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成因探析

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成因探析
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成因探析

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及成因探析

文/钟杏梅

【期刊名称】公关世界

【年(卷),期】2017(000)019

【总页数】6

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观察,2017年以来,网络舆情传播的九大规律不断凸显:媒体大量跟进报道同类事件探究背后深层原因、跨领域热点舆情事件引爆速度快、同理心效应促使网民纷纷袒露同类遭遇、“未闭环”的舆情事件引发网民持续追问、人为干预导致舆论“狂欢——散场”效应加剧、高层介入的权威效应有效提升舆论引导成效、舆论共同体的群体极化效应加剧、鉴别网络信息真假成为舆论共识、多元归因导致协同治理的呼声增强。这些规律在以往的舆情事件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但在今年以来表现更加突出。

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上述舆情传播规律,并尝试揭示这些规律背后的传播机制和舆论心理机制

,以期为政法机关加深对当前舆论场的认知提供参考。

规律一:媒体大量报道同类事件探究深层原因

案例:仿真枪系列案件、网络招聘的传销陷阱系列事件

成因:媒体的环境监视功能、强化效应

实情决定舆情,舆情是实情的重要反映。每一起舆情事件背后都有其深层指向,解决最终的现实问题才能实现舆情的彻底根除。从徐玉玉案引发电信诈骗报道井喷,到天津赵春华案引发舆论追问枪支鉴定标准,再到李文星案引爆舆论对网络招聘传销陷阱的高度关注,媒体对同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密集报道指向的是这些典型个案背后的深层社会问题。

为了引起公众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促使政府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媒体在纵向深度报道某个典型案例的同时往往也非常注重横向挖掘与之类似的事件,以此暗示公众某一社会问题之严重与普遍。同类案例在一段时间内频繁曝光所产生的强化效应,促使舆论关注不再只停留于个案层面,而是被引向背后的深层原因。而这恰恰反映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所谓的“传播的社会监视功能”——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而在媒体反复报道同类事件的过程中,公众对相关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攀升,强大的舆论压力不仅倒逼公权部门采取相应举措,也教导全社会对电信诈骗、传销组织等提高警惕。

规律二:跨领域热点舆情事件引爆速度快

案例:魏则西事件、李文星事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