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培训内容

校本课程培训内容
校本课程培训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文本格式和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

1 何为课程?

课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可是对于课程是什么却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课程,就有不同的理解,比如:

◆教育官员:课程即计划

◆课程专家:课程即经验

◆学科专家:课程即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家:课程即教材(教科书)

◆学生代表:复杂的课程表+讨厌的教材+恐惧的考试

◆设计校本课程的角度: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

我们从设计校本课程的角度如何回答课程的内涵呢?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第一个关键词是“有计划”,课程非常强调有计划,比如我们的校本课程规划就是一个计划,老师的课程纲要也是一个计划;第二个关键词是“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它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机会。至于学什么,怎样学,形式丰富多样,所以机会一词在新课程中非常重要;第三个关键词是“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结果有三类结果:

第一类结果就是可测量,可评价的结果性目标

第二类结果就是不考虑结果,只考虑过程的体验性目标

第三类结果就是我们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这是表现性目标。比如一些创造、发明、小制作、画画、唱歌等。

所以,教育结果有三类,不要马上定位到立竿见影的记住了什么,输出了什么,这只是结果性目标。我们今天究竟要开发什么样的课程,我们是仅仅把知识技能类的课程作为唯一的追求,还是关注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来设计我们的课程?新课改提出了校本课程,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 何为校本课程?

怎样使学校有特色?特色学校是什么?特色学校就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就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既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是语数外。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

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

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可分为德育类、智育类、健康类、艺术类和综合类等五种类型,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存在。

3 校本课程与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区别?

校本课程是对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校本课程不是“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但“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有可能也有必要走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经历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方案、实

施、评价与重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开设是因教师的主观愿望或上级的行政要求进行,无法真正体现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程开设的随意性与无序性。

4 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对学校的教学评估有这样的要求,“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激励机制,根据当地、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评估有这样的要求,“主持开发并实施一门校本课程”。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发了《邯郸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对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工作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与规范。

5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好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认真开设好校本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国家课程也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但它的适用面比较宽,它关注的是学生统一的、共同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单一国家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几乎没有选择课程的权利,学生的个性也很难得到发展。与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从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因而,它的针对性比较强,是学校以追求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课程开发的前提,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爱好而设立的课程,它可以而且应当照顾到本校学生的兴趣,因此,它有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

②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会需要是多样的,要求学校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更多地关注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关注教育要求的统一

性。因而,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方面,它就给校本课程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使学校在这一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代教育注重教育的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的结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相互补充可以较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这一要求,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

③实施校本课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要求,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该结束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新形象,即“教师—研究者”。校本课程的开发,客观上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研究体验、感悟,改变教育教学行为,使研究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为教师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无限空间,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④校本课程开发实质是追求学校特色的形成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一切的教育改革最后都要落实到课程上。国家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基础性与统一性,所以它不可能照顾到具体学校的差异性。校本课程则主要关注差异性,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更好地体现与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的办学特色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来加以保证。可以说,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形成的一种具体表现,或者说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追求之一就是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1 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多样的课程。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②通过教师参与开发课程,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的实践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③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创设富有学校特色的、具有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校本课程体系。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

发有特色的课程。

2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②选择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利用地域、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师生的主体化得到充分发展。

③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除教师、教科研人员参与开发外,还可以请专业人员予以指导并吸纳家长、社区人士参与课程建设。

④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在课程的选择、改编、补充、整合、拓展、新编等活动中,要结合地域、社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做到因校制宜。

⑤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开发要发挥其在实现多样化教育目标方面的优势,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⑥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原则。要对学校里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开发的类型

1本课程内容的确定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发展需要评估的基础上,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宗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状况和认知发展水平,因地与因时制宜,逐步积累资源共享。

2本课程的分类

①按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力可分为两类:必修课、选修课。

②按学生学习方式可分为三类: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研究型课程。

③按课程发展功能可分为三类: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发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采取改编、新编、拓编的方式更新,或对国家课程中的学科知识分层建构,横向整合。

丰富性课程: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生活、励志、……等类。

健身课程--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

博知课程--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例如:诗词鉴赏、名著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

怡情课程--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例:艺术怡情: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等;休闲怡情:摄影、集邮、盆景、花卉等。

发展性课程: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要求,增加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研究性。

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例:学科知识竞赛辅导。

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课程。例:综合技能课程。

④按照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

——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

——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

——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

现有的课程材料。

课程改编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来说,既能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师专业技能要求又不高,是组织校本课程材料的较好形式。

四本课程的构成要素

课程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练习册和辅助材料。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纲要》等材料也是课程的重要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其整体效果就取决于条件构成要素的协调与配合。

校本课程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由学校确定的实际课程标准。校本课程标准应依据国家和省的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确定。

教科书又称“学生用书”或“课本”。在现代学校中,教科书仍然是绝大多数学科的基本教学素材。编制学生用书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的成败。

教师用书,它是针对教科书编写的,目的是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现在的教师用书内容很详实,如有关青少年成长的一般理论、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仪器、实验步骤、难点和疑点的注解、教学方法、参考答案、评价手段、补充教材、参考资料,等等。

编写练习册的目的,第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第三是评价校本课程本身的得失。

辅助材料是指导课程标准、教科书等常规材料之外的有关材料,如报纸、电影、录音、广播、图片、图表、参考书籍、地图,等等。一般地说采用辅助材料可以提高教师表达概念的清晰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立组织机构

各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教育专家和社区相关人士等组成的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2需要评估

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不同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必须对自身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明晰培养目标,分析学生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和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等。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必须要整合为一个整体。

作为规范的程序,虽然不必在每次的评估中都涉及前述各方面,但对每届学生的需要都进行认真评估,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①明晰学校教育哲学(培养目标或办学宗旨)

可组织教师讨论、设计教师和学生问卷。问题设计如:心目中的学生形象、教师形象、学校形象等相关问题,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即培养目标。(注意问卷资料的积累)

②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特别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确定校本课程目标是具有直接导向性意义的。各校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问卷及访谈的内容可这样设计:“你希望自己(或学生)有什么兴趣爱好?希望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你希望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培养这些能力?”等,据结果分析出学生的发展需要。(要保留各类调查表)

③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

学校现存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分析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

学校环境分析应该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两部分要素。外部环境要素应考虑: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学生家庭、家长的期望与社区教育;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学科知识内容、教法的革新等;内部环境要素应分析学生的兴趣、知识,能力及身心发展状况、生活环境和既定的教育需求;教师的技能、知识、价值观念、态度、经验、特长;课程现状与优缺点;学校气氛与权力结构关系。进而对学校的优势进行评价。学校优势包括管理优势、教师优势、学生优势、环境优势。然后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学校环境要素评估报告或评估表,表的内容分项目、优势、不足三个方面来分析。(表格)3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对需要评估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校本课程确定的目标,必须以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准则与导向,同时要突出个性,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并以此规范和引导整个开发活动,其物化的形式是形成每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总体目标,是指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的总目标,不是某一门类校本课程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也就是说,校本课程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上确保一致

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③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④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区的发展需要。

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课程结构:有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技艺类、综合实践类等。各校可根据学校开发的课程性质进行归类,制定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组织实施

①学校课程审议会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制定校本《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而《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是用来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审议开发与管理条例、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等。

②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规定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开发程序、管理条例等,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然后让教师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自主申报课程。填写申报表的老师同时要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上《课程介绍》,交学校审议委员会初申。

③组织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议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指南》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初步审议。初审的主要内容有:A:是否符合学校确定的课程结构;B:课程目标是否体现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的要求;C: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D:课程评价建议的合理性。审议通过后,填写审议表(留材料),公布审议结果,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④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

学校将《学生自选科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以菜单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一般应不少于30人),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学期《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需求评估 1.明晰学校教育哲学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的教育哲学是实施人本管理,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实施人本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展示生命力的舞台。 2.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诂,我们组织设计了问卷,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分别采取了直接答卷、选项填空、大规模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养成。 3.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虽然是中心校,但教学资源相对于城区来进比较匮乏。加之生源多属于农村家庭。父母的教育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的娇惯,忽视了礼仪与感恩,部

分学生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身体素质差,缺乏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水平。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迫切地想促使孩子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在特长方面有所发展。基于这样一种现状,需要重建学校文化,重新审视学校的育人目标,使这所半个多世纪的老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平台,课程管理与决策权利的下放,给学校课程创新创造了机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满足了学校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践探究中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学校教育哲学的方向。 4.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 近年来,县局、政府为学校投入了大量财力。扩建了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光盘播放室、卫星收视室等。这些无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了很好的课程资源。在人力上,我校的教师年龄年青化。他们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快。例如,王丽萍老师毕业于专业音乐学校。擅长器乐、舞蹈。门殿宗老师擅长微机知识,在flash制作方面更是游刃有余。苗秀玲老师一直任教科学、自然学科,对于种植、养殖也属于内行,总之,我们能根据教师的擅长来满足学生的所需。 另外,我们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也很丰富,学校附近,各种机构、企事业单位较多,居民较集中,镇领导也力图改善生活环境,扩大了服务的范围:维修、购物、扶贫帮困、关爱弱小、节日喜庆活动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美化生活环境,与当地居民共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目标

2020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xx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校长) 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xx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1、学校层面目标: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2、教师层面目标: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③、3、学生层面目标: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小学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实践课程)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程总体目标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验证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在本校科学性和可行性,深入研究和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推动本校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课程具体指导思想 1.校本教材要体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要根据本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条件和需要设计开发教材。 3.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4.积极倡导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5.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 6.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教学内容介绍

五、课程具体设计思路: 该册校本课程一共分为3个模块:趣味化学,身边的力和晴天娃娃。这三个模块涉及到简单化学、常见的力以及电学知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对能力的要求都成递进关系,三个模块的所有课程都是实践性的,需要学生动手探索或探究去完成。在“趣味化学”模块中,利用身边常见的物质来完成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一模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身边的力”模块中,重力、大气压力、离心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都会被介绍和探究到,在这一模块中,探究过程会被强调,比如,探究如何使竹签陀螺稳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竹签陀螺的稳定性等等,通过学习,学生会自主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在“晴天娃娃”模块中,“项目式”和“任务式”被突出出来,这个模块的最终任务是要学生自主完成一个下雨报警器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前4次课的知识积累,学生应该可以自主设计完成一个报警器的制作,通过最终作品的呈现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加强"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注重基础知识应用中逐步渗透,不需要太强调学科系统性。 4.遵循科学实践教育规律,注重基于课程整合理念的"任务驱动"。 5.以"动手实践"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7.注重教材内容的兴趣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8.注重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或者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浅谈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c3443555.html, 浅谈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李德军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7期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推动学科建设,加强学生核心 素养是个重大命题!本文立足于北川中学的新课程改革和发展,试图结合禹羌文化这一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具体的历史选修课活动,展示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案例,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禹羌文化 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将学校作为开发载体,历史教师作为开发主体,并结合学校所具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学校所推崇的教学理念,对本校学生进行学校历史课程授教的一种活动。 北川禹羌文化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形式多样。从课程的形式上可以设置成选修课与学分挂钩,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普及;也可设置成综合实践课,去实地调查和接触身边的禹羌文化,然后进行成果展示;当然也能按照一般的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在师生的互动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开发时,要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形式,达到开发目标。 下面笔者就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展示关于课程中《大禹精神及当代传承》的开发案例。 《大禹精神及当代传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大禹精神”的内涵和外延 2、了解大禹精神现代传承 3、让学生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意识 4、增强学生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学习、生活态度 5、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团结友好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禹精神的内涵及价值,能够讲述大禹精神当代传承的故事,从中学习大禹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

.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

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 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 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 . 和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二是张扬本校教师的个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 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 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

2020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20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0xx初中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 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同,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篇活动方案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委员会名单及工作职责 ①委员会名单 主任:XXX 副主任:XXX 委员:XXXXXX 执行委员:XXX ②工作职责 (1)策划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委员会成员负责讲座研究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计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开发方向等。 (2)管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管理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样本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因此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项目优势劣势 地理环境城市中心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学校规模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师资年轻、活力强,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行政人员有热情、关系和睦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家长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社区参与愿意参与学校事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硬件设施基本设施齐全设备数量不足 地方资源较丰富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课程资源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 A.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 B. 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 C. 课程现状与优缺点 D. 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 E. 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 A. 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 B.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 C. 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 D. 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E. 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

历史校本课程 授课方案

《历史与电影》(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题材优秀影视展播 第一部分前言 在世界电影长廊中,70年前那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世界经典电影宝库中的“百宝箱”。70年以来,各个国家所拍摄的二战题材电影难以计数,无论是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亲情、友情、爱情的感人故事,还是直接将镜头对准战场,描述战争的惨烈和震撼,“二战电影”都闪现出其不朽的价值,作为最具有国际共鸣性和人类反思精神的文化主题,直到今日,它仍然是电影人发掘不尽的宝库,每隔一两年,便会有若干部二战题材影片成为当年国际影坛的扛鼎之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特地选定从电影的角度去感受真实的二战。 第二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影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在新课标要求下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利用影视辅助教学,将含有历史资料的优秀影视作品引进中学历史课堂,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也比传统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中考注重考查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往往以时政热点切入,考查我们所学的历史的基础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代日本侵华史、抗战的相关知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日关系发展走向将会成为我们今年很可能考查的容,为了更好的应考,所以设计了这一专题学习。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历史与电影》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来辅助和丰富人教版本历史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2、影视作品会把许多生动的历史情节和历史人物展现在屏幕上,化虚为实,化静为动,通过其强烈的光感、鲜明的色彩、具体的形象映入学生的眼帘,使视听效果更加突出,让学生更容易形成历史表象,加深对历史知识和概念理解和记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围绕学习课文的容,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并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 2、通过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参照比较,并加以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 3、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观看与欣赏,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并对观看的影视作品作出评论。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完整方案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背景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特别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建校就开设计算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主要通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从网上获取信息、信息发布(网页制作)以及程序设计基础几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令人倍感欣慰。 我校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办一所有个性的特色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立发中学的殷切期待。希望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电脑操作水平、从网上获取资料的能力、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等,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校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先后建起两个机房、校园网等。3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近年的风雨兼程奋力拼博,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不断茁壮成长,如今信息技术教学已初见成效,取得令人欣喜的好成绩:马宁、崔红娟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竞赛”中获奖,还有一大批学生获计算机大赛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爱好者的操作水平,我们到了非开选修课的时候了。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本校自身优势,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发展提供空间。 3.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

(完整word版)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开设课程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开设课程的目标 第四章开设课程内容选择与确定第五章案例展示与评估 第六章设计理念选材 第七章作品评选与展览

第一章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 (试行) 阳信县商店镇第二中学(序)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 第二章 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它制约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出“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目标指向,把学生的“校内学习”同“校外生活”以及兴趣相统一,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共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学校的专有特色,着力构筑一个符合现代课程观,凸显校园文化特征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课程开设的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落实国家“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课程的目标的制定与开发时,为了有效发挥各种课程的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的开发来设计和实现课程具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总目标是: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一般思维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关系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合作。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负责的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 “诵读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活动设计方案 榆厢小学六一班 xxxx 一、课程提出背景: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各中小学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亮点。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 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 读》、《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教学的设定目标: 1. 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 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 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 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 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 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历史教研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课程名称一:中外历史风云人物评述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实践,更加深切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的理顺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走进历史人物,走近他们的思想、生活、主要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的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多的聪敏和智慧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程内容

(三)授课方式及计划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18课时,授课15课时,复习考试3课时。使用多媒体投影、录像资料等教学设备。 (四)课程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参与度、作业完成等过程性评价,学期授课结束时通过纸笔测试或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二、选课建议 1、选择本课程的同学应对历史学科有较高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 2、限定人数50----60人。 课程名称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人类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体会这些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学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收到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世界优秀文明的濡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开阔国际视野,确立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二)课程内容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2、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雄伟的金字塔 3、佛教建筑的瑰宝-----印度泰姬陵 4、圣城----耶路撒冷 5、石头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 6、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下面是有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最新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安玉香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以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的途径,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在校内实施并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或历史教师与其他机构、人员合作,在具体实施历史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学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思想,采用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这些专业活动必须含有历史知识。 一、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1.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课程类型。相反,可以有不同的变式,不同的类型,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校本开发的课程领域仍然集中于选修课、活动课与研究性课程,因为只有这一部分课程国家控制不十分严格。如果仅从这一点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也就是选修课、活动课与研究性课程的开发。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重点中学逐步开设历史选修课,到了90年代,逐渐有了历史活动课,在1999年和2000年的重点中学里又开始有了历史研究性课程。目前,一些重点中学又开始了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历史课程改革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一是教师凭自己的爱好、兴趣开发课程,缺乏课程理论的支撑,不能保证课程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课程类型繁多,既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又使学生疲于应付,违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 2.研究的薄弱性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笔者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从1994年到2003年,笔者能见到的有关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章只有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赵俊老师的《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一文。这虽不能证明中国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但至少说明了研究的薄弱性。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其状况,提出对策,使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更上一层楼。 二、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针对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凭自己的爱好、兴趣开发课程的现象,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一定要遵循理论联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精神,我校在切实保障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内外的优势资源,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了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 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将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使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设置渐趋合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校校本课程目标、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按以下要求开发和实施。 一、课程目标 学生层面 1.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2.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层面 1.促进教师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的水平。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学校层面 1.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2.体现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发展。

二、课程的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从办学理念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 2.开放性——课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克服传统课程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3.多样化——课程开发从学生多样化需求出发,组织形式多样化,开设课程多样化,培养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 (二)课程种类及内容 校本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每周按课表上安排的固定时间上课,学生人人参与学习;选修课学习时间设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两次课,面向有一定兴趣和特长的学生。 1.校本必修课

最新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 二、课程标准 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 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其具体目标为: 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 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 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 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

校本课程方案

陆庄小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意见,结合我校地处偏远农村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封闭,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差;社会活动少,学生交际能力低等实际情况,经教代会研究决定: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 1、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初具雏形。 2、使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保护环境的知识;具有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具有一定人际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4、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开发课程内容。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以各班班主任为主,学校根据需要统一安排全校人力物力资源。 四、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韩丙新 副组长:徐会敏赵金峰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徐会敏 副组长:赵金峰 组员:王玉霞、刘金艳、郭荣华、韩国华 六、具体操作 (一)、需求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县教研室审议,经同意后定稿。 3、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二)、培训师资 对实施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定期理论学习,集体教研讨论。 (三)、组织实施 由学校一安排课表、课时,相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本课程的各层次课程的实施。 七、课程保障 1、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和监督实施。 2、建立课程实施阶段汇报制度,及时观察课程的实施动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3、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经费。 4、力争上级领导、家长、社区、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