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

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

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头颅CT、胸片、心电图。

( 7 ) 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3.术前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术后抗生素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硫咪,有并发其他部位感染,加用喹诺酮类药物,左旋氧氟沙星(2)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选用低分子肝素.

(3)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参照《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选用第三代抗骨质疏松药物,鹿瓜多肽.

(4)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选用非甾体类药物,氯洛昔康.

(5)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假体位置满意,置换侧髋关节稳定。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人工髋关节假体的选择:由于患者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关节假体类型,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全髋;81.52半髋)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8天

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术前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住院医师完成住院志、

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

房等病历书写

□完善术前检查

○患肢皮牵引

□上级医师查房

□继续完成术前化

验检查

□完成必要的相关

科室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决定手术

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

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输

血同意书、委托书(患者本人不能

签字时)、自费用品协议书

□麻醉医师查房,并与患者及/或家

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

知情同意书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

□一级护理

□普食

○生理盐水

250ml+氯诺昔康

16mg 静脉滴注

qd

○生理盐水

100ml+奥美拉唑

40mg静脉滴注

临时医嘱:

□血细胞分析

□尿液分析

□凝血功能

□血型

□肝功能A

□肾功能

□血电解质

□血糖

□血脂

□血沉

□C反应蛋白

□免疫九项

□胸片

□心电图

□髋关节正侧

位X线片

□双下肢血管

超声

□头颅CT

金额

23.36

57.82

15

46

137

15

92

63

40

20

105

11

20

145

84

27(42)

144

202

229

长期医嘱:

□骨科护

理常规

□一级护

□普食

○生理盐水

250ml+氯诺

昔康16mg

静脉滴注 qd

○生理盐水

100ml+奥美

拉唑40mg静

脉滴注

临时医嘱:

○根据会诊科室

要求安排检查及

化验单

○曲马多100mg

肌注st

金额

23.36

57.82

14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普食

○生理盐水250ml+氯诺昔康

16mg 静脉滴注 qd

○生理盐水100ml+奥美拉唑

40mg静脉滴注

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准备明日在会诊

麻醉下下行人工髋关节置

换术

□术前6小时禁食水

□术前头孢呋辛皮试()

○术前留置导尿管

○术区备皮

○术前灌肠

○配血

○其他特殊医嘱

金额

23.3

6

57.8

2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设

□入院护理评估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一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腕带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体检费

□一次性病人用品

□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一增加管

×5

□采血+真空管

○一般专项(失禁护理2

次)

○静脉输液

○精密输液器

○静脉输液(第二瓶起)

×1

○瓶口贴×2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置管术

○透明敷料

○肝素帽

○动静脉置管护理×2

○静脉注射×2

□医用护理床垫

□气垫48×48

□防褥疮

○大便盆

○小便盆

○局部浸润麻醉

金额

46

37

28

6

4

4

12

1

2

0.9

4.75

15

19

5.2

4

5

4

15

6

11

1

0.4

42

20

3

3.7

9

8

6.9

33

8

5.3

2.6

32.4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心理和生活护理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一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一般专项(失禁护理2

次)

○静脉输液

○精密输液器

○静脉输液(第二瓶起)

×1

○瓶口贴×2

○肌肉注射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置管术

○透明敷料

○肝素帽

○动静脉置管护理×2

○静脉注射×2

□医用护理床垫

□防褥疮

○骨骼牵引术

○主治医师会诊

○静脉采血

○采血+真空管

金额

46

37

28

6

4

4

12

1

2

4.75

15

15

6

11

1

0.4

3

42

20

3

3.7

9

8

6.9

8

22

5

4

4

□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术前心理护理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一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一般专项(失禁护理2

次)

○静脉输液

○精密输液器

○静脉输液(第二瓶起)

×1

○瓶口贴×2

○动静脉置管护理×2

○静脉注射×2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置管术

○透明敷料

○肝素帽

□医用护理床垫

□防褥疮

○骨骼牵引术

□皮损内注射

○双腔气囊导尿管

○留置导尿

○抗返流引流袋

○手套

○留置导尿

○一次性导尿包

○导尿

○医用护理床垫

○一般专项(会阴冲洗)

×2

金额

46

37

28

6

4

4

12

1

2

4.75

15

15

6

11

1

0.4

9

8

42

20

3

3.7

6.9

8

22

10

6.36

1

10.4

2.5

1

26.5

9.5

6.9

7.5

×2

○大牵引

○手法牵引复位术○手套

○应用护理床垫○骨骼牵引术

○下肢牵引带153

86

2.5

6.9

22

41.3

○备皮包

○灌肠

○一次性冲洗器

○医用护理床垫

○静脉采血

○采血+真空管

2.3

9.5

8.5

6.9

4

4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5天

(手术日)

住院第6天

(术后第1日)

住院第7天

(术后第2日)

主要诊疗工作□手术

□向患者及/或家属交代手术过

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麻醉医师查房

□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应

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

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

相应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程记录

□拔除引流管,伤口换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普食

□患肢抬高

□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

□生理盐水100ml+头孢

呋辛 2.0g 静脉滴注

bid

□术后抗凝:低分子肝

素钠注射液3200单位

皮下注射 qd

□生理盐水250ml+鹿瓜

多肽20mg静脉滴注

qd

□消炎止痛药:生理盐

水250ml+氯诺昔康

16mg 静脉滴注 qd

□生理盐水100ml+奥美

拉唑40mg静脉滴注

临时医嘱:

□今日在会诊麻醉下行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暂禁食、水6小时

○心电监护

○吸氧

○羟乙基啶粉500ml静脉

滴注

○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

st

○曲马多 100mg肌注

○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

金额

79

39.93

177.6

23.36

57.82

72.4

3.5

14

560

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

常规

□一级护理

□普食

□患肢抬高

□留置引流管并

记引流量

□生理盐水

100ml+头孢呋

辛2.0g 静脉滴

注 bid

□低分子肝素钠

3200单位皮下

注射 qd

□生理盐水

250ml+鹿瓜多

肽20mg静脉滴

注 qd

□生理盐水

250ml+氯诺昔

康16mg 静脉滴

注 qd

临时医嘱:

○复查血细胞

分析

○血沉

○c反应蛋白

○输红细胞悬液2

单位

○换药

○曲马多100mg肌

注st

金额

79

39.93

177.6

23.36

15

11

20

650

14

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

理常规

□一级护理

□普食

□患肢抬高

□留置引流管

并记引流量

□生理盐水

100ml+头孢

呋辛 2.0g

静脉滴注

bid

□低分子肝素

钠注射液

3200单位皮

下注射 qd

□生理盐水

250ml+鹿瓜

多肽20mg静

脉滴注 qd

□生理盐水

250ml+氯诺

昔康16mg

静脉滴注

qd

临时医嘱:

○复查血细胞分

○输红细胞悬液

2单位

□换药,拔引

流管

○曲马多100mg

肌注st

金额

79

39.93

177.6

23.36

15

650

14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

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一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一般专项(失禁护理2

次)

□医用护理床垫

□防褥疮

□静脉输液2组

□精密输液器

□静脉输液(第二瓶起)

×5

□瓶口贴×5

□动静脉置管护理×2

□静脉注射×2

□肝素帽

□肌肉注射

□◎人工髋关节假体(骨

水泥型双动半髋)国产

◎人工髋关节假体(生物

型双动)国产

◎人工髋关节假体(进口)

○特大换药

○无菌敷贴×2

○一次性使用吸氧管

○中心加压吸氧24小时

○心电监护24小时

○血氧饱和度监测24次

○电极片×5

金额

46

37

28

6

4

4

12

1

2

4.75

15

15

6.9

8

12

11

5

1

9

8

3.7

3

7948

7803

16830

47.5

4.6×2

31.5

60

120

72

4.5

□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

引流量等相关记录。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一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一般专项(失禁护理2

次)

□静脉输液2组

□精密输液器

□静脉输液(第二瓶起)

×1

□瓶口贴×4

□肌肉注射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置管术

○透明敷料

○肝素帽

□动静脉置管护理×2

□静脉注射×2

□防褥疮

□医用护理床垫

○留置导尿

○抗返流引流袋

○引流袋更换

○医用护理床垫

○一般专项(会阴冲洗)

×2

○静脉采血

○采血+真空管

○静脉采血一增加管

金额

46

37

28

6

4

4

12

1

2

4.75

15

15

12

11

3

0.8

3

42

20

3

3.7

9

8

8

6.9

1

10.4

3

6.9

7.5

×2

4

4

2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

锻炼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一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一般专项(失禁护理

2次)

□静脉输液2组

□精密输液器

□静脉输液(第二瓶

起)×1

□瓶口贴×4

□肌肉注射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置管术

○透明敷料

○肝素帽

□动静脉置管护理×2

□静脉注射×2

□特大换药

□无菌敷贴×2

□一次性手术刀片

○抗返流引流袋

○留置导尿

○引流袋更换

○一般专项(会阴冲洗)

□医用护理床垫

□防褥疮

金额

46

37

28

6

4

4

12

1

2

4.75

15

15

12

11

3

0.8

3

42

20

3

3.7

9

8

47.5

4.6

×2

3.7

10.4

1

3

7.5

×2

6.9

8

○双腔气囊导尿管

○留置导尿

○抗返流引流袋

○手套

○留置导尿

○一次性导尿包

○导尿

○一般专项(会阴冲洗)×2

○引流袋更换

○医用护理床垫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输血观察费6.36

1

10.4

2.5

1

26.5

9.5

7.5×2

3

6.9

3

3

20

○肌肉注射

□特大换药

□无菌敷贴×2

○输血观察费

3

47.5

4.6

×2

20

○肌肉注射

○静脉采血

○采血+真空管

○输血观察费

3

4

4

20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住院第8天

(术后第3日)

住院第9天

(术后第4日)

住院第10天

(术后第5-13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伤口换药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伤口换药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摄患侧髋关节正侧位片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

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

术并发症和伤口愈合不

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

出院诊断证明书等所有

病历资料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

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如:

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

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

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生理盐水

100ml头孢呋

辛 2.0g 静脉

滴注 bid

□生理盐水

250ml+鹿瓜多

肽20mg静脉

滴注 qd

□生理盐水

250ml+氯诺昔

康16mg 静脉

滴注 qd

□低分子肝素钠

3200单位皮

下注射 qd

□术后功能锻炼

临时医嘱:

○复查血细胞分析

○尿液分析

○肝功能A

○肾功能

○电解质

○羟乙基啶粉500ml静

脉滴注

○伤口换药

○曲马多100mg肌注

st

金额

79

177.6

23.36

15

46

92

63

40

72.4

14

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停抗生素(如体温正

常,伤口情况良好,无明

显红肿时可以停止抗生

素治疗)

□术后抗凝:低分子肝

素钠注射液3200单

位皮下注射 qd

□其他特殊医嘱

□术后功能锻炼

临时医嘱:

○复查血细胞分析

○尿常规、

○肝肾功能、

○电解质

○羟乙基啶粉500ml静脉滴

○伤口换药

○镇痛曲马多100mg肌注st

金额

15

46

155

40

72.4

14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氯诺

昔康1盒)

□日后拆线

换药(根据伤口

愈合情况,预约

拆线时间)

□一月后门诊复

□如有不适,随时

来诊

金额

19.63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二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一般专项(失禁护理2

次)

□静脉输液2组

□精密输液器

□静脉输液(第二瓶起)

×1

□瓶口贴×4

□肌肉注射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置管术

○透明敷料

○肝素帽

□动静脉置管护理×2

□静脉注射×2

□防褥疮

□医用护理床垫

○留置导尿

○抗返流引流袋

○引流袋更换

○医用护理床垫

○一般专项(会阴冲洗)

×2

○静脉采血

○采血+真空管

○静脉采血一增加管

○医用护理床垫

○肌肉注射

○特大换药

○无菌敷贴×2

金额

46

37

28

6

4

4

6

1

2

4.75

15

15

12

11

4

0.8

3

42

20

3

3.7

9

8

8

6.9

1

10.4

3

6.9

7.5

×2

4

4

2

6.9

3

47.5

4.6

×2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二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一般专项(失禁护理2

次)

□静脉输液

□精密输液器

□静脉输液(第二瓶起)

×1

□瓶口贴×3

□肌肉注射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置管术

○透明敷料

○肝素帽

□动静脉置管护理×2

□静脉注射×2

○特大换药

○无菌敷贴×2

○抗返流引流袋

○留置导尿

○引流袋更换

○一般专项(会阴冲洗)

□医用护理床垫

□防褥疮

○肌肉注射

金额

46

37

28

6

4

4

6

1

2

4.75

15

15

6

11

3

0.6

3

42

20

3

3.7

9

8

47.5

4.6

×2

10.4

1

3

7.5

×2

6.9

8

3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宣教

◎双人间床位费

◎三人间床位费

◎多人间床位费

◎双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二级护理

□陪护费

□卫生垃圾处理费

□健康咨询

□住院诊察费

○特大换药

○无菌敷贴×2

○一次性手术刀片

○医用护理床垫

金额

46

37

28

6

4

4

6

1

2

4.75

15

47.5

4.6×

2

3.7

6.9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 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 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 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 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 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帕金森病临床路径汇编

学习-- 好资料 神经病学研究所附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院 一、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 :G20.02 )及/或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遗传变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征群)。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帕金森病: 1.依据中老年人发病,临床表现为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 以及病程隐袭,缓慢发展等特点,临床诊断可以成立。 2.实验室检查常无诊断价值,下列检查异常者可供参考。 (1).脑脊液:多巴胺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 )含量降低。 (2).基因检测:少数家族性PD 患者可能会发现突变基因。 (3).影像学:常规CT或MRI可排除其他疾患有鉴别诊断价值。 帕金森综合征:多有明确病因或为其他变性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症状(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同时有其他症

状如:眼球运动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共济失调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药物治疗 (1).抗胆碱能药 (2).金刚烷胺 (3).左旋多巴多巴胺 (4).DA 受体激动剂 (5). 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 (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7).神经保护剂及神经营养剂 2. 手术治疗 3.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重症或并发症严重者4-6 周,轻症<4 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G20.02 帕金森病及/或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遗传变性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征群)。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2)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可压迫马迫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从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因此,随着年龄的线大,腰椎间盘的结构老化,其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长期劳累与磨损,致使关节中央软骨消失或关节外围软骨肥厚、增生。骨关节折后遗症,便会导致骨关节长期疼痛。滥用激素药物和食物添加剂中所含激素,会加速骨关节的退化性变化。 腰椎的构成 腰椎共有五个椎骨,两椎体之间由软而具有弹性的椎间盘构成椎间关节,这种结构使腰椎骨之间可前后左右弯屈及小范围旋转。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的。软骨板为覆盖纤维环和髓核上下两面的透明软骨,它与椎体骨紧密相连,将椎间盘限制在上下两个软骨板之间。纤维环由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构成菱形,牢固地附着在上下软骨板和椎体骨缘上,可耐受各种压力,限制椎体之间的过度扭转和滑移活动,并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髓核是由胶原纤维、粘多糖和大量的水分所组成的半胶体,它被限制在纤维环和软骨板之间,随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和位置,并将外力平均传导到纤维环和软骨板上,使其对纤维环及软骨板的压迫降到最底,有效的保护了后两者。成年人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怎样才知道自已得了腰间盘突出呢? 当你弯腰取物或无明显诱因引起腰痛牵掣腿痛,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时,你就有可能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症,你就应当马上到医院去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防止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

脑梗死临床路径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2)TCD发泡试验。 (3)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监测、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 (4)头颅磁共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灌注加权成像(PWI)等。 (5)头颈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1.溶栓治疗:可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 2.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抗凝、降纤、扩容、神经保护、中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4.降低颅内压:可选择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噻米、高渗盐水和白蛋白等。 5.并发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抗感染、控制癫痫发作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帕金森病临床路径

神经病学研究所附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院 一、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G20.02)及/或帕金 含量降低。 (2).基因检测:少数家族性PD 患者可能会发现突变基因。 (3).影像学:常规CT 或MRI 可排除其他疾患有鉴别诊断价值。

帕金森综合征:多有明确病因或为其他变性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症状(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同时有其他症状如:眼球运动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共济失调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重症或并发症严重者4-6周,轻症<4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20.02 帕金森病及/或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遗传变性帕金森

病、帕金森叠加征群)。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内分泌指标、脑血管危险因素、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 (4)胸片; (5)头颅CT/MRI; (6)帕金森统一量表(UPDRS)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卧立位血压、卧立位TCD、膀胱残余尿。 (2)非运动障碍:情绪量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睡眠量表(匹斯堡睡眠量表)、智力测定(MoCA 量表)、腰椎穿刺术 (3)颈动脉彩超,MRA,DSA等。 (七)治疗方法。 1.如帕金森综合征有明确病因尚需进一步干预。 2.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年龄、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药物选择主要包括症状性治疗和保护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5.11 艾孜古丽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从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患有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不适宜穿带跟的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日常生活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和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腰椎间盘突出是当今的多发病,而且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一、症状: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

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ICD-1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 急性起病; 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 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和侧支循环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波动和异动症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波动和异动症 引言—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5年的患者中有多达50%的患者出现运动症状波动(motor fluctuations, MF)和异动症[]。这些症状在起病早的(例如,起病年龄小于50岁)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患者中尤其常见;并且这些症状仅见于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服用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不会产生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参见) 在左旋多巴治疗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对药物反应良好。然而,随着疾病进展,左旋多巴的效果在每剂用药后约4小时开始减退,导致患者预知需要下次剂量用药。该现象可能由一个观察结果来解释,即在病程早期多巴胺神经末梢还能够储存和释放多巴胺,随着疾病进一步进展和多巴胺神经末梢变性增加,基底神经节中的多巴胺浓度更加依赖于血浆左旋多巴水平。由于左旋多巴的半衰期为90分钟,同时肠道对左旋多巴的吸收常常无法预测,造成左旋多巴血浆水平可能出现不规律的波动。 MF为“开”期与“关”期间的变动。“开”期患者对药物反应良好;“关”期患者则又出现基础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 异动症表现为异常的不自主运动,一般表现为舞蹈样动作或肌张力障碍性症状,更严重时可能表现为投掷样或肌阵挛性动作。异动症通常在患者“开”期时出现,可能偶尔以痛性肌张力障碍的形式出现在患者的“关”期,尤其在晨醒时,此时由于整夜没有服药,服药间隔时间过长,造成戒断反应,出现了足肌张力障碍性内旋(通常在帕金森病症状较重的一侧)。 本专题将讨论晚期PD患者出现MF的药物治疗。PD的一般治疗方法将单独讨论。(参见) 手术是晚期PD患者的另一种治疗选择,因为对有晚期典型的PD伴MF的特定患者,当药物治疗无法进一步改善症状时,对丘脑底核或苍白球的双侧深部脑刺激似乎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晚期PD患者的手术治疗将在别处讨论。(参见) 疗效减退现象—晚期PD患者在服用一剂左旋多巴后不到4小时就开始感觉到疗效减退或剂末效应。 改变左旋多巴给药—如果患者用药剂量相对较小且没有副作用,最初可通过增加左旋多巴的剂量来治疗患者的疗效减退[]。然而,加大药物剂量常会加重副作用,却不会有效地增加药物剂量的持续作用时间。通常来说,缩短用药间隔同时每次服用较低剂量的药物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然而常常很难精确地逐渐调整药物剂量;并且一些患者开始出现“全或无”反应,因此每次服用的较低剂量导致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反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疾病晚期,药物反应所需的阈值高于疾病早期。 当采用片剂难以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则偶尔会给予患者液体息宁()。然而,这种方法通常不实用,因为息宁不溶于水,而且目前没有商品化的液体息宁制剂可供使用。现已有液体息宁每日供应的制备说明,但这种方法最好留给专业人士使用[]。 如果可获得左旋多巴-凝胶输注液,可通过经皮胃空肠造瘘置管泵给予该药物来取代口服左旋多巴-卡比多巴,以缩短“关”期。一项为期12周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为该做法提供了支持,该试验纳入了71例晚期PD患者[]。结果发现,与间断给予口服左旋多巴-卡比多巴速释剂相比,持续输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凝胶引起了运动症状“关”期平均时间vs 小时)以及无令人困扰异动症的“开”期平均时间vs 小时)改善显著更多。该方法的缺点包括需要手术经皮置管以及该置管的相关不良事件。 左旋多巴持续释放(sustained-release, SR)剂型(如息宁控释片)可能有助于疗效减退现象的早期阶段,并且可能使左旋多巴的效力持续时间在一整天中额外增加多达90分钟[]。但是,以上结论的证据并不一致[],美国神经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在2006年发布的实践参数总结到:与速释剂型相比,SR剂型并没有减少“关”期时间[]。此外,息宁控释片的吸收不如息宁速释片好;因此,可能需要增加大约30%的个体剂量以达到相同的临

神经内科十种技术病种及临床路径题库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缺损。 3.头颅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头颅MRV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DSA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 4.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常规、生化检查能排除其他疾病。 5.排除良性颅内压增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抗血栓治疗: (1)抗凝: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 (2)溶栓:尿激酶或r-TPA。 2.病因治疗:针对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类疾病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 (2)控制体温。 (3)防治癫痫。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治疗感染。 (6)营养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7.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无严重脑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外伤等)。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 (3)心电图、X线胸片; (4)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等检查; (5)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I和CTV/MRV。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肿瘤全项、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蛋白C、蛋白S、抗心磷脂抗体、全脑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1.尿激酶或r-TPA等溶栓药物(急性起病,病程相对较短患者)。 2.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等。 3.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颅内压增高患者)。 4.对症治疗药物: (1)有癫痫发作者抗痫药物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有所好转。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原发疾病或并发症使病情危重,需转入ICU治疗。 2.住院期间感染(颅内或颅外)加重,需进一步抗感染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3.颅内压难以控制并有引起脑疝可能者需请神经外科协助诊治。 4.并发症加重者须进一步治疗,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轻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主要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肌肉瘫痪、间歇性跛行、脊柱姿势改变。具体腰椎间盘突出的全身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2、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 3、麻木及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 4、肌肉瘫痪: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时间较长者,可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腰4、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腰5神经根麻痹所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和伸趾肌瘫痪。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骶1神经根受累麻痹而出现小腿三头肌瘫痪。 5、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6、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侧弯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侧弯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腰间盘突出症在青壮年人中常见,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发病率男女无明显差别。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可怀疑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应及早就医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的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症六个点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了解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常见的骨科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做好其带来的危害。腰椎间盘突出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这些并发症都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下以下详细的描述。 (1)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尤其是椎间隙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很大,恢复时间长,一般感染率为14%左右。主要表现是:原有的神经痛和腰腿痛症状消失,5~14天后发生剧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痉挛,不能翻身,痛苦很大。 (2)血管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血管损伤,主要发生在经后路手术摘

腰椎间盘突出症详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详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1/5的腰腿痛病人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从1934年Mixterher和Barr提出此病至今,七十余年。从国内外流行病分析来看,其发病率的人口比率和绝对数值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从几岁到几十岁都有,我们曾经看到9岁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 这病的发病率上升,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改变有关。长期不良的用腰习惯是主因。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研究,无论在疾病的熟悉和治疗方法上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从民间的偏方秘方、中草药、到牵引按摩理疗、复位等到介入、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如何可以针对个人患者进行选择呢?患者是无头苍蝇,更有很多医生也不得而知,满头雾水。其实,治疗该病,适应症的选择才是要害。就是说,在茫茫治疗方法的海洋中,了解自己病情程度,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完全可以很快治愈的。 特此以多年的临床专科经验开帖,指导各位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患者的迷茫,不再治疗上走弯路。

由于我学识疏浅,非凡是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一下咨询适合发表的言论只是提供参考,不作最后定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 椎间盘组织本身缺乏血供,修复能力极差,加之负重大活动多。一般在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的韧性及弹性均逐渐减退。此时如遇外伤`尤其是积累性劳损伤,则成为纤维环破裂的诱因。也有不少病例并无外伤史,而是在着凉后,肌肉和韧带的紧张性增强,使椎间盘的内压增加,促进已萎缩的纤维环发生破裂。 椎间盘是一种非凡的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结构,它负担着独特的功能。椎间盘的任何改变,均影响它正常的机械效能或干扰其正常的平衡功能、吸收和再分配其力量到脊柱去的正常功能。 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椎间盘的髓核,除以粘多糖为主的柔软基质分外,其中还含少量的胶原纤维。髓核占椎间盘体积的一半以上,因为具有变形性的特点,所以,能恰当地传递负荷力量。椎间盘之所以能维持适当的功能,与它的含水量水量有密切关系,而水分又是靠多糖的含量来稳定的。纤维环与髓核的区别虽然还是很显著,但纤维环的胶原纤维呈致密的层页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脑梗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 (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 (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 (4)控制血压; (5)降低颅内压。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7)防治应激性溃疡; (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 (2)抗凝治疗; (3)抗血小板治疗; (4)降纤治疗; (5)神经保护治疗; (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4.溶栓治疗:尿激酶等。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肝素等。 6.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7.缓泻药。 8.防治应激性溃疡: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9.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10.中药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监测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脑梗死病情危重者需转入lCU,转入相应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腰椎盘突出定位与症状

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是一个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全面综合分析之后,得出诊断结沦的过程.因此,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合理地选择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认识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过程和最后确定诊断是缺一不可的. ⑴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⑴颈椎间盘突出症 ①在颈部酸胀不适等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有与外伤有关的突然发病,症状较重的持续神经刺激症状. ②有颈髓或颈脊神经根压迫引起的上肢无力、疼痛、麻木、肌萎缩等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体征。 ③颈肩部压痛明显。 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异性试验阳性,如颈椎挤压试验和颈脊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等。但在髓核组织脱出游离时,颈椎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弱阳性。 ⑤有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的CT、MRI、脊髓造影等影像学异常表现 ⑵腰椎间盘突出症 ①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腰腿痛,腿痛明显重于腰痛。疼痛部位沿神经支配区域向远侧乃至趾端放射. ②下肢皮肤感觉退减、麻木症状与神经支配区域相符合。 ③下肢运动无力和(或)肌肉萎缩。 ④受压迫神经报所支配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高位突出压迫脊髓者表现为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⑤突出平面棘突旁和神经走行区域有明显压痛。 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异性试验阳性,如直腿抬高试验,踇耻背伸、跖屈试验等。 ⑦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阳性征象,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 以上所述可归纳为两条:一条是有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第二条是CT扫描或脊髓造影、磁共振成像有明确的椎间盘突出征象,并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⑵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组独立的疾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塞的临床路径 一、脑梗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塞(ICD10:I63)。 (2)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根据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分期,综合全身状态,实施个体化治疗。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一)一般性诊断 1、临床特点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 发作。 (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2、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小板、凝血功能、血糖等。 (2)影像学检查:脑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脑梗死的范

围、部位、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帮助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①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②头颅磁共振(MRI) 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二、临床分型(OCSP 分型) OCSP 临床分型标准: 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MCA)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 近段主干,少数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引起的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有以上三联征中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 局限。提示是MCA 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表现为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双侧感觉运动障碍;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等。为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死。 4、腔隙性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音不良综合征等。大多是基底节或脑桥小穿通支病变引起的小腔隙灶。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主编:蒲传强 副主编:黄旭升、于生元、张家堂 编者(按姓氏笔画排序):贾渭泉、王湘庆、田成林、石强、刘若卓、杨飞、 崔芳、崔荣太、黄德晖、董钊

目录 病名编写人页码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田成林……………………… 3-6 2.脑出血……………………………………田成林……………………… 7-11 3.蛛网膜下腔出血…………………………刘若卓……………………… 12-16 4.烟雾病……………………………………刘若卓……………………… 17-21 5.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田成林……………………… 22-25 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田成林……………………… 26-30 7.结核性脑膜炎……………………………张家堂……………………… 31-36 8.化脓性脑膜炎……………………………张家堂……………………… 37-42 9.病毒性脑膜炎……………………………张家堂……………………… 43-47 10.肥厚性硬脑膜炎…………………………………………………………… 48-52 11.病毒性脑炎………………………………张家堂……………………… 53-58 1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59-64 13.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65-70 14.癫痫……………………………………王湘庆……………………… 71-78 15.癫痫持续状态…………………………王湘庆……………………… 79-83 16.吉兰-巴利综合征………………………黄德辉……………………… 84-88 17.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崔芳………89-91 18.POEMS综合征…………………………崔荣太……………………… 92-96 19.面神经炎………………………………杨飞……………………… 97-99 20.动眼神经麻痹…………………………………………………………… 100-102 21.肘管综合征……………………………崔芳……………………… 103-104 22.腓总神经麻痹…………………………杨飞……………………… 105-107 23.多发性硬化……………………………黄德辉……………………… 108-112 24.视神经脊髓炎…………………………黄德晖……………………… 113-117 2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黄德晖……………………… 118-122 26.急性脊髓炎……………………………黄德辉……………………… 123-127 27.帕金森病………………………………田成林……………………… 128-131 28.多系统萎缩……………………………王湘庆……………………… 132-134 29.肌萎缩侧索硬化………………………崔芳……………………… 135-137 30.亨廷顿舞蹈病…………………………董钊……………………… 138-140 31.肌张力障碍…………………………………………………………………141-143 32.肝豆状核变性…………………………董钊……………………… 144-146 33.亚急性联合变性………………………杨飞……………………… 147-151 34.韦尼克脑病……………………………王湘庆……………………… 152-153 35.亚急性小脑变性………………………崔荣太……………………… 154-158 36.低颅压综合征………………………………………………………………159-162 37.多发性肌炎……………………………崔荣太……………………… 163-167 38.包涵体肌炎……………………………………………………………… 168-172 39.重症肌无力……………………………黄德辉……………………… 173-179 40.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石强……………………… 180-182 41.周期性瘫痪……………………………石强……………………… 183-186 42.肌营养不良……………………………………………………………… 187-191 4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192-195 44.线粒体脑肌病…………………………石强……………………… 196-198 45.丛集性头痛……………………………………………………………… 199-201 46.紧张型头痛……………………………刘若卓……………………… 202-204 47.偏头痛…………………………………………………………………… 205-20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 1.病史与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1。体力劳动者最多,当前脑力劳动者有上升趋势。有外伤者占50-70%。 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一般先出现急性腰痛,过数日或1-3个月才有坐骨神经痛,两者同时出现约占89%,只有1.4%始终只有腰痛,另外9.6%始终只有腿痛。坐骨神经痛常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到大腿后部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椎间盘多少位置有关。少数患者疼痛起始于小腿或外踝,半数常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疼痛加重,多数卧床休息减轻,只有少数站立时疼痛减轻,坐下反而加重,严重者可伴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脚下垂、夜间下肢胀麻加重难忍难眠。少数椎间盘突出可出现下肢发凉,也有出现单侧或双侧面下肢水肿,这都与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 2.体征①外观脊椎形态;从后面检查患者姿势,如腰椎过度前凸时,多数是椎间盘后外侧较小突出,神经根躲离刺激物,使破裂的纤维环松弛以减少纤维继续破裂。此型患者可以将腰伸直或侧弯,但当前屈时,因腰部肌肉痉挛而受到限制。②坐骨神经性腰椎侧凸,此型患者多数腰椎凸向病侧,只有少数伴有健侧椎间盘陈旧性突出时才使脊椎凸向健侧,故脊椎侧凸对此病诊断极为重要。③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外侧面(肩上型)时,患者脊椎向健侧弯屈时无疼痛,向病侧弯屈时则疼痛放射到小腿;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面(腋下型)时,患者向健侧面弯屈则有放射性疼痛,而向病侧弯屈时无疼痛。如果突出物顶起神经根时,则无论向病侧还是向健侧弯屈,都会出现疼痛。凡是腰椎侧凸者同时伴相应旋转。 压痛点和放射性痛检查:在病变的棘突间隙常有压痛点,约占有病变的95%左右,如果让患者后伸向病侧弯屈上身,同时用手指尖挤压病变相对应棘突旁约0.5~1cm处,多能引起放射性疼痛,疼痛象触电一样放射下肢外侧至足跟或足趾。 肌萎缩及趾伸肌肌力检查:在慢性或重型病人中,常有病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腓肠肌萎缩,检查时应同时测量对侧相对称的腿周径。一般以膑骨中央或内踝及外踝中央为长度起点,在相同止点对称处分别测其周径,就能获得是否有肌肉萎缩及萎缩多少的正确数据。检查伸趾肌力时,让病人伸直双腿仰卧,用力背伸各趾或踇趾,两侧同时比较,即可明确其肌力的强弱,上述患者,约75%的有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 直腿抬高试验检查:患者仰卧,双下肢放平,先抬高健侧腿,正常腰骶神经根可有4mm 的滑动范围,故抬高达70度不紧张;然后再抬患侧腿,病变重者只能抬高5~10度即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