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中卫市第一中学 俞清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了解及递推思想在解题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板书)。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 一个员外的儿子学写字,当老师教他写数字的时候,告诉他一、二、三的写法时,员外儿子很高兴,告诉老师他会写数字了。过了不久,员外要写请帖宴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员外儿子自告奋勇地要写请帖。结果早晨开始写,一直到了晚间也没有写完,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姓“万”的。 师:对!有姓“万”的。员外儿子万万也没有想到“万”不是一万横,而是这么写的“万”。通过这个故事,你对员外儿子有何评价呢? 生:(学生的评价主要会有两种,一是员外儿子愚蠢,二是员外儿子还是聪明的。) 师:其实员外儿子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遗憾的是他猜错了!在数学 上,我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这种思维过程去发现某些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那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也像员外儿子那样猜想过某些结论呢? 生:有。例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师:很好。我们是由等差数列前几项满足的规律:d a a 011+=,d a a +=12,d a a 213+=,d a a 314+=,……归纳出了它的通项公式的。其实我们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和员外儿子猜想数字写法的方法都是归纳法。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归纳法,归纳法有什么特点吗? 生: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特点:特殊→一般。 师:对。(投影展示有关定义) 像这种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根据推理过程中考察的 对象是涉及事物的一部分还是全部,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 叫做枚举法。那么,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生:(齐答)可靠。 师: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也是可靠的呢?为什么?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案

2.7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2.能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渗透方程、转化等数学思想。 3.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导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欣赏生活中含有直角三角形的图片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第一组练习: 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一) 知两边或一边一角型 1.如图,已知在△ABC 中,∠B =90°,一直角边为a ,斜边为b ,则另一直角边c 满足c2 = . 2.在Rt △ABC 中,∠C=90°. (1)如果a=3,b=4, 则c= ; (2)如果a=6,c=10, 则b= ; (3)如果c=13,b=12,则a= ; (4)已知b=3,∠A=30°,求a ,c. (二)知一边及另两边关系型 1.如图,已知在△ABC 中,∠B =90°,若BC =4 , AB =x ,AC=8-x ,则AB= ,AC= . 2.在Rt △ABC 中,∠B=90°,b=34,a:c=8:15,则 a= , c= . (三)分类讨论的题型 1. 对三角形边的分类.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是3 cm 和4 cm ,求第三条边的长. 2. 对三角形高的分类 已知:在△ABC 中,AB =15 cm ,AC =13 cm ,高AD =12 cm ,求S △ABC . 归纳总结:【思考】本组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了哪些类型题目?注意事项是什么? 利用勾股定理能求三角形的边长和高等线段的长度.注意没有图形的题目,先画图,再考虑是否需分类讨论. 活动二 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折叠三角形 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 折叠四边形 已知如图,将长方形的一边BC 沿CE 折叠,使得点B 落在AD 边的点F 处, 已知AB=8,BC=10, 求BE 的长. 分类思想 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是直角边、斜边不知道时,应分类讨论。 2.当已知条件中没有给出图形时,应认真读句画图,避免遗漏另一种情况

最新完整版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 海子街中学刘天环 教学分析: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将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根据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答,本节微课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间: 3-8分钟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外面有两颗树,一颗高13米,另一颗高7米,两颗树相距8米,一天,小明看见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你知道小鸟至少飞了多少米吗? 问题:要求出小鸟至少飞了多少米,怎样才能求出来呢? 二.探究新知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如图所示:树AB=13 m 树CD=7 m 而两棵树的距离为BC=8 m 则AD 为小鸟至少飞行的距离。 解:作DE ⊥AB 于E 点,则四边形BCDE 为长方形 所以DE=BC=8m BE=CD=7m 在Rt △AED 中 DE=8 AE=AB-BE=13-7=6 所以 ED AE AD 222+= 则10100826222==+=+=ED AE AD 所以小鸟至少飞行了10米 三.试一试 小亮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2 m ,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8m 后,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他把学校旗杆的高求出来吗? 8m C D A B E 13m 7m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本章学习目标】 人们在研究数量的变化时,常常会遇到有确定变化趋势的无限变化过程,这种无限变化过程就是极限的概念与思想,极限是人们研究许多问题的工具。以刘微的“割圆术”为例,圆内接正n 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正n 边形的周长P n 无限趋近于圆周长2πR 。这里的是个有限多项的数列,人们可以从这个有限多项的数列来探索无穷数列的变化趋势。不论n 取多么大的整数,n P 都是相应的圆周长的近似值,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近似值的精确度的无限提高中(限n 无限增大)找出圆周长的精确值2πR 。随着n 的增加,n P 在变化,这可以认为是量变(即只要n 是有限数,n P 都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量变中来发现圆周长。一旦得出2πR ,就是质的变化(即不再是正多边形的周长)。这种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思想就是极限的思想。 本章重点内容是: (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2)研究性课题:杨辉三角。 (3)数列的极限。 (4)函数的极限。 (5)极限的四则运算。 (6)函数的连续性。 本章难点内容是: (1)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极限的概念。 【基础知识导引】 1.了解数学推理中的常用方法——数学归纳法。 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科学性及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 3.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一些简单应用。 【教材内容全解】 1.归纳法

前面我们在学习等差数列时,通过等差数列的前几项满足的关系式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如根据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的内角和归纳出凸n 边形内角和公式。像这样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 对于归纳法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具体事列中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 (2)根据考察的对象是全部还是部分,归纳法又分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显然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凸n 边形内角和公式都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这些结论是正确的。但并不是所有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不完全归纳只考察了部分情况,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例如课本62P 数列通项公式22)55(+-=n n a n 就是一个典型。 2.数学归纳法 在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这样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很多。由于正整数有无限多个,因而不可能对所有正整数一一加以验证。如果只对部分正整数加以验证就得出结论,所得结论又不一定正确,要是找到把所得结论递推下去的根据,就可以把结论推广到所有正整数。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 有意义的最小正整数0n ,如果当0n n =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 ),(*0N k n k k n ∈≥=时,命题成立(这时命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0n 的正整数命题都成立。 由此可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要分两个步骤,且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第一步递推的基础,缺少第一步,递推就缺乏正确的基础,一方面,第一步再简单,也不能省略。另一方面,第一步只要考察使结论成立的最小正整数就足够了,一般没有必要再多考察几个正整数。 第二步是递推的根据。仅有这一步而没有第一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例如,假设n=k 时,等式 成立,就是。那么, 。这就是说,如果n=k 时等式成立, 那么n=k+1时等式也成立。但仅根据这一步不能得出等式对于任何n ∈N*都成立。因为当n=1时,上式左边=2,右边31112=++=,左边≠右边。这说明了缺少第一步这个基础,第二步的递推也就没有意义了。只有把第一步的结论与第二步的结论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出普遍性结论。因此,完成一、二两点后,还要做一个小结。 在证明传递性时,应注意: (1)证n=k+1成立时,必须用n=k 成立的假设,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应当指出,n=k 成立是假设的,这一步是证明传递性,正确性由第一步可以保证,有了递推这一步,联系第一步的结论(命题对0n n =成立),就可以知道命题对10+n 也成立,进而再由第二步可知1)1(0++=n n ,即20+=n n 也成立。这样递推下去,就可以知道命题对所有不小于0n 的正整数都成立。 (2)证n=k+1时,可先列出n=k+1成立的数学式子,作为证明的目标。可以作为条件加以运用的有n=k 成立的假设,已知的定义、公式、定理等,不能直接将n=k+1代入命题。 3.这一节课本中共安排了五个例题,例1~例3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其步骤是先证明当0n n =(这里10=n )时等式成立。再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利用这一条件及已知的定义、公式、定理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注意n=k+1时的等式是待证明的,不能不利用假设。例如:求证:。

勾股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2.7勾股定理的应用(1) 课 题 §2.7勾股定理的应用(1)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把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学 程 序 学 习 中 的 困 惑 一.前置性学习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1)已知Rt △ABC 中,∠C=90°,若BC=4,AC=2,则AB=_______;若AB=4,BC=2, 则AC=_________.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模具,量得其中两边的长分别为5cm 、3cm ,?则第三边的长是 _________. 3.要登上8m 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建6m .?问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 二.例题解析: 【例1】南京玄武湖东西隧道与中央路北段及龙蟠路大致成直角三角形,从C 处到B 处,如果直接走湖底隧道CB ,比绕道CA (约1.36km)和AB (约2.95km)减少多少行程? 【例2】一架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 ,你认为梯子的底端会发生什么变化?与同学交流. 问题一 在上面的情境中,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m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A B C

问题二 有人说,在滑动过程中,梯子的底端滑动的距离总比顶端下滑的距离大,你赞同吗? 三.随堂演练: 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往东走了 4km ,乙往南走了6km ,这时甲、乙两人相 距__________km . 2.有两棵树,一棵高8m ,另一棵高2m ,两树相距8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 ) A.7m B.8m C.9m D.10m 3.如图,一圆柱高8cm ,底面半径2cm ,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 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A )20cm (B )10cm (C )14cm (D )无法确定 4.如图,一块草坪的形状为四边形ABCD ,其中∠B =90°,AB=3m ,BC=4m , ?CD=?12m ,AD=13m .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四.学后反思: 五.课后作业: 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D ⊥BC ,AD=12,AC=13,BC=14,则AB= 2.如图是一个育苗棚,棚宽a=6m ,棚高b=2.5m ,棚长d=10m ,则覆盖在棚盖斜面上的塑料薄膜的面积是 m 2 3.在高5m ,长13m 的一段台阶上铺上地毯,台阶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 C B A D A C B A 5m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0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科的学习,掌握利用勾股定理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分析———画图———解答。 2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在互助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数学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勾股地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成用勾股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课件五个生准备门框框架 教学方式 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了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的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25页,互助合作学习完成例1,例2. 二、互助学习 (一)出示课件2、3结合课件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师友互学,教师巡视指导。 生1汇报例1,师友补充并展示例1的解题过程。 生2讲解例2,师友展示例2解答过程。 (二)生讨论归纳:通过对例1、例2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分析---------画图---------解答 (RTΔ)(勾股定理) 三、探究提升 (一)出示课件4(思考题)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学设计附反思

课题: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的一般结论不一定正确,使学生深入认识归纳法,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实质; 2. 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如恒等式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论证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归纳法原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过程与方法: 1.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2. 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应用,逐步体验观察、归纳、猜想、论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和严格规范的论证意识,并初步掌握论证方法; 3.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 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和本质的理解,感受数学内在美的震撼力,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形成做数学的意识和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置疑与探究,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与敢于创新的精神; 4. 持续增进师生互信,生生互助,共创教学相长的教与学的氛围和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法意义的认识和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初步明确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共同探究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动思维 情境一、财主儿子学写字的笑话、“小明弟兄三个,大哥叫大毛……”的脑筋急转弯等; 教师总结:财主的儿子很傻很天真,但他懂一样思想方法,是什么?以上都是由特殊情况归纳出一般情况的方法---归纳法,这就是今天的课题. 人们通常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科目:数学课题:勾股定理的应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 第1页共4 页学好十天不足,学坏一天有余第2页共4页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是现实生活中的“线路最短”问题,重点是将曲面或多面转化为平面,并注意立方体的展开图的不同方法。.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案 一、预习自学 1、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A、5,3,4 B、12,13,5 C、8,17,15 D、8,12,15 2、如果线段a、b、c能组成直角三角形,那么它们的比可能是() A、1:2:4 B、5:12:13 C、3:4:7 D、1:3:5 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 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A B 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 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探究案 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 1 C处. (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 (2)当 1 445 AB BC CC === ,,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

浅谈数学归纳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1、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基础 数学归纳法,人类天才的思维、巧妙的方法、精致的工具,解决无限的问题。它体现的是利用有限解决无限问题的思想,这一思想凝结了数学家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无疑形成了数学证明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它的巧妙让人回味无穷,这一思想的发现为后来数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如用有限维空间代替无限维空间(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用有限过程代替无限过程(积分和无穷级数用有限项和答题,导数用差分代替)。 1.1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想到问题的推广,由特殊到一般、由有限到无限,可人类对无限的把握不顺利。在对无穷思考的过程中,古希腊出现了许多悖论,如芝诺悖论,在数列中为了确保结论的正确,则必须考虑无限。还有生活中一些现象,如烽火的传递,鞭炮的燃放等,触动了人类的思想。 安提丰用圆周内接正多边形无穷地逼近圆的方法解决化圆为方;刘徽、祖冲之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无穷地逼迫圆,无穷的问题层出不穷,后来古希腊欧几里得对命题“素数的个数是无穷的”的证明,通过了有限去实现无限,体现了数学归纳法递推思想。但要形成数学归纳法中明确的递推,清晰的步骤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自觉运用进行数学证明却是近代的事。 伊本海塞姆(10世纪末)、凯拉吉(11世纪上叶)、伊本穆思依姆(12世纪末)、伊本班纳(13世纪末)等都使用了归纳推理,这表明数学归纳法使用较普遍,尤其是凯拉吉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 333 (1)124n n n +++??????+= 这是数学家对数学归纳法的最早证明。 接着,法国数学家莱维.本.热尔松(13世纪末)用"逐步的无限递进",即归纳推理证明有关整数命题和排列组合命题。他比伊斯兰数学家更清楚地体现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基础,递进归纳两个步骤。 到16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毛罗利科对与全体和全体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证明作了深入的考察在1575年,毛罗利科证明了 21n n a a n ++= 其中1231,2k a k =+++?????? =?????? 他利用了逐步推理铸就了“递归推理”的思路,成为了较早找到数学归纳中“递 归推理”的数学家,为无限的把握提供了思维。 17世纪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为数学归纳法的发明作了巨大贡献,他首先明确而清晰地阐述数学归纳法的运用程序,并完整地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他所发

勾股定理导学案学案

课题名称:勾股定理 (1 ) 学习目标: 1 ?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 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学习目标: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自助探究 1. 1、2002年北京召开了被誉为数学界“奥运会”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这就是当 时采用的会徽.你知道这个图案的名字吗?你知道它的背景吗?你知道为什么会 用它作为会徽吗? 量关系.请同学们也观察一 下, 2、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 么? 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 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 (1)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正方形之间的面积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把面积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 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特殊关系: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3、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上述性质, 其它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命题1 自助提升 1、定理证明 (1) 赵爽利用弦图证明。 显然4个_________ 的面积+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二该图案的面积. 1 22 即4 X X _______ +〔〕= c ,化简后得到___________ . ________ 2 (2) 其他证明方法:教材72页思考讨论完成 2、在Rt△ ABC中,/ C=90°,AB=17,BC=8,求AC 的长 3、Rt△ ABC和以AB为边的正方形ABEF,/ ACB=90° AC=12,BC=5,则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 . 4、(1)已知Rt△ ABC 中,/ C=90 ° BC=6,AC=8,求AB. (2) 已知Rt△ ABC 中,/ A=90 ° AB=5,BC=6,求AC. (3) 已知Rt△ ABC 中,/ B=90 ° a,b,c 分别是/ A,/ B, / C的对 A F i片i C B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会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立,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积累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实际问题化归成勾股定理的几何模型(直角三角形)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可应用的RT △,然后有针对性解决。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犍为岷江大桥图片引入(一是拉近和学生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由斜拉桥上的直角三角形引入勾股定理的应用) 另出具复习引入题 如图,长2.5m 的梯子靠在墙上,梯子 的底部离墙角1.5m ,如何求梯子的顶 端与地面的距离h? 先让学生复习勾股 定理的简单应用。 2、复习勾股定理内容 3、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1、例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但又不能把旗杆放倒测量,但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下端拉开5米后,绳子刚好斜着拉直下端接触地面,你能帮小明算算旗杆的高度吗? 首先让学生审题并画出几何图形,再引导其完成。题中隐含了什么条件? 解:设旗杆高AB=x 米,则绳子长AC=(x+1) 米,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 12 ,)1(52 22222==+=++x x x AC BC AB 解方程,得即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姓名 甘国优 指导教师 赵慧炜 中文摘要: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证题的方法,其应用极为广泛.本次主要简述了数学归纳法的简略步骤:观察(探索)﹑归纳﹑猜想﹑证明于一体的数学思想,体现出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思路.并归纳总结了数学归纳法解决代数恒等式﹑几何等方面的一些简单应用问题的方法,对应用中常见的误区加以剖析,以及介绍一些证题方法技巧,有助于提高对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步骤;证明方法. Abstract: Mathematical induction is a common evidence method in mathematics, it is have very broad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author research into the step of the Mathematical induction , it includes summariz ,evidence and guess embody the idea of the evidence of mathematical induction. Also at here ,we summariz the method of the mathematical induction application in solve algebra identities , geometric ,order and portfolio ,and so on .also analyze the common errors on application and into duct skill of the proof ,proof of skills introduced. It is help to increased the level of the Mathematical induction’s application . Key words :Mathematical induction; Steps ; Proof. 引言 演绎和归纳是人在思维过程中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中两种基本的方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他有着其他方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也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完全归纳法.我们在学习运用数学归纳法应具备两个条件:①当1n =时,这个命题为正确的(奠基),②当n k =时,这个命题也为正确的.推出当+1n k =时,这个命题也为正确的(递推).通过“递推”链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抽象的进行数学归纳.首先

苏教版§勾股定理的应用

洪翔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姓名班级教者 课题§2.7勾股定理的应用(1)课型新授备课时间学习目标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把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程序学习中的困惑一.前置性学习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1)已知Rt△ABC中,∠C=90°,若BC=4,AC=2,则AB=_______;若AB=4,BC=2,则AC=_________.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模具,量得其中两边的长分别为5cm、3cm,?则第三边的长是_________. 3.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建6m.?问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 二.例题解析: 【例1】南京玄武湖东西隧道与中央路北段及龙蟠路大致成直角三角形,从C处到B 处,如果直接走湖底隧道CB,比绕道CA (约1.36km)和AB (约2.95km)减少多少行程? A B C

【例2】一架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 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你认为梯子的底端会发生什么变化?与同学交流. 问题一在上面的情境中,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问题二有人说,在滑动过程中,梯子的底端滑动的距离总比顶端下滑的距离大,你赞 同吗? 三.随堂演练: 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6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____km. 2.有两棵树,一棵高8m,另一棵高2m,两树相距8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A.7m B.8m C.9m D.10m 3.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 4.如图,一块草坪的形状为四边形ABCD,其中∠B=90°,AB=3m,BC=4m, ?CD=?12m,AD=13m.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四.学后反思: C B A D A C B

1.3-勾股定理的应用--导学案

丹东市二十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勾股定理的应用 主备:孙芬副备:李春贺曹玉辉审核: 2016/8/4 一、学习准备: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列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两点之间,最短。 二、学习目标: 1、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三、学习提示: 1、活动一:自主探究: 如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8cm,在圆柱下底面的点A有一只小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点A相对的点B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 路程是多少 2、活动二,合作探究:完成P13做一做。 3、活动三,完成P13例1. 练习: P14随堂练习, 四、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五、夯实基础: A

1、一个有盖的长方体笔盒的长、宽、高分别是4cm 、3cm 、12cm 则它能放下的最长的笔为( )cm 。 A 、100、 B 、11、 C 、12、 D 、13 2、一根旗杆在离地面米的地方折断,旗杆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6米处,则旗杆折断前高为( )米。 A 、、 B 、、 C 、12、 D 、8 3、一架云梯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云梯底端离墙7米。 (1)、这架云梯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2)、如果云梯的顶端下滑了四米,那么它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也滑动了四米么 六、能力提升:如图,在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处有一只小蚂蚁,现要向顶点B 处爬行,已知蚂蚁爬行的速度是1厘米/秒,且速度保持不变,问蚂蚁能否在20秒内从A 爬到B 评价反思 : 书海浩瀚,扑进去其乐无穷。 叶辛。 A B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五次课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本章知识要点 A.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B. 验证、证明勾股定理及其依据(面积法)。 C. 勾股数组、基本勾股数组及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D.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E. 感受“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 重点知识勾股定理的验证

(美)伽菲尔德总统拼图 如右图,直角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 ()()22121221 c ab b a b a +?=+? +,即222c b a =+ 赵爽弦图 如右图,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得到一个以()a b -为边长的小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c 的大正方形,因为大正方形的边长为c ,所以面积为2c ,又因为大正方形被分割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边长分别为b a ,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a b -的正方形,所以其面积为 ()2 2 14a b ab -+?所以()2 22 14a b ab c -+?=,从而222b a c +=. 刘徽:青朱出入图 如右图,通过拼图,以c 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分别以b a ,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名师提示 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①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 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那么面积就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简称面积法)列出等式,推导勾股定理 重点知识 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线 描述 示意图 9 E D B A C F 7 D A E B C F 展开 5 甲 F D E F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举例》说课稿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举例》第一课说课方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数学归纳法的第一节课。前面学生已经通过数列一章内容和其它相关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了 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即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它是研究数学问题,猜想或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但是,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这种推理方法不能作为 一种论证方法。因此,在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学习严谨的科学的论证方法─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安排在数列之后极限之前,是促进学生从有限思维发展到无限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本 节内容是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内在美的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数列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不完全归纳法,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能力。通过近几年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已基本习惯于对已给问题的主动探究,但主动提出问 题和置疑的习惯还未形成。能主动提出问题和敢于置疑是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如何 让学生主动置疑和提出问题?本课也想在这方面作一些尝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以上实际、根据学生终身发展需要而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的一般结论不一定正确。 (2)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 (3)理解和记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两个步骤。 (4)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分析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感受数学内在美的振憾力,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 (3)学生通过置疑与探究,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与敢于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明确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 (3)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正整数数学恒等式。 2.难点 (1)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即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严密性与有效性。 (2)假设的利用,即如何利用假设证明当n=k+1时结论正确。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交往式的教学方法。交往教学法的特点是:在教师的组织启发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 探讨,平等交流;既强调独立思考,又提倡团结合作;既重视教师的组织引导,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 性、平等性、开放性、合作性。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心态开放,主体性和主动性凸现,独立的个性 得到张扬,因而创造性得到解放。 三、说学法 本课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展开,学生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学习。本课学生的 学习主要采用下面的模式进行: 观察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猜想与置疑(结论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论证应用。 探究学习法的好处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学习,在探究问题 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坚韧不拔

勾股定理应用优秀学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一) 导学案 探究点1:圆柱侧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路线问题 问题1: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 处,恰好一只在A 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 处爬向B 处,你们想一想蚂蚁从A 点爬到B 点可能有哪些路线?同桌讨论后,在自己的圆柱上画出来.若圆柱的高等于12cm ,底面半径等于3cm ,则蚂蚁沿圆柱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练习: 1.如图1,一圆柱高8cm,底面直径4cm,一只蚂蚁从点A 沿圆柱的侧面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________cm. 2.如图2,圆柱形坡璃容器,高18cm ,底面周长为60cm ,在外侧距下底1cm 点S 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 的点F 处有一苍蝇,则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________cm . 3.如图3,一圆柱高5cm,底面周长24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cm. 探究点2:长方体(正方体)两点间的最短路线问题 问题2:如果圆柱换成如图的棱长为10cm 的正方体盒子,蚂蚁沿着表面需要爬行的最 短路程又是多少呢? 问题3 如果盒子换成如图长为3cm ,宽为2cm ,高为 1cm 的长方体,蚂蚁沿着表面由A 爬到C1需要爬行的 最短路程又是多少呢? A B 图1 图2 A B 图3 B A

B A 练习:1. 如图,是棱长为1cm 的正方体木块,一只蚂蚁现在A 点,若在 B 点处有一块糖,它想尽快 吃到这块糖,则蚂蚁沿正方体表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cm. 2.如图,长方体中AB=BB′=2,AD=3,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在长方体表面爬到 C′点,求蚂蚁怎样走最短,最短路径是多少? 3.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长、宽、高分别是8cm 、8cm 、12cm ,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A 点爬 到盒顶的B 点,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巩固提升: 1. 如图6,有一圆柱,高为8cm ,底面半径为2cm ,(设 =3),在圆柱下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 想吃上底面与A 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为_____cm. 2 .如图7,长方体的长为15 cm ,宽为10 cm ,高为20 cm ,点B 离点C 5 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 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_____cm. 3. 如图所示为一棱长为3cm 的正方体,把所有的面都分成3×3个小正方形,其边长都为1cm , 假设一只蚂蚁每秒爬行2cm ,则它从下底面A 点沿表面爬行于右侧面的B 点,最少要花几秒 钟? 图6 图7

数学归纳法在离散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在离散数学中的应用 在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称为归纳法。而 数学归纳法则是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的结论的归纳法:如果我们能够证明当n=1时结论是成立的,而且我们能用相同的方法由n=1命题成立证得n=2命题也成立;由n=2命题成立证得n=3成立;由n=3命题成立证得n=4成立…而且这个过程显然可以无穷进行下去。则我们就断言对于所有自然数n 命题都是成立的。数学归纳法的一般形式为,关键是归纳: 初始步):先证n =1时,结论成立; 归纳步):再证若假设对自然数n =k 结论成立(或者对所有小于等于n 的 自然数k 结论都成立),则对下一个自然数n =k+1结论也成立; 结论): 根据初始步和归纳步的证明得出结论对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当结论与多个自然数有关时这样一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所要进行归纳的自然数的选择。 例1、对群的任意元素 a,b ,及任何正整数m ,n, a m *a n = a n m + 问题解析:这是自然数有关的结论。但这里涉及到两个自然数,但由元素 的幂的定义以及m 和n 的作用的对称性,故只要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即可。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对n 进行归纳证明。 对任何正整数m ,当n=0时,有 a m *a n = a m *a 0= a m *e= a 0+m 。 故结论成立。 假设当 n=k 时, a m *a k = a k m +。则当n=k+1时,由*满足结合律、 元素的幂的定义及归纳假设a m *a 1+k = a m *(a k *a)= (a m *a k )*a= a k m +*a= a )1(++k m ,即结论对n=k+1也成立。 故对任何正整数m,n, e a m *a n = a n m + n m m n m n n m n m a a a a a a a a +-+--------==*=*=*1 ) (1 1 1 ) () () () ( 例2、设d 1,d 2,…,d n 为n 个正整数,n ≥2,并且∑=n i i d 1 =2n-2。证明:存在 n 个顶点的树T 使它的顶点度数分别是d 1,d 2,…,d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