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软件工程复习重点整理

山东大学-软件工程复习重点整理
山东大学-软件工程复习重点整理

第一章

1.1软件工程(SE)的定义、方向、作用:

SE:在将有关软件开发与应用的概念科学体系化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有计划、有效率、经济的开发和利用能在就算机上正确运行的软件的理论和技术的工程方法学,一些开发和维护软件的方法、过程、原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对技术问题的分析与综合,也有对开发过程和参与者的管理。

SE的方向:面向对象模式,结构化模式,基于过程的模式等

SE的作用: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工作,及时交付使用。

1.2开发模式: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它能直观的表达的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要完成的主要活动,任务和开发策略。

1.3说明错误、故障和失效的含义及联系(并举例):

错误:是在软件生产过程中人为产生的错误(需求说明中的错误,代码中的错误)

故障:是在功能实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错误导致的结果,是在软件中一个错误的表现(一个错误可能产生多个缺陷,静态存在的)

失效:是相对于系统指定行为的偏离,系统违背了它应有的行为(动态存在的)

联系:当一个开发者编写程序时,会在代码中出现错误。当这个程序被编译或集成到一个系统中时,系统就存在故障。当你运行这个系统时,可能会导致失效,即人们产生错误,故障是错误的结果(内部观角:从开发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当故障执行时出现失效(外部视角:从用户角度看到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错误会导致故障,并非每个缺陷都对应相应的失败。

1.4软件质量应从哪几个方面衡量,论述之:

(1产品的质量)(2过程的质量)(3商业环境背景下的质量)

(1)产品的质量:用户从失败的数目和类型等外部特征进行评价,如果软件具有足够的功能并且易于学习和使用,用户就断定软件是高质量的;开发者从缺陷的数目和类型等内部特征来作为产品质量的依据。

(2)过程的质量:有很多过程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只要有活动出了差错,产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开发和维护过程的质量与产品的质量是同等重要的。

(3)商业环境背景下的软件质量:将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统一起来。

1.5软件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有哪些):对象(实体)+ 活动+ 关系+ 系统边界活动:活动是发生在系统中的某些事情,通常描述为由某个触发器引发的事件,活动通过改变属性把一个事物变成另一个事物。

对象:活动中涉及的元素称为对象。

关系:是指活动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系统边界:即系统包含的功能与系统不包含的功能之间的界限。

1.6现代软件工程大致包含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文档:

(1)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

(2)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用户界面和软件结构图

(3)程序设计:包括模块功能算法与数据描述

(4)程序实现:主要包括编程的代码和注释

(5)单元测试:模块测试与性能测试

(6)集成测试:按照结构图进行测试产生测试报告

(7)系统测试:按SRS对系统总体功能进行测试

(8)系统提交:交付产品

(9)系统维修:修改软件的过程,为满足改错或新需求

1.7使现代软件工程实践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1)商用产品投入市场时间的紧迫性

(2)计算技术在经济中的转变:更低的硬件成本,更高的开发、维护成本

(3)功能强大的桌面计算的可用性

(4)广泛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5)面向对象技术的采用及其有效性

(6)使用窗口、图标、菜单和指示器的图形用户界面

(7)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不可预测性

1.8什么是抽象?

抽象是在某种概括层次上对问题的描述,使得我们能够集中于问题的关键方面而不陷入细节,也就是对细节的隐藏。

1.9什么是重(复)用?

重(复)用采用以前开发的软件系统中具有共性的部件,用到新的开发项目中去。(这里的重用不仅仅是代码的重用。)

1.10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

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出现的原因:一方面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1)软件缺乏“可见性”,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2)软件规模庞大,而且程序复杂性将随着程序规模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3)开发时期引入错误,导致软件维护通常意味着改正或修改原来的设计,客观上使得软件较难维护(4)软件专业人员对软件开发和维护中或多或少地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和技术

1.11开发队伍的组成角色有哪些?

需求分析人员、设计人员、程序员、测试人员、培训人员、维护人员、资料员、配置管理人员

CMM是指“能力成熟度模型”,其英文全称为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英文缩写为SW-CMM,简称CMM。它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CMM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

SRS(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包含硬件、功能、性能、输入输出、接口界面、警示信息、保密安全、数据与数据库、文档和法规的要求。

第二章

2.1什么叫过程(生命周期)?

过程是一组有序的任务,它涉及活动、约束和资源使用的一系列步骤,用于产生某种想要的输出。我们有时也把涉及产品构建的这种过程称为生命周期。因此,有时把软件开发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

2.2什么是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重要性是什么?

软件过程:将软件开发中的一组有序的任务称为软件过程,它涉及活动、约束和资源使用的一系列步骤,用于产生某种想要的输出。

重要性:(1)它强制活动具有一致性和一定的结构,使程序的集合组合起来以产生满足目标和标准的产品,(2)过程结构允许我们分析、理解、控制和改进组成过程的活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3)它能使我们获取经验并把它创收给他人。

2.3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从一个特定角度提出的对软件过程的简化描述,是对软件开发实际过程的抽象,它包括构成软件过程的各种活动、软件工件以及参与角色等。

2.4瀑布模型及其优缺点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将开发阶段描述为从一个开发阶段瀑布般地转换到另外一个阶段,一个开发阶段必须在另一个开发阶段开始之前完成。瀑布模从一种非常高层的角度描述了开发过程中进行的活动,并且提出了要求开发人员经过的时间序列。

优点:(1)瀑布模型一直用来规范软件开发活动,每一个过程活动都有与其相关联的里程碑和可交付产品,以便于项目经理能够用模型判断在某一时刻项目里最后完成还有多远。

(2)它的简单性使得开发人员很容易向不熟悉软件开发用户作出解释。

(3)很多更复杂的模型实际上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的润色,如加入反馈循环以及额外的活动。

缺点:(1)它并不能反映实际的代码开发方式。除了一些理解非常充分的问题之外,实际上软件是通过大量的迭代进行开发的。

(2)它没有揭示每一个活动如何把一种制品转化为另外一种制品

(3)没有把软件看做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而是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待软件开发的,软件开发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制造的过程。

2.5什么是原型?

原型是一个部分开发的产品,它使客户和开发人员能够对计划开发的系统的相关方面进行检查,以决定它对最终产品是否合适或恰当。

2.6V模型及其特点

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变种,它说明测试活动是如何与分析和设计相联系的,编码处于V形符号的顶点,分析和设计在左边,测试和维护在右边。

特点:V模型使得隐藏在瀑布模型中的迭代和重做活动更加明确。瀑布模型关注的通常是文档和制品,而V模型关注的则是活动和正确性。

2.7原型模型

不仅仅是附属于瀑布模型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过程模型的基础。原型模型允许开发人员快速构造整个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以理解或澄清问题。

依据原型化的目标,可以取消原型化需求、设计或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循环,但是总体目标保持不变,即减少开发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8可转换模型

可转换模型通过去除某些主要开发步骤来设法减少出错的机会。

2.9阶段化开发模型的含义、分类和特点(运行系统和开发系统的概念)

阶段化开发模型的含义:系统被设计为一部分一部分地交付,从而在系统其余部分正在开发的同时,用户已经获得了一部分的功能。

分类:(1)增量开发: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子系统,定义发布时首先定义一个小的功能子系统,然后在每一个新的发布中增加新功能。

(2)迭代开发:一开始就提交一个完整的系统,然后在每一个新的发布中改变每个子系统的功能。

特点:(1)即使还缺少某些功能,但在早期的发布中就可以开始培训。

(2)可以及早为那些以前从未提供的功能开拓市场。

(3)当运行系统出现未预料到的问题时,经常性的发布可以使开发人员能全面、快速地修复这些问题

(4)针对不同的发布版本,开发团队将重点放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技术上。

2.10螺旋模型的含义、目的、四个象限的任务及四重迭代的含义

含义: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目的:把开发活动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以将风险减到最小并控制风险。

四个象限的任务依次是:

评估可选方案及风险;确定目标、可选方案及约束;计划;开发与测试

四重迭代的含义:(1)操作概念是第一次迭代的产品;(2)需求是第二次迭代的主要产品;(3)第三次迭代产中,系统开发产生设计;(4)第四次迭代能够进行测试。(5)螺旋模型的每一次迭代都根据需求和约束进行风险分析,以权衡不同的选择,并且在确定某一特定选择之前,通过原型化验证可行性或期望度。当风险确认之后,项目经理必须决定如何消除或最小化风险。

2.11敏捷方法的含义、特点和目标:

含义: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特点:(1)规则游戏(2)小的发布(3)隐喻(4)简单设计(5)首先编写测试(6)重构

(7)对编程(8)集体所有权(9)持续集成(10)可以忍受的步伐(11)在现场的客户(12)代码标准

目标:通过尽可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客户满意。

2.12在所有的软件开发模型中,你认为哪些过程给予你最大的灵活性以应对需求的变更?

阶段开发模型和螺旋模型

补充:统一过程(UP)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达:它是用例驱动的、以基本架构为中心的、迭代式和增量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框架,它使用对象管理组织(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的UML 并与对象管理组织(OMG)的软件过程工程原模型(SPEM(Software Process Engineering Meta-Model )软件过程工程元模型)等相兼容。

第三章

3.1什么是项目进度?

项目进度通过列举项目的各个阶段,把每个阶段分解成离散的任务或活动,来描述特定项目的软件开发周期。进度还描绘这些活动之间的交互,并估算每项任务或活动将或花费时间。

3.2什么是活动?什么是里程碑?

活动:活动是项目的一部分,它在一段时间内发生。

里程碑:里程碑是活动的完成---某一特定时刻。

3.3软件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1)完成工作的能力(2)对工作的兴趣(3)开发类似应用的经验(4)使用类似工具或语言的经验(5)使用类似开发环境的经验(6)使用类似技术的经验(7)培训(8)与其他人交流的能力(9)与其他人共同承担责任的能力(10)管理技能

3.4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结构

3.5专家估测法的大致含义:

很多工作量估算方法依赖于专家的判断。使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软件项目的工作量进行评估,预测的精确性基于估算者的能力、经验、客观性和洞察力。是对构建整个系统或其子系统所需的工作量做出经验性的猜测。

主要有类推法,Delphi技术,Wolwerton模型(该模型受变化和主观性的影响,还受当前数据相关性的影响)(x+4y+z)/6对个人估算的规范化

3.6算式估算法的大致含义:

研究人员已经创建出表示工作量和影响工作量的因素之间关系的模型。这些模型通常用方程式描述,其中工作量是因变量,而其他因素是自变量。大部分模型认为项目规模是方程式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表示工作量的方程式是:

E = (a + bS^c) m(X)

其中S是系统规模的估算,而a、b、和c是常量。X是从x1到xn的一个成本因素的向量,m 是基于这些因素的一个调整因子。

3.7试述COCOMO模型的三个阶段基本工作原理或含义:

在阶段一,项目通常构建原型以解决包含用户界面、软件和系统交互、性能和技术成熟性等方面在内的高风险问题。这时,人们对正在创建的最终产品可能的规模知之甚少,因此COCOMO Ⅱ用应用点来估算规模。

在阶段二,即早期设计阶段,已经决定将项目开发向前推进,但是设计人员必须研究几种可选的体系结构和操作的概念。同样,仍然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持准确的工作量和工期估算,但是远比第一阶段知道的信息要多。在阶段二,COCOMOⅡ使用功能点对规模进行测量。

在阶段三,即后体系结构阶段,开发已经开始,而且已经知道了更多的信息。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功能点或代码行来进行规模估算,而且可以较为轻松地估算很多成本因素。

3.8什么是风险?风险的特点是什么?有哪几种降低风险的策略?

风险:是一种具有负面后果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风险的特点(区别风险和其他项目事件):

(1)与事件有关的损失:与风险有关的损失称为风险影响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进行的测量称为风险概率

(3)更够改变结果的程度:能降低或消除风险所采取的行动称为风险控制

(4)风险成本(风险暴露)=风险影响*风险概率

三种策略来降低风险:

(1)通过改变性能或功能需求,避免风险

(2)通过把风险分配到其他系统中,或者购买保险以便在风险成为事实时弥补经济上的损失,从而转移风险。

(3)假设风险会发生,接受并用项目资源控制风险。

3.9风险管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第四章

4.1需求的含义是什么?需求的目标是什么?

需求:是对期望行为的表达。需求处理的是对象或实体,它们可能处于的状态,以及用于改变状态或对象特征的功能。

需求的目标:是理解客户的问题和需要,需求集中于客户和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的实现。

4.2确定需求的过程(获取需求的过程)是什么?

(1)引发收集用户需求

(2)分析理解和建模期望的行为

(3)规格说明文档化要开发的软件系统的行为

(4)确认检查我们的规格说明是否与用户需求匹配

(5)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

图:

4.3举例说明获取需求时,若有冲突发生,如何考虑到优先级的需求分类及相互关系?

请求客户对需求进行优先级划分通常是有用的,这可以迫使客户思考提议的服务或特征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一种大致的优先计划分方案可能将需求分为3类:

(1)绝对要满足的需求(必须的)

(2)非常值得要的但并非必须的需求(值得要的)

(3)可要可不要的需求(可选的)

举例:信用卡记账系统必须能够列出最近的费用,将他们加起来并要求在某个日期前支付,

这是必须的需求。但是,该记账系统也可能按照购买类型区分费用,以帮助消费者理解购买的模式,这是值得要的需求。最后,记账系统可能要求用黑色来打印贷方账目,用红颜色打印借方账目,这用需求是有用的,但它是可选的需求。

按照类型对需求进行优先级的分类,能够帮助所有相关人员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当软件开发项目受到时间或资源的限制时,如果系统的成本太高或者开发的时间太长,就可以去掉可选需求,并对值得要的需求进行分析,考虑是去掉还是延期。还可解决与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

4.4如何使需求变得可测试?

(1)指定每个副词和形容词的定量描述,这样限定词的含义就清楚、明确了

(2)用特定实体的名称替换代名词

(3)要确保在需求文档的某个地方,正确地定义每个名词。

4.5需求文档分为哪两类?

(1)需求定义:是客户想要的每一件事情的完整列表

(2)需求规格说明:将需求重新陈述为关于要构建的系统将如何运转的规格说明

4.6什么是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质量需求)

功能需求:根据要求的活动来描述需求的行为。(功能需求定义问题解决方案空间的边界)非功能需求(质量需求):描述一些软件解决方案必须拥有的质量特征,如快速的响应时间、易使用性、高可靠性或低维护代价等

4.7什么是设计约束和过程约束?

设计约束:是已经做出的设计决策或限制问题解决方案集的设计决策。

过程约束:是对用于构建系统的技术和资源的限制。

4.8需求的特征:

(1)正确性(2)一致性(3)无二义性(确定性)(4)完备性(5)可行性(6)相关性(7)可测试性(8)可跟踪性

4.9在原型化需求方面,什么是抛弃式原型,什么是进化式原型?

原型化需求的目的:A: 有的需求难以用文字和符号说明,而原型化的过程可帮助我们找到“好的视觉和感觉”B:对非功能性需求,可以评价性能和效率

抛弃式原型:仅用于了解问题、探索可行性,并不打算用来作为将来实际提交系统的一部分,而是用完扔掉

进化式原型:用于了解问题,并作为将来准备提交的系统的一部分

这两种技术有时都称为快速原型化,因为它们都是为了回答需求的问题而构建软件。

第五章

5.1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将问题转换为解决方案的创造性过程。

5.2什么是概念设计?什么是技术设计?

概念设计:确切地告诉客户系统要做什么

技术设计:一旦客户认可概念设计,系统构建人员就将概念设计转换为更为详细的文档,即技术设计,技术设计确切的告诉开发人员系统将如何运转。

概念设计强调的是系统功能,而技术设计描述的是系统将要采取的方式。

5.3三种设计层及其关系

设计分三层:体系结构、代码设计和可执行设计

(1)体系结构将需求格式说明中确定的系统能力与实现这些能力的系统构件关联起来。

(2)代码设计包含算法和数据结构

(3)可执行设计在比代码设计的层次还要低的静态层次处理代码设计,讨论内存分配、数据格式、位模式等

关系:自顶向下设计有益的:首先设计体系结构,然后进行代码设计,最后是可执行设计

5.4什么是模块化?什么是抽象?

模块化:在模块化的设计中,构件清晰地定义了输入和输出,设计目标明确,功能独立,可以做独立测试。

抽象:对细节的隐藏称为抽象,是基于某种归纳水平的问题描述,是我们集中于问题的关系。

5.5论述设计用户界面应考虑的问题

(1)应处理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隐喻:可识别和学习的基本术语,图片和概念

2.头脑中的模型:数据、功能、任务和角色的构成和表现

3.模型的导航没规则:怎样在数据、功能、活动和角色中转移

4.外观:系统向用户传输信息的外观特征

5.感觉:向用户提供有吸引力的体验的交互技术

(2)文化问题:需要考虑使用系统的那些用户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传统、风俗和传说。两种解决方法:1.排除特定的文化参考或偏见,让界面变得尽可能“国际化”2.采用无偏见设计并使之时应使用软件的文化

(3)用户偏爱:可以为不同用户涉及多个界面。

5.6耦合的概念,如何分类?

耦合:指构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可分为

(1)内容耦合:一个构件直接修改了另外一个构件(当一个构件修改了另外一个构件的内部数据项时,或一个构件内的分支转移到另外一个构件中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内容耦合)

(2)公共耦合:不同构件访问公共数据。例如,一个公共变量可以被不同的构件修改

(3)控制耦合:某个构件通过传递参数来控制另外一个构件的活动,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量。(4)标记耦合:用一个数据结构来从一个构件到另一个构件传送信息,而且传递的是该数据结构本身。

(5)数据耦合:构件间通过传递数据来完成信息的传递。

5.7内聚的概念,如何分类?

内聚:指构件内部的“粘合”程度,可分为:

(1)巧合内聚:构件的各部分互不相关

(2)逻辑内聚:几个逻辑相关的功能或数据元素放在同一个构件中

(3)时态内聚:构件顺序执行若干个功能,但是各功能只和涉及的时间相关

(4)过程内聚:构件中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只是为了确保这个顺序

(5)通信内聚:将某些功能关联起来,因为它们是操作或生成同一个数据集的

(6)顺序内聚:一个构件的某部分的输出正好是下一部分的输入

(7)功能内聚:每一个处理元素对于执行单个功能来说都是必须的,并且在一个构件内包含了所有必需的元素。

5.8什么是被动故障检测?什么是主动故障检测?

被动故障检测:设计一个系统,在执行的过程中一直等到一个失效发生

主动故障检测:定期检查故障的征兆,或设法预见何时发生故障。

第六章

6.1什么是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将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组织为离散对象的集合,数据结构和行为都包含在对象的表示中。

6.2面向对象有什么特征?

(1)标识(2)抽象(3)分类(4)封装(5)继承(6)多态(7)持久性

6.3OO开发有何优势?

(1)语言的一致性。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术语描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类、对象、方法、属性和行为

(2)过程的一致性。OO的过程使用数据和行为的封装形成的独立的单元。它从需求到应用实现和测试用相同语义的概念来表示系统。

6.4OO开发过程有几个步骤?

OO需求,OO设计,OO编码和测试

第七章

7.1为什么说编码工作纷繁复杂甚至令人气馁?

(1)设计人员可能没有处理平台和编程环境的所有特性。易于用图表描述的结构和关系并不是总能够直截了当的编写成代码

(2)我们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编写代码:不仅要在再次使用代码进行测试的时候便于自己理解,而且当系统随着时间演化时,也便于他人理解

(3)在创建易于复用的代码的同时,还必须利用这些特征:设计的组织结构、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的概念。

7.2一般性的编程原则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1)控制结构:当设计转变成代码时,我们希望保留组件的控制结构,在隐含调用的面向对象设计中,控制是基于系统状态和变量而变化的。

(2)算法:在编写代码时,程序设计通常会制定一类算法,用于编写组件。

(3)数据结构:编写程序时,应该安排数据的格式并进行存储,这样的数据管理和操作才能简明易懂。

7.3论述编码阶段实现某种算法时说涉及的问题。

(1)编写更快代码的代价。可能会是代码更加复杂,从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编写代码

(2)测试代码的时间代价。代码的复杂度要求有更多的测试用例或测试数据

(3)用户理解代码的时间代价。

(4)需要修改代码时,修改代码的时间代价。

7.4在编程程序内部文档时,除了HCB外,还应添加什么注释信息?

(1)对程序正在做什么,为程序提供逐行的解释。

(2)用注释将代码分解成标识主要活动的段,接着每个活动还可以分解成更小的步骤。

(3)随着时间进行修改的记录

7.5什么是极限编程(XP)?

极限编程是敏捷过程的一种具体形式,提供敏捷方法最一般原则的指导方针。XP的支持者强调敏捷方法的4个特性:交流、简单性、勇气以及反馈。

交流是指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持续地交换看法;简单性激励开发人员选择最简单的设计或实现来处理客户的需要;勇气体现在今早地和经常交付功能的承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中,都包含反馈循环。例如,程序员一起工作,针对实现设计的最佳方式,相互提供反馈;客户和程序员一起工作时,以完成计划的任务。

7.6什么是结对编程?

结对编程属于主要的敏捷开发方法,开发方式是两个程序员共同开发程序,且角色分工明确:一个负责编写程序,另一个负责复审和测试,两个人定期交换角色。

第八章

8.1产生时失效的原因有哪些?

(1)规格说明可能是错误的,或者遗漏了某个需求。

(2)对于指定的硬件和软件,说明中可能包含不可能实现的需求

(3)系统设计中可能包含故障

(4)程序设计中可能包含故障

(5)程序代码可能是错误的

8.2故障分类的理由:

在编码完程序构件之后,我们通常对代码进行检查,以找出故障并立刻去除它们。当不存在明显的故障时,我们测试程序,通过创造一些条件,是代码不能像计划的那样做出反应,看一看能否发现更多的故障。因此,知道我们正在查找什么类型的故障是很重要的。

8.3几种主要的故障类型:

(1)算法故障:由于处理步骤中的某些错误,使得对于给定的输入,构件的算法或逻辑没有产生适当的输出。

(2)计算故障和精度故障:一个公式的实现是错误的,或者计算结果没有达到要求的精度。(3)文档故障:文档与程序实际做的事情不一致。

(4)压力故障(过载故障):填充数据结构时超过了它们规定的能力

(5)能力故障(边界故障):系统活动到达指定的极限时,系统性能会变得不可接受

(6)计时故障(协调故障):在开发实时系统时,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是几个同时执行的或按仔细定义的顺序执行的进程之间的协调问题,当协调这些事件的代码不适当时,就会出现计时故障。

(7)吞吐量故障(性能故障):系统不能以需求规定的速度执行

(8)恢复故障:当系统遇到失效时,不能表现的像设计人员希望的或者客户要求的那样

硬件和系统软件故障:提供的硬件和系统软件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文档中的操作条件和步骤运作。标准和过程故障:程序员未能遵循必须的标准。

8.4什么是正交缺陷分类?

故障被分为不同的类别,被分类的任何一个只能属于一个类别,这种分类方案就是正交的

8.5测试的各个阶段及其任务:

(1)单元测试:将每个程序构件与系统中其它构件隔离,对其本身进行测试。验证针对设计预期的输入类型,构件能否适当地运行。

(2)集成测试:验证系统构件是否能够按照系统和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中描述的那样共同工作。(3)功能测试:对系统进行评估,以确定集成的系统是否确实执行需求规格说明中描述的功能(功能需求)。

(4)性能测试:将系统与软件和硬件需求的剩余部分进行比较

(5)验收测试:确定系统是按照客户的预期运转的

(6)安装测试:确保系统将按照它应该的方式来运行(在用户环境下)

8.6测试的态度问题(为什么要独立设置测试团队?)

新程序员不习惯将测试看做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可能仅仅将程序视作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没有考虑问题本身。但是客户对系统的在某些条件下能够运行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感兴趣的是确保系统在所有条件下都能适当运行。所以,作为一个开发人员,无论故障出现在系统的何处,也无论是谁引起这些故障,你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去除故障。

为了从测试过程中排除个人情感,通常是用一个独立的测试小组来测试系统,这样就避免了故障的个人责任与可能多地发现故障的需要之间的冲突。

8.7测试的方法———什么是黑盒测试?什么是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从外部观察测试对象,将其看作是一个不了解其内容的黑盒,在测试的时候向黑盒提供输入数据,并记录产生的输出。在这种情况下,测试的目标是确保每一种输入都被提交,并且观察到的输出与预期的输出相匹配。

白盒测试:将测试对象看作是一个透明的盒子,然后根据测试对象的结构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测试。例如,可以设计执行构件内所有语句或所有控制路径的测试用例。

8.8什么是单元测试?

首先,通过通读程序对代码进行检查,试着找出算法、数据以及语法中的故障。甚至可以将代码与规格说明进行比较,与设计进行比较,以确保已经考虑了所有相关情况。接着,编译代码,排除任何剩余的语法故障。最后,开发测试用例,以证明是否将输入适当地转换为所期望的输出。

8.9什么是走查和审查?

走查:程序员向评审小组提交代码及其相关文档,然后评审小组评论他们的正确性。在走查

的过程中,程序员领导并且掌控讨论。注意力集中在代码之上,而不是集中在编码者身上。审查:评审小组按照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关注问题清单来检查代码和文档。在审查的过程中,由一个小组主持人来单人会议的领导。

8.10黑白盒的各自分类

(1)黑盒测试分类:

A.等价分类法:把被测程序的输入与划分为若干等价类。

软件工程复习考试题库带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 1、白盒测试法是通过分析程序的(C)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A.应用范围B.功能 C.内部逻辑 D.输入数据 2、风险预测从两个方面评估风险,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D)。 A.风险产生的原因 B.风险监控技术 C.风险能否消除D.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后果 3、极限编程(XP)由价值观、原则、实践和行为四部分组成,其中价值观包括沟通、简单性和(C)。 A.好的计划 B.不断的发布 C.反馈和勇气 D.持续集成 4、等价分类法的关键是(C)。 A.确定等价类的边界条件 B.按照用例来确定等价类 C.划分等价类 D.确定系统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 5、下列不属于黑盒测试的技术是(A)。 A.程序段或语句的功能 B.模块的接口 C.数据的名称和用途D.模块的功能 6、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之间最好是(D)耦合。 A.控制耦合 B.公共耦合 C.内容耦合D.数据耦合 7、一个软件开发过程描述了“谁做”,“做什么”,“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RUP用(A)来表述“谁做”。 A.角色 B.活动 C.制品D.工作流 8、功能性注释嵌入在源程序内部,它是用来说明(A)。 A.程序段或语句的功能B.模块的接口 C.数据的名称和用途 D.模块的功能 9、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数据字典是重要的文档。对加工的描述是数据字典的组成内容之一,常用的加工描述方法有( C )。 A.只有结构化语言B.有结构化语言和判定树 C.有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和判定表 D.有判定树和判定表 10、某银行为了使其网上银行系统能够支持信用卡多币种付款功能而进行扩充升级,这需要对数据类型稍微进行一些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对网上银行系统进行(B)维护。 A.正确性 B.适应性 C.完善性 D.预防性 11、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 A软件本身特点与开发方法?B对软件的认识不够 C软件生产能力不足D软件工具落后 12、DFD是常用的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图形工具,其基本符号是(C)。 A.输入、输出、外部实体和加工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软件概念: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特点:逻辑实体、智力产品,制造即拷贝2无磨损和老化,不遵循“浴盆曲 线”,但存在退化问题3尚未摆脱手工方式,软件移植的需要,复杂(问题复杂性/ 程序结构复杂性),软件开发的性质如成本、进度、质量等难以估计控制,维护困难,可复用性软件分类:按功能: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2按工作方式:实时处理/分时/交互/批处理3按服务对象:项目 / 产品(定制 / 通用)4按失效影响:关键/ 非关键5规模:微型、小型、中型、大型、甚大型、极大型 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失控,维护代价高2用户不满意3软件 质量不可靠4软件不可维护 5无文档资料6 计算机系统中软件成本比重加大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不能满足要求软件危机的原因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2人类智力的局限性3协同工作的困难性4缺乏方法学和工具5用户描述不精确、二义、遗漏,双方理解有偏差缓解软件危机的途径组织管理、协同配合的工程2软件工程的理论模型、技术方法3软件工具 软件工程的三要素1过程:管理部分2方法:技术手段3工具:自动或半自 动地支持软件的开发和管理三要素的关系:相互关联与支持 软件生命周期: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集成测试-确认 测试-使用与维护-退役 软件开发和测试活动之间的关系软件 开发和软件测试都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开发产物 质量的重要手段。测试是贯穿于整个开发流程了,而不是在编码完成才开始。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 作,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最终得到软件产品优点是使用时间最长、应用面比较广泛的开发模型2是其他一些开发模型的基础3当前一阶段完成后,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缺点不能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2到最后阶段才能得到可运行的软件版本适用场合:对于规模较小,软件需求较为稳定的项目,采用模型能够显著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演化模型(原型模型)演化模型是一种全局的软件(或产品) 生存周期模型。属于 迭代开发方法。该模型可以表示为:第一次迭代(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集成)->反馈->第二次迭代(需求->设计->实现->测试->集成)->反馈->……优点:1支持需求的动态变化2有助于获取用户需求,便于用户对需求的理解3尽早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缺点1需要为系统的每个新版本交付文档,不划算2新需求的不断增加,使系统结构退化,变更成本上升3不支持风险分析 螺旋模型1将瀑布模型与原型模型进行有机结合2增加风险分析步骤优点1支持 需求的动态变化2有助于获取用户需求,便于用户对需求的理解3尽早发现软件中的错误4支持风险分析,可降低或者尽早消除软件开发风险5适合于需求动态变化、开发风险较大的系统缺点建设周期长适用场合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适合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便于风险控制和需求变更。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喷泉模型:软件复用与生命周期中多项开发活动集成,主要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 方法优点1软件系统可维护性较好2各阶段相互重叠,表明了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各阶段间的交叉和无缝过渡3整个模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包括一个阶段内部的迭代和跨阶段的迭代4模型具有增量开发特性,即能做到“分析一点、设计一点、实现一点,测试一点”,使相关功能随之加入到演化的系统中5模型由对象驱动,对象是各阶段活动的主体,也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6该模型很自然地支持软部件的重用缺点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OO 为什么好oo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从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入手,运用人类的 自然思维方式来构造软件系统,而传统的结构化方法从功能入手和信息工程化方法从信息入手。在面向对象方法中,把一切都看成是对象。OO 方法用类和对象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对象对应问题域中的事物,其属性与操作刻画了事物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聚合关系、消息和关联如实地表达了问题域中事物之间实际存在的各种关系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1)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来建立软件系统,强调直接以问题域中的事物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把它们抽象地表示为系统中的对象,作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这可以使系统直接映射问题域,保持问题域中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本来面貌(对象) (2)用对象的属性表示事物的状态特征;用对象的操作表示事物的动态特征(属性与操作)(3)对象的属性与操作结合为一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不可分的实体,对外屏蔽其内部细节(封装)(4)对事物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对象归为一类,类是这些对象的抽象描述,每个对象是它的类的一个实例(分类)(5)复杂的对象可以用简单的对象作为其构成部分(聚集:一个(较复杂的)对象由其他若干(较简单的)对象作为其构成部分,称较复杂的对象为聚集,称较简单的对象为成分,称这种关系为聚集)(6)通过在不同程度上运用抽象的原则,可以得到较一般的类和较特殊的类。特殊类继承一般类的属性与操作,从而简化系统的构造过程及其文档,有利于复用(继承:特殊类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操作,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7) 类具有封闭性,把内部的属性和服务隐藏起来,只有公共的服务对外是可见的(类的封闭性)(8) 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讯,以实现对象之间的动态联系(消息)(9) 通过关联表达类之间的静态关系(关联)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分解,直至系统的所有模块都小 到易于掌握为止 抽象从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而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做法叫抽象。 过程抽象:将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的动作序列抽象为一个函数名和参数表(模块)例: 比较字符串: int Compare (CString, CString)。数据抽象:将诸多数据对象的定义(描述)抽象为一个数据类型名,以后可通过该数据类型名来定义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对象例:Eg: 1, 2, 3,—>Integer ;软件工程书;人工智能书—>书类 封装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位,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 细节。只是向外部提供接口,降低了对象间的耦合度使对象能够集中完整地描述并对应一个具体事物。意义:体现了独立性,使对象外部不能随意存取对象的内部数据,使其所含的信息对那些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不可访问。对象的内部的修改对外部的影响很小,减少了修改引起的“波动效应”。公开静态的、不变的操作,而把动态的、易变的信息隐藏起来。 模块化将一个软件划分为一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部件,每个部件称为一个模 块;当把所有的模块组装在一起时,便可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系统。为什么要进行模块化:模块化体现了“分而治之”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模块化的目的①进行功能分解,把复杂的大的功能划分成简单的小的子功能,尽量降低每个模块的成本。②尽量使每个模块间的接口不能太多,太多会使接口成本增加。兼顾二者可取得最佳的划分状态,确保软件总成本最低模块设计原则1信息隐藏2高内聚度(强)3低耦合度(松)什么是信息隐藏(1)模块应该设计得使其所含的信息(过程和数据)对那些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不可访问(2)模块之间仅仅交换那些为完成系统功能所必须交换的信息信息隐藏的优点(1)支持模块的并行开发(设计和编码)(2)模块的独立性更好(3)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4)便于测试和维护,减少修改影响向外传播的范围模块化、信息隐藏,局部化是什么关系局部化与信息隐藏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局部化就是指将一些使用上密切相关的元素尽可能放在一起。对一个模块来说,局部化是期望模块所使用的数据尽可能是在模块内部定义的。因此,局部化意味着减少模块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实现模块之间的信息隐藏。在软件测试和维护期间经常需要修改一些模块的内容。信息隐藏和局部化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联系,使得在修改一个模块时对其他模块的影响降到最低。“隐藏”的意思是,有效的模块化通过定义一组相互独立的模块来

软件工程 简答题复习题(带答案)

n n g a r 第一章 1,与计算机硬件相比,计算机软件有哪些特点? 软件的特点如下。 1)无法直接观察计算机软件的物理形态,只能通过观察它的实际运行情况来 了解它的功能、特性和质量等。 2)人们在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产品,以及在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过 程中,渗透了大量的脑力劳动。 3)不存在像硬件一样的磨损和老化现象,但存在着缺陷维护和技术更新的问 题。 4)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计算机系统环境。 5)具有可复用性。 3,什么是软件危机?什么原因导致了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的现象如下。 1)预算,项目一再拖延。 2)需求,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项目成功率低。 3)软件工程方法,软件可维护性差、软件质量差、可靠性差。 4)开发工具落后,手工方式,开发效率低。 所有导致软件危机的原因,都与软件本身的产品特点相关。 1)软件是一个复杂的逻辑产品。如果没有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及软 件产品的结构、质量、可维护性得不到保障,开发与维护费用就会持续升 高。 2)软件产品不能实现大规模复用,这导致了软硬件生产效率的不同。 3)软件生产是脑力劳动,它看不见、摸不着,开发成本、开发周期等都无法 做到准确估算,生产过程不易控制。 4)软件成本主要是由研发成本构成;而硬件的生产成本主要是材料和制造成 本,分摊的研发成本很少,即软件研发过程与硬件制造过程相比要复杂得 多。 5,请简述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

n d A i 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模型、软件支持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 软件开发方法的内容涵盖市场调研、正式立项、需求分析、项目策划、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程、测试、试运行、产品发布、用户培训、产品复制、销售、实 施、系统维护、版本升级等。 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和原型模型等。软件支持过程由所支持的CASE 工具组成,常用的CASE 工具有Power Designer 和Rational Rose 等。 7,请简述软件工程的目标、过程和原则。 目标、过程和原则是一切工程的三维框架,这里是以工程的观点来看待软件开 发。 1)软件工程的目标:降低成本、及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高质量、高效 率、高效益)。2)实现目标的过程即完成产品加工的过程,包括:基本过程、支持过程和组 织过程。 3)进行过程应遵守的原则:原则就是过程中的轨道约束,包括:选取适宜的 开发范型、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持、重视开发过程 的管理。 9,请简述现代软件工程与传统软件工程显著的区别和改进。 1)传统的软件工程是基于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而现代软件工程是以面向 对象技术为标志。 2)不仅在编程技术上有很大的改进,而且在分析、设计等整个开发过程中, 采用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更加完整、自然地反映客观世界。3)采用架构技术,开发效率、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4)更注重团队开发和管理,融入更多、更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如RUP 模型、 XP 模型、过程改进、能力成熟度模型、配置管理等。 第二章 1,如何理解软件生命周期的内在特征?

软件工程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划线上填写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等价划分是一种黑盒测试技术,这种技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为若干个数。 2.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了系统的逻辑模型。 3.盒图也称为 N-S图。这种表达方式取消了流程线,它强迫程序员以结构化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4.软件有效性,指软件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效率。 5.IPO 6.数据流图有四种基本成分:源、终点,处理,存储,数据流。 7. 其中数据项是组成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最小元素。 8.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化分析SA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9.软件开发是一个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和求精的过程,而软件测试是一个由下而上的过程。 10.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将软件系统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为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结构奠定基础。 1.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2.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可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

单元测试、运行与维护阶段。 3.软件测试的步骤:单元、集成、系统、验收。 4.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加工、数据流、数据存储文件、汇点。5.IPO图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框组成。这个图的特点是能够直观的显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6.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运用类、实例、属性、重载、消息传送、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7.分析已有的程序,寻求比源代码更高级的抽象表现形式,这就是软件的逆向工程。 8.程序测试是对编码阶段的语法错、语义错和运行错进行查找的编码执行活动。 9.为了获得较高的模块独立性,尽量设计出具有高内聚和低藕合性能的模块。 10.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1.可行性研究,应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运行可行性和法律和 社会效益可行性等方面研究。 2.构化程序设计中程序主要的3种基本控制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 结构。 3.软件生存周期中时间最长、花费精力和费用最多的一个阶段是维护 阶段。 4.需求分析阶段,分析人员要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功 能需求。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1、下列哪一模型是软件的基础模型 A.瀑布模型 B.快速原型 C.增量模型 D.螺旋模型 2、划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对独立 B.各阶段的任务在时间上连续 C.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关性 D.各阶段的任务在时间上相对独立 3、下列哪个办法不属于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之一 A.采用软件工程的解决途径 B.研制新一代智能计算机 C.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 D.大力扶持软件企业 4、下列哪个不属于软件工程的内涵之一 A.扶持培养软件高手的学院 B.开发既可靠又能有效运行的软件 C.应用完善的科学与工程原理 D.经济地开发软件 5.造成大型软件开发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 A.开发人员缺乏足够的开发经验 B.项目开发进度不合理 C.软件系统的复杂性 D.对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 6.软件会逐渐退化而不会磨损,其原因在于 A.软件备件很难订购 B.不断的变更使组件接口之间引起错误 C.软件错误在经常使用之后会逐渐增加 D.软件通常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软件系统是不容易修改的,除非它们在设计时考虑了变化 B.由于软件是产品,因此可以应用其他工程制品所用的技术进行生产 C.一般来说,软件只有在其行为与开发者的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成功 D.购买大多数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比软件更昂贵 8.Ariane 5火箭发射失败的事例告诉我们 A.(2)软件后备系统可以通过复制生成 B.(3)软件重用必须重新进行系统论证和系统测试 C. 选项(1)和(3) D.(1)系统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软件采集数据的精度、范围和对系统的控制

9.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软件本身的特点及开发方法。 B.软件工具落后。 C.软件生产能力不足。 D.对软件的认识不够。 10.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软件质量是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 B.软件质量是由产品的功能、性能、易用性等外在特性决定的。 C.运行正确的软件就是高质量的软件。 D.软件产品质量越高越好,最理想的情况是达到“零缺陷”。 11、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哪几项? A.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道德可行性 C.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D.技术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 12、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帮助()正确地作出是否投资于这项开发工程的决定。 A.系统分析员 B.客户组织的负责人 C.项目经理 D.软件开发人员 13、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 A.开发成本 B.运行费用 C.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D.系统使用寿命 14、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定义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A.错 B.正确 15、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需要的时间长短和所研究系统的规模关系不大。 A. 正确 B.错误 16、把可行性研究各个步骤的工作结果写成清晰的文档,请用户、客户组织的负责人及评审组审查,以决定是否继续这项工程及是否接受分析员推荐的方案。 A.正确 B.错误 17、结构化分析方法遵守的准则之一——定义软件需要完成的功能,需要建立的模型是 A.功能模型 B.数据模型 C.行为模型 D.动态模型 1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数据字典的作用。 A.为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统一认识 B.为需求分析阶段定义各类条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李振宏《软件工程》期末复习 个考点完整版

选择20题,每题1分;填空10题,每题1分;简答5题,每题8分;设计题3题,每题10分(流程图的设计、流图设计和环形复杂度的计算、语句覆盖和判定覆盖测试用例的设计)。 1.详细设计中,过程设计的工具,N-S图,PAD图及判定表和判定树各有何特点和适用情况?(第六章) (1)盒图(N-S图): 一种不允许违背结构程序设计精神的图形工具,又称为N-S图。它有下述特点: ①功能域(作用域)明确,可以从盒图上一眼就看出来。 ②盒图没有箭头,因此不允许随意转移控制。 ③很容易确定局部和全程数据的作用域。 ④很容易表现嵌套关系,也可以表示模块的层次结构。 适用:对大部分设计均有适用性,常用于软件工程详细设计中,提供一种结构化的方式,便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2)PAD图: PAD是问题分析图(problem analysis diagram) ,它用二维树形结构的图来表示程序的控制流。PAD图的主要优点如下: ①使用PAD符号设计的程序必然是结构化程序。 ② PAD图所描绘的程序结构十分清晰。最左面的竖线是程序的主线,即第一层结构。随着程序层次的增加,PAD图逐渐向右延伸。每增加一个层次,图形向右扩展一条竖线。图中竖线的总条数就是程序的层次数。 ③PAD图表现的程序逻辑,易读、易懂、易记。程序从图中最左竖线上端的结点开始执行,自上而下,从左向右顺序执行,遍历所有结点。 ④容易将PAD图转换成高级语言源程序,这种转换可用软件工具自动完成。 ⑤既可表示程序逻辑,也可描绘数据结构。 ⑥支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方法的使用。 适用:为FORTTAN,COBOL,PASCAL等每种常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一套相应的图形符号。 开始时可以定义一个抽象的程序,随着设计的深入,使用def符号逐步增加细节,直至完成详细设计,如图6.6所示。 (3)判定表(P127有例子): 适于表示复杂的条件组合与应做的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特点是: ①能够间接而又无歧义的描述处理故意则。 ②并不适用于作为一种通用的设计工具。 ③一张判定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左上部列出所有条件,左下部是所有可能的动作,右

软件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1、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A、线性顺序模型 B、顺序迭代模型 C、线性迭代模型 D、及早见产品模型 2、使用程序设计的控制结构导出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是() A、黑盒测试 B、白盒测试 C、边界测试 D、系统测试 3、软件结构图的形态特征能反映程序重用率的是() A、深度 B、宽度 C、扇入 D、扇出 4、软件结构图中,模块框之间若有直线连接,表示它们之间存在() A、调用关系 B、组成关系 C、链接关系 D、顺序执行关系 5、需求分析最终结果是产生() A、项目开发计划 B、需求规格说明书 C、设计说明书 D、可行性分析报告 6、快速原型模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开发完毕才见到产品 B、及早提供全部完整的软件产品 C、开发完毕后才见到工作软件 D、及早提供工作软件 7、若有一个计算类型的程序,它的输入量只有一个X,其范围是[-1.0,1.0],现从输入的角度考虑一组测试用例:-1.001,-1.0,1.0,1.001。设计这组测试用例的方法是( ) A、条件覆盖法 B、等价分类法 C、边界值分析法 D、错误推测法 8、软件详细设计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模块设计 B、结构化设计 C、PDL语言 D、结构化程序设计 9、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做( ) A、.软件工程 B、软件周期 C、软件危机 D、软件产生 10、按软件生命周期方法设计软件的过程中,画数据流图属于下面哪个阶段的工作() A、需求分析 B、概要设计 C、详细设计 D、软件维护 11、在快速原型模型的开发过程中,仅作为需求说明的补充形式的原型是() A、探索型模型 B、演化型模型 C、实验型模型 D、提交型模型 12、程序设计语言的工程特性之一为( ) A、软件的可重用性 B、数据结构的描述性 C、抽象类型的描述性 D、数据库的易操作性 13、软件按照设计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达到不出故障,持续运行的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 ) A、可用性 B、可靠性 C、正确性 D、完整性 14、模块设计中,最不希望的内聚是() A、功能内聚 B、通信内聚 C、过程内聚 D、偶然内聚 15、实施快速原型模型方法开发软件的关键在于() A、CASE工具的支持 B、如何开发演化型模型 C、项目主管的支持 D、开发人员的素质 16、程序流程图(框图)中的箭头代表( )。 A、数据流 B、控制流 C、调用关系 D、组成关系 17、一个只有顺序结构的程序,其环形复杂度是( )。 A、0 B、1 C、3 D、不确定的

大学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五、简答题 1.层次图和层次方框图之间区别何在?P92 ①层次图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层次方框图描绘数据结构 ②层次图中方框代表一个功能模块,层次方框图方框代表数据的子集或数据元素 ③层次图中连线表示模块间调用关系,层次方框图连线表示组成关系。 2.2、软件设计过程中为什么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P85 参考答案: (1)、采用模块化原理可以使软件结构清晰,不仅容易设计,也容易阅读和理解; (2)、模块化使软件容易测试和调试,因而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3)、模块化可以提高软件的可修改性; (4)、模块化有助于开发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3.用某种软件复杂性度量算法来度量不同类型的程序时。得出的度量值是否真正反映了它们的复杂性? 如果对同类型的程序进行度量,其结果是否就比较有价值? 参考答案: 开发规模相同,但复杂性不同的软件,花费的成本和时间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软件复杂性度量的方法能够全面、系统地度量任一软件的复杂性,某一种度量方法只偏重于某一方面。所以,用某种软件复杂性来度量不同类型的程序,所得到的度量值不一定真正反映它们的复杂性。但对同一类里的程序,按某种视点来度量它们的复杂性,其结果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4.数据流图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成分? 参考答案: 数据流图可以用来抽象地表示系统或软件。它从信息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同时可以按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表示内容不断增加的数据流和功能细节。因此,数据流图既提供了功能建模的机制.也提供了信息流建模的机制,从而可以建立起系统或软件的功能模型。 基本成分有:数据原点/终点数据处理数据流数据存储 5.常用的估算软件规模的方法有哪些?试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代码行技术的优点,容易计算,缺点是太片面,因为源程序只是软件配置的很少一部分,不同语言实现同一个软件所需的代码行数不同; 功能点数的特点:与编程语言无关,但是判断信息域复杂性级别和技术因素的影响程度时,存在着相当大的主观因素。 6.CMM的全称是什么?其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要对CMM进行分级?P321 其基本思想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是由于管理软件过程的方法不当引起的,即使是应用新的软件技术,也不会自动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和质量。能力成熟度模型有助于软件开发机构建立一个有规律的、成熟的软件过程。改进后的软件过程将有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使更多的软件项目免受时间和费用超支之苦。 ······························································································· 3分 对于任何软件开发机构的软件过程的改进都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的改进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彻底革命。CMM将软件过程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分为5个等级,用于测量软件机构的软件过程成熟度和评价其软件过程能力 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 答: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变化的一组活动。具体地讲,这组活动包括:①标志变化,②控制辩化,③确保适当地实现变化,④向需要指导这类信息的人报告变化。软件配置管理技术可以使软件变更所产生的错误达到最小并最有效地提高

软件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一、画出实际的瀑布模型p16 三、画出增量模型p18 五、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过程及内容p36 答: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进一步定义问题; 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 6).推荐行动方针;7).草拟开发计划;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六、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要如何进行?p35 答:目的: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首先,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澄清问题定义。之后,分析员应该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从系统逻辑模型出发,探索若干可供选择的主要解决方法(即系统实现方案)。对每种解法都应该仔细研究它的可行性,一般来说,至少应该从下述三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必要时还应该从法律、社会效益等更广泛的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 二、画出快速原型模型p17 四、画出简化的螺旋模型p20 软件工程考试复习题

七、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进行需求分析时要重点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p56 答: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1).功能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提供的服务。通过需求分析应该划分出系统必须完成的所有功能。2).性能需求——性能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满足的定时约束或容量约束,如速度(响应时间)、信息量速率、主存容量、磁盘容量、安全性等。3).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可靠性是指确保各应用及其相关的所有交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能力;可用性是指一个系统应确保一项服务或者资源永远都可以被访问到。4).出错处理需求——说明系统对环境错误应该怎样响应。5).接口需求——描述应用系统与它的环境通信格式。6).约束——在设计或实现应用系统时应遵守的限制条件。常见的约束有:精度;工具和语言约束;设计约束;应该使用的标准;应该使用的硬件平台。7).逆向需求——说明软件系统不应该做什么。8).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应该明确地列出那些虽然不属于当前系统开发范畴,但是据分析将来很可能会提出来的要求。 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八、典型的总体设计过程包括哪些步骤?p92 答:典型的总体设计过程包括九个步骤: 1)、设想供选择的方案;2)、选取合理的方案;3)、推荐最佳方案;4)、功能分解;5)、设计软件结构;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9)审查和复查。 九、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总体设计的主要过程有哪些?p91 答:主要任务: 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将划分出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程序、文件、数据库、人工过程和文档等等,但是每个物理元素仍然处于黑盒子级,这些黑盒子里的具体内容将在以后仔细设计。总体设计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个模块组成,以及这些模块相互间的关系。 主要过程: ①寻找实现目标系统的各种不同的方案。②从这些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若干个合理的方案,为每个合理的方案都准备一份系统流程图,列出组成系统的所有物理元素。③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且制定实现这个方案的进度计划。从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④进一步为这个最佳方案设计软件结构。⑤进行必要的数据库设计,确定测试要求并且制定测试计划。 十、何谓耦合?有哪些类型?软件设计应该取哪种类型?p97 答: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类型:数据藕合、控制藕合、公共环境藕合、内容耦合 设计原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 十一、何谓内聚?有哪些类型?软件设计应该取哪种类型?p98 答: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扩展。 低内聚有如下几类: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中内聚主要有两类: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高内聚也有两类: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设计时应该力求做到高内聚,通常中等程度的内聚也是可以采用的,而且效果和高内聚相差不多;但是,低内聚很坏,不要使用。

软件工程考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软件开发瀑布模型中的软件定义时期各个阶段依次是:(B) A) 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需求分析。 B) 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C) 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问题定义。 D) 以上顺序都不对。 2.可行性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A) A)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 C)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D)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时间可行性。 3 耦合是对软件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各种耦合按从强到弱排列如下:(C) A) 内容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公共环境耦合。 B) 内容耦合,控制耦合,公共环境耦合,数据耦合。 C) 内容耦合,公共环境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 D) 控制耦合,内容耦合,数据耦合,公共环境耦合。4.在详细设计阶段所使用到的设计工具是:(A) A) 程序流程图,PAD图,N-S图,HIPO图,判定表,判 定树. B) 数据流程图,Yourdon 图,程序流程图,PAD图, N-S图,HIPO图。 C) 判定表,判定树,PDL,程序流程图,PAD图,N-S 图。 D) 判定表,判定树,数据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流程 图,层次图。 5 按照软件工程的原则,模块的作用域和模块的控制域之间的关系是:(A) A)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模块的控制域之内。 B)模块的控制域应在模块的作用域之内。

C)模块的控制域与模块的作用域互相独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准确确定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功能阶段是(C) A.概要设计 B.详细设计 C.需求分析 D.可行性分析 7下面不是软件工程的3个要素的是(C) A过程 B.方法 C.环境 D.工具 8.下面不属于软件的组成的是(B) A程序 B.记录 C.文档 D.数据 9在瀑布模型中,将软件分为若干个时期,软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归属于(C) A.维护时期 B.运行时期 C.定义时期 D.开发时期 10.在瀑布模型中,下面(C)是其突出的缺点。 A.不适应平台的变动 B.不适应算法的变动 C.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动 D.不适应程序语言的变动 11下面不属于软件的特点的是(D)。 A软件是一种软件产品 B软件产品不会用坏,不存在磨损、消耗问题 C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 D软件产品非常便宜 12 软件开发工具是协助开发人员进行软件开发活动所使用的软件或环境。下面不是软件开发工具的是(A)。 A.维护工具 B.编码工具 C.测试工具 D.需求分析工具 1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是(D)。 A.原型模型 B.瀑布模型 C.螺旋模型 D.快速组装模型 14.软件设计中,用抽象和分解的目的是(B)。 A.提高易读性 B.降低复杂性 C.增加内聚性 D.降低耦合性 15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D)。 A.详细设计 B.软件编码 C.概要设计 D.软件测试和维护 16.开发软件时对提高开发人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的是(B)。

软件工程复习资料

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去进行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学科。 软件危机的定义: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如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不断增加,软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等的严重问题我们称之为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有哪些基本的思想:a.推迟实现的观点b.逐步求精的观点c.分解与抽象的观点d.信息隐蔽的观点e.质量保证的观点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 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 , XP)是一种软件工程方法学是敏捷软件开发中最富有成效的几种方法学之一。它的的核心有四个要点:交流、简单、反馈、勇气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常把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项开发活动的流程用一个合理的框架——开发模型来规范描述,这就是软件过程模型,或者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需求分类: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领域需求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SA) 结构图(Structure Chart ,SC) 面向对象的一些概念:类是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实例是类的具体化。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消息是指对象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数据流类型:变换型数据流、事务型数据流、混合型数据流 Jackson图:Jackson图是Jackson方法分析和设计最有效的表达手段,用它既可以描述问题的数据结构,也可以描述软件的程序结构。Jackson图的优点是便于表示层次结构,利于结构自顶向下分解,形象直观,可读性好。Jackson方法用某种形式的伪码给出程序的过程性描述。伪码一般采用结构化形式的英语描述,例如,用”select”语句描述选择结构,用”until”或”while”语句描述重复结构。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关联、泛化、聚集 软件设计的三类活动:软件设计的第一类活动是软件结构设计,也称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或高层设计。第二类活动是软件详细设计,也称为(模块)过程设计或底层设计。第三类活动是设计测试。 软件模块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分解、抽象、逐步求精、信息隐蔽和模块独立性。 软件模块化设计的定义:把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全部功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子功能,所有的这些模块以某种结构形式组成一个整体。 模块独立性的定义及控制标准:模块独立性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概念的直接结果,也是判断模块化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模块独立性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即模块自身的内聚和模块之间的耦合。 内聚性、耦合性和抽象的定义:内聚性是从功能的角度对模块内部聚合能力的量度,耦合性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抽象是一种从一般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方法,它要求我们集中于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而非具体细节或具体实现。 信息隐蔽定义:每个模块对其他所有模块都隐蔽自己的设计决策,也就是说,模块应该详细说明且精心设计以求在某个模块中包含的信息不被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访问。 按耦合度从低到高依次有7种耦合方式:a.非直接耦合(独立运行)b.数据耦合(用参数表传递简单数据)c.标记耦合(传递数据结构或者一部分)d.控制耦合(传递的信息包括控制模块的信息)e.外部耦合(模块与软件之外的环境有关)f.公共耦合(多个模块引用同一全局的数据区)g.内容耦合(访问内部数据,代码重叠或者多个入口)按内聚度从低到高依次有7种内聚种类:a.偶然内聚(模块完成的多个任务,任务之间的关系松散)b.逻辑内聚(模块完成逻辑相关的一组任务)c.瞬时内聚(模块的所有任务必须在同一时间间隔内执行)d.过程内聚(模块的处理元素相关而且按照特定的次序执行)e.通信内聚(模块的所有元素集中在一个数据结构区域上)顺序内聚(模块的处理元素相关,必须顺序执行)f.功能内聚(模块完成单一的功能,各个部分协调工作,而且不可缺少)结构化设计方法(SD)是基于模块化、自顶向下细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软件维护类型及对应方向的维护: 纠错性维护:对在测试阶段未能发现的,在软件投入使用后才逐渐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测试、诊断、定位、纠错以及验证、修改的回归测试过程。纠错性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的21% 完善性维护:为了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新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 1.1 软件工程:○1应用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即将工 程应用到软件;○2对○1的各种方法的研究 1.2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 1.3 软件工程三要素是:方法、工具、过程 软件工程的方法:是指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 软件工具:是指为软件工程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 软件工程过程:是指将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综合起来以达到合理、及时地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目的 2 软件工程的原则包括:模块化原则、信息隐蔽原则、抽象化原则、模块独立原则(内聚、耦合)、 依赖倒转原则、开闭原则等 2.1 模块化原则: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的过程。模 块是程序中相对独立的成分,一个独立的编程单位,应有良好的编程接口,模块的大小要 适中,模块过大会使模块内部的复杂性增加不利于模块的理解和修改,模块过小会导致整 个系统表示过于复杂,不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2.2 信息隐蔽原则:采用封装技术,将程序模块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使模块接口尽量简单。 2.3 抽象化原则:抽取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和行为,忽略非本质细节,采用分层次抽象,自顶向 下,逐层细化的办法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2.4 模块独立原则:是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 且接口简单。要求在一个物理模块内集中逻辑上相互关联的计算机资源,保证模块间由松 散的偶合关系,模块内部有较强的内聚性,这有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即:高内聚低 耦合) 2.5 依赖倒转原则: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2.6 开闭原则: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以修改。即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对于更改 是封闭的。 3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喷泉模型;各种模型的工作原理、阶段、每阶段任务、 特点、示意图; 软件开发模型(也称为软件过程模型):是从软件项目需求定义开始直至软件经使用后废弃为止,跨 越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3.1 瀑布模型(又称线性模型): 3.1.1工作原理: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工作开始的基础.所以,每个阶段都必须交出合格的文档,必须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评审,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开始后一阶段的工作 3.1.2 阶段: 计划时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开发时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 运行时期:运行和维护 3.1.3 各阶段任务: 1.需求分析和定义 在软件项目进行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从软件定义到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是今后软件,开发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用户对软件产品进行验收的基本依据。需求分析和定义是以用

高级软件工程师月考试试题A卷带答案

高级软件工程师考试试题(A卷)1、下哪种命名空间中的类型用于创建Windows GUI应用程序。(选择1项) D、 2、判断这PL/SQL 代码块:(选择1项) BEGIN FOR i IN 1..6 LOOP IF i = 2 OR i = 3 THEN null; ELSE INSERT INTO example(one) VALUES (i); END IF; ROLLBACK; END LOOP; COMMIT; END; 有多少行被插入到表 EXAMPLE ? A、0 B、1 C、2 D、3 3、链表具有的特点是:(选择3项) A、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C、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D、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比 4、序列图描述对象是如何交互的并且将重点放在消息序列上。(选择1项) A、正确 B、不正确

5、一个XML必须有DTD或Schemas。(选择1项) A、正确 B、不正确 6、动态网站需要的技术为。(选择3项) A、CGI B、HTTP C、ASP D、PHP 7、Linux 文件名的长度不得超过( )个字符?(选择1项)。 A、64 B、128 C、256 D、512 8、在Struts中实现页面跳转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选择1项) A、 B、 C、 D、 9、EJB的优点有哪些?(选择2项) A、技术领先 B、价格低廉 C、性能优越 D、强大的容器支持 10、在使用匿名登录ftp时,用户名为( )? (选择1项) A、login users B、anonymous C、root D、guest 11、你判断下面语句,有什么作用?(选择1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