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精要2

西方经济学精要2
西方经济学精要2

西方经济学精要

第一章导言

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稀缺性:

1.经济学

(1)关于稀缺性的学科。而稀缺性又是一个相对概念,其意为: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处于缺少状态。

(2)研究如何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增长的需求的学科。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与稀缺性相关,在资源配置中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即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它们分别是:

(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第二章供求理论

一、需求曲线

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P↑,Q↓;P↓,Q↑。

3.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消费者偏好(嗜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3)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

二、供给曲线

1.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P↑,Q↑;P↓,Q↓。

3.影响供给的因素:

(1)厂商的目标;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2)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动。

(4)政府的政策。

三、供求均衡

1.均衡: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供求定理: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运用供求理论(或其相关知识)分析:

(1)“谷贱伤农”道理何在?(要点:粮食需求缺乏弹性)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得农民从中获益,可以还会因农产品价格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一般来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即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难以弥补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总收益下降。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2)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对防辐射产品市场的影响。

四、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即:ed=︱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2.需求弹性分类。P32

●需求的点价格弹性

a.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点价格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它衡量在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假定需求函数为Q=f(P),以dQ和d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量,以ed表示需求的弹性系数,则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的公式为:

ed=dQ/dP?P/Q即: ed=Q′?P/Q

b.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

线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就是该点到横轴交点的距离与到纵轴交点的距离之比。

非线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就是该点到切线的横轴交点的距离与到切线的纵轴交点的距离之比。

c.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ed=∞完全富有弹性

ed=0 完全缺乏弹性

ed=1 单一弹性

ed>1 富有弹性

ed<1 缺乏弹性

●需求的弧价格弹性

a.需求的弧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弧价格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P*(P1+P2)/(Q1+Q2)

b.需求的弧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ed=∞完全富有弹性

ed=0 完全缺乏弹性

ed=1 单一弹性

ed>1 富有弹性

ed<1 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企业的销售收入

当ed>1时,降价则增收,涨价则减收。

当ed<1时,涨价则增收,降价则减收。

当ed=1 时,降价与涨价都不会改变收入。

当ed=∞时,厂商不会降价,而涨价则会导致收益为零。

当ed=0时,降价则会带来收入的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而涨价则会带来收入的同比例于价格的上涨而增加。

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五、其他弹性

1.需求的收入弹性含义及其算术应用。P43

(1)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率之比。即:

em=某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

(2)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经济意义

收入弹性系数小于0,则表明该物品为低档物品;劣等品

收入弹性系数介于0和1之间,则表明该物品为中档物品;正常必需品

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明该物品为高档物品;正常奢侈品

2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

(1)需求的交叉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

反应程度。它是某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变动率之比。

假设X商品的需求量为Qx,其相关品Y的价格为Py,则商品X的需求的交叉弹性为:

exy=(△Qx/Qx)÷(△Py/Py)

= △Qx/△Py*Py/Qx

(2)需求的交叉弹性的经济意义

需求的交叉弹性为一对,当一个交叉弹性大于零时,另一个交叉弹性也大于零。反之,则小于零。其

经济意义如下:

若需求的交叉弹性大于零,则说明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若需求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说明两种商品之间是互补品。

若需求的交叉弹性等于零,则说明两种商品是互相独立的商品。

(3)需求的交叉弹性的应用

需求的交叉弹性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微观经济运行中。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于生产相关品的同一个企业而言,可根据交叉弹性来分析其收益。

可用于分析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4.恩格尔定律: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下降趋势。一

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品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恩格尔系数:联合国判别生活水平

的标准。30%以下最富裕,30~40%富裕,40~50%小康,50~60%勉强度日,60%以上绝对贫困。

第三章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1.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

满足程度逐渐下降。解释:(1)生理原因:兴奋度递减。(2)心理原因:人性。(3)物品本身用途的

多样性。

3.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随着货币的

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

4.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假设前提:消费者偏好(嗜好)既定,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

消费者均衡:(1)把全部收入用完。(2)每一元钱都化在刀口上,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的边际效

用相等。

效用最大化原则: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

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5. 收入—消费曲线

(1)收入与消费曲线定义

这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我们可以设想保持商品的价格不变而让消费者的收入连续发生变化,这样可以得到许多相互平行的预算线。这些预算线分别与众多无差异曲线相切,得到若干个切点,连接这些切点便得到一条收入与消费曲线。

(2)收入与消费曲线的意义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发生了变化,或者因为商品的价格同时同比例发生变化导致消费者的收入发生了变化,消

费者就会沿着收入与消费曲线来做出自己的购买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三、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

1.预算线: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预算线上的每一

点,X1X2两种商品组合不同,但支出相等。

2.无差异曲线以及MRS的算术应用。 P69

(1)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研究工具,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越远离原点,表明效用水平就越高。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①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边际替代率是维持相同效用水平时,减少一种消费品的数量,与增加另一种消费品的数量之比。以ΔX 代表消费品X的增加量,以ΔY代表消费品Y的减少量,MRTSXY代表以消费品X替代消费品Y的边际替代率,则有:

MRSTXY=ΔY/ΔX

②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a.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例:人民币换手机。最开始人们愿意用万元级来换它,随着手机的增加,人们就用几千元来换它,到今天的美国,据说只用几十美元来换它。

b.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原因

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物品,人们越是珍爱它,有时不惜一切代价。随着X1商品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在减少,而X2商品的减少,它的边际效用在增加。这样,每增加一定数量的X商品,所能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就越来越少,或者说,当分母不变时,分子在不断减少,从而分数值就在减少了。

c.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几何意义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但是①如若两种商品为完全互替商品,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②如若两种商品为完全互补商品,无差异曲线则呈直角形状。

3.收入效应: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替代效应:价格变动引起其

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其需求量的变动。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二、要素的连续投入

1.总产量TP: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

的产量。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小于某一数值

时,边际产量递增;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

3.单一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速放慢;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4.等产量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等成本线: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数量(K,L) 最大组合的线。

5.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9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与柯布根据美国1899?a1922年的工业生产统计资料,得出了这一时期美国的生产函数为:Q=ALaK1-a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6.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24L1/2K2/3,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PL=1,PK=2。试求其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7.规模经济:其他条件不变,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

三、成本的概念

1.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沉没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1、显成本

显成本就是一般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是在会计帐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项费用支出。

2、隐成本

隐成本是对厂商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所以称为隐成本。

3、显成本与隐成本的关系

会计成本=显成本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1)厂商从事一项经济活动不仅要能够弥补显成本,而且还要能够弥补隐成本。

(2)并不是厂商所耗费的所有成本都要列入机会成本之中。例如沉没成本(在马克思经济学中是指个别成本大于社会必要成本中的那一部分)就不列入机会成本中去。

3.沉没成本

过去所投入的、现在必须理智地放弃掉的成本。经济学研究沉没成本,并非是让决策者找寻它,而是让决策者尽力避开它,一旦没有避开,必须坚决放弃。

2.长期总成本:它是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它反映的是理智的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动下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在不同产量点上成本的最低发生额。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由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推出。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短期内,对于既定的产量(例如不同数量的订单),由于生产规模不能调整,厂商只能按较高的总成本来生产既定的产量。但在长期内,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来调整生产,从而将总成本降至最低。从而长期总成本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图示见教材图5-9)。

3. 试述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最佳区间理论。

如图,一种可变要素A的最佳投入区间为A2≤A≤A3

TP为总产量曲线,AP为平均产量曲线,MP为边际产量曲线

当0

当A=A2时,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且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当A2

当A=A3时,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若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反而减少

当A>A3时,边际产量小于0,总产量减少,可变要素投入过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4.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MR

第五章市场结构理论

一、市场结构有4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二、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存在条件:(1)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2)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3)资源自由流动。(4)市场信息畅通。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收益=全部收入=P·Q,包括成本和利润。收益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而不是所赚取的钱。

4. 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

短期!!

(一)、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短期均衡(最佳产量点的选择)

1、短期均衡所涉及的问题

1、完全竞争市场。因为是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内市场供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供不应求,企业可能赢利;如果供大于求,企业可能亏损;市场价格可能会发生波动,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而不能左右市场价格。如果价格低于可变成本,企业就会亏损,如果价格高于可变成本,企业就可能赢利。

2、短期。短期是指厂商在这一期限内并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例如,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是给定的,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3、厂商均衡的含义: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优产量点的决定。根据利润最大化准则,有MR=MC。2、厂商最优产量点的选择

可分为五种情况:

(1)如果市场价格为P1,根据MR=SMC原则,企业只能将均衡点选择在E1上,最佳产量点为Q1;此时AR>SAC,即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将获得经济利润。

(2)如果市场价格为P2,根据MR=SMC原则,企业只能将均衡点选择在E2上,最佳产量点为Q2;此时AR=SAC,即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企业将获得正常利润。

(3)如果市场价格为P3,根据MR=SMC原则,企业只能将均衡点选择在E3上,最佳产量点为Q3;此时AVC<AR<SAC,企业的最佳产量点为Q3;即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亏损,但有边际贡献。

(4)如果市场价格为P4,根据MR=SMC原则,企业只能将均衡点选择在E4上,最佳产量点为Q4;此时AVC=AR<SAC,即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无边际贡献,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5)如果市场价格为P5,根据MR=SMC原则,企业只能将均衡点选择在E5上,最佳产量点为Q5;此时AVC>AR<SAC,则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亏损,绝对应停止生产。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结论)

短期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无论市场价格怎样变化,由于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厂商只能按SMC=MR原则来调整自己的产量点。企业应该将生产点推进到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点。也就是我们在上面所说的企业的最佳产量点Q1、Q2、Q3、Q4、Q5;在上述的最佳产量点上,厂商或者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或者可以利润为零;或者可以蒙受最小亏损。

1、短期均衡条件:SMC=MR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可生产条件为: AR=P≥AVC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推导结论: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恰好是其边际成本曲线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长期行为的理解

1、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是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

2、在短期的情况下,只要厂商出售产品的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变动成本(AR=P≥AVC)就可以开工生产。长期厂商则不能这样做。长期内厂商必须使得自己所出售的产品的平均收益能够弥补平均总成本(AR=P ≥SAC),即平均变动成本加平均固定成本。如果长期调整也不能改变企业的亏损状态,则企业应该退出该行业,而转入那些其平均收益可以弥补其平均成本的行业生产。

(二)、完全竞争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的理解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要素的调整表现为两个方面:

1、单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2、单一厂商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选择。

(三)、完全竞争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结合教材图6-10来说明)

(1)短期内因为生产规模不能变动,厂商只能根据MR=SMC原则,在既有的生产规模SAC1与SMC1所表示的曲线下将均衡点选择在E1上,最佳产量点选择在Q1上;

(2)在长期条件下,因为生产规模可以变动,厂商便根据MR=LMC原则,努力调整并最终找到由SAC2与SMC2曲线所表示的最优生产规模,厂商在最优生产规模下将均衡点选择在E2上,最佳产量点选择在Q2上;

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以图6-11为例)

(1)如果开始时的市场价格较高为P1时,短期内生产规模由SMC1与SAC1所代表。厂商无法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厂商根据MR=SMC原则将均衡点选择在E1上,选择产量点Q1,厂商获得盈利最大化。(2)厂商在产量点Q1获得盈利最大化后,竞争者便纷纷加入,市场供大于求,价格由P1降为P3,此时因为是长期条件,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生产要素,根据MR=LMC原则只能将均衡点选择在E3上,只能选择产量点Q3,这时,厂商陷入亏损,部分厂商随即撤出这一领域;

(3)部分厂商随即撤出这一领域后,市场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价格由P1升为P2,此时因为是长期条件,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生产要素,厂商根据MR =LMC原则将均衡点选择在E2上,选择产量点Q2,此时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有亏损,厂商在Q2点不再动荡,不再调整产量,从而实现长期均衡。

3、厂商长期均衡的实现条件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为:LMC=MR=SMC=LAC=SAC

对实现条件的理解

1)、长期均衡点E就是收支相等点。这时,成本与收益相等。厂商所能获得的只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

2)、长期均衡点就是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点,即MR=AR=P。也就是这两曲线相交时,平均成本一定处于最低点。这也就说明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从而也就是经济效率最高。

三、完全垄断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2.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政府垄断、授权;厂商对自然资源、技术的控制。

3.完全垄断市场,厂商不可以任意定价,必须根据市场定价。仍要根据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决策。短期均衡有三种情况: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或蒙受损失。

四、、寡头市场

1.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

2.寡头市场特点。厂商数目屈指可数,买者众多,厂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价格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3.操纵价格。通过价格同盟来制定;默契形成;由一家最大的寡头先行定价其它随从。价格战的结果往往是竞争双方利润都趋向于零。一旦形成,不会轻易变动,以免寡头两败俱伤。古诺均衡解。只要一个厂商变动产量,另一个厂商也必须跟着变动自己的产量。

五、简述垄断竞争市场及其假设条件。

1、垄断竞争市场定义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2、垄断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致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题目类型:名词解释6-8个,简答3-4个,经济算术应用题2个,论述2个

西方经济学(2)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宏观)》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观)课程编号:20000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分 执笔人:编写日期:审批人: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宏观经济运行所作的原理性分析及其提出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建议。 2、课程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并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能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同时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应该在课程之中得到一定的训练,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掌握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目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旨在考核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市场经济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养和潜质。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考核知识点 1.国内生产总值(GDP) (1)概念 (2)GDP六个方面的含义 2.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 3.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①概念 ②计算公式:GDP=C+I+G+(X-M)(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5.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 (2)实际GDP (3)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6.流量与存量概念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实际GDP和名义GDP相关概念及GDP折算指数 2.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3.重点掌握GDP的概念内涵、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及GDP指标的局限性。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均衡产出 (1)均衡产出的概念 (2)投资等于储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函数 ①概念 ②线性消费函数 ③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2)储蓄函数 ①概念 ②线性储蓄函数 ③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均衡国民收入的计算 (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计算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计算(定量税) 4.乘数论 (1)乘数原理 (2)两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3)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2019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 一般情况下, 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参见教材P29、P37 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 s=(△Q s/△P)×(P/Q s )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参见教材P31、P45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M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M=(△Qd/△M)×(M/Qd ) 一般来讲,商品的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0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参见教材P41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AB=(△QB/△PA)×(PA/QB) 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参见教材P43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的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 注:回答本题时,举例说明应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将一至二个商品举出,分析其几种弹性的状况,明确属何类型商品,应如何制定或调整价格,此部分较灵活无统一标准,只要结合基本理论阐述清楚即可。另外,参考答案中的“参见教材P××”和“注”等,在完成作业时,千万不要照抄出来,以后作业一样处理,不再特别说明。 作业2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三是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格并存现象。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 ,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 是重叠的,即P=AR=MR=d,都是水平形的。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之间的关系:若P>SAC则可获超额利润,若P<SAC则亏损,若P=SAC则有正常利润;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即P≥SAVC 。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上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当一个行业中的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和等于市场的需求量时,这一行业便达到短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中,行业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行业中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之和,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有一个调整过程,至短期均衡的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才实现长期均衡,故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LAC=SMC=SAC。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大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的那一段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不是将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分三种情况: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表明行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其产量供给,但市场价格保持在原来LAC曲线最低点水平;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水平时,市场价格会随之同方向变动;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时,市场价格会随之成反方向变动。参见教材P119—P127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导论 一、简答论述题 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要点: 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

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要点: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如果要研究的是一个经济体的总需求,那还是按照上述思路研究,然后把所有人对各个商品的需求加总起来。 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性在于,总体往往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例如,当每个人都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时,他们的互动会带来不利于自己的结果。比如当整个经济面临总需求减少的冲击时,如果每个企业能够降低价格到足够的程度,是可以抑制总需求的冲击的。

西方经济学(二)答案

《西方经济学(一)》模拟试卷二 一、【判断题】 1、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只有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是重商主义的理论观。(√) 2、微观经济学是在研究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时对资源总量没有任何限制。(×) 3、由除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导致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4、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 5、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 6、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 7、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消费者都可能达到。(×) 8、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9、会计利润是厂商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10、在短期,完全竞争厂商达到均衡时,如果厂商的利润小于零,而且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 成本A VC时,厂商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 二、【单项选择题】 11、《国富论》的作者是(B )。 [A] 大卫.李嘉图[B] 亚当.斯密[C] 马尔萨斯[D] 门格尔 12、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A )。 [A] 资源的稀缺性[B] 资源使用的充分性 [C] 资源的无限性[D] 资源使用的不充分性 13、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关要素价格的决定理论被称为(B )。 [A] 效用理论[B] 收入分配理论[C] 福利经济学[D] 市场理论 14、下列属于替代品的是(A )。 [A] 白菜和茄子[B] 石油和房子 [C] 电脑显示器和键盘[D] 大炮和黄油 15、当计算机价格上涨后,对计算机的(A )。 [A] 供给增加[B] 供给减少[C] 供给不变[D] 先增后减 16、弹性是指( C)。 [A]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 [B]一种经济变量的增长量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增长量 [C]一种经济变量的百分比变化而引起的另一种经济变量的百分比变化 [D]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而引起另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量 17、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下面的( C)。 [A] 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 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 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 以上都不对 18、( B)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A] 总效用[B] 边际效用[C] 平均效用[D] 效用单位 19、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了(D )。 [A]消费者为了提高效用而获得另一些商品时愿意放弃的某一种商品的数量 [B]消费者花在各种商品上的货币总值 [C]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 [D]在确保消费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20、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解: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MP)的关系; 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生产者剩余指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稀缺性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正常商品指需求量随消费者的收入提高而增加、随消费者收入降低而减少的物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外部经济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

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简答题: 1、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之间的区别? 答: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纯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需求量变动表现在需求曲线上就是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示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2、需求的交叉弹性与两种商品的替代和互补的关系? 答:1)互补商品 Exy < 0,且Exy 的绝对值越大,互补性越强。 2)替代商品 Exy > 0,且Exy 越大,替代性越强。 3)当Exy=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是反应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 3、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替代品的可得性;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 考察期的长短 ; 商品对消费者重要程度或偏好 ; 用途广泛性。 4、什么是边际技术替代率与技术产量间的关系? 答:①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②关系:? 5、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率论的区别? 答:①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体衡量

西方经济学试卷(答案)2

西方经济学试卷(答案)2

《西方经济学》平时作业(2) 一、填空题: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 2.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相交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4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 5.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6.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四种类型。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8.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它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企业那样是价格的接交者,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9.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 10.现代寡头理论就是运用博弈论来研究寡头行为。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12.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动。 13.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 14.经济租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超过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市场收入。

15.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就在于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 16.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大类,即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 1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竟争性。 18.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 19. 价格管制是政府控制垄断者产品的价格。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自然垄断行业,其原则有三种,一是边际成本定价,二是平均成本定价,三是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按成本加这种回报率定价。 20. 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被称为道德危险。 21.由于政府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就是政府失灵。 二、选择题 1. 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C ) A.1年内 B.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西方经济学(本)期中测试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期中测试答案 一、单选题 1、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 ( )。 A.洛伦兹曲线 B.非利普斯曲线 C.契约线 D.工资曲线 2、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3、按照帕累托的理论,满足消费者福利最优化点的组合的曲线被称为 ( )A.等成本线 B.无差异曲线 C.交易契约曲线 D.菲利普斯曲线 4、一般来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 ( )。 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按一固定比率增加 。 D.按一固定比率减少 5、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厂商数目的多少 B.进入市场是否有障碍 C.产品是否有差别 D.市场信息是否畅通

6、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 )。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 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为负 7、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 )。A.向右下方倾斜的 B.向右上方倾斜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8、垄断性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共同点是 ( )A.垄断力度相同 B.企业数目相同 C.价格弹性相同 D.需求曲线一般都是向下倾斜 。 9、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 A.会计成本 B.隐成本 C.机会成本 D.边际成本 10、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 )。 A.正常利润 B.超额利润 C.贡献利润 D.亏损 11、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下降 C.其他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2)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得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得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得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得市场上(或对不同得消费群)收取不同得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得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得产品与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得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得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得价值减少。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得物质磨损与资本老化所带来得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得产出,也就就是经济社会得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与企业想要有得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与劳务得当年价格计算得全部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得全部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得消费与增加得收入之比率,也就就是增加得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得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得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得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就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得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得现值之与等于这项资本品得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得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得货币来保持财富得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与企业需要货币就是为了进行正常得交易活动。 18、谨慎动机:又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得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得货币。 19、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得购买有价证券得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得动机。 20、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偏好陷阱,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得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 21、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与借债水平所进行得选择,或对政府收入与支出水平所作得决策。 2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与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得行为。 23、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得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得效果。 24、货币幻觉:人们不就是对货币得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就是对用货币来表示得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标准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读全 说明中央电大对形成性考核管理的基本要求: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大于30%时,形 成性考核成绩必须达到 60 分以上,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 作业 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 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A Qc l/^ P)x( P/Qd)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 Ed> 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 v 1 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参见教材P33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 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 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 s =(△ Q s/△ P)x (P/Qs )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 Es >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 管商品;Es v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参见教材 P40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 的价格弹性 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 EM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WQ Qd/A Ml)x( M/ Qd )一般来讲,商品的 EM> 1表明需求 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 v 1 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 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 v0 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参见教材P37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 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 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AB=Q QB/A PA)X( PA/ QB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 A商品价 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 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 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 EAB= 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 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参见教材P38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的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224 =-,42 D P =+。求: S P (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 解:(1)根据市场均衡条件D S =,有: 22442 -=+ P P 解得:均衡价格*3 P=,均衡数量*10 Q=。 即该市场的均衡价格为3,均衡数量为10。 (2)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的,故单个厂商的需求函数是3 P=。 2.请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答:(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水平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且厂商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价格水平线,也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 (2)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般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3)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所以,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3.请分析在短期生产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一般会面临哪几种情况? 答: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当厂商实现M R SM C =时,有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亏损。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不同情况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4.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32 =-++。 0.121510 STC Q Q Q 试求:

西方经济学作业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 A. 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 B.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C. 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 D.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3.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 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D. 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4.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B) A. △Q/△L B. MP·P C. △TR/△Q D. MP·MR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A.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 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 之和小于1 6.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C)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 不动 7.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A. E=(ΔB/ΔA)·(A/B) B. E=(ΔA/ΔB)·(B/A) C. E=(ΔB/B)·(ΔA/A) D. E=(B/ΔB)·(A/ΔA) 8.某企业产品的价格为常数时,其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A) A. 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 垄断竞争 D. 寡头垄断 9.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 A. 不变 B. 下降 C. 增加 D. ∝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 A. 水平垂直 B. 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 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 D. 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11.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 A. 右端 B. 左端 C. 最低点 D. 无法确定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题库复习资料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 上相互交易。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 的倾向。 4.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 支付和意愿接收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5.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 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显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7.隐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9.等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品在某产量水平下的所有可能的 (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的一条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 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

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 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3.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 法。 14.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5.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16.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 指标,用需求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二、问答题(期中考试题。以下答案并非标准,大家自行斟酌参考 哦。问答题老师要求400字左右。) 1.结合图形,用文字分析市场如何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摘抄课本P82~83页)(图形请自行参考课本P82~83页) 答:当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时,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的使市场向均衡状态变动。 (1)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物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在现行价格下,供给者不能卖出他们想卖的所有物品,因此他们会降低物品的价格。价格下降增加了需求量,并减少了供给量。这种变化表

西方经济学作业2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 A. 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 B.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C. 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 D.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3.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 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D. 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4.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B) A. △Q/△L B. MP·P C. △TR/△Q D. MP·MR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A.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 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 之和小于1 6.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C) A. 向左下方移动 B. 向右上方移动 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 不动 7.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A. E=(ΔB/ΔA)·(A/B) B. E=(ΔA/ΔB)·(B/A) C. E=(ΔB/B)·(ΔA/A) D. E=(B/ΔB)·(A/ΔA) 8.某企业产品的价格为常数时,其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A) A. 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 垄断竞争 D. 寡头垄断 9.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 A. 不变 B. 下降 C. 增加 D. ∝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 A. 水平垂直 B. 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 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 D. 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11.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 A. 右端 B. 左端 C. 最低点 D. 无法确定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标准答案析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析 说明中央电大对形成性考核管理的基本要求: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大于30%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必须达到60分以上,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 作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参见教材P33 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 s=(△Q s/△P)×(P /Q s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参见教材P40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