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

欧阳家百(2021.03.07)

摘要: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疗效。中药硬膏热贴敷、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护理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创伤小,疗效好,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使用西药的副作用,发挥了祖国医学的优势,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以下介绍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在我院儿科的应用。关键词:中药硬膏热贴敷、穴位贴敷、中药直肠滴入

一、中药硬膏热贴敷(经皮治疗仪)

经皮治疗的原理:将药物贴附于患者穴位上,通过相应穴位受到发热,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皮肤通透性,具有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减少个体差异和毒副作用等优点,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及提高人体免疫力。腹泻选穴双天枢,肺炎选穴为肺腧。

经皮治疗的作用:消炎、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祛痰散结经皮治疗的适应症:慢性胃炎、腹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经皮治疗的禁忌症:局部瘙痒、红肿充血、皮疹者。

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家属说明经皮给药治疗的目的、原理、意义,并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取得合作,采取患儿易接受的体位(多取坐位),避免患儿哭闹不安。2、操作前先

开机检查机器性能是否正常,调好各种参数,再将电极、药片贴于穴位皮肤上。3、治疗过程中若有报警声,应检查药片与皮肤、药片与电极是否接触良好。4、治疗后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完整,若局促皮肤发红,即停止治疗,并给与碘伏涂擦1-2次红肿消退。二、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的原理:是将中药研末,贴附于患者穴位上,药物成分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起到的治疗作用。敷脐疗法用于肺系疾病症见咳嗽,咳痰以肃肺化痰;用于脾胃系疾病症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以理气和胃;改善小儿厌食症状;改善小儿自汗、盗汗症状。取穴:神阙穴。中药外敷助于退热。取穴:双侧内关穴。中药外敷改善小儿遗尿症状。取穴:双侧涌泉穴。冬病夏治有助于温阳利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取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

穴位贴敷的作用: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散结、消肿止痛。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发热、肺炎咳嗽、气喘、感冒、呕吐、腹痛、腹泻、腹胀。

穴位贴敷的禁忌症:局部瘙痒、红肿、皮疹、水泡者

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病症遵医嘱将中药研粉过筛,取适量药粉用醋(脾胃系疾病用姜汁)调成糊状,均匀摊于大小合适的棉纸上,厚薄适中,一般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2、充分暴露穴位处皮肤,清洁局部皮肤,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

3、用敷贴将包好的药物贴于穴位上;观察敷药处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适。

4、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

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5、贴药通常保留4小时,如有红肿、瘙痒不适症状,及时停用。

三、中药直肠滴入中药直肠滴入原理: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通腑泻热、清热利湿止泻的作用。用于高热患儿助于退热及泄泻患儿症见便稀伴粘液,有或无腹痛症状。操作方法:将煎好的中药汤剂去渣凉至适宜温度(退热剂凉至室温,止泻剂凉至39―41℃),倒入灌肠袋内并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取左侧卧位,臀下垫治疗巾,抬高臀部垫小枕约10cm;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关闭灌肠袋开关。分开臀部,暴露肛门,轻轻插入直肠,婴儿 2.5―4cm,儿童5―7.5cm,左手持肛管固定,右手打开灌肠袋开关,将药液匀速灌完,关闭开关,拔出肛管,卫生纸轻压肛门;指导家长将两侧臀部靠拢,尽量保留药液达1小时,至少30分钟。以达到药效。注意事项: 1、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腹泻较严重的患者,暂时不适宜应用直肠滴入与直肠注入疗法。2、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里轻轻插入即可。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吸收2/3,一般情况下,直肠给药超过20分钟而排出药物者,可以不用重复给药。3、药物片剂一定要研细,防止堵塞导尿管。灌肠时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影响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

以上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在我院儿科被广泛应用,另外还开展了小儿推拿,红外线,捏脊等技术。指压人中、合谷穴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缓解抽搐症状。其中中药硬膏热贴敷,穴位贴

敷,小儿中药直肠滴入,因其无创,能明显减少患儿痛苦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应用范围广泛,被患儿和家长高度认同,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中医传统护理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方案

考勒乡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落实东乡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决定在我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率和知晓率,降低农民群众看病费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使农村中医药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农民群众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一、成立组织 我院成立以马树德院长为组长、马麟麒、马煜博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项目筛选 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所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疗效确切的、群众反映良好的、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二是要安全、有效,便于掌握;三是要具有

较强的实用价值,疗效较好;四是成本要低;五是要适合农村和基层应用。确定10项适合在镇卫生院推广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确定4项适合在村级卫生室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 三工作实施 1、推广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专家指导与自学为辅,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培训与推广实效 2、设立针灸医疗科,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与推广工作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重要举措,对开发利用中医药资源,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明确责任,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推广工作。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工作,采用宣传栏、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点及疗效,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知晓率、认同率,引导群众自觉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带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加强建设,分期培训。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定期集中进行辅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 篇一: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计划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对照《安徽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相关要求,对我们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推广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本着发掘自身优势,努力使优势达到有效发挥和提高;找出问题所在,不足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原则,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计划 1、积极建立和健全中医药队伍,完善中医相关科室设置和基本设备的配备,为进一步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和推广适宜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中心现有中医药人员9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2人,主治中医师3人,引进中医人才(中医学院应届毕业生)1人,主管中药剂师1人,推拿针灸专业人员有待引进和加强。 2、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和应用的力度,我们要根据中心实际技术力量和社区对中医药的需求制定适宜技术项目和具体推广办法,扩大应用面,提高受益面,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疑难杂症疗效差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中心已具备一定的中医技术力量和病员基础,但是基本

上集中在解决专科疾病和疑难杂症方面,而相关中医康复科室没有集中设置,未形成浓厚中医康复氛围,更没有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持续性的中医康复活动,尤其是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不多不规范,相关的健康教育跟不上,此外由于居民认知度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大,结果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工作与政府的要求,居民的希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工作要注意和加强改进的重点。 3、我们要积极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提高工作, 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实用,需要及时改进和总结,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同时我们要借助社区卫生培训基地有利平台,以及我们在构建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和理论体系方面具有的领先优势,认真做好对全科医生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使用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建设标准》的要求和中心的实际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困难,努力使中医药人员数量、科室设置、开展适宜技术项目和疗效评估方面达标。 2、为了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根据社区居民实际健康需求和中心自身中医药特色,制定可行性工作计划和实施项目如我中心在“痛点注射治疗颈椎病、腰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资料

目录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1-2页 第二章推拿的手法………………………………3-7页 第三章推拿的手法………………………………8-13页 第一章推拿基本知识 一、推拿的基本素质与要素 推拿医生的三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医德、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功夫。 推拿医生的临床三要素:诊断要明确、经穴要准确、手法要得当。 二、推拿时的几点注意 1、态度和蔼、严肃、要有同情心,要及时与患者交流,详细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反应和禁忌事项,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情。 2、医生要保持仪表端正,应洗手,剪指甲,冬天要暖手后再施术,体位要端正,除小儿推拿外,医生不可坐位。施术中不允许吸烟,食点心,不允许与患者开玩笑或有刺激性的谈话。 3、手法要得当:不过猛、不过重、不浮躁。 三、推拿后的反应 推拿后患者都有一些反应,如疼痛等症状加重或疗效非常明显,疼痛症状似乎完全消失等,这些都是推拿后常见的反应,要及时告诉患者,解除患者的误解。我们把这些反应归纳为三期:不适期、轻快期、疲倦期,取得疗效后可再分为两期:恢复期,痊愈期。 四、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1、运动器官疾病: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关节病,肩与关节软组织损伤,脱位,瘫痪(偏瘫和截瘫)。2、内科疾病:胃痛,胃下垂,腹泻,糖尿病,失眠等。3、儿科疾病:泄泻、疳积、发热、惊风、夜啼、盗汗、遗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等。 (二)禁忌症:1、有结核菌、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2、癌症一般不做推拿。3、皮肤病,正在出血的肢体部位不宜推拿。 4、粉碎性骨折不宜推拿。 5、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和易流产的穴位如:三阴交、合谷等不宜推拿。 6、妇女经期最好不要作推拿。 五、推拿出现不良反应(晕推,似晕针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 当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咀唇发乌、患者恶心、头发晕,不能坐立时即可认得为晕推症状。多发生患者过饥过饱来推拿,或手法在近心端用力不当造成。这时医生应立即施救,即掐人中、承浆、合谷、少商等穴位采取重手法,然后将患者置于通风的床位上,待患者缓解后给予温开水饮服、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即可恢复。如果严重的心肺疾病在推拿急救未获效时,应立即送急救中心救治。 六、推拿的时间 手法推拿治病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运用何种手法而定。时间过短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间过长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同时避免患者误认为是保健推拿。所以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具体到手法一般来说:推、滚、摩、揉、按要比点、拿、扳、抖、摇时间略长点。 七、推拿体位 一般说,腰腿疾患多采取卧位,头颈疾患多采取坐位。 八、关于治疗巾的使用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中医院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优势主题发挥,进一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在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医适宜技术走进临床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我院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最近几年年以来,我院积极出台管理办法,鼓励临床科室在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条件下,积极申报本科室特色优势诊疗技术。经过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初筛、审核:大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始走进医院临床科室。 二、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紧紧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医院对临床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档案,并将适宜技术临床开展情况纳入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检查。医院明确要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科室要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定期总结、不断完善,以期形成本科室特有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为鼓励和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临床,医院专门设立“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专项基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对已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医院还将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计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作为科主任任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全力推进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做到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应用,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逐步探索了一套农村中医药适宜技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县中医医院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县财政局: 我院严格按川社财2011[167]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安排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具体安排如下: 一、电教设备配置30万元; 电教设备选项及设备参数要求,祥见附件一; 二、人员培训经费20万元; 三、1、适宜技术调研经费:约3.0万元 组织我院适宜技术推广人员**、**、**、***、**、**、**、到安徽省太和县中医医院、内江市、天全县中医医院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进行调研,项目如下:**、**银于2011年7月到安徽省太和县中医医院、**、**、**2011年10月到内江市中医医院、天全县中医医院差旅费约30000.00元 2、筛选适宜技术项目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教材、器材:约8.0万元 推广项目如下; (1)电针治疗偏头痛;(2)非药物“五联”综合方案治疗颈椎病; (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4)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杜氏手法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6)手法复位治疗颞颌关节脱位;(7)刮痧防治感冒技术;(8)温补法治疗慢性胃炎;(9)隔药饼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推广小组经过研究确定前8项为推广项目,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教材及购买器材。 推广小组编写教材及印刷费用约20000.00元 购买针灸针、电针治疗仪、神灯、颈椎牵引仪、刮痧板、艾条等器材 约60000.00元。

3、适宜技术推广小组成员的培训、经费:约2.8万元 我院推广小组派人员黄绍亮于2011年9月到省骨科医院进修学习。 ***于2011年4月到重医附一院进修学习及院内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4、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经费:约6.20万元 2011年对院内医务人员培训60人,每人培训40学时, 2012年对全县乡村医务人员培训120人次,每人培训40学时, 2013年对全县乡村中医人员进行临床实习、测试、考核,对以上项目进行总结,筛选出更加有优势的项目进行推广。 授课人员每学时经费100.0元,共约8000.00元。 学员每人每天生活住宿费用90.0元,共约54000.00元。 ***县中医医院 2011年10月18日 附件;1 视频会议音响系统设计方案 设备名称设备品牌设备型号设备规格国别数量单位 全频音箱SOUNDBOSE HV-8B 频响:70Hz—20KHz 美国 4 只灵敏度(声压级1W/1M):96dB(1W/1M) 最大声压级(在1M计算):120dB 推荐输入功率:150 to 300W 短期负载功率:300W 长期负载功率:150W 覆盖角度(水平°×垂直°):60°×60° 高频驱动器:1×1〞Exit horn loaded 低频驱动器:1×8〞 标准阻抗:8Ω 体积(高×宽×深):435×248×275mm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为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就医需要,为此制订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为彻底搞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我院成立了中医药 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中医适宜技术如:拔罐、针灸、艾灸、牵引、推拿等进行了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明确了相关职责做到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事物有人办,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为了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院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根据规划,年初制订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对象、方式、重点内容、管理、考核办法、时间、经费等进行了安排。做到了通知到人,有签到册、记录、计划等。 三、形式多样,扎实训练,成效显著 1、坚持自学为主,自学中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2、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培训人员能积极投入道培训工作当中。 3、鼓励职工和乡村医生推广各种技术活动,范文写作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实践操作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继续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云凤乡卫生院 2010年12月24日 篇二: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2010年) 根据湖南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落实县卫生局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为了更进一步推进我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镇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院精心安排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澧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开展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我院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中医业务骨干为成员的王家厂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实施《2014年临夏州乡镇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落实积石山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决定在全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以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率和知晓率,降低农民群众看病费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使农村中医药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使乡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而且农民群众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一、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我院成立以魏光兰院长为组长,秦风胜为副组长,董国仁、司马炎、蒲如英、魏国海、马自娟、张黎辉、蒋卫国以及辖区各村卫生室医生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任董国仁、司马炎、蒲如英、马自娟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任教老师,董国仁为培训班班主任。

二、项目筛选 要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所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疗效确切的、群众反映良好的、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二是要安全、有效,便于掌握;三是要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疗效较好;四是成本要低;五是要适合农村和基层应用。确定15项适合在镇卫生院推广使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确定,8项适合在村级卫生室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培训学习。 三、项目目标 到2014年九月底,按照要求设置中药房,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医科及中医诊疗设备。到2014年10月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达80%;我镇卫生院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率达80%,适宜技术使用率逐步达到60%以上,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培训率达60%,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接受培训,并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70%以上相关病种的患者能承受治疗费用,相关病种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在90%,80%,50%以上。 四、项目实施步骤 2014年6至2014年11月分期逐步实施: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双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 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根据成都市武侯区卫生局关于印发《武侯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细则》(成武府卫[2010]199号文件)精神,为了推进我中心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辖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中心实施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工作。现将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实施情况: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我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明确了各项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是中心选送康复理疗科何流医师参加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要求的社区卫生中心中医药骨干的省级师资培训,培训时间一个月,掌握了10项适宜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于2010年11月1日到11月19日中心抽调一名中药医师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学员培训,以达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内容主要有《熏洗疗法》、《偏瘫的中医康复技术》、《电针治疗偏头痛》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和《热敏灸技术》、《杜氏理筋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病》、《中医治未病—体质辩识》等名中医、专家学术讲座内容。 二、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 我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共计有10余项: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颈腰椎牵引设备、TDP神灯、中药敷贴、中医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医治

疗慢支炎、中医治疗哮喘等。截止2010年11月,我中心共计为辖区21680人次提供中医药服务。约占中心总门诊人次的30%。 回顾此次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实施情况,我中心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部份中医适宜技术设备还不到位,例如: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熏蒸设备和中药雾化吸入设备,不能更多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服务。二是由于中心面积不足,中药房偏小,不能充分的保证中草药的及是时供给。 三、几点工作打算 为使我中心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以下几点打算: 一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 二是加强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中心建立健全中医门诊登记本,医生使用规范医学术语诊治各类疾病。在康复理疗中能够运用针灸、推拿、火罐、刮痧、敷贴等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从而不断提高中医 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以上是我中心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总结。 武侯区双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11(1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 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文名中医适宜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 特点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也称“中医传统疗法”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砭石”、“砭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砭石疗法”。据《山海经》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砭,以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 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肃州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建立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激发医务人员使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使用和掌握中医药防病治病基本知识,提高社会中医素养,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并最终为群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实施原则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因人立项、广泛参与,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严格审核项目申报人资质、设施设备、团队协调等条件,评估医疗安全环境,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运用辩证施治原则,因人、因病、因时开展和推广适宜技术。 三、实施范围 区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医务人员。 四、实施阶段 申报阶段(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有

医务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在本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提交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申报。 审核阶段(2014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由区卫生局根据申报资料及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项目实施人(或团队)。 实施阶段(2014年2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有项目实施人负责实施,区卫生局进行督查、巡查,随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实施质量,作为年终项目验收依据。 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有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进行验收,出具项目验收评估报告。合格者,拨付项目经费,不合格者,予以相应处罚。 五、项目内容 区卫生局设立以下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招标: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穴位埋线治疗相关适宜病种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温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技术、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技术、电针配合艾盒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上病下治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技术操作、四步十法推拿治疗失眠技术、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小针刀治疗相关适宜疾病、熏洗疗法治疗相关适宜疾病、针刺治疗相关适宜疾病、拔罐治疗

中医药适宜技术

海子滩镇中心卫生院 中医适宜技术总结 目录 概论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

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殊疗法,它有着渊源的历史根基,又有着现代人特别是劳动人们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也有人称为“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将中医传统疗法列为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分类 一、针灸疗法是属于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1)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Summary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roject in TCM Hospital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 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 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 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 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中医院紧紧围绕中医药特色优势主题发挥,进一步强化 医院内涵建设,在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医适宜技术走进临床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我院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最近几年年以来,我院积极出台管理办法,鼓励临 床科室在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条 件下,积极申报本科室特色优势诊疗技术。经过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严格的初筛、审核:大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始走进医院临床科室。

二、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紧紧围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医院对临床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档案,并将适宜技术临床开展情况纳入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体系,对其临床应用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检查。医院明确要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科室要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定期总结、不断完善,以期形成本科室特有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为鼓励和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临床,医院专门设立“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专项基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对已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医药优势适宜技术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医院还将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计入医师考核档案,并作为科主任任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全力推进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做到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应用,项目工作进展顺利,逐步探索了一套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 1、是要进一步强化对项目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技术要求,为了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现将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制定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按照卫生局要求制定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确保中医适宜技术实施有序、有效推进。 二、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要求,结合我院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我院推广不少于15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三、培训效果评价:促进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提高了西医人员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现代医学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有机结合,熟练地运用中医药、中西结合方法防治疾病。提

高我院医护人员的中医药理论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发放实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实用器具以方便将实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五、存在的困难问题:一是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中医药管理科 二0—四年八月三十日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 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4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切实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全面提升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的优势,缓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在卫生院及社区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防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客观有效与简便易行相结合,挖掘整理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筛选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好服务。 二、推广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基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在卫生院及社区推广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在要求时限内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保证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以及乡村医生都能接受培训,熟练掌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广大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三、推广范围及对象 培训范围:蛟河市中医院 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四、推广工作内容 以《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为基础筛选出的符合本乡实际情况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卫生院掌握不少于10项适宜技术,村卫生室掌握不少于4项适宜技术。 五、推广工作实施 1、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考核和落实。 2、推广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专家指导与自学为辅,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培训与推广实效。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书面考核,评估培训成果。 3、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门诊暨中医特色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在卫生院中医科,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支持、指导开展推广培训。 4、推广基地成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家,指导开展村级医疗机构推广培训工作,为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提供咨询指导。 六、推广工作时间安排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的方案.doc

泰顺县中医院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为了加强我县农村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项目建设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目标 通过项目推广培训,逐步建立起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向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3年内,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覆盖面达到100%,村卫生室推广覆盖面达到70%以上;向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技术,并及时做好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及反馈总结工作;同时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骨干。

二、培训范围及要求 1、培训范围 泰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 2、培训要求 为本基地培养10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每人掌握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开展10类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骨干1名,每人掌握不少于4类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培训内容 1、建立推广培训师资队伍及专家组 师资队伍由本院医护人员及参加了省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学习班的成员组成。并以师资队伍主要成员组成专家指导组。 成员:林军祥、吴立友、林碎康、季海疆、柳世海、许年彬、周春玲、周密、刘琼、蓝秀娟、齐丽花、刘月霞 专家指导组:吴立友、林碎康、季海疆 2、培训教材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

新建县中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 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为了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切实降低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费用,促进全市中医工作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客观有效与简便易行相结合,挖掘整理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广泛搜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单方、验方和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技术,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为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目标建立健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络,不断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扩大适宜技术推广数量,在全县全面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推广方式

采取集中培训、专家巡回指导与自学等多种形式推广,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培训与推广效果。 四、有关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作用的重要举措,对开发利用中医药资源,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费用负担,保障人民群众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当地人民群众使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习惯,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健康教育网络、医院健康教育专栏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宣传册等载体,大力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简便有效方法,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优秀文化,以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建设,分期培训。每周二下午相关医务人员准时参与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四)完善政策,整体联动。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引导群众自学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调动单位和医务人员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率。一是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及中药饮片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二是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