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异规律教案

地域分异规律教案
地域分异规律教案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考点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含解析)

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1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 提示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 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 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注意点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2.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并非是毫无联系的两个概念 (1)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会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2)从宏观上来看,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而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地理环境和自然带的分布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地域联系教案湘教版

3.3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地域联系教案湘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掌握主要的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2.了解工业联系的形式和各类工业地域的形成。 3.理解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作出适当评价。 2.通过不同工业的布局特点,分析出不同工业部门的主要特点及其区位选择类型。 (1)、掌握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 (3)、学会综合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重点:1.影响工业主要区位因素。 2.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及其主导因素。 难点:工业的区位分析和主导因素选择。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活动建议”为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教学过程: (一)工业区位因素 观看视频《福娃的生产过程》,讨论总结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条件:土地、水源 1.影响工业 的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材料、政策、技术等 2、工业主导区位条件与工业类型: 结合我国制糖工业和饮料工业的布局特点,总结制糖工业和饮料工业的布局规律,并由布局规律分析出制糖工业和饮料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和工业特点。

从运输“原料”看,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那些原料运输成本高或不便长途运输的或原料笨重,而制成品重量却大大减轻的工业部门工业布局应尽量接近原料产地,这类工业也叫原料指向型。例如制糖工业,一般 8 吨甜菜才能制出 1 吨糖。再如低品位铁矿砂冶炼生铁,重量会减轻三分之二似上。因此这类工业应接近原料布局以降低成本。还有像水产品、水果等容易腐烂、不能久贮的食品,要制成罐头也要接近原料地。 从运输“产品”看,产品不便于运输或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这类工业也叫市场指向型。一些由原料加工制成产品后,重量并不减少,而运费在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如棉纱制成棉布、石油加工等。或是运输不便,产品只适宜在本地销售的工业,如食品工业、汽水、啤酒等瓶装饮料的制造业,以及家具制造、印刷工业等,多接近消费市场。 分组讨论,总结完成工业主导区位与工业类型表格 【例1】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 程度的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B ) A 、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 、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 、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 、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例2】下图是服装厂、炼铝厂和制糖厂的区位因素示意图,请将工业与针对数字连线 原料 劳动力 市场 技术 甲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技术 乙 技术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丙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技术 丁

2019届一轮复习专题10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十大基础图击破》学案.doc

10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贡嘠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为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康定木 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每年3—4月先开花后长叶,7—9月结果。下图示意贡嘠山垂直自然带谱(单位:m)。据此完成1—3题。 1.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基带为 A.稀树灌丛带B.常绿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 2.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谱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B.坡度C.纬度D.相对高度 3.近距离观赏康定木兰的最佳区域是 A.针阔叶混交林带B.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D.灌丛草甸带 【答案】1.B 2.D 3.A 【解析】本题组以贡嘎山为载体,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垂直地 域分异规律。 1.基带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平自然带,根据贡嘠山的经纬度(29°35′N,101°52′E)可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所以,贡嘎山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B项正

确,A、C、D项错误。 3.康定木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落叶灌木,位于灌丛草甸带,要远距离观赏康定木兰应该位于与 之有一定间隔的疏草寒漠带或针阔混交林带,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基带的含义必须要掌握精准,并不是山麓的自然带就一定是基带,否则第1小题很容易错选A选项。基带是指一个地方的水平自然带,贡嘎山东坡山麓的稀疏灌丛带也是因为山地阻挡,降水少形成的地 方性自然带,不属于基带。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图3)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 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图1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 然带谱示意图 图2 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 直带谱图图3 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 意图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一、知识讲解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二、经典高考题 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解析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1)A(2)C 2.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 答案C 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

(完整版)地域分异规律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1-2题。 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 性 D.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及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 A.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常绿阔叶林、草甸灌丛

C.高寒荒漠、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 D.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甸灌丛 4、导致甲、乙、丙植被更替的直接原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回5-6题 5.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 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6.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10题。 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 C.雨林落叶阔叶林草原 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8.甲、乙、丙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9.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相对高度10.图示山麓自然带中,导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导致100N-50S和300S-370S两段垂直自然带数量差异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海陆分布 D.纬度相对高度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合图的图名

“纬度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导学案

“纬度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导学案 □湖南易勇军 目标锁定认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两种规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机制。 新知存盘 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①差异性无处不在。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②有序性和③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2.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④低纬度向⑤高纬度逐渐减少,随着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⑥纬线延伸、随⑦纬度变化。这种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性就是⑧纬度地带性。 3.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⑨沿海到⑩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 地理环境。这种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被一 些地理学家成为⑾干湿度地带分异。 合作探究 从祖国南疆的椰岛雨林到北国的白桦松海,从东部江南的鱼米水乡到西北内陆的大漠孤烟……江山总是多娇如此,差异万千。那么,是什么原因成就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个性”呢? 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景观总是通过其特有的植被来表现的。影响植被生长特点或特性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所有的要素中,气候要素无疑是其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一种。所以要理解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就要从认识世界气候的特点及分布的基本规律入手。 【活动探究一】影响气候形成和分布的三大自然因子 ●思考: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影响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基础知识——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等是影响气候形成和分布的三大自然因子。那么,这些因子分别主要影响气候的哪些方面?各有些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影响世界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的呢? 由于地球的形状决定了地球上低纬度地区总是比高纬度地区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从而使得地球上的热量分布随着纬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这使得世界上的气候带(或热量带)也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逐渐从热带变化到温带,再变化到寒带。 大气环流主要影响不同纬度地区的降水和风向特点。由于高低纬度之间受热的差异及地转偏向作用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全球大气的三圈环流运动。三圈环流决定了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格局:低气压和中纬西风带控制区域内往往降水丰富,而高压、低纬信风及极低东风

高中地理33地域联系教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章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三节地域联系 第一课时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的概念、当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3、交通运输网络化的形式、层次、发展和变化 4、邮电通讯的方式、特点及工作过程 5、商业的概念、商业活动的作用及其主要环节 【重点难点】 重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分析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通信方式的主要任务、发展情况和工作过程 难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 2、邮政通信的组织形式和业务分类 【教学方法】 读图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图》、《亚欧大陆桥示意图》、《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图》、《法国的高速铁路图》、《邮件的传递过程图》、《电信网和电信设备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图》、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举例说明古代和当代人类社会的地域联系情况,使学生了解人类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发展及当代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进入交通运输的学习。 (板书)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交通运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交通包括运输和通信两部分,狭义的交通只包括运输。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交通,也可以说成运输,二者是混用的。因此本书采用“交通运输”这个概念。其次这里所谈的交通运输是指流通过程中的。像工厂中车间到车间的这种运输,也就是生产中的运输不在此范畴。 2.五种交通运输工具比较 运输量: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成本:水运<管道<铁路<公路<航空 速度:水运<管道<铁路<公路<航空 连续性:水运<航空<公路<铁路<管道 灵活性:管道<水运<铁路<航空<公路 小结五种方式特点缺点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造价高、占地大、短途运输成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漏、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大、安全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读《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图》、,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网络化。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案)

第三节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和根本原因 2、熟练掌握垂直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垂直地域分异五条规律(重点) 水热状况对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规律(难点) 【预习思考】 1、高大的山脉,随着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 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 观相应的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 2、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 100米气温下降。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 气温下降6℃。 3、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 山顶降水量呈“”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 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 现,如天山。 4、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等的自然带)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最典型。 5、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6、山地最下面的自然带(基带)与山体所处 的水平自然带保持一致。【重点难点探究】 问题探究一:垂直带谱复杂性的决定因素 观察右图,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自然带数量不一 样,南坡自然带数量多,自然带谱更复杂,试着分析影响 珠穆朗玛峰南北坡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你还能想到 其他因素吗? 问题探究二:水热状况对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规律(难点) 1、分析图A甲、乙、丙三座山脉中针叶林分布的高度为何不同? 2、图B中阿尔卑斯山为什么南坡和北坡中针叶林的上限不一样,哪一侧更高,试分析其原因。 3、问题2的结论能解释图C中针叶林在山脉西坡比东坡上限更高吗? 4、总结水热状况对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规律。 问题探究三:雪线概念及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 A图B图图C ° 雪线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案3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地理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能力目标: 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明确亚欧大陆桥的起至点及其作用。 3.能绘出世界上比较繁忙的四条主要航海线,并熟悉每条航线沿途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主要海港。 4.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德育目标: 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交通运输网的发展状况。

3.邮政网络的形成。 教学难点: 1.从经济角度来分析、评价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工具: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图》、《亚欧大陆桥示意图》、《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图》、《法国的高速铁路图》、《邮件的传递过程图》、《电信网和电信设备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图》、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外地,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的? 如果要见面,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讲述新课: (回答)联系方式:打电话、写信、上网等; 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主要考虑的因素:安全、速度、价格等 (承转)大家说了很多地域联系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板书)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案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最后一节,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必修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本条“标准”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而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材对此内容淡化了“地带性”、“非地带性”的概念,同时注重案例解读得出“地域分异规律的结论”。从本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理新课程理念“简化概念”、“增强体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山地自然带名称、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原因; (2)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考试习题以及所学知识,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尝试从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生产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生活实际中感悟地理环境差异性无处不在,从而树立因地制宜思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原因;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采用自学为主的模式。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资料,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并将重难点标注出来。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教师点拨。 2.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具体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上海高中地理一模简答题汇编专题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2018.崇明.一模)欧洲西部是个风光怡人,社会经济发达,而且经常创造奇迹的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主要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最雄伟的山脉。 材料二:2017年10月10日凌晨,世界杯足球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诞生了,那就是人口仅有33万的去年欧洲杯大黑马冰岛,历史上第一次杀进了世界杯。冰岛也是史上人口最少的世界杯参赛国。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 材料三:甲、乙两城市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上表为两城市主要月份降水量(单位:mm)分布表 22.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北山麓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分析该山脉南坡雪线分布高度夏季高冬季低的原因。(6分) 答案: 22.南麓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北麓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南坡雪线夏季高是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南坡处于中纬 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2分) (2018.奉贤.一模)读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和丁山脉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23.欧洲各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写出图中甲地所处的自然带,由甲地到丙地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24.如右图所示,比较丁山脉南坡和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和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答案: 2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纬度地带性热量(3分) 24.雪线北高南低,自然带南高北低(2分)南坡是迎风坡多地形雨,北坡是背属坡,降水少(2分) (2018.松江.一模)(一)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读图回答问题。(20分)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设计讲课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地理Ⅱ湘教版)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教学设计 眉县城关中学魏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 【知识理念分析】 教材在本节主要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介绍了各产业活动的特点,阐述了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通过生产协作、商贸联系和科技与信息联系来完成,是整个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概述和基础知识。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地球上的区域有大有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如今,人类建设区域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昔日广阔的草原和茂密的丛林,已经变成一望无际的良田;过去落后的手工作坊,陆续被现代化工业所取代;旧时荆棘密布、满目荒凉的原野,如今楼厦林立的,大道纵横…区域建设的成就和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今后如何走人地协调的发展道路? 所以,本章的第一节就重点从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上让学生来学习和分析,了解区域上的各种产业活动,如农业、工业等,影响它们的发展及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对区域的发展又有何关系?等相关内容,为本章节的核心“人类如何走可持续道路”打下基础,同时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章的内容涉及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的相关内容,学生首次接触这些知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理性认识不是很强。所以教学应该结合身边生

活的案例,让学首先有兴趣学习本章内容和知识点。然后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合作讨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序、有效、有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区位”的概念,加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产业活动的基础认识和了解,而且,近乎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也已经初具雏形。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教案

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了解工业联系的形式和各类工业地域的形成。 3.理解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作出适当评价。 2.通过了解工业生产活动过程,理解工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世界各地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工业与环境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工业的转移;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域。工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联系实例,分析工业的集聚、转移现象以及不同工业区域形成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图)。

【板书】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讲解】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阅读思考】为什么说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点拨】交通运输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运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工业产品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工业生产活动应尽量减少运费,降低运输成本。从运输“原料”看,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那些原料运输成本高或不便长途运输的或原料笨重,而制成品重量却大大减轻的工业部门工业布局应尽量接近原料产地,这类工业也叫原料指向型。例如制糖工业,一般8吨甜菜才能制出1吨糖。再如低品位铁矿砂冶炼生铁,重量会减轻三分之二似上。因此这类工业应接近原料布局以降低成本。还有像水产品、水果等容易腐烂、不能久贮的食品,要制成罐头也要接近原料地。从运输“产品”看,产品不便于运输或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这类工业也叫市场指向型。一些由原料加工制成产品后,重量并不减少,而运费在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如棉纱制成棉布、石油加工等。或是运输不便,产品只适宜在本地销售的工业,如食品工业、汽水、啤酒等瓶装饮料的制造业,以及家具制造、印刷工业等,多接近消费市场。 土地的有限性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土地的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任何工业布局都要占用一定量的土地,这一因素对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尤为重要。工业企业都要占有一定量的、适合建筑的土地。(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企业,“土地”因素尤为重要。如:钢铁、石化等)。所谓土地的价格,是指长期出租土地的地租价格。例: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用地高达每平方米1万元,王府井的商业用地高达每平方米4万元。因此,在城市内各个不同的地段办工厂,在占有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地价相差很大。只有占地少,而且出得起高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知识讲解 (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4)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分异规律 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二)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故选A项。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

(完整版)的西北地区(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整理)

中国的西北地区 编写人殷敦齐审核人李映泓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4、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重点与难点】 1、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3、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地理原理】 1、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路——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体现 3、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课时安排:1-2 课时 【课前预习案】见课堂自主学习手册 【课堂探究案】: 1、气候: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的体现: (2)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 (3)天ft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2、水文:该地区多内流河,季节性河流,湖泊多属于内流河。内流河水文 特征有哪些?

3、植被:一-荒漠草原为主 (1)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怎样的变化?理由是什么?反映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2)为什么天ft北坡有生长良好的森林,南坡的森林却很少? 4、(1)新疆的ft地牧场冬夏季方面的场所在哪? (2)我国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5、近年来在吐鲁番的哈密瓜种植园地表上都铺 满了砾石(上图),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 很大的提升,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砾石 对哈密瓜生长的影响。 6、坎儿井(右图),普遍于中国新 疆吐鲁番地区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与万 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 大工程。据图并结合西北地区的自然特 征,请思考坎儿井对输送灌溉水源有什 么作用?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地理 10.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

10.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的判读 典图探究 图1 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图2 某山地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 类题指导 1.通过山地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所处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海拔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度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山地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山地所在的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或南坡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相反。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脉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相同的海拔处,背风坡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比迎风坡高)。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 读“我国某山地典型植被带谱图”,回答下面两题。

《地域联系》教案(3)

地域联系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能力目标 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明确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及其作用。 3.能绘出世界上比较繁忙的四条主要航海线,并熟悉每条航线沿途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主要海港。 4.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德育目标 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交通运输网的发展状况。 3.邮政网络的形成。 ●教学难点 1.从经济角度来分析、评价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教学方法 1.运用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进行区别、分析说明。 2.运用图示导学法来说明、分析亚欧大陆桥(尤其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和作用以及世界主要航海线、邮件的传递过程。 3.采用综合分析法来讲授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4.采用讲述法介绍交通运输和商业的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表4.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投影片 图4.1——“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投影片 图4.2——“亚欧大陆桥示意”投影片 图4.3——“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投影片或挂图

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3.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1课时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①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②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由此 产生各地域单元③自然条件的差异。 2.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特征:④有序性、⑤普遍性。 、「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因素:⑥太阳_ 纬度地带丨一宀「亠 3 f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分异规律、、、 i分布特点:沿⑦纬线延伸,随⑧纬度变化 4.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分异 制约出现差异性的基本因素:⑨水分条件 分布特点:沿⑩经线延伸,随?经度方向变化 二、垂直分异规律 1.制约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温度和?降水随高度变化。 2?分布特点: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在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各自然环 境要素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课堂互鬲,互动交湎團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必考b、c) 提示: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

上三为什么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最突出?

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 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从而 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探究归纳]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不仅存在地域分异,而且呈现出比较项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分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异规律延伸 方向东西方向 (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 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11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沿20 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方向自然带的 变化:热带雨林带f热带草原带T热带荒漠带 T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 ° N?60° 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 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f温带草 原带f温带荒漠带 [学以致用] 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按照积温、降水分别绘成柱状图。读图完成年降水T:(iniin) I 500⑴?(2)题。 A [J C D E F 地区

《地域联系》教案(2)(1)

地域联系 【教学目标】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的概念、当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3、交通运输网络化的形式、层次、发展和变化 4、邮电通讯的方式、特点及工作过程 5、商业的概念、商业活动的作用及其主要环节 【重点难点】 重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分析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通信方式的主要任务、发展情况和工作过程 难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 2、邮政通信的组织形式和业务分类 【教学方法】 读图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图》、《亚欧大陆桥示意图》、《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图》、《法国的高速铁路图》、《邮件的传递过程图》、《电信网和电信设备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图》、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举例说明古代和当代人类社会的地域联系情况,使学生了解人类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发展及当代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进入交通运输的学习。 (板书)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交通运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交通包括运输和通信两部分,狭义的交通只包括运输。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交通,也可以说成运输,二者是混用的。因此本书采用“交通运输”这个概念。其次这里所谈的交通运输是指流通过程中的。像工厂中车间到车间的这种运输,也就是生产中的运输不在此范畴。 2.五种交通运输工具比较 运输量: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成本:水运<管道<铁路<公路<航空 速度:水运<管道<铁路<公路<航空 连续性:水运<航空<公路<铁路<管道 灵活性:管道<水运<铁路<航空<公路 小结五种方式特点缺点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造价高、占地大、短途运输成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模块地理1 章节:选自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三框题 课时:10 分钟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解读: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本节课主要讲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即垂直地带性。 二、教材分析: 承上启下,地位重要:本节课节选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也是整本书的最后一节。对于本章来说,它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对于整个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而言,它是对必修1前面知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它又为后面学习必修2和必修3农业地域类型、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荒漠化的防治、区域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内容做了知识铺垫和理论指导,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对于自然地理知识已经有了总体把握。 2. 能力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但由于这部分的内容综合性、空间性强,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对于地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不强,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3. 心理特征:高一学生探究欲旺盛,对自然地理景观非常感兴趣。因此,需要搜集与生活关联的景观图片和地图,以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同化与整合。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够能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 ②能够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探究、图片展示、材料分析,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②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 教学重难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和规律。 2. 重难点突破策略 ①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利用图标比较分析,得出原因。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1. 教学方法:①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