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方烟气量计算公式

标方烟气量计算公式

标方烟气量

=451.2*3600?*(101.41-4.7)/(105+273.15)*(273.15)/(101.325)*2=2239719Nm 3/h?

实际烟气量

=451.2*3600?*(101.41-4.7)/(105+273.15)*(114.3+273.15)/(2.7+101.41)*2= 3091947Nm3/h

含量均匀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简述 1.1 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 E含量均匀度检查。 1.2 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小剂量的剂型由于工艺或设备的原因,可引起含量的均匀度的差异。本检查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每片(个)含量的均一性,以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1.3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1.4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者;其他制剂,每个标示量不大于2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以及透皮贴剂,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对于药物的有效度与毒副反应浓度比较接近的品种或混匀工艺较困难的品种,每片(个)标示量不大于25mg 者,也应检查含量均匀度。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 1.5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 1.6 含量均匀度的限度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2 仪器与用具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3 试药与试液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 操作方法

4.1 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 4.2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的响应值(如吸光度或峰面积等)或含量。 5 注意事项 5.1 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处理,促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量瓶中。 5.2 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 5.3 用紫外-可见分光关度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下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6 记录与计算 6.1 应记录所用检查方法,所用仪器型号(或编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响应值等数据。 6.2 根据测得的响应值,分别计算出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求其均值和标准差S(S= )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A=|100- |)。 6.3 当含量测定方法与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不同时,而且含量均匀度未能从响应值求出每片(个)含量的情况下,用系数校正罚求得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6.3.1 可取供试品10片(个0,照该品种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仪器测定法的响应值Y(可为吸光度或峰面积等),求其均值。 6.3.2 另由含量测定法测得以标示量为100的含量X A,由X A除以响应

烟气流量计算公式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1991—09—14发布1992—08—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锅炉烟尘排放浓度、烟气黑度及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GBl3271有关参数的测试。 2、引用标准 GB l0180 工业锅炉热工测试规范 GB l327l 工业锅炉排放标准 3、测定的基本要求 3.1 新设计、研制的锅炉在按GBl0180标准进行热工试验的同时,测定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和锅炉烟尘排放浓度。 3.2 新锅炉安装后,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和烟尘排放浓度的验收测试,应在设计出力下进行。 3.3 在用锅炉烟尘排放浓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并按锅炉运行三年内和锅炉运行三年以上两种情况,将不同出力下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乘以表l中所列出力影响系数K,作为该锅炉额定出力情况下的烟尘排放浓度,对于手烧炉应在不低于两个加煤周期的时间内测定。 表1 锅炉实测出力占锅炉设计出力的百分数,% 70-《75 75-《80 80-《85 85-《90 9 0-《95 》=95 运行三年内的出力影响系数K 1.6 1.4 1.2 1.1 1.05 1 运行三年以上的出力影响系数K 1.3 1.2 1.1 1 1 1 3.4 测定位置: 测定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定位置应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的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径处,和距上述部位的上游方向大于3倍直径处。 3.5 测孔规格: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测孔,在孔口接上直径dn为75mm,长度为30mm左右的短管,并装上丝堵。 3.6 测点位置、数目: 3.6.1 圆形断面:将管道断面划分为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测点均在环的等面积中心线上,所分的等面积圆环数由管道直径大小而定,并按表2确定环数和测点数。 表2 圆形管道分环及测点数的确定 管道直径D,mm 环数测点数 《200 1 2 200-400 1-2 2-4 400-600 2-3 4-6 600-800 3-4 6-8 800以上4-5 8-10

电厂烟气环境监测常用计算公式

1.1.1 烟气流量的计算 s s V F Q ??=3600 (式 4-1) 式中:s Q -湿烟气排放量,m 3/h ; F -测定断面面积,m 2; s V -测定断面的平均烟气流速,m/s 。 1.1.2 标态下干烟气排放量的计算 )1() 273(101325273 sw s s a s m X t )P (B Q Q -?+??+?= (式4-2) 式中:m Q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的排放量,Nm 3/h ; sw X -烟气中水分含量体积百份数,%; a B -大气压力,Pa ; s p -测点处烟气静压,Pa ; s t -烟气温度,℃。 1.1.3 采样体积的计算 s t P B V V s a m snd ++? =2730027.0 (式4-3) 式中:snd V -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采样体积,L ; m V -实际工况下的干烟气采样体积,L ; s P -烟气静压,Pa ; s t -烟气温度,℃。 1.1.4 烟气含尘浓度计算 3 10?= snd V g C (式4-4) 式中:C -标准状态下干燥烟气的含尘浓度,mg/Nm 3; g -所采得的粉尘量,mg ;

21g g g -=; 1g -采样前滤筒质量,mg ; 2g -采样后滤筒质量,mg 。 1.1.5 烟尘排放量的计算 6 10m m Q C q ?= (式 4-5) 式中:m q -烟尘排放量 kg/h 。 1.1.6 漏风率的计算 % 100222?--= ?out in out O K O O α (式4-6) 式中:α?-除尘器漏风率,%; out O 2-除尘器出口断面烟气平均氧量,%; in O 2-除尘器入口断面烟气平均氧量,%; K -大气中的含氧量,%。 1.1.7 除尘效率的计算 % 100) 1(??+-= in out in C C C αη (式4-7) 式中:η-除尘效率,%; in C -进口烟尘浓度(标态干烟气),mg/m 3; out C -出口烟尘浓度(标态干烟气),mg/m 3。 1.1.8 除尘器本体压力降计算 H out in p p p p +-=? (式 4-8) 式中:p ?-除尘器压力降,Pa ; in p -除尘器入口全压平均值,Pa ; out p -除尘器出口全压平均值,Pa ; H p -高温气体浮力的校正值,Pa 。

烟气折算公式

烟气折算公式 流速 Vs = Kv * Vp 其中Vs为折算流速 Kv为速度场系数 Vp为测量流速 粉尘 1粉尘干基值 DustG = Dust / ( 1–Xsw / 100 ) 其中DustG为粉尘干基值 Dust为实测的粉尘浓度值 Xsw为湿度 2粉尘折算 DustZ = DustG * Coef 其中 DustZ为折算的粉尘浓度值 DustG为粉尘干基值 Coef为折算系数,它的计算方式如下:Coef = 21 / ( 21 - O2 ) / Alphas 其中O2为实测的氧气体积百分比。 Alphas为过量空气系数(燃煤锅炉小于等于45.5MW折算系数为1.8;燃煤锅炉大于45.5MW折算系数为1.4;燃气、燃油锅炉折算系数为1.2) 3粉尘排放率 DustP = DustG * Qs / 1000000 其中 DustP为粉尘排放率 Dust为粉尘干基值 Qs为湿烟气流量,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Qs = 3600 * F * Vs 其中Qs为湿烟气流量 F为测量断面面积 Vs为折算流速 SO2 1 SO2干基值 SO2G = SO2 / ( 1–Xsw / 100 ) 其中 SO2G为SO2干基值 SO2为实测 SO2浓度值 Xsw为湿度 2 SO2折算 SO2Z = SO2G * Coef 其中SO2Z为SO2折算率 SO2G为SO2干基值

Coef为折算系数,具体见粉尘折算 3 SO2排放率 SO2P = SO2G * Qsn / 1000000 其中 SO2P为SO2排放率 SO2G为SO2干基值 Qsn为干烟气流量,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Qsn = Qs * 273 / ( 273 + Ts ) * ( Ba + Ps ) / 101325 * ( 1 –Xsw / 100 ) 其中 Qs为湿烟气流量 Ts为实测温度 Ba为大气压力 Ps为烟气压力 Xsw为湿度 NO 1 NO干基值 NOG = NO / ( 1–Xsw / 100 ) 其中 NOG为NO干基值 NO为实测NO浓度值 Xsw为湿度 2 NO 折算 NOZ = NOG * Coef 其中 NOZ为NO折算率 NOG为NO干基值 Coef为折算系数,具体见粉尘折算 3 NO 排放率 NOP = NOG * Qsn / 1000000 其中 NOP为NO排放率 NOG为NO干基值 Qsn为干烟气流量,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Qsn = Qs * 273 / ( 273 + Ts ) * ( Ba + Ps ) / 101325 * ( 1–Xsw / 100 ) 其中 Qs为湿烟气流量 Ts为实测温度 Ba为大气压力 Ps为烟气压力 Xsw为湿度

工业炉窑烟气湿度计算方法

工业炉窑烟气湿度计算方法 〔摘要〕本文指出国标《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cb以y79一88)烟气湿度及流理计算方法的局限性,认为该方法仅适用于饱和或非饱和烟气,对于烟气中的水是汽液两相共存的情况,利用该方法计算得的烟气湿度大于实际值,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1前言 为得到管道中流动烟气的湿度和流量,国标《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gd9(为7一88) 规定了测试和计算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该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局限性。 2国标中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国标《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中给出了烟气湿度、体积百分数、流量等计算公式,即 烟气湿度计算公式 式中际一为烟气的含湿量,岁纯干空气;m一为单位时间冷凝水量,岁而n;卿一为测量状态下流量计读数,时/而n;tc一为流量计前烟气的绝对温度,k;尸r为流量计前压力计的读数,姗任19;b。一为大气压力,n切任19;肠一为冷凝器后烟气的含湿量,岁kg干空气。 g柑按式(2)计算: 式中p,一为冷凝器出口烟气温度t(℃)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为,潮妇g。 烟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体积百分数瑞计算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干烟气密度端计算公式

式中味的单位为甲n时干烟气;c仇,仇,姚,co分别为各种烟气成分的体积百分数,%。 在标准状态下,湿烟气密度认计算公式 式中而的单位为甲n时的湿烟气。 烟气流速计算公式 式中v。为测定断面上的平均流速,m/s; icp一为皮托管修正系统;卜为管道内湿烟气的密度,kg/m3湿烟气;h一j为测定断面的烟气平均动压,}20i g为重力加速度9.81 m/护。 在测定工况下的烟气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q一为测定工况下的烟气流量,衬湿烟气/h;f为测定断面面积。 3公式中存在的问题 3.1烟气含湿量计算公式 为说明存在的问题,下面简要推导一下公式(1)、(2)。 公式(l)左这第一项为冷凝下来的水经过转化后,烟气所具有的含湿量,左边第二项为在冷凝状态下,饱和状态烟气的含湿量。管道中烟气的总含湿量为两项之和。对于左边第一项,其推导过程为 在非标定工况下,当通过流量计的流量为缪时,通过的实际流量为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

(完整版)烟气量计算公式

燃料空气需要量及燃烧产物量的计算 所有理论计算均按燃料中可燃物质化学当量反应式,在标准状态下进行,1kmol 反 应物质或生成物质的体积按22.4m 3计,空气中氧和氮的容积比为21:79,空气密度为 1.293kg/m 3。 理论计算中空气量按干空气计算。燃料按单位燃料量计算,即固体、液体燃料以1kg 计算,气体燃料以标准状态下的1m 3计算。 单位燃料燃烧需要理论干空气量表示为L 0 g ,实际燃烧过程中供应干空气量表示为 Ln g ; 单位燃料燃烧理论烟气量表示为V 0,实际燃烧过程中产生烟气量表示为Vn; 单位燃料燃烧理论干烟气量表示为V 0g ,实际燃烧过程中产生干烟气量表示为Vn g ; 一、通过已知燃料成分计算 1. 单位质量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理论空气需要量(m 3/kg ) L 0=(8.89C +26.67H +3.33S -3.33O )×10﹣2式中的C 、H 、O 、S ——燃料中收到基 碳、氢、氧、硫的质量分数%。 2. 标态下单位体积气体燃料的理论空气需要量(m 3/m 3) L 0=4.76?? ????-+??? ??+++∑2222342121 O S H?CmHn n m H CO ×10﹣2式中CO 、H 2、H 2O 、H 2S 、CmHn 、O 2——燃料中气体相应成分体积分数(%). 3. 空气过剩系数及单位燃料实际空气供应量 空气消耗系数а=0 L 量单位燃料理论空气需要量单位燃料实际空气需要?L 在理想情况下,а=1即能达到完全燃烧,实际情况下,а必须大于1才能完全燃烧。а<1显然属不完全燃烧。 а值确定后,则单位实际空气需要量L а可由下式求得: L 0g =аgL 0 以上计算未考虑空气中所含水分 4. 燃烧产物量 a.单位质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理论燃烧产物量(m 3/kg) 当а=1时, V 0=0.7L 0+0.01(1.867C+11.2H+0.7S+1.244M+0.8N)式中 M ——燃料中水分(%)。 b.单位燃料实际燃烧产物量(m 3/kg ) 当a >1时,按下式计算: 干空气时,V a =V 0+(a-1)L 0 气体燃料 (2)单位燃料生成湿气量 ?V =1+α0L -[0.5H 2+0.5C O -(4 n -1) C m H n ] (标米3/公斤) (2-14) (3)单位干燃料生成气量 g V ?=1+α0L -[1.5H 2+0.5C O -( 4n -1) C m H n +2 n C m H n ) (标米3/公斤) (2-15)

电厂烟气排放折算公式

一、NO—NO2转换公式 NO2=NO/30*46=NO*1.53 (U23/Model1080监测的是NO,而DAS显示的为NO2,用此公式做NO/NO2的浓度转换)式中:30为NO的分子量 46为NO2的分子量 二、折算值计算公式 1)实测过量空气系数 实测过量空气系数=21/(21- O2) 其中:21为空气中的氧含量 O2为实际测量的氧含量 2)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实测过量空气系数/标准过量空气系数其中:燃煤锅炉的标准过量空气系数为1.4 3)折算值 折算值=浓度*折算系数 其中:折算值为NO2/SO2/CO/DUST等污染物的折算值 浓度为NO2/SO2/CO/DUST等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三、mg/m3和ppm单位转换公式 1)转换系数 转换系数=气体分子量/22.4 其中:转换系数为NO2/SO2/CO的转换系数 气体分子量为NO2/SO2/CO的分子量 22.4为气体摩尔体积 SO2的转换系数:64/22.4=2.857 NO2的转换系数:46/22.4=2.05 CO的转换系数:28/22.4=1.25 2)mg/m3和ppm转换 浓度(ppm)= 浓度(mg/m3)/转换系数

四、标干流量计算公式 1)流速计算公式 V==F*C*Pk/ 其中:V——流速,单位m/s F——速度场系数 C——皮托管系数 Pd——未经开方的差压信号 Pk——开方后的差压信号 2)工况流量计算公式 Q 1=3600*A*V 其中:Q1——工况流量,单位m3/h A——管道横截面积 V——流速 3)标况流量计算公式 Q 2=Q1*[(101325+P)/101325]*[273.15/(273.15+T)] 其中:Q1——工况流量,单位m3/h Q2——标况流量,单位Nm3/h P——实测烟气静压,单位Pa T——实测烟气温度,单位℃ 4)标干流量计算公式 Q 3=Q2*(1-H/100) 其中:Q3——标干流量,单位Nm3/h Q2——标况流量,单位Nm3/h H——湿度,单位% DAS中标干流量计算过程如下: Q =3600*A*V*[(101325+P)/101325]*[273.15/(273.15+T)]* (1-H/100) =(3600/101325)*273.5* A*V*(1-H/100) (101325+P) /(273.15+T) = 9.7* A*V*(1-H/100) (101325+P) /(273.15+T)

药物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色谱外标法含量计算 计算公式 含量 样 平均重 样 样 对照品比值 对 对 对 —————————————————————————————————————————————— 色谱外标法均匀度计算 计算公式 含量 样 样 对照品比值 对 对 对 —————————————————————————————————————————————— 色谱外标法溶出度计算 计算公式 溶出度 样 样 对 对 对 —————————————————————————————————————————————— 色谱内标法含量计算 计算公式: 校正因子( ) 内 对 内 对 内 对 含量 样 内 样 平均重 内 内 样 —————————————————————————————————————————————— 色谱内标法均匀度计算 计算公式 含量 样 内 样 内 内 系数A= |100-含量平均值|; 系数S=含量标准差;判断值为A+1.80S ——————————————————————————————————————————————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VG :对照品比值平均值 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W 平均重:供试品平均重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样:供试品取样量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VG :对照品比值平均值 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系数A= |100-含量平均值| 系数S=含量标准差 判断值为A+1.80S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W 平均重:供试品平均重 A 内':供试溶液内标峰面积 V 内':供试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W 样:供试品取样量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 内:对照溶液内标峰面积 W 对:对照品取样量×含量 V 内:对照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A 对:对照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W 内:内标物质取样量×含量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 A 对:对照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对:对照品稀释体积 A 样:供试品溶液主峰的峰面积 V 样:供试品稀释体积 A 内':供试溶液内标峰面积 V 内':供试溶液内标稀释体积 Spec.:供试品标示量

烟气露点计算及烟囱冷凝水量计算方法及结果

7 烟气露点计算及烟囱冷凝水量计算方法及结果 7.1 烟气中水蒸汽露点温度的计算 当已知烟气中的含湿量dg(g/kg 干烟气)时,可按下式计算烟气中的水蒸汽露点温度(水露点)t DP : 1) 当dg=3.8g/kg ~160g/kg 时: t DP.O = ]} )/804(lg[ 21433.0{491.7]} )/804(lg[ 21433.0{908.236dg P d dg P d g d g g g d g g +?+-+?+??ρρ , ℃; (7.1-1) 2) 当dg=61g/kg ~825g/kg 时 t ’DP ·O =]} )/804(lg[20974.0{4962.7]} )/804(lg[ 20974.0{1.238dg P d dg P d g d g g g d g g +?+-+?+??ρρ , ℃; (7.1-2) 式中: Pg ——烟气的绝对压力, kPa ; dg ——烟气含湿量 g/kg 干烟气; ρg ——干烟气密度 kg/Nm 3。 7.2 烟气酸露点温度的计算 a. 按燃煤成分为基准的计算方法 燃煤锅炉的烟气酸露点按下述公式计算: t Dp =t Dp.o +n sp S 05 .1.) (3 1β℃ (7.2-1) 式中: t Dp.o ——烟气中纯水露点温度,按7.1确定。 S SP 。——燃料折算硫分,%·g/kcal ,按可燃硫S c.ar 计算: S sP =S c.ar × ar net Q .4182 (7.2-1a) n ——指数,表征飞灰含量对酸露点影响的程度; n=αfly ·A sP 。 α fly ——飞灰份额,对煤粉炉αfly =0.8~0.9;

烟气监测系统计算公式

烟气监测系统计算公式: 1. 流量 1.1原烟气流量(湿态) 【未用】 1.2净烟气流量 1.2.1工况下的湿烟气流量s Q : s s V F Q ??=3600 s Q ――工况下的湿烟气流量,h m 3; F ――监测孔处烟道截面积,2m ; s V ――监测孔处湿烟气平均流速,s m /。 1.2.2监测孔处湿烟气平均流速s V : s V = 流速仪输出值 1.2.3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流量sn Q : )1(273273101325sw s s a s sn X t P B Q Q -+?+?= sn Q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流量,m 3; sw X ――烟气湿度。 1.2.4烟气排放量 ∑=?=n i sni h Q n Q 1)1( ∑==24 1i hi d Q Q ∑==31 1i di m Q Q ∑==121i mi y Q Q 式中, Q h ——标准状况下干烟气小时排放量,m 3;

Q d ——标准状况下干烟气天排放量,m 3; Q m ——标准状况下干烟气月排放量,m 3; Q y ——标准状况下干烟气年排放量,m 3; Q sni ——标准状况下,第i 次采样测得的干烟气流量,m 3/h ; Q hi ——标准状况下,第i 个小时的干烟气小时排放量,m 3/h ; Q di ——标准状况下,第i 天的干烟气天排放量,m 3/h ; Q mi ——标准状况下,第i 个月的干烟气月排放量,m 3/h ; n ——每小时内的采样次数。 2.烟气湿度sw X : 222O O O sw X X X X '-'= 2O X ――湿烟气氧量,%; 2O X '――干烟气氧量,%。 3.过量空气系数α': 2 2121O X -='α 4.烟尘 4.1.1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的烟尘排放浓度 程截距烟尘方程斜率+烟尘方.dust dust C C ''=' 式中, dust C ''——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mg/m 3; dust C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烟尘排放浓度,mg/m 3。 4.1.2折算的烟尘排放浓度 α α'?'=dust dust C C 式中, dust C ——折算成过量空气系数为α时的烟尘排放浓度; dust C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烟尘排放浓度,mg/m 3; α' ——实测的过量空气系数;

15版药典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094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的固体、 半固体和非均相液体单剂量制剂的每一个单剂含量符合 标示量的程度。 一、适用范围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或硬胶囊剂,每一个单剂标示量小于 25mg 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一个 单剂重量 25%者;包衣片剂(薄膜包衣除外) 、内充非均一溶液的软胶囊、单剂量包装的复 方固体制剂(冻干制剂除外)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片剂和硬胶囊剂的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 上述条件的组分。 表1 剂型 大类 非包衣片 片剂 包衣片 硬胶囊 胶囊剂 软胶囊 单组分制剂* 多组分制剂** 冻干制剂*** 其他 非均一溶液 溶液 薄膜衣 其他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的适用范围 小类 标示量或主成分比例 ≥25mg 且≥25% 重量差异 重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指只含一种成分并且不含任何辅料的制剂 指复方制剂或含有辅料的单方制剂 指溶液在最终容器中进行冻干的制剂
<25mg 或 25%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重(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装量(差异) 含量均匀度
其他单剂量包装 固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溶液 型制剂 其他
*
**
***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包括复方制剂在内,一般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除另有 规定外,不检查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匀度。 二、检查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 10 片(个) ,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一个单剂
? 以标示量为 100 的相对含量 Xi,求其均值 X 和标准差 S ? S = ? ?
∑ ( x ? x) n ?1
2
? ? 以及标示量与 ? ?
均值之差的绝对值 A(A= 100 ? X ):如 A+2.20S≤L,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

烟气流量及含尘浓度的测定

实验一烟气流量及含尘浓度的测定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源排出的废气,其中烟道气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因此,烟道气(简称烟气)的测试是大气污染源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测定烟气的流量和含尘浓度对于评价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检验除尘装置的功效有重要意义。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烟气测试的原则和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了解烟气状态(温度、压力、含湿量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和烟气流速、流量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3)掌根烟气含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采样位置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采样位置和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对采集有代表性的并符合测定要求的样品是非常重要的。采样位置应取气流平稳的管段.原则上避免弯头部分和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分,与其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同时要求烟道中气流速度在5m/s化以上。而采样孔和采样点的位置主要根据烟道的大小及断面的形状而定。下面说明不同形状烟道采样点的布置。 1.圆形烟道 采样点分布见图1-1(a)。将烟道的断面划分为适当数目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采样点均在等面积的中心线上,所分的等面积圆环数由烟道的直径大小而定。 2.矩形烟道 将烟道断面分为等面积的矩形小块.各块中心即采样点,见图1-1(b)。不同面积矩形烟道等面积分块数见表1-1。 烟道断面面积/m2等面积分块数测点数 <1 2×2 4 1~4 3×3 9 4~9 4×3 12 3.拱形烟道 分别按圆形烟道和矩形烟道采样点布置原则,见图1-1(c)。 图1-1 烟道采样点分布图 (a)圆形烟道;(b)矩形烟道;(c)拱形烟道 (二)烟气状态参数的测定

烟气折算公式

烟气折算公式 流速 Vs =Kv * Vp 其中 Vs 为折算流速 Kv为速度场系数 Vp 为测量流速 粉尘 1 粉尘干基值 ?DustG = Dust / ( 1 – Xsw/ 100 ) 其中 ?DustG 为粉尘干基值 Dust 为实测的粉尘浓度值 ?Xsw为湿度 2 粉尘折算 DustZ=DustG*Coef 其中 DustZ 为折算的粉尘浓度值 DustG为粉尘干基值 ?Coef 为折算系数,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Coef= 21/ (21 - O2 ) / Alphas 其中 O2为实测的氧气体积百分比。 Alphas为过量空气系数(燃煤锅炉小于等于45.5MW折算系数为1.8; 燃煤锅炉大于45.5MW折算系数为1.4; 燃气、燃油锅炉折算系数为1.2) 3粉尘排放率 DustP=DustG * Qs / 1000000 其中 ?DustP为粉尘排放率 Dust为粉尘干基值 Qs为湿烟气流量,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Qs = 3600* F * Vs ?其中 ?Qs为湿烟气流量 ??F为测量断面面积 Vs 为折算流速 SO2 1SO2干基值 SO2G= SO2 /(1–Xsw/100) 其中 ?SO2G 为SO2干基值 ?SO2为实测SO2浓度值 Xsw 为湿度 2 SO2折算

?SO2Z =SO2G *Coef 其中 SO2Z 为SO2折算率 SO2G 为SO2干基值 ?Coef为折算系数,具体见粉尘折算 3SO2排放率 SO2P= SO2G * Qsn /1000000 其中 SO2P 为SO2排放率 SO2G 为SO2干基值 ?Qsn为干烟气流量,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Qsn= Qs *273 /(273+ Ts ) * (Ba+ Ps )/101325 *( 1– Xsw / 100 ) 其中 ?Qs为湿烟气流量 ?Ts为实测温度 ?Ba 为大气压力 ?Ps为烟气压力 Xsw 为湿度 NO 1 NO干基值 NOG=NO /( 1– Xsw/ 100 ) 其中 ?NOG为NO干基值 NO为实测NO浓度值 ?Xsw 为湿度 2NO折算 NOZ = NOG* Coef 其中 ?NOZ为NO折算率 ?NOG 为NO干基值 Coef为折算系数,具体见粉尘折算 3NO排放率 ?NOP =NOG*Qsn/ 1000000 其中 ?NOP 为NO排放率 NOG 为NO干基值 ?Qsn 为干烟气流量,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Qsn=Qs * 273/(273 + Ts ) * (Ba+ Ps) /101325* (1–Xsw / 100 ) 其中 ??Qs为湿烟气流量 ?Ts 为实测温度 Ba 为大气压力

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测定法操作标准(EP)

剂量单位均匀度测定法操作标准(EP)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参考文件 (3) 4.责任 (3) 5.程序或内容 (3) 6.变更历史记录 (6) 7.再审核记录 (6)

1. 目的:规范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EP)检验操作,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无误。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剂量药物制剂含量均匀度(EP)的检测。 3. 参考文件:EP现行版。 4. 责任:检验员、检验室负责人、质量控制部负责人、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对本标准执行负责。 5. 程序或内容 5.1 为保证所有制剂剂量单位的均匀性,一批药物中的每个剂量单位的药物含量应在标示量的窄小范围内。剂量单位是指每单位剂型中含单剂量药物或一个剂量的一部分药物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剂量单位均匀度检查法不适用于单剂量包装的外用、皮肤用混悬剂、乳剂、凝胶剂。多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一般不需要检查含量均匀度。 5.2 术语“剂量均匀度”是指各剂量单位中药物含量的均匀性程度。因此,当剂量单位含有单一组分或多组分药物时,除本药典中另有说明,本章节规定适用于包含在剂量单位中的每个药物成分。 5.3 剂量单位均匀度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表示:含量均匀度或重量差异(见表1)。 5.3.1 规定剂型的含量均匀度检查是基于测定制剂中单个药物成分的含量,来判定该药物成分的含量是否在设定的限度以内。含量均匀度检查适用于剂量均匀度检查的所有制剂。下述剂型可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5.3.1.1 灌封于单剂量容器和软胶囊中的溶液剂。 5.3.1.2 包装在单剂量容器中并不含活性或非活性添加物的固体制剂(包括粉末、颗粒和无菌固体制剂)。 5.3.1.3 包装在单剂量容器中并含或不含活性或非活性添加物,由真溶液直接冻干制得的固体制剂(包括无菌固体制剂),该制剂应在标签上标注制法。 5.3.1.4 固体(包括无菌分针)包装在单次剂量的容器内,由溶液并且经过冷冻干燥而制得,包装于最终的容器中,并贴有标签标示这种剂型的制备方式。 5.3.1.5 含药物成分25mg或25mg以上的硬胶囊、未包衣片或薄膜衣片,或药物成分占剂量单位总重量25%或25%以上时的的硬胶囊、未包衣片或薄膜衣片,硬胶囊按内容物重量计;其他重量比例低于25%的药物成分的均匀性检查符合含量均匀度规定的除外。 5.3.2 不满足上述重量差异检查条件的所有其他制剂都需要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对于不满足25mg和25%限度规定的产品,当最终剂量单位中的药物成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差(RSD)不超过2%时,可用重量差异检查代替含量均匀度检查。这种RSD测定需基于工艺验证和工艺开发数据,或有规定支持这一变更。这个含量RSD是指每个剂量单位浓度(m/m或者m/V)的RSD,此处每个剂量单位浓度系每个剂量单位的含量测定结果除以单个剂量单位重量而得。(见表2的RSD相关公式)。 表1含量均匀度(CU)检查和重量差异(MV)检查在制剂中的应用

烟气流量计算公式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1991-09-14发布1992—08—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锅炉烟尘排放浓度、烟气黑度及有关参数得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GBl3271有关参数得测试。?2、引用标准?GB l0180工业锅炉热工测试规范?GB l327l 工业锅炉排放标准 3、测定得基本要求 3、1新设计、研制得锅炉在按GBl0180标准进行热工试验得同时,测定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与锅炉烟尘排放浓度。?3。2 新锅炉安装后,锅炉出口原始烟尘浓度与烟尘排放浓度得验收测试,应在设计出力下进行。 3。3在用锅炉烟尘排放浓度得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得情况下进行,并按锅炉运行三年内与锅炉运行三年以上两种情况,将不同出力下实测得烟尘排放浓度乘以表l中所列出力影响系数K,作为该锅炉额定出力情况下得烟尘排放浓度,对于手烧炉应在不低于两个加煤周期得时间内测定。?表1 锅炉实测出力占锅炉设计出力得百分数,% 70-《75 75—《80 80—《85 85—《9090-《95 》=95 运行三年内得出力影响系数K 1.6 1。41、2 1.1 1.051 运行三年以上得出力影响系数K 1.3 1。2 1.111 1 3、4测定位置: 测定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得部位。测定位置应距弯头、接头、阀门与其她变径管得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径处,与距上述部位得上游方向大于3倍直径处。 3、5 测孔规格: ?在选定得测定位置上开测孔,在孔口接上直径dn为75mm,长度为30mm左右得短管,并装上丝堵、 3、6 测点位置、数目: 3.6.1圆形断面:将管道断面划分为适当数量得等面积同心圆环,各测点均在环得等面积中心线上,所分得等面积圆环数由管道直径大小而定,并按表2确定环数与测点数。?表2圆形管道分环及测点数得确定 200-400 1-22-4?40?管道直径D,mm 环数测点数?《200 1 2? 8003-4 6-8 - 600 0-600 2-3 4-6 ? 800以上4-58—10 ?当测定现场不能满足3、4条所述要求时,对圆形管道应增加与第一测量直径成90°夹角得第二测量直径,总测点数增加一倍、 测点距管道内壁距离如图1所示,按表3确定。 图1 测点距圆形管道内壁得距离表示法(以3环为例) 表3 测点距管道内壁距离(以管道直径D计) ? 测点数环数 1 2 34 5 10、1460。067 0.044 0、033 0.022 0。750 0.2940。195 0、1 2 0、8540、250 0、1460、1050.082 ?3 46 ?4 0。9330。7060。321 0、227 5 0.8540。679 0。344

烟气公式

抽取法烟气参数说明 标准空气过量系数 烟气湿度(%) 湿烟气含氧量(%)(简称“湿氧”) 干烟气含氧量(%)(简称“干氧”) 干氧=湿氧/(1-烟气湿度) 空气过量系数=21/(21-干氧) 监测断面面积(m^2)(简称“烟道面积”) 烟气流速(m/s) 湿/标干烟气流量(m^3/h) 湿烟气流量=3600*烟道面积*烟气流速 标干烟气流量=湿烟气流量*(273/(273+烟气温度))*((大气压+烟气静压)/101325)*(1-烟气湿度) 全压:平行于风流,正对风流方向测得的压力为全压;全压可以通过传感器直接测得。 全压=静压+动压 气体的动压 将气体因具有流动速度C(m/s)而具有的能量无损失地转换为压力时的压力升. Pd=ρ*C*C/2 ρ---气流的密度, kg/m^3 动压=0.5*空气密度*风速^2 静压(Pi) 由于空气分子不规则运动而撞击于管壁上产生的压力称为静压。计算时,以绝对真空为计算零点的静压称为绝对静压。以大气压力为零点的静压称为相对静压。空调中的空气静压均指相对静压。静压高于大气压时为正值,低于大气压时为负值 气态污染物温度换算: 换算值=大气压*(273+当前温度)/(大气压+样品池压力)*273*实测值

不考虑压力影响:换算值=实测值*(273+当前温度)/273 S02实测(ppm)、SO2标况(mg/m^3)、SO2标干(mg/m^3)、SO2折算(mg/m^3)、SO2排放量(Kg) SO2标况=SO2实测*64/22.4 SO2标干=SO2标况/(1-烟气湿度) SO2折算=S02标干*(空气过量系数/标准空气过量系数) SO2排放量=SO2标干*标干烟气流量/3600 【表示CEMS监测的SO2每秒排放量】 NO实测(ppm)、NO标况(mg/m^3)、NO标干(mg/m^3)、NO折算(mg/m^3) NO标况=NO实测*30/22.4 NO标干=NO标况/(1-烟气湿度) NO折算=NO标干*(空气过量系数/标准空气过量系数) NO2实测(ppm)、NO2标况(mg/m^3)、NO2标干(mg/m^3)、NO2折算(mg/m^3) NO2标况=NO2实测*46/22.4 NO2标干=NO2标况/(1-烟气湿度) NO2折算=NO2标干*(空气过量系数/标准空气过量系数) NOx标况(mg/m^3)、NOx标干(mg/m^3)、NOx折算(mg/m^3)、Nox排放量(Kg) NOx标况= NO标况*46/30+NO2标况 NOx标干=NO标干*46/30+NO2标干 NOx折算=NOx标干*(空气过量系数/标准空气过量系数) NOx排放量=NOx标干*标干烟气流量/3600 【表示CEMS监测的Nox每秒排放量】 烟尘标况(mg/m^3)、烟尘标干(mg/m^3)、烟尘折算(mg/m^3)、

废气排放量计算方法

二氧化硫排放量 煤和油类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和烟尘,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其方法如下: 煤炭中的全硫分包括有机硫、硫铁矿和硫酸盐,前二部分为可燃性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第三部分为不可燃性硫,列入灰分。通常情况下,可燃性硫占全硫分的70%~90%,平均取80%。根据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在燃烧中,可燃性硫氧化为二氧化硫,1克硫燃烧后生成2克二氧化硫,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SO2根据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G=2×80%×W×S%×(1-η)=16WS(1-η) G——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千克(Kg) W——耗煤量,单位:吨(T) S——煤中的全硫分含量 η——二氧化硫去除率,% 【注:燃油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G=20WS(1-η)】

例:某厂全年用煤量3万吨,其中用甲地煤万吨,含硫量%,乙地煤万吨,含硫量%,二氧化硫去除率10%,求该厂全年共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千克。 解:G=16×(15000×+15000×)×(1-10%) =16×66000×=950400(千克) §经验计算法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只要取得准确的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就可以使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工作大大简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努力,不断地调查研究,积累数据,以确定各种生产规模下的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如生产1吨水泥的粉尘排放量为20~120千克。 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及污染物排放经验系数 ——废气: 燃烧1吨煤,排放~万标立方米燃料燃烧废气;燃烧1吨油,排放~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SO2: 燃烧1吨煤,产生16S煤千克SO2 。S煤为燃煤硫份,一般为~%。如硫份为%时,燃烧1吨煤产生24千克SO2 。

GMP认证全套文件资料56-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含量均匀度检查。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 1.简述 1.1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E含量均匀度检查。 1.2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制剂中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1.3除另有规定外,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小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者;其他制剂,每个标示量小于2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 1.4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作重(装)量差异的检查。 1.5本法以统计学理论为指导,综合标准差与偏离度而拟定的计量型方法。方法中,采用2次抽样法(复试的倍量法),以减少工作量和错判率。含量均匀度的限度一般为±15%。 2.仪器与用具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3.试药与试液 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操作方法 4.1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 4.2取供试品,按照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主药的含量或响应值。

5.注意事项 5.1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波处理,促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 5.2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 5.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次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6.记录与计算 6.1应记录检测方法,所用仪器型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结果等。 6.2当含量测定方法与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不同时,而且含量均匀度未能从响应值(如吸收度)求出每片(个)含量情况下,用系数校正法求得每片(个)以标示含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 6.2.1取供试品10片(个),照该药品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每片(个)的响应值Y (可为吸收度或峰面积等),并求其均值Y 。 6.2.2另由含量测定法测得以标示量为100的平均含量X A ,由X A 除以响应值的均值Y ,得比例系数K (K =X A /Y )。 6.2.3将上述诸响应值Y 与K 相乘,求得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X =KY )。 6.3根据测得结果,分别计算出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并求其均值X 和 标准差S ,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 (A =|100-X|)。 7.结果与判定 7.1如A +1.80S ≤15.0,即判为符合规定。 7.2如A +S >15.0,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7.3如A +1.80S >15.0,且A +S ≤15.0,则应另取20片(个)复试。根据初、复试结果计算30片(个)的X 、S 和A ;若A +1.45S ≤15.0,即判为符合规定;若A +1.45S >15.0,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 1)((2 --=∑n X X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