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混凝土结构原理

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

班级:

学号:

组别:

姓名: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零零六年六月

目录

试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

实验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

试验三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破坏试验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

一、试验目的:

1.通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钩件正截面破坏全过程。

2.进一步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的f M --图。

2.量测试件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和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和M ——s σ。

3.观测试件的裂缝出现和开裂过程,记录开裂荷载t cr P (t

cr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4.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录破坏荷载t u P (t u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三、试件、实验设备及仪表:

1.试件

试件为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1所示。

图2 加载示意图

图1 配筋图

2.仪器设备

(1)加载设备一套;

(2)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 (3)压力传感器; (4)静态应变仪两台; (5)电阻应变片及导线若干; (6)刻度放大镜; (7)千斤顶一台。

四、试验方法和试验步骤:

1.试验方法:

(1)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载。

(2)用百分表量测试件的挠度,用应变仪量测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 (3)仪表及加载点布置如图2所示。 2.试验步骤:

(1)安装试件,安装仪器仪表并连线调试。

(2)预载,在正式施加荷载试验前,应进行预载,将已就位好的试件,施加少量的荷载(相当于一级荷载),以检查各仪表的工作情况及试验测读人员的操作和读数能力,并消除试件的构造变形。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解决。如全部正常,即可开始正式试验。

(3)正式加载前读取百分表和应变仪的初始读数,用放大镜检查有无初始裂缝并记录。 (4)在估计的开裂荷载前分三级加载,每级荷载下认真读取应变仪读数,以确定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临近开裂荷载时,荷载减半,并应仔细观察梁受拉区有无裂缝出现,随时记

下开裂荷载t cr P ,每次加载后3分钟读百分表,以确定梁跨中及支座的位移。

(5)逐级施加荷载,读百分表和应变仪,并用刻度放大镜测度每级荷载下最大裂缝宽度,

直至试件完全破坏,记下破坏荷载值)(t u t u M P 。临近破坏时,要拆除百分表。

五、注意事项:

1.试验前应明确本次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试验步骤及有关事项,对不清楚的地方应首先进行研究、讨论或向指导老师请教,严禁盲目操作。

2.试验时要听从指导老师的指挥,试件破坏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3.对于本次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乱动,否则损坏仪器由自己负责。

六、试验报告:

试件编号:

试验日起 年 月 日 报告日起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1.试验目的:

2.仪器设备:

3.试验结果: 材料试验:

与试件同期制做的混凝土试块(150150150mm ),由试验得到的cu f ,根据公式求下列各值:

cu f = c f = t f = 0E =

与试件相同钢筋,由试验得到y f Ф8: Ф12:

表1 百分表记录表

表2 应变仪读数

续表2 应变仪读数

(1)绘制f M --曲线图:

(2)绘制截面平均应变分布图:

(3)绘制M ——s :

(4)描述梁正截面破坏特征,按理论公式计算值u M ,并求出t

u u M M /。测绘梁破坏时的

裂缝分布图。

实验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破坏试验,了解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并观察构件的裂缝发展过程,验证斜截面抗剪强度公式。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量测纵向受拉钢筋及箍筋的应变,分析其应力情况。

2.观察裂缝出现时的荷载及裂缝开展的过程。

3.量测剪压区混凝土的应变。

4.确定破坏荷载值,验证理论公式,并对理论值和试验值比较。

5.测量构件的挠度值,并划出挠度图。

三、试件、试验设备及仪表:

1.试件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

图1 配筋图

图2 加载示意图

2.仪器设备

(1)竖向加载架;

(2)分配梁;

(3)油压千斤顶;

(4)压力传感器;

(5)百分表;

(6)静态应变仪;

(7)刻度放大镜;

(8)应变片、502胶、914胶等。

四、试验方法及步骤步骤:

1.试验方法

用竖向反力架,分配梁和油压千斤顶施加荷载,利用静态应变仪和应变片量测钢筋的应变和混凝土的应变,用百分表量测构件的挠度。

2.试验步骤

(1)试验准备

①试件设计、制作。

②进行混凝土和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③用稀释石灰水刷白试件。

(2)试件安装

试件安装就位。要求试件稳定,加载着力点的位置正确,接触良好。

(3)安装仪器仪表并检查

①粘贴钢筋应变片和混凝土应变片,图3为应变测点布置图。

②安装百分表,百分表布置见图2。

③将已贴好的电阻应变片的引线焊好连线,编好号,并连接到电阻应变仪上,预调平衡,使其进入工作状态。

(4)加载

在正式施加荷载前应进行预加载,即在就位好的试件上施加少量的荷载(相当于一级荷载)以检查各仪表的工作情况及试验测读人员的操作和读数能力,并消除构件的构造变形,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解决,如全部正常,即可开始正常试验。

(5)正式试验

读好“0”荷载时各仪表及各测点的读数,然后分级加载,每级荷载为 KN,每级加载后三分钟测读各仪表读数,并观察裂缝。

临近开裂荷载时,荷载减半,直至开裂,记下开裂荷载值,开裂后逐级加载,直至破坏,记下破坏荷载。

图3 应变片布置点

(注:1、2为箍筋上的应变片,3、4为纵筋上的应变

片,5、6位混凝土应变片)

五、试验报告

试件编号:

试验日起: 年 月 日 报告日起: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1.试验目的:

2.仪器设备

3.试验结果 材料试验:

与试件同期制做的混凝土试块(150150150mm ),由试验得到的cu f ,根据试验求下列各值:

cu f = c f = t f = C E =

与试件相同的钢筋,由试验得到:y f =

表1为百分表读数及试件挠度试验结果。

表1 百分表读数及挠度

表2为钢筋应变应力读数。

表2 钢筋应变应力

表3为混凝土应变。

表3 混凝土应变

(1)绘制荷载——挠度曲线(f P --曲线)

(2)绘制荷载——钢筋应力曲线

(3)绘制试件破坏形态图,简述破坏过程。

(4)验算试件抗剪强度

根据材料实际强度,按教材中给定的计算公式计算抗剪强度,并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试验三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破坏试验

一、试验目的:

验证偏心受压构件的两种破坏形态和强度计算公式,并观察偏心受力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发展过程。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

分组做一根大(小)偏心受压短柱试验,并观察另一组小(大)偏心的破坏形态,试验内容和要求主要有:

1.量测纵向钢筋',s s A A 的应变,分析其应力情况。

2.观察裂缝出现使得荷载及裂缝开展的过程。

3.在跨中区段验证平截面假定并分析中和轴位置的变化。

4.确定破坏荷载值,验证理论公式,并对理论值核试验值进行比较。

三、试件、试验设备和仪表:

1.试件: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

2.试验设备和仪表布置 (1)加载用压力试验机;

第三章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的叠加法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掌握绘制弯矩图的技巧。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和受力特点。能恰当选取隔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重点:截面法、微分关系的应用、简支梁叠加法。 难点:简支梁叠加法,绘制弯矩图的技巧 §3-1 单跨静定梁 1.反力 常见的单跨静定梁有简支梁、伸臂梁和悬臂梁三种,如图3-1(a)、(b)、(c)所示,其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 图3-1 2.内力 截面法是将结构沿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取截面任一侧的部分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内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1 轴力以拉力为正;剪力以绕隔离体有顺时 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弯矩以使梁的下侧纤维受 拉者为正,如图3-2(b) (2)梁的内力与截面一侧外力的关系图3-2 1) 轴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的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2) 剪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3) 弯矩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 3.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 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称为内力图。内力图常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置(此坐标轴常称为基线),而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亦称竖标)表示内力的数值而绘出的。弯矩图要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将正值的竖标绘在基线的上方,同时要标注正负号。绘内力图的基本方法是先写出内力方程,即以变量x表示任意截面的位置并由截面法写出所求内力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由方程作图。但通常采用的 (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装┊┊┊┊┊订┊┊┊┊┊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4年11月25日

┊┊┊┊┊┊┊┊┊┊┊┊┊装┊┊┊┊┊订┊┊┊┊┊线┊┊┊┊┊┊┊┊┊┊┊┊┊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学习认识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剪压破坏),掌握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试验的测试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于斜截面破坏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235; 2.2 试件设计 (1)试件设计依据 根据剪跨比l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剪压破坏的l满足1≤l≤3。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参数如表1 表1 试件参数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120×200×1800mm 下部纵筋②218 上部纵筋③210 箍筋①φ6@150(2)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配筋图见图1 加载位置距离支座400mm 12 3 图1 试件配筋图 (3)试件加载估算 ①受弯极限荷载 ) ( / 2 1 2 ' - ' ' = ' - = ' ' = s s y u s s s y y s s a h A f M A A A f f A A

┊ ┊┊┊┊┊┊┊┊┊┊┊┊装┊┊┊┊┊订┊┊┊┊┊线┊┊┊┊┊┊┊┊┊┊┊┊┊ M u u P 2.0 M= uM P=105.25kN ②受剪极限承载力 sv u tk0yk0 1.75 1 A V f bh f h s l =+ + uQ u 2 P V = 其中,当 1.5 l<时,取 1.5 l=,当3 l>时,取3 l=。 uQ P=65.98kN 可以发现 uQ P< uM P,所以试件会先发生受剪破坏。具体计算过程见附录一。 2.3 试件的制作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成型前,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3.材性试验 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凝土强度实测结果 试块留设时间: 2014年9月25日 试块试验时间: 2014年12月8日 试块养护条件:与试件同条件养护 1 2 1 1 1 1 ) 5.0 1( u u u c u s y c M M M bh f M A f bh f +' = - = = ξ ξ α ξ α

第四章 简支梁(板)桥设计计算 第一节 简支梁(板)桥主梁内力计算 对于简支梁桥的一片主梁,知道了永久作用和通过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求得的可变作用,就可按工程力学的方法计算主梁截面的内力(弯矩M 和剪力Q ),有了截面内力,就可按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该主梁的设计和验算。 对于跨径在10m 以内的一般小跨径混凝土简支梁(板)桥,通常只需计算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支点截面及跨中截面的剪力,跨中与支点之间各截面的剪力可以近似地按直线规律变化,弯矩可假设按二次抛物线规律变化,以简支梁的一个支点为坐标原点,其弯矩变化规律即为: )(42max x l x l M M x -= (4-1) 式中:x M —主梁距离支点x 处的截面弯矩值; m ax M —主梁跨中最大设计弯矩值; l —主梁的计算跨径。 对于较大跨径的简支梁,一般还应计算跨径四分之一截面处的弯矩和剪力。如果主梁沿桥轴方向截面有变化,例如梁肋宽度或梁高有变化,则还应计算截面变化处的主梁内力。 一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桥梁的永久作用,往往占全部设计荷载很大的比重(通常占60~90%),桥梁的跨径愈大,永久作用所占的比重也愈大。因此,设计人员要准确地计算出作用于桥梁上的永久作用。如果在设计之初通过一些近似途径(经验曲线、相近的标准设计或已建桥梁的资料等)估算桥梁的永久作用,则应按试算后确定的结构尺寸重新计算桥梁的永久作用。 在计算永久作用效应时,为简化起见,习惯上往往将沿桥跨分点作用的横隔梁重力、沿桥横向不等分布的铺装层重力以及作用于两侧人行道和栏杆等重力均匀分摊给各主梁承受。因此,对于等截面梁桥的主梁,其永久作用可简单地按均布荷载进行计算。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可根据桥梁施工情况,将人行道、栏杆、灯柱和管道等重力像可变作用计算那样,按荷载横向分布的规律进行分配。 对于组合式梁桥,应按实际施工组合的情况,分阶段计算其永久作用效应。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在施加预应力阶段,往往要利用梁体自重,或称先期永久作用,来抵消强大钢丝束张拉力在梁体上翼缘产生的拉应力。在此情况下,也要将永久作用分成两个阶段(即先期永久作用和后期永久作用)来进行计算。在特殊情况下,永久作用可能还要分成更多的阶段来计算。 得到永久作用集度值g 之后,就可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出梁内各截面的弯矩M 和剪力Q 。当永久作用分阶段计算时,应按各阶段的永久作用集度值g i 来计算主梁内力,以便进行内力或应力组合。 下面通过一个计算实例来说明永久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 例4-1:计算图4-1 所示标准跨径为20m 、由5片主梁组成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主梁的永久作用效应,已知每侧的栏杆及人行道构件的永久作用为m kN /5。 图4-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一般构造图(单位:cm )

浅谈梁沿斜截面受剪的主要破坏形态 一、无腹筋梁 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形态取决于剪跨比λ的大小,大致有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三种主要破坏形态。图1画出了两个对称荷载作用下,λ=2、1、 21时的主拉应力迹线(虚线)和主压应力迹线(实线)。由图可见,当λ=2 1时,在集中荷载与支座反力间形成比较陡的主压应力迹线,又由于这时主压应力值比较大,所以破坏主要是由于主压应力产生,称为斜压破坏。当λ=1~2时,主压应力迹线与梁纵轴线的交角接近或小于45°,并且主压应力值与主拉应力值两者相差不很大,因此,破坏形态也就不同。试验研究表明,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 1、斜拉破坏:当剪跨比λ>3时,发生斜拉破坏,如图2(a )所示。其破坏特征是:斜裂缝一旦出现就迅速延伸到集中荷载作用点处,使梁沿斜向拉裂成两部分而突然破坏,破坏面整齐、无压碎痕迹,破坏荷载等于或略高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斜拉破坏时由于拉应变达到混凝土极限拉应变而产生的,破坏很突然,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2、剪压破坏:当剪跨比1≤λ≤3时,发生剪压破坏,如图2(b )所示。其破坏特征是;弯剪斜裂缝出现后,荷载仍可以有较大的增长。随荷载的增大,陆续出现其它弯剪斜裂缝,其中将形成一条主要的些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临界斜裂缝上端剩余截面逐渐缩小,最后临界斜裂缝上端集中于荷载作用点附近,混凝土被压碎而造成破坏。剪压破坏主要是由于剩余截面上的混凝土在剪应力、水平压应力以及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竖向局部压应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虽然破坏时没有像斜拉破坏时那样突然,但也属于脆性破坏类型。与斜拉破坏相比,剪压破坏的承载力要高。 3、斜压破坏:当剪跨比λ很小(一般λ≤1)时,发生斜压破坏,如图2(c )所示。其破坏特征是:在荷载作用点与支座间的梁腹部出现若干条大致平行的腹剪斜裂缝,随荷载增加,梁腹部被这些斜裂缝分割成若干斜向受压的“短柱体”,最后它们沿斜向受压破坏,破坏时斜裂缝多而密。斜压破坏也很突然,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其承载力要比剪压破坏高。 二、有腹筋梁 配置箍筋的有腹筋梁,它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与无腹筋梁一样也有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三种。这时,除了剪跨比对斜截面破坏形态有很大影响以外,箍筋的配置数量对破坏形态也有很大影响。 当λ>3,且箍筋配置数量过少时,斜裂缝一旦出现,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承受不了原来由混凝土所负担的拉力,箍筋立即屈服而不能限制斜裂缝的开展,与无腹筋梁相似,发生斜拉破坏。如果λ>3,箍筋配置数量合适的话,则可避免斜拉破坏。而转为剪压破坏。这时因为斜裂缝产生后,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不会立即屈服,箍筋的受力限制了斜裂缝的开展,使荷载仍能有较大的增长。随着荷载增大,箍筋拉力增大,当箍筋屈服后,便不能再限制斜裂缝的开展,使斜截面上端剩余截面缩小,剪压区混凝土在剪压作用下达到极限强度,发生剪压破坏。 如果箍筋配置数量过多,箍筋应力增加缓慢,在箍筋尚未达到屈服时,梁腹混凝土即达到抗压强度而发生斜压破坏。在薄腹梁中,即使剪跨比较大,也会发生斜压破坏。 对有腹筋梁来说,只要截面尺寸合适,箍筋配置数量适当,剪压破坏时斜截面受剪破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 表1列出了梁沿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个主要破坏形态的要点。

第四章 简支梁(板)桥设计计算 第一节 简支梁(板)桥主梁内力计算 对于简支梁桥的一片主梁,知道了永久作用和通过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求得的可变作用,就可按工程力学的方法计算主梁截面的内力(弯矩M 和剪力Q ),有了截面内力,就可按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该主梁的设计和验算。 对于跨径在10m 以内的一般小跨径混凝土简支梁(板)桥,通常只需计算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支点截面及跨中截面的剪力,跨中与支点之间各截面的剪力可以近似地按直线规律变化,弯矩可假设按二次抛物线规律变化,以简支梁的一个支点为坐标原点,其弯矩变化规律即为: )(42 max x l x l M M x -= (4-1) 式中:x M —主梁距离支点x 处的截面弯矩值; m ax M —主梁跨中最大设计弯矩值; l —主梁的计算跨径。 对于较大跨径的简支梁,一般还应计算跨径四分之一截面处的弯矩和剪力。如果主梁沿桥轴方向截面有变化,例如梁肋宽度或梁高有变化,则还应计算截面变化处的主梁内力。 一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桥梁的永久作用,往往占全部设计荷载很大的比重(通常占60~90%),桥梁的跨径愈大,永久作用所占的比重也愈大。因此,设计人员要准确地计算出作用于桥梁上的永久作用。如果在设计之初通过一些近似途径(经验曲线、相近的标准设计或已建桥梁的资料等)估算桥梁的永久作用,则应按试算后确定的结构尺寸重新计算桥梁的永久作用。 在计算永久作用效应时,为简化起见,习惯上往往将沿桥跨分点作用的横隔梁重力、沿桥横向不等分布的铺装层重力以及作用于两侧人行道和栏杆等重力均匀分摊给各主梁承受。因此,对于等截面梁桥的主梁,其永久作用可简单地按均布荷载进行计算。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可根据桥梁施工情况,将人行道、栏杆、灯柱和管道等重力像可变作用计算那样,按荷载横向分布的规律进行分配。 对于组合式梁桥,应按实际施工组合的情况,分阶段计算其永久作用效应。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在施加预应力阶段,往往要利用梁体自重,或称先期永久作用,来抵消强大钢丝束张拉力在梁体上翼缘产生的拉应力。在此情况下,也要将永久作用分成两个阶段(即先期永久作用和后期永久作用)来进行计算。在特殊情况下,永久作用可能还要分成更多的阶段来计算。 得到永久作用集度值g 之后,就可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出梁内各截面的弯矩M 和剪力Q 。当永久作用分阶段计算时,应按各阶段的永久作用集度值g i 来计算主梁内力,以便进行内力或应力组合。 下面通过一个计算实例来说明永久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试验 试验报告 院系:班级:姓名:学 号: 指导老师: 二〇年月土木工程系农水20162班 唐渊20161010061老师01,廖欢 181210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混凝土梁抗剪破坏的全过程,研究认识混凝梁斜拉的受弯性能。 2、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 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二、材性数据 1.混凝土: 立方抗压强度实测值f cu=19N/mm2强度等级:C25 弯曲抗压强度标准值f cmk=18.9Nmm2 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f cm=13.5n/mm2 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1.78N/mm2 抗拉强度设计值:f t= 1.27N/mm2 弹性模量:E c=2.8x104N/mm2 2.钢筋:HRB400 实测直径:d=mm等级 屈服点(抗拉强度标准值):f yk=400N/mm2 抗拉强度设计值:f y=360N/mm2 弹性模量:E s=2x105N/mm2 三、试件实测尺寸 高度:h=200mm宽度:b=14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C=20mm a s=29mm 四、试件配筋图 五、量测仪表布置图

六、加载装置图 七、试验荷载值的计算1.计算简图

九、试验结果 1.实验数据 2.开裂荷载计算 因为试验试件的钢筋用量很少,只考虑混凝土对抗剪强度的贡献。而混凝土抗剪破坏的体现就是混凝土开裂,所以混凝土开裂的荷载即为下面计算的承载力极限荷载。 3.承载力极限荷载计算 加载点a (mm) ho (mm) bλλ取值破坏模式αcv ft (MPa) Vcs (kN) 600171140 3.5087723斜拉0.4375 1.2713.30 八、加载程序设计 1.试验准备就绪后,进行预加载。预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0%,观察所有仪器是否 工作正常,之后卸载至零。 2.进入正式加载阶段,采用荷载分级加载方式,每级荷载不超过预估极限荷载的20%; 每级荷载持荷时间不少于5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数, 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当荷载加至预估极限荷载时如果荷载仍然没有 下降,则持续施加荷载,此时的每级荷载为预估荷载的10%,每级持荷时间为5分 钟;当发现荷载出现下降,则将此时的荷载记录为实际极限荷载。 3.采用位移控制的加载方式。每级位移施加量为极限荷载对应的位移值的10%;持荷 时间为2分钟;当荷载下降至极限荷载的50%时,认为构件不适合继续承载;卸载 至零,结束试验。 级别荷载F(kN)位移计钢筋应变混凝土表面应变 位移1位移2位移3钢筋应变1钢筋应变2钢筋应变3混凝土表面 应变1混凝土表面 应变2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 3.0000.258-0.008-0.00541.00057.25038.500 6.600 1.200 3 4.0000.515-0.015-0.01082.000114.50077.0009.900 1.800 4 6.0000.773-0.023-0.015123.000171.750115.50012.000 2.100 510.000 1.030-0.030-0.020164.000229.000154.00024.300 2.400 612.000 1.242-0.036-0.026221.400283.000220.80049.200 5.400 714.000 1.454-0.042-0.032278.800337.000287.60069.600 6.300 816.000 1.666-0.048-0.038336.200391.000354.400127.200 6.600

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例题 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计算跨度l =5.4m ,承受均布荷载,恒载标准值g k =10kN/m ,活载标准值q k =16kN/m ,恒载和活载的分项系数分别为γG =1.2,γQ =1.4。试确定该梁截面尺寸,并求抗弯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A s 。 解:⑴选用材料 混凝土C30,2c N/mm 3.14=f ,2t N/mm 43.1=f ; HRB400 钢筋,2y N/mm 360=f ,518.0b =ξ ⑵确定截面尺寸 mm 675~450540081~12181~121=??? ? ??=??? ??=l h ,取mm 500=h mm 250~16750021~3121~31=??? ? ??=??? ??=h b ,取mm 200=b ⑶内力计算 荷载设计值 kN/m 4.34164.1102.1k Q k G =?+?=+=q g q γγ 跨中弯矩设计值 m kN 4.1254.54.348 18122?=??==ql M ⑷配筋计算 布置一排受拉钢筋,取mm 40s =a ,则m m 46040500s 0=-=-=a h h 将已知值代入 ??? ? ?-=20c 1x h bx f M α,得??? ??-??=?24602003.140.1104.1256x x 整理为 0876929202=+-x x 解得m m 238460518.0m m 1080b =?=<=h x ξ,满足适筋梁要求 由基本公式,得2y c 1s mm 858360 1082003.140.1=???==f bx f A α 002.000179.0360 43.145.045.0y t <=?=f f Θ, 002.0min =∴ρ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 1、掌握实验的目的; 2、掌握实验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3、掌握实验的整个实验步骤; 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主要内容 随着混凝土结构材料和计算理论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现代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并对其工作性能进行评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中极为关键,受弯构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弯构件主要包括梁、板。 本次试验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加载试验。 混凝土结构梁根据所受的内力大小可分为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破坏。 本次实验的题目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破坏实验》。 (一)本次试验的目的 1、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判断梁的破坏形态; 2、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荷载挠度曲线; 3、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

4、测定梁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本次试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试验构件 1、静力试验反力架、支墩及支座 2、500KN同步式液压千斤顶 3、30T拉压力传感器 4、荷载分配梁 5、百分表 6、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7、DH3815静态应变测试系统 本次试验用到的简支梁,试件截面尺寸为150mm×200mm,计算长度为 1.2,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 梁跨中400mm区段内为纯弯段,剪弯段配有 6@100的箍筋。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第1页共3页 (三)试验方案 试验采用竖向加栽,在加载过程中,用千斤顶通过传力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400mm的纯弯区段;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例题

1.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250mm ×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为热轧HPB300级钢筋,纵筋为325的HRB335级钢筋(f y =300 N/mm 2),支座处截面的剪力最大值为180kN 。 求: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解:486.1250 465 , 4650<====b h mm h h w w 属厚腹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故βc =1 N V N bh f c c 18000075.4155934652503.14125.025.0max 0=>=????=β截面 符合要求。 (2)验算是否需要计算配置箍筋 ), 180000(25.11636646525043.17.07.0max 0N V N bh f t =<=???= 故需要进行配箍计算。 (3)只配箍筋而不用弯起钢筋 01 07.0h s nA f bh f V sv yv t ?? += 则 mm mm s nA sv /507.021 = 若选用Φ8@180 ,实有 可以)(507.0559.0180 3 .5021>=?=s nA sv 配箍率%224.0180 2503 .5021=??== bs nA sv sv ρ 最小配箍率)(%127.0270 43 .124.024 .0min 可以sv yv t sv f f ρρ <=?==

2.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如图5-27 ,截面尺寸25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为热轧HPB300级钢筋,纵筋为225和222的HRB400级钢筋。 求:只配箍筋 解:

试验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弯破坏试验”实验大纲 (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 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设计简支梁受弯破坏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并根据试验的设计要求选择试验测量仪器仪表。 2.观察钢筋混凝土受弯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的受力与破坏全过程,掌握适筋梁受弯破坏各个临界状态截面应力应变图形的特点。 3.能够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对使用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裂缝宽度等进行正确评价。 三、试验要求

3.测试方案设计 ⑴ 根据简支梁的内力和变形特点,进行各方面的测点布置; ⑵根据量程和精度要求选择各种量测仪器仪表; 4.组织方案设计 四、试验报告 1. 简述该项试验的概况; 2. 绘制加荷方案示意图,测点布置图和加荷程序控制图。 3. 绘制在80% cr P 、y P 、u P 荷载时简支梁纯弯段某一截面混凝土应变分布图,并确定中和轴的位置。 3. 以任一应变测点记录为对象,绘制荷载-应变(P ε-)曲线,并结合试验现象加以分析。 4.绘制荷载-跨中挠度变形曲线,描述其特点,并结合试验现象及已有知识加以分析。 5. 结合试验现象,简要描述简支适筋梁受弯破坏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七、思考题 1. 根据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的经验,试规划一根简支梁斜截面破坏的试验方案,包括载荷方案、测试方案及加载制度的设计。 2. 在试验过程中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极限破坏荷载如何确定? 制 定 者:龚安礼 指导教师:龚安礼、喻磊、郭昕 审定者:张兴虎 批准者:王泽军 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制定日期:2005年12月30日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坏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挠度、钢筋应变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适筋梁)受力破坏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试验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的正确性。 3.通过试验加深对适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特点、变形性能和裂缝开展规律的理解。 4.掌握实验数 据的分析、处理和 表达方法,提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试验内容 1.量测各级荷载作用下试验梁的截面应变。 2.估计试验梁的开裂荷载,观察裂缝的出现,实测试验梁的开裂荷载。 3.量测试验梁裂缝的宽度和间距,记录试验梁破坏时裂缝 的分布情况。 4.量测试验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5.估计试验梁的破坏荷载,观察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实测试验梁的破坏荷载。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1.试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1根、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保护层厚度:20mm。 钢筋:纵筋3φ8,Ⅰ级(实际测得钢筋屈服强度为390MPa,极限抗拉强度为450 MPa)箍筋:φ6@120,Ⅰ级 试件尺寸: b=100mm; h=150mm; L=1050mm; 制作和养护特点:常温制作与养护 2.实验所需仪器: 手动螺旋千斤顶1个,压力传感器各1个;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百分表及磁性表座各3个;刻度放大镜、钢卷尺;反力装置1套。 四、实验方案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主要测定其承载力、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另外就是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 加载装置 梁的实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构件实验荷载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能相符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构件实验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并使两者的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 作用在试件上的实验设备重 量及试件自重等应作为第一级荷 载的一部分。确定试件的实际开裂 荷载和破坏荷载时,应包括试件自 重和作用在试件上的垫板,分配梁 等加荷设备重量(本实验梁的跨度 小,这些影响可忽略不计)。 2.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测试内容钢筋及混凝土应变、 挠度和裂缝宽度等。 本次实验测试具体项目:正截面应变;图3-2加载装置图 纵向受力钢筋应变;梁挠度;裂缝发展情况;开裂荷载;屈服荷载;破坏荷载。 纯弯区段混凝土表面布置5个电阻应变片(自行设计测点位置),实验前完成应变片粘贴工作。另外梁内受拉主筋各布有电阻应变片1片。 挠度测点三个:跨中测点1个,支座沉降点(2个)。 3. 实验步骤 实验为半开放式:实验前,学生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过程,在指导教师解答提问、讲明注意事项之后,由学生自己提具体实施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分组(每组不多于10人)自行操作实验。教师给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实时指导。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考察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听实验介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2)试件安装及实验装置检查。 a.安装支座、试件。要求位置准确、稳定、无偏斜。 b.贴电阻应变片(程序为:构件表面磨平处理;表面清洗;贴应变片:不作防护),要求 位置准确;粘贴牢固,无气泡等; c.安装百分表。要求垂直、对准; d.安装分配梁。分配梁支撑位于梁跨的三分点处。要求位置准确、稳定、无偏斜。 e.安装手动油压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连接传感器和测力仪。要求位置准确、稳定、无偏 斜。 f.最后检查实验装置是否稳定、偏斜及位置是否准确;仪表是否正常工作。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加载试验报告 破坏类型:斜截面剪压破坏 组数:第五组 试验人员: 指导教师: 时间:2013年3月 学号:

1 试验目的和任务 ①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受弯构件正截面中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构件,斜截面中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构件,并在试验中能够验证这几种破坏形态; ②通过构件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③通过构件设计,让学生能够练习绘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图; ④让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安装就位技术; ⑤掌握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能力的评价技术; ⑥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的破坏形态和工作性能; ⑦掌握结构试验报告编写方法。 2试验设计 参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加载试验大纲》(第五组斜截面剪压梁破坏)。 2.1实验设计要求 确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大纲。计划内容要求详尽、科学、合理,能够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及场地下完成实验。 ①试验项目的内容和目的; ②试件方案设计(形状、尺寸以及局部处理); ③荷载方案的设计(加载图示和程序,加载装置以及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标准荷载计算,加载分级); ④观测方案设计(测试项目为最大弯矩截面挠度和应变,钢筋应变,以及裂缝,绘制测点布置图以及测点编号,仪器选择及标定,设计原始记录表)。 2.2构件设计 梁长1.5米,横截面100mm×200mm,混凝土等级C20,梁纵筋为二级Q335钢筋,直径16mm两根,架立筋直径8mm两根,箍筋ф6@150mm。 2.3荷载装置与加载程序 构件配筋图:见图1; 加载图式:见图2; 加载装置:见图3;

两点对称加载试验装置 加载程序(荷载谱):见图4; 1 2 1 12 11-12-2 图1 构件配筋图 图2 加载图示

钢筋混凝土梁斜压实验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2012级 课程:《混凝土结构原理》 学号:12040530 组号:斜压实验 姓名:张琼图 指导老师:乔崎云 完成时间:2014.12.14

钢筋混凝土梁斜压实验 一、实验任务 1.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剪破坏的过程,验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强度计算方法,加深理解箍筋在斜截面抗剪中的作用。 2.了解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3.得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的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根据实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等级为C45, (Fc=22N/mm2,ft=1.80 N/mm2)钢筋:纵筋2φ12 试件尺寸:b=100mm;h=160mm;L=1700mm;a=220mm,, b=147mm,c=966mm 1—试验梁;2—滚动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4—支墩;5—分配梁滚动铰支座;

6—分配梁滚动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梁及龙门架;10—千斤顶; 图2 梁受剪试验装置图 2.实验所需仪器: 手动油压千斤顶1个,测力仪及压力传感器各1个;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百 分表及磁性表座各3个;刻度放大镜、钢卷尺;支座、支墩、分配梁。 三、实验方案 1. 加载装置 梁的实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构件实验荷载 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能相符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 构件实验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并使两者的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采用分级加载,每级载荷10kN,直至破坏,记录数据及其过程。 2.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测试内容钢筋及混凝土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等。 本次实验测试具体项目:梁挠度;裂缝发展情况;开裂荷载;破坏荷载。 挠度测点三个:跨中点,支座沉降点(2个) 四.实验过程描述

某桥梁计算实例

设计原始资料 1.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情况(1)气象:天津地区气候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部分地区受海洋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旱,春季大风频繁,夏季炎热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冷暖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1 2.20C,最冷月平均气温-40C,七月平均气温26.40C。 (2)工程地质:地铁1号线经过地区处于海河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沿线分布了较多的粉砂、细砂、粉土,均为地震可液化层,局部地段具有地震液化现象。沿线地层简单,第四系地层广泛发育,地层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上部陆相层、第一海相层、中上部陆相层、上部及中上部地层广泛发育沉积有十几米厚的软土。 a.人工填土层,厚度5m,?k=100KP a; b.粉质黏土,中密,厚度15m,?k=150 KP a; c.粉质黏土,密实,厚度15m,?k=180KP a; d.粉质黏土,密实,厚度10m,?k=190KP a。 第一章方案比选 一、桥型方案比选 桥梁的形式可考虑拱桥、梁桥、梁拱组合桥和斜拉桥。任选三种作比较,从安全、功能、经济、美观、施工、占地与工期多方面比选,最终确定桥梁形式。 桥梁设计原则 1.适用性 桥上应保证车辆和人群的安全畅通,并应满足将来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桥下应满足泄洪、安全通航或通车等要求。建成的桥梁应保证使用年限,并便于检查和维修。 2.舒适与安全性 现代桥梁设计越来越强调舒适度,要控制桥梁的竖向与横向振幅,避免车辆在桥上振动与冲击。整个桥跨结构及各部分构件,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3.经济性 设计的经济性一般应占首位。经济性应综合发展远景及将来的养护和维修等费用。 4.先进性 桥梁设计应体现现代桥梁建设的新技术。应便于制造和架设,应尽量 2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剪破坏的过程,加深理解箍筋在斜截面抗剪中的作用。 2.了解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二)实验记录 1、斜拉破坏:当剪跨比λ>3且箍筋配置过少,间距太大时,斜裂缝一旦出现,该裂缝往往成为临界斜裂缝,迅速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将梁沿斜裂缝劈成两部分,而导致梁的破坏斜拉破坏,实际上是混凝土被拉坏。 2、剪压破坏:当剪跨比1≤λ≤3且配筋量适当故金间距不大发生剪压破坏。当斜裂缝中的某一条发展成为临界斜裂缝后,随着荷载的增加,斜裂缝向荷载作用点缓慢发展,剪压区高度逐渐减小,斜裂缝宽度变大,最后剪压区混凝土被压碎量,丧失承载能力。 3、斜压破坏:当剪跨比λ很小(一般λ≤1)时,发生斜压破坏。首先在荷载作用点与支座间的梁腹部出现若干条平行的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量,梁腹被这些斜裂缝分割为斜向“短柱”,最后因

混凝土短柱被压碎而破坏。 (三)实验结果 1.整个斜拉破坏的过程急速而突然,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相当接近,破坏前梁的变形很小,且往往只有一条斜裂缝,斜拉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 2.剪压破坏有一定的预兆,破坏时箍筋屈服,破坏荷载比出现裂缝时的荷载高,承载力随配箍筋配箍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与适筋梁的正截面破坏相比,剪压破坏仍属于脆性破坏。 3.发生斜压破坏时,破坏荷载很高,但变形很小,箍筋不会屈服,属于脆性破坏。 为什么出现正截面破坏?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性质与其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多少有关,当配筋率大小不同时,受弯构件正截面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破坏形式。 为什么出现斜截面破坏? 弯矩和剪力的共用作用。1.当剪跨比较大,且箍筋配置过少,间距太大时的斜拉破坏。2.当剪跨比适中及配骨量适当箍筋间距不大时的剪压破坏。3.发生在剪跨比很小或腹版宽度很窄的T形梁或I型梁上的斜压破坏。

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箍筋为热轧 HPB300 级钢筋,纵筋为325的HRB335 级钢筋(fy=300 N/mm 2), 支座处截面的剪力最大值为 180kN 。 求: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h w 465 解:h w h 0 465mm,一 1.86 4 b 250 属厚腹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故3c =1 0.25 c f c bh 。 0.25 1 14.3 250 465 415593.75N V max 180000N 截面符合要 求。 (2) 验算是否需要计算配置箍筋 0.7f t bh 0 0.7 1.43 250 465 116366.25N V max ( 180000N), 故需要进行配箍计算。 (3) 只配箍筋而不用弯起钢筋 n A sv1 V 0.7f t bh 。 f y V 型 h 。 s 则 sv1 0.507mm 2 / mm s 若选用①8@180 ,实有 nA sv1 2 50.3 0.559 0.507(可 以) s 180 配箍率 sv nA sv1 2 50.3 0.224% bs 250 180 最小配箍率 svmin 0.24- f t 1 43 0.24 0.127% sv (可 以) f yv 270 1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 250mm X

154800 89512.5 270 nA sv1 2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如图 5 - 27 ,截面尺寸250mm x 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箍筋为热轧HPB300级钢筋,纵筋为225和222的HRB400级钢筋。求:只配箍筋 1 1 V max— qln — 60 (5.4 0.24) 154.8KN 2 2 (2 )验算截面尺寸 h w h0 465 mm,^4651.86 4 b 250 属厚腹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 f cuk=20N/mm 2<50 N/mm 2故伦=1 0.25 c f c bh00.25 1 14.3 250 465 4155937.5N V max 截面符合要求。 (3)验算是否需要计算配置箍筋 0.7f t bh。0.7 1.43 250 465 116366.25N V max,故需要进行配箍计算。 (4) 只配箍筋而不用弯起钢筋 V 0.7f t bh0 nA sv1 f yv h0 s (1)求剪力设计值 支座边缘处截面的剪力值最大 465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试验报告 1、前言 在给定试验材料的条件下,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出预期呈现正截面少筋破坏形态、适筋破坏形态、超筋破坏形态,以及斜截面剪压破坏形态、斜拉破坏形态、斜压破坏形态的钢筋砼简支梁,参与所设计构件的实际施工,完成所设计构件从加荷到破坏的全过程试验,考察构件的真实破坏形态与预期破坏形态的异同,分析其原因,撰写试验报告(含设计、施工、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2、试验试件设计 2.1适筋梁 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h=100mm×200mm,梁长L=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0,梁跨中400mm 段内不配箍筋,其余配置A6@100箍筋,参见图2.1-1。 图2.1-1适筋梁配筋图 2.2少筋梁 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材选用HPB300,纵向受拉钢筋为2A6,无箍筋。参见图2.2-1。 图2.2-1少筋梁配筋图 2.3超筋梁

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8,梁跨中400mm 段内不配箍筋,其余配置A6@100箍筋,参见图2.3-1。 图2.3-1超筋梁配筋图 2.4剪压破坏形式梁 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6,A4@100箍筋布满全梁,参见图2.4-1。 图2.4-1剪压破坏梁配筋图 2.5斜压破坏形式梁 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8,在梁跨中间510mm 段内布置A6@30箍筋,参见图2.5-1。 图2.5-1斜压破坏梁配筋图 2.6斜拉破坏形式梁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指导书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挠度、钢筋 应变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了解钢筋混 凝土梁受弯构件(适筋梁)受力破坏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试验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的正确性。 3?通过试验加深对适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特点、变形性能和裂缝开展规 律的理解。 4?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表达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试验内容 1量测各级荷载作用下试验梁的截 面应变。 2 ?估计试验梁的开裂荷载,观察裂 缝的出现,实测试验梁的开裂荷载。 3?量测试验梁裂缝的宽度和间距, 记录试验梁破坏时裂缝 的分布情况。 4?量测试验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5?估计试验梁的破坏荷载,观察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实测试验梁的破坏荷载。 三、 实验设备和仪器 1试件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1根、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 钢筋:纵筋2松,I 级(实际测得钢筋屈服强度为 390MPa,极限抗拉强度为450 MPa ) 箍筋:$6@ 100,1级 试件尺寸: b = 100mm ; h = 160mm ; L = 1000mm ; 制作和养护特点:常温制作与养护 2 ?实验所需仪器: 手动螺旋千斤顶1个,压力传感器各1个;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百分表及磁性表座各 3个;刻度放大镜、钢卷尺;反力装置 1套。 四、实验方案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主要测定其承载力、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 展情况,另外就是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 加载装置 4——400——4— 3CH0 — 300

课程设计--简支梁的内力计算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 201 年月日专业负责人: 201 年月日 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 年月日 简支粱结构的内力计算 问题阐述 图示简支梁为18号工字钢,跨度L=6m,截面高度H=0.5m,截面面积A=0.008m2,惯性矩I=0.0002108m4,弹性模量E=2.06e11N/mm2,集中载荷P=100KN。对该梁进行分析,画出弯矩图和剪力图。 图1 简支梁 交互式的求解过程 1.进入ANSYS

在D盘建立一名为1001011317的文件夹,工作文件名为jianzhiliang。然后运行 开始——>程序——>ANSYS11.0.0——> Ansys Product Launcher →file Management →select Working Directory: D:\1001011317,input job name:jianzhiliang→Run 2. 建立几何模型 2.1创建关键点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Node→In Active CS。 (2)在创建节点窗口内,在NODE后的编辑框内输入节点号1,并在X,Y,Z后的编辑框内输入0,0,0作为节点1的坐标值,按下该窗口内的Apply按钮。 (3)输入节点号2,并在X,Y,Z后的编辑框内输入3,0,0作为节点2的坐标值,单击该窗口内的Apply按钮。 (4)输入节点号3,并在X,Y,Z后的编辑框内输入6,0,0作为节点3的坐标值,单击该窗口内的Apply按钮。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性能实验 2.1 实验目的 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性能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设计方法。 2.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性能试验,了解受弯构件斜截面分别发生剪压、斜压、斜拉破坏时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斜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破坏特征。 3.掌握测定受弯构件斜承载力的方法,验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4.通过对比试验了解剪跨比、配箍率对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性能的影响。 5.了解常用结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6.初步掌握结构实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实验分析报告的撰写。 2.2试件及测点 2.3 实验步骤 1.加载方法 ⑴采用分级加载,在短期荷载值前每级按20%短期荷载值加载,达到短期荷载值后每级按10%短期荷载值加载,在接近开裂荷载及破坏荷载时按5%短期荷载值加载。 ⑵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⑶每次加载后持荷时间为不少于10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加荷时间间隔控制为15分钟,直至加到破坏为止。

在使用状态短期试验值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⑷试验结束后,卸下仪器设备,清理现场。 2.实验内容 1.采用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施跨间两点对称集中荷载的加载方式,设计试验的加载制度及测试方案,并根据试验的设计要求选择试验测量仪器仪表。 2.量测并记录梁试件的几何参数。 3.分别进行剪跨比1≤λ≤3且配箍量适中、λ<1和λ>3且配箍量很小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加载试验,记录梁的破坏过程。 4.实测试验梁混凝土开裂时的荷载T cr P,量测试验梁的最大斜裂缝宽度和临界斜裂缝的水平 投影长度,记录试验梁破坏时斜裂缝分布情况。画出梁的裂缝分布图。 5.量测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T f,作出T T f P~曲线,其中T P为试验梁作用荷载, 并与理论计算的试验梁的挠度进行比较分析。 6.实测梁破坏时的极限荷载T u P,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4承载力确定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评定。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志之一,即认为该结构构件已达到或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⑴在荷载不再增加的情况下,由设置在构件受拉主筋处的应变测点测出连续变化的应变,或受拉主筋的拉应变达到104με; ⑵跨中挠度达到跨度的1/50,悬臂结构的挠度达到悬臂长的1/25; ⑶受拉主筋处的垂直裂缝宽度达到1.5mm; ⑷受剪斜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斜裂缝末端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或沿斜截面混凝土斜压破坏; ⑸受拉主筋在端部滑脱达0.2mm,或其它锚固破坏; ⑹受拉主筋拉断; ⑺受压构件的混凝土被压坏。 2.极限荷载取值标准 ⑴在加载过程中出现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⑵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取本级荷载值与前级荷载值的平均值; ⑶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取本级荷载值; ⑷用试验机或配有千斤顶的液压设备对受压构件加载时,取所能达到的最大荷载值。 2.5 实验要求 1.预习下列内容: ⑴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⑵梁在使用荷载下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⑶梁发生斜截面剪压、斜压、斜拉破坏时的过程及特征。 2.预习试验指导书,了解相关测试仪器的性能、简单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