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

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理费用。通常,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而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答:城市污水包括排入城镇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就组成城市污水排水系统。

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室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其作用是收集生活污水,并将其排送至室外居

住小区污水管道中去。

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分布在地面下的依靠重力流输送污水至泵站、污水

厂或水体的管道系统统称为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一般以重力流排除,但往往由于受到地形等

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困难,这时就需要设置泵站。

4)污水厂。供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综合

体称污水处理厂。

5)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污水排入水体的渠道和出口称出水口,它是整个

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终点设备。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由下列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车间部管道系统和设备。主要用于收集各生产设备排除的工业废水,并

将其排送至车间外部的厂区管道系统中去。

2)厂区管道系统。敷设在工厂,用以收集并输送各车间排出的工业废水的

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废水处理站。是回收和处理废水与污泥的场所。

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主要是收集工业、公共或大型建筑的屋

面雨水,并将其排入室外的雨水管渠系统中去。

2)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渠系统。

3)街道雨水管渠系统。

4)排洪沟。

5)出水口。

4、排水系统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答: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有:正交式、截流式、平行式、分区式、分散式、环绕式。

5、排水工程基建程序分为几个阶段?

答:1、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是论证基建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等方面是否可行。

2、计划任务书阶段,计划任务书确定基建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3、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文件进行设计工作,并编制概预算。

4、组织施工阶段,建设单位采用施工招标或其他形式落实实施施工工作。

5、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建设项目建成后,竣工验收交付生产使用是建筑安装施工得最后阶段。

第二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一、填空题

1.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当h/D=1时称为(满流); h/D<1时称为(不满流)。

2.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 )。

3.给定设计充满度条件下,管径越大,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值越(小)。

4.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

5.管道衔接的方法通常有(水面平接)和(管顶平接)两种。

二名词解释

1.日变化系数: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总变化系数: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2.设计流速:和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叫做设计流速。

3.不计算管段:一般根据最小管径在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大充满度情况下能通过的最大流量值,进一步估算出设计管段服务的排水面积。若设计管段服务的排水面积小于此值,即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而不再进行水力计算。这种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

4.覆土厚度: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埋设深度:管道壁底到地面的距离。

5.本段流量: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污水量;

传输流量: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

集中流量: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

三、简答题

1.污水管段定线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答: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定线时考虑的几个因素是:地形和用地布局;排水体制和线路数目;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宽度;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位置;工业企业和产生大量污水的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2.何谓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通常情况下如何确定其控制点的高程?

答:在污水排水区域,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称为控制点。

确定控制点的标高: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各点的污

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3.当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已接近最大允许埋深而管道仍需继续向前埋设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答:当管道埋深接近最大埋深时,为提高下游管道的管位,一般设置泵站。

4.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的意义?回用系统的组成?

答:意义:城市污水经处理再生后,课作为城市第二水源再利用,既可节约水资源,又使污水无害化,起到保护环境、控制水污染、缓解水源不足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缺水地区其作用更加明显。

组成:城市污水回用系统一般由污水收集系统、再生水厂、再生水输配系统和回用水管理等部分组成。

四 计算题

1、下图为污水设计管道示意图,已知1-2管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50l/s ,工厂集中流量q=30l/s ,2-3管段生活污水本段流量为40l/s ,求2-3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

2

答:2-3管道的转输流量为50 l/s ,集中流量为30l/s ,本段流量为40l/s ,生活污水流量为:90l/s ,查表得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为1.633。故管道2-3的设计流量为:30+1.633(50+40)=176.97l/s

2、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定额8.2m 3/d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 。最大班职工人数5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5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5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ha ,人口密度580cap/ha ,生活污水定额160 L/cap·d,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答: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

11605809.5 2.1521.94/243600243600

Z n N K Q L s ?????=

==??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的设计流量为:

1112221122236003600

28025 3.028035 2.52800.4402800.8560360083600

6.79/A B K A B K C D C D Q T L s

++=+??+????+??=+?=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28200258 1.844.075/3600360024

Z m M K Q L s T ????=

==? 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为:21.94+6.79+44.075=72.805L/s 第三章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一、名词解释

1、降雨量:指降雨的绝对量,即降雨深度。

2、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

3、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

4、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

5、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

用i 表示。

6、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

7、汇水面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8、集水时间如何确定,写出集水时间的表达式,及各个部分的含义。

集水时间t=t 1+mt 2

其中t 1是地面集水时间,t 2是管雨水流行时间

m 是折减系数。 二、填空题

1、某小区沥青路面的面积为1.5ha ,屋面的面积为3.5ha ,绿化面积2.0ha ,其中路面和屋面的径流系数为0.90、绿地的径流系数为0.15。那么该小区的平均径流系数是 0.69 .

2、在计算集水时间时,折减系数m 的取值是:管道采用 2 ,明渠采用 1.2 。

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是 300mm 。

4、雨水管的衔接方式是 管顶平接 ,雨水管道的充满度是 1 。

三、计算题

1、通过降雨资料得知,5、10、15、20、30、45、60、90、120min 的最大降雨

量分别是15、21.3、27.5、32.0、45.5、45.5、46.7、47.2、48.0mm 。试计算各历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 (mm/min )及q (L/(s ·ha))的值。

答:用i=H/t,q=167i 计算。答案分别是:3、2.13、1.83、1.6、1.52、1.01、0.78、0.52、0.40;501、355.71、305.61、267.2、253.84、168.67、130.26、86.84、66.8。

2、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图中各设计管段的本段汇水面积标注在图上,单位以ha 计,假定设计流量均从管段起点进入。已知当重现期P=1a 时,暴雨强度公式为:

()()0.78420.154

/min 18.768i mm t =+

经计算,径流系数Ψ=0.6.取地面集水时间t 1=10min ,折减系数m=2.各管段的长

度以m 计,管流速m/s 计。数据如下:L 1-2=120,L 2-3=130,L 4-3=200,L 3-5=200;v 1-2=1.0,v 2-3=1.2,v 4-3=0.85,v 3-5=1.2.试求各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为多少L/s ?(计算至

小数后一位)

解:暴雨强度公式:q=167i=()()0.7843365.718

/()18.768L s ha t ?+

根据已知条件,F A 面积上产生的最大流量:Q A =ΨqF=0.6×()0.784

3365.71818.768A t +×F A =0.6×241.79×2.3=333.7(L/s ),所以管段1-2的最大设计流量为333.7(L/s )。 管道2-3的设计流量按下面两种情况计算。

1) 第一种情况:最大流量可能发生在全部F B 面积参与径流时。这时F A 中仅部分

面积的雨水能流达管道2-3参与径流,管道2-3的最大流量为:

Q=()()'0.7840.7840.63365.7180.63365.71818.76818.768B

A B B A B F F t t mt -??++-+

式中F ’A 为在B A B t mt --时间流到2点的FA 上的那部分面积。

A A F t 为1min 的汇水面积,所以F ’A =A A F t ×(

B A B t mt --)=()2.3104 1.38()10

ha ?-= 代入上次得出:()()

0.7840.7840.63365.718 2.10.63365.718 1.381018.768618.768304.66225.11529.8(/)

L s ????+++=+= 2) 第二种情况:最大流量可能发生在全部FA 面积参与径流时。这时FB 的最大

流量已流过2点,2点的最大流量为:

()()()()0.7840.7840.7840.7840.63365.7180.63365.71818.76818.7680.63365.718 2.3

0.63365.718 2.11018.76810418.768333.67275.02

608.7(/)

A B A A A B F F Q t t mt L s -??=

++++????=++++=+=

按上述两种情况计算的结果,选择其中最大流量Q=608.7L/s 作为2点,所以管道2-3的设计流量为608.7L/s 。

F C 面积上产生的最大流量:Q C =ΨqF=0.6×()0.7843365.71818.768C t +×F C

=0.6×241.79×2.42=351.08(L/s ),所以管段1-2的最大设计流量为351.1(L/s )。

管道3-5的设计流量:

当FA 的全部面积参与径流时,管道3-5的流量最大

()()

()()()0.7840.78412230.7840.784122312230.7840.63365.7180.63365.71818.76818.7680.63365.7180.63365.71818.76818.7680.63365.718 2.30.63365.718 2.1018.768A B A A C D A A F F Q t t mt mt F F t mt mt t mt mt ------??=+++++??+

+++++++????=

++()()()0.7840.7840.784

1104 3.618.7680.63365.718 2.420.63365.718 2.2

104 3.618.768104 3.618.768829.0(/)

L s +++????++++++++=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 2、H 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 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2)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课后作业标准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1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答: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 2、H 2 O、NO 2 和SO 2 ,所消 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 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 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 2、H 2 O、NO 2 和SO 2 ,所消 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 > COD >BOD20>BOD5>O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4 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 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 试论述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 水体的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环境容量则是 指环境在其自净范围类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 排放标准是根据自然界对于污染物自净能力而定的,和环境容量有很大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纯生态环境为参照,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制定的。排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实用标准问题详解(20201228121022)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1、 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 颗粒各自单独进行 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 , 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 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 颗粒因相互聚集 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 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较高( 5000mg/L 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 粒的影响, 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 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 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 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 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 :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 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 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 别? 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 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 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 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从而能从污水中去 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它构造简单, 工作稳定, 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 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从而能从污水中去 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 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 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 制在 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 除砂子、 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 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 作用, 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 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9分) 1、污水回用:也称再生利用,是指污水经处理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后,回用于工业、农业、城市杂用、景观娱乐、补充地下水地表水等。 2、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 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3、高级氧化技术:以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氧化剂的氧化工艺,该工艺一般采用两种或多种氧化剂联用发生协同效应,或者与催化剂联用,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加速反应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评分:以上名词解释的评分采用(1)概念正确、(2)表达规范、(3)内涵要点齐备各占三分之一的原则,来评判。其中尤以要点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即SBR池常规工艺过程包括5个基本过程,他们分别是进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闲置。 2、对于一般的城镇污水,初沉池的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5)%,同时可以去除(20-30)%的BOD5。 3、废水中的油通常有4种存在形态,分别是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其中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乳化油)。 4、生化反应中,产率系数y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它是污水生物处理中研究生化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规律。。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同时还起到(搅拌)作用而使混合液悬浮。。 三、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四、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ABC; 2、ACD; 3、BCD; 4、ABCD; 5、A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8分,共24分) 1、含油废水为什么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或者浇灌田地?针对含油废水你认为采用何种工艺处理比较合适?(8分) 答:含油废水的危害:对生态系统;对植物;对土壤;对水体(4分)。工艺:隔油池;气浮设备, 2、简单说明MBR工艺净水的工艺过程与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案及评分标准:其过程原理4分,优缺点各2分。 3、为什么染料工业废水一般不能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若对某改种废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你将考虑采用那些单元?使用这些单元的理由是什么? 评分标准:原因:搞挥发性、有毒有害、高色度、pH等。叙述至少三个单元且选择单元理由充分,概念正确。共8分。 六、论述题(26分):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运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来净化城市污水,出水水质一直稳定,并直接排放于附近的一个河流。近期由于原水水质波动剧烈,发现二沉池泥面升高,导致出水水质受到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气固比 2.氧垂曲线 3.吸附再生法 4.剩余污泥 5.@ 6.折点加氯消毒法 7.回流比 8.生物膜法 9.活性污泥法 10.生物脱氮 11.泥龄 12.BOD5 13.COD 14.} 15.水体自净 16.污泥指数 17.剩余污泥 18.破乳 19.大阻力配水系统 20.小阻力配水系统 二、问答题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因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2.{ 3.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 何区别 4.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 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5.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 特点在废水处理中,浮上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缺点 6.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

7.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8.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酶起了什么作用酶具有哪些特性 9.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 一个十公重要的环境因素 10.什么叫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哪两个基本方程 式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1.; 12.建立生物下理过程数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这个基 本数学模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13.好氧塘中溶解氧和pH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4.污水土地处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5.试述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16.土地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选用参数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7.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18.生物滤池有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 19.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曝气设备 的作用和分类如何,如何测定曝气设备的性能 20.》 21.活性污泥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促使各种运 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2.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3.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24.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参考答案

第九章 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答:基本原理: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整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 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 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 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第十章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沉砂池的设置目的是去除污水中泥砂、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 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控制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或旋流 速度,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平流式沉砂池是通过控制进入的污水流速,以重力分离无机颗粒;而曝气沉砂池是由于曝气作用,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流动,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无机砂粒由于离心力作用而沉入集砂槽中。 7、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黏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善微气泡与颗粒的黏附性能? 答: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水中颗粒的润湿接触角大于 90度,即为疏水表面,易于为气泡粘附或者水的表面张力较大, 接触即角较大,也有利于气粒结合。 影响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因素有: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泡沫的稳定性等。 在含表面活性物质很少的废水中加入起泡剂,可以保证气浮操作中泡沫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微气泡和颗粒的粘附性能。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

1.完整的排水工程包括两个方面:排水管渠系统和污水处理技术两部分。 2.排水工程的概念: ——指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一整套用于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污水的工程设施 3.水体污染的定义: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卫生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 4.、有机型污染采用需氧量作为有机污染物的指标: BOD :生化需氧量; 20℃下微生物活动降解有机物需要的氧量COD:化学需氧量;TOC:总有机碳; TOD:总需氧量;将有机物中的C.H.O.N.S等氧化为 H2O.CO2.NO2.SO2所消耗的氧量 第1章排水管渠系统 一.排水工程的作用 1.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洪水之灾。 2.卫生防疫,保证人们健康安全 污水危害方式: ①含有致病菌,传播疾病 ②含有毒害物质,导致公害 3.经济方面 ①污水资源化,节约用水,创造价值

②污水处理、排洪有利于工农业发展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由管道系统(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组成。 管道系统:是用于收集、输送废水至污水处理厂或出水口的设施。 一般由排水设备、检查井、管渠、泵站等组成。 污水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和利用废水的设施。包括各种处理构筑物和除害设施等。 三、排水系统体制的概念: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可以采用一个管渠来排除,也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管渠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是一个地区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简称排水体制(制度)。 四、排水系统体制的分类: 合流制:直排式(对水体污染严重,不宜采用)、截流式 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适用于地形适宜附近有水体,可顺利排水) 1.合流制 所谓合流制是指用同一种管渠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5实验三混凝实验---------------------------------------------------------------------- 8一、实验目的 ------------------------------------------------------------------------- 15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dt=K La(s-)(1)式中d/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s—)=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s—)与t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dt,最后作d/dt与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s (标)=s (实验) 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 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是什么? 答:活性污泥是指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具体流程见下图: 2.常用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推流式曝气池:污水及回流污泥一般从池体的一端进入,水流呈推流型,底物浓度在进口端最高,沿池长逐渐降低,至池出口端最低。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污水一进入曝气反应池,在曝气搅拌作用下立即和全池混合,曝气池内各点的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需氧速率完全一致。 封闭环流式反应池:结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两种流态的特点,污水进入反应池后,在曝气设备的作用下被快速、均匀地与反应器中混合液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水在封闭的沟渠中循环流动。封闭环流式反应池在短时间内呈现推流式,而在长时间内则呈现完全混合特征。 序批式反应池(SBR):属于“注水--反应—排水”类型的反应器,在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但有机污染物却是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而被降解的。其操作流程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到闲置结束构成一个周期,所有处理过程都是在同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混合液始终留在池中,从而不需另外设置沉淀池。 ? 3.活性污泥法有哪些主要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有何特点? 答:传统推流式:污水和回流污泥在曝气池的前端进入,在池内呈推流式流动至池的末端,充氧设备沿池长均匀布置,会出现前半段供氧不足,后半段供氧超过需要的现象。 渐减曝气法:渐减曝气布置扩散器,使布气沿程递减,而总的空气量有所减少,这样可以节省能量,提高处理效率。 分步曝气:采用分点进水方式,入流污水在曝气池中分3—4点进入,均衡了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负荷及需氧率,提高了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能力。 完全混合法: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很快被池内已存在的混合液所稀释、均化,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池液的组成变化较小,即该工艺对冲击负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F/M值均等,各部位有机污染物降解工况相同,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几近一致;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率均衡。 浅层曝气法:其特点为气泡形成和破裂瞬间的氧传递速率是最大的。在水的浅层处用大量空气进行曝气,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氧传递速率。 深层曝气法:在深井中可利用空气作为动力,促使液流循环。并且深井曝气池内,气液紊流大,液膜更新快,促使K La值增大,同时气液接触时间延长,溶解氧的饱和度也由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1年3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类型 1. 名词解释 2. 选择题 3.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 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 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 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 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 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 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 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 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 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 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 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考试试题库完整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2*5=10) 1、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排水系统:是收集、输送、处理、利用及排放废水的全部工程设施。 4、设计管段:在进行水力计算时,常以相邻的两个检查井间的管段作为设计对象,称作设计管段。 5、比流量:设计管道单位排水面积的平均流量。 6 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 7 8、径流系数: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9、局部泵站:在某些地形复杂的城市,有些地区比较低洼,这里的污水往往需要用水泵唧送至高位地区的干管中,另外,一些低于街管的高楼的地下室,地下铁道和其他地下建筑的污水也需要用泵提升送入街管中,这种泵站常称为局部泵

站。 10、设计流速:管渠中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时的水流速度。 11、阵雨历时:一场暴雨经历的整个时段。 12、降雨历时:阵雨过程中任一连续的时段。 13、检查井:又称窨井,主要是为了检查、清通和连接管渠而设置的。 二、填空(20) 1、由于排,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三种。 2、通常,排水系统由管渠系统、污水厂、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3、管道与其他设施相遇时,通常下弯穿过,形成倒虹状下弯管道,我们称这个管道为倒虹管。或在管道必须为障碍物让路时,他不能按原有的坡度埋设,而是按下凹的折线方式从障碍物下通过,这种管道称为倒虹管。此种管道由进水井、管道及出水井三部分组成。 4、在我国,城市和工厂中常用的管道包括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陶土管、瓦管和沥青混凝土管等。 5、检查井由三部分组成:井基和井底、井身、井盖和盖座。 6、街道雨水口的形式有边沟雨水口、侧石雨水口以及两者结合的联合式雨水口。 7、管渠的水力设计指根据水力学原理确定管渠的管径、坡度和高程。 8、不满流圆形管道水力学算图适用于n=0.014,管径从200mm到1500mm的情况,每一管径有一算图。 9、污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一般情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第一章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0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0、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02 H2O N02和S0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0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1 )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C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0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0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02 H20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0C :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0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0C T0D的耗氧过程与B0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0C或T0D与B0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0D与T0D或T0C之间存在一定 的相关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0D > C0D >B0D20>B0D5>0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0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0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0D则不能象B0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0D表示也存 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 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0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27日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009级02班 姓名(学号):孙国帅20091703 2011年 12 月 3 日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27日 二、实习地点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青岛市城阳区污水处理厂;化学楼101 三、实习目的:通过前往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本知 识。且通过工程师的讲解,了解污水处理各工艺构筑物的特点与设计理念,明确流程,为课程设计打好基础。并将自己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和工程师沟通,借助实体构筑物解决。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SBR A2/O UCT 模型 四、实习内容 (一)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 (1)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简介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是由崂山区政府授权青岛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办事处驻地,一期占地41.7亩,设计进水量2.0万吨/天;二期工程占地32.85亩,增加处理能力3.0万吨/天。沙子口目前排放污水总量可达到320万吨/年,工业废水约占总排放量的65%以上,生活污水及公建污水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35%。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P等,属有机耗氧型污染。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8000吨,产生含水污泥近300立方米。该地区的污水以生活类污水为主,有机质含量大,重金属成份极少。处理流程主要为电脑控制,如图1显示实时监控。污水处理厂采用UCT工艺,其英文为University of Cape Town,由南非开普敦大学研究开发。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8000吨,产生含水污泥近300立方米。该地区的污水以生活类污水为主,有机质含量大,重金属成份极少。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月可生产有机肥料100吨,以800元/吨的价格卖给园林绿化部门,不仅硝化了污泥,而且获得了经济效益。崂山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投资200万元改造后,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发酵等环节处理,使之成为优质的林业用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