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水墨动画本体内涵的思考

对中国水墨动画本体内涵的思考
对中国水墨动画本体内涵的思考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正义的探究和思考

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正义的探究和思考 蔡武作者简介:蔡武,男,1976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丰城市,原在江西省丰城市律师事务所工作,现工作于奉新县人民法院,在法院期间先后从事过执行、行政审判、民事审判等工作。系中华哲学会会员,法律硕士(JM)在读,先后写过多篇理论性学术论文。 [论文提要] 我国当前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满足公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提升公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好的物质条件。而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立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更应当是司法工作的价值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落实到司法机制上就是要保证司法和谐。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已具备了很好的制度条件和思想条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在制度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和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权威的司法系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并且有了健全的律师制度;人们在思想上已普遍对法律形成了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的法律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中的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司法和谐的构建及其进程。由此,从我国目前社会实际和司法实际出发,探究一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 [以下正文] 一、公平正义的表述

公平正义是一个恒古至今讨论不息的主题,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理想和法律评价。正义在中文中指语言文字上的恰当与正确,或对某种理论或学说的纠偏和匡正。比如我国唐朝有《五经正义》、《史记正义》。公平与正义合成一个词,叫做公正。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力图为现代西方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公平正义既是构建合法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构建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础。它广泛渗透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伦理学中,自古至今,历久常新,成为哲学家、思想家探究的根本问题。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如道德、法律、政策等)及正当的程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正义则是公正的理念,包括社会、政治和法律上的正义等。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努力,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何谓公平正义,在近现代理论史上有着很不相同的理解。马克思认为诸如“公正”、“平等权利”等一类观念,都是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处在不同经济地位上的人,对特定利益格局是否公正会有不同的判断。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此表达的尢为清楚。马克思强调要从经济关系出发来看待包括“公正”在内的观念。而罗尔斯从设想的“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即人都处在“无知的面纱”中的“原初状态”(类似于“自然状态”)出发,推出公平正义的两条根本原则。第一条是自由原则:“每个人都在最大程度上平等地享有和其他人相当的基本的自由权利。”第二条为差别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被调解,使得人们有理由指望它们对每个人都有利;并且它们所设置的职务和岗位对所有人开放”。可见,平等地享有自由权利,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首要原则。差别原则是建立在自由原则基础上的,是从属于自由原则的。只有在贯彻自由原则的前提下,才能贯彻差别原则,决不能以牺牲前者来满足后者。 我国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坚持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法律职业人员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

社会公平正义含义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将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本段 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不公正”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公正”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公平”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不公平”。马克思曾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中医药领域本体研究概述

中医药领域本体研究概述 【关键词】本体构建;中医药;综述 本体(Ontology)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后,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迅速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将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图书情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从中医药领域本体构建、基于本体的中医药语言系统和应用系统三方面对中医药本体研究进行概述,并结合发展现状对其进行展望。 1 本体与本体构建 1.1 本体的概念 本体是源于哲学的一个概念,原指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描述,即存在论,后衍生到语言、信息、知识系统等领域,被定义为“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目前,关于本体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但不外有两层含义:一是哲学领域的存在,是本体论的研究对象;二是延伸到特定领域之中,指某套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形式化表达,包括概念化、规范化、形式化和共享4个特征[1]。 从本体的内涵上看,综合不同学者的认识,本体大都被认为是信息、知识的底层构架工具,用于组织较高层次的知识抽象,是领域知识概念化、形式化的说明,也可以是特定领域内“人机交流”的语义基础,即提供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共识。按照领域依赖程度,本体可以分为顶层、领域、任务和应用本体4类;按照主题可分为知识表示本体、通用本体、领域本体、术语本体和任务本体。中医药本体主要用于描述中医领域知识的专门本体,是专业性本体,一般属于领域本体和知识表示本体。 1.2 本体构建工具与描述语言 在本体构建方面,一是利用已有的叙词表或术语词典进行改造;二是利用现有信息和领域专家从头做起,而以后者较常用。目前已经得到公认的方法包括Bemeras法(KACTUS法)、SENSUS法、“骨架”法、企业建模法(TOVE法)、Methontology法等。Gruber[2]于1995年提出了本体构建的五条规则(明确性和客观性、完全性、一致性、最大单调可扩展性、最小承诺),但本体工程构建方法尚处于相对不成熟阶段。本体的构建工具也有很多,包括protégé、WebOnto、Ontolingua、OntoEdit、Ontosaurus、OntoEdit、IBM Ontology Management System等,其中,protégé 是斯坦福大学开发的使用较为广泛的构建工具之一,目前已有4.0版本。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心得体会—浅谈公平正义的认识【可编辑版】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心得体会—浅谈公平正义的认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心得体会—浅谈公平正义的认识中央政法委决定201X年对全体政法干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件大事。我个人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旨在全面提高检察干警政治素质、队伍素质、业务素质,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重要举措。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认识和信念,或价值观。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权实际运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因此,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司法理念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检察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一种检察制度都蕴含着一种司法理念,司法理念通过检察制度得以具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彻。其次,每一位检察人员在行使检察权中,都会按自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对检察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

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检察权来表现出他们的司法理念。再次,司法理念在社会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现为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到全社会守法、护法、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检察改革的成败。因此,司法理念已深深地熔入检察制度之内,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司法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检察制度。而有什么样的检察制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什么样的司法理念。下面我想谈一下对公平正义的粗浅的理解。在百姓的眼里,检察官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是国家检察权的行使者是社会正义和社会良知的象征。检察官要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就必须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专业知识深厚的、司法技能娴熟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和较娴熟的业务能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制化的进程,需要建立相应的检察制度来作保障,同时还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司法理念,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就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检察官要树立公正的理念才能够保证其所行使的职权不失公正性。因此,公正的理念应当成为每一位检察官进行行使检察权的精神和灵魂。检察干警应当牢固树立"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成不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执法为民,服务社会,执法人员要学会善于和正确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努力做到及时化解矛盾、息讼宁人,努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对抗,促进社会稳定,以公

马克思哲学物质本体论研究的切入方式

长期以来,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根基性问题一直是思考和研习马克思哲学的学者无法回避和拒斥的问题。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后,作为哲学基础的本体论有没有发生改变,学界一直争议不断。要彻底究清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就要直面三个问题:什么是本体论,马克思哲学有没有本体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样的本体论。正确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这样也就要求我们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候,要从四点做起:直面历史、直面逻辑、直面分歧、直面文本。 一、直面历史:“本体论”一词的语言考古学 所谓直面历史即直面哲学的历史,是指在研究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的时候要分析清楚本体论一词在哲学史上所指为何物,也就是对“什么是本体论”的回答。我们都知道,本体论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哲学的ontology 一词译介过来的,其实ontology 一词从词根上看并不蕴有本体的意思,但当我们把这一词语翻译成本体论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关于本体的学问。诚然,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对本体论的研讨范围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大家都承认本体论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所以,从本体论的内涵着手是弄清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有没有本体论以及是什么样的本体论的前提条件。从语词的发展来看,不管是英文中的ontology、法文中的 马克思哲学物质本体论研究的切入方式 徐 钊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长期以来,关于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交锋与争鸣的重要问题,争论的焦点围绕三个问题:什么是本体论,马克思哲学有没有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什么样的本体论。解决这三个问题就要做到四个直面:直面历史、直面逻辑、直面分歧和直面文本。这样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哲学是有本体论的,不能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理解为“实践本体论”或“关系本体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关系本体论 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0)04-0022-05 ontologie,还是德文中的ontologie,都是由拉丁文中ontologia 一词发展而来的,而ontologia 又源自希腊文中表达“是”或“存在”的logos 和onta。我们发现,在希腊文中,on 和onta 在语义上等同于英文里的being 和beings、拉丁文的ens、德文的sein。在当前的中国学术界中,on 主要被翻译成“存在”、“有”和“是”。但是汉语的这些译名都只译出了on (being)的部分意思。王太庆认为:“他们的to be (Being)之类的词里头同时包含着我们的‘是’、‘有’、‘在’三个意思,他们认为这三个意思是一个意思,这三 合一的意义就体现在being 这个范畴里。” [1] 这样,我们可以在理解“是论”概念的同时,一并看出“是论”与具体的“是”的区别。从柏拉图的逻辑来看,“是”论是共同的“是”,具体的“是”是分有的“是”。所以,“是”有比“存在”更广泛的意义。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是论’是专门研究‘有’(‘是’)本身,以及‘有’(‘是’) 凭本性具有的各 种属性。” [2]122 当然这不表明其他学科不研究“有”(“是”),它是说其他学科研究的只是“有”(“是”)的某一部分。也就是说“是”(“有”)指称的“什么”或“这个”是他们的研究问题。 沃尔夫对本体论的内涵作出了较为明确的回答,他说:“本体论论述各种关于有的抽象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认为‘有’是唯一的,善的;其中出现了唯一者、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范畴,这是 抽象的形而上学。” [3]179 此外,有些学者从本体论与收稿日期:2010-03-05 作者简介:徐钊(1966— ),男,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2010年7月第4期Jul.2010No.4

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2012-6-8 15:55|发布者: admin|查看: 441|评论: 0|原作者: 律达网|来自: 律达司考网 摘要: 一、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我国法律反映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方面,但法律并不能覆盖社会公平正义的全部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法理为情理提供正当性支持,以情理 ... 司考法理学重要知识点详解。2012年司法考试备考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律达司考网的小编将 法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希望考生认真阅读。 一、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我国法律反映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方面,但法律并不能覆盖社会公平正义的全部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注 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法理为情理提供正当性支持,以情理强化法理施行的社会效果。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既要遵循法律、 法规的相关规定,也要参考其他社会规范,同时适当考虑人民群众的普遍性情感,既要维护执法的严肃性,义要考虑社会现实状况和 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要妥善、恰当地解决法治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局部性、个别性的“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在不违反法 律基本原则,不损害法律权威的前提下,能动地运用法律技术和法律手段,兼顾法理与情理的要求,寻求相关利益的平衡与妥协,使 这类特殊问题的解决更趋于实质上的公正。 二、正确处理程序与实体的关系 程序与实体是法治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法治的公正也分别通过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具 有密切的联系。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内在目标,也 是程序公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法治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程序与实体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合理均衡,一方面,应当高 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实保证程序的公正;另一方面,不应极端化地强调程序而忽略实体上的公正,反对 那种“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则必然公正”,以及“只要程序正确,实体则可以在所不问”观念和做法。 三、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公正与效率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一方面,不能为片面追求效 率而损伤实质公正;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法治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如果执法者在法治活动中拖延推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14山水画的意境 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雨声细碎,宛如湮远岁月中古琴的清音。(mù)__暮__色将天空渲(rǎn)__染__成绝妙的水墨丹青,用色非浓亦非淡,一抹苍茫,邈远无际,渐渐加重,渐渐洇开。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千年以前,是否也曾有同样的夜晚,(chàng)__怅__然对影的女子倚窗独坐,深秋的凄风冷雨摇落满地残菊?细雨依旧,模糊了匆匆的时光,只是转瞬,却已相隔千年。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注意结合语境辨析形似字以及音近字。注意“暮”与“幕”“慕”“墓”等的区别。注意“染”上半部分左边是“九”而不是“丸”。注意“怅”与“伥”的区别。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的一项是(D) A.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 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B.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 始得其真”。 D.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 是有道理的。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D项是引用论证,其他三项都是举例论证。

3.对下面语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C)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元四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A.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 B.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 C.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D.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作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方法上,首先抓住各项的中心意思,在语段中逐一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技巧上,若是选择“错误”的,就是直接判断;若是选择“正确”的,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得出“正确”的选项,或者直接综观各项,明显“正确”的即可选出。本文段中列举了多个画家,说明了他们画风的不同和高超的技巧,所以C 项表述正确。 4.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关于书法的对联,但对仗不够工整,同学们针对上联和下联提出了四种修改方案,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C)

关于“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的几点思考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否存在本体论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肯定者曰有,否定者曰无。改革开放以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哲学界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存在旧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改革开放以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本体论的观点逐步流行,但争论一直存在。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因此围绕该问题的争论就不是可有可无的。把“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作为主题,既有助于争论的进一步展开,也有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有助于在新世纪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关于“本体论”和“世界观”两概念的使用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附录中使用了“本体论”概念,他说:“对神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的逻辑说明。例如,本体论的证明。当我们思索存在的时候,什么存在是直接的呢?自我意识。在这个意义上说,对神的存在的一切证明都是对神的不存在的证明,都是对一切关于神的观念的驳斥。”(全集第2版第1卷第101页)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马克思所理解的本体论就是关于本体存在的理论,即本体是否存在,如何存在,以及本体与非本体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论感觉、激情时使用了“本体论”概念。他认为“人的感觉、激情等等不仅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人类学的规定,而且是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全集第1版第42卷第150页)。所谓对人的感觉、激情的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是指“感觉、激情等等仅仅通过它们的对象对它们感性地存在这一事实而真正肯定自己”,是指“不同的肯定方式构成它们的存在、它们的生命的特殊性;对象以怎样的方式对它们存在,这就是它们的享受的特有方式”,即使“对象为他人所肯定,这同样是他自己的享受”。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发达的工业,也就是以私有财产为中介,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本质才能在总体上、合乎人性地实现”。(同前)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本体论是指相对于主体(人)的客体的、对象性的存在的理论,就是指存在论。 马克思使用得比较多的概念是“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这些概念。他在《博士论文》中说“斯多亚主义好象是赫拉克利特的自然思辨和昔尼克派的伦理世界观的结合,也许再加上一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全集第2版第1卷第15页),他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赫拉克利特的哲学称为“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自然观”,说在伊壁鸠鲁派那里“原子是世界观的原则”(全集第1版第3卷第143-144页)。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将黑格尔哲学称为“旧世界观”(全集第1版第1卷第372页),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说基督教“把多种多样的世界观汇集在一起”(全集第1版第1卷第435页),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把宗教称作“颠倒了的世界观”(全集第1版第1卷第452页)。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唯物主义世界观”,说“由于费尔巴哈揭露了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幻想(世俗世界在费尔巴哈那里仍然不过是些词句),在德国理论面前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个费尔巴哈所没有回答的问题:人们是怎样把这些幻想‘塞进自己头脑’的?这个问题甚至为德国理论家开辟了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这种世界观没有前提是绝对不行的,它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因而最先是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全集第1版第3卷第261页)他在该著中也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的“历史观”(同前第43页)。 马克思把哲学称作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是同他对哲学的性质和任务的理解联系在一起的。在马克思看来,哲学、宗教、道德及其他意识形态不过是人们现实生活的观念表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与正义的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与正义的学习心得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别懈的憧憬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惟独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干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降到实处,才干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进展。公平正义的朴素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作为法管理念的公平正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是指社会成员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爱护。与西方国家公平正义别同的是,我国是以维护、实现、进展最广阔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算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别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经过法的适用、实施,在执法实践中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惟独坚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全过程,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感觉得到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干真正成为吸引并惠及广阔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可以平等亲爱、融洽相处,所有这些基本上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标志。与此并且,公平正义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惟独致力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获得坚实的基础,才干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和谐。三、公平正义是新阶段广阔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别断进展,广阔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别断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也迅速增长。但在社会日子中,别可以维护公平、彰显正义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假如漠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对各种社会别公听之任之,别去努力改善和消除,就会失去广阔人民群众的信任,妨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政法机关和广阔干警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爱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重任,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政法工作是各类社会关系、矛盾、纠纷冲突的调节器,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也是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整个社会和广阔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经过执法活动实现、维护公平正义寄托厚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相比,政法队伍在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中都还有许多别习惯的地点。公正执法,理念先行。必须大力加强公平正义理念教育,引导和促使广阔政法干警坚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别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采纳教育、协商、调解、司法等办法,最重要的是要经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进展的机会。一方面,在立法上,要体现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愿望,使正义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实现正义的途径程序化、公开化;另一方面,在执法与司法过程中,要坚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到法治实施的全过程,使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经过法的适用、实施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的能够感觉得到的结果。体现公平正义精神的制度,假如没有具有公平正义理念的人去执行,再好的制度也会打折扣,还可能走向反面;而假如执法别公,再公平的法律制度也是空谈,只会离公平正义越来越远,而别可能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法管理念要求我们每一名司法行政干警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一要有维护公平正义的品质。践行公平正义理念,首先要在思想上、情感上想公正。这种对公平正义的诚挚追求,是肩负起公平正义使命的动力源泉。公平正义又是善良和爱心的艺术,要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工作中体味到公平正义的温暖,别仅需要我们有一颗公正之心,而且要有一

本体理论与领域本体的构建

第二章本体理论与领域本体的构建 2.1 本体理论 2.1.1 本体的基本概念 本体论(Ontology)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是形而上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与认识论相对。认识论研究人类知识的本质和来源,即研究主观认知,而本体论研究的则是客观存在。Ontology一方面研究存在的本质,另一方面研究客体对象的理论定义,即整个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现在哲学领域较多翻译为“本体论”。经过多年的演进,到今天,经过人们对“本体”这一概念的重新理解和定位,本体的理论与方法早已被信息领域采用,用于知识的组织、表示、共享和重用。 本体在计算机学科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Alxenader在1986年发表的文章被视为本体在计算机领域获得不同于哲学领域的新的研究的起点。随后Ontolgoy在人工智能领域界获得稳步的发展,并被逐渐赋予了新的含义[8-9]。1991年,在人工智能领域,Neches等人最早给出Ontology定义,Neches认为[10]“An ontology defines the basic terms and relations comprising the vocabulary of a topic area,as well as the rules for combining termsand relations to define extensions to the vocabulary.”即“一个本体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则定义这些词汇的外延规则。”本体定义了组成主题领域的词汇表的基本术语及其关系,以及结合这些术语和关系来定义词汇表外延的规则[11]。199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知识系统实验室(Knowledge System Laborary,简称KSL)的Gruber给出了本体在信息科学领域被广泛接受的定义:“An ontology is an explicit specification of a conceptualization”[12]。即“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化说明”。这也是最著名并被引用最为广泛的定义。1995年Guarino和Giaretta 将本体定义为[13]“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部分的说明一种逻辑语言的模型。”这个定义与Gruber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后在1997年W.N.Borst对Gruber的定义进行了引申,提出了“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规范说明”,以及1998年J.Studer的“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 本体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发展,为明确起见,现将本体发展史中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列表如下: 表2.1 本体发展史中的定义列表时间/提出人定义 1991/Neches 一个本体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 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

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简评

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相较之前的作品已趋于完美,因为它将山水的意境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全片重在山水的表现,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这部动画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是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和登峰造极的意境美,加上古琴的浑厚音色,让人心旷神怡,从而演绎了一个旷世知音的动画。 意境是什么?以通常的说法: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一般来说,艺术是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表现,但由于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体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性能效果。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丝丝扣入人心、有的以空间的景物来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点,意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具有一个空间的境象。这个空间境象,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表现出来,也能间接的引人对它的联想。所以当人们感受到一幅画或一首诗有意境时,便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或宁静的,或开朗的,或壮丽雄伟的等等空间感觉,仿佛自己亲临于大自然之中一样。可以说,意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画与诗都追求意境,意境与诗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诗产生意,画产生境。诗和意是主观情感,画与境是客观的景象。主客观契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如诗句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描写,将对美景短暂的留恋与珍惜表现的淋漓尽致,黄昏下温和的斜阳映照着一种凄婉、忧伤、悲凉的情景,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这种色彩烘托的视觉图像已形成了画面的意境。 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演绎的动画片《山水情》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韵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方式表现。客观上展现了文化的传承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整部作品将笔墨情趣与优美的诗境融进了每一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社会存在是“关系”本体——解读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一个新视角

2012年第5期(总第202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5, 2012Serial.No.202 ·当代哲学问题探索· 社会存在是“关系”本体 ———解读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一个新视角 刘卓红,彭玉峰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州510631) 摘 要:关于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以及是何种本体论的问题,中外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对此,卢卡奇 提出了他的看法。在其晚期《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他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劳动—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他通过对劳动形成的主客体关系的阐述,论证社会存在本体的关系属性,得出社会存在既不是实体本体也不是意义本体而是“关系”本体的结论。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卢卡奇;总体性;“关系”本体;《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社会存在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12)05-0006-05 收稿日期:2012-01-1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新论域”(2009JJD720025);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和谐理性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深度研究”作者简介:刘卓红(1956—),女,浙江玉环人,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彭玉峰(1987—),男,江西高安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正如衣俊卿教授所说,这一争论对于我们“最主要的困惑是:面对两千多年的哲学成果和中国哲学界几十年的探讨争论,关于本体论问题我们还能说些什么”[1]22?应当看到,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以下简称《本体论》)为开展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遵照马克思的思想,我把本体论设想为哲学本身, 但是是在历史基础之上的哲学”[2]203。卢卡奇认为,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第一 次从人类社会存在的角度探讨本体论问题,因为“马克思确认,历史性是一切社会存在的根本范畴,而一切存在都是社会存在……这是马克思理 论的最重要部分” [2]204。卢卡奇认为,讨论社会存在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而在实践当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成为马克思论述社会存在的起点。实践具有的“关系”特质,决定了从一开始主客体关 系就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卢卡奇眼里, 社会存在不是实体存在,而是一种以人的实践为出发点的主客体“关系”的存在。在《本体论》一书中,卢卡奇通过对劳动概念及其本质的论述,认为“有理由把劳动看成是每一社会实践,每一 积极的社会行为的模式”[3]50,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3]52。这表明,由实践所产生的 社会存在也同样具有关系的属性,社会存在就是一种 “关系”本体。一、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概念具有“关系”属性 马克思的学说致力于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从来不谈论与人的生存无关的抽象的精神和自在的物质,他毕生所关注的是人的生 存境遇和人的解放。”[1]22因此,马克思在研究人 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时着重把哲学规定为研究社会的理论,在其哲学研究当中,始终贯穿着对社会的内在特点及本质的探讨。 社会是什么?马克思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4],“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56,从而确认了以实践为基础、以主体和客体关系作为线索的基本论述思路。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对社会的规定、对社会存在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的基础— ——实践的描述这三个方面,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的内在特征的思想。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考察正是从关系角度入手,通过对社会关系的阐述,得出了对社会历史认识的基本看法。 · 6·

关于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公平和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和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向往和追求。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够建设和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公平的内涵 社会公平不单是指经济公平,而是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我认为,从总体上说,社会公平是就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言的,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既有经济地位,又有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还有人格地位等。与此相联系,社会公平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地位的平等,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具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它包括社会成员应平等地拥有工作、劳动的权利,在工作的机会上应该平等,社会成员应在收入分配上平等,即等质等量的劳动获得等质等量的报酬。其次是政治地位上的平等,人作为公民应该拥有同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政治平等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次是文化上的平等,文化教育对调节现代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最后是人格上的平等,不管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能随意受到污损。 二、社会正义的内涵 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的价值理想。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某些事物的平等观念,认为正义就是按照均衡平等的原则将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公平地分配给社会的全体成员。 著名的社会法学家庞德在伦理学上,我们可以把正义看成是一种个人美德或是对人类需要的一种合理、公平的满足;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正义说成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符合,足以保证人们的利益与愿望的制度;在法学上,我们讲的执行正义是指在有政治组织的社会中,通过这一社会的法院来调整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和现代3D动画艺术表现形式比较

目录 摘要 (2) 1.引言 (3) 2.定义 (3) 2.1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 (3) 2.2 3D动画 (3) 3.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和优劣 (3) 3.1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 (3) 3.2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优势和劣势 (4) 4.现代3D动画的艺术特点和优劣 (5) 4.1 现代3D动画的艺术特点 (5) 4.2 现代3D动画的优势和劣势 (6) 5.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和现代3D动画的代表作 (6) 5.1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代表作 (6) 5.2现代3D动画的代表作 (7) 6.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开始逐渐衰落,新兴的现代3D动画开始不断发展。但是中国传统水墨和现代3D动画在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上仍然存在这差异和不同,同时他们也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就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和现代3D动画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列举了双方一些代表作品,意在能促进两种动画形式可以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现代3D动画、艺术特点、差异、代表作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cartoon gradually began to decline, of the new modern 3D animation began to development. B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nd modern 3D animation in art expression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still on the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t, and they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nimation and modern 3D animation art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lists the both sides some representative works, in order to can promote two animation can form common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ink animation, modern 3D animati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masterpie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