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达标测试卷

第十一章达标测试卷
第十一章达标测试卷

第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的大小等于( )

A.40° B.50° C.60° D.70°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 cm,3 cm,4 cm B.2 cm,3 cm,5 cm

C.2 cm,5 cm,10 cm D.8 cm,4 cm,4 cm

3.在△ABC中,能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1∶2∶2 B.∠A∶∠B∶∠C=3∶4∶5 C.∠A∶∠B∶∠C=1∶2∶3 D.∠A∶∠B∶∠C=2∶3∶4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5.如图,在△ABC中,∠A=80°,∠B=40°,D,E分别是AB,AC 上的点,且DE∥BC,则∠AED的度数是( )

A.40° B.60° C.80° D.120°

6.在下列各图形中,分别画出了△ABC中BC边上的高AD,其中正确的是( )

7.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小于其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3 B.4 C.5 D.6

8.如图,在△ABC 中,∠C =75°,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 ,则∠1+

∠2=( )

A .360° B.180° C.255° D.145°

9.如图,∠A ,∠B ,∠C ,∠D ,∠E 五个角的和等于( )

A .90° B.180° C.360° D.540°

10.已知△ABC ,有下列说法:

(1)如图①,若P 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12

∠A ;

(2)如图②,若P 是∠ABC 和外角∠ACE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

-∠A ;

(3)如图③,若P 是外角∠CBF 和∠BCE 的平分线的交点,则∠P =90°

-12

∠A . 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小明的父亲在院子的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的角

度看,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正五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3.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1,x ,5,则整数x =________.

14.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则∠1=________.

15.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

和为________.

16.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E 是△ABC 的高,∠BAC =40°,

且∠ABC 与∠ACB 的度数之比为3∶4,则∠ADC =________,∠CBE

=________.

17.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一半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半角三角形”,其中α称为“半角”.如果一个“半角三角形”的“半角”为20°,那么这个“半角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8.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________.

三、解答题(19,21,24题每题10分,25题12分,其余每题8分,

共66分)

19.如图,(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________;

(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________;

(3)在△FEC中,EC边上的高是________;

(4)若AB=CD=2 cm,AE=2.5 cm,求△AEC的面积及CE的长.

20.如图,一艘轮船在A处看见巡逻艇C在其北偏东62°的方向上,此时一艘客船在B处看见巡逻艇C在其北偏东13°的方向上.试求此时在巡逻艇上看这两艘船的视角∠ACB的度数.

21.如图,BD,CE是△ABC的两条高,它们交于O点.

(1)∠1和∠2的大小关系如何?并说明理由.

(2)若∠A=50°,∠ABC=70°,求∠3和∠4的度数.

22.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AD,CE 相交于点P,∠BAC=66°,∠BCE=40°.求∠ADC和∠APC的度

数.

23.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是十边形,求原多边形的内角和.24.如图,在△ABC中,∠A=30°,一块直角三角尺XYZ放置在△ABC 上,恰好三角尺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点B,C. (1)∠ABC+∠ACB=________,∠XBC+∠XCB=________,∠ABX+

∠ACX=________.

(2)若改变直角三角尺XYZ的位置,但三角尺XYZ的两条直角边XY,

XZ仍然分别经过点B,C,则∠ABX+∠ACX的大小是否变化?请说明理由.

25.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上的动点(点A,B,C均不与点O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

(1)如图①,若AB∥ON,则

①∠ABO的度数是________.

②当∠BAD=∠ABD时,x=________;当∠BAD=∠BDA时,x=

________.

(2)如图②,若AB⊥OM,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

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

一、1.D 2.A 3.C 4.C 5.B 6.B

7.A 8.C 9.B 10.C

二、1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2.72°

13.5 14.105° 15.1 800°

16.80°;10° 17.120° 18.70°

三、19.解:(1)AB (2)CD (3)EF

(4)S △AEC =12AE ·CD =12

×2.5×2=2.5(cm 2).

由S △AEC =12

CE ·AB ,

得2.5=12×CE ×2,

则CE =2.5 cm.

20.解:由题意可得AD ∥BF ,

∴∠BEA =∠DAC =62°.

∵∠BEA 是△CBE 的一个外角,

∴∠BEA =∠ACB +∠CBE .

∴∠ACB =∠BEA -∠CBE =62°-13°=49°.

答:此时在巡逻艇上看这两艘船的视角∠ACB 为49°.

21.解:(1)∠1=∠2.理由如下:

∵BD ,CE 是△ABC 的两条高,

∴∠AEC =∠ADB =90°.

∵∠A +∠1+∠ADB =180°,

∠2+∠A +∠AEC =180°,

∴∠1=∠2.

(2)∵∠A =50°,∠ABC =70°,∠A +∠ABC +∠ACB =180°, ∴∠ACB =60°.

∵在△AEC 中,∠A +∠AEC +∠2=180°,

∴∠2=40°,

∴∠3=∠ACB -∠2=20°.

∵在四边形AEOD 中,∠A +∠AEO +∠4+∠ADO =360°,∠A =50°,∠AEO =∠ADO =90°,

∴∠4=130°.

22.解:∵CE 是△ABC 的高,

∴∠AEC =90°.

∴∠ACE =180°-∠BAC -∠AEC =24°.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AC =12

∠BAC =33°. ∵∠BCE =40°,

∴∠ACB =40°+24°=64°,

∴∠ADC =180°-∠DAC -∠ACB =83°.

∴∠APC =∠ADC +∠BCE =83°+40°=123°.

23.解: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是十边形,则原多边形可能是九边形,也可能是十边形,还可能是十一边形,所以原多边形的内角和可能是(9-2)×180°=1 260°,也可能是(10-2)×180°=1 440°,还可能是(11-2)×180°=1 620°.

24.解:(1)150°;90°;60°

(2)∠AB X +∠AC X 的大小不变.

理由:在△ABC 中,∠A +∠ABC +∠ACB =180°,∠A =30°, ∴∠ABC +∠ACB =180°-30°=150°.

∵∠X =90°,∴∠X BC +∠X CB =90°.

∴∠AB X +∠AC X =(∠ABC -∠X BC )+(∠ACB -∠X CB )=(∠ABC +∠ACB )-(∠X BC +∠X CB )=150°-90°=60°.

∴∠AB X +∠AC X 的大小不变,为60°.

25.解:(1)①20° ②120;60

(2)存在.

①当点D在线段OB上时,

若∠BAD=∠ABD,则x=20;

若∠BAD=∠BDA,则x=35;

若∠ADB=∠ABD,则x=50.

②当点D在射线BE上时,

易知∠ABE=110°,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只有∠BAD=∠BDA,此时x=125.

综上可知,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且x=20,35,50或125.

人教版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基础卷试卷

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基础卷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杆由A位置匀速转动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始终变大C.始终变小D.始终不变 2.要用30N的力刚好提起40N的物体,若不计机械本身重力和摩擦,则下列简单机械可以采用的是() A.一个定滑轮 B.杠杆 C.一个动滑轮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F拉动重500N的木箱,使它在3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250N B.拉力F做的功为60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00W D.绳端移动的速度为1m/s 4.如图所示,轻质均匀杠杆分别挂有重物G A和G B(G A>G B),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当两端各再加重力相同的物体后,杠杆 A.仍能保持平衡

B.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不能确定哪端下沉 5.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 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米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l米的另一侧,木板水平平衡.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米/秒,则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A.1.0米/秒B.0.75米/秒C.0.5米/秒D.0.25米/秒 6.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绳重及绳子与轮的摩擦)动滑轮重6N,滑轮下面悬挂一个物体B,当物体B重8N时,恰能匀速下落,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A作用在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拉力F A的大小为 A.F A=8N B.F A=20N C.F A=14N D.F A=7N 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及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200 N,10 N B.200 N,20 N C.20 N,10 N D.20 N,20 N 9.如图为一健身器材模型,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1∶4,质量为60 kg的小明站在水平放置的体重计上,通过该杠杆提起吊篮中的重物,吊篮重80 N.当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43 kg;当棱长为40 cm的正方体重物乙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18 kg.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A、B两端绳子拉力保持竖直.不计绳重、杠杆自重及摩擦, g取10 N/kg,则重物甲与重物乙的密度之比为( )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 】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测试题 姓名:分数任课教师:测试日期: 一、填一填。(30分,每空3分) 1.一个骰子掷出“ 1”朝上的可能性为________,“ 2”朝上的可能性为________。 2.数据58,57,42,45,50,54的平均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 3.已知数据1,2,x,5的平均数为2.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 4.扔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若扔100次,大约有__________次正面朝上。 5.桌子上有4张扑克牌,分别是2、3、4、5,背面都朝上,摆出的三位数是2的倍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_,摆出的三位数是3的倍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_。摆出的三位数是5的倍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25分,每题5分) 1.从1-9共9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则取出的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 A.0 B. 1 C.5/9 D.4/9 2.某人射击一次,击中0-10环的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击中8环的可能性是()。 A.1/12 B.1/ 11 C.1/10 D.1/9 3.从写有1-6的6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是2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5 D.1/6 4.下图是一个黑白小方块相同的正方形,李飞用一个小球在上面随意滚动,落在黑色方块的可能性为() A.7/24 B.17/24 C.1/3 D.3/5 5. 有8个西瓜,它们的重量分别是:5.5 kg、3.9 kg、2.5 kg、12 kg、4.9 kg、5.1 kg、9.4 kg、 1.5 kg。这些西瓜重量的中位数是()。 A. 5.6 kg B. 5.1 kg C. 5 kg D. 5.4 kg 三、解答题。(45分,1~2题各6分,后3题各7分) 1、有10张卡片,分别写有1-10,从中随机抽出一张,则抽到5的可能性有多大?抽到偶数的可能性有多大?

(完整版)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数学学科试卷 (检测内容: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第1题图) ,第5题图) ,第10题图) 2.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多边形是(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x,则x不可能是( ) A.3 B.5 C.7 D.9 5.如图,在△ABC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DB=∠1+∠2+∠3 B.∠ADE>∠B C.∠AED=∠1+∠2 D.∠AEC<∠B 6.下列长方形中,能使图形不易变形的是( ) 7.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三角形的中位线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其顶角为( ) A.45° B.135° C.45°或67.5° D.45°或135° 9.一个六边形共有n条对角线,则n的值为( ) A.7 B.8 C.9 D.10 1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点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则点C的个数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6和8,则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C=180°,∠B∶∠C∶∠D=1∶2∶3,则∠C=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1+∠2+∠3+∠4=________________. 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8和10,则它的最短边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它的最长边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下列命题:①顺次连接四条线段所得的图形叫做四边形;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③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都是射线;⑤四边形中有一组对角是直角,则另一组对角必互补,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十三章综合测试题

B 班测试 一.选择题 1.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 A. 37℃和39℃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2.新疆的冬天白雪皑皑,景色十分美丽.下面关于雪形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 C、铁凝华、放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3.在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夏天,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室内窗玻璃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B.夏天吃冰棒,揭开包装纸后,会看见冰棒冒“白气” C.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 6.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 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 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7.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 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8.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B.一个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也具有热量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9. 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若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内能,则铁块的() A.温度升高较少 B.末温较低 C.内能增加较少 D.内能较小10. 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这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m a=m b,则c a>c b B、若m a=m b,则c am b 11. 如图1所示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数学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的可能性最大。 A. 奇数 B. 偶数 C. 质数 D. 合数 2.盒子里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3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两个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可能摸到两个红球 B. 可能摸到一个红球和一个绿球 C. 可能摸到两个绿球 D. 一定摸到一个红球和一个绿球 3.在下面三个箱子中,摸到蓝球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A. B. C. 4.投掷3次硬币,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投掷第4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A. 1 4 B. 1 3 C. 1 2 5.六(2)班的同学在玩摸球游戏.现在箱里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能摸到黄球 B.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C.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6.一个盒子里装有3个红球,7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出白球. A. 一定 B. 可能 C. 不可能 D. 都不是 7.小红和小芹做转盘游戏,如果停在黄色的区域算小红赢,停在红色的区域算小芹赢。 下面的( )转盘是公平的。A. B. C. 8.盒子里有4个白球和6个黑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 )。 A. 45 B. 35 C. 25 9.一袋中红、黄、白三种颜色乒乓球个数比是3:2:1,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乒乓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是 1 3 。 A. 红 B. 黄 C. 白 10.婷婷做投掷硬币的试验,前4次试验中,3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她投掷第5次时,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1 5 B. 1 4 C. 1 3 D. 1 2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的四张卡片中,任何两张和是双数的可能性与和是单数的可能性一样大.. 12.口袋里有3个红球和1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要使摸出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相同,可以________。 13.把3个红球、5个黄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放入一个空袋子中,每次摸一个球,摸完后放回袋内,摸到________球的可能性小。 14.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从中任选一人,选到女生的可能性是 () () 。15.掷一枚骰子,单数朝上的可能性是 () () ,双数朝上的可能性是 () () 。 16.盒子里有8个红球、5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17.如图是某超市的抽奖转盘,抽到________的可能性最大.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测试目标: 1、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测试方式: 两节课,教师巡视,学生答题。全批全改。 附单元测试卷:

八年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 cm,2 cm,4 cm B.8 cm,6 cm,4 cm C.12 cm,5 cm,6 cm D.2 cm,3 cm ,6 cm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和10 cm,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15 cm B.20 cm C.25 cm D.20 cm或25 cm 3.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 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4.已知△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一定() A.小于直角 B.等于直角 C.大于直角 D.不能确定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角形可分为斜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任何一个角都有可能是钝角或直角 C.三角形外角一定是钝角 D.在△ABC中,如果∠AB∠C,那么∠A60°,∠C60° 6.(2014·重庆中考)五边形的角和是() A.180° B.360° C.540°D.600° 7.不一定在三角形部的线段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 D.以上皆不对 8.已知△ABC中,,周长为12,,则b为() A.3 B.4 C.5 D.6 9.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 ∠C的度数为() A.30° B.40° C.45° D.60° 1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平分线相交成的角的度数是() A O B 第3题图

第十二章单元测试题(一)

简单机械 单元测试题 陕西 李云峰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使用杠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臂不变时,阻力越大,动力一定越小 B .阻力大小不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一定越小 C .使用杠杆时,一定使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D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一定越小 2.图1中是一种有把手的门锁,则门锁的把手实质上是一个(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省力杠杆 D .费力杠杆 3.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者相比,甲升降机( ) A .做的总功较少 B .做的总功较多 C .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少 D .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4.如图2所示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机械,按图中所示的情景使用过程中没有省力的是( ) 5.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F 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F 乙=F 丙 C .F 丙<F 丁 D .一样大 图 1 AA .抛石机 B .方向盘 C .辘轳 D .斜面 图 2 图3

6.如图4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 ,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N ,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 A .500N B .250N C .300N D .800N 7.如图5(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 动小于物重G ),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F 甲>F 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8.某人用100N 的力提起了350N 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 A .一个定滑轮 B .一个动滑轮 C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D .一支杠杆 9.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 的物体匀速提升1m ,不计摩擦和 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拉力一定是125N B .有用功一定是150J C .总功一定是250J D .动滑轮重一定是100N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0.如图6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 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是 ;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上抬起扶把,这时婴儿车可视为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11.如图7所示的A 、B 两个滑轮中A 是 滑轮,B 是 滑轮;当以F 为10N 的拉力拉物体匀速前进时,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N 。 12.如图8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 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 。 13.如图9所示为一装配线上的一个“机械手”,其O 点为固定转动轴,先它水平抓住一 图 5 图 4 图 6 图 8 图7

概率与统计单元测试题

《概率与统计》单元测试题 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 3分,满分36分。) 1?给出下列四对事件:①某人射击一次, “射中7环”与“射中8环”;②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 “甲射中7环”与“乙射中8环”;③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 有射中目标”;④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至少有一人射中目标” 目标”。其中属于互斥事件的有 A.1对 B.2对 C.3对 2. 把三枚硬币一起抛出,出现两枚正面向上和一枚反面向上的概率是 A - B.丄 C.-3 D.丄 . 8 4 8 2 3. 如图所示的电路,有 A 、 B 、 C 三个开关,每个开关开与关的概率都是 0.5, 那么用电器能正常 工作的概率是 “两人均射中目标”与“两人均没 与"甲射中目标, 但乙没有射中 D.4对 B.4 C.8 D.2 8 2 4. 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是 A.82 % B.41 % 5. 某人罚篮的命中率为 0.6,连续进行 A.0.432 B.0.288 6. (文)一个试验仅有四个互斥的结果: 且是相互独立的, 8.(文)某班有50名同学,现在采用逐一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 5名同学参加夏令营,学生甲最后 个去抽,则他被选中的概率为 A.0.1 B.0.02 C.0 或 1 (理)设~B(n,p),已知E = 3, D(2 +1) = 9,贝U n 与p 的值分别为 A.12 与 4 B.12 与三 C.24 与-1 4 4 4 D.以上都不对 D.24与弓 9.有4所学校共有20000名学生,且这4所学校的学生人数之比为 3 : 2.8 : 2.2 : 2,现用分层抽 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 200的样本,则这4所学校分别应抽取的人数为: A.40、44、56、60 B.60、56、44、40 C.6000、5600、4400、400 D.50、50、50、50 10.标准正态总体在区间(一1.98,1.98)内取值的概率为 A.0.9762 B.0.9706 C.0.9412 11. 平均数为0的正态总 体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 (x ),则f (x ) 一 定是 A.奇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12. 一个电路如图所示, 关出故障的概率都是 B.偶函数 D.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A 、 B 、 C 、 D 、 E 、 F 为六个开关,每个开 0.5,且是相互独立的,则线路正常的概率是 C.」 8 D.0.9524 E 18%,乙获胜的概率是 C.59 % 3次罚篮,则恰好有 C.0.144 23 %,则甲不输的概率是 D.77 % 2次命中的概率为 D.0.096 A 、 B 、 C 、 D ,检查下面各组概率允许的一组是 A. P (A) = 0.31 , P(B) = 0.27, P(C) = 0.28, P(D) = 0.35; B. P (A) = 0.32, P(B) = 0.27, P(C) = - 0.06, P(D) = 0.47; C. P (A) = 1 , P(B) = -1,P(C) = 1 , P(D)= 2 4 8 D. P (A) = , P(B) = 1 , P(C) = 1 , P(D) 18 6 3 (理)下面表示某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是 丄. 16 ; 2。 9 7.大、中、小三个盒子中分别装有同种产品 个容量为25的样本,较为恰当的抽样方法是 A.分层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120个、60个、20个,现在需从这三个盒子中抽取一 C.系统抽样 D.以上三种均可 A 」 B.戲 .64 6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3.(文)若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 (m,n )作为点P 的坐标,则P 落在圆x 2 + y 2= 16内的概 率是 4个小题,每小题 3分,满分12分。) (理)随机变量是一个用来表示 ____________ 的变量;若对随机变量可能取的一切值,我们都 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则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 ______________ ;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 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14.某中学要向一所大学保送一批学生, 条件是在数理化三科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已知该校学生 获数学一等奖的概率是 0.02,获物理一等奖的概率是 0.03,获化学一等奖的概率是 0.04,则该中 学某学生能够保送的概率为 ______ 。 15. 从含有503个体的总体中,按系统抽样,抽取容量为 50的样本,则间隔为 _______ 。 16. 某县农民年均 收入服从 J = 500元,二=20元的正态分布,则此县农民年均收入在 500~520元 之间的人数的百分比为 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52分。) 17. (本题满分8分) 有一摆地摊的非法赌主把 8个白球和8个黑球放入一个袋中,并规定,凡愿摸彩者,每人次交费 1元就可以从袋中摸出 5个球,中奖情况为:摸出 5个白的中20元,摸出4个白的中2元;摸出 3个白的中价值5角的纪念品一件,其它无任何奖励。试计算: (1)中20元彩金的概率(精确到0.0001); ⑵中2元彩金的概率(精确到0.0001)。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卷

图 1 图2 图3 图4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卷(人教版课标)2012.9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通常以作为单位,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4nm,这相当于个原子一个一个排成一列的长度。 2、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其原因主要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但水结成冰时体积变。所有的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变。 3、物体和物质是有区别的,例如我们称镜子是________,而组成它的玻璃则称________。当镜子摔碎以后,它的总质量却________,因为质量不随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4、有一种小儿用药的用法用量写到: 【用法用量】溶于40℃以下的温开水内服,成人一天8~16袋,分2~3次服用;小儿一天30 mg/kg体重,分2次服. 共有:0.125 g×12袋 根据以上数据,如果一个小孩的质量是16 kg,则每次用量是________袋,________天内能将此盒药用完.。 5、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调节平衡时,发现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指针 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如图1所示),这时应将横梁右 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填“左”或“右”).用已 调好的天平 称量物体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则应 增加右盘中的砝码或将游码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 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6、图3是一种常见的某种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的图线,从图中可知此物质可能 是________,它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当该物质的体积是2 cm3时,则该 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 g.。 7、质量是10 kg的冰,全部化成水后,其密度将比冰要________;当这些水 又全部汽化成水蒸气后,其质量是________ kg,体积将变得更大,其密度将 ________。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将 可能发生变化。 8、图4是固体密度阶梯的示意图,若有相同质量的铁、铜、铅、银 四种金属,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的 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它是用金属________制成的。 9、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若对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 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10、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______kg。已知1L=1×10-3m3)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3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是:【】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试卷综合测试(Word 版 含答案) 一、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实验题易错题培优(难) 1.为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所示: A .干电池2节,每节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 5V ,内阻约为0. 9Ω B .电流表A (0~0. 6A ,内阻约为0. 5Ω) C .滑动变阻器R 1(0~50Ω,额定电流为3A ) D .滑动变阻器R 2(0~1000Ω,额定电流为1A ) E. 电流表G (0~3mA ,R g =10Ω) F. 定值电阻3990R =Ω G. 定值电阻490R =Ω (1)由于两节干电池的内阻较小,现将03R =Ω的定值电阻与两节干电池串联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在进行实验时,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定值电阻应选用__________;(填写实验器材前的编号) (2)在如图甲所示的虚线方框中补充完整本实验电路的原理图; (______) (3)根据实验测得数据作出21I I -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I 2为通过电流表G 的电流,I 1为通过电流表A 的电流,根据该图线可知,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为__________V ,总内阻为__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C F 3. 0 2. 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电源为两节干电池,电动势为3V ,比较小,电源的内阻也较小,为多测几组实验数据,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选C ; [2] 上述器材中没有直接给电压表,但给了两个电流表,将电流表G 与定值电阻串联改装成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测试卷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1 . 下表是小明摸球20次情况,每次摸出一个后再放回袋内。 球的颜色红黄蓝 次数1136 如果他再摸一次,摸出()色球的可能性最大。 A.红B.黄C.蓝 2 . 如图,同时掷两枚相同的骰子(小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有1、2、3、4、5、6),朝上两个数之和是()的可能性最大。 A.1B.2C.7D.10 3 . 指针停在()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A.绿色B.红色C.蓝色 4 . 笑笑掷一枚硬币,结果是连续5次都是带数字的面朝上,请问第6次掷硬币时,带数字的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B.C. 5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些成语来形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下列成语中,表示可能性最小的是() A.一分为二B.百发百中C.十拿九稳 二、填空题 6 . 从一个装有2个白球、5个红球、1个黄球、2个蓝球的纸箱里(这些球除颜色外,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摸一个球.摸到(___)的可能性最大,摸到(___)的可能性最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与摸到蓝球的可能性(___). 7 . 如图的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向号区域 三、解答题 8 . 涂一涂. 在圆盘上涂上红色,蓝色,让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八分之一.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四分之 一. 9 . 盒子里有6个白球,12个黄球,3个绿球。 (1)要使摸出绿球的可能性最大,至少要再放入几个绿球? (2)要使白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最小,该怎样做? (3)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小,至少拿走几个黄球?

初一数学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 (B)

深刻思考中训练 初一数学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B ) 精准训练中剖析 姓 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已知1225,23y x y x =-=-+,如果1y <2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2 B .x <2 C .x >一2 D .x <一2 2、下列各数:- ;-4;π;0;5.2;3,其中使不等式x -2>1成立的是 ( ) A .-4;π;5.2 B .π;5.2;3 C .-;0;3 D .π;5.2 3、当12 x =- 时,多项式21x kx +-的值小于0,那么k 的值为 ( ) A .k < 32- B .k < 32 C .k > 32- D .k >-32 4、小明准备用22元钱买笔和笔记本,已知每支笔3元,每本笔记本2元,他买了3本笔记本后,其余的钱用来买笔,那么他最多可以买 ( ) A .3支笔 B .4支笔 C .5支笔 D .6支笔 5、不等式组26x x x m -+<-??>? 的解集是x >4,那么m 的取值范是( ) A .m ≥一4 B .m ≤4 C .m <4 D .m =4 6、对于实数x ,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2.5]=-3,若410x +?????? =5,则x 的取值可以是 ( ) A .40 B .45 C .51 D .56 7、已知4ab =,若一2≤b ≤一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一4 B .a ≥一2 C .一4≤a ≤一1 D .一4≤a ≤一2 8、关于x 的不等式组255332 x x x x a +?>-???+?<+??只有5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60,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4 B .k >一4 C .k <4 D .k <一4 12 12

驻马店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驻马店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时,看到校工师父在用剪刀修剪树枝,发现他在修剪较粗硬的树枝时,需要把树枝夹在剪刀离轴很近的地方,手放在剪刀离轴最远的末端就会很轻松的剪断粗树枝了,看到这里,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使用,就会很容易剪断树枝呢?于是大家对杠杆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2)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1F,发现1122 F L F L ≠,其原因是:______ B:“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 如图丙所示装置,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摩擦忽略不计) (3)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F,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1h、2h,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2h,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1F,此次拉力做的功将_____第一次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平衡右力臂大小F1的力臂测量错误2 11 2mgh F h×100% 大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重心在支点上,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 易错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易错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O为轻质硬直杠杆OA的支点,在杠杆的A点悬挂着一个重物G,在B点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与杠杆成ɑ角度的动力F,使杠杆从竖直位置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力F始终在变大B.动力F先变大再变小 C.杠杆始终为省力杠杆D.杠杆始终为费力杠杆 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 2N B.当G物=6N 时,机械效率约为η=66.7% C.同一滑轮组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 100% 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 3.如图所示,AB=3AE,AC=2AE,AD=1.5AE。若把物体沿AB、AC、AD三个斜面匀速地拉到顶端A时,(不计摩擦)则()

A.沿着AB用的拉力小,做功多B.沿着AC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C.沿着AD用的拉力大,做功少D.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 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F拉动重500N的木箱,使它在3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250N B.拉力F做的功为60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00W D.绳端移动的速度为1m/s 5.如图甲所示,重为160N的物体在大小为2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了1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A.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P1=60W 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20N C.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40N D.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所做的功W2=80J 6.如图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为G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 B.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 C.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小 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 7.关于定滑轮、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而动滑轮实质是不等臂杠杆 C.又省力又少移动距离的动滑轮是无法实现的

苏科版《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B卷

苏科版《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B 卷 一、选择题 1.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上200N 和300N 的重物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 物重同时增加50N ,则杠杆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 D .无法确定 2. 在图1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3. 下列有关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 机械效率总小于1 C.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4. 一个杆秤,如果秤砣被磨损掉一部分,则它称得的质量比被称物体实际质量 ( ) A .小. B .大 C .相等 D .无法判定 5.如图11.B.2所示杠杆, O 是支点, 中间挂一重物G, 如果在杠杆 的另一端M 处加一个力F 使杠杆平衡, 且要求所加的力要最小, 则这个力 A. 应沿MQ 方向 B . 应沿MP 方向 C .应沿MN 方向 D . 可沿任意方向 6.甲、乙两台机器,甲做的功是乙做的功的2倍,而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的时间的2倍,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关系是 A .P 甲:P 乙=4:1 B .P 甲:P 乙=1:4. C .P 甲:P 乙=2:1; D .P 甲:P 乙=1:1 7.某学生从底楼匀速走上二楼,第一次花费30s ,第二次花费20s 。则两次上楼过程中, 学生所做的功 A .第一次较大 B .第二次较大 C .两次一样大 D .不知楼高不好判断 8.甲用50N 水平力推动一个重100N 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前进1m ,所用时 间为1s ;乙匀速举高这个箱子1m ,所用时间为2.4s .比较甲推箱子、乙 举箱子所做的功W甲、W乙和做功的功率P甲、P乙,有 A.W甲>W乙,P甲>P乙 B.W甲<W乙,P甲<P乙 C.W甲>W乙,P甲<P乙 D.W甲<W乙,P甲>P乙 9.一个物体由A 点自由下落时,相继经过B 、C 两点,如图11.B.3所示,已 知AB =BC ,物体在AB 段重力做功W 1,功率P 1;在BC 段重力做功W 2, 功率P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W 1=W 2,P 1>P 2 B .W 1=W 2,P 1=P 2 C .W 1=W 2,P1

人教版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

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功、功率和机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C.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精密的机械,机械效率能达到100% 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F拉动重500N的木箱,使它在3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250N B.拉力F做的功为60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00W D.绳端移动的速度为1m/s 3.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拉力F的功率为4W D.有用功为120J 4.用图所示装置提升重为350 N的箱子,动滑轮重50N,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不仅省力,还省距离 B.箱子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 N C.箱子上升的速度等于绳子自由端伸长的速度 D.此过程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58.3% 5.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

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 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米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l米的另一侧,木板水平平衡.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米/秒,则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A.1.0米/秒B.0.75米/秒C.0.5米/秒D.0.25米/秒 6.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 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 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 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 7.如图所示,斜面长s=4m,高h=2m,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7.5N的拉力将10N重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则() A.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B.物体所受的额外功为20J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拉力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有关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及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200 N,10 N B.200 N,20 N C.20 N,10 N D.20 N,20 N 9.如图所示的是工人在平台上通过滑轮组向上拉起重物G的情景.已知重物G所受的重力为700 N,当他沿水平方向用400 N的力拉重物G时,重物G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十一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6套)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3cm B.2cm,2cm,5cm C.1.5cm,2.5cm,5cm D.3cm,4cm,5cm 2.如图是某三角形麦田怪圈,经测量得∠A=85°,∠B=45°,则∠C的度数为( ) A.40° B.45° C.50° D.55° 3.如图是一个起重机的示意图,在起重架中间增加了很多斜条,它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如图,AC⊥BC,CD⊥AB,DE⊥BC,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BC中,AC是BC边上的高 B.△BCD中,DE是BC边上的高 C.△ABE中,DE是BE边上的高 D.△ACD中,AD是CD边上的高 5.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6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 )

A.正五边形 B.正六边形 C.正七边形 D.正八边形 6.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且△ABD的周长为11,则△BCD 的周长是( ) A.9 B.14 C.16 D.不能确定 7.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2∠C;③∠A∶∠B∶∠C=1∶2∶3.能确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8.如图,∠AOB=40°,OC平分∠AOB,直尺与OC垂直,则∠1等于( ) A.60° B.70° C.50° D.40° 9.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为AD上一点,且EF⊥BC于点F.若∠C=35°,∠DEF=15°,则∠B的度数为( ) A.60° B.65° C.75° D.85° 10.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 =4cm2,则△BEF的面积为( ) A.2cm2 B.1cm2 C.1 2 cm2 D. 1 4 cm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