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

110kV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
110kV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

110kV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28T14:15:32.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魏澜

[导读] 摘要:在国家电网建设过程中,变电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枢纽,其接地网的设计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行和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221000

摘要:在国家电网建设过程中,变电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枢纽,其接地网的设计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行和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110kV 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变电站接地网抗干扰能力,为此,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有效的优化处理,从而使接地网抗干扰能力变强,更能满足在任何环境下都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将对110kv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给需要的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110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优化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对于电能的使用,为了电力输送的安全,同时也为了建立高效且应用能力更强的电力系统,推动电力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对电力系统中110kv变电站接地网进行优化设计。接地网是变电站可靠运行的有力保障,其作为变电站内的重要系统,是可以提高整个变电站防雷性能的,同时也可以保护和维持变电站正常运行,接地网若是能够被优化设计,将可以提升其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而保障变电站设备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行。

1、变电站接地网的重要性及影响其安全性的因素

变电站接地网作为变电站内输送电力的重要系统,它对于设计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需要满足不同安全规范的要求,并且还要建立一个具有低阻抗对地通道的接地系统。接地网的设计若是良好,将可以使整个变电站中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三者进行有机统一。为此,优化变电站的接地网,将使其同时做到防雷、保护及工作的要求,且满足一、二次系统电磁兼容的要求,对于提高变电站弱电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优化接地网设计还可以提高变电站的地网技术水平,保证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和微机自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造成接地网不能正常运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组主要的因素是接地网电阻过大,影响接地网电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施工工艺。施工和人员焊接铜网时焊接不实或者漏焊,使铜网连接不牢固,形成"表面是大型地网,实际是支离破碎"的局面,根本无法达到预期应有的效果。另外,接地网焊接完成后,地沟的回填也要注意,加水夯实,否则就会人为造成土质疏松、导电性能差等情况。b.地理位置。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质各有不同。即使是在相同的施工条件下,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造成接地电阻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的盐碱度会对接地网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影响导电性能。c.季节气候。季节气候的不同也会对接地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冬春季风力较大,空气干燥,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严重下降,同样会使接地电阻增大。d.测量方法。工程技术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地阻测量,就无法得到真实的接地电阻数值。另外,测量仪表的精准度也是导致地阻示值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变电站接地网优化措施

首先,扩大地网面积。此法是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最为有效的措施,然而,随着面积的增大,电流密度的不均匀性也在增加,降阻的效果逐渐趋于饱和,当地网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效果明显减弱,因而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建变电站,采用这一方法,通常不能达到接地电阻的要求此外,增大地网面积亦会大大增加投资,且受到可占地面积的限制,特别是在城区建变电站,由于城区用地的缺乏,变电站周围常有住宅、公建等设施,只能保证最起码的安全距离,因此,这一方法大都无法采用。故这个方法在郊区变电站等站区周围不适于规划建设其他建筑设施的地方可以尝试使用。

其次,增设接地体。这是通过增设水平接地体加装并深埋垂直接地体而达到降阻目的,目前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然而,尽管水平接地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接地极附近的电流密度,但由于相互之间的屏蔽作用而使效果受到影响加装并深埋垂直接地体,从减小冲击接地电阻来看,通常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降低地网工频电阻来看,效果甚微此外,在下层土坡电阻率较低的情况下,采用加装垂直接地体的效果是显著的,相反,当下层土坡电阻率较大时,长垂直接地体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再次,采用降阻剂或局部换土。该法可降低地网附近的土坡电阻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坡与接地体间的接触电阻,但无论是均匀土坡,还是平双层土坡,这一措施对地网的接地电阻降低作用是较小的,且降阻剂对接地体的腐蚀效应亦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痛的问题据调查,采用降阻剂降阻处理的接地网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例如,某变电站接地网采用降阻剂降阻,在地网运行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接地体已出现严重腐蚀现象,因而现在工程设计单位在考虑变电站地网降阻措施时已基本上不采用降阻剂。

最后,层接地网。110kV 变电站的所址场地标高应考虑高于 50 年一遇洪水位,并高于城市规划道路的道路标高。综合这 2 个因素,有的变电站要将现有场地填高 2-3m。填土层多为塘渣、煤渣、砾石等,土壤电阻率较高,在 300-1000Ω?m 左右,而原土层的土壤电阻率较低,在 30-150Ω?m 左右。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在原土层内敷设一个下层接地网。由于存在屏蔽效应,为节省钢材及施工费用,该层接地网宜采用长孔方式,其孔距按 10m左右布置。另外在填土层内也敷设一个上层接地网,可起均压、降低接触电势和接地电阻的作用,对于场地填高不大或填土土壤电阻率不高的情况,可不必设双层地网。

3、影响变电站接地网优化的因素

在优化变电站接地网时,应注意以下四个因素,从而真正实现接地网的升级优化,保证变电站接地装置的正常运转,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和变电站内设备安全、维护电力系统可靠运行。

第一,注意土壤电阻率的准确性。在接地网设计中,提供的土壤电阻率要准确,否则将造成设计的误差。为保证电阻率的准确性,要求勘测时最好能采用 2 种以上方法(如温纳法、接地摇表法和电流电压法),对所测结果相互对照,测量期间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执行。另外,要充分重视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分析比较每个变电站的实际地质情况,以求找到土壤电阻率较低的位置和地层。在设计中,不要硬套埋深 0.8m,而是因地制宜,将水平网埋深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土层里或加长垂直接地极穿入该土层,以获得较好的接地效果。

第二,注意接地施工应提前进行。接地网施工应提前到站址平整前进行,减小接地电阻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原土层实施的。有条件的填土层尽可能采用电阻率较低的土质。

第三,注意接地体的选择。接地网导体的截面满足一定大小后,若再增加导体的截面则只会增加钢材的用量,但导体截面的大小应能承受入地电流的热效应和大地腐蚀作用。水平接地体一般选择 50mm×5mm 镀锌扁钢,垂直接地体一般选择50mm×50mm×5mm 镀锌角钢。

110kV变电站接地网降阻解决方案及应用

110kV变电站接地网降阻解决方案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9-11-29T15:47:19.137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16期作者:杨敏 [导读] 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逐渐增加。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用电量大幅提升,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要求大幅提高,接地网系统安全问题日益显著。接地系统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电阻是接地网的重要指标,以及判断变电站接地系统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当电力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约有0.5倍短路电流流入接地网中,使得接地网电位升高,这会严重威胁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安全。所以有效的降低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并对接地网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110kV变电站接地网降阻解决方案及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电阻;降阻 引言 变电站接地系统是保证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系统,对变电站接地电阻值的要求也比较高。近年来,由于接地阻值不能满足要求而造成的系统事故逐年增多,为避免由于接地网反击电压对计算机监控系统、微机保护、自动控制装置的干扰,必须将变电站的工频接地电阻降低到0.5Ω以下。变电站接地是否合理是直接决定人身安全以及电气设备和过电压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变电站接地装置为电气设备提供一个公共的参考地,在出现接地或相间短路系统故障时,将故障电流迅速释放掉,从而防止变电站地电位升高,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因此,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是电力安全生产及鉴定接地系统是否符合规程要求的重要指标。 1、110kV变电站主接地网型式 目前,110kV变电站采用的接地网型式为水平敷设的接地干线为主,垂直接地极为辅联合构成的复合式人工接地装置。水平接地体的材料多为镀锌扁钢,针对全户内变电站,由于地网面积小,经地质勘测确认强碱性土壤地区或对钢制材料有严重腐蚀的中性土壤站址应采用铜排,其具有电阻率低、导电性好,抗腐蚀性强的特点;垂直接地极采用镀锌角钢,也可采用镀铜钢钎。 2、接地电阻的要求 为使变电站安全运行,接地网接地电阻需低于规定值,DJ8-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指出,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当I>4kA 时,可采用R≤0.5Ω,同时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一般情况下,接地电阻应符合R≤2000/I,此时可通过技术及经济的比较来增大接地电阻值,但需不高于5Ω,同时应对转移点位、跨步电压及接触电压等进行控制。这样即放宽了电阻值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没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来对转移电位、跨步电压及接触电压等的控制提出具体措施,因此在设计中更青睐于采用R≤0.5Ω的要求。 3、有效降阻措施 3.1常用降阻方案 土壤电阻率过高是造成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的主要原因,大量工程也是针对这点进行降阻改造,针对土壤电阻率的主要降阻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1)外引接地。外引接地是将变电站主接地网与变电站附近土壤低电阻率的辅接地网进行相连,这样可以降低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采用该方法时要注意变电站主接地网和辅助接地网之间存在电位差。(2)井式或深钻式接地极。当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可采用井式或深钻式接地极。采用钻机钻孔(也可利用勘探钻孔),把钢管接地极打入井孔内,并向钢管内和井内灌满泥浆。(3)增加接地网面积。接地网面积的平方根与接地电阻值成反比,因此适当的增加接地网的面积,能够有效的减少接地电阻,但应用此方法要充分考虑变电站地形以及征地面积。(4)换土法。在接地体周围1~4m范围内,换上比原来土壤电阻率小得多的土壤,可以是黏土、泥炭、黑土等,必要时也可以使用焦炭粉和碎木炭。换土后,接地电阻可以减小到原来的2/3~2/5。这种方法,其土壤电阻率受外界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在地下水位高、水分渗入多的地区使用效果较好,但在石质地层则难以取得较满意效果。(5)降阻剂法。降阻剂又分为化学降阻剂和物理降阻剂;化学降阻剂主要有离子棒、高分子吸水材料、电子导电材料、盐类等,但这些降阻剂与接地体结合起来均会因原电池效应而加剧接地体的腐蚀,化学降阻剂已经禁止使用。而物理降阻剂是指膨润土和碳类降阻剂,该类型的降阻剂对接地体没有腐蚀效应,可以采用。(6)敷设水下接地网。充分利用水工建筑物(水井、水池等)以及其他与水接触的混凝土体内的金属体作为自然接地极,可在水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绑扎成许多钢筋网中,选择一些纵横交叉点加以焊接,并与接地网连接起来。当利用水工建筑物作为自然接地极仍不能满足要求,或利用水工建筑物作为自然接地极有困难时,应优先在就近的水中敷设外引接地极。该接地极应敷设在水流速不大处或静水中,并要回填一些大石块加以固定。利用自然接地体和采用深井接地都是从接地网立体深度上对接地电阻进行改造,均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增加接地网面积则是最为直接的降阻手段,但其涉及征地等额外成本,实施起来经济性较差,如本站想降到0.5Ω,需将接地网扩大为原来的4倍,因此该方法需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来决定是否采用。 3.2案例应用 某110kV变电站接地深井降阻方式的应用。某110kV变电站,采用全户内布置,占地面积约为4570m2,本站的接地网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干线为主,垂直接地极为辅联合构成的复合式人工接地装置,水平接地体埋深0.8m,采用规格为-30×4mm的紫铜排,垂直接地体采用规格为准16mm×2500mm的镀铜钢钎。主接地网接地电阻计算值约为2.27Ω。本站单相短路电流有效值约为4.76kA,考虑到避雷线分流50%左右,全站入地短路电流约为2.38kA。根据规程,变电站接地电阻应小于2000/I,即0.84Ω。如不能满足,可适当放宽至5000/I,即2.1Ω。校核接触电压所要求的最大接地电阻R=1.42Ω,跨步电压所要求的最大接地电阻R=6.84Ω。本站需降阻至1.42Ω以满足接触电势的要求。工程地网部分施工完成后,经测试,主接地网电阻为1.21Ω,可以满足要求。本站采用接地深井降阻方式,降阻部分投资约17万元,达到降阻要求,在规划区域无法采用扩大地网面积等其他方式降阻的前提下,该方案经济合理。 结语 变电站发生系统故障时,短路等故障电流将通过接地网排入大地,接地电阻值偏大的话,将产生很大的电位差,甚至局部电位会超过安全值,对人身及设备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变电站的设计中对接地网的电阻值有着严格的要求。降低变电站中接地电网电阻值至要求值以下,是保证变电站工作人员及设备安全性的重要方法。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受到变电站占地面积、土壤电阻率、施工工艺等条件的影响,应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接地网进行设计,选择合理高效的降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绍明,肖隆君,罗洪文,等.高土壤电阻率条件下永陵变电站接地网的改进措施及建议[J].农村电气化,2017(2):14-15. [2]马力.季节性冻土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安全分析及降阻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

编号:SM-ZD-35401 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摘要:接地网等间距布置存在地电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建220 kV 新塘变电站采用了不等间距布置,即从地网边缘到中心,均压导体间距按负指数规律增加。运用GPC 接地参数计算程序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接地网优化设计能显著地改善导体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使土壤表面的电位分布均匀,提高安全水平,节省钢材和施工费用。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网设计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加,流经地网的入地短路电流也愈来愈大,因此要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维护系统的可靠运行,不仅要强调降低接地电阻,还要考虑地网上表面的电位分布。在以往接地设计中,接地网的均压导体都按3 m ,5 m ,7 m

,10 m 等间距布置,由于端部和邻近效应,地网的边角处泄漏电流远大于中心处,使地电位分布很不均匀,边角网孔电势大大高于中心网孔电势,而且这种差值随地网面积和网孔数的增加而加大。本文结合在建工程220 kV 新塘变电站的接地网设计,阐释了接地网不等间距布置的方法及其合理性。 1 接地网优化设计的合理性 1.1 改善导体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 面积为190 m ×170 m 的新塘变电站接地网,在导体根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10 m 等间距布置和平均10 m 不等间距布置。沿平行导体①、②、③、④、⑤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曲线。从此可见,不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边上导体①的泄漏电流密度较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平均低15%左右;对于导体②的泄漏电流密度,这两种布置的接地网几乎相等(仅相差0.3%);对于中部导体③、④、⑤,不等间距

接地网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影响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接地网对变电站安全运行 的影响正式版

接地网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影响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0引言 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变电站接地包含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即在电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保护接地即为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使其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则是为雷电保护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所以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

否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 1接地网设计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它形式的雷,都将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就不能有效地防雷。 1.1变电站的接地网上连接着全站高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低压用电系统接地、电缆屏蔽接地、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接地,以及变电站维护检修时的一些临时接地。如果接地电阻较大,在发生电力系统接地故障或其他大电流入地时,可能造成地电位异常升高;如果接地网的网格设计不合理,则可能造成接地系统电位分

110kV变电站调试送电方案

XXXXXXXXXXXX110KV变电站系统调试送电方案

目录 一、简介 二、110KV系统调试 三、主变压器调试 四、10KV系统调试 五、110KV、10KV主变压器保护试验 六、110KV、10KV主变压器系统受电

一、变电站简介 建设规模: 本次新建的XXXXXXX110kV变电站作为企业用电的末端站考虑。 主变压器:容量为2×16MVA,电压等级110/10.5kV。 110kV侧:电气主接线规划为双母线接线;110kV出线规划8回。 10kV侧:电气主接线按单母线分段设计,10kV出线规划39回。 10kV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最终按每台主变容量的30%进行配置,每台主变按4800kvar,分别接在10kV的两段母线上。 中性点:110kV侧中性点按直接接地设计,10kV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设计。 变电站总体规划按最终规模布置。 变电所位于电石厂区,其中占地面积1065平方米,主建筑面积为1473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框架防震结构, 主变压器选用新疆升晟变压器股份公司生产的两圈有载调压、风冷节能型变压器。 110KV设备选开关厂生产的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10KV设备选用四达电控有限公司生产的绝缘金属铠装封闭式开关柜。110KV主接线为双母线、10KV系统主接线均为单线分段,微机保护及综合自动化。 110KV、10KV、主变压器系统的保护均采用南瑞继保公司生产的继电器保护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由昌吉电力设计院完成设计、安装、调试。由山东天昊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现场监理。 二、 110KV系统调试 110KV系统(图1)设备经过正确的安装后,应做如下的检查和测试: 1、外观检查:装配状态,零件松动情况,接地端子配置,气体管路和电缆台架有无损坏等。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58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 技术正式样本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技术正式样 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引言 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和 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 大,接地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变电站接地包含工 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即为电 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保护接 地即为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 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 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即为为雷 电保护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变电站接

地网安全除了对接地阻抗有要求外,还对地网的结构、使用寿命、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转移电位危害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变电站接地设计的必要性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它形式的雷,都将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就不能有效地防雷。从避雷的角度讲,把接闪器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的装置称为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作用是把雷电对接闪器闪击的电荷尽快地泄放到大地,使其与大地的异种电荷中和。 变电站的接地网上连接着全站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低压用电系统接地、电缆屏蔽接地、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接地,以及变电站维护检修时的一些临时接地。如果接地电阻较大,在发生电力

变电站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变电站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变电站防雷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电网、设备、人身事故的基本措施。本文从施工实际角度简述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力求能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将对保障变电站运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前期准备工作 2.1.1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 开工前首先应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施工图及有关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并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接地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编制等技术准备工作,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其次根据经会审后的设计施工图编制材料清册,并校对材料规格和数量。 2.1.2施工材料的准备及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材料到达现场后,应对材料的规格、数量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将材料厂家的产品合格证、质保书及厂家资质证明等相关文件报监理项目部审核,业主确认后方可进场使用。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程序。 2.1.3施工前应配置最基本的施工人员和配备足够完好的施工机具 表1 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表 表2 主接地网施工施工人员配置表

2.1.4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业主指定的区域,首先设置接地材料加工棚、生活临时设施等。其次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在预施工区域设置安全围栏,并悬挂安全标示牌等安全防护措施。 2.2接地沟开挖 2.2.1根据主接地网设计图纸要求,对对接地体(网)的敷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 2.2.2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接地敷设深度进行接地沟开挖,深度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最高标准为 准,超挖50-100mm左右。宽度为一般为500-1000mm,沟壁需放坡处理,底部如有石块应清除。 开挖完成的接地沟 2.2.3接地沟宜按场地或分区域进行开挖,充分利用土建开挖,减少重复工作,同时应及时恢复各类 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进行接地沟深度深测量 2.3垂直接地体安装 2.3.1按照设计或规范长度进行进行采购垂直接地体。 2.3.2垂直接地极采用人力锤击方式的安装,为避免垂直接地体施工时顶部敲击部位的损伤,在垂直 接地体顶部进行保护(如加自制钢管金属保护帽)。碰到强风化石时采用机械成孔安装。 2.3.3按设计图纸的位置安装垂直接地体。 2.3.4垂直接地体的埋入深度、间距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3.5接地体安装结束后,顶部敲击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

变电站接地网降阻方法及应用浅析

变电站接地网降阻方法及应用浅析 摘要:变电站接地网是维护变电站运行可靠安全,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 措施,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接地短路电流越来越大,随着集约型GIS变电站的 日益普及,占地面积小了,接地网的可用面积也小了,对接地装置可靠性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本文浅析某220千伏变电站土壤电阻率高,通过多方案论证比较, 因地制宜,采取了外引接地网+降阻剂的措施,达到降阻目的,确保该站接地电 网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关键词:变电站;外引;接地网;效用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网作为变电所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 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变电站防雷设计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 目的性,及整个变电站的周围环境、地理位置、土质条件以及设备性能和用途, 采取相应雷电防护措施,保证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1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偏高原因分析 1.1土壤电阻率偏高 干旱地区、沙石土层等相当干燥,而大地导电基本是靠离子导电,干燥的土 壤电阻率偏高,对系统接地电阻影响较大。 1.2 设计误差 有的在设计接地时,根据地质资料查找设计手册所对应的土壤电阻率,而未 通过实地测量或者测量值不准确。特别是测量值不准确,一般是由于设计人员在 现场采用四极法测量原土层的土壤电阻率而产生的。这种方法虽然符合设计规范 要求,比较科学而且准确的,但是四极法是属于在场地中抽样测量,在接地网埋 设处地质经常出现断层,地电阻率是不均匀的,例如山坡地形往往还需要在不同 的方位、不同的方向进行测量,找出沿横向、纵向和不同深层的土壤电阻率。 1.3 施工不细致 对于不同地区变电站的接地来说,不仅精心设计重要,严格施工更重要。因 为对于地形复杂,特别是位于岩石区的变电站,接地网水平接地沟槽的开挖和垂 直接地极的打入都十分困难。而接地工程又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 问题都会导致地网阻偏高。 (1) 没有在原土层上施工,而是回填了一部分回填土后再施工。 (2) 下层地网引出至上层地网的连接点没有全部引出,或者是引出后没有作好 标记,导致下层地网没有与上层地网有效连接,失去下层地网应有的作用。 (3) 回填使用了部分建筑垃圾、大块的沙石等材料。没有用细土回填,分层进 行夯实。 (4) 接地网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遭遇比较严重的破坏,导致全站接地网各处的接 地电阻值测量值有巨大的差异。 1.4 运行过程中产生变化 有些接地装置在建成初期是合格的,但经一定的运行周期后,因下列问题, 导致接地电阻变大。 (1)由于接地体的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的接触电阻变大,特别是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接地体的腐蚀速度相当快,会造成一部分接地体脱离接地装置。 (2)在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部分,因锈蚀而使电阻变大或形成开路。 (3)接地引下线、接地极受外力破坏而损坏等。 2降低接地网电阻的主要措施

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

编号:AQ-JS-0579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ubstation grounding grid

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摘要:接地网等间距布置存在地电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建220kV新塘变电站采用了不等间距布置,即从地网边缘到中心,均压导体间距按负指数规律增加。运用GPC接地参数计算程序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接地网优化设计能显著地改善导体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使土壤表面的电位分布均匀,提高安全水平,节省钢材和施工费用。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网设计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加,流经地网的入地短路电流也愈来愈大,因此要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维护系统的可靠运行,不仅要强调降低接地电阻,还要考虑地网上表面的电位分布。在以往接地设计中,接地网的均压导体都按3m ,5m ,7m

,10m 等间距布置,由于端部和邻近效应,地网的边角处泄漏电流远大于中心处,使地电位分布很不均匀,边角网孔电势大大高于中心网孔电势,而且这种差值随地网面积和网孔数的增加而加大。本文结合在建工程220kV新塘变电站的接地网设计,阐释了接地网不等间距布置的方法及其合理性。 1接地网优化设计的合理性 1.1改善导体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 面积为190m ×170m 的新塘变电站接地网,在导体根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10m 等间距布置和平均10m 不等间距布置。沿平行导体①、②、③、④、⑤的泄漏电流密度分布曲线。从此可见,不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边上导体①的泄漏电流密度较等间距布置的接地网平均低15%左右;对于导体②的泄漏电流密度,这两种布置的接地网几乎相等(仅相差0.3%);对于

XX变电站接地网大修工程施工方案

llOkVXX变电站 接地网大修工程施工方案 批准: 审查: 编写: XXXXXX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2012年7月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流程图 五、施工组织安排 六. 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8) 2?施工方法 (9) 七、 ............................................. 质量控制 10 1?质量控制目标及要求 (10) 2.质量检查 (10) 八、 ......................................... 安全文明施工 11 九、 ...................... 接地工程施工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12 十.施工监督验收 (13)

一、编制依据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2、《交流电气装置接地》(DL/T621-1977) 3、H OkVXX变电站接地网大修工程《设计方案》 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SDJ63-2002)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llOkVXX变电站接地网大修 工程地点:llOkVXX变电站 工程内容:对110RVXX变接地网大修工程进行施工,地网阻值现为0.7欧,对地网电阻进行降阻施工,施工结束后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小于0.5欧的要求。 HOkVXX变电站位于XXX县城内,于1998年建成投运,设110kV/35kV/10kV电压等级,llOkV为户外常规布置,35kV/10kV为户内开关柜布置,主控楼与10kV配电装置楼为一栋建筑,占地而积为66mX 77m。 XX变站址土壤表层为耕作土,下层为沙土,水分含量一般,土壤 电阻率较高,全站接地变电站采用复合接地网,以水平接地体为主,以垂直接地极为辅,接地网外沿闭合,接地网内敷设水平均压带,水平接地体深埋为0. 6mo在避雷针和装有辟雷器的地方应设集中接地装置。 水平接地体采用水平接地体采用40x6〃林彳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

浅析变电站接地设计因素

浅析变电站接地设计因素 发表时间:2016-10-10T15:20:54.2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作者:刘锡华 [导读] 变电站接地系统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大多数变电站设计工程师在进行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时,都会有一个误区:普遍认为110kV及以上变电站,全站接地电阻值小于0.5欧姆时即认为合格,电阻值大于0.5欧则认为不合格,就不管短路电流的大小,也不需论证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值。接地体的选择更是根据经验选取,没有进行上导体的动、热稳定的较验。正确的设计方法是要结合实际,通过科学计算、详细分析、合理评价经济性,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入地短路电流;跨步电压;接触电势 引言:变电站接地系统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变电站接地网较为隐蔽性,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只注意最后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接地网的敷设存在与构筑物或建筑物基础交叉情况,增加了变电站运行中对其进行改造或更换的困难性,所以变电站接地网一经敷设,将很难对其加以改造,因此在变电站接地设计中如何降低接地电阻,优化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从而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值得深入细致分析及解决。 1、接地设计方案考虑因素 第一步:站址现状分析。 充分结合所考虑站址气象环境条件、站址条件,气象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季节系数Ψ值的选取。土壤电阻率ρ是决定接地网的关键参数,选择变电所所址时,要考虑所在地的土质情况,勘测专业在进行场地勘测中应列出接地网处的土壤分层情况和每层的土壤电阻率ρ,不能仅取表层土壤的电阻率ρ。需对站址土壤电阻率进行多层分析,决定接地网的布置形式及设计方案。 第二步:入地短路电流的计算。 入地故障电流的计算是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的基础,直接与变电站安全性能有关,这是由于入地电流将产生最严重的地电位升、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势。 系统中发生接地短路分为站内接地故障和站外接地故障。故障短路电流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架空线路的避雷线(地线)回流至电源;另一部分是经变电站接地网和大地回流至电源。前者为架空地线的分流电流,后者既是入地短路电流。故障时线路将对入地电流起到分流的作用,设计接地时应当考虑变电站短路电流的分流系数,即真正通过变电站接地网入地的电流与短路电流的比,变电站的短路电流分流系数与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关系很大,变电站的接地电阻越小,其短路电流分流系数却越大,即其入地电流越多。 其中入地短路电流计算公式为: Ig = (Imax - In)Sfl (1) Ig = InSf2 (2) 需补充的是:接地计算中,对接地故障电流中的对称分量电流引入校正系数,以考虑短路电流的过冲效应。衰减系数 Df 为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 IF 与接地故障对称电流有效值 If 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Ig = (Imax - In)Sfl Df (3) Ig = InSf2 Df(4) Df———衰减系数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的持续时间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中的相关规定,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配置有2 套速动主保护、近接地后备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和自动重合闸时,te 应按下式取值: te≥tm + tf + to (5) tm———为主保护动作时间; tf———为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时间; to———为断路器开断时间。 配有1 套速动主保护、近或远(或远近结合的)后备保护和自动重合闸,有或无断路器失灵保护时,te 应按下式取值: te≥to + tr (6) tr———为第一级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 一般110kV变电站配置2套主保护,切除故障电流的时间te按3-6式计算。主保护为速动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时间约为 15~20ms,断路器开断时间目前110kV及以上to为0.3s,110kV以下为0.3~0.5s。 第三步:接地系统中接地电阻值的计算及要求。 不等间距布置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值按《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中的计算公式计算: (7) 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值满足的要求接地电阻应满足R≤2000/Ig,当不能满足时,应满足R≤0.5Ω的要求。 根据上述规范中对于大电流接地系统接地网接地电阻要求值时,应考虑降阻措施的要求。具体降阻措施有:采用低电阻的优质回填土、外延接地网、分层敷设水平网、并入垂直接地深极、或并入垂直接地深井、斜井等,本工程建议选用接地网中并入多根垂直接地深极作为降阻措施。除此之外,对土壤电阻率非常还有可选用离子极、接地模块等物理降阻剂。 第四步: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校验。 二次设备的接地要求及地电位升校验,一般的二次电缆2s 工频耐受电压较高(≥5kV),二次设备,如综合自动化设备,其工频绝缘耐受电压为2kV、1min。从安全出发,二次系统的绝缘耐受电压可取2kV。

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 邱璐

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邱璐 发表时间:2018-01-06T20:14:14.7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作者:邱璐 [导读] 摘要:对于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要根据区域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降阻措施,以最高性价比来设计其接地网,同时应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南平闽延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对于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要根据区域的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降阻措施,以最高性价比来设计其接地网,同时应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因此,本文对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系统;优化措施;地电位升;局部电位升 一、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接地参数目标值存在的问题 根据规定,比较大的电气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包括在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接地系统,其用于接地的电阻值R必须低于2000/I。否则就会危害到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其中I为经接变电站地网向地中散流的入地故障的电流。 但是随着现在电网容量变得很大,经变电站的接地网或者接地装置向大地中散流的短路电流I也变得越来越大,当发生短路故障时,散入地的故障电流已经到了几千安大,依据规定,用于接地的电阻的值必须要满足零点几欧姆或者以下的数值,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值R可大致计算为0.5*/S,其中 为变电站附近的土壤电阻率,S为变电站接地网的面积。即使在土壤电阻率良好的地方也难以实现,并且现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变电站的建设密度也随之加快,可以用来建设变电站接地网的土地规划的正变得越来越小,变电站的用于接地的电阻的值很难满足规定的用于接地的电阻的数值。 1.2工频接地短路时造成的地电位升高的问题 当电力系统发生工频接地短路时产生的地电位升高,是大部分变电站目前面临的比较严重的情况,它不仅会造成变电站不能正常安全的工作,还会威胁在变电站附近的人员的安全。 1.3雷电流入地时造成的局部电位升高的问题分析 当变电站遭受雷击时,变电站中用于接地的系统可能会流入很大的雷电的冲击电流,让变电站的接地网战现出复杂的暂态的特性,会引起有危险的电压会迅速升高,严重的危害着变电站的安全可靠的工作。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的迅猛发展,电力电子产品开始大规模地应用集成电路技术,产品的内部接线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并且产品集成度变得越来越高,这样的设计使电子元器件越来越不耐压。因此,在遭遇雷击时,引起变电站局部电位升高,局部电位升高产生的电位差很容易就能击穿或击毁室内二次系统;另外,电磁感应过电压会随着局部电位升高而产生,并且雷电冲击波或浪涌电压会在电磁感应过电压的影响下产生,这种冲击波或电压会进入到二次系统沿着与二次系统连接的电缆,影响系统运行或者损坏系统,并且产生的电磁辐射会导致电子开关或继电器不能正常工作;降低了测量仪器的效率。 二、接地工程设计实践 某220kV变电站接地网设计过程中,变电站大部分为丘陵,地质条件较差,土壤电阻率非常高,平均电阻率600Ω.m,敷设常规接地网根本无法满足系统对接地电阻的要求。针对这一实际的区域地质实况,在其接地网的设计中,从接地电阻构成的因素,采取以下几项措施,降其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以保证使系统的接地电阻达到规范要求值。 2.1采用新型接地材料 敷设常规的人工接地极,主要采用圆钢、扁钢;垂直敷设一般采用角钢或钢管。本工程水平接地极采用铜绞线,垂直接地极采用铜覆圆钢。 2.2敷设引外接地极 因受到征地范围的限制,无法向变电站周围引外接地极,外引接地网费用高,政策处理难度大,且由于所址场地地貌属于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水平方向土壤电阻率存在不均压性,且变电站周围亦无较低电阻率的土壤,因此外引方案不作考虑。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故采用了深钻式接地极,将接地铜棒一直打入地下水层,与站内接地网联为一体。 三、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 3.1扩大地网面积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地网接地电阻,但是,面积的增大也使得电流密度的不均匀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当降阻的效果逐渐趋于饱和,而地网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效果就会达到顶峰,过了这个点效果会越来越差,所以,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建变电站的方法并不可取。再者,增大地网面积会增加资金投入,且可占地面积有限,尤其是城区用地的紧张,只能确保最起码的安全距离,所以,这一方法往往无法得到正常使用。所以,此法只适合郊区变电站。 3.2增设接地体 这主要是增设水平接地体,并将垂直接地体深深埋于地下,以便有效降阻,现阶段在很多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推广了接地设计。但是,虽说水平接地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地极附近的电流密度,他们互相之间的屏蔽作用而会让效果大打折扣,加装并深埋垂直接地体,从减小冲击接地电阻来看,通常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降低地网工频电阻方面效果甚微。 3.3降低接地电阻 设计接地网之前,要先测试、研判变电站地域的地质情况,从而确定出地层电阻率较低的位置,接下来再针对不同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确定出最佳方案。 (1)接地斜井 往往原土层的土壤电阻率会比较高,为了避开深层土壤差的区域,将上层较好的土壤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利用斜井降低接地电阻。而且由于是斜井,所以深井之间的互相屏蔽作用就有所减少,这对于降低接地电阻也非常有利。接地斜井的施工方法如下:第一,利用斜钻技术在变电站地网四个角上用钻机钻出斜井,井深50米,倾斜角约在30度;斜井的方向由地网中心向外辐射。每口井内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一套离子接地极,从而利用其对深层土壤的电阻率加以改善,将斜井的降阻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井内两个离子接地极利用联结电极

变电站接地网材料的选择

变电站接地网材料的选择 编辑:万佳防雷-小黄 电力系统的接地是对系统和网上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及操作维护人员安全都起着重大的作用。研究接地体的布置、连接,接地体的材质等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之一,所以说设计、施工高标准的接地系统的变电站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变电站接地网作用概述 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极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接地网作为隐性工程容易被人忽视,往往只注意最后的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及容量的增加,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变电站接地网因其在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一次性建设、维护苦难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受到重视。另外,在设计及施工时也不易控制,这也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之一。因此,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接地工程造价,应采用最经济、合理的接地网设计思路,本文拟重点就材料选用方面进行相关探讨。 二、变电站接地网常用材料比较 目前广泛使用的接地工程材料有各种金属材料、非金属接地体、降阻剂和离子接地系统等。 1、金属接地材料。金属接地材料(主要指铜材和钢材),由于其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经济性,很长时期以来一直是接地工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但是由于金属材料存在容易腐蚀的问题,对接地电阻的影响也比较大,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大的隐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同时,近年生产资料价格猛涨造成接地成本增加,使得金属接地材料的缺点逐渐突显,一些行业或地区已经在渐渐地减少金属接地材料的使用,转而使用其它新型的接地材料。 2、非金属接地体。非金属接地材料是目前行业里新生的一种金属接地体的替换产品,由于其特有的抗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性价比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目前非金属接地产品主要是以石墨为主要材料。基本成分是导电能力优越的非金属材料材料符合加工成型的,加工方法有浇注成型和机械压模成型。一般来说浇注成型的产品结构松散、强度低、导电性能差,而且质量不稳定,一些小型厂家少量生产使用这样的办法:机械压模法,是使用设备在几到十几吨的压力下成型的,不仅尺寸精度较高、外观较好,更重要的是材料结构致密、电学性能好、抗大电流冲击能力强,质量也相当稳定,但是生产成本较高,批量生产多采用。选型时,尽量采用后者,特别是接地体有抗大电流或打冲击电流的要求(如电力工作地、防雷接地)时,不宜采用浇注成型的非金属接地体。非金属接地体的特点是稳定性优越,其气候、季节、寿命都是现有接地材料中最好的,是不受腐蚀的接地体,所以,不需要地网维护,也不需要定期改造,但是,非金属接地体施工需要的地网面积比传统接地面积小很多,但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也需要的保证足够接地面积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3、降阻剂。降阻剂分为化学降阻剂和物理降阻剂,化学降阻剂自从发现有污染水源事故和腐蚀地网的缺陷以后基本上没有使用了,现在广泛接受的是物理降阻剂(也称为长效型降阻剂)。物理降阻剂是接地工程广泛接受的材料,属于材料学中的不定性复合材料,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形成不同形状的包裹体,所以使用范围广,可以和接地环或接地体同时运用,包裹在接地环和接地体周围,达到降低接触电阻的作用。并且,降阻剂有可扩散成分,可以改善周边土壤的导电属性。 现在的较先进降阻剂都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可以加长地网的使用寿命,其防腐原理一般来说有几种:牺牲阳极保护(电化学防护),致密覆盖金属隔绝空气,加入改善界面腐蚀电位的

110KV变电站接地工程整改方案

110KV变电站接地工程设计方案

目录 一、公司简介 (3) 二、设计依据 (4) 三、建设方接地现状 (5) 四、建设方接地现状分析 (6) 五、接地实施措施 (13) 六、工程实施计划 (16) 七、工程人员组织 (17) 八、工程质量控制 (18) 九、服务承诺 (19) 十、部分客户名单 (20) 十一、产品介绍 (21) 十二、工程造价 十三、附图

一、公司简介 某安全防护技术有限公司坐落于某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司致力于建筑智能化、防雷、消防、安防、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工程设计、施工业务。 某安全防护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了中国气象局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双项资质,是湖北省气象学会的会员;是湖北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会员,具有安全防范资质。公司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设计、施工队伍,具备承接全国各地通信、气象、铁路、金融、广播电视、电力、航天航空、军事、石化等大型防雷工程、安防工程、消防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能力。 某安全防护技术有限公司崇尚科学的管理理念,致力于打造出一流的公司品牌。在安全防护领域,某公司是开拓者,也是技术前沿的先行者,我们拥有一批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也有一批年富力强的新一代高科技人才。我们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和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为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一流的检测队伍,全面的检测手段,加上先进的施工设施和工艺流程使我们每做一个工程都具有卓越的品质保证。 我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根本,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控制,全面贯彻 “科技为本质量第一诚信服务持续改进” 的质量方针,热忱欢迎广大客户、同仁到本公司合作和指导工作。 “诚信为本、与时俱进、合作共赢”是我们永恒的理念

大型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第1章:变电站接地网面临的现状··················( 1 ) 1.1 接地网的概述·······················( 1 ) 1.2 接电网的现状分析·····················( 1 )第2章:接地网优化设计的合理性··················( 4 ) 2.1 关于接地短路电流的计算及接地要求·············( 4 ) 2.2 对接地网优化设计的分析··················( 6 )第3章:城市变电站接地网设计···················( 8 ) 3.1 三维立体接地网基本原理··················( 8 ) 3.2 垂直超深钢镀铜接地棒垂直超深钢镀铜接地棒·········( 9 ) 3.3 城市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特点·················( 11 )第4章:接地网优化设计的方法····················( 13 ) 4.1 接地网接地电阻计算及量大电阻的确定············( 13 ) 4.2 减小接地电阻的方法···················( 14 ) 4.3 工程设计中的几点建议···················( 16 )第5章:变电站接地网优化措施····················( 18 ) 5.1 改进接地网的技术措施·················( 18 ) 5.2 接地工程设计实践····················( 21 )第6章:与接地网相关问题······················( 23 )

变电站接地网接地故障原因与改造建议

变电站接地网接地故障原因与改造建议 编辑:万佳防雷 变电站的接地网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构成接地网的均压导体常因施工时焊接不良或漏焊、埋设深度不足、土壤的腐蚀、接地短路电流的电动力作用等原因 ,使地网均压导体之间或接地引线与均压导体之间存在电气连接不良故障点。若遇电力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 ,将造成地网本身局部电位差和地网电位异常升高 ,除给运行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外 ,还可能因反击或电缆皮环流使得二次设备的绝缘遭到破坏 ,高压窜入控制室 ,使监测或控制设备发生误动或拒动而扩大事故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原因分析 1、根据有关的开挖资料与地质资料调查情况,接地网腐蚀原因大致有以下特点:周围土壤盐碱化严重 , 导致接地体腐蚀程度高;地下水位高、土壤潮湿和容易积水使得接地体腐蚀严重 ; 接地引下线普遍在入地处和距地表面深100~400 mm 的地段腐蚀很严重; 接地体中水平敷设的扁钢因积水 ,腐蚀速度快 ,比与地面垂直敷设的钢管腐蚀严重; 厂址临近化工厂 , 大气质量恶劣 ,加重了其地网腐蚀 程度影响接地体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 ( 1)土壤的孔隙度较大 , 有利于氧和水分的保持 , 这是腐蚀发生的促进因素。当土壤含水量大于85 %时 , 氧的扩散渗透受到了阻碍 , 腐蚀减弱; 当土壤含水量小于 10 %时 ,由于水分的缺乏 ,阳极极性和土壤电阻比加大 ,腐蚀速度又急速降低。 (2) 土壤温度昼夜温差大 ,很容易在金属上凝结水分微粒 , 且因温差电池的 形成 , 加快腐蚀, 这也是开挖地网中发现同埋一处的水平接地体比垂直方向的接地体容易腐蚀的原因。 (3) 通常土壤中含盐量约为 80~1 500 mg/ L ,地处沿海地区大部分土壤的p H 值在 8. 4~9. 5 之间 ,从而加快了土壤的腐蚀速度。 (4) 土壤中含有硫酸盐 , 在缺氧的情况下 , 硫酸盐还原细菌就会繁殖起 来 , 利用金属表面的氢把SO42 -还原 , 在铁的表面的腐蚀产物是黑色 FeS。在多数情况下土壤腐蚀性均用土壤电阻率来衡量。 而土壤电阻率直接受土壤孔隙度、湿度、温度、酸度、含盐量和有机质的影响 , 因此土壤电阻率是反映土壤理化性质的一个综合指标。一般情况对于地网土壤电阻率为 30Ω·m ,腐蚀性质是非常强的。 2、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由于地网发生断裂、断点而引起的电力系统的事故时有发生,每次事故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总的归结发生断裂、断点的原因有: (1)在接地网竣工之后, 没有认真执行验收手续,接地网的均压导体常因施工时焊接不良或漏焊。在投入运行后发生接地短路故障,而短路故障电流的电动力作用,使地网均压导体之间或接地引线与均压导体之间存在电气连接断裂、断点现象。 (2)焊接处防腐处理不当,加上土壤的腐蚀以及可能由于热稳定不足在部分接地网在相间短路时烧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