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1课时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1.在解方程3(x-1)-2(2x+3)=6时,去括号正确的是()

A.3x-1-4x+3=6

B.3x-3-4x-6=6

C.3x+1-4x-3=6

D.3x-1+4x-6=6

2.解方程1-(2x+3)=6,去括号的结果是()

A.1+2x-3=6

B.1-2x-3=6

C.1-2x+3=6

D.2x-1-3=6

3.若方程3(2x-1)=2-3x的解与关于x的方程6-2k=2(x+3)的解相同,则k的值为()

A.B.-

C.D.-

4.解方程4(x-1)-x=2,步骤如下:

①去括号,得4x-4-x=2x+1.

②移项,得4x+x-2x=1+4.

③合并同类项,得3x=5.

④系数化为1,得x=.

检验知,x=不是原方程的解,说明解题的四个步骤中有错误,其中做错的一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3x-(4y-2x+1)=;

(2)4x+3(x-1)=;

(3)7a-2(-a+3b)=;

(4)3(4x-2)-3(-1+8x)=.

6.当x=时,式子2(x-1)-3的值等于-9.

7.“六一”儿童节,张红用8.8元钱购买了甲、乙两种礼物,甲礼物每件1.2元,乙礼物每件0.8元,其中甲礼物比乙礼物少1件,问甲、乙两种礼物共买了件.

8.若x=2是关于x的方程|m|(x+2)=3x的解,则m=.

9.解方程:

(1)5-(x-1)=3-3x;

(2)3-2(2x+1)=2(x-3);

(3)4x-3(20-x)=6x-7(9-x).

10.解方程:3(x-7)-2[9-4(2-x)]=22.

11.解方程:x+1-2(x-1)=1-3x.

解:去括号,得x+1-2x-1=1-3x.①

移项,得x-2x+3x=1+1-1.②

合并同类项,得2x=1.③

系数化为1,得x=.④

上述解答过程错在哪一步?指出并加以更正.

12.如果式子2(x+1)与3(2-x)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的值为()

A.8

B.9

C.

D.-

13.在甲处工作的有272人,在乙处工作的有196人,如果要使在乙处工作的人数是在甲处工作人数的,应从乙处调多少人到甲处?若设应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272+x=(196-x)

B.(272-x)=196-x

C.×272+x=196-x

D.(272+x)=196-x

14.植树节时,七年级170名同学去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男生负责挖树坑,女生负责植树.如果男生平均一天每人能挖树坑3个,女生平均一天每人能植树7棵,正好使每个树坑种上一棵树,问七年级的男、女学生各有多少人?

15.(43114112)为方便市民出行,减轻城市中心交通压力,某市正在修建贯穿星城南北、东西的地铁1,2号线.已知修建地铁1号线24千米和2号线22千米共需投资265

亿元.若1号线每千米的平均造价比2号线每千米的平均造价多0.5亿元.

(1)求1号线、2号线每千米的平均造价分别是多少亿元.

(2)除1,2号线外,该市政府规划到2021年还要再建91.8千米的地铁线网,据预算,这91.8千米地铁线网每千米的

平均造价是1号线每千米的平均造价的1.2倍,还需投资多少亿元?

★16.(43114113)某学校在对口援助边远山区学校活动中,原计划赠书3000册,由于学生的积极响应,实际赠书3780册,其中初中部比原计划多赠了20%,高中部比原计划多

赠了30%,问该校初中部、高中部原计划各赠书多少册?

17.(43114114)按下面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正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则满足条件的x的不同值最多有哪几个?

★18.(43114115)先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问题(1)(2).

解方程:|x+3|=2.

解: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x+3=2,解得x=-1;

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x+3=-2,解得x=-5.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或x=-5.

(1)解方程:|3x-2|-4=0;

(2)探究:当b为何值时,方程|x-2|=b+1只有一个解.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B选项A,C,D中,3都没与-1相乘,且A和D中去掉括号时符号不对.

2.B

3.B解方程3(2x-1)=2-3x得x=,把x=代入方程

6-2k=2(x+3),得6-2k=2,解得k=-.

4.B

5.(1)5x-4y-1(2)7x-3

(3)9a-6b(4)-12x-3

6.-2由题意得2(x-1)-3=-9,去括号,得2x-2-3=-9,移项,得2x=-9+2+3,

合并同类项,得2x=-4,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2.

7.9设买乙礼物x件,则买甲礼物(x-1)件,列方程

得,1.2(x-1)+0.8x=8.8,解得x=5,所以x-1=4,5+4=9(件).

8.±

9.解(1)去括号,得5-x+1=3-3x.

移项,得-x+3x=3-1-5.

合并同类项,得2x=-3.

系数化为1,得x=-.

(2)去括号,得3-4x-2=2x-6,

移项,得-4x-2x=-6-3+2,

合并同类项,得-6x=-7,

系数化为1,得x=.

(3)去括号,得4x-60+3x=6x-63+7x.

移项,得4x+3x-6x-7x=-63+60.

合并同类项,得-6x=-3.

系数化为1,得x=.

10.解去括号,得3x-21-18+16-8x=22.

移项,得3x-8x=22+21+18-16.

合并同类项,得-5x=45.

系数化为1,得x=-9.

11.解错在第①步.正确的解法为

去括号,得x+1-2x+2=1-3x.

移项,得x-2x+3x=1-2-1.

合并同类项,得2x=-2.

系数化为1,得x=-1.

培优促能

12.A

13.D根据相等关系:(甲处原来工作的人数+调入的人数)=乙处原来工作的人数-调出的人数,列方程为

(272+x)=196-x.

14.解设有男生x名,则女生有(170-x)名.

列方程3x=7(170-x),解得x=119.

故170-119=51.

答:七年级的男生有119名,女生有51名.

15.解(1)设1号线每千米的平均造价是x亿元,则2号线每千米的平均造价是(x-0.5)亿元.

根据题意,得24x+22(x-0.5)=265,

解得x=6,所以x-0.5=5.5.

答:1号线、2号线每千米的平均造价分别是6亿元、5.5亿元.

(2)91.8×1.2×6=660.96(亿元).

答:还需投资660.96亿元.

16.解设原计划初中部赠书x册,则高中部赠书(3000-x)册.

由题意知20%x+30%(3000-x)=3780-3000.解得x=1200.则高中部原计划赠书3000-1200=1800(册).

答:该校初中部原计划赠书1200册,高中部原计划赠书1800册.

17.解当只输入一次即得输出结果时,有5x+1=656,解得

x=131;

当需连续输入两次后才得输出结果时,有5(5x+1)+1=656,即25x+6=656,解得x=26;

当需连续输入三次后才得输出结果时,有

5(25x+6)+1=656,即125x+31=656,解得x=5;

当需连续输入四次后才得输出结果时,有

5(125x+31)+1=656,即625x+156=656,解得x=0.8;

当需连续输入五次后才得输出结果时,有

5(625x+156)+1=656,即3125x+781=656,显然此时x0,不

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x的值共有四

个:x=131,x=26,x=5,x=0.8.

创新应用

18.解(1)|3x-2|=4,

当3x-2≥0时,3x-2=4,x=2;

当3x-20时,3x-2=-4,x=-,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2或x=-.

(2)当b+1=0,即b=-1时,方程|x-2|=b+1只有一个解.

七年级数学解方程汇总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题思路) (1)审—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找出等量关系).(2)设—设出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 (3)列—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注意带上单位) (一)和、差、倍、分问题——读题分析法 这类问题主要应搞清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关键词语。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例1.某单位今年为灾区捐款2万5千元,比去年的2倍还多1000元,去年该单位为灾区捐款多少元? 例2.旅行社的一辆汽车在第一次旅程中用去油箱里汽油的25%,第二次旅程中用去剩余汽油的40%,这样油箱中剩的汽油比两次所用的汽油少1公斤,求油箱里原有汽油多少公斤? (二)等积变形问题 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 常用等量关系为:原料体积=成品体积。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c 但体积不变.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2r h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1)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去括号(1) 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中应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首先,利用小学知识,带括号的加减运算,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比较,然后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再将法则运用到实际练习中,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利用一组课堂反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记住去括号法则,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2、会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 学习重点:理解并记住去括号法则,会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 学习难点:括号前是负号及括号前系数的处理 一、合作探究: 1、做一做: 观察交流:(1)通过上表你发现a+(-b+c) 与a-b+c ,a-(-b+c)与a+b-c 有何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 (2)观察你写的等式,从左边到右边发生了那些变化? 2、归纳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讨论:如果括号前有系数怎么办呢? a+2(4b-c) 3a —2(2b —3c ) a b c a+(-b+c) a-b+c 5 2 -1 - 6 -4 3 a b c a-(-b+c) a+b-c 5 2 -1 -6 -4 3

二、尝试应用 1、练习:去括号 (1)a+(-3b-2a) = (2)(x+2y)-(-2x-y) = (3)6m-3(-m+2n) = (4)a2+2(a2-a)-4(a2-3a) = 2、练一练 下列去括号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改正。 (1)-(-a-b)=a-b ()改正 (2)5x-(2x-1)-x2=5x-2x+1+x2 ()改正 (3)3xy-0.5(xy-y2)=3xy-0.5xy+y2 ()改正 (4)(a3+b3)-3(2a3-3b3)=a3+b3- 6a3+9b3 ()改正 3、试一试:先去括号在合并同类项 (1) 5a-(2a-4b) (2) 2x2+3(2x-x2) (3) 4a+(-a2-1)-(3a-2a2) (4) 2x-3(x-y)+4(x-2y) 小结:整式加减的一般规律: (1)有括号的先去括号; 括号前有系数则要与括号内每一项相乘 (2)有同类项的再合并; 三、课堂反馈: 1、先去括号在合并同类项 (1) (3a+4b)+(a+b) (2) x+2y-(-2x-y) (3) 6m-3(-m+2n) (4) a2+2(a2-a)-4(a2-3a)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讲析(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方程2x m-3+3x=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解得m=4.或m-3=0,解得m=3 所以m=4或m=3 警示:很多同学做到这种题型时就想到指数是1,从而写成m=1,这里一定要注意x的指数是(m-3). 例2. 已知2 x=-是方程ax2-(2a-3)x+5=0的解,求a的值. 解:∵x=-2是方程ax2-(2a-3)x+5=0的解 ∴将x=-2代入方程, 得a·(-2)2-(2a-3)·(-2)+5=0 化简,得4a+4a-6+5=0 ∴ a=8 1 点拨:要想解决这道题目,应该从方程的解的定义入手,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把x=-2代入方程,然后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例3. 解方程2(x+1)-3(4x-3)=9(1-x). 解:去括号,得2x+2-12x+9=9-9x, 移项,得2+9-9=12x-2x-9x. 合并同类项,得2=x,即x=2. 点拨: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去括号后将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其实,我们在去括号后发现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合并同类项后系数不为正,为了减少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等式的对称性,把所有的未知项移到右边去,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最后再写成x=a的形式. 例4. 解方程 1 7 5 3 2 1 4 1 6 1 8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解析:方程两边乘以8,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1 351 642 x ?-? ?? ++= ? ?? ?? ?? 同样,方程两边乘以6,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 31 42 x- ?? += ?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去括号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2课时去括号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过程与方法】 经过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h,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u-0.5)h,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km,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0.5)km,因此,这段铁路全长(单位:km)是 100u+120(u-0.5)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u-120(u-0.5)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u+120(u-0.5)=100u+120u+120×(-0.5)=220u-60; 100u-120(u-0.5)=100u-120u-120×(-0.5)=-20u+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u-0.5)=+120u-60 ③ -120(u-0.5)=-120u+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说明】上一栏目中问题,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归纳结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每一项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化简下列各式:(教材第66页例4)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精品文档 初一下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1.(每题5分,共10分)解方程组: (1)? ? ?=+=-1732623y x y x ; (2 2.解方程组 ??? ??=-+=++=++12 32721323z y x z y x z y x 3.解方程组: (1)3 3(1)022(3)2(1)10x y x y -?--=?? ?---=? (2)04239328a b c a b c a b c -+=?? ++=??-+=? 4.解方程(组) (1)32 21+=-- x x x (2)???-=+=+12332)13(2y x y x 5.?????? ?=++-=+--34231742 31y x y x 6.已知x ,y 是有理数,且(│x │-1)2+(2y+1)2=0,则x -y 的值是多少? 7.二元一次方程组437(1)3x y kx k y +=?? +-=? 的解x ,y 的值相 等,求k . 8..当y=-3时,二元一次方程3x+5y=-3和3y -2ax=a+2(关于x ,y 的方程)?有相同的解,求a 的值. 9.??? ??=---=+-=+-.44145 4y x z x z y z y x

10.若 4 2 x y = ? ? = ?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8和ax+2by=-4 的公共解,求2a-b的值. 11.解下列方程: (1).(2) (3)(4) 12.(开放题)是否存在整数m,使关于x的方程2x+9=2 -(m-2)x在整数范围内有解,你能找到几个m的值? 你能求出相应的x的解吗? 13.方程组 25 28 x y x y += ? ? -= ?的解是否满足2x-y=8?满足2x -y=8的一对x,y的值是否是方程组 25 28 x y x y += ? ? -= ?的解? 14.甲乙两车间生产一种产品,原计划两车间共生产300 件产品,实际甲车间比原计划多生产10%,乙车间比原 计划多生产20%,结果共生产了340件产品,问原计划 甲、乙两车间各生产了多少件产品? 15.(本题满分14分) (1)解方程组 25 211 x y x y -=- ? ? += ? , (2)解方程组? ? ? = - = + )2 .( 6 3 3 )1(,8 4 4 y x y x 16. ?? ? ? ? = + + - = + - - . 6 ) (2 ) (3 1 5 2 y x y x y x y x ? ? ? ? ? = - + = + - = + 3 2 1 2 3 6 z-y x z y x z y x 精品文档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去括号、添括号 1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 2. 去括号: (1)a+(-b+c-d); (2)a-(-b+c-d) ; (3)-(p+q)+(m-n); (4)(r+s)-(p-q). 3.下列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改正: (1)a2-(2a-b+c) (2)-(x-y)+(xy-1) =a2-2a-b+c; =-x-y+xy-1. (3)(y-x) 2 =(x-y) 2 (4) (-y-x) 2 =(x+y) 2 (5) (y-x)3 =(x-y) 3 4.化简: (1)(2x-3y)+(5x+4y); (2)(8a-7b)-(4a-5b); (3)a-(2a+b)+2(a-2b); (4)3(5x+4)-(3x-5); (5)(8x-3y)-(4x+3y-z)+2z; (6)-5x2+(5x-8x2)-(-12x2+4x)+2; (7)2-(1+x)+(1+x+x2-x2); (8)3a2+a2-(2a2-2a)+(3a-a2)。 1.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上填上“+”号或“-”号: (1) a___(-b+c)=a-b+c; (2)a___(b-c-d)=a-b+c+d; (3)___(a-b)___(c+d)=c+d-a+b 2.已知x+y=2,则x+y+3= ,5-x-y= . 3.去括号: (1)a+3(2b+c-d); (2)3x-2(3y+2z). (3)3a+4b-(2b+4a); (4)(2x-3y)-3(4x-2y).

4.化简: (1)2a-3b+[4a-(3a-b)]; (2)3b-2c-[-4a+(c+3b)]+c. C 1. 化简2-[2(x+3y)-3(x-2y)]的结果是( ). A .x+2; B .x-12y+2; C .-5x+12y+2; D .2-5x. 2. 已知:1-x +2-x =3,求{x-[x 2-(1-x)]}-1的值. 第7课时 去括号(1) 1.下列各式中,与a -b -c 的值不相等的是 ( ) A .a -(b +c) B .a -(b -c) C .(a -b)+(-c) D .(-c)+(-b +a) 2.化简-[0-(2p -q)]的结果是 ( ) A .-2p -q B .-2p +q C .2p -q D .2p +q 3.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 ) A .a -(2b -3c)=a -2b -3c B .x 3-(3x 2+2x -1)=x 3-3x 2-2x -1 C .2y 2+(-2y +1)=2y 2-2y +1 D .-(2x -y)-(-x 2+y 2)=-2x +y +x 2+y 2 4.去括号: a +( b -c)= ; (a -b)+(- c -d)= ; -(a -b)-(-c -d)= ; 5x 3-[3x 2-(x -1)]= . 5.判断题. (1)x -(y -z)=x -y -z ( ) (2)-(x -y +z)=-x +y -z ( ) (3)x -2(y -z)=x -2y +z ( ) (4)-(a -b)+(-c -d)=-a +b +c +d ( ) (5) ( ) 6.去括号: -(2m -3); n -3(4-2m); (1) 16a -8(3b +4c); (2) -12(x +y)+14 (p +q);

(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去括号与添括号

数学教案-去括号与添括号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 教育 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

数学 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 数学 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括号前是匚”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前边我们 学习 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与;②与;③与. 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 ; (2) ; (3).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 (2) 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 [板书] 3.3 去括号与添括号 【教法说明】在复习中,学生合并中的同类项遇到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 题需先去括号,怎样去括号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如何去括号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所得结果. (出示投影2) 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 学生活动:先运算,然后由学生回答结果. 师:(用复合胶片把结果出示投影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

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单元测试题1 姓名 得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2分、计18分) 1、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a+b<0 (B)a+c<0 (C)a -b>0 (D)b - 2、若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一定有结论( ) (A )两个加数都是正数; (B )两个加数有一个是正数; (C )一个加数正数,另一个加数为零; (D )两个加数不能同为负数 3、654321-+-+-+……+2005-2006的结果不可能是: ( ) A 、奇数 B 、偶数 C 、负数 D 、整数 4、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是0,则它们的商为: ( ) A 、0 B 、-1 C 、+1 D 、不能确定 5、有1000个数排一行,其中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中,中间的数等于它前后两数的和,若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是1,则1000个数的和等于( ) (A)1000 (B)1 (C)0 (D)-1 6、每天供给地球光和热的太阳与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它距地球的距离约为15000000千米,将150000000千米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15×910千米 B .1.5×810千米 C .15×710千米 D .1.5×710千米 *7、20032004 )2(3)2(-?+- 的值为( ).A .20032- B .20032 C .20042- D .2004 2 *8、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 、B 、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1+a 表示( ). A .A 、B 两点的距离 B .A 、C 两点的距离 C .A 、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D . A 、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9. 3028864215 144321-+-+-+-+-+-+- 等于( ). A .41 B .41- C .21 D .2 1 - 二.填空题:(每题3分、计42分) 1、如果数轴上的点A 对应的数为-1.5,那么与A 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为_______。 2、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 。 3、m -的相反数是 ,1m -+的相反数是 ,1m +的相反数是 . 4、已知9,a -=那么a -的相反数是 .;已知9a =-,则a 的相反数是 .

七年级上解方程50道

七年级上解方程50道 (1)1153 4 12 x x -= + ; (2)70%x+(30-x)×55%=30×65%; (3)5(2)3(27)x x -=-. (4)5112412 6 3 x x x +-- =+ ; (5)2(y -3)-6(2y -1)=-3(2-5y );(6)5(2)3(27)x x -=-; (7)2 3-x - 5 14+x =1. (8)()1322242x x ? ? --- = ?? ? ; (9)3(x-2)+1=x-(2x-1) (10)()1143212 3 x x +--= +.

(11)3 76 15= -y ; (17) 6 15+x = 8 19+x - 3 1x - (12)5 12 15 2x x x - =-- +; (18)5(x+2)=2(2x+7); (13)14 126 1103 12-+= +- -x x x (19)2(x+0.5)-3(x -0.4)=5.6 (14)325(2)x x -=-+; (20)3(x+2)-2(x+2)=2x+4 (15)23 135 12+=++ -x x x (21) 9 11z + 7 2= 9 2z - 7 5 (16)2x +3=x -1 (22)5 2-x - 10 3+x - 3 52-x +3=0

(23)2(10-0.5y)=-(1.5y+2) (29)()x 15400x 21003+=- (24)15 142 3=+- -x x (30) 14 323 12=-- -x x (25)05 .035.22 .04-= --x x (31) 3 8316 .036.13 .02+= -- x x x (26)51124126 3 x x x +--=+ (32)3(2x+5)=2(4x+3)-3 (27) 5.702 .0202.05.21 .0)32(2--= --x x (33)4y ﹣3(20﹣y)=6y ﹣7(9﹣y) (28)4x-3(x-20)=6x-7(9-x) (34)7(2x-1)-3(4x-1)=4(3x+2)-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2 整式的加减 第2课时 去括号 1、根据去括号法则,在横线上填上“+”或“-” (1)()c b a c b a +-=+-______ (2)()d c b a d c b a ++-=--______ (3)()()x y x y x 33_____32-=-+- (4)()()[]p m p n m n m -=+-+2______ 2、化简:()[]_________1253=---a a a 3、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___________21=-+-a a a 4、化简()y x y x +--的最后结果是( ) A .0 B .x 2 C .y 2- D .y x 22- 5、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 A .()1212-+-=-+-y x x y x x B .()6336332 2--=+-x x x x C .()()d c b a a d c b a a +---=----+23523522 D .()[]11---=+--z y x x y x 6、已知52=+-y x , 那么()()6023252 ----y x y x 的值为( ) A .80 B .10 C .210 D .40

7、减去x 32-等于8362--x x 的代数式是( ) A .()1062--x x B .1062-x C .662-x D .() 162--x x 8、化简: (1)()()()y x y x y x 3242332+--+-- (2)()()43537422+-----x x x x (3)()[]()3226320518++-----n m n m n m (4)()[]{}y x x y x --+--3432 9、先化简,再求值。 (1)()() xy y x y x 745352222+++-其中 .2,1=-=y 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全部内容

????? ?????????? ? --?????---... 5.351...2.03121321.0...321.,,负分数:如,,,正分数:如分数,,负整数:如,,,正整数:如整数数理有第 一讲 有理数 概念图 1、 像5,1,2,21 ,…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为 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如+5,+1.2 2、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 3,…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你能用所学过的数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吗? 如果自行车车条的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mm ,记作+2mm ,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mm 记作什么?如果恰好等于标准长度,那么记作什么? 探索【1】 下列语句:①所有的整数都是正数;②所有的正数都是整数;③分数都是有理数;④奇数都是正数;⑤在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其中哪些语句是正确的? 探索【2】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15,-6,-0.9,21,0,0.32,-411,5 1 ,8,-2,27,

71,-4 3 ,3.4,1358. 正整集:{ }; 负数集:{ }; 正分数集:{ }; 负分数集:{ }; 整数集:{ }; 自然数集:{ }. 探索【3】 如果规定向南走10米记为+10米,那么-50米表示什么意义? 轻松练习 1、下列关于0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0是自然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0是偶数 D.0既不是非正数,也不是非负数 2、某班数学平均分为88分,88分以上如90分记作+2分,某同学的数学成绩为85分,则应记作( ) A.+85分 B.+3分 C. -3 D.-3分 3、在有理数中( )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练习题.[1]

去括号、添括号(A) 1. 去括号: (1)a+(-b+c-d) (2)a-(-b+c-d) (3)-(p+q)+(m-n) (4)(r+s)-(p-q) 2.化简: (1)(2x-3y)+(-5x+4y) (2)(8a-7b)-(-4a-5b) (3)a-(2a+b)+2(a-2b) (4)3(5x+4)-(3x-5) (5)(8x-3y)-(4x+3y-z)+2z (6)-5x2+(5x-8x2)-(-12x2+4x)+2 (7)2-(1+x)+(1+x+x2-x2) (8)3a2+a2-(2a2-2a)+(3a-a2)。 去括号、添括号(B) 1.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上填上“+”号或“-”号: (1) a___(-b+c)=a-b+c; (2)a___(b-c-d)=a-b+c+d; (3)___(a-b)___(c+d)=c+d-a+b 2.已知x+y=2,则x+y+3= ,5-x-y= . 3.去括号: (1)a+3(2b+c-d) (2)3x-2(3y+2z) (3)3a+4b-(2b+4a) (4)(2x-3y)-3(4x-2y). 4.化简:

(1)2a-3b+[4a-(3a-b)](2)3b-2c-[-4a+(c+3b)]+c (3)2-[2(x+3y)-3(x-2y)] 去括号(C) 1.去括号: a+(b-c)=;(a-b)+(-c-d)=; -(a-b)-(-c-d)=;5x3-[3x2-(x-1)]=. 2.判断题. (1)x-(y-z)=x-y-z ( ) (2)-(x-y+z)=-x+y-z ( ) (3)x-2(y-z)=x-2y+z ( ) (4)-(a-b)+(-c-d)=-a+b+c+d ( ) 3.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2m-3) (2)n-3(4-2m) (3)16a-8(3b+4c) (4) -1 2(x+y)+1 4 (p+q) (5)-8(3a-2ab+4) (6)4(n+p)-7(n-2q) (7)-2n-(3n-1) (8)a-(5a-3b)+(2b-a) (9)-3(2s-5)+6s (10)1-(2a-1)-(3a+3) (11)3(-ab+2a)-(3a-b) (12)14(abc-2a)+3(6a-2abc)

七年级数学上全册知识点整理(完美版)

有理数的概念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并加以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部分知识是有助于我们记忆的。对于本节的知识如果一时记不住也不要急,毕竟我们才刚刚进入初级数学的学习。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正数和负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2、有理数 (1)凡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如:-(-2)=4,这个时候的a=-2。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3)自然数?0和正整数; a>0 ?a是正数; a<0 ?a是负数;a≥0?a是正数或 0?是非负数; 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3、数轴【重点】 (1)、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画数轴的步骤:一画(画一条直线并选取原点);二取(取正反向);三选(选取单位长度);四标(标数字)。数轴的规范画法:是条直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 注意: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字上的点表示,但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4)、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4、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去括号法则

2.2.3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去括号法则准确、熟练的去括号; 2、能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1、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一、自学质疑 引入: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阅读课本6567p -回答下列问题: 1. 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 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 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 全长为 100120(0.5)t t +- 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120(0.5)t t --千米 ② 要将上式①、②进行化简,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把括号去掉,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去括号法则: (提示:用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 (1)计算下列各式 = = = = (2)类比上述计算过程,计算下列各式: 6(2)a b ?- , 6(2)a b ?-+ , 6(2)a b -?-,6(2)a b -?-+ 通过上述计算过程,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归纳去括号的法则: 法则1: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法则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简记为: ,要变全都变 二、师生交流 范例学习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2(5)a b a b ++-; 2(2)(53)3(2)a b a b --- )32(6-?)32(6+-?)32(6-?-) 32(6+-?-

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题(附答案)

初一数学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题 班级:__学号:__姓名:______得分:__ 列方程解应用题(每题10分) 1.甲、乙两汽车,甲从A 地去B 地,乙从B 地去A 地,同时相向而行,1.5小时后两车相遇.相遇后,甲车还需要2小时到达B 地,乙车还需要 8 9小时到达A 地.若A 、B 两地相距210千米,试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2.先读懂古诗,然后回答诗中问题.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3.牛奶和鸡蛋所含各种主要成分的百分比如下表.又知每1g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产生和热量分别为16.8J 、37.8J 、16.8J .当牛奶和鸡蛋各取几克时,使它们质量之比为3:2,且产生1260J 的热量 4.某学校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访100户家庭,发现一般洗衣水的浓度以0.2%-0.5%为

合适,即100kg洗衣水里含200-500g的洗衣粉比较合适,因为这时表面活性最大,去污效果最好.现有一个洗衣缸可容纳15kg洗衣水(包括衣服),已知缸中的已有衣服重4kg,所需洗衣水的浓度为0.4%,已放了两匙洗衣粉(1匙洗衣粉约为0.02kg)问还需加多少kg 洗衣粉,添多少kg水比较合适 5.“利海”通讯器材市场,计划用60000元从厂家购进若干部新型手机,以满足市场需求.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不一同型号的手机,出厂价分别为甲种型号手机每部1800元,乙种型号手机每部600元,丙种型号手机每部1200元. (1)若商场同时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的手机共40部,并将60000元恰好用完.请你帮助商场计算一下如何购买 (2)若商场同时购进三种不同型号的手机共40部,并将60000元恰好用完,并且要求乙种型号的手机购买数量不少于6部且不多于8部,请你求出每种型号手机的购买数量. 6.某商场计划拨款9万元从厂家购进50台电视机,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出厂价分别是:甲种电视机每台1500元,乙种电视机每台2100元,丙种电视机每台2500元. (1)若商场同时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 (2)若商场销售一台甲种电视机可获利150元,销售一台乙种电视机可获利200元,销售一台丙种电视机可获利250元.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电视机的方案中,为使销售进获利最多,你会选择哪种进货方案 (3)若商场准备用9万元同时购进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50台,请你设计进货方案.

七年级上解方程50道

七年级上解方程50道 (1)1153412 x x - =+; (2)70%x+(30-x)×55%=30×65%; (3)5(2)3(27)x x -=-. (4)511241263x x x +--=+; (5)2(y -3)-6(2y -1)=-3(2-5y ) (6)5(2)3(27)x x -=-; (7)23-x -514+x =1. (8)()1322242x x ??---= ?? ?; (9)3(x-2)+1=x-(2x-1) (10) ()11432123x x +--=+. (11)3 7615=-y ; (17)615+x =819+x -31x - (12)5 12152x x x -=--+; (18)5(x+2)=2(2x+7); (13)14 126110312-+=+--x x x (19)2(x+0.5)-3(x -0.4)=5.6 (14)325(2)x x -=-+; (20)3(x+2)-2(x+2)=2x+4 (15)2313512+=++-x x x (21)9 11z +72=92z -75 (16)2x +3=x -1 (22) 52-x -103+x -352-x +3=0 (23)2(10-0.5y)=-(1.5y+2) (29)()x 15400x 21003+=- (24) 15 1423=+--x x (30)1432312=---x x (25)05.035.22.04-=--x x (31)38316.036.13.02+=--x x x (26) 511241263x x x +--=+ (32)3(2x+5)=2(4x+3)-3 (27)5.702 .0202.05.21.0)32(2--=--x x (33)4y ﹣3(20﹣y)=6y ﹣7(9﹣y) (28)4x-3(x-20)=6x-7(9-x) (34)7(2x-1)-3(4x-1)=4(3x+2)-1 (35) 312x +=76 x + (41)2(x-2)-3(4x-1)=9(1-x) (36)(51)13(4-y)=14 (y+3) (42)15-(8-5x)=7x+(4-3x) (37)32x +=x-16x - (43)3(x-7)-2[9-4(2-x)]=22 (38)511241263 x x x +--=+; (44)120-4(x+5)=25

2011(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1,2,3,4 2、课本P4例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习题1.1第1、2题。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初一上册数学的全部公式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 2.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4.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5.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6.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7.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平面图形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一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9.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整数正数、0、负数;无理数:分数正数、负数 2.比0高的数,叫做正数,用符号+(读作:正)来表示。 3.比0低的数,叫做负数,用符号-(读作:负)来表示。 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6.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7.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9.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10.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1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