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练习题

消化与吸收练习题
消化与吸收练习题

五消化与吸收

一、填空。

1、消化器官有:()、( )、( )、( )、( )、( )、( )、( )。

2、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分解成更小的微粒过程叫()。消化后的()穿过小肠壁进入()的过程叫吸收。

3、高度的酒精让( )加班加点地解毒,虽然还动员( )和( )来帮助,但仍感到力不从心,高强度的工作,使它的许多( )受到了致命损害。

5、吃的太多太杂,( )的分泌物不能满足需要,还会使( )受累。

6、暴饮暴食、过多的油腻食物以及大量饮酒,会使( )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7、医生将光导纤维制作的( )一端,沿人体内的( )或( )导入病人体内,对食物、肠、胃、气管、肺、膀胱、关节甚至( )等器官和组织进行检查。通过( )是另一端看到器官内部的情况。

8、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消化器官( ),共同组成了人体的( )。

9、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 )被送往全身各处,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身体的正常活动。

10、肝脏和胰脏是消化系统的两个重要的( )。

11、在日常生活中,和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主要有( )、( )、( )、( )等。

12、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 )内进行,同时,( )也承担一些吸收营养的责任。

13、人体的消化液包括()、()、()、()和()等。

二、选择。

1、在人体各种系统中,摄入和吸收供人的生命延续的营养的系统是( )。

A. 消化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血液循环系统

2、消化系统中,负责解毒的器官是( )。

A. 肺

B.胃

C.肝脏

D.胰脏

3、食物首先要经过的消化器官是( )。

A.口腔

B.胃

C.大肠

D.小肠

4、吃饭时看书会 ( )

A.分散精力,使饭粒进入气管

B. 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消化

C. 帮助记忆

5、( )在消化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A.肺

B.胃

C.肝脏

D.胰脏

6、过渡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的疾病有( )。

A. 肺炎

B.龋齿

C. 急性肠炎

7、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是通过( )输送到全身各处来满足其它器官和身体正常活动的。

A. 胃

B.大肠

C.小肠

D.血液

8、除了肝脏外,在我们身体中哪一个器官的损害最大。( )

A. 胃

B.口腔

C.肾脏

D.大肠

9、观察人体中的器官时,如胃科医生常用的仪器是( )

A.望远镜

B.内窥镜

C. 显微镜

10、大量的饮酒,对我们的身体中哪一个器官的伤害最大( )。

A.心脏

B.肝脏

C.胃

D.气管

三、判断。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2、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的过程主要是由口腔来完成的。()

3、多吃些油腻食物会使身体更健壮。()

4、食物从进入人体到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并不经过肝脏,因此,肝脏在整个消化系统中不起作用。()

5、口腔只负责把大块食物切割、磨碎成小块,所以吃得再多对口腔也不造成危害。()

6、把馒头放入口中咀嚼,会有甜味。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7、肝脏的工作是解毒,所以过度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8、在我们体内负责解毒的有心脏、肺、肾脏、脾脏等器官。()

9、过多饮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因此少吃猪肉可预防脂肪肝。()

10、青春期应注意增加营养,但不可过度暴饮暴食。()

11、消化后的营养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的。()

12、饭后立刻读书写字,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四、简答。

1、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药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怎样

2、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咀嚼,有什么感受

3、医生给节日里因暴饮暴食而不舒服的病人开的药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我们要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5、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6、在没有发明内窥镜之前,医生是怎样做诊断的有什么弊端

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推入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1、在口腔中的变化 2、在胃中的变化 麦芽糖淀粉唾液淀粉酶??????→? 中间产物(蛋白胨)蛋白质胃蛋白酶 ?????→? 3、在小肠内的变化 葡萄糖小肠中 麦芽糖小肠中淀粉麦芽糖酶淀粉酶?????→??? ??→? 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蛋白酶、肽酶 ????????→? 脂肪酸甘油小肠中 脂肪微粒小肠中脂肪脂肪酶 胆汁+????→??? ?→?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器官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和食道基本不吸收什么物质,但口腔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药物。 2、小肠的结构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条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慢波 4、胃肠激素 5、脑-肠肽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分解运动 9、胆盐的肠-肝循环 二、填空题 1、消化有两种主要方式:和。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和三种形式。其中慢波的起步点是。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 4、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和。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最重要的消化液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6、胃的功能之一是容纳和储存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食糜。与之相关,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和。 8、内因子是由胃的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等,消化淀粉的酶是,消化脂肪

的酶是。 11、胆汁的成分包括胆盐、磷脂、胆固醇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其主要作用是。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回肠能主动吸收和。 三、选择题 1、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富有伸展性 B、具有像心脏一样规则的自律性 C、具有紧张性收缩 D、兴奋性低 E、对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说,正确的是:()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收缩速度较慢 C、伸张性小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有稳定的自发节律性 3、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反应不敏感() A、机械牵张 B、电和切割 C、温度变化 D、酸碱等化学物质 E、缺血和平滑肌痉挛 4、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 A、消化食物 B、内分泌 C、免疫 D、吸收营养 E、维持酸碱平衡 5、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 D、分节运动 E、集团蠕动 6、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说,正确的是:() A、胃肠各段的频率相同 B、起步点是纵肌与环肌之间的Cajal细胞 C、依赖于支配神经的存在 D、不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E、可促发肌肉收缩 7、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Cl—外流 E、K+外流 8、迷走神经兴奋时将引起()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 9、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教学时间:2006年9月14日上午8~10点(星期四) 教学地点:60112多媒体教室 教学班级:2004级食科班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章(1-3)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消化、吸收、食物能值、生理能值、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等几个基本概念;2.了解消化吸收系统,及不同营养素消化吸收部位,能量的来源和单位,能量的测定方法;3.掌握BM的计算,了解BM的影响因素。 重点与难点:相关的基本概念,BM的计算。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板书并讲解】第一节消化系统概况 消化(Degestion):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不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板书】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板书并讲解】1、消化道 一条长而盘曲的肌性管道。据位置、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肛门等。消化道中除咽、食管上端和肛门的肌肉是骨骼肌外,其余均由平滑肌组成,并具有以下特点: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富于伸展性,最长时可为原来长度的2-3 倍,如胃可容几倍于自己初始体积的食物;

3)有一定紧张性,各部分如胃、肠等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肌肉的各部分收缩均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 4)进行节律性运动; 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对内容物等的各种刺激引起的内容物推进或排空有重要意义。 【板书并讲解】2、消化腺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腺,是体内主要的消化腺。 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消化腺都有导管与消化道相通,使分泌的消化液能流入消化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由水、无机盐和少量有机物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消化酶。 【板书】第二节食品的消化 机械性消化:靠消化道的运动把大块食物磨碎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及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叫化学性消化。 【板书】一、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及作用 【板书并讲解】1、唾液的成分及作用 1)成分:pH6.6-7.1,其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主要为黏液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和少量无机盐(Na+、K+、Ca2+、Cl-、HCO3及微量CNS-),另有少量气体如N2、O2和CO2等。正常人日分泌唾液1~1.5L。 2)作用:湿润与溶解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板书并讲解】2、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胃是消化道中一个袋状膨大部分,其位置和形状随人的体型体位及胃内充盈度不同而有改变。中等度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右侧。主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纯净胃液是

《人体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胃的排空 \ 4.紧张性收缩 5.粘液-HCO3-屏障 二、填空题 1.消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2.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 3.___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时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糖类在小肠被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主要是以 ( 形式被吸收,它们的吸收均与的吸收相耦联。 6.胃蛋白酶原在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胃蛋白酶。 三、选择题 1.关于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B.当其除极的幅值超过一定的临界时,可触发一个或多个动作电位

C.它本身不触发平滑肌收缩 D.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后不能产生 、 E.是平滑肌收缩的控制波 2.关于消化器官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均以乙酰胆碱为介质C.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D.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制作用 E.内在神经丛存在于粘膜下和平滑肌间 3.人的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 】 A.凝乳酶 B.蛋白水解酶 C.麦芽糖酶 D.溶菌酶 E.肽酶 4.关于胃的蠕动,正确的是() A.起始于胃底部 B.空腹时基本不发生 ^ C.蠕动波向胃底和幽门两个方向传播 D.发生频率约为12次/分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一、填空 1、钙的吸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并需要维生素D的存在。钙盐大多在可溶性状态,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它物质沉淀的情况下被吸收。 2、营养素的吸收方式有三种,主动转运方式需要载体蛋白质,是一个耗能过程,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单纯扩散方式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慢;易化扩散方式是在微绒毛的载体帮助下完成,速度加快,但不消耗能量。 3、多数矿物质结合在食品的有机成分上,例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Fe 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 5、各类食物的血糖指数一般是粗粮的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低于精制糖。 6、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8、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9、小肠的构成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10、大豆及豆类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棉籽糖和水苏糖。 二、选择 1、胃酸由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鞣质酸 2、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 A.酸性 B.弱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3、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 A.消化食物 B.吸收营养素 C.吸收水分 D.消化食物残渣 4、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 A. 96%,92%,98% B. 98%,95%,92% C. 98%,92%,95% D. 95%,98%,92% 5、消化道的特点有兴奋性、收缩。 A.低、快速 B.低、缓慢 C.高、快速 D.高、缓慢 6、淀粉的消化从开始。 A.胃 B.小肠 C.口腔 D.食管 7、纤维素是由β-葡萄糖通过连接组成的多糖。 A. α-1,6-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β-1,4-糖苷键 8、钾离子的净吸收可能随同的吸收被动进行。 A.水 B.钠 C.氯 D.铁 9、是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 A.大肠 B.胃 C.小肠 D.口腔 10、胰酶水解蛋白质所得的产物中仅为氨基酸,其余为寡肽。 A.2/3 B.1/3 C.1/4 D.3/4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答案) 一、填空 1、主动运输维生素D 可溶性沉淀 2、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3、有机成分Fe 4、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5、低于低于 6、糖蛋白 7、消化道消化腺 8、小肠 9、十二指肠回肠 10、水苏糖 二、选择 BDCBB CDACB 三、名词解释 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吸收: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四、简答 (一)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食物通过的管道,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直肠)及肛门。全场8-10m。 2、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胃腺和小肠腺(存在于消化道的管壁内,分泌液直接进 入消化道),唾液腺、胰腺、肝(存在于消化道外,经专门的腺导管将消化液送入消 化道)。 (二)消化道活动特点。 消化道中除咽、食管上端和肛门的肌肉是骨骼肌外,其余均由平滑肌组成。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富于伸展性,能适应需要做很大的伸展,最长时可为原来长度的2-3倍。

3、有一定的紧张性。 4、进行节律性运动。 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的刺激比较敏感,对内容物等的各种刺激引起的内容物推进或排空有重要意义。 五、论述 (一)试论述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主要是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主要场所是小肠。 (1)主要参与的酶: ①唾液α-淀粉酶:仅对α-1,4糖苷键具有专一性;②胰液α-淀粉酶, ③α-糊精酶:将α-糊精分子中的1,6-糖苷键及1,4-糖苷键水解,生成葡萄糖。α-糊精 酶、蔗糖酶具有催化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的作用,其中α-糊精酶的活力最强, 约占50%, (2)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①大都及豆制品中的棉子糖和水苏糖:棉子糖为三碳糖,半乳糖与蔗糖的葡萄糖基以α-1, 6相连;水苏糖为四碳糖,在棉子糖的半乳糖基一侧再连一个半乳糖。人体没有α -D-半乳糖苷酶,它们不能被消化吸收,滞留于肠道并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发酵、 产气,“胀气因素”由此而来。豆腐乳中的根霉可分解并除去它们。 ②纤维素、半纤维素:为膳食纤维,人体消化道内没有β-1,4-糖苷键水解酶。 ③魔芋粉中的魔芋甘露聚糖:主要是以β-1,4-糖苷键结合,分枝中有β-1,3-糖苷键结合。 由甘露糖和葡萄糖聚合而成,比例为2:1或3:2。 ④琼脂、果胶及其它植物胶、海藻胶等同类多糖类物质。 ⑤部分多糖如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真菌多糖等。 2、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几乎完全在小肠,且以单糖形式被吸收,以葡萄糖为主,少量为半乳糖和果糖。 (1)吸收速度:D-半乳糖(110)>D-葡萄糖(100)>D-果糖(70)>木糖醇(36)>山梨醇(29) (2)吸收方式: ①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质,耗能,逆浓度梯度,速度很快。葡萄糖和半乳糖。 ②单纯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区经细胞膜扩散和渗透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相对较慢。戊糖和多元醇。 ③易化扩散:在微绒毛载体的帮助下使达到扩散平衡的速度加快,不耗能,吸收速度比单纯扩散快。果糖。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 2、了解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及主要功能 3、了解口腔内牙、舌和唾液腺的形态 二、教学重点: 1、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 2、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 3、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三、教学难点 1、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 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早餐:二块蛋糕,一盒牛奶和一个苹果,(实物展示)大家觉得这份早餐有营养吗? 生:有。 师:那你们知道在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PPT) 师:那食物中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否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生:不是都能。 师:很好,不是都能。那是不是有几种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 生:有。 师:那是哪几种呢? 生:水,矿物质和维生素。 师:非常好。而剩下的四种营养成分在人体内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形。像糖类中的淀粉以及脂肪,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在消化道中经过消化,分解成能溶解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简单地说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必须消化后才能吸收的。现在我们已经分出了两类,同学们现在能否想想粗纤维在人体内的情况? (学生通过思考对前面六种营养成分分成两类的依据,得出了粗纤维在体内的情形。) 生:粗纤维是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的。 师:很好。它有助于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看到这些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不同情形,大家能否再来自己归纳说说那什么是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会变成哪些物质? 生: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过程称为消化。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句话也道出了消化的概念。 (板书:一、消化的概念) 师: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东西,它们也都会在体内经过消化后被吸收,利用。从今天这堂课开始我们就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板书:7.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七章消化和吸收 [A型题] 1.消化道平滑肌的自动节律性是: A. 肌源性的 B.神经源性的 C.肌源性和神经源性的 D. 非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的 E.尚不清楚 2.对消化道最不敏感的刺激是: A. 化学刺激 B.温度刺激 C. 牵拉刺激 D.温度和牵拉刺激 E.电刺激 3.切断胃肠神经支配后,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 A.立即消失 B.显著升高 C.立即减弱 D. 先减弱后消失 E.依然存在 4.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与平滑肌收缩的关系是: A.慢波可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 B.慢波可直接引起平滑肌发生动作电位,再引起肌肉收缩 C. 只要平滑肌受到刺激,慢波便可引起肌肉收缩 D.只要平滑肌受到刺激,慢波基础上出现动作电位时,才能引起肌肉收缩 E.平滑肌收缩的强度与慢波的大小相一致 5.胃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产生可能由于 A.N扩跨膜扩散 B. Ca2+跨膜扩散 C.生电性钠泵的活动 D. K+跨膜扩散 E.Cl—跨膜扩散 6.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Cl—外流 C.N沪内流 D.N/与K+内流 E.Ca2+内流 7.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是由什么离子激发的: A.Na+ B.K、 C.Ca2+ D.Cl- E.K+和N/

8.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下列哪种肌肉收缩增强: A.胃肠平滑肌 B.胆道口括约肌 C. 回盲括约肌 D.肛门内括约肌 E.肛门外括约肌 9.胃肠壁的内在神经丛对胃肠活动具有: A.兴奋调节作用 B.抑制调节作用 C.局部调节作用 D,感觉调节作用 E.无任何影响 10.壁内神经丛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别是: A.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 B.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前和节后纤维 C.交感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前和节后纤维 D.交感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 E.交感节前和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 11.肌间神经丛中含有丰富的: A.交感节前神经元 B.交感节后神经元 C.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D.副交感节后神经元 E.交感和副交感节后神经元 12.切断支配小肠的迷走神经,可以导致小肠: A.紧张性和蠕动不受影响 B.紧张性和蠕动减弱 C.紧张性和蠕动消失 D. 紧张性减弱,蠕动消失 E.紧张性消失,蠕动减弱 13.吞咽反射由口腔到咽的动作是一种: A.不随意运动 B.随意运动,麻醉后不消失 C. 不随意运动,麻醉后消失 D.不随意运动,麻醉后消失 E.随意运动,麻醉后梢失 14.噙团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A.立即中止 B.持续几分钟 C.持续1—2h D.继续发挥作用,直至胃酸浸入食团至pH为6,0才中止 E.继续发挥作用,直至胃酸浸入,食团至pH为4,5才中止 15.下列物质中,可引起唾液腺血管舒张的是: A.阿托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填空题 1.消化可分为①消化和②消化两种方式。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①、②和③等三种形式。慢波的起步点是④细胞。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胃肠道运动①,腺体分泌② ; 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胃肠道运动③ ,腺体分泌④。另外,消化管壁内还有完整的、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称为⑤。 4.胃肠激索的作用主要有①、②和③。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①,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②;最重要的消化液是③ ; 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是④。 6.胃的功能是①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②。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③、 ④和⑤。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①、②、③和④。 8.内因子是由胃的①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②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③。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①期、②期和③期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①和②,消化淀粉的酶是③,消化脂肪的酶是④,此外,还有碱性物质⑤。 11.胆汁成分包括①、②、③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 ④,其主要作用是⑤。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①途径,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②途径。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③,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④,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甘油、脂肪酸和⑤。回肠能主动吸收⑥和⑦。 13.肝脏参与体内①、②、③、④和⑤等功能,其中以⑥功能最为重要。 二、选择题 [A型题] 1.胃肠道平滑肌节律性收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 A.慢波的幅度 B.慢波的频率 C.动作电位的幅度 D.动作电位的频率 E.平滑肌本身的节律 2.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起步点为() A. Cajal细胞 B.浆膜层 C.黏膜层 D.纵行肌 E.环行肌 3.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A.交感神经支配 B.副交感神经支配

1.消化(digestion)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慢波(slow wave) 是指胃肠平滑肌膜电位出现的节律性去极化波,又称基本电节律 4.胃肠激素(gut hormone) 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5.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指即存在于脑中又存在于胃肠,呈现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 6.胃肠激素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of gut hormone) 是指一些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7.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8.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可与维生素B12相结合,保护其不被消化液破坏,并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被吸收。 9.蠕动(peristalsis)为纵形肌和环行肌协调起来形成的一种推进性运动,在食团的前方出现一个舒张波,紧靠食团的后方出现一个收缩波,舒张波和收缩波同时向前推进。 10.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micelle and mixed micelle)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胆盐因起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聚合成微胶粒;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称为混合微胶粒。11.乳糜微粒(chylomicron)乳糜微粒: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的内质网中大部分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 12.分节运动(segmentation)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在食糜所处的一段肠管上,环行肌在许多点同时收缩,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原来舒张处收缩,如此反复进行,使食糜不断分开,又不断混合。 13.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 排入到小肠中的胆盐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在进入肝脏作为胆汁的原料,并刺激胆汁分泌,这个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尝试通过通过探究找出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3.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删除了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内容,如牙齿的结构及保健、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等。消化系统结构上的一些内容,比如胃、小肠、肝脏等知识、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等作为帮助学生实施探究的辅助资料,放在信息库中。 教材以图片(食物消化示意图、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以及文字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的概念和过程)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具有一定难度。这个探究活动,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懂得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制定探究计划。 具体安排策略如下表:

三、活动指导: 食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和过程: 课前,教师可准备有关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主要通过资料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吸收过程形成初步认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及“信息库”中文字和图片资料,与日常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将书本知识理解、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在交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要照本宣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问题,如在回答讨论题中“人体的消化器官从上到下顺序是怎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或模型,指出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名称,或以让学生画消化系统的简图的方法让学生描绘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在回答讨论题中关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一餐为例,或某种食物为例,说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内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或者以表演小品或讲故事的形式以拟人化的方法来介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这样,抽象的知识可以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关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小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信息库”中的资料,来“动手做”,由学生来设计小制作方法,来证明小肠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证明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1.3食物在身体内消化与吸收过程 推荐书籍2009-11-09 10:22阅读6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人类的消化系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运输系统,由食物的需求与供给量所控制。当我们咀嚼食物并将它咽下时,就好像把这些食物送进了漫长的旅程。当我们吞下食物时,不管是丰盛的大餐或是简单的三明治,它都会被转化成可利用的物质,这时,人体的消化系统才真正开始工作。我们招待朋友用餐时,可能会竭尽全力去策划菜单、准备色香味俱全的精致的食物,不过这些精致的菜肴,却没有一样对人体的消化机制有重大的帮助。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从口腔到肛门之间中空的管子不过,它并非是条直直的或宽度均匀的管道。身体的组织器官环绕着管道排列,它与管道内部的空间是互不相通的。任何在消化管道内的物质均会经由管壁吸收而进入身体,为身体所利用,或者随粪便、汗水排出体外。举例来说,意外吞人的玻璃珠,会直接通过消化肠道,而出现在粪便中。 消化工作由嘴开始,借由牙齿及唾液的帮助,食物被嚼成细小碎块后进入胃部。与胃部的消化液及酶混合,经过规则的翻动与搅拌,最后成为浓稠的粥状物,这东西就叫做食糜。翻搅的动作将会持续到每一块食物均被分解成适合下一段旅程的大小为止(我们常告诉小孩子食物咀嚼要完全,否则会造成消化不良)。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整个运输系统,就会发现胃对小肠来说就像是一个宽广的包装中心。胃以下的消化系统都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体积庞大的包裹,因为肠道太窄了。任何超过肠道空间的食糜,都被送回胃再继续翻搅消化。当食糜最后达到正确的大小时,它就可以通过胃部末端的狭窄开口,到达下一个器官——小肠。小肠则被区分成三个重要的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每一部分都有不同大小的月台,可以让乘客(我们吃下的食物)下车及换车。 进入小肠的食糜,首先会与来自胰脏及胆囊的酶及消化液混合,促使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极小的粒子,以利于下一阶段的旅程。例如,碳水化合物会分解成单糖类如葡萄糖、乳糖与果糖。脂肪则会分解成极小的微状物,称之为脂肪微粒,而蛋白质则会分解成氨基酸小分子。 所有的食物微粒都在十二指肠这个地方被吸收,而糖类和氨基酸则在空肠被吸收,其余的成分,如果是对身体有利的,都在回肠被吸收。下一个工作,就是将欲通过小肠肠壁的食物粒子做筛选。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就好像有个特殊出入口或是旋转门,可以让符合要求的食物粒子通过。有些粒子不需帮忙就可以顺利通过,但是有些粒子则需要推一把才能通过。如果身体要利用这些物质,就必须先让它们通过小肠肠壁,进入血液中。任何不需要或是不能够通过肠壁的物质,加上其他代谢无用的物质,就会经过大肠、直肠、肛门,而成为粪便排出体外。 食物的命运在通过肠壁之后,进入一个新的循环。经消化肠壁的筛选、分类后,各类的食物会在微血管及淋巴管中会合,继续它们的旅程。但在这个时候,它们多半以个体的状态出现,经由血液及淋巴液的输送到达肝脏。氨基酸与糖类直接由血液来运送,而多数的脂肪则绕远路,先进入淋巴腺,再进入血液系统。 这时候,我们应该以更严肃的态度来看待运输系统中的任何变化。自胃部起,食物便借由消化管四周肌肉的运动,促使食物得以在消化管中运送。通过小肠壁进入血管之后,运行的速度会更快。因为血液较食糜更具流动性,而且借由心脏规则的跳动,流动的速度就更快了。除了速度的改变外,改变的程度亦很重要。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说明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时,消化道规格的改变。胃的宽度大约在

精品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在口腔中的变化 2、在胃中的变化 麦芽糖淀粉唾液淀粉酶??????→? 中间产物(蛋白胨)蛋白质胃蛋白酶 ?????→?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推入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精品 3、在小肠内的变化 葡萄糖小肠中 麦芽糖小肠中淀粉麦芽糖酶淀粉酶?????→??? ??→? 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蛋白酶、肽酶 ????????→? 脂肪酸甘油小肠中 脂肪微粒小肠中脂肪脂肪酶胆汁+????→??? ?→?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器官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和食道基本不吸收什么物质,但口腔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药物。 2、小肠的结构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条件: (1)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停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小肠有多种消化液 (3)小肠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的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考纲解祈 1.掌握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胃排空、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蠕动。 (3)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4)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2.熟悉 (1)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概念。 (3)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4)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 3.了解 (1)大肠内细菌的作用,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2)吸收的方式。 (3)胆囊收缩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的作用及引起释放的因素。 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知织归纳 一、消化和吸收概念 1.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包括化学性消化(消化酶作用)和机械性消化(消化管运动)。 2.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口腔内消化 其余成分为无机盐和黏蛋白。 三、胃内消化

2.胃的运动。 (2)胃的排空。 ①定义:胃的内容物被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主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②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③排空时间:4~6h。 四、小肠内消化

五、大肠的功能 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排便 (1)粪便的形成:食物残渣在大肠内一般停留在10h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水和无机盐被大 肠黏膜吸收,其余部分经细菌分解后,形成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大量细菌及由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等。 (2)排便反射初级中枢:脊髓腰骶段 (3)排便反射过程:当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后,直肠内压升高,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传入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经脊髓上传至大脑皮质,产生便意。大脑皮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排便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即可发生排便反射,初级排便中枢通过盆神经发放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抑制阴部神经使其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将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膈肌和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 典型精讲 【例1】人体吸收胆盐、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回肠 E。结肠 【解析】内因子和维生素B2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其在回肠吸收。 【答案】D 【例2】正常情况下,人体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1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在口腔中的变化 2、在胃中的变化 麦芽糖淀粉唾液淀粉酶??????→? 中间产物(蛋白胨)蛋白质胃蛋白酶 ?????→?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推入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2 3、在小肠内的变化 葡萄糖小肠中麦芽糖小肠中淀粉麦芽糖酶淀粉酶?????→??? ??→? 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蛋白酶、肽酶 ????????→? 脂肪酸甘油小肠中脂肪微粒小肠中脂肪脂肪酶 胆汁+????→??? ?→?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器官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和食道基本不吸收什么物质,但口腔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药物。 2、小肠的结构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条件: (1)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停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小肠有多种消化液 (3)小肠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的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学习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基本电节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3、熟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4、掌握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5、胃液分泌: (1)掌握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2)掌握胃液分泌的调节。 6、胰液分泌 (1)掌握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2)掌握胰液分泌的调节。 8、熟悉胆汁的分泌及其作用 (1)掌握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 (2)熟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9、熟悉胃肠运动的主要形式和意义 10、了解大肠的功能——排便反射。 11、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 (1)了解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 (2)了解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各型试题 一、填空题 1、消化的方式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容受性舒张),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 3、胃的容受性舒张使其更好地完成(贮存)食物的功能。 4、混合食物的胃排空时间约为(4~6)h。 5、胃蠕动的生理意义是(使食物与胃液混合)、(搅拌和磨碎食物)和(推送食物入十二指肠)。 6、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促进)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抑制)胃的排空。 7、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排空的机制包括引起(肠-胃)反射和释放肠抑胃()素。 8、小肠的运动形式主要有(蠕动)、(紧张性收缩)和(分节运动)。 9、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10、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 11、胃蛋白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及少量多肽。 12、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为(2),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7.5~8.5)。 13、胃液中的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 14、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在(盐酸)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15、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16、乙酰胆碱可作用于壁细胞上的(毒蕈碱型或M型)受体,组胺可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2)受体,它们对胃酸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17、胃液的分泌可依赖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 1. 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 2. 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 3?阐述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和难点: 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 消化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咽、食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肛门。 2. 消化腺:(1)大消化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如:唾液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消化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如:胃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食物的消化 1. 消化的概念:食物在_________ 里被分解成 _________ 物质的过程。 2. 消化的种类:________ 消化和 ________ 消化。 3.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物理消化:牙齿的_______ 和舌的 ________ ,食物被磨碎并与 _________ 充分混合。 (2)化学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______________ 。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________ 。 4.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1)物理消化:胃壁有发达的 ___ 层,收缩时引起胃的蠕动,可以______ 和 ______ 食物。 (2)化学消化:对________ 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_______ 呈强酸性,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酶。 5. 食物在小肠中消化 (1)物理消化:胆汁能将乳化成微粒。 ;冃腺分(2)化学消化:唾液腺分泌,能初步消化 泌,能初步消化; 肠腺一—分泌,能消化;胰腺分泌 能消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肝脏(人体最大的 _________________ )分泌_________________ ,不含_________________ 能乳化脂肪。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肝脏分泌的__________ ,胰腺分泌的 ___________ ,和肠腺分泌的____________ 。 【达标拓展】 一、选择题 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所需实验用品:试管、消毒棉球、镊子、大烧杯、温度计、碘液。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挂图或消化和吸收的动态演示课件。 2.学生准备:馒头,收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做出假设:在口腔中,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了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实验探究: 1.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2.如果以上假设正确,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化成了这种糖?(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以上问题。 背景资料: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 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提供的实验用品:(每组6人) 试管4个试管架1个滴管2个玻璃棒1个烧杯1个 馒头块馒头碎屑蒸馏水唾液碘液 探究方案: 请填表说明以下问题: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37 ℃的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 (注意: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以免捅破试管)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回答问题: 师: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能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你从哪个试管得出的此结论。 生:能。 师:在口腔中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生: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