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名词解释论述题

西方名词解释论述题
西方名词解释论述题

,或者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有关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的相互关系以及政党掌握、参与和影响国家政权的体制和运行机机制。

,如果选举中所获选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一定比例,则可获发还,否则由国家没收

司法独立是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西方国家的所谓司法独立,包括三层涵义,①法院、法官只服从法律;②在司法系统内部相互独立;③法官独立;

,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是由若干享有相对主权的联邦成员组成的联合的、统一的国家,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由联邦宪法明确规定,双方任何一方不能单方面变更权限划分。联邦政府和成员政府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拥有最高权力,但联邦地位高于各成员单位,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在国际事务中联邦国家享有主权。

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作为政府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只是国家的虚位元首,是国家团结与统一的象征。

各种社会团体所建立,具有法人地位。

,管理本地域的地方公共事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拥有程度不同的自治权。自治体政府与中央和上级政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和服从关系,但必须接受它们在法律上的监督。

,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

选举制度是选举产生国家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及其其他机关公职人员的制度,是由一系列关于选举的法律、法规和规则构成的整体,其具体内容包括选举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如选民与候选人的资格、选区划分、

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的相互关系以及政党掌握、参与和影响国家政权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是一种选票计算制度,又称简单多数制,即由获得本选区最多选票的候选人或政党当选,无须超过半数或达到一定的比例。

所谓公意,即“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公意是人民的整体意志,个人服从公意,既是服从人民主权,也是服从自己的意志。

,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而组成的社会团体。利益集团维护本团体切身利益的方式,是向政权机关施加压力或影响。

是指美国城市政府中所拥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指市议会专门聘请一位市政管理专家任市经理,市经理主持市政府行政工作、管理行政事务。

国家结构是国家的整合形式,指的是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成其为国家的政治共同体,具体表现为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指西方国家两个以上的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制度。多党制的特点在于选举中多党竞争,没有一个政党具备单独长期执政的力量,通常采取几个政党组成政党联盟执政的办法。

一党制:一个国家长期由一个政党职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两党制: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许多政党,其中两个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长期有组织地轮流控制国家机器,其中一党是执政党,另一党为反对党。起源于英国。

单一制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将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设立相应的地方政府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院制:议会只拥有一个议院并由它行使议会全部职权的制度。

两院制:是指议会设有两个议院并由两院共同行使议会职权的制度

委员会制:委员会制是指政府最高权力由一个合议机构来掌握的政府体制

市长制:市长制又称市长议会制,指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设,立法与行政分立制衡的城市政府组织形式。

普选制:一国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种族、出身背景、财产状况、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一律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及普选权;建立在普选权基础上的选举制度就是普选制。

行政裁判制度:指的是对行政诉讼进行审理和裁决的制度

梭伦改革:梭伦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发生的政治改革,是雅典的平民反对氏族贵族的胜利,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所有的债务负担,发展工商业,不再按血亲而是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为雅典城邦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人民主权原则: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重要理论成果,基本内容包括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主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即主权属于人民,其精髓则在于政府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的委托和授权,人民保留终止委托和授权的最后权力。

复数投票权:即选举人除在居住地选区投票外,还可在其财产所在地选区或大学选区再投一票甚至多票,结果造成选举人所投的票数不平等,出现在英国,是西方国家历史上不平等选举的典型表现,后于1948年被废除。

积极性不信任案:德国联邦议院如要倒阁,必须先确定产生一名新的总理候选人,才能提出并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然后再选举产生新的总理。这样,对议会倒阁权作了限制,有利于政府和政局的稳定。

西方国家议会议事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指一项议案如在一次议会会议上作了决定,在同一会期中就不再重复进行审议,如确有异议,只能在另一会期中的会议上提出。

一事不再议原则:西方国家议会议事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指一项议案如在一次议会会议上作了决定,在同一会期中就不再重复进行审议,如确有异议,只能在另一会期中的会议上提出。

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是进行司法行政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一般设在政府系统内,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

十二铜表法: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典,因以文字刻在十二块铜牌上而得名。这是一部适应于公民内部、维护债务奴役制的法典,它同时也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力进行一定限制。

自然状态:欧美资产阶级思想家所理解的国家产生以前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享有生存的自然权利,但受生存的自然法则的支配。在自然法则的驱使下,人们弱肉强食,结果可能两败俱伤。

口袋否决:在美国国会两院通过的法律送交总统后,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签署或者否决。如果此时国会仍在开会,总统既不签署也不否决,该法律自动生效。但是,如果此时国会已经休会,总统既不签署也不否决,该法律即自动废弃,这种情况即被称为“口袋否决”。

二元君主制:君主立宪制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尽管也有宪法和议会,但世袭君主仍掌有实权,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政大权于一身,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否决议会议案和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

行政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任命产生的地方政府,完全隶属于中央政府,服从中央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权。不设有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可设立地方咨询机关,但不拥有实权。

司法审查制度:由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又称司法审查。在司法审查过程中,司法机关要对宪法作出解释并对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权力给予保障,从而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判例法:就是由法官从判决中推出的法律规律,由此也称法官法,判例法的基础是”遵循先例”。

分权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

地域代表制:现代选举活动是在依法划定的不同选举单位内进行的。地域代表制即以地域为单位进行选举。采用地域代表制进行选举,要求把全国按地域划分为若干个选举区,按选举区进行投票。

行政裁判:指国家行政机关以行政手段裁决行政争议。具体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行政争议和某些民事纠纷所作的司法裁决。

政党分赃制:又称政党分肥制,指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分配给本党主要骨干的做法。

比例代表制:指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候选人所得选票数,按比例分配议席。

《论法的精神》答:《论法的精神》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著作。该书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欧洲各国以及东方—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乃至气候、地理等等,通过考察和比较,总结了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的政治特征,阐述了政治统治的一般原理和法的精神。

代议制:人们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相当于直接民主,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为现代国家所普遍采用。代议制成功地解决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现实途径。

“两个半政党”体制:指二战后德国形成的政党体制,即以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两大政党为主体,分别吸收其他小党组成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小党中,自由民主党是中间政党,不单独执政。由于两大政党势均力敌很难单独赢得选举,因而该党的支持常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朝而不理政:在英国,从理论上说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是大权独揽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许多法律规定的王权都不由英王本人亲自行使,而由议会、内阁、法院等以英王的名义行使。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政治社会化: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

司法审查:由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

宪政可以理解为宪法政治。在实践层面,宪政就是依宪法建立政治制度,开展政治活动。在制度层面,宪政主要指称一种近代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以宪法为标志、以人民主权为合法性基础,以代议制民主为行使权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等一套制度结构。

左右共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数次出现“左右共治”局面,即由于左翼政党和右翼政党分别赢得总统选举和国民议会的选举,因而出现左翼总统与右翼总理或者右翼总统与左翼总理,共同领导政府,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西方政治制度:是一个总的概念。它包含了所有西方国家,也就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它所包含的内容既可以是过件政权组织的具有根本性的政治制度,也可以是保证国家政权组织正常运作的具体制度。

城邦:即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每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独立单位,互不统属,国小民寡。

城邦民主制:是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行使决定国家大政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的政治制度。封建君主制:是对5-17世纪中叶西欧封建国家的主要的政治形态的一种统称。它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物。

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制度。

代仪民主制: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以行使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制度。

世俗化:是指国家的合法性依据是“此岸原则”,即根据自行负责的理性来建构其法权体系和同志技术的原则。人民主权思想:是近代西方思想学家提出的,在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理论成果。它以自然法、契约论为基础,论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确立人民的自由意志在国家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借以否定君主主权论和议会主权论。

分权:即权利分立,是指国家权利不能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者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地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民所执掌。

制衡:是指分立为不同部分的权利之间应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独占优势。

秘密投票:又称无记名投票。它是指选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选票不署名,不向其他人公开。

强制选举:是指并非出自选民意志的选举,即公民在选举中难以做到或完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加投票以及把票投给谁。

选民登记:是指选民在行使选举权之前须按照法律规定在选举机构进行登记,以确认选民身份。选民登记的过程也即选民资格审查的过程。

选民资格:是指公民参加选举所应满足的法定条件。

肯定资格: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取得选举权所必须具有的资格。

否定资格: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取得选举权所不能具有的资格。

积极条件:是指公民取得选举权所应具有的情况。

消极条件:是指公民取得选举权所不应具有的情况。

候选人资格:是指公民享有选举权所应具备的条件。

直接选举:是指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间接选举:是指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由选民投票选出的代表人选举产生,即选民先投票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投票选举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

多数代表制:是指候选人或候选人所代表的政党,只要在一个选区内获得多数选票即可当选。

绝对多数代表制:是指在选举中要进行两轮以上的投票,在前几轮投票中都要求候选人必须获得绝对多数票才能当选,最后一轮才由在上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竞选,获得相对对多数票者当选。

比例代表制:是指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候选人所获得选票数,按比例分配议席。

混合代表制:是指在选举中分别采用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选票计算方法。

职业代表制:是以全国的职业团体和企业、行业协会如工会、商会、农会、教育工会、律师工会、医师工会等作为选举代表的基本单位。

竞选:西方国家在投票选举国会议员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之前,各候选人内为使自己当选而展开争夺选票的活动,就是选举过程中所谓的竞选。

选举监督:就是依法检查选举活动中的行为是否公正合法,其目的在于防止违法与舞弊行为对选举活动的破坏。当选争讼:是选举争讼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有关候选人当选效力的争讼。

文化测验:是公民在登记为选民之前的文化水平测试,不仅要通过读写能力的测验,还要能阅读和接受联邦宪法和州宪法。

现代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定阶级或阶层中的活动分子,基于共同的意志,为了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以期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印象政治权利的运作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体制内政党:是指那些在一个国家政党政治运作中起主导或重要影响作用的一个或多个政党。

体制外政党:是指那些虽然可以合法存在,但是由于其在政党竞争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只能起非常微小的影响作用,实际上是被排除在政党竞争和政府体制之外的小型政党。

合法政党:是被一个国家法律承认,事实能够公开参加政党政治的政党。

非法政党:被国家法律禁止,而转入地下活动的政党。

政党的结构危机:政党的机制、构成和功能已经无法实现其组织目标。

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民主政治: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拥有实际的决定或影响政治决策的能力,民主政治在体制上要求政治体系的决策民主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轮流担任政治领导职位等。

寡头政治:是指政治体系的运作受少数人掌权者的控制,公民对其无法行使有实际意义的约束。

金钱政治:鉴于金钱在这个政治生活中的突出影响,人民用“金钱政治”来形容现代政治。

“体制化”利益团体:那些被列入政治体制的利益群体,它们利用本身的强大组织,影响政治决策。

新技术革命:人类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

议会党团:议会中属于同一政党的议员组成的,以同意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为目的的政党集团。

质询是议会内阁制国家监督政府的一种重要手段。议员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政府部长(大臣)提出问题,要求了解施政方针,具体内容及其工作进度,从而可对之加以敦促和改正。

弹劾:议会控制违法失职的政府首脑、高级行政官员或高级司法官员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司法程序。

议会政治危机: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国家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职能的不断扩大,议会的传统权利和对政府的作用相对削弱,议会代表人民行使主权的权威性下降的一

种政治现象。

议会的解散:是指基于特别的原因,为更换下院议员,组成升年的议院而采取的中断全体议员法定任期,使之在任期届满以前丧失议员资格的行为。

议会休会:议会会期中,议会呕吐能过决议中止活动。

法案的通过:采用表决的形式使法案成为法律的一项立法程序。

调查权:指议会的政府行为进行调查并有权得到证言和有关记录的权利。

广义的政府:泛指国家权利的所有机关。

狭义的政府:指与理发、司法相互制衡的行使行政权利的机关。

国家元首:是指主权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即首脑部分。国家元首通常是君主或总统。

实权元首:在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被称为总统或国家主席,由选举方式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由于其往往兼任政府首脑,掌握很大权利,并是国家权利的中心,因此被称为“实权元首”。

集体元首:凡由二人以上组成合议制的机关,由它的全体成员共同担任国家元首职务和行使元首职权者,为集体元首。

内阁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利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总统制: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独揽国家最高行政权利的一种政体形式。

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以总统为国家权利中心,以总理为政府首脑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委员会制政府:以实行合议制的委员会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政体形式。

独立机构:西方各国政府除了各部之外,还有一些与政府各部有密切关系,但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机构。这些机构往往是为某一专门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的一种行政组织,它比政府各部所属的行政组织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论述题

代议制的现实作用与历史意义。答:作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它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①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原则。②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③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会议和政务公开原则。从理论上说,代议制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中最富有政治智慧和思想之一。从实践上说,代议制是民主共和制最好的政治形式。近代欧美的宪政史上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推翻专制君主统治,为建立代议制政府而奋斗的历史。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无论是诉诸人民暴力的国家,还是采取和平妥协的国家,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几乎都把建立代议制政府作为革命的目标。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代议制彻底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封建主义的神秘的权力观,打破了传统的政治权力和职位的终身制和世袭制,为资产阶级在其内部的权力更替过程中实行和平移交,使资产阶级的统治保持相对稳定做出了重要负责。作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代议制不仅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反过来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它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地位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试论古代雅典民主制的意义。答:雅典民主制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民主实践可以超越它,却无法绕过它。①雅典民主制首创的主权在民原则成为西方民主实践遵循的基本原则。②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下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主要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的,雅典民主制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最早的经验和启示。③雅典民主制崇尚法治,主张法律至上,受全体公民委托行使权力的人必须按照明确的委托行使权力,必须根据明确的法律行使权力。总之,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格局形成的综合因素分析。答: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格局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①是经济管理体制;②是社会政治制度,③是国家结构形式;四是历史文化传统,此外还有地理因素、国内国外局势、国际环境等非体制因素

试述欧洲中世纪封建君主制的历史演变。答: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借助等级代表机构实行统治的政体形式,是封建割据向封建中央集权过渡的政权形态。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当时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封建割据成为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障碍,新兴市民阶级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迫切要求改变封建割据局面,将国家统一在君主权力之下。等级君主制的主要特征是: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僧侣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市民上层分子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反对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工具。自13世纪起,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先后实行等级君主制。法国是等级君主制的典型。

试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主要表现。答:他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公布法律、发布命令、赦免和外交等职权,还可以不通过总理而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发布总统咨文。他有权要求议会就其通过的法案进行重新审议,有权绕过议会而将一切有关公共权力机构组织的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通过生效,甚至还权解散议会。试析西方政党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答:利益集团是政治主体或政治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具有特殊利益要求和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策、法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它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是现实政治社会的客观存在,在西方国家的政治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对政党的影响不断加强。它的特点是强调特定群体的利益,通过组织的形式

表达其政治诉求并利用国家政权的代言人来维护自身利益。它这一特性决定了利益集团与政党政治的紧密联系,通过对政党的选举及执政过程中施加影响,以达到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①西方政党需要利益集团的支持。②利益集团具有补充西方政党功能的作用。③西方利益集团需要相关的政党来表达、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利益集团的特点是强调特定群体的利益,通过组织的形式表达其政治诉求并利用国家政权的代言人来维护自身利益。由于利益集团自身无法实现制定与实施政策,而政党可以在国家制定政策时表达与反映利益集团的利益。政党能通过自身的政策纲领与竞选演说等方式来宣传利益集团的要求,反映集团的主张与利益。因此,利益集团实际上是政党的后盾,而政党是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政党及其候选人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服务,实现其最大利益。

试析西方议会政治危机形成的原因以及议会政治危机的表现。答:议会政治危机的表现:①是议会的地位的衰落和权力的虚化。议会的立法权已听命于政府。②是议会决策模式的固有缺陷与立法效能的萎缩。即现代议会的决策模式与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事务管理之间越来越缺乏相容性,议会也越来越不能有效地表达民意。③是行政权力的膨胀对议会权力的侵蚀。议会政治危机形成的原因:就是行政集权形成的原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政治的中心不在政府,而在议会。行政权从属于立法权;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对社会各方面的干预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府不可避免地深深卷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和范围越来越多。政府挟其由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形成起来的优势,不仅强化了宪法原来赋予它行使的行政权,而且对这种行政权进行了最大的扩充;不仅夺走了过去属于议会的相当一部分立法权,而且把议会降为批准政府政策的橡皮图章。不难发现,议会政治危机的加深是行政高度集权的结果,但是,行政高度集权和议会政治危机的经济、政治的根源却是共同的。

试述西方国家政府职能在当代扩大的趋势。答:现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干预。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扩大具体表现在:①政治统治职能扩大和加强,暴力机关的规模空前扩大,暴力手段不断更新,社会控制方式更加复杂、巧妙,政治统治采取了民主共和制的形式。②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明显加强,政府加强对经济事务的干预,直接控制、管理、调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③社会职能扩大和分化,为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承担重任。

试析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答:①政府的政治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和民主职能。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能,政府的其他职能都是为加强政府的合法性服务的。人民的认同和拥护是政府合法性的核心内容。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作为主权国家的政府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政府的民主职能首先应该确保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②必须建立稳定的民主政治秩序,它要求必须有保证公民行使政治民主权利的制度和渠道,要建立公民的参与制度和监督制度。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社会职能。广义上指除了政治职能之外的所有社会管理职能,狭义上指除了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之外的社会管理职能。狭义上的政府社会职能主要有: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安全的职能;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环境保护的职能;社会保障的职能等。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因素。答: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管理体制、社会政治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历史文化传统。

阐述资产阶级思想家限制政府权力的理论,并分析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种理论内涵的变化。答:资产阶级思想家大都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应该加以限制。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①政府应承认被统治者的自由权利,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财产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等等,对此不得侵犯,否则就背离了政府建立的初衷;②政府制定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应得到被统治者的同意。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内涵是有区别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这种思想强调:政府对社会和个人的自由应尽量少加干预,管事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此即“守夜人”的消极自由理论。但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开始把国家当作自由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主张强化政府的干预,使人们享受所谓的“积极自由”。

试分析现代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答:政党产生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是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成功,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现代意义的有纲领、有组织和有纪律的政党不可能出现;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代议民主制,尤其是普选制度的推广,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形成,为现代政党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社会政治需要。表现在:①是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政党出现的经济根源;②是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代议民主制,是政党出现的政治根源;③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时期在政治理论上的发展,如民主、平等、人权等为现代政党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试结合实际分析西方国家政府政治职能的强化与发展。答:现代西方国家政治职能强化的表现:①是暴力机关大为膨胀,暴力手段不断更新;②是现代政府的社会控制方式更为复杂,更为巧妙,通常是以纪律和规范的形式出现。现代西方国家政治统治职能变化表现有二:①是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采取了民主共和制的形式,并在法治的旗帜下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程序来实现政治统治职能。②是政治职能中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加强国防力量等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试比较普通法院司法审查制度与宪法法院司法审查制度的差别。答:普通法院的司法审查制度主要是通过审理具体的诉讼案件来审查其所适用的法律、法令是否违宪,其审查遵循“不告不理”原则,如果没有遇到具体诉讼案件,法院不主动进行审查,也不能以假想事实为根据对法律、法令进行预防性审查。宪法法院是在普通法院之外设立的专门的宪法法院,不审理普通民、刑事案件。宪法法院可进行抽象的违宪审查,无需通过具体诉讼案件进行违宪审查。宪法法院独立于一般司法审级制度之外,而且实行的是一审终审制。宪法法院审案不受判例约束,有权撤销法律。

试析西方普选制的历史意义及其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中的作用。答:西方普选制的历史意义及其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中的作用:1.普选制的历史意义:①普选制打破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②普选制改变了国家最高权力和最高首脑的产生机制,大大提高了公民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作用。③普选制改变了西方国家权力产生的机制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发展。2.普选制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中的作用:①资产阶级提出的普选制以及其他革命口号,对吸引绝大多数民众,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②普选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稳固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普选制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运作中处于重要地位。

试结合实际分析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控制的主要原因。答: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控制的主要原因:①各国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在进一步扩大,而这些职能的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与此同时,随着民主政治在地方的发展,原由中央政府承担的某些职能也转移到了地方政府身上;②各个地方政府所能用来履行其职权的资源不平衡,而且各地的实力也不一致,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央政府往往利用财政手段来进行调控。③随着地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府权限的增加,过分重视地方的利益、忽视整体利益的地方主义倾向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④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始了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这要求国家内部团结一致以保持时时交往中的积极主动地位,也要求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试论述西方选举制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答: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加政治运作过程,影响政治运作的政治现象.政治参与可以表现为多种外在形式,其中就包括公民选举,选举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处于中心地位,选举不仅赋予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还对政府组成和具体政策的出台产生重大的影响.公民投票是公民参政的最普遍的形式:一方面投票行为本身是公民多层次政治参与的综合反映,另一方面,公民手中的选举权,在公民投票之后还能对政府官员和政府政策的形成产生间接影响。

试论述当代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措施。答:①是合并地方政府层级,缩小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和机构;

②是综合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③是扩大地方政府的自治权限,强化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权;

④是寻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的最佳平衡点;⑤是提高城市政府的地位,以逐步取代区划政府的做法越来越普遍;⑥是在地方政府机构中增设咨询机构和顾问机构,同时赋予一定的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⑦是用法制的方式控制地方政府的编制和加强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预算和支出的监督和检查。

试论西方代议制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答: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①”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原则。②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③体现”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的会议公开和政务公开原则。从理论上说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学说中最富于政治智慧的思想之一,从实践上说,代议制是民主共和制最好的政治形式。

试析法治原则的基本观点。答:①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②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司法必须独立,包括法官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干扰,司法机关组织系统独立和制定相应法律条款以保护法官地位和权利不受侵犯。

试析当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答:①地方政府职能的扩大趋势;②地方政府的管理性、服务性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日趋增多;③地方政府的职能出现了“职能合并”的倾向。

试论西方国家行政集权化的表现。答:西方国家走向行政集权的具体表现主要是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总理(首相)权力的扩张。在美国罗斯福总统”新政”时期,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制和干预,大大扩大了行政权力,政府机构也随之迅速膨胀,总统也因为越来越多地对国会立法发挥领导和干预作用甚至绕过国会的

立法采取行动。在英国,内阁首相不仅控制着对政府对上百名大臣的任命和解职,控制着内阁的议事日程,并且通过控制本党的议员控制和操纵国会的立法,实际上控制着国家预算和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在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对宪法的”监督”、”仲裁”和”保证”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及遵守共同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地位,使总统超越一切其他国家机关之上,成为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自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是行政集权。行政的集权化使得议会的权力相对削弱。

试论代议制议会与等级制议会的本质区别。答:代议制的议会又与等级制的议会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议会在中世纪出现时是与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僧俗贵族、市民和国王都利用议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议会充当了国王与僧俗贵族、市民三方进行讨价还价的政治平台,成为中世纪后期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代议制的议会是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在功能上调节和平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的关系,在名义上是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在本质上则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权力的工具。其次,代表的身份发生了性质的变化。中世纪的等级制议会是由不同等级派出的代表组成的,不同的代表分别代表着属于不同社会等级的贵族和平民,他们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而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代议机关,由他们代表生而平等的公民,而在名义上则是代表全体人民。再次,近代议会是与人民主权观念联系在一起的。等级制的议会尽管对国王的权力有了限制,但仍以王权至上为前提,遵行的仍是主权在君,把国王视为国家的代表或受委托者。而代议制议会的前提则是主权在民,尽管也可能保留国王及其某些权力甚至仍在形式上赋予其至高的尊严,但是,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一切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议会则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现代西方国家里,代议制的议会至少有一个院的议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从而在具体制度上保证了主权在民原则的实现。

试论述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和局限性一、雅典的城邦民主制,不仅曾大大地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对雅典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后世特别是西方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型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古代民主的典范,并且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资源。1、主权在民原则雅典的城邦民主制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公民的主权,为后世民主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主权在民的原型。2、法治原则在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中,已经有了区分宪法与法律的观念,宪法是城邦的最高法律准则,宪法是“城邦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二、雅典城邦民主制作为历史上存在的一种制度,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局限和制度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就其城邦人口总数而言,仍是少数人的民主。2、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3、在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下,在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地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很容易导致多数暴政。4、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制度设计中大量采用了直接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但是,频繁举行的大规模集会不可避免会导致民主质量的下降。

试论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1)选举是实现人民主权和代议制民主的主要途径。代议制民主是现代民主实现的基本形式,而选举制度则是代议制得以体现人民主权的前提。(2)选举是政权合法性的基本来源。在当代社会,凡是经过选民按照普遍、平等、自由、公开原则选举产生的政府,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府。(3)选举是民众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尽管民众只能通过自己所选出的代表治理国家而无法直接行使权力,但他们在选举中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可以撤换他们所不满意的代表而重新组成新的政权;可以影响参与选举的政党的未来公共政策取向,从而联结了选民的行为和政府的行动。另外,选举也起着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外国美术史口诀

外国美术史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殉葬的和驼、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大全 三分为一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 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 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吧相邻两屋架之间的空间成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达 通面阔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各间面阔的总和为通面阔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代称当心间, 其左、右侧的称次间, 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步: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分心斗底槽宋代殿阁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 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根据《营造法式》的记录,副阶:宋代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身、殿身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副阶周匝:塔柱的收分:中国古代的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柱的卷杀:柱的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挑尖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踩步金:歇山建筑屋顶四面出檐,其中,前后檐檐椽的后尾搭置在前后檐的下金檩上,两山面檐椽后尾则搭置在山面的一个既非梁又非檩的特殊构件上,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踩步金” 罗锅椽: 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双桁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成弧形的椽子。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举折(举架):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指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叉手: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北魏宁懋石室已见。 扶脊木:清式构件,六角形截面,位于脊桁上且与脊桁平行。平棊:大的方木格网上置板并 遍施彩画的天花。 平闇:平棊天花中格小而不施彩画者。 偷心造: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计心造: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须弥座: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基,源自佛像基座。 斗口制: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补间铺作: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踩:翘、昂自坐斗出挑的多寡,清代一踩计 材分制:材和契作为宋代建筑尺度的计量标准,材分八等,根据不同建筑等级采用不同等级的材 歇山收山法: 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庑殿推山法: 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悬山挑山:是将悬山建筑两山的檩头,向山墙外伸出四椽四档或1/3 檐柱高的做法。 隔扇:隔扇可作对外地门、窗,也可作内部的隔断。 支摘窗:支摘窗多用于住宅。窗下为槛墙,高一般可按3/10 檐柱高定,铺首:门扉上的 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如天花不做装饰,更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称为“彻上明造”,也称“彻上露明造”。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 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 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38.DW 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40.Durbin 两步法 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 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 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猜测2

健康: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是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详见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小于3.5 mmol/L即为低钾血症。 酸碱平衡:生理情况下,机体依靠体液和细胞的缓冲作用及肺、肾等组织器官的调节功能来自动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性的能力,即维持pH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机体出现酸或碱超量负荷、严重不足或(和)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定性被破坏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紊乱或酸碱失衡。 各项酸碱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 pH和H+浓度:pH 7.35~7.45,相当于H+=35~45 nmol/L,pH是反映血液酸碱度的指标。 PaCO 2:是指血浆中程物理溶解状态的CO 2 分子 所产生的张力,是反映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 正常值:33~46mmHg,平均值 40mmHg。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 2 、 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 3 -含量。AB受代谢、呼吸因素影响。 SB:是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 2 为40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温度为38℃)所测得的 血浆HCO 3 -含量。反应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正常人AB = SB,22~27mmol/L,平均值为24 mmol/L 。差值反映了呼吸性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AB>SB,说明PaCO 2> 40mmHg,有CO 2 潴留, 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 AB52,见于代碱。 碱剩余(BE):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等于7.40时,所需酸或碱的量。0 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12±2 mmol/L。 实际上是反映血浆中固定酸根含量的指标。 AG>16, AG增高型代酸. 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 g/d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1.血氧分压(PO 2 ):指溶解于血浆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或压力)。 正常值:P A O 2 80~110mmHg(100mmHg,13.3kPa) P V O 2 37~40mmHg(40mmHg,5.33kPa) 2.血氧容量(C-O 2 max):指100ml血液中的Hb为氧充分饱和时所能携带氧的最大值。 正常值:20ml/dl 3.血氧含量(C- O2 ):指100ml血液中实际的带 氧量。包括两部分:与Hb结合的O 2 和物理溶解 的O 2 正常值:C A O 2 19ml/dl,C V O 2 14ml/dl 4.血氧饱和度(SO2):指Hb与O2结合的饱和程度。 正常值:SaO 2 :93-98% S V O 2 :70-75% 6.动-静脉氧差(DA-VO2):C A O 2 与C V O 2 之间的差值,反映内呼吸状态。 正常值:D A - V O 2 =C A O 2 -C V O 2 =19-14=5 ml/dl -------- 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由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中枢发热介质的介导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最终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以上的一种病理过程。 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此时调定点并未发生变化。 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42 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 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 实际是指 14 世纪到 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 (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 17 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 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 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4、强

语言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只供参考)

四、名词解释: 1)Parole话语: ①it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②it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③it is concrete, refers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④it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2)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findings in linguistic studies can often be applied to the solution of such practical problems as recovery of speech ability. The study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known as applied linguistics. 3)Reference(所指)语义: It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4)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it is th e act pre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5)Regional dialect地域方言:it is a linguistic variety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regional dialect boundaries often coincide with geographical barriers such as mountains, rivers and swamps. 6)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It was described as an imaginary "black box" existing somewhere in the human brain. 7)CA(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starting with describing comparable feature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A compares the forms and meanings across these two languages to locate the mismatches or differences so that people can predict the possible learning difficulty learners may encounter. 8)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it is the study of two related areas:language disord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in and language. It includes research into how the brain is structured and what function each part of the brain performs, how and in which parts of the brain language is stored, and how damage to the brain affects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9)Predication analysis述谓结构分析: ①It is proposed by the British Linguist G.Leech. ②The basic unit is called predication,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③This applies to all forms of a sentence. ④ A predication consists of argument(s) and predicate. 10)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流:it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s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11)Cross-association互相联想:In English we sometimes may come across words which are similar in meaning. Their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are also alike.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leads to confusion. Such interference is often referred as cross-association.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