分析才更加有利,能使得多元的统计分析方法更加便捷。基于图像识别系统中的统计分析方法步骤大致可分为:数据信息的获取、预处理、特征的提取和选择、分类器设计和分类决策等等。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中可分为回归分析、判别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识别图像、分析图像的分析方法。它们之间相互存在独特点以及制约点、协调点,仅仅利用一种分析方法不足以完全分析图像的特征,多元的分析方法才会给需求者提供到更多的图像信息,掌握更多的数据。因此在图像识别领域,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已经成为分析图像的主流方法。 在统计分析方面以及图像领域,MATLAB软件作为国际科学界最具影响力、最具活力的科学计算软件,在较早版本中,统计功能不是很强大,但自从MATLAB6 x版本开始,由于统计工具箱的扩充,其统计功能已直追任何其他专用的统计软件,再加上MATLAB操作简单、语言简洁、具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能力以及良好的开放性优点,现在已经是国内外众多统计学喜爱的分析数据工具,本课题就MATLAB软件在应用统计分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应用统计分析应用于各个自然科学领域中,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图像识别领域中,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就更值得深入探索,因此基于应用统计分析的图像识别研究才更有开设的意义。

matlab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仿真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号:08057102,08057127 班级:自动化081 姓名陈婷,万嘉

目录 一、设计思想 二、设计步骤 三、调试过程 四、结果分析 五、心得体会 六、参考文献

选题一、 考虑如下图所示的电机拖动控制系统模型,该系统有双输入,给定输入)(t R 和负载输入)(t M 。 1、 编制MATLAB 程序推导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2、 若常系数增益为:C 1=Ka =Km =1,Kr =3,C2=0.8,Kb =1.5,时间常数T 1=5, T 2=0.5,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求出闭环零极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若)(t R 和)(t M 分别为单位阶跃输入,绘制出该系统的阶跃响应图。(要求C 1,Ka ,Km ,Kr ,C2,Kb , T 1,T 2所有参数都是可调的) 一.设计思想 题目分析: 系统为双输入单输出系统,采用分开计算,再叠加。 要求参数均为可调,而matlb 中不能计算未赋值的函数,那么我们可以把参数设置为可输入变量,运行期间根据要求赋值。 设计思路: 使用append 命令连接系统框图。 选择‘参数=input('inputanumber:')’实现参数可调。 采用的方案: 将结构框图每条支路稍作简化,建立各条支路连接关系构造函数,运行得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在得出传递函数的基础上,使用相应的指令求出系统闭环零极点、画出其根轨迹。 通过判断极点是否在左半平面来编程判断其系统是否稳定。 二.设计步骤 (1)将各模块的通路排序编号

(2)使用append命令实现各模块未连接的系统矩阵 (3)指定连接关系 (4)使用connect命令构造整个系统的模型 三.调试过程 出现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在调试过程出现很多平时不注意且不易寻找的问题,例如输入的逗号和分号在系统运行时不支持中文格式,这时需要将其全部换成英文格式,此类的程序错误需要细心。 在实现参数可调时初始是将其设为常量,再将其赋值进行系统运行,这样参数可调性差,后用‘参数=input('inputanumber:')’实现。 最后是在建立通路连接关系时需要细心。 四.结果分析 源代码: Syms C1 C2 Ka Kr Km Kb T1 T2 C1=input('inputanumber:') C2=input('inputanumber:') Ka=input('inputanumber:') Kr=input('inputanumber:') Km=input('inputanumber:') Kb=input('inputanumber:') T1=input('inputanumber:') T2=input('inputanumber:') G1=tf(C1,[0 1]); G2=tf(Ka*Kr,[0 1]); G3=tf(Km,[T1 1]); G4=tf(1,[T2 1]); G5=tf(1,[1 0]); G6=tf(-C2,1); G7=tf(-Kb,1); G8=tf(-1,1); Sys=append(G1,G2,G3,G4,G5,G6,G7,G8) Q=[1 0 0;2 1 6;3 2 7;4 3 8;5 4 0;6 5 0;7 4 0;8 0 0;]; INPUTS1=1; OUTPUTS=5; Ga=connect(Sys,Q,INPUTS1,OUTPUTS) INPUTS2=8; OUTPUTS=5; Gb=connect(Sys,Q,INPUTS2,OUTPUTS) rlocus(Ga)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设计作品

《计算机图形学Visual c++版》考试作业报告 题目:计算机图形学图形画板 专业: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班级: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学号: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姓名: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指导教师: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完成日期: 2015年12月2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设计图形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并培养基本的、良好的计算机图形学的技能。 设计中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上机解决一些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规模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等各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计算机图形学基本知识和算法设计的基本技能术,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程序设计方法以及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比较系统和严格的训练。 二、设计内容推荐IT学长淘宝日用品店530213 设计一个图形画板,在这个图形画板中要实现: 1,画线功能,而且画的线要具备反走样功能。 2, 利用上面的画线功能实现画矩形,椭圆,多边形,并且可以对这些图形进行填充。 3,可以对选中区域的图形放大,缩小,平移,旋转等功能。 三、设计过程 程序预处理:包括头文件的加载,常量的定义以及全局变量的定义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GraDesign.h" #include "GraDesignDoc.h" #include "GraDesignView.h" #include "math.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自定义全局变量 int type = -1; CPoint point1; CPoint point2; CPoint temp[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梦遇古风》——诗选集题目书籍装帧设计 一、设计课题的目的、意义设计课的目的、 (一)课题的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以书籍内容设计为基础,以书为载体的形式呈现,在书籍的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传统与现在方式的结合,表达出现代与传统、中式与西式的强烈对比和完美结合。使诗词文学书籍能给读者带来内容与形式统一并具审美与功能价值的书籍。诗词文学书籍装帧设计如果一味地追求古典效果,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但是一味的追求现在又将使古典诗词文思学书籍的装帧设计缺少了古典诗词的气韵,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诗词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求。当今对古典诗词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的气韵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既不失中国古典诗词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古今装帧审美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求,使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使读者从中领悟深邃的思考生命的脉动智慧的启示,体会出诗词情感的流露,视觉传达的图像文字的美感……从而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二)课题的意义1、理论意义中国的传统图案在历史的每一个流程中,都留下了反映这一时代文化特征的不可替代的精华,这些装饰纹样反映了各时代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既不断变异,又代代相承。与此同时,也影响着书籍设计的发展。将传统图案应用到现代

书籍设计当中,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图案的拷贝或挪用,而是在理解、挖掘、分析传统图案的内涵后,结合现代设计的特点,以传统图案作为创意点和启示点,进行全新的设计。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十分广泛,在我们的平面设计中,经常能从中发现传统图案。2008 年奥运会标志“中国印、舞动的背景” ,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龙纹、书法及体育运动相结合。标志采用印章式的图案效果,而印章中的“京”字图案神似中国传统图案当中的龙,又形似运动中的人,把中国、北京、龙的文化和现代运动完美的结合起来。雷圭元先生认为“自然是源,传统是流,源和流缺一不能高飞” 。对传统图案艺术 语言的研究和对其基本元素的重构和运用,是我们走向国际的桥梁。将传统图案艺术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书籍设计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现代的书籍设计,共同融汇成当代书籍设计思想的主流,才能真正使中国的书籍设计走向国际。2、现实意义今天的书籍,已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现在,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书籍装帧设计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今中外交易频繁,风格更是多种多样,个性化的书装更是大受欢迎。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先生的设计常用中国的石刻;马蒂斯的设计常用线描和剪纸;陶元庆的设计常用装饰变形的人物;陈之佛的设计常用图案;而司徒乔的设计,则常用速写。说明他们不排斥各方面的知识,兼收并蓄后才能独出心裁。从90 年代开始,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成为潮流,这样既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气质,又有精致、简洁的国际化风格。屡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

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书 题目:别墅花园绿化景观工程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7年 5 月30 日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3) 一、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3) 二、设计的思路 (3) 三、设计方法 (4) 四、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 (4)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5) 一、基本概况 (5) 二、设计依据 (5) 三、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5) 四、设计构思 (5) 五、功能区 (6) 六、技术路线(步骤与方法) (6) 七、植物的配置说明 (7) 八、工具设备要求 (7) 九、技术规 (8) 第三部分设计成果 (9) 一、别墅景观设计 (9) 二、设计说明书 (10) 第四部分结束语 (10) 一、毕业设计归纳和总结 (14) 二、建议与问题 (14) 第五部分致 (15)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6)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一、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一)选择别墅绿化景观植物配置设计,选择适当的植物材料进行配置,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并营造丰富而具特色的植物景观给住户舒适优雅的环境。 要求完成: 1、绿化植物配置总平面图。 2、绿化植物配置表现图(包括节点景观透视效果图、剖面图等) 3、植物名录表及设计说明书。 (二)绿化植物配置树种选择正确,能因地制宜地运用种植类型,根据每种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搭配,尽量做到乔、灌、地被相结合,体现“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使庭院中四季皆有景可观,有画可赏。 二、设计的思路 (一)别墅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二)体现环境特色,形成别墅的整体风格。 (三)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别墅是一个非正式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又有足够的活动面,是一个能让人驻足、而又可随时借景而转移话题的自由、轻松的自由空间。 (四)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别墅景观的同时,应考虑今后的方便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别墅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设计方法 (一)网上查找别墅景观设计相关书籍材料。 (二)运用CAD 绘制绿化植物配置总平面图、表现图(包括节点景观透视效果图、剖面图等)植物名录表及设计说明书。 (三)运用草图大师建出绿化植物配置表现图(包括节点景观透视效果图) 四、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 (一)《艺术设计学》凌继尧,徐恒醇著人民 2000 年11 月第一版。

matlab音频降噪课程设计报告

matlab音频降噪课程设计报告

燕山大学 医学软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基于MATLAB巴特沃斯滤波器的音频去噪的GUI设计 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13级生物医学工程 2 班 学号: 130103040041 学生姓名:魏鑫 指导教师:许全盛 1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号130103040041 学生 姓名 魏鑫 专业(班 级) 13级生 物医学 工程2 班 设计 题目 基于MATLAB音频去噪的GUI设计设 计 技术参数通带截止频率fp=2700;阻带截止频率fs=3000;采样频率FS=48000; 通带衰减不大于1dB;阻带衰减不小于10dB; 设计要求1.实现用MATLAB导入音频; 2.对音频进行频谱分析; 3.设计滤波器去噪并对含噪信号进行滤 2

波并进行功率谱分析; 4.设计能实现上述功能的GUI; 工作量1.完成音频录入及频谱分析相关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2.设计滤波器去噪; 3.用MATLAB软件做GUI界面的设计; 工作计划11.21-11.24 MATLAB软件中GUIDE 工具箱的使用 11.25-11.29 各处理算法模块的编程实现 11.30-12.1 整体程序联调 12.2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答辩 参考资料 1. 陈怀琛吴大正 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章节2.4; 2. 陈亚勇 MATLAB信号处理详解[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第十 3

章; 3.张康刘雅基于Matlab的巴特沃斯 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7年 12期 98-100页 指导 教师签字许全盛 基层教学单 位主任签字 彭勇 目录 一、设计目的意义 (1) 1.1绪论 (1) 1.2设计目的 (1) 1.3意义 (1) 二、设计内容 (2) 2.1 设计原理 (2) 2.2 设计内容 (2) 三、设计过程及结果分析 (3) 3.1 设计步骤 (3) 4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8.12.0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理工系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廖宁教研室主任: 2018年12月06 日注:本表下发学生一份,指导教师一份,栏目不够时请另附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装订于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封面之后,目录页之前。 目录 一.设计目的……………………………………………………………二.设计要求…………………………………………………………… 1.构建基础类…………………………………………………… 2.构建直线类…………………………………………………… 3.构建变换类…………………………………………………… 4.构建填充类…………………………………………………… 5.构建光照类……………………………………………………三.开发环境…………………………………………………………四.详细设计 五.源程序 六.程序运行效果图 七.总结

设计目的 ?培养对图形建模、变换、投影、消隐、光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图形类的编程能力。 ?培养计算机图形学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设计要求 深入研究计算机图形学的生成原理,设计算法实现具体的类。 1.构建基础类 实现CP2类绘制二维点;实现CP3类绘制三维点;实现CRGB 类处理RGB颜色;实现CVector类处理矢量。 2.构建直线类 实现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实现CA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反走样直线、实现C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颜色渐变直线、实现

CACLine类绘制任意斜率的反走样颜色渐变直线。 3.构建变换类 实现CTransForm完成二维和三维图形变换。 4.构建填充类 实现CFill类使用有效边表算法填充多边形、实现CZBuffer类进行深度缓冲消隐,并使用Gouraud和Phong明暗处理填充图形面片。 5.构建光照类 实现CLight类设置点光源、实现CMaterial类设置物体材质、实现CLighting类对物体实施光照。 开发环境 Viusal C++ 6.0的MFC框架。 详细设计 1.利用函数Ellipse画出人物的脸,并用给脸填充颜色。再利 用Ara画出人物的嘴巴。CRect确定人物的眼睛,给眼睛填 充颜色。利用画笔画出人物的鼻子。 2.添加ddaline()成员函数,编写自定义的成员函数ddaline ()程序,编写OnDraw()函数,画出人物的脚和脚趾。 3.添加星星star()成员函数,编写自定义的成员函数star() 程序,确定五角星的位置、大小和颜色。

通信工程学院matlab课程设计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课程名称Matlab通信仿真设计 院(系、部、中心)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传感网) 班级 学生姓名X X X 学号 2 0 8 1 1 0 7 3 2 设计地点信息楼C 216 指导教师潘子宇

设计起止时间:2014年1月10日至2014年 1 月14日

目录 一、内容摘要 (1)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2) 三、课程设计任务 (2) 四、课程设计软件介绍 (3) 五、课程设计原理 (4) 六、PCM编码及仿真参数设置 (9) 七、PCM解码及仿真参数设置 (11) 八、PCM串行传输模型及仿真参数设置 (13) 九、课程设计成品图 (14) 十、SCOPE端的最终波形图 (14)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5)

十二、总结与体会 (15) 一、内容摘要 MATLAB软件是矩阵实验室的简称,是美国M a t h W or k 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 可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 广泛用于数字信号分析,系统识别,时序分析与建模, 神经网络、动态仿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Simulink是用于动态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多领域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对各种时变系统,包括通讯、控制、信号处理、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Simulink提供了交互式图形化环境和可定制模块库来对其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

matlab车牌识别课程设计报告(附源代码)

Matlab程序设计任务书 分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题目车牌识别系统设计 内容及要求: 车牌定位系统的目的在于正确获取整个图像中车牌的区域,并识别出车牌号。通过设计实现车牌识别系统,能够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1.牌照识别系统应包括车辆检测、图像采集、牌照识别等几 部分。 2.当车辆检测部分检测到车辆到达时,触发图像采集单元,采 集当前的视频图像。 3.牌照识别单元对图像进行处理,定位出牌照位置,再将牌 照中的字符分割出来进行识别,然后组成牌照号码输出。 进度安排: 19周:Matlab环境熟悉与基础知识学习 19周:课程设计选题与题目分析 20周:程序设计编程实现 20周:课程设计验收与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学院院长(签字): 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设计原理 (3) 三.详细设计步骤 (3) 四. 设计结果及分析 (18) 五. 总结 (19) 六. 设计体会 (20) 七. 参考文献 (21) 一、课程设计目的 车牌定位系统的目的在于正确获取整个图像中车牌的区域,并识别出车牌号。通过

设计实现车牌识别系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设计原理: 牌照自动识别是一项利用车辆的动态视频或静态图像进行牌照号码、牌照颜色自动识别的模式识别技术。其硬件基础一般包括触发设备、摄像设备、照明设备、图像采集设备、识别车牌号码的处理机等,其软件核心包括车牌定位算法、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和光学字符识别算法等。某些牌照识别系统还具有通过视频图像判断车辆驶入视野的功能称之为视频车辆检测。一个完整的牌照识别系统应包括车辆检测、图像采集、牌照识别等几部分。当车辆检测部分检测到车辆到达时触发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当前的视频图像。牌照识别单元对图像进行处理,定位出牌照位置,再将牌照中的字符分割出来进行识别,然后组成牌照号码输出。 三、详细设计步骤: 1. 提出总体设计方案: 牌照号码、颜色识别 为了进行牌照识别,需要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 a.牌照定位,定位图片中的牌照位置;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图形绘制变换教案资料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名称 :图形绘制与变换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 11计科本 01班学号 : 姓名 : 张慧 指导教师 : 王征风 二零一四年

目录 一、引言--------------------------------------------------------------------- 3 二、设计需求----------------------------------------------------------------- 4 设计目标--------------------------------------------------------------- 4设计环境--------------------------------------------------------------- 4 VC++ -------------------------------------------------------------- 4 MFC --------------------------------------------------------------- 4设计题目及要求 -------------------------------------------------------- 5总体流程图------------------------------------------------------------ 5三、课程设计原理------------------------------------------------------------- 5 实现的算法------------------------------------------------------------- 5 Bresenham算法画直线------------------------------------------------ 6中心点算法画圆和椭圆------------------------------------------------ 6图形变换的基本原理 ----------------------------------------------------- 8平移变换 ----------------------------------------------------------- 8 旋转变换 ---------------------------------------------------------- 8 比例变换 ---------------------------------------------------------- 9四、总体设计与功能实现 ------------------------------------------------------- 9 主要界面设计 ----------------------------------------------------------- 9设置颜色界面 ----------------------------------------------------------- 9界面设置代码 ------------------------------------------------------- 9 运行结果 ---------------------------------------------------------- 10二维线画图元实现 ------------------------------------------------------ 10画多边形功能的实现 --------------------------------------------------- 14画Bezier曲线功能的实现-----------------------------------------------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