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最新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最新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1

2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3

教学目标:

4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5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6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7

8

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名篇佳作9

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诗圣之关心

10

11

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12

得返自然”,可知五柳先生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13

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4

二、人物形象

15

(1)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16

17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李煜《虞美人》。

1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

虞美人李煜

2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22

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3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24

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江雪

25

柳宗元

26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7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8

29

30

咏怀古迹(其三)

31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32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33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4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5

(2)区分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还是作品抒情36

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37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38

烟灭。客观人物形象

39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40

客观人物形象

41

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情主人公形象

42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抒情主人公形象

43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客观人物形象

44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45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6

——《旅夜书怀》杜甫抒情主人公形象

47

三、高考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48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诗句概括出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并加以归纳整理。

49

1、如杜甫《春望》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50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51

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5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53

2、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54

55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56

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57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58

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

59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60

3、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61

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62

的雄心壮志

63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64

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65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4、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66

67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68

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69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看到一个70

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71

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72

73

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罢了,深刻地74

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75

76

5、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77

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表现了他们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78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蔑视权贵的形象

79

6、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九80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81

82

7、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83

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说明诗人安贫乐道,对田园的喜爱;

84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5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86

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7

88

8、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89

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0

91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2

9、杜甫的《石壕吏》

93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94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95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96

97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98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9

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00

10、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101

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102

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103

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104

【知识积累·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105

106

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107

伐、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108

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例题解析

109

十五夜望月

110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11

11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13

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5分)

同学答案:

114

115

(1)前两句描写了月亮照亮庭院,雅雀栖在枝头,露水无声却沾湿了桂花,116

营造出冷清、萧瑟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对故乡家人的思念。

117

(2)前两句通过描写夜晚乌鸦独立枝头,桂花被冷露打湿的凄清之景,描118

绘出诗人深情凝望月亮、专注的形象。

119

(3)通过描写白色的月光洒在庭院地面,树上停栖寒鸦,及夜晚露水湿透桂花,营造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写出了一个独自站在庭院赏景的诗人形象。120

121

(4)前两句描写了庭院中白色的场地,树上栖息着寒鸦,寒冷的露水无声122

地沾湿了桂花,写出了诗人独立院中、孤独赏月观景的游子形象。

123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幽静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依、望124

月思归的游子形象。

125

引出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

126

(1)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127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128

(2)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手法?

(结合小说里面塑造为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129

130

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侧面衬等。

131

(3)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132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133

写作意图。

134

五、真题演练

1:题李凝幽居(贾岛)

135

136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37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

138

139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140

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从作者的心141

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142

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143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144

145

陆游

146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147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48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149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150

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51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152

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

153

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

154

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155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

156

“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

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157

158

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

159

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

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160

161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

162

骤一)什么形象

163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

164

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

165

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形象的特征

166

167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

168

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步骤三)形象意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2湖北卷)(8分)

169

170

送邹明府游灵武

171

(唐)贾岛

172

曾宰西畿(jī)县,三年马不肥。

173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174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175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176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177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