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二篇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二篇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水产动物原料的营养成分

主要内容

●一般成分含量

●水分

●蛋白质

●脂质

●碳水化合物

●无机质和维生素

●浸出物

学习要求

了解水产食品原料大致营养成分及含量范围

掌握各种营养成分

建议学时 6学时

第一节一般营养成分

鱼贝肉水分(moisture or water)含量为60—85%,pr(protein)约20%,碳水化合

物—1%,水分1%—2%,脂质含量变动幅度较大,有的种类在1%以下,有的在20%以上,因

种类而异,在同一种也因个体部位、雌雄、成长度、季节、生息、水域和饵料等多种因素面

不同。

以上只能是各种一般组成的大体范围,不同品种有时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第二节水分

一、含量

多数鱼贝肉的水分在60—85%范围之内,偶尔也有超出这一范围的如海蜇水分含量95%

以上,刺海参水分含量83%。贝类原料水分含量较高(80—90%)。

鱼贝类水分含量高是其易腐败的原因之一。

二、水分含量与脂质的关系

水分和脂质含量之间存在逆的相关关系,含脂质多的鱼类水分含量较少,两种成分之和

大约80%左右。

三、水分在生体组织的存在状态

自由水(free water)和结合水(bound water)。自由水占多数,具有作为溶剂的机解,

可在组织内部流动,以输送营养素和代谢产物,并参与维持电物质平平衡和调节渗透压。

结合水(约占全水的15%—25%)通过与pr及碳水化合物的羧基、羟基、氨基、亚氨基

等形成氢键而结合,不能作为溶剂,难于被蒸发和冻结。

考虑食品的保存性与其水分联系起来考虑,使用水分活度(Aw)即(water activity)

更为适当,aw表示的是M可利用的水分量。因为组成和食品中的水分是以溶质的水溶液状

态存在的,一部分的水分被强有力地吸引在溶质的周围,难于被M的发育和繁殖所种用。所以在考虑食品的保存性时,重要的是受溶质影响的水分量的多少。

p

Aw=—— aw值在0—1之间。该值越小,M越难以繁殖。

P0

(P—food)的蒸汽压,P0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第三节蛋白质(P r)

一、含量

粗P r(crude protein)以包括非蛋白氮or称浸生物氮(nonprotein nitrogen)的含水量氮量乘以换算系数,(水产物通常使用6、25)算出,作食品一般成分分析时,通常以粗P r表示。

鱼贝类的P r大部分种类在16%—25%范围内,与脂质相比,种类同的度动较小。但水分在80%以上,含糖质较多的软体类也有在105左右的。

二、鱼贝类肌肉组织

鱼肉电普通肉(ordinary muscle)和暗色肉(dark muscle)组成其肌肉属横纹的骨骼肌,由多数的肌隔膜分开的肌节重叠而成。肌节是由直径为50—250μm的组长纤维所构成,肌纤维中多数为肌原纤维,虽明暗模相互交替。每种鱼的肌节数几乎是一定的,加热后,肌节凝固变硬,而肌隔变成柔软的明胶质,所以肌节容易脱落。

暗色肉存在于体侧线的表面及背侧部和腹侧部之间。暗色肉的肌纤维较细,富含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等色素蛋白质以及各种酶蛋白。(在加工和贮生中有些不良影响,如鱼的加工中要充分净洗,改观色泽增加鱼的凝胶弹性)鱼体暗色肉的多少因鱼种而异。一般活动性较强的中上层鱼类如鲱、鲐、沙丁鱼和洄游性鱼类如鲣、金梭鱼等暗色肉少,且只限于层暗色肉,称为白肉鱼。

暗色肉的特点:含较多的色素p r 、脂质、糖原、Vvt和E类,因此在食用价值和贮芷性解方面,则暗色肉低于白色肉。

组成

三、鱼贝类的p

r

鱼肉蛋白质:1、cell内p r:(1)肌原纤维p r:①肌球蛋白粗丝ATP肌动球蛋白②肌动蛋白细丝ATP肌动球蛋白③原肌蛋白④肌钙蛋白(③、④调节蛋白,含量少,与加工贮芷过程中鱼肉质劣变化不大(2)肌浆p r

2、cell外蛋白质(肌基质蛋白)—结缔组织p r

1、肌质纤维蛋白质

由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调节蛋白)和肌钙蛋白(调节蛋白)组成。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构成肌原纤维粗丝和细丝有主要成分,两者在ATP的存在形成肌动球蛋白,与肌肉收缩和死后僵硬有关。

肌动球蛋白+ATP+H2O→肌动蛋白+肌球蛋白+ADP+HsPO4。肌球蛋白分子由重链与轻链两个部所组成,每一肌球蛋白分子上有3根or2根(白色肉为3根,暗色肉为2根)他子质量不

同的轻链。从肌肉制备的肌原纤维用SPS—PAG(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测定,可看到按分子质量大小次序排列的肌原纤维蛋白组成的电泳谱。不同鱼类的3根轻链的分子质量不尽相同,但同一种鱼类是一定的,可以种用轻链的这种种特异性进行鱼种分类鉴定,也可以用此鉴别加工产品的原料种类,防止假昌伪劣。

肌球蛋白的重要性质:(1)APT作用,具有他解腺昔三磷酸(ATP)的酶活性,是盐溶性蛋白。当肌肉在冻芷、加热过程中产生变性时,会导致APT活性的降低or消失;同时肌球蛋白在盐类溶液中溶解度降低。这两面种性质是用于判断肌肉蛋白变性的重要指标。

(2)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粘度增大。

(3)在生理条件下形成丝。在鱼糜制品加工过程中,加%—3%的食盐进行溃,是利用Nacl溶液从被溃破坏的肌原纤维cell溶解出肌动球蛋白使之形成弹性凝胶。

原肌球蛋白与肌钙蛋白一起,结合在F-肌动蛋白上,形成细丝。

2、肌浆蛋白质

由与被产生肌,肉内高解化合物ATP等有机磷酸化合物的糖酵解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水溶性P r所组成。为cell内骨骼P r连接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在于肌纤维鞘与肌原纤维之间凤及肌原纤维相互之间)。此外,还包括具有氧贮芷机能的肌肉色素肌红蛋白及存在于核,线粒体,肌浆网等cell内小器官中的P r。

肌浆蛋白:存在肌肉cell浆中的水溶性(or稀盐类溶液中可溶的各种蛋白的总称。包括与产生肌肉内高解化合物APT等有机磷酸化合物的糖酵物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水,与代谢有关的E,活性很强,在鱼糜败形成过程中产生阻碍作用,溶性P r,具有贮氧机能的肌肉色素肌红蛋白及存在于核,线粒体,肌浆网等cell内不器官中的P r 。

暗色肌和红色肌中红蛋白含量高则区分暗色肌与白色肌的主要标志。

3、肌基质蛋白

包括胶原和弹性蛋白,构成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均不溶于水和盐尖溶液中,胶原由多数原胶原分子组成的纤状物质,当胶原纤维在水中加热至70℃以上温度时,构成原胶原分子的3条多肽链之间的交链结构被破坏而成为溶于水的明胶。

4、几种蛋白的分离(利用溶解性不同)

离子强度I表示电解液的浓度,I=1/2ΣCi Zi2 。

Ci表示溶液中离子的重量摩尔浓度Zi为离子价。

贝类、软体类、甲壳类等无背椎动物的肌肉中,与鱼肉不同,存在相对活性较强的内因性蛋白酶,由于E的作用,肌原纤维蛋白自溶有变成水溶性蛋白的可能。若不完全抑制E 的活性,难以判断所得的结果,上述他离方法就不适用。

在硬骨鱼普通肉的全部肌肉蛋白持质中,分以下三种P r,各部分所占百分比致为:基质蛋白2—5%。肌浆蛋白20—35%,肌原纤维蛋白60—75%,肌基质蛋白2—5%。

鱼肉P r组成与哺乳动物(肌浆蛋白30—35%,肌原纤蛋白约50%,肌基质蛋白15—20%)相比,肌基质蛋白的比率少,而肌原纤维蛋白多。所以鱼肉组织比畜肉柔软(易破碎),鱼肉易腐败的变质的原因之一。暗色肌和红色骨的肌浆蛋白,所占的比率比普通肉大。

中含人体必需Aa的种类、数量均平衡

四、鱼贝肉P

r

《水产利用化学》P56表Ⅱ,它的第一限制Aa大多是含硫Aa,少数是Val(氨酸)。鱼类P r消化率达97%—99%,lys含量特别高,可以和第一限制为lys的食品互补食用,有效地改善食物蛋白的营养。

第四节鱼贝类的脂质

一、鱼贝类的脂质含量

影响鱼贝类的脂质含量的因素较多,如环境条件、生理条件、季节、食饵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渔场、渔讯)含量—20%。

根据鱼体中脂的含量可将鱼分为:

少脂<1%,中脂1—5%,多脂5—10%,高脂>10%。

口语中一般分为低脂<5%,高脂>5%。低脂性鱼类:淡水鱼、鲷科、石首料等;高脂(洄游性鱼类):带、鲅、鲐、金枪、鳗等。

据季节分;春、秋。

据生殖季节:产卵前(含高脂)、产卵后(含低脂)。

粗脂+H2O————常数

鱼料之间脂质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贮芷脂质含量的差异所致。

二、脂质的功能

热源必需的营养,代谢调节物质,绝缘物质(保温、绝热作用)缓冲、浮力获得。

贝类脂质的特点:低温下具有流动性,并富含n-3条多为饱和脂肪酸和非甘油三酯等。

三、脂质成分的分类和结构

鱼贝类脂质大致可分为非极性脂质(nonpolar lipid)和极性脂质(polar lipid)or 贮芷脂质(depot lipid)和组织脂质(tissue lipid)or积累脂肪和组织脂肪。

鱼类脂质:

1、非极性脂质:①中性脂质:脂肪酸和醇类组成的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酯)有时也包括烃类。②衍生脂质:脂质分解时产生的脂溶性衍生化合物(脂肪酸、多无醇、烃类、固醇、脂溶性)。

2、极性脂质(复合脂质):磷脂、糖脂质、磷酸脂、硫脂。

据功能分;积累脂肪和组织脂肪。

积累脂肪:主要由甘油三酸脂组成,营养状态良好时大量地积累在皮下组织,内脏各个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肠腺之间,运动时成为能量来源。

组织脂肪: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分布于cell的膜和颗粒体中,且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成分,营养状况较差,也不会被消耗掉而保持一定水平。

四、脂质的组成及分布

1、甘油三酯:

是积蓄脂肪的主要成分,营养状态良好时,沙丁鱼、鲭、鲣等积存在皮下组织,鳕、鲨、乌贼等积存在内脏各器官,特别是在肝脏中含量多处于饥饿状态时,甘油三酯作为能源而被子消耗而减少。

甘油三酯是甘油与3分子的脂肪酸(fatty acid)酯链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当结合的

脂肪酸是不同的2种or3种时,称为混合甘油酯.由1分子or2分子脂肪酸结合而生成的甘油酯,分别称甘油一酯、甘油二酯。构成鱼类的甘油酯的主要是甘油三酯。

构成鱼类甘油三酯主要脂肪酸有:饱和酸(saturated acid);具有1个双键的单稀酸(monoenoic acid);具有2个至6个双键的多烯酸。都是碳原子数12—24的偶数直链状脂肪酸。(有时也有奇数碳原子和分枝链的脂肪酸)。

《水产利用化学》P80—81表Ⅱ3、2主要鱼类肌肉中非极性脂质的脂肪酸组成的。

影响因素:鱼肉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因饵料、渔场、渔期、水温、肥满度、成熟度、部位等种种因素面有显著变动。一般来说①淡水鱼的脂质中比海水鱼含有的C16:1 C18:

2 C18:3所组成比高,C20:1 C22:6的组成比低的倾向。

②海水鱼随着生息深度的增加,多烯酸的组成比减少,单烯酸的组成比增加。

③n-3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EPA 5n-3, DHA 6n-3)海水鱼比淡不性鱼贝显著。在比较深海中生息的细鳞鮋、异鳞蛇鲭、棘鳞蛇鲭。日本胸鳍鲷等的脂质也是C18:1 C20:1 C22:1这之类单稀酸显著多,多稀酸少,体现出深海性鱼类的特征,另外,当这些鱼供食用时因肌肉中含蜡酯多的缘故有时会引起腹泻or类似腹泻的症状。(细鳞鱼由与蜡酯无关,也许是因为一时摄入过多的中性脂质,未完全消化吸收而排泻而引起的症状。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分布对多数鱼来说(鲑、鲫、大西洋鲱、鲭、鳐、鳕、)有甘油1—位OH基结合饱各酸及单稀酸,2—OH结合有我烯酸及短链脂肪酸,以及3—OH结合长链脂肪酸的倾向。①饱和脂肪酸、单烯酸②多烯酸、短链脂肪酸③长链脂肪酸

2、磷脂质

是组织脂肪其含量变动小,主要为细胞膜构成成分,(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多量存在于脑、内脏各器官、生殖腺等组织,肌肉中也有分布。

一般来说,与同一鱼体的甘油三酸相比,磷脂质中C20:5 C22:6一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比例较高,越是脂质含量低的科属n-3 puFA的经例越高。

鱼肉中存在的主要磷酯质是磷酸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

3、蜡酯WE(贮芷脂质)生息于表皮层的鱼类TG为热解贮存形式,中层及深层的鱼类WE为热解贮存形式。

是一价的高级醇与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存在于鱼类中的蜡酯,在醇及脂肪酸中均是C18:1 C20:1的组成比例较高。食用含有多量蜡脂鱼种会引起皮脂溢,所以含蜡酯多的鱼种不易食用。

4、二酰甘油醚

甘油与一价的高次醇所形成的醚称为甘油醚。

鱼类中所含有的甘油醚系甘油的2-位及3-位的OH基与脂肪酸以酯键相结合而形成的二酰甘油醚。

在板鳃类(软骨鱼)的体油及肝油的不物中存在多量的甘油醚;各类鱼的肌肉中边含有甘油醚,通常在深海鱼的肌肉中食量比较多,食用这些鱼肉有时会能上能下引起腹泻,须加注意。

5、烃类及固醇

在鱼类的肌肉脂质及内脏油中含有不化物的饱和or不饱和直链or支链的烃类,主要

的烯是角鲨烯(鲨的肝脏中含有大量的角鲨烯)。

固醇在无嵴椎动物中的种类非常多,但在鱼类中主是胆固醇及其脂肪酸酯。与鱼肉相比,在乌贼、章鱼类、虾类中的含量较高,产卵鱼也含量高。

五、在加工、贮芷中的变化

水产品的劣化变质有氧化和水解。

酸败:脂质氧化后,使食品其具不快的刺激臭,并带有涩味和酸味,该现象称为酸败。

油烧:随着酸败的加剧,制品的脂质及内部往往产生褐变,这种变色称为油烧。

鱼在低浸贮芷时,脂质的氧化可在一定程式主上被抑制。

但水解E的活性在低温下并不停止,故脂质水解引起的品质劣化显者。水产品中E的种类多含量多分布广,这也是易腐败变质的原因之一。

鱼贝类脂质的特征:①完合n-3条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海水性鱼贝类比淡水性鱼贝类更显著。②磷酯中n-3 puFA的含有率比中性脂质高③脂质含量低的种属,其脂质中的n-3 puFA比例。

第五节碳水化合物

一、糖原

—1%

二、鱼贝类的其他糖类

粘多糖:甲壳类的壳和乌贼骨中所含的甲壳质都是最常见的粘多糖,由N—乙酰基—D —葡萄糖胺,通过B1→4键结合而成的多糖,属中性粘多糖。

酸性粘多糖:

1、硫酸化多糖:硫酸软骨素:因硫酸基的含量和结合部位不同,存在多种化合物。

②硫酸乙酰肝素:A—哺育动物软骨中。

③乙酰肝素:C—软骨鱼类的软骨中。

④多硫酸皮肤素:D—鲨鱼软骨中。

⑤硫酸角质素:E—鱿鱼软骨中。

B、H硫酸角质素存在于上鳃鳃外皮,鲨鱼外皮。

2、非硫酸化多糖:

透明质酸金枪鱼眼球的玻璃体和鲨软骨素:大量存在于头足类的外皮中鱼外皮中

第六节维生素

鱼贝类可食部分含有多种人体营养所需的vit,包括脂溶性V A、V D、V E和水溶性的V B族、V C族,其含量依鱼贝类的种类和部位而异。

一、脂溶性vit

1、V A(视黄醇):①vitA1存在于海产鱼类肝脏中(可制作鱼油)

②vitA2存在于淡水鱼肝脏中(可制作鱼油)

V A的生理作用

V A成人日需量:20002u/d,鱼肝油和鱼卵好的V A食物源之一。

2、(V D2-V D3):生物活性较高的是V D2和V D3,也存在于鱼类的肝流域中,但软骨鱼类肝流

域中含量少。肌肉中含脂量多的中上层鱼类(红肉鱼)含量在3Iu/g以上。

V D的生理功能

3、V E(生育酚)

有八种不同的生育酚和生育烯酚,具有V E的活性,其中又一生育酚活性最强。

V E的生理功能

海产鱼中又一生育酚含量90%以上,淡水鱼的鳃、红点鲑含r-生育酚的比率最高,个别贝含s-生育酚比率较高。

二、水溶性vit

1、维生素B1(vit B1)——硫胺素

含量:多数鱼类—g。

八目鳗、河鳗、鲫、鲣— mg/g。

一般来说暗色肉比普通肉含量高,肝脏中含量与暗色肉相同or略高。

生理功能P32下

2、(核黄素)

含量见P33

一般红肉鱼高于白肉鱼,肝脏、暗色肉高出普通肉5—20倍。

生理功能P33中

3、V B5(烟酸)or(尼克酸)

普通肉的含量高于暗色肉和肝脏。

4、V C(抗坏血病)

紫菜中含量较丰富。

第七节鱼贝类的无机质

一、概念

1、无机质(mineral):除C、H、O之外,其它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皆称为无机质。

2、常量元素or广量元素:在无机质的分类中,在较大量存在的Na、K、Ca、Mg、Cl、P、S 七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or广量元素。

3、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除常量元素之外,人体生理所必需的元素(如:Mn、Co、Cr、I、Mo、Se、Cu等)称为一。

二、无机质的含量

骨、鳞、甲壳、贝壳等硬组织含量高。肌肉相对含量低(1%—2%)特点:①富集性:铅、砷、Hg等(检测指标);人体不易代谢出。

②流动性:(生物流动、水流)。

水产品中的含量碘比陆地禽类高10—50倍,是人们摄食碘的主要来源。

Zn、Cu、Mn三元素被称为壮阳元素,在贝类在含量较高。

碘Zn硒功能

海藻具有窗集硒的功能,吃海藻即可得到硒的补充,海洋生物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

第八节浸出物成分

一、概念浸出物(抽提物)(extracts or extractives):

将鱼贝类肌肉组织用热水or适当的除P r剂(如乙醇、三氯酯酸、过氯酯等)处理,经过滤,去掉P r多糖脂质、色素、无机质、vit等大分子物质后剩余的成分称为抽提物(浸生物)。

这些成分种类繁多、呈味、鲜度腐败有关)在代谢or呈味主面起重要作用,有些成分又给水产品加工带来因难。

含量:鱼类:占总组织的2%(干重)。

贝类:5—8%。

分类:①含氮成分(非蛋白氮成分):同鱼体内的PH调节、渗透压等代谢有关,游离Aa、肽、核苷酸、有机盐基氮等同呈味,鲜度、腐败物质有关。

②非含氮成分:糖、有机酸。

二、含氮成分

含量:①底层鱼类最低:3—5mg/g

②洄游性中上层鱼较高5—8mg/g

③软体动物和甲壳类7—9mg/g

④软骨鱼类13—15mg/g

一般软骨鱼的含量比硬骨鱼类多,是因为软骨鱼中尿素和TMAO含量高于其他鱼。

红肉鱼的含氮抽提物比白肉鱼多,是因为红肉鱼中咪唑化合物(如His)含量高的缘故。

但是肽、鹅肌肽及核苷酯关联化合物的量,白肉鱼比红肉鱼多。

(一)游离氨基酸(FA4)是鱼贝类抽取物中最主要的含氮成分,显示种类差异特异性的Aa有、Tau、Gly、Ala、Glu、Pro、Arg、Lys等。

红肉鱼含丰富的His,高达7—18 mg/g。

白肉鱼只有g。

从部位来看,普通肉的His含量比暗色肉和肝脏高。

His与呈味有关:His是咪唑化合物,在PK值—7时,显示较强的缓冲性,所以食His 多的红肉鱼味浓厚,而白肉鱼淡泊。

中毒:但是His含量高,易引起组氨中毒,(His在细菌作用下,晚羧基生成组氧造成食物中毒)。

大量检出的FDG:

无脊椎动物中:Arg、Tau、Gly、Ala、Pro、B—Ala,肌氨酸。

软体动物中:Tau、Gly、Ala、Pro、B—Ala。

甲壳类:Gly、Ala、Pro、Arg。

(二)肽:呈味物质,具有提高鲜度和浓度的作用。

三肽:各胱甘肽

肌肽、鹅肌肽、鲸肌肽,其分布因动物种类而不同。

属味唑化合物,统称为咪唑二肽。

(由B—丙氨酸与His or 甲其His 构成的二肽)。

分布:在游泳场压力强的鱼类及鲸类肌由肌肉中含量较多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的肌肉中没有。

(三)核苷酸及其有关联化合物

鱼死后ATP分解途径:

①②③④

ATP →ADP →AMP →IMP → HxR → Hx

Pi Pi NH3 Pi D-核糖

软体动物:

①②③④

ATP →ADP →AMP →Adr → HxR → Hx

Pi Pi Pi NH3 D-核糖

(四)甜菜碱类:

1、链状化合物:①甘氨酸甜菜碱:分布无脊椎动物肌肉,腺,内分泌腺组织。

②B-丙氨酸甜菜碱:日本江,扇贝。

R-丁酸甜菜碱。

④肉碱。

2、坏状:①龙虾肌碱。

②葫芦碱。

③水苏碱。

同无脊椎动物的呈味有关,调节透渗压。

(Eh3)3N+CH2COO-

甘氨酸甜菜碱。

(五)氧化三甲胺(TMAO)

(CH3)3NO强烈的鲜味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产动物组织中的含氮化合物,板鳃类含量10——15g/kg肌肉,是渗透压的调节物质,白肉鱼含量比红肉鱼多,淡水鱼没有,乌贼含量很高。

在加工利用上,TMAO经常发生的问题:①死后,因细菌酶的作用,被还原成TMA ,产生腥臭味。②高温热时TMAO分解为二甲胺和甲醛,产生特殊臭味。③在鳕类中②的反应即使在低温下也能因酶的作用而进行。④TMAO含量高是金枪鱼加热时发生灰绿色的原因。(金枪鱼罐头,易于发生肉色变蓝绿色)。

(六)胍基化合物

胍基(—NH—C—NH—)Arg、肌酸、肌酸酐,章鱼碱等均含胍基,属胍荃化合物。

Arg多存在于无脊椎动物肌肉中。

肌酸多分布于脊椎动物肌肉中。

肌酸酐是肌酸的关联化合物,广冷分布于各种鱼类中。

(七)冠瘿碱类(opin)分子内均具有D—Ala的结构,并且其他Aa以亚氨基结合的一类亚氨基酸类的总称。软体动物中发现的有章鱼肌碱,丙氨奥品,甘氨奥品,牛磺奥品。B —丙氨奥品等。

(八)尿素

在鱼贝类组织中反有微量检出,但在软骨鱼中,除通过肝脏循环的尿素外,有部分是通过循环所合成的尿素,大部分由尿量吸收而分布于体内,其数量在肌肉中1kg可达14—21g。体内的这种尿素与TMAO—道起着调节渗透压的作用。加工软骨鱼时长时间浸泡。

动物死后,尿素同细菌的脲酶分解生成氨,在软骨鱼类中,随鲜度下降生成的大量氨,和由TMAO生成的TMA一起,使鱼体带有强烈的氨类臭气。

三、非含氮成分

(一)有机酸

主要是丙酮酸、乳酸和琥珀酸。

糖酸物鱼类→乳酸

糖原→贝类→ 琥珀酸

鱼体死后,糖元开始无氧酵解变成乳酸,APT分解,肌肉,由中性or酸碱变成酸性—。

(二)糖

1、游离糖:主要是葡萄糖。

2、磷酸糖:GIP、GGP。

练习题

1、鱼贝类易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

2、鱼贝类水分量和脂质变化有什么关系?

3、鱼肉由_____和______组成,一般活动性较强的中上层鱼类和洄游性鱼类含______肉较多,而活动性弱的底栖性鱼类会只限于表层的______。

4、暗色肉的特点?

5、鱼肉Pr的组成?

6、怎样分离组成鱼肉的各种Pr?

7、鱼肉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细丝是由_____组成,粗丝是由_____组成。

8、怎样鉴别加工的水产品的原料鱼种类?

9、怎样判断加工贮芷过程中鱼肉Pr的变性程度?

10、区分暗色肌和白色肌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

11、影响鱼贝类脂质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12、鱼贝类脂质有什么特征?

13、生息于表层鱼类______作为热解的主要贮存形式,中层及深层的鱼类______为热解的主要贮存形式。

14、与同一鱼体的甘油三酯比例高,所以越是脂质含量低的鱼类,n-3puFA的比例变越______。

15、鱼在常温下引起脂质劣化的因素是_____和_____,在低温贮存时,_________引起的品质化显著。

16、_____是鱼贝类体内最常见的糖类,贮存于_____or_____是是解量的主要来源。代谢方式鱼类糖原转化为_____;贝类糖原转化为_____。_____和_____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芷鱼类组织中;贝类主要能源贮芷形成是______。

17、甲壳类的壳和乌贼的骨中所含的甲壳质是最常见的中性粘多糖,其分子式是______,酸性多糖根据是否含硫酸基分为_____多糖和_____多糖。

18、硫酸软肌素A主要存在于_____软骨中;硫酸软骨素C存在于______的软骨中,硫酸软骨素D存在于_____软骨中,硫酸软骨素E存在于_____软骨中。

19、VitA,存在于____鱼类肝脏中,VitA2存在于_____鱼类肝脏中。

20、各河:①粗蛋白质②红肉鱼③白肉鱼④肌浆蛋白⑤无机质⑥浸抽物(or抽提物)

21、鱼贝类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分布有什么规律?

22、鱼贝类含氮抽提物软骨鱼类的含量比硬骨鱼类高是因为_________。红肉鱼含氮抽提物比白肉鱼高是因为____________。但是肌肽,鹅肌肽及其核苷酸关联化合物的量,白肉鱼比红肉鱼_____.

23、鱼贝类肌肉浸出物中显示种类差异性的游离Aa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4、含His多的红肉鱼味浓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但His含量高,易引起______。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库完整

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学疾病学 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病原是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致病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疾病的发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的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疾病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3.决定病原体能否致病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NH3-N中毒往往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时,H2S中毒容易发生在水体的pH值偏________时;浮头发生在水体的DO值偏________时,气泡病发生在水中的DO值偏_______时;如果浮头在夜晚12时就开始出现,说明______________,如果浮头仅发生在凌晨6时以后,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5.细菌疫苗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细菌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能与之结合而引起特异性

水产动物营养学作业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作用有哪些?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14分)答: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生理活动及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当今世界上,糖类是绝大多数人群从膳食中获取的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糖类释放能量快,能及时满足机体需要。每克糖类在体内可产生4kcal 的能量。 糖类对蛋白质节约或保护作用是指食物中糖类供给充足时,可免于过多蛋白质作为机体的能量来源而消耗,从而有利于蛋白质发挥其特殊的生理作用,如构成和修补组织、调节功能等。 2、构成身体组织 糖类是细胞的构成成分之一,肝脏、肌肉中含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体粘液中含有糖蛋白质,脑神经中含有糖脂,细胞核中含有核糖,软骨、骨骼、角膜、玻璃体中均有糖蛋白参与构成。 3、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 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成分。糖类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神经系统惟一的能量来源,因此糖是神经系统赖以维持和保持正常活动的主要能源,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一定浓度的血糖作为保证。脑对低血糖反应十分敏感,轻者发生晕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量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饥饿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若血糖继续下降,低于45mg/100ml 时,可出现低血糖性休克。 4、保护肝脏、解毒及抗生酮作用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器官,进入机体的毒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降解失活。糖类的保护肝脏和解毒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当肝糖原贮备较为充足时,肝脏对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二是丰富的肝糖原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肝脏免受有害因素(如化学毒物和肝炎病毒等)的损害,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脂肪在体内的氧化主要靠葡萄糖来供能,即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体内脂肪的充分氧化。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身患疾病(如糖尿病)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时,机体所需能量主要由脂肪供给,但由于供给脂肪氧化的能量不充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_中国海洋大学考研网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一)水产动物营养学 1、蛋白质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分解和合成代谢;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和氨基酸平衡理论;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凯氏定氮法的原理等。 2、糖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糖代谢;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等。 3、脂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脂肪消化吸收;脂肪酸分类、生理功能及代谢;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等。 4、能量营养 生物能量学和营养能量学的概念;表观可消化能和真可消化能;尿能和代谢能;鱼类能量收支方程;鱼类对能量的分配与利用等。 5、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和抗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6、矿物质营养 矿物质营养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7、营养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脂类和糖类间的相互转化;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维生素的关系;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矿物质的关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关系等。 8、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影响鱼、虾摄食和消化的因素、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对虾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等。 9、水产动物繁殖期的营养 亲体的营养(繁殖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和营养需要)和幼苗的营养(幼苗的生理独特性、营养需要、人工配合微颗粒饲料的特性)等。 10、营养免疫学 营养素和非营养型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等。 (二)水产动物饲料学 1、水产配合饲料与畜禽配合饲料的异同

原料粉碎粒度;水稳定性;饲料形状;营养成分等。 2、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原料 水产饲料原料分类;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新型饲料源的开发等。 3、水产动物配合饲料添加剂 水产饲料添加剂分类(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药物添加剂和改善饲料质量添加剂)。 4、水产动物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水产配合饲料的分类及优点;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及方法;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与设备等。 5、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评价(感官指标、显微镜检查、粒状饲料外形检查、颗粒饲料物理性质检查、黏团性饲料黏弹性测定、营养学指标、卫生学指标)、水产配合饲料的贮藏与保管等。 (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验方法 1、消化生理研究方法 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研究;食性和消化特性研究;消化产物吸收与运输的研究等。 2、饲养试验研究方法 可控环境的营养研究(目的意义、设备、试验动物选择与分组、试验饲料、试验管理、结果处理与计算);实际生产环境的营养研究(生产环境的要求与设施、试验管理)等。 3、能量学研究方法 总能测定;可消化能测定;可代谢能测定;摄食热增耗测定;标准代谢测定等。 4、营养免疫学研究方法 鱼类免疫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比容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溶菌酶、补体系统及替代途径补体活力);甲壳动物免疫学指标(总淋巴细胞密度和分化血淋巴细胞密度、酚氧化酶活力、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 5、分子营养学研究方法 差异显示PCR(DD-PCR)、抑制性消减杂交(SSH)、DNA芯片、荧光定量PCR等。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水产动物病害习题

简答题 第一章 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水产动物病害学: 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过程。 4.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 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 2.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 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 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 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 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水产动物免疫学等。 第二章

1.影响海.病原: 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 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1、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温(T水)、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余氯、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 2.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病原体疾病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4.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损伤: 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 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 2)夺取营养: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疾病学复习资料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夺取营养 2机械损伤 3分泌有害物质 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治疗 疾病诊断基本原则: 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诊断流程 宏观观察诊断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 物。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放养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为什么水产病害学要实施综合预防? 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 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 治疗难 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 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 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池清淤、药物消毒 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 A水深的调节: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 黄褐色、绿色、蓝绿色、红色 b水色的调节方法: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 c科学用水和管水:PH、溶氧度、盐度、亚硝酸盐等指标。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 6操作要细心 7经常进行检查—寻唐 8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治病原传播 9定期药物预防 10完善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建立预警预报。 11人工免疫 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SRP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疾病的治疗 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 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a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适合。 b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c不滥用药物 d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石灰类、光合细菌等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1、培养和放养健壮苗种 1)SPF亲本 2)PVP-1洗卵 3) 使用清洁水 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 5)饵料优 2、免疫接种 3、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 4、降低应激反应 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 温等 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 素的躲避现象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 2池塘彻底清淤消毒 3强化疾病检疫 4建立隔离制度 5实施消毒措施 四加强饲养管理 思考题:1、水产动物疾病学 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3、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诊断原则) 4、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复习资料 1.水产动物营养:动物将外界物质经摄食﹑消化﹑吸收利用,转化为自身机体组织的过程,称为营养。 2.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⑴对能量的需求量低;⑵对人工饲料的需求相对较少;⑶对饲料的消化能 力低;⑷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需要的氨基酸种类多;⑸对脂肪的消化率高;⑹对糖类的消化率低; ⑺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少;⑻对饲料中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多;⑼对营养素的需求受环境的影响 大;⑽摄食情况不易观察。 3.水:水是水产动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饲料中的水分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含于机体细胞间、与 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易挥发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 ;另一种是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 ....... 。 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为结合水 ... 4.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蛋白质的分类:①按形状溶解度分类可分为纤维状蛋白质,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②按结构可分为简 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质;③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 6.蛋白质的营养功能:⑴供给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生长⑵供给机体组织蛋白质更新、修补以及维持体蛋 白现状⑶可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及转化为糖类、脂肪⑷机体内一些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的组成成分。 7.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根据来源可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 ⑴必需氨基酸:只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 酸。鱼类的必需氨基酸有十种: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⑵非必需氨基酸:指动物体自身能够合成,而不需要从饲料中获得的氨基酸。鱼类自身能够合成八种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8.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①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②添加相应的必需氨基酸;③供给充足的非 氮能量物质;④加热处理;⑤抗氧化剂处理。 9.确定水产动物对饲料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方法:①蛋白质浓度梯度法;②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 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③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过一定时间达到鱼体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10.糖:又称碳水化合物,糖类按结构分类可分为①单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② 低聚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③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11.糖类的营养功能:①构成体组织成分;②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③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④为非 必需氨基酸的合成提供碳架;⑤节约饲料蛋白质;⑥其他作用。 12.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特点:①水产动物对不同糖类的利用不同;②水产动物对糖的利用能力有限, 且不同水产动物对糖类的利用不同;③水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 13.脂肪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①真脂肪:即中性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②类脂肪: 类脂肪是指含磷或含糖或其他含氮物的脂肪。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及蜡等。 14.脂类的性质:①脂类一般不溶于水;②脂肪的熔点与其结构密切相关;③皂化作用;④加氢作用;⑤ 加碘作用;⑥氧化酸败作用。 15.预防脂类氧化酸败的措施①饲料中应用过氧化值低的新鲜油类;②提油后存储;③添加抗氧化剂;④ 合理储存饲料;⑤应用抗氧化油脂;⑥充N2储存。 16.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四种,即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17.维生素D: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是类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类关系钙、磷代谢的活性物质。维生素D 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促成骨作用,是保持钙、磷和鱼体内平衡必不可少的物质。 18.维生素E: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相类似的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维生 素E的生理作用:①抑制脂类过氧化物的生成;②可以防止红细胞破裂溶血,延长红细胞寿命;③保护巯基不被氧化以保持某些酶的活性;④调节性腺的发育和功能。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术语与概念 二、思考题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各有哪些必需氨基酸? 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9.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 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 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7.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24.论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要差别。 25.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26.论述采食量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27.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28.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29.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0.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的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31.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32.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33.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34.论述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35.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36.何为可消化、可利用及有效氨基酸?何为理想蛋白?二者有何关系? 37.何谓生态营养?发展趋势如何? 38.何谓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水生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 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 类型 (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 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 (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A. 自然条件 (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 (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值等)。 (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 (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 (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2.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3. 机体自身因素 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 (3)过敏反应: (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 (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膜是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渗透屏障,具有物质交换,合成粘肽,保护菌体等功能。一些抗菌药物(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 6、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 1.改善生存环境 (1)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水产动物的磷营养 20世纪后半叶鱼类和贝类养殖发展迅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以后40年的发展已制订出新的计划。世界上鱼类品种约有24 000种,而现在养殖的或考虑养殖的水产品种仅有1000多种,在养殖品种方面仍有很大潜力。目前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一样都面临环境的挑战,在某些国家制订的水产养殖法规甚至比其他陆生动物更为严格。磷和氮(粗蛋白和氨基酸)是鱼类和贝类的必需营养素,但是这两种元素过量可导致水环境的恶化。N.P.K是植物的基本营养素,在养殖水体中施肥能促进藻类生长,并产生氧。如果供给营养过量将引起藻类繁殖。当食物或营养耗竭时,藻类死亡和分解,这是一个需氧的过程。当水体富营养化时,往往是那些产生氧的生物引起氧耗竭和鱼、贝死亡。水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中,净化处理比较困难。 一、鱼类、贝类对磷的需要量 盐水中磷的浓度较低,海洋鱼类明显需要补磷。研究人员给鱼贝饲喂提纯的饲料,并用无机磷酸盐(钠、钾或钙)补充大部分或全部磷,研究了磷的需要量,通常以可利用磷表示,根据已公布的资料,磷需要量的范围较窄,为饲粮的0.3~0.86%。 磷缺乏时增重缓慢,体内钙和P、血P、肝糖原、骨灰分、骨P和骨Ca降低,而体脂浓 度, Ca:P保持在1:1的水平,超过2:1则认为是过量了。真鲷是个例外,其饲粮Ca:P约为1:2。 二、磷的利用率 磷的利用率因鱼的种类和磷的来源不同而异。一般说来愈是溶解性好的盐类利用率愈高,能向胃肠道分泌胃酸的鱼类能吸收更多的磷。无胃的鱼如鲤鱼吸收磷较少。20~25年前采用用于陆生脊椎动物的方法获得并公布了第一批磷利用率的数据。近年来对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测定水产动物磷的消化率或利用率比较困难,因为它们在水中生活,饲料和粪便均暴露在水中,关键的营养物质在动物采食前,采样前或分析前可能丢失。利用率的测定需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通过动物消失的部分,如果不考虑进食前和排出后的损失,则不会得出准确的数值。 大多数鱼类采食饲料较快,损失较少,而贝类则采食缓慢,在采食前将饲料颗粒变小,因此在采食前水溶性营养物质损失很多,难以定量。目前唯一的方法是将饲料放于水中,轻轻搅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收集干物质,对欲测的营养物质进行分析。也可在水浸饲料一段时间以后,对水进行分析。用这种方法来矫正摄入营养物质的浓度。对粪便的处理可能更为困难。 从水中收集粪便可以测定粗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但通过剖检收集粪便,而不使粪便露于水中,则可较准确地测定磷的利用率。这种未测定内源性磷排出量得出结果是表观利用率。最近已测定出虹鳟鱼磷真利用率。 三、内源磷的收集 测定真利用率必须准确测定内源磷,内源磷是一个典型的下降函数。例如,为了测定内源磷的排出量,有人用低磷饲粮饲喂10天,在此期间收集样品,测定粪便中内源磷,在10天期间其排出量持续下降,而在此期间未出现磷缺乏的临床症状(血磷浓度)。因此测定真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小鼠或裸 鼠 加贴近实际(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和对照小鼠在凋亡细胞数量上的差异。C0, C1和C2分别是对照组0 d,1 d,和2 d样本,T1

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研究现状

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研究现状 魏杰,赵冲,王庆志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16023) E-mail:weijie318@https://www.360docs.net/doc/ec2878577.html, 摘要:本文综述了水产动物的生物能量学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生物能量学模型、影响因子;并对生物能量学的测定方法及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生物能量学模型 1 引言 水产动物能量学是生理生态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其中心问题是研究水产动物能量收支各组分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环境因子对这些关系的影响。生物能量学的基础理论是能量守恒定律,即水产动物从外界获得的摄食能一部分转化为生长能储存在自身的新组织中,一部分用于自身活动代谢中,另外一部分则通过粪便、排泄产物及其他形式散失到外界环境中。当处于饥饿状态时,摄食能为零,水产动物则通过分解自身身体组成物质(脂肪、糖原和蛋白质)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目前,国内外对水产动物生长能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生物能量学模型;二,水产动物能量收支的影响因子。包括环境因子,如温度(张继红等,2002;Liu et al.,1998;董双林等1998;W ANG YONG等,2001)[1,2,3,4]、遗传因子(崔宗斌等,1995;Fu et al.1998;Zou et al.,2001)[5,6,7]、补偿生长的影响(Jobling and Johansen,1999;WONG et al.,2001)[8,9]、营养因子(线薇薇等,2001;朱晓鸣等,2000)[10,11]的等。本文就以上问题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2 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研究现状 2.1 生物能量学模型 水产动物生物能量学模型最早是由美国Wiscongsin大学Kitchell et al.提出的(1974;1977)[12,13],它是根据生物能量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用于预测水产动物生长与摄食的模型最早使用于鱼类。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基本方程是G=C-F-U-Rs-Ra-SDA(G指储存于水产动物体内的能量即生长能;C指水产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即摄食能;F指其通过粪能形式排出体外的能量即粪能;U指其以尿或者其他氮排泄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能量即尿能或排泄能;Rs 指其在饥饿或静止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即标准代谢;Ra指其与活动有关的能量消耗即活动代谢;SDA指与食物在体内转换、利用有关的能量消耗即特殊动力作用,其中SDA与Rs很难区分,常合计为摄食代谢Rf)。 在北美,对生物能量学模型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生物能量学研究也较多,唐启升等对7种海洋鱼类的生物能量学模式进行了研究[14],崔奕波等建立了13种淡水鱼类的平均能量收支模式:100A=60R+40G,其中A为同化能(A=C-F-U),相应的7种海洋鱼类的平均能量收支式为100A=71.5R+28.5G[15]。另外,其他水产动物的生物能量学研究也较多。以下是几种淡、海水鱼类及其他水产动物的生物能量学模式[16]:鲐S.japonicus 100C=0.8F+9.2U+68.4R+21.6G 真鲷P.major100C=2.7F+8.0U+63.2R+26.0G 黑鲷A.schlegeli100C=2.8F+8.9U+73.5R+14.8G 红鳍东方鲀T.rubripes100C=9.7 F +6.8 U +60.4 R +23.2G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A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第2学期考 试试卷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A 一、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海产动物最容易引起缺乏的矿物质是() A.镁 B.钾 C.钠 D.磷 2.下列微量矿物添加剂中属于剧毒物质的是() A.碘化钾 B.硫酸亚铁 C.氯化钴 D.亚硒酸钠 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 ) A. 氨基酸分较高的氨基酸 B. 氨基酸分较低的氨基酸 C. 氨基酸分较高的必需氨基酸 D. 氨基酸分较低的必需氨基酸 4.下列原料中,既能作为能量源,还可起到粘合剂作用的是( ) A.油脂 B.糙米 C.小麦 D.米糠 5.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添加剂载体的是() A. 磷酸二氢钙 B. 苜蓿草粉 C. 脱脂米糠、麸皮 D. 经过浸提油后的 大豆粕 6.下列氨基酸中与Arg存在拮抗作用的是() A. Phe B. Tyr C. Val D. Lys 7.水产饲料中常用的着色剂主要是() A.虾青素 B.甜菜红 C.叶绿素 D.柠檬黄 8.下列原料中具有“三高(高赖氨酸、高亚油酸、高淀粉)”特点, 有“饲料之王”之称的是( ) A. 高粱 B. 玉米 C. 鱼粉 D. 蚕蛹 9.具有抗出血功能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10 下列矿物元素中属于微量矿物元素的是() A.镁 B.钠 C.锌 D.钾 11.下列动物蛋白产品中蛋白含量最高的是() A.鱼粉 B.羽毛粉 C.肉粉 D.蚕蛹粉 12.肉食性鱼类对营养素的需求规律是() A. 高蛋白、高脂肪、低矿物质 B. 高脂肪、高维生素、高糖 C. 高蛋白、高脂肪、高糖 D. 高蛋白、高脂肪、低糖 13.下列添加剂中属于营养性添加剂的是() A. 大蒜素 B. 核黄素 C. 虾青素 D. 黄霉素 14.鱼类缺乏维生素K会出现的主要症状是() A. 脂肪肝 B. 眼球突出 C. 甲状腺肿大 D. 凝血时间延长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同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般症状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保持着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衡被破坏,就会重新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 ?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过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二、填空题(共17分,每空0.5分) ?1、根据症状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般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须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但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起中毒。?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的(苗种)阶段。 ?10、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11、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100) (b/B 100) …… (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试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 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 / 增重量×100% 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l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0-09-02 浏览量:77 次 摘要:本文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及作用、发展趋势及前沿和我国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概要分析,并对我国动物营养学的未来发展和推动其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初步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建议 1 前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机理、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应用基础科学,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这些主要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饲养中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等,以改善动物健康和促进动物高效生产,用最少的饲料投入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饲料是畜牧业赖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料成本占整个畜牧业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动物营养学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前沿 动物营养科学,如从拉瓦希(Lavoisier)1777年提出生物氧化学说为起点,迄今已逾220年。它和其它科学一样,是在人类活动中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随着其它相关科学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为营养学的草创年代,主要反映在能量代谢与饲料的能值评定方面,同时也萌发了对蛋白质与矿物元素的研究。二十世纪为营养科学之盛世。这一个世纪以来,营养科学突飞猛进,揭开了新的篇章。营养研究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正向着更深入、更全面和更系统的方向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营养代谢机理研究正向分子水平深入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之处在于它有原始核。但无核膜、核仁,也缺乏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水产动物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疖疮、腐皮病等。今日小鱼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 被感染的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细菌。 主要危害草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许多淡水鱼类也能被感染。本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趋高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随之变短。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 2.白皮病 又叫白尾病,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极毛杆菌。 病鱼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白皮病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主要发生在饲养20~30天的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龄及2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病。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3.白头白嘴病 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是一种黏细菌。

水产动物病害习题

简答题 第一章 1. 水产动物病害学的定义是什么? 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贝等)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3. 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发展过程。 4.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 2. 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 3. 与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 4. 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如生物制片技术、PCR 技术和电镜技术等; 5. 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水产动物免疫学等。 第二章 1. 影响海. 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 病原的种类 1)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等 2)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吸虫(单殖吸虫和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等。 1、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温(T水)、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余氯、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的缺陷、机械损伤。 2. 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病原体疾病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4. 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 1) 机械损伤: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 结果: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 2) 夺取营养:某些病原是以宿主体内营养为食:肠道寄生虫 3) 分泌有害物质:如:细菌和病毒分泌毒素、某些寄生虫分泌 蛋白分解酶等 4) 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影响性腺发育) 5) 其他疾病的媒介:如:鱼蛭、桡足类等 5. 试述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彻底清池1) 清淤:(新池浸泡1月)旧池清淤 2) 药物消毒:水泥池:1/10000的KMnO4或含氯消毒剂等。 土池: a. 生石灰清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