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家长会

“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家长会

2019年4月3日

“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家长会发言稿

第一部分

学生意外死亡事件的启示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家长会!

生命是一曲优美的交响曲,是一座华丽而经典的诗章,是一次经历挫折与,冒险的远航,生命如此宝贵,每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都让人无比惋惜和痛心,预防学生意外事件发生既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义务,本次家长会旨在家校携手共育共防,为孩子美丽青春绚烂绽放保驾护航!

孩子的父母生命的延续,他们寄托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几代人的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期盼,然而近年来整个社会学生的人身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

首先,我们对近年来我市发生的学生意外死亡事件做一个梳理和分析,力求通过找出事件的诱因规律,给大家带来一些感悟和启示。

学生坠楼等自杀事件启示

近年来,学生坠楼、服毒等自杀事件有所上升,分析这些轻生事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发生时间上,事件多集中发生在节假日特别是春秋季开学前后、小长假结束等学生生活和学习节奏转换的阶段;二是在年龄结构上,13至18岁之间处于叛逆期的初中学生相对较多,而且有低龄化发展趋向;三是在具体原因上,事发前都或多或少由于某些原因与家人特别是父母发生过激烈争吵或肢体冲突;四是在事前征兆上,许多事件在发生前孩子都表现出一些有违其日常习惯的行为,或是通过各种方式向要好的亲友、同学透露过轻生念头;五是在身心环境上,许多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

关爱,一些孩子曾受到暴力、恐怖或是消极的文化产品浸染,还有部分孩子患有自闭症、抑郁症等或严重的心理障碍但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干预。

中学阶段正是孩子处于与父母、老师交往关系中的疏远期,这些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活动能力增强,也迫切期望摆脱父母、老师羁绊而获得心理上的自由。从情感上,意味着中学生对父母的依恋被其他的依恋(如对同龄人的友谊)冲淡;从行为上意味着父母对子女的约束已不能像儿童时期那么严格;从观念上意味着青年心目中法规与价值不再取决于自己的父母甚至是老师了。

家长朋友们,预防学生轻生、自杀需要你们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正确看待孩子成长过程发生的问题和所犯的错误,对孩子不能过于苛责,让孩子拥有人生价值感、家庭归属感:二是对孩子期望值应恰当,帮助孩子合理规划人生,不要过分地将社会压力传导给孩子,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三是正确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分歧,切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造成孩子强烈的逆反情绪;四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加强与孩子友好的联系,善于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当发生亲子矛盾时争取获得孩子的理解与认可;五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帮助孩子远离暴力、恐怖和消极的文化产品,及时有效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当孩子情绪波动较大或行为习惯异常时,应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密切关注,防止悲剧发生。

学生溺水事件案例启示

近年来,中小学生溺水成为学生意外死亡的重要诱因,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 综合分析,溺水事件的特点规律是:一是在发生时间上,溺水事件多发生在5至10月间的节假日,特别是暑假期间天气炎热的中午至傍晚时段;二是在事发区域上,主要发生在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无人看管的水城,特别是水文情况复杂以及曾经发生过溺水事件的水域:三是在学生特征上,多为住宅小区、村庄附近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

且掌握一定游泳技能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较多;四是在事件诱因上,溺水事件多是三五个孩子结伴游泳、戏水、摸鱼或在水边游玩时发生。

家长朋友们,我市区城内河流众多,湖泊、水库、池塘等星棋联布,“八水绕长安”是一道美景,然而对涉世未深的孩子们来说也意味着安全风险。预防孩子溺水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常抓不懈。只要我们多一分对孩子监管和教育,家庭就会多一分安全和欢乐,更可避免因孩子溺水而带来的后悔和悲痛。一是加强对孩子防溺水教育,让孩子牢记严守预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二是不带孩子到危险水城附近游玩游泳、垂钓等,自觉回避溺水风险;三是切实承担起孩子在校外期间的监管责任,随时掌握孩子行踪,特别是对于喜欢游泳的孩子要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四是加强与孩子同学、朋友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携手共同防范孩子结伴外出游泳、戏水。

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启示

随着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出行的日益频繁,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人们健康的一个重大公共问题,学生更是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梳理分析近年来学生交通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规律:一是在发生时间上,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孩子上下学、节假日、交通高峰期以及早晚车辆较少、车速较高时段;二是在发生路段上,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路况复杂、视线不良、转弯、下坡、交叉路口、村庄旁主要道路等路段;三是在学生行为上,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孩子横穿马路在公路上玩要、骑自行车、乘坐电动车等时机;四是在事发诱因上,交通事故都伴随着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疲劳驾驶、抢灯闯线等道路违章违法行为。

当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时,当一个好端端的家庭,

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时,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应当时刻警醒,车祸猛于虎!广大的家长朋友们,请时刻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一是加强个人交通安全意识,不违反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违章装载、超员、疲劳驾驶、抢灯闯线等法规、规定:二是教育和看管孩子,按信号灯通行,过街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不要跨越隔离设施,不要在机动车道内行走;三是教育和看管孩子,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和玩耍,不在机动车道上拦乘、等候机动车;四是教育和看管孩子,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不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五是教育和看管孩子,不乘坐非法营运的三轮车、农用车、电动车,不乘坐非法改装车辆和报废车辆;六是教育和看管孩子,乘坐私家车时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在副驾驶位置就坐,并系牢安全带。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必须常抓不懈!学校、家庭共同携手为孩子的人身安全保驾护航义不容辞!

第二部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过去频繁,威胁着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发展速度越快,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突出。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心理素质而言,提出了比过去高得多的要求,在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成长以及发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必需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可分为四个层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样的立体教育网中,总体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就是培养人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人的发展达到最优化水平,然而,各个层面的教育目的又有所区别: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智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社会

教育主要是对公民德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自我教育主要是指个人以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认识世界、珍爱生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心理素养。

家庭教育是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娱乐的习惯,所有这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的心灵。那么,父母在生活中怎么样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营造爱和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对孩子要关心、要爱而不娇,相信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思考和选择,从而孩子愿意听从父母的指导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二、

潜移默化,环境熏陶?。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父母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那么父母应该做怎样的人呢要做建功立业、敬业进取的父母;要做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父母;要做充满爱心、亲切活泼的父母。父母希望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那我们父母首先就应成为怎么样的人。父母期望培养孩子认识世界、珍爱生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心理素养,那我们父母就要有这样的修养和行为。第三、父母应该使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长期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而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早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只有在父母的教育中,才有可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与教师相比,父母往往更有条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察觉孩子内心细微的变化,从而及早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措施。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

能及的。父母教育的影响比学校教育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其成长及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与重要的。?

在我们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长辈、亲人,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尽其应有的责任,发挥特有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在改善青春期亲子关系方面,有以下六大建议: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甚至超过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但往往也是最难管教,最难相处的时期,如何与青春期子女和谐相处,平稳安全渡过这个“多事之秋”,我们参考多家资料结合多年经验整理了以下六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1.变说教为身教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太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复给孩子灌输大道理。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当真理,孩子必须听,而实际上许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父母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给孩子听。比如家长天天玩手机,看电视,却要孩子不玩游戏,不看电视,只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孩子当然不服气。孩子可能会反驳你:你都天天玩手机,为什么我就不能所以不要把温馨的家庭变成天天说教的课堂,少说多做,用行动做给孩子看。

2.变命令为商量

很多家长小时候所接受的父母教育大都是命令式教育,所以由于教育的传承性,也同样习惯对孩子用命令句:“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去收拾你的房间!”“关掉电视,做作业去!”。家长处于强势,孩子处于弱势,不能不听。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

的命令开始不配合甚至公开反抗。而如果家长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结果就不一样了。比如“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看这么晚了。”“你能不能把房间收拾一下呢,我看好乱呀。”“我们关掉电视,去做作业怎么样”如果家长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句,比如要求孩子九点半上床你可以说:“你是九点一刻睡呢还是九点半睡”如果孩子贪玩,那一定会选择后者,你可以说:“好的,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你要对自己选择负责,我相信你九点半一到就会立即去睡觉。”这比没有商量和选择余地的命令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变否定为肯定

家长总是无意中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比如“你真够笨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又去打架了,老师都告到家里来了!”“又撒谎,为什么总骗我”以上都是在否定孩子:孩子不聪明,孩子不乖,孩子不诚实。这些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好,成人的否定会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反正我不好,我就不好了,看你怎么办!“,孩子可能不断的犯错误。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我们何不放过孩子不好的一面,抓住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呢比如发现孩子懂事了,加以肯定:“这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孩子五次考试中只有一次考得好,那么就放过那四次,肯定仅有的考得好的一次,增强他的信心,让他看到希望。而孩子也会在家长不断的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4.变唠叨为关爱

恐怕没有哪个家长不对孩子唠叨的,有的是无意识的唠叨,有的明知叨唠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要叨唠,这种习惯性的叨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其实语言的效力是有限的,身体语言与爱的行为同样重要。比如要交给孩子一个任务时,拍拍孩子的肩,点点头,表示信任;孩子有了好的行为,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投去自豪的眼神;孩子刚到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这个时候,家长如

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让孩子重温那个时候的母爱,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以软化孩子与你的对立。

5.变管制为放手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需要严厉管制,不管就会没规矩,就把心玩野了。比如管孩子的学习,陪孩子做作业,怕孩子做不好自己的事,替孩子做事。总之在家长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殊不知这样的管制,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责任感,把自己的成长交给了家长;同样,这样的管制使孩子的自制力无从培养。于是家长一旦不管,孩子便如脱缰的野马。这样家长就走进了一个思想误区:看,我一旦不管,孩子会变得更糟糕!而孩子却在管制中感到了压迫和不自由。为了挣脱束缚,寻求自我空间,孩子就会和家长对抗。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该信任的时候要信任,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6.变主角为配角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前面,领着孩子走;孩子长大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身后,跟随着孩子,看着孩子走,只需关键的时候扶一把。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空间,给孩子自主的、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孩子责任。如果不这样让位,孩子要么就长不大,要么为了自身成长的需要,用叛逆、对立来表示抗议。

希望这六个方面的建议,能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建立最好的朋友关系。

第三部分学校常规与安全常识

本次家长会还要提醒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拉帮结派,不带手机、不抽烟不喝酒。

2、尊敬老师,不顶撞老师,服从各位授课教师的管教。

3、重视仪容仪表,在校期间不穿奇装异服,进校园不戴帽子,不佩戴首饰,不涂抹指甲,不化妆,进校穿校服套装。

4、督促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不要购买非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5、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学习安全常识,注意交通、用电、食品、预防溺水、预防欺凌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第四部分

扫黑除恶知识学习部分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什么时间提出“扫黑除恶”

答:2017年11月8日,在中办《文摘》(第160期)上作出重要批示,

提出要开展一轮新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 什么是扫黑除恶

答: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3.扫黑除恶的开始时间是在哪一天

答:2018年1月23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为期三年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式开始。

4.扫黑除恶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5.扫黑除恶的重要意义(即“三个事关”)是什么

答: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事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6.“两个一律”指的是什么

答:对涉黑涉恶案件一律深挖其背后腐败问题;对黑恶势力“保护伞”一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7.“三个结合”指的是什么

答: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8.三年工作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 2018年:严态势,营造人人喊打的氛围。

2019年:攻案件,提升群众满意度。

2020年:建机制,取得压倒性胜利。

9.“五个坚持”指的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坚持人民主体紧紧依靠群众;坚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

10.“五项工作措施”指的是什么

答:摸线索,打犯罪,挖“保护伞”,治源头,强组织。

11.“一案三查”指的是什么

答:既要查办黑恶势力犯罪,又要追查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还要倒查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

12.扫黑除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

13.两高两部出台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什么

答:2018年1月16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18]1号)。

14.黑社会性质组织定义及特征是什么

答:根据《刑法》第九十四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一)组织特征。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二)经济特征。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

(三)行为特征。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

(四)危害性特征。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15.黑社会性质组织怎么认定

答: 三有:具有稳定性、具有严密性、具有渐进性。

二不必:利用多种手段获取经济利益,不必达到特定规模;获取的经济利益用于组织活动,不必达到特定数额。

三多:组织行为多、作案手段多、形式多样化。

二必须:犯罪组织控制或影响的必须是“一定的区域、行业”;犯罪组织对区域、行业的非法控制或重大影响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16.“扫黑”与“打黑”的区别是什么

答:“打黑”更多是从社会治安角度出发,强调点对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扫黑”是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在更大范围内,更全面、更深入地扫除黑恶势力,不但要打击犯罪,还要打击违法行为。“扫黑”更加重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齐抓共管。

17.恶势力的定义及特征是什么

答: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黑恶犯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具有下列情形的组织,应当认定为“恶势力”: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扰乱经济、杜

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

法犯罪组织。恶势力一般为三人以上,纠集者相对固定,违法犯罪活动主要为强迫交易、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同时还可能伴随实施开设赌场、组织卖淫、强迫卖淫、贩卖毒品、运输毒品、制造毒品、抢劫、抢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以及聚众“打砸抢”等。

18.“保护伞”的定义以及如何打击“保护伞”

答:主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参与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或包庇、纵容黑恶犯罪、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黑恶势力逃避惩处等行为。国家公职人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将依纪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民或者个人以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名义捏造事实,对办案人员进行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的,也要受到法律处罚。

19.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出的“+项打击重点”是什么

答: (—)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财产、破坏农业生产生活秩序的黑恶势力;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百姓的“乡恶”“村霸”等黑恶势力。

(二)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矿产资源、仓储物流、生产经营场所等行业、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竟标、非法占地、滥开滥采的黑恶势力;以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手段,非法垄断建设工地、施工小区沙子等建材供应的“沙霸”等黑恶势力。

(三)在商贸集市、批发市场、车站、旅游景区等场所,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收保护费、看管费、进场费,破坏正常经营秩序的“菜霸”“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

(四)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闹事的黑恶势力;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领域,雇请和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垄断市场,破坏生产、抢占工地、强揽工程、暴力拆迁、强行收取“地盘费”“管理

费”“保护费”的黑恶势力。

(五)在街头、火车站、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人群密集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上、地铁站口等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强拿硬要、称霸一方和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的黑恶势力。

(六)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在歌厅、舞厅、洗浴、发廊、棋牌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及住宅小区开设赌场、容留和强迫妇女等卖淫涉毒的黑恶势力。

(七)以各种“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形式非法高利放贷,采取故意伤害、非法拘禁、威胁恐吓等手段暴力讨债,涉及非法集资、传销、合同诈骗及插手经济纠纷的“讨债公司”“地下出警队”“职业医闹”等黑恶势力。

(八)煽动村民闹事闹访缠访、组织策划群体性上访,采取封门堵路等形式,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的,危害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

(九)组织或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恐吓侮辱、诽谤、滋扰的黑恶势力;境外黑社会入境发展渗透以及跨国境的黑恶势力。

(十)包庇或者纵容黑恶势力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保护伞”以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教育为学生创造了美好的环境,那么家庭教育也要做好学校的可靠助手,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最好乃至更好,使学生真正快乐健康的成长。总之,家庭、学校应携手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中成长,在和谐中学习。

最后寄语:

文明的父母培育文明的孩子,

智慧的父母培育智慧的孩子,

让我们用最好的自己培育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