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整理版

组织行为学整理版
组织行为学整理版

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的领导方式属于(A)P263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2.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B)P280

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则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

3.A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A.首因效应B.知觉防御C.晕轮效应D.投射

4.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5.A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

A.海德B.罗斯C.安德鲁斯D.霍兰德

6.作职业选择是以工作的专业技术和服务内容为基础,如工程或金融分析。这种“职业锚”叫(C)P108

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职业锚

C.技术职业锚D.安全感职业锚

7.以下不属于组织内部的个人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的是DP111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动

8.通过加入群体,个体能够减少独处时的不安全感,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B)P121 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

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B)P122

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范化阶段D.动荡阶段

10.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A的特点。P4 A.适应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可控性

1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P10

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境

1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著名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AP12

A.美国B.英国C.法国D.中国

13.命令型群体都是(B)群体。P127

A.工作型B.任务型C.学习型D.利益型14.对于一个目的是解决问题的

委员会而言,增加多样化的观点

通常会(C)P134群体的收益。

A.减弱B.冲淡C.增进D.缩

15.领导者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各

种被选方案进行比较,在分析比

较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择优选用,

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C)

P281

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

则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

析原则

1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纳

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需

要是(生理需要)P316

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17.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

研究是法国心理学家(B)P149

在1898年进行的。

A.瑞格尔曼B.特里普利特C.霍

兰德D.海德

18.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人们

借助身体特征、人际距离、符号、

情感表达等,影响沟通的效果,

这些沟通方法通称为(D)P156

A.口头沟通B.书面沟通C.情

绪沟通D.非语言性沟通

19.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

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B)P158

更加突出了沟通的层次性。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

式沟通D.圆式沟通

20.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

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特

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C)P175

A.政治关系B.道德关系C.心

理关系D经济关系

21.心理学家(B)通过试验研

究发现:合作的特点不仅在于有

关方面对于实现共同目标而相

互依赖、相互帮助有所认识,而

且还在于每个人都对他人采取

积极友善的态度,具有喜欢的感

情。P191

A.瑞格尔曼B.道奇C.戴维

斯D莫里诺

22.在处理冲突时,当你发现两

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

行妥协或折衷时,你可以使用

(B)P216策略。

A运用竞争B运用合作C运用回

避D运用迁就

23.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

领导者和(D)的函数。P265

A.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

治因素D.情景因素

24.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

和对生产都很少关心,是回避责

任、缺乏志向或不称职的领导类

型是(C)P260

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

式管理C.贫乏式管理D.中间

型管理

25.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

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

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

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属于(B)

P262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

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

26.现代控制论的研究结果表

明,管理幅度最大不能超过12,

一般以一个领导者管理(B)个

下属为宜。P365

A.5B.7C.9D.11

27.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个

体、群体和(A)三个方面。P399

A.领导者B.组织战略目标C.组

织结构D.组织层次

28.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

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

为反应,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

(B)P4的特点

A.适应性B.多样性C.动态

性D.可控性

29.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

性的第二层次是(B)P10

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

30.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

著名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

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20

世纪(C)P12

A20-30年代B30-40年代C50-60

年代D60-70年代

31.X理论是由(D)提出,它

是对古典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

P45

A海德B罗斯C安德鲁斯D麦

克里格

32.适合从事外贸、信息、管理,

善于管理逆境企业的人群,其气

质类型为BP62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

抑郁质

33.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工

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则很少关心

的领导类型是(A)P261

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

式管理

C.贫乏式管理D.中间型管理

34.霍兰德认为(B)P105的人

适合从事沉思型的科学研究活

动。

A现实操作型B调查研究型C社

会型D管理型

35.追求的目标是具有较高责任

的管理职位的“职业锚”叫(A)

P108

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

职业锚C.技术职业锚D.安全

感职业锚

36.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等

级职位的升降的事业生涯变动

方向属于(A)P111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

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

37.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时很重

要的群体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

人承认的的满足感,这满足了个

体加入一个群体的(A)。P121

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

尊需要D.权力需要

38.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

成员内部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

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的阶段是(C)P123

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

范化阶段D.动荡阶段

39.因为年龄相近、支持某个球

队、同一所大学毕业、政治观点

相同等原因形成的群体是(B)

P127群体。

A.工作型B.友谊型C.学习

型D.利益型

40.群体按照群体规范的要求确

定行动的标准。它界定了群体成

员的行为范围,这体现的是已经

形成的群体规范的什么功能。

(A)P136

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

价功能D.动力功能

41.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个人

因素和环境因素,以下属于个人

因素的是。CP163

A.群体的气氛B.群体的竞争

性C.情绪的稳定性D.职业地

42.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

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B)

增加了沟通的层次,集中表现了

组织的结构特征。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

式沟通D.圆式沟通

43.过滤是有效沟通的主要障

碍,过滤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组织

结构中的(C)P163

A.层级质量B.领导的水平C.层

级数目D.职员的素质

44.社会测量是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D)P1871934年在所著《谁

将生存》一书中提出来的。

A.瑞格尔曼B.特里普利特C.戴

维斯D莫里诺

45.在处理冲突时,当你问题微

不足道,或还有更紧迫、更重要

的问题需要解决时,你可以使用

(C)策略P217

A运用竞争B运用合作C运用回

避D运用折衷

46.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

可分为正式领导和(A)P224

A非正式领导B工作领导C精神

领导D情绪领导

47.任何领导在工作中都有其惯

常的行为倾向,这种工作行为倾

向通常是在两个纬度上展开的,

即以工作为导向和以(C)P258

为导向。

A.财B.物C.人D.权

48.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

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人类有两种

不同类型的需要,一类是能够使

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激励因

素,一类是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

的因素是(C)P320

A.福利待遇B.职业角色C.保

健因素D.安全因素

49.在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中,

组织中一切管理工作均由领导

者直接指挥和管理,不设专门的

职能机构,具备这样的特点的组

织结构形式是(B)P373

A.职能制B.直线制C.直线

职能制D.职能直线制

50.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个

体、群体和(组织与领导)三个

方面。

A.领导者B.组织战略目标C.组

织结构D.组织层次

51.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

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指

人的行为具有(B)的特点。

A.适应性B.多样性C.动态

性D.可控性

5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

性的第三层次是CP10

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

53.(A)P44即成见是一种先入为

主的思想方法。要正确的观察事

1

物,就必须注意使自己不停留在第一个印象上,但同时又不忽视第一印象。

A首因效应B知觉防御C晕轮效应D投射

54.归因理论是由(A)P46提出来的,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A海德B罗斯C安德鲁斯D麦克里格

55.适合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DP62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 抑郁质

56.霍兰德认为(B)的人适合从事涉及旨在影响别人的言语、活动的职业。

A现实操作型B调查研究型C社会型D管理型

57.拥有(B)职业锚的人具有强烈的创造性。

A.管理能力B.创造性C.技术D.安全感

58.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B)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动

59.群体能使其成员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C)。

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

60.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的阶段是(D)P123

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范化阶段D.有所作为阶段63.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比大群体(B)。P131

A.慢B.快C.一样D.晚64.每个群体都试图评价其成员行为的效果,这体现是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的什么功能。CP136 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

65.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以下属于环境因素的是。AP153

A.群体的气氛B.智力因素C.情绪的稳定性D.人际关系66.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B)更加突出了沟通的层次性。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D.圆式沟通

6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A)P160 A集束式B偶然式C流言式D 单线式

68.心理学家霍曼斯说,(B)P190是人们为了实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通常这种活动趋向于损害其他人的收益。A.合作B.竞争C.合作和竞争D比赛

69.在处理冲突时,当你发现自己是错的,希望倾听、学习一个更好的观点、并能表现出自己的

通情达理是,你可以使用(D)

A运用竞争B运用合作C运用回

避D运用迁就

70.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

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

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

这样的领导是(B)P224

A正式领导B非正式领导C工作

领导D精神领导

7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

高度关心,友善待人,认为只要

人们心情舒畅,工作就一定会搞

好,很少关心工作控制、监督和

规章制度领导类型是(B)P260

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

式管理C.贫乏式管理D.中间

型管理

72.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

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

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

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

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

属于(C)P264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

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

73.美国著名管理学家(A)P251

曾经指出,管理人员作决策是,

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过于寻找正

确“答案”,而忽略寻找正确“问

题”,强调了在决策过程中,发

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显得

更为重要。

A.杜拉克B.菲德勒C.何塞

D.布兰卡特

74.动机是在(A)P301的基础

上产生的,它的形成要经过不同

的阶段。

A.目标B.理想C.需要D.金

75.以下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

是(B)。P326

A.双因素论B.期望理论C.需

要层次理论D.成就需要论

76.组织文化理论是20世纪(C)

P428兴起的组织管理科学。

A.6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

年代初D.90年代初

77.以组织文化作为组织的精神

目标和支柱,激励全体成员自

信、自强,团结进取。这体现了

组织文化的(B)P432

A.目标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

C.创新功能D.凝聚功能

78.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

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

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

为,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D)

P4的特点。

A.适应性B.多样性C.动态

性D.可控性

79.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

性的第四层次是(D)P10

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

80.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

程起始于(A)

A.心理学B.人类学C.社会

学D.伦理学

81.(A)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简单的

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念。P51

A最大利润价值观B委托管理价

值观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D现

实主义价值观

82.(A)P63是一般人所共有的,

是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

A.智力B.专门能力C.特殊

能力D.创造力

83.著名心理学家(D)认为事

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

过程。

A海德B薛恩C安德鲁斯D霍

兰德

84.只关心长期的职业稳定性和

工作安全,只追求工作保障、丰

厚收入和稳定未来的人所拥有

的“职业锚”叫(D)P109

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

职业锚C.技术职业锚D.安全

感职业锚

85.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的工作

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

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

向属于(D)P112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

C.单向的变动D.向核心的变

86.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

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

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这满

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A)。

P122

A.情感需要B.安全需要C.自

尊需要D.权力需要

8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

成员接受了全体的存在,但对群

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

制的阶段是(A)P122

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

范化阶段D.有所作为阶段

88.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

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

过程,则(A)P131。

A.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B.小群体比大群体表现得好

C.大群体,小群体表现都好

D.大群体,小群体表现都不好

89.每个群体成员必须按照群体

规范运作完成群体目标和个体

目标,这体现的是已经形成的群

体规范的什么功能。(B)P136

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

价功能D.动力功能

90.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分,沟

通可以分为三类,其中(D)P156

是人机沟通中最普通的形式。

A.肢体沟通B.书面沟通C.非

语言性沟通D.口头沟通

91.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

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B)

P159式最为民主、最为畅通的沟

通形式。

A.轮式沟通B.全方位沟通C.链

式沟通D.圆式沟通

92.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

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

系,包含经济、政治、道德、法

律、宗教等关系,其中(D)P175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A.政治关系B.道德关系C.宗

教关系D经济关系

93.在处理冲突时,当迅速果断

的活动极其重要是(在紧急情况

下),你可以使用(A)P216策

略。

A运用竞争B运用合作C运用回

避D运用折衷

94.(C)P222是组织运行与发

展的核心和主导因素。

A群体B个体C领导D群体规

95.技术能力与领导层次成反比

例关系。基层领导的(A)P254

是最重要的。

A.技术能力B.交际能力C.管

理能力D.创造能力

96.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

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

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

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D)

P261

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

式管理

C.贫乏式管理D.团队式管理

97.途径-目标理论是有加拿大多

伦多大学教授(A)P269于1968

年提出。提出领导应指明达成目

标的途径。

A.埃文斯B.菲德勒C.何塞

D.布兰卡特

98.(C)P301是人类行为的直

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

为。

A.理想B.追求自由C.动机

D.欲望

99.以下不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的是(C)。P317

A.双因素论B.需要层次理论

C.期望理论D.成就需要论

100.在现代的组织结果形式中,

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

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

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果形式是

属于(A)P377

A.事业部制B.超事业部制C.矩

阵制D.立体组织制

101.使组织成员团结在一起,

形成强大的力量,这体现了组织

文化的(D)P433

A.目标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

C.创新功能D.凝聚功能

102.组织文化按影响大小划分

为强文化和(B)P441

A.小文化B.弱文化C.激进

型文化D.创业型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行为的特点有(ABCD)P4

A具有适应性B具有多样性C具

有动态性D具有可控性

E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

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有(ABCDE)P28

A案例研究法B观察法C心理测

验法D调查法E实验法

3.社会知觉包括(BCDE)P41

A对自己的知觉B对他人的知觉

C对人际关系的知觉D对角色的

知觉E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4.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

的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组织和

群体中正式的沟通网络有那些

基本形式(ABCDE)P158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

式沟通D.圆式沟通E全方位式

沟通

5.领导的权力一般由(ACD)

构成。P230

A.资源控制权B.人事权C.奖

惩权D.专长权E特殊权力

6.影响组织中职工个人行为的

生理因素包括(ABCE)

2

A遗传因素B体质状况C生理需要D气质、能力E生物节奏规律7.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的阶段有(ACDE)P42

A观察B组织C选择D解释E 反应

8.影响个性形成的后天因素主要有(ABD)p68

A家庭影响B文化传统影响C先天遗传因素D社会阶级、阶层影响E身体健康影响

9.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ABCD)P226

A示范性B激励性C互动性D 环境适应性E功利性

10.俄亥俄州立大学把领导行为方式分为哪几种类型(ABCE)P259

A.低规章,低协商B.低规章,高协商C.高规章,高协商D.高规章,低绩效E.高规章,低协商

11.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有(ABCDE对未来的预见性)P25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D分析方法的系统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12.下列属于专门能力的有(ABCD)P63

A音乐能力B绘画能力C机械能力D管理能力E创造力

13.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ABE)P70

A气质B能力C动机D素质E 性格

14.群体间冲突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BCDE)

A潜在的对立和失调B认知与个性化C行为意向D行为E结果15.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纳为(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16.宝钢的职代会通过的激励38条,概括起来为(ABCDE)A.主体激励B.关怀激励C.荣誉激励D.榜样激励E.支持激励

17.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有(ABDE)

A理智型B情绪型C顺从型D 中间型E意志型

18.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ABDE)P136 A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B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C群体行为的约束功能

D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E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

19.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的有:(AC)P153

A.个人因素B.社会因素C.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20.群体决策的优点有:(BCDE) A可增加领导的优越性B增加观点的多样性C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

D增加合法性E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1.处理冲突的策略有(ABCDE)

A运用竞争B运用合作C运用回

避D运用迁就E运用折衷

22.组织文化的特点有(ABCDE)

A.阶级性B.民族性C.整体

性和个体性D.历史连续性E.创

新性

23.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

括(ABC)

A认知B情感C意志D信心E

勇气

24.群体决策的缺点有(ABCE)

A浪费时间B从众压力C少数人

控制D增加合法性E责任不清

三、填空题

1.群体是连结个体与组织的中

介平p119。

2.凝聚力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问卷调查法和数量分析法

P146、。

3.分工、互助是合作的两种主

要形式。P190

4.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

用的人,包括个人和集体P224。

5.动机按作用的时间可分为:

持久的和短暂的动机。P302

6.群体任务可以简化为两类:

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

7.人际关系的测量有多种形式,

其中主要的是社会测量法、参照

测量法。

8.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成员个

体的生产力却降低,这表明群体

规模与个人绩效的关系是相关。

9.按照沟通的结构特征来分,

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

沟通P156

10.决策思想科学化包括(1)

合理的决策标准(2)有效的信

息系统(3)系统的决策观念

P295。

11.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二:一为

内在条件需要,二为外在条件刺

激P303。

12.按照沟通的方向来分,沟通

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

行沟通。

13.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

两种方式:建设性的、破坏性的。

14.领导威信的特点有内在性、

持久性。

15.工作的成绩和效果,是能力

和激励两个变量的乘积的函数。

四、名词解释题

海尔的“OEC”模式。答:OEC就

是全方位地每天、每人、每事,

进行清理、控制,它的核心是“日

日清”p360问卷调查法。答:这是

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

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

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

查、研究方法。P31威信。答:

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

中的威望和信誉。P234脑力激荡

法.答:也叫头脑风暴法,意思是

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

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P171

创造性行为.答:是指人这个主体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

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

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

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P78

社会知觉:

公平差别域:表示合理差距的量

值,其定义是:刚刚能使两个条

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

适宜差别的比值。P342费德勒模

式。答:“由校领导的权变模型”,

通常叫费德勒模式。他重点做了

两方面研究工作:一是采用问卷

测量领导者的性格的特征;二是

情景因素的分类P266组织认同

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

度,包括三部分:1对组织目标

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

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

组织成员资格。P55

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答:1把

领导行为归纳为二个变量:即(1)

为工作任务为中心,关心工作,

健全规章制度照章办事;(2)以人

为中心,关心人,协商办事。2

把领导行为方式分四种类型:低

规章、低协商;低规章高协商;

高规章高协商;高规章低协商。

创造性行为:优势动机.答:整个

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

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

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

势动机。

组织心理和谐化。答:1组织成

员的认同感2组织成员的协同性

3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4人际关

系的和谐程度。P390群体凝聚

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

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P143

控制方位论.答:是指个人行为能

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

控制的看法。社会知觉

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p322

答;成就需要是麦克里伦理的核

心,它将成就需要定义为根据适

当的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

一种内驱力,成就需要强烈的

人。1.喜欢发挥其独立地解决某

一问题,他们就不会感到取得成

就,如果问题的解决靠的是偶然

碰巧或外界的帮助,他们会感到

不满足。2他们既敢于冒一定的

风险,又有以现实的态度对待冒

险,他们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既有

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是高不可

攀,如果目标太容易达到,对他

们就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也就不

可能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3他

们强烈要求对其工作有明显的

和不断的反馈,如果他们的工作

得不到承认,他们就不知道自己

的工作成绩如何,更谈不上满足

成就需要。

五、简答题

1.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答:

1.具有适应性。

2.具有动态性。

3.具有多样性。

4.具有可控性。5,

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

因素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果和表现P4

2.简述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

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答: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

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

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使

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

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

员工。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

P57

3.简述权变理论及关于领导有

效性的权变因素。答:权变理论

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

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

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

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

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

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

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能

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

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

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观

点。权变因素:1领导者自身的特

点2被领导者的特点3领导的情

景P266

4.简述我国现代组织文化的特

征。答:1阶级性2民族性3整

体性和个体性4历史连续性5创

新性P426

5.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的主要内容。答;使员工感到不

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非常

满意的因素不同的,前者往往是

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后者

则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

由此,赫兹伯格得出结论,认为

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或

者对激励而言,存在着两类不同

类型的因素,它们是彼此独立,

且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

行为。怕20

6.简述组织文化理论兴起的意

义。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志着组织行为的科学研究

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2标志

着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

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

3标志着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

识的全面化和深刻化;4标志着

组织形象的塑造想立体化、整体

化发展;5标志着组织管理成为

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P430

7.简述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

答:1、工作的效率2工作的效

益3人员的满意度4人员的流向

5出勤率。P240

8.简述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

1.安全需要。

2.地位需要。

3.自尊

需要。4.情感需要。5.权力需要。

6.实现目标需要。P122

9.简述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

答:1、运用策略。2、运用合作。

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

折衷。P216

10.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答1.

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2.提

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3.有利

于推进组织改革。4.有助于融洽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

利于吸引人才。P235

11.、组织文化的特点。答:1.

阶级性。2.明族性。3.整体性和

个体性。4.历史连续性。5.创新

性。P427

12.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答:

1、具有适应性。

2、具有多样性。

3、具有动态性。

4、具有可控性。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

行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和表现。P4

13.简述组织中人际关系的作用.

答: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

员工的满意度2人际关系影响员

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员

3

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p176 14.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领导者的管理。5.有利于吸引人才。P235

15.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运用合作策略来处理冲突?答:1、当你发现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2、当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3、当你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4当你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P216 16.简述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容答;组织变革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和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一).组织结构方面进行改革(二).技术方面进行改革。

(三)人事方面进行改革。四)影响环境方面进行改革P439

六、论述题

1.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答;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群体凝聚力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加入群体的难度。群体的规模。群体的性别构成,外部威胁,群体以前的成功经验。P143

2.试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基本理论。(二)心里发展与需要强度(三)理论概括(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P317

3.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答;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P55

4.试分析有效沟通的障碍。1、失真源2、沟通焦虑。3、过滤4、选择性知觉5、情绪6、语言P162 5.什么是激励机制?在我国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激励措施的总和。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成绩。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原则;1.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昂的士气。2,给人们尊重,支持和信任,给每个人以主人翁的地位。3,激励领导人和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优异的业绩,作更大的贡献。4.在平等竞争、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实现责权利相结合,劳动报酬与

劳动结果想联系,做到干部能上

能下,员工能去能留、工资奖金

有高有低。P351

6.什么是群体间互动行为?试

分析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答;群体间相互行为主要表现为

两种方式;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或者说,相互行为的结果具

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情况。当全体

之间呈合作状况时,群体相互表

现为建设性的;当群体之间彼此

面临利益冲突时,就会产生破坏

性的互动。影响群体间相互的因

素有:1相符依赖性2任务不确定

性3时间与目标取向平P172

7.试分析比较内容型激励理论。答:不论是需要层次理论、双因

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还是奥

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都

是围绕着满足需要这一主题展

开的,尽管他们在需要的激励作用、先后顺序、行为特征等方面

有不同的见解,但是都属同一类型,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把他

们的相互关系,表达出来。我们

若以需要层次为中心,则需要层

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双因素

中的激励因素、ERG中的成长需

要和麦克里的成就需要,其内涵

都是相同的,因而他们同属于内

容型激励理论。P326、

8.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

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答;组

织认同感是员工对组织认同感

得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

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

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

望保持组织成员的影响。组织认

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

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

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

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

就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

4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

作自己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

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提高组织绩效。P55

4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况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 17、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 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18、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9、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0、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21、价值观的分类:1)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区分。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 观。2)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区分。3)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区分(行为方式可分为:反应性、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现实主义型。)4)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最大理论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2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树立和培育健康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组织各项事业成功的 保证之一。 23、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4、态度由3种因素构成:1)认知2)情感3)意向 25、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针对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两 极性、态度的间接性。 26、工作态度的概念:共走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7、工作态度的功能: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关系。 28、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组 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个方面1)对组织目 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 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29、组织认 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 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 与员工的辞职率成反比关系)2)有组织认同感 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而 员工会坚持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会自觉贯彻执 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人能充分发挥 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0、工作参与程度决定于工作的特征。投入工作 能让员工暂时忘记对失业的担心。 31、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 作参与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 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 改善工作,是更多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 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 起设置目标。 32、个性的概念: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 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却 别与他人的心理特点,也叫做心理特征。 33、个性的性质: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 向性、整体性。 34、个性的结构与内容:个性结构是由个性倾向 性和个性心理特质两大部分所组成。 35、个性倾向性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 定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性质、方向和大小。 36、动机强度的不同,均会直接影响他从事该项 活动的水平。 37、理想可分为:政治理想、工作职业理想、生 活理想、道德理想等。 38、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它 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都起着指导和调 节作用。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39、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 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 和抑制过程。 40、气质差异表现为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的差 异。 41、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特性:1)多血质(活 泼型、均衡灵活-善于管理夕阳企业)2)胆 汁质(兴奋型、不均衡不灵活-善于管理逆境企业) 3)粘液质(安静型、均衡或不均衡不灵活-善于 管理顺境企业)4)抑郁质(抑制型、不均衡不 灵活-善于管理照样企业。) 42、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 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一般总是以工作绩效来 衡量能力的强弱。 43、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 创造力三类。 44、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注意力、 想象力所综合构成的。 45、能力水平可分为4个等级:能力低下、一般 能力、才能、天才。 46、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 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7、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 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 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8、性格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混合 型。 49、按心理活动可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 50、按思想行为可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 5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后天 社会环境因素。 52、社会环境对个性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53、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 响、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文化传统从多个 方面影响着个性的形成。 54、控制方位论的含义: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 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55、控制方位论的分类:内因控制论(个人主观 努力和能动性的发挥)和外因控制论(个人 所处客观环境)。 56、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内因控制论:能充分发挥员工主动能动性、让员 工相信所取得成绩是个人努力的表现,使员工在 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加积极,主观能动性提 高。外因控制论:使员工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解 释为客观环境所造成并非员工本身主观能动性 不足而造成,以防员工产生消极心理。 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解客体过程中产 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 种行为。 2、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于人们内在主观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 I 导论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它们做决策,分配资源,知道别人的行为已达到工作的目标 2、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工作,已达到一系列 目标 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管理角色:人际的角色、信息的角色、决策的角色 5、管理技能:观念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骑着重要作用(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7、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遗迹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 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8、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是做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系统研究可以代替直觉或 本能的感觉 9、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改善质量与生产率(全面质量管理TQM)、改善人际技能、管理劳动力多元化:(组 织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正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授权:(管理者分类教练、导师、发起人、支持者)、革新与变革处理临时性、员工忠诚性减弱、改善道德行为:(道德困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行动) 10、权变的观点:几乎没有简单的和万能的原理能够解释组织行为 11、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概览(对抽象现实的概括,对某些真是就是贱的简化特征)、因变量【生产率(效 果和效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群体,组织) 第2章:回应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1、多元化的普遍性(国内、国际) 2、地球村:(跨国公司、区域合作协定) 3、民族文化:某一具体国家所特有的主要价值观和实践活动 4、狭隘主义:单纯以自己的眼光和观点看世界。 种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优于其他文化 5、评估国家之间的差异: 克拉克洪斯托特伯克构架:6个维度: (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空间概念) 霍夫斯塔德的构架:4个维度: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松散和紧密的社会结构 权力距离: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公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不确定性规避:对风险的态度 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物质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文化冲击: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不适应性和情绪波动 文化冲击周期(U型曲线模式) 7、组织内部:人人相同承认异同求同存异 8、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灵活的工作安排,托儿与托老福利、多元化培训 II 个体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1、传记特点(人口统计学因素)(从员工的人事档案中能够直接获得的因素)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任职时间 2、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组织行为学考点整理

为什么要学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1、更好地理解在组织中的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提高管理者的人际技能 2、更好地理解群体或团队的动态作用过程 3 4、更好地预测/引导/控制人们的行为,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从而更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 组织冰山 表象:目标、技术、结构、财政来源、技巧和能力 在:沟通模式、态度、群体行为、冲突、解决问题的方式 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 主要管理活动:传统管理、交流与沟通、人力资源、网络活动 有效的管理者: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质量和数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更加注重沟通。 成功的管理者: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更加注重社会交往。 各职务共同需要的鉴别胜任能力的特征 1、个人主动性:成就、主动性、决策能力 2、工作组织能力:影响他人、形成团体意识、群体领导 组织行为学涉及的学科 心理学(个体)、社会学(群体、组织)、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组织行为学中要研究的变量 自变量:个体(传记特点、个性、价值观和态度、能力、知觉动机、个体学习、个体决策) 群体(沟通、其他群体、冲突、权力和政治、群体结构、工作团队、领导、群体决策) 组织(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设计、技术、工作流程、选择机制、培训、绩效评估)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Field Study::实地研究 Laboratory studies:实验室实验 Investigate:组织调研 Conversation:访谈 Case Study:案例研究 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心理技术学 霍桑实验 1、霍桑研究者是最先步入工业领域的行为科学家。是组织行为学的先驱性研究。 2、最重要的贡献是打破了科学管理的界限,对物理性工作环境不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认识,使研究者将他们的注目点从对个体的分析,转向对影响工作环境的系列相关因素的分析。 3、在研究方法上开创了先河,实地考察、访谈,系统地研究问题。 群体动力学 人的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社会测量学 人际关系测量是由美国学者莫雷诺( Moreno)提出的,这种方法将人际关系这一定性问题运用社会测量的理论方法加以图表化、定量化,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创举。 CH1个体

组织行为学笔记

Part 1组织行为学导论 管理者:通过别人的活动来完成目标。 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2个及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或一系列目标。 管理活动时间分配Allocation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by Time 沟通:44% Communication 成功与有效经理人的区别Successful managers VS Effective managers 成功经理人:在组织中促进速度快 有效经理人:绩效的数量质量、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 结论:(1)经理的管理活动应有所侧重 (2)“促进是基于业绩”的观点不成立 (3)人际能力对于经理人来说尤其重要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Responding to Globalization (1)增长的国外业务Increased foreign assignments (2)与不同文化的员工一起工作Working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3)监测工作的移动Overseeing movement of jobs to countries with low-cost labor 员工多元化Workforce Diversity 定义:组织的构成越来越多样化,组织包含了多样的不同的团体。 (例子:组织构成的多样化——员工的国籍、性别、种族等) 全球化→不同国家的人员差异 员工多元化→同一国家的人员差异 发展变量The Dependent Variables——4个行为变量,1个态度变量,共5个 生产率Productivity 定义:一种对绩效测度的变量,包括对效果和效率两方面的关注。 效果:对目标的实现 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缺勤率Absenteeism 定义:没有被报告来上班。 (在严格的流水线生产中,旷工会导致生产设施的完全关闭。) 流动率Turnover 定义:员工自愿或非自愿性的永久性离开组织。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定义:不在员工正式工作要求范围内的一种随意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能够有效地提高组织的运行功能。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 定义:员工对其工作的一个总体态度,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Part 2 个体行为 员工招聘(Recruiting)重要原则★★★——唯才是举,即注重应聘者的才能Ability 员工配置(Staffing)重要原则★——知人善任,即人岗匹配,工作要求与工作能力相匹配The Ability-Job Fit(若人岗不匹配,则组织效率低下、满意度下降) 员工培训(Training)——员工的培训和学习 智力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y 如何统一人力资源部门与用人部门的人员配置标准? 人事部门:兴趣、态度、个性 用人部门:素质、能力(*学习能力较为重要)

组织行为学的复习笔记

六个名词解释12分 简答44分 选择题32分 案例分析12分 一、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概念: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 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个性的概念:个体对已以及对环境事物的适应性中所显示出的易于他人的稳定的和持久的心理特征。我们也可以说,个性就是人的一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知觉的概念:是个体为了对他们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这种反应是个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对环境事物作出的主观解释。 选择性知觉: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影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得到的信息影响更大,并且这种影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人的判断的现象。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影响行程过程中,新进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信息。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投射效应(对比):是指观察者对他人的知觉受个体自身的影响远超过被观察者特点的影响。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对象。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态度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评价和行为的准备状态与心理倾向。 激励的概念:是指通过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涉及一定的奖励措施和工作环境,激发和鼓励员工采取朝着预定目标行动并达到目标的过程。 群体决策技术(头脑风暴法、德菲尔法、名义群体技术、电子会议技术) 头脑风暴法:也叫脑力激荡法,为了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让群体成员畅所欲言,在提出所有的观点之前不作任何评价,以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和想法。德菲尔法:),又被称为专家意见法,是一种更为复杂、更浪费时间的方法。 名义群体技术: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但群体成员是独立思考的。象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 电子会议技术: 团队: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设立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团队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跨职能团队)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 1.在这个复杂、混乱与不确定得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她们得管理技能与能力。 2.管理技能与能力对工作任务得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3.员工-管理者关系得质量就是员工生产率与忠诚度得最重要变量。 ●谁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是通过协调与监管其她人得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得人员。 ●管理者得划分 基层管理者:最底层得管理人员,她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得工作。(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 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得人员。(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事业部主任) 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与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得管理人员。(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 ●管理者在哪里工作? 组织:就是对人员得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得。(这个目得就是个体无法单独实现得。) 组织得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得目得(目标) ②就是由人员组成得③有一种精心设计得结构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指得就是协调与监管她人得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与效果 效率就是指以尽可能少得投入获得尽可能多得产出。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就是指所从事得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通常指“做正确得事”。 ●管理职能 计划 :设定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得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与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同她人合作并通过她人去实现目标。 控制:对员工得工作进行监控、比较与纠正。 ●管理角色 管理角色指得就是管理者按照人们得预期在实践中展示得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得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与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得技能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 名词解释:(重点)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组织三者之间相互作 用的学科。 组织:有着指导目标并被精心构建的社会实体。 群体:一些拥有共同目的的并经常相互作用的人。 个体: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简答题:(重点)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现场研究法(观察法):运用感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 优点: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直观 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 (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优点:双向沟通、增强情感交流、相互了解、信息明确 缺点:无法明确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形成信息失真(3)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调查。 五等分法:最支持支持中立反对最反对 +2 +1 0 -1 -2 优点:应用范围广 缺点:避免随意性 (4)实验法和心理测验法:运用标准的测量表,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验室或现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 测试分析。 优点:方法科学、严谨、有一定准确性 缺点:复杂、繁琐、难以大面积推广 (5)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反应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描述型和抽象性的模型。 (重点)2、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 管理好自己:更好的清楚自己的愿景,了解自身的特点,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我素质,让组织中的每一个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热情而有 创造性的工作,为组织效力。 管理好别人: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规律的认识,更好的了解他人的需要和行为取向,掌握更好的与人合作、激励他人、与人沟通、处理冲突和领 导他人的能力,使整个组织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管理好组织:通过深入了解由人组成的组织系统的本质,掌握必要的组织设计和分析理论,方法和工具,从而正确的构建合理组织系统,使其既能 达成现有的目标,保持内部和谐和相对稳定性,又能不断学习和创 新,使整个组织系统保持健康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军队文职管理类组织行为学考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

考点一、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特征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系统对组织行为影响的学科,它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研究,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与心理学(对个体)、社会学(群体)以及人类学(组织系统)的有关,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主要特征: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的交叉性。 2、两重性:自然属性(反映人的一般规律);阶级性(反映人的社会规律的社会属性) 3、应用型:应用性学科。相对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性学科。 4、科学性:研究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借助科学仪器,科学统计、分析。 5、权变性: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研究对象,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千变万化。 考点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组织行为学的代表人及主要理论观点 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实验:1、搬运生铁块实验;2、使用铁锹实验;3、技术切削实验。 科学管理的核心:1、组织中的工作行为要标准化和科学化。2、要通过工作业绩和工作报酬挂钩促进劳资利益统一。 具体内容:工作行为的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操作科学化。 科学选择工作,培训工作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 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 实行计件工资 提倡把管理计划工作从执行性劳动中分离出来。 科学管理使用甘特图进行计划控制。 二、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组织理论-官僚模型 核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组织以权力为基础,合理合法、神授、家族工业组织等。 官僚模型的主要管理理念:1、明确分工;2、职位阶层;3、法规条例;4、不讲人情;5、支薪用人;6、书面案卷;7、资源控制 这种组织不灵活,专制独裁,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 三、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1、企业活动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强调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管理的要素: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四、胡戈·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之父 重视心理学在工业的作用: 1、将重点放到人的身上 2、从心理上帮助工人提高效率 3、在人的思想上提出有利于管理和效率的想法,强调科学方法得到社会效益 五、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效应:当人们知道他们被别人观察时,他们的行为会与平常不一样。 工人的行为不仅仅收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人际关系。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效率逻辑和感情逻辑 3、新的领导力在于提高工人满意度 人际关系理论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但是‘社会人’模式过于简单,侧重个体的激励,过于强调非正式组织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过分轻视人的经济欲望;忽视了整体战略规划在目标、方向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忽视外部环境中劳动力的供求关系、社会状况、经济状况及工会对职工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考点归纳

1、研究组织行为学,涉及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第二个问题涉及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2、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1.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3、管理职能中人的因素:在管理职能的讨论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计划、组织、控制都必须以对组织人力资源的掌握为前提,理解员工行为的规律性。而激励、领导则更是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4、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大方面。 5、组织行为:个人、群体、组织 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个人、群体、组织中,前两个单元--组织中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微观理论。把组织行为学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而进行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宏观理论。 7、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8、组织行为学定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9、在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组织行为学模型中,因变量通常有生产率、缺勤率、流动性、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组织承诺、组织主人翁意识) 10、人性假设理论:(一)经济人假设: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X 理论)(二)社会人假设:梅奥(霍桑试验)(三)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阿吉雷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麦格雷戈Y理论(四)复杂人假设:埃德加·沙因 11、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论点: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13、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4、需要转变为动机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求的愿望;二是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 15、价值观体系的由来:一部分是遗传的,其余则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民族文化,家庭教育,教师,朋友等 16、价值观的分类:(一)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理性价值观、唯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二)罗可齐的价值观分类:包括两种价值观类型:一种称为终极价值观,另一种称为工具价值观 17、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18、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如果在对一个人的知觉过程中,某人给我们留下了比较美好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就将影响到以后我们对他(她)的知觉。反之亦然。即使我们感知的某人表现已经变化了,第一印象形成的影响,也将是缓慢地、滞后地改变的。这种效应告诉我们,在看待别人时,一定要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看人不能先入为主,要有发展的眼光,以第一印象为先导,连续观察感知,反复深入甄别,防止对人的错误判断和错误结论。另一方面,凡是领导者、公关人员、供销人员、做群众工作的管理人员等,一定要注意给自己的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又确实是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良好基础。19、归因理论:

组织行为学笔记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观察法和调查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观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后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二、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1.

答: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是:①边缘性、综合性。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②两重性。组织行为学又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③实用性。组织行为学在研究和掌握了组织中人的规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技术。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所以说它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答: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重要的意义是:①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④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⑤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3、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1、个人主观内在因素: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 ③文化因素;④经济因素。2、客观外在环境因素:①组织的内部环 境因素;②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4、个性有哪些特点?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要点

第一章:导论 1.管理者的角色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人际技能都很重要 3.狭义的组织行为学:1953年提出 4.组织行为学模型: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引起因变量)。自变量包括: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水平变量。因变量包括:生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二章:个体行为基础 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人格、能力、学习,四个自变量。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生产率的影响(无关)、工作满意度:(专业人员:正相关非专业人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高。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人格 3.多元智力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4.人格特质:用以描述个体行为的一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一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质,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5.人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生子研究)、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人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 7.MBTI:4个维度,16种人格。精力支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生活态度J(判断)/P(知觉) 8.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 1> 自我监控: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自己) 2> A型人格: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 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 10.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提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的重复倾向。要改变行为, 强化是必要的;有些奖赏比另一些更有效.;强化的时机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大全

名词 1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动,效果的统一.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 3 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以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主一切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泰罗是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 官僚行政管理;以马克思*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为代表,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容。这样一种管理理论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5 工作专门化;就是进行劳动分工,使不同的人从事不同职位类型的工作。 6 指挥链;又称为命题链,是指一种不间断的权利路线,是层层指令所形成的链条。 7 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权威集中于总部或者某个高层管理者的组织。 8 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大部分权利被转移到下属部门的组织。 9 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10 位:是指某人在组织层次中所处的位置 11 职权;是指由一盯的正 式程序所赋予的某个职位 的权利,是指导或指挥其他 人的权利。 12 职责:是指在组织结构 处于某一职位的某人因完 成某一任务,职能或者接受 委派而被赋予的责任。 13 职位界定;是确定组织 中职位类型与数目的活动, 是对组织中执行一定职务 的位置所进行的分析和设 计 14 正式组织;是指依照有 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 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 立的组织。 15 非正式组织:是指依照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等自发 建立的组织 16 机械式组织;是指设有 严格的等级层次,决策高度 程序化,权利高度集中化和 操作高度标准化的组织。这 样的一种组织有称为官僚 行政组织 17 有机式组织;是指一种 相对分散,分权化的,具有 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 18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 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 个体组合。 19 组织;一般是指为完成 特定目标。按照法定程序设 立的,具有法人资格和系统 性结构的群体。 20 正式群体:是根据目标 和任务的需要,通过上级组 织决定成立的群体。 21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然 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 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 立的群体 22 群体动力;是指一个群 体的成员共同追求群体目 标的力量。它是决定群体功 能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个 人行为方向和强度受到个 人的部动力和所处的外在 环境的影响。 23 群体结构;是指一个群 体中的不同构成要素之间 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模式。群体结构是我们理解 群体性质的核心概念,研究 群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4地位;是指群体中成员所 在的等级层次,所占有的职 位. 25地位结构:指个体地位之 间的区别和相互影响,是指 个体之间的地位关系,是衡 量组织结构的第一维度 26正式地位;是指组织正式 给予个体的头衔或者某类 令人愉快的东西。 27非正式地位;又称为社会 地位,是指通过教育,年龄, 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 非正式地获得的一种地位, 是其他组织的成员给予某 个体的地位。 28群体影响;也称为社会影 响,是指由于其他人到场的 影响,人们将从在独自一人 状态下本来想做的某种行 为中转变过来的一种现象。 29群体促进;也称为社会促 进,是指由于有其他人共同 参与做某项工作,往往比单 独一个人完成的更好,更快 和更有效的一种情形。 30群体规;正式群体或者是 非正式群体所期望的行为 模式,以及这些群体所制定 的信条,也称社会规。

组织行为学考点复习

组织行为学考点复习 (题型:单选10分10题、多选10分5题、填空A卷20分B卷10分、名词解释15分5题、简析10分2题、简答15分3题、论述A卷20分2题B卷30分3题,量比较多些,大家早些准备复习哈O(∩_∩)O~) 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即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激励:即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诱导人的行为去实现组织目标。 3、动机:即引发并维持人的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4、工作压力:指由于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而使个体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 5、态度:即个体对客观对象的一种心理倾向。 6、学习:指通过练习而发生行为上的改变或改变的潜能。 7、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做所为进行分析、解析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 8、心理契约:即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责任以及对对方的期望。 9、组织承诺:通常是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组织承诺代表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10、群体:即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共同目标或利益的人群集合体。 12、冲突:指一方感知到另一方对自己的利益产生了消极影响或者将要产生消极影响的过程。 12、竞争:指群体中个人与他人之间为达到有限目标,力求超过别人取得优势地位的心理状态。 13、合作:指群体中个人与他人为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促进,共同进入目标的心理状态。 14、领导:即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15、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考点一:组织行为学其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重点记4个因变量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组织行为学产生的背景 ?早期管理学——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出现 ?组织行为学产生过程 ?工业心理学开先河 ?193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人群关系理论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诞生。

组织行为学笔记

一,组织行为学。 1,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作用: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3.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常用的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五种。 我的体会: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人和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核心是人!狭义上说:组织就是两个以上的人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作组成的团体。组织要运作达到外部目标,内部的协调必须得顺畅。内部协调重点就在组织哥成员之间的协调,人际关系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我们中国,关系起着特殊并且重要作用。在运用组织行为学解决组织中的问题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人际关系因素。 二,霍桑试验 1,主要主持者:梅奥 2,试验过程及结论 (1)照明试验:研究产量与工厂照明之间的关系。 结论:工作场所的灯光照明只是影响生产的一种因素,而且是一种不太重要的因素。除照明之外一定还有其他什么因素影响产量。 (2)继电器装配试验:研究产量与新的管理方法之间的关系。 结论:在新的管理方法下,工人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3)大规模的访谈实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梅约等人组织了大规模的态度调查,在职工中谈话人数达两万次以上。

结论:工人在生产中会对因为各种原因感到不满,这会直接给工人带来不好的情绪,工人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影响到生产的进 行。给工人发泄的机会,在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之后,会提高他们的 生产积极性。 (4)继电器绕线机组的工作室试验:这项试验又称群体试验。 试验者为了系统观察在群体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车间里挑选了 14名男工,其中9名绕线工,3名焊接工,2名检验员,在一个专门的单 独房间里工作。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研究。 结论: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并且作用比正式组织更大。 体会:(1),资料上给出的霍桑试验的信息不是很全,之后网上查找更多的霍桑试验的资料进行了解。我认为霍桑试验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就是颠覆了亚当·斯密关于人性是经纪人的假设,提出了新的人是社会人的观点。这一观点真正认识到了人性的本质。重新确立的这一管理原则,为管理者制定管理策略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2)人自诞生以来为了生存下去,形成一个个的群体,是群居动物。在群体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律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了人类的基因当中。霍桑试验揭示了一些人在群体生活中的活动规律,比如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人的工作积极性会提高,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等等。为今后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开启了先河。 (3)霍桑试验中采取了固定变量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值得借鉴。 *摘要:1,.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主管人员不知道怎样去领导别人,不知道在经营活动中去调动人的因素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则所有的管理职能,都将收效甚微。显然,在不同的组织里,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但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有对他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需求和目标。每个主管人员就是要通过领导职能,帮助人们看到在他们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并施展他们的潜在能力。 2,同样需要的是应该承认个人的特殊性,即他们有不同的需要、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