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

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有关问题研究

韩苏明孙浩锡徐为根

(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气象工作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气象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气象探测、信息传输与加工、预报服务、气象科研及各项管理等都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象标准化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构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气象标准化是推进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现代化建设总体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社会气象科技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业务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2004年中国气象局将发展和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列入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之中,采取了筹备成立“全国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气象标准化队伍,研究了解国际标准化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气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气象标准在气象装备生产、雷电防护、规范业务技术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面对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还处于相当薄弱和滞后的状态,还有大量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有待制定、修订。另一方面,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激烈化,各国对标准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我国把搞好技术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入WTO后的“三大战略”之一,这对气象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国家标准化建设和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结合我国气象标准化的现状和新的要求,对未来气象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决策支持。

1 “气象标准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1.1“气象标准化”的定义

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96年第2号指南中对标准、标准化定义的基础上,结合气象领域的实际,对“气象标准化”定义如下:

气象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气象领域中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含最新科技成就)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A、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和合格评定活动的过程;B、气象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气象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实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战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防止贸易和技术壁垒,提高气象技术水平和促进技术合作。

1.2 对气象标准化定义的说明

(1)气象标准化的对象

气象标准化是指以气象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其主要对象除了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和保护、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外,还应包括地球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科学、社会-生物-地球物理学、社会-生物-地球化学等体现高度交叉的学科领域的研究和服务所涉及的(观测)环境、内容、产品、基础建设、质量、等级、条件、认证认可、装备、设施、信息汇交及共享共用、发布与传播、安全、保密等要求;试验、检验、检定、观测、预报、评估评价、验收、使用等方法;生产和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词汇、术语、符号、代号等。

(2)气象标准化的功能作用

新形势下,气象标准化的功能作用应当突出强调面对技术进步的加速和竞争的全球化态势,把标准化上升到战略高度,根据最新科技成就制定出高于当前水平所能达到的指标,以能动地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成为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气象标准化的任务

考虑到近年来国际上广泛开展的“合格评定活动”的重要性,因而将ISO/IEC定义中的标准化原有的“制定、发布、实施”标准的三项任务扩展到包含合格评定活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4)气象标准化的目的

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和竞争的全球化态势的迅速发展,标准不应单单起着规范产品、规范技术的作用,它应当成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气象标准化”的目的内涵应当既在范围上进行扩充,又要在层次上提升到相应的战略高度。因而在“气象标准化”的定义中增加了实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和为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等目的。

2 世界技术标准化发展趋势和气象标准化情况

2.1 世界技术标准化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认识到控制国际标准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能够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纷纷加强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了各具特色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及其相关政策。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主要内容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将国际标准化战

略放在整个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增强标准化提案力度,提高自身的地位;二是将信息技术、健康、安全、环保、制造技术等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三是强调科技开发政策和标准化政策的协调统一;四是注重培养熟悉ISO/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五是采取事实标准(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标准)、论坛标准或合作体标准和协商标准(或称公共标准)等四标共进战略。

韩国、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均属于“追赶式”战略,战略的核心是争取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实质性参与权,把提高本国技术标准对国际标准的影响力、追赶国际标准和规则公平合理作为奋斗目标。

当前,发达国家标准化活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愿型的标准体制与学术团体主导型的管理体制;市场化的标准制定原则;标准服务的信息化和市场化;标准实施保障体系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验检测制度等构成;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此外,国际上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

2.2 国际气象标准化情况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为了适应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首先研究了国际海上船舶气象观测和航海用语格式等标准化问题。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后,陆续对全球天气观测、电讯、资料处理和服务等实行了标准化。

除WMO外,在国际标准化机构中还有一些气象标准化分支机构。如ISO中有TC146技术委员会,SC1-SC6等六个分技术委员会和WG1-WG5等5个技术工作组;IEC中有TC64,TC77,TC81等3个技术委员会和TC28中有分工作组A,TC37中有分工作组A和B等三个工作组;ITU和CIGRE(国际大电网会议)等,主要从事气候变化、资料观测、雷电防护、仪器探测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2.3 国际性(或区域性)气象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国际性(或区域性)气象技术标准将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国际(或区域)范围内多个国家共同关心的研究事项和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全球气象观测情报网、全球气候变化涉及的标准等。二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产品与装备设施、业务规范以及这些优势内容延伸的服务,如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资料处理规范和标准等。三是具有全球性特征的产品制作和服务,如航空气象服务和海洋领航气象服务,其产品的制作需要使用全球范围的资料,需要有统一的信息传递技术标准和资料处理标准。四是气象领域中属于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焦点事项,如雷电防护标准、未来空间气象或星球气象涉及的标准等。五是与气象发展相关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如信息分析技术中的变分技术、数据同化技术,传感技术等。

另外,国际性(或区域性)气象技术标准的竞争将延伸至气象服务的竞争并影响气象服务的竞争。自愿参与国际性(或区域性)气象技术标准制定的国家和组织将会越来越多。气象专利技术将成为气象技术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我国气象标准化现状、机遇与挑战

3.1 我国气象标准化现状

(1)我国气象标准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88年《标准化法》通过之前,气象事业局限于气象学定义范围内。各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各自制定和使用了大量的内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第二阶段为1988年——1998年之间。国务院将气象行业管理职能赋予国家气象局,1992年全国技术标准主管部门又授权国家气象局归口管理气象行业标准。国家气象局制定了一系列气象行业规范、标准,使全行业气象仪器设备实行统一标准,气象测报、预报实行统一规范,确保基本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实现气象资源和资料共享,推进气象行业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从1998年开始,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气象局正式启动气象标准化工作,把发展、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列入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内容之一。

(2)现阶段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2004年以来,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进展迅速,成绩喜人。一是气象标准化管理组织正在有计划有组织逐步建立,成立了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正在筹备成立“全国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方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在陆续成立,气象标准化队伍正在迅速扩大。二是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国内气象标准立项和制定工作逐步推进。三是标准实施取得一定成果。四是气象标准化的建章立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但是,当前气象标准化工作仍然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一面,概括而言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对气象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气象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尚属空白;气象标准的类型、结构、内容和数量,尚不能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气象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与国内其他行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影响了气象的竞争力和服务效果;技术研究开发与标准制定脱节,科研人员参加标准化活动和参加标准制定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标准的利用率和发挥的作用效益不高。

3.2 我国气象标准化面临的机遇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气象标准化工作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其次,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核心思想,不仅为新时期气象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深入开展气象标准化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第三,各地各部门正在启动“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的远景目标的制定工作,气象标准作为经济建设和气象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十一五”规划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当前气象部门已经具备了在一些气象领域实现自身技术跨越和为国家技术跨越发

展战略做出贡献的基础和条件,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提高,气象标准化主体日益成熟,气象标准化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3 气象标准化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1)增强气象标准化意识的挑战

尽管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人们的气象标准化意识还比较薄弱,不了解气象标准化的市场属性,对气象标准的理念、功能、作用等认识不清。改变这种状态,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我国气象标准化事业,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经济技术全球化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商业性气象服务也在快速发展,加剧了全球气象服务领域的竞争。国际商业性气象服务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气象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的竞争。因此在这些竞争领域,谁掌握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产品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因此,加强对国际相关标准、规范深入的前瞻性研究,积极探索经济技术全球化对我国气象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实质性参与国际气象标准化活动并且加强影响力,及时研究相关技术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国气象行业的最大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家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挑战

当前气象部门要在充分利用国家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有利环境下,认真贯彻全国标准化工作会上提出的“适应市场,服务企业,加强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借鉴其他行业推进标准化的有益经验,加快气象标准化工作的进程。

(4)转变气象行业管理方式的挑战

由于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化,气象工作在向其他领域拓展,气象行业管理要面向气象部门、其他部门和组织设立的从事气象活动的工作机构,就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学习先进国家以实施气象业务为管理重点,以加强气象标准化为管理基础的行业管理经验,提供指导服务,推进技术进步,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提高气象行业整体效益,把气象行业管理的职责才能落到实处。

(5)支撑气象事业发展上新台阶的挑战

气象标准化在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气象事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巩固已有领域,抢占未来领域,为实现新的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4 未来几年气象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气象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了满足实现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应当有重点地开展气象标准化建设工作,尤其应针对气象事业中的特定领域加强标准化建设,以期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促

进气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对气象服务国际化的市场压力,最终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转变”。

4.1 建立健全气象标准体系是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标准制修订工作模式已经从最初“将现实中已经掌握的东西加以固定”的“总结性”模式发展到了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前瞻性”模式,即依据最新科技成就,制定出高于当前现实活动所能达到的指标,以指导科技发展的方向,促进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后,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又正在紧锣密鼓地提上议事日程,业务体制的变革将是“十一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点。这种业务体制上的变革,必然带来业务活动的重大变化。变革除了需要政策性指导外,业务活动的技术性变革更加急需大量具有前瞻性的业务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规范与指导。

为与我国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相对应,应当首先建立起我国气象标准化体系,以支持业务技术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据了解,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正在着手组织开展气象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搭建了初步的框架体系。针对我国气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建议如下:

(1)气象标准的层级分布应合理

我国的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所构成。按照对一国的标准体系规范定义来说,国际标准不应纳入体系范畴内,但由于气象活动的广域性、大气活动的无国界性,气象国际标准将会在很多方面对一国的气象标准化体系发生影响,因此,构建我国的气象标准化体系必须关注气象国际标准(主要指WMO、ISO、IEC、ITU制定的气象标准)。由于一国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等活动仍具有国家主权性质,因此我国的气象标准化体系应主要通过对气象国际标准的“有效采标”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对于气象领域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作为气象大国的中国不能仅局限于“采标”,而更应积极地“实质性参与”气象国际标准的制标活动,争取在气象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气象局法规司在《气象标准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在“气象术语、大气探测、气象技术装备、气象信息网络、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气候、卫星气象、空间天气监测、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观测及仪器、雷电防护”等十二门类着手制定气象标准。课题组认为,考虑历史上气象部门的服务重点一直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农业生态气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一直没有将相关的科研成果以农业与生态气象标准的形式加以总结与固定,因此在当前加强气象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中,有必要将农业生态气象作为专门的气象标准类别从“专业气象”门类中单列出来,为国家的“三农”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这些门类中气象标准哪些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哪些可以先制定行业标准、哪些应当积极推动我国的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问题,《气象标准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并

未作进一步的揭示。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提出:

第一、努力争取气象国际标准制修订的主导权。从气象活动的各个阶段分析,探测活动是基础,加工处理(如分析预报)是过程,气象服务是最终目的。由于气象机构仅仅依赖单站探测活动取得的数据资料无法满足加工处理阶段的需要,同时如在探测活动阶段标准不统一,则给加工处理阶段带来巨大的困难,有时所获取的信息资料甚至无法适用,因此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探测活动必须标准统一,从而达到普遍适用性,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一个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对全球天气观测、资料格式实现标准化。因此,大气探测门类的标准首先必须是国家标准,其次应当在此领域积极推进我国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至少在制定国际标准时我国应成为草案的主要提交国,充分反映我国的技术诉求,防范由于技术标准的大幅变动给我国气象事业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尤其是造成国内与大气探测直接相关的气象仪器市场的全面丧失。气象国际标准化活动无法忽视作为气象大国的中国的存在,因此只要我们重视气象标准化工作,在气象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直至取得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主导权完全是有现实基础的。

第二、制修订气象国家标准是工作重点。对于“气象术语、气象技术装备、气象信息网络、大气成分观测及仪器、雷电防护、农业生态气象”等门类,不仅仅局限于气象行业内,而是涉及多行业领域,制定气象国家标准应当作为重点。术语、装备标准统一为国家标准,是保证全国气象活动规范有序、正常开展的基础;气象信息网络国家标准保证了气象信息、数据传输的接口统一;大气成分观测及仪器国家标准可以统一现有的气象行业各部门出台的大量行业标准,解决部门之间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重复建设、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的种种弊端。为了满足提升实际业务工作质量的急需,避免受到国家标准制定过程中程序性、时间性因素的制约,部分类别的气象国家标准可以采取标准制定快速程序解决,但更大量的标准可以采取先制定气象行业标准,再适时将其上升为国家标准的方式加以解决。

第三、抓紧大量制修订气象行业标准是现阶段的现实要求。气象行业标准应当广泛分布于十三门类的气象标准中。除了前述的“大气探测”门类、“气象术语、气象技术装备、气象信息网络、大气成分观测及仪器”等门类之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气候、卫星气象、空间天气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等门类宜可先制定行业标准,这些门类的国家标准可以暂缓制定,从而节约更多的资源用于急需制定国家标准的项目。

第四、气象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制定气象地方标准不容忽视。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理环境不一、气候与天气特征千差万别,因此制定气象地方标准是气象工作服务地方的必然要求,尤其在“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气候、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观测、雷电防护、气象灾害防御、农业与生态气象”等门类的气象标准不能不考虑地方性因素,制修订这些门类的气象地方标准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地方气象事业的高效运转。

表1 气象标准类型的层级分布一览表

*有效采标、实质性参与制标、主导制标

因此,我国气象标准化体系首先应当关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合理分布,课题组就标准类型的层级建议按照表1的形式分布。同时通过有效采标、实质性参与乃至主导标准制修订活动等方式对气象国际标准加以应对,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联合东亚地区国家制定气象区域标准,以满足区域联合的需要。

(2)构建我国气象标准体系时应贯彻“急用先立”原则

“急用先立”原则是当前在构建我国气象标准体系过程中应当秉持的最基本原则。表1中提及的十三大门类的气象标准,不可能全面铺开,因此在构建气象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研究确定哪些门类以及这些门类中哪些标准项目应当优先制定,以指导未来几年气象标准制定工作有序开展。

贯彻“急用先立”原则,总体上应以当前全国气象部门各项工作的紧迫性程度为根据。在表1中所划定的十三大门类中,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的“气象术语”门类;第二层次的“大气探测、气象技术装备、大气成分观测及仪器、雷电防护”门类;第三层次的“气象信息网络、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气候、卫星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农业生态气象”等门类;第四层次的“空间天气监测”门类。

气象术语标准属于基础性标准,其它多数的气象标准是建立在其之上的,它是整个气象标准体系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没有自身术语标准体系的学科就算不上是一门真

正意义上的科学。因此,气象术语门类的气象标准列为第一层次标准的划分依据就在于此,必须下大力气尽早制定出台并贯彻实施。

第二、第三层次的划分依据于这些门类气象标准在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基础性程度以及与外部门交叉重合的紧密程度。

四个层次的划分,并不意味着这些门类之中不会发生具体标准项目相互间层次的变动与调整。例如,“气象探测台站环境技术要求”标准从门类上看属于第二层次的标准项目,但由于国内城市快速发展扩张的现实严重影响到了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三性”要求,尽快制定此项标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需求,理应上升到第一层次的标准项目制修订计划之中。又如,气象术语门类中“空间天气观测术语”标准的制定紧迫性就不高,这个学科自身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尽管标准的制定应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引导科技的发展,但其降低为第四层次也不会影响大局。

(3)我国气象标准体系应当涵盖的范围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在《关于批复气象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函》(技监局标发[1992]602号)中明确授权,由中国气象局归口管理气象行业标准。其中提及气象标准化工作的范围是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有关技术要求和技术业务管理要求,并作了具体的列举。从这项关于确定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函可知,气象标准体系中涵盖了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服务标准。

在当前气象标准体系的构建当中,切不可由于强调气象技术标准、气象基础标准,而忽视了气象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气象工作中的服务性特点决定了我国气象标准体系中应当包含管理标准与服务技术标准。

4.2 需要重点加强气象标准建设的具体领域

当前应当着重加强关于市场准入相关标准、与其他部门存在交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标准、高新技术标准及成熟的部门规范、规定和省级地方标准的建设。

(1)加强与市场准入相关的气象标准建设

市场准入管理除了依靠行政手段和法规管理之外,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当更多地转变为依赖于技术性管理上来。技术性管理的最高形式是依靠标准管理,通过制定全社会遵从的国家标准来达到技术管理的目的。例如,当前施放气球和防雷工程方面已经完全实现了市场化,而这两个领域却又与全社会的安全关系非常密切,必须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此外目前正处于立法调研阶段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对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设定了行政许可,拟实施市场准入管理,因此对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手段都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以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

对于专业气象服务来说,国家并未明文限制其他部门及国外气象服务公司的进入,为了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加潜在市场竞争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度与成本,必须加强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技术及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时在制修订这些方面的气象标准时,在标准

中引入由本部门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内容。

(2)加强与其他部门存在交叉领域的气象标准建设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气象部门构建“大气象”局面奠定了战略基础,促使了气象工作与社会生活的大融合,表现在气象标准化建设方面,就是与其他部门在标准项目上的领域重合交叉。对此必须积极应对,以防在标准领域被边缘化。

(3)加强高新技术气象标准建设

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的事业,气象标准化必须努力加强自主知识型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自主知识型标准是市场综合竞争力的最高书面表现形式,构成未来长久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扎实,气象部门成长的空间才越大,发展后劲才能越大。

气象领域的高新技术标准应当重点着眼于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对于此类标准,除了依靠自身部门优势主持高新技术标准制修订之外,应当大力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市场化参与程度,站在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积极扶持国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制修订标准,以期牢牢掌控国内气象装备市场的主导权,实现气象仪器、设备的全面国产化,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度,以标准促进国内相关设备厂商的市场竞争力。

(4)加快将成熟的部门规范、规定上升为气象标准

标准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除了要抓好当前急需的标准制修工作之外,还要尽快将原有的成熟的部门规范、规定上升为标准,改变原有的单纯通过行政手段指导管理业务技术工作的模式,而更多地通过贯标的方式加强对基本业务的指导与行业管理工作,提升业务技术含量,树立部门科学规范运作的良好社会形象。

部门内现有的成熟的规范、规定主要集中于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等)、气象预报、传统气象仪器检定、气象数据通讯(数据编码格式、MICAPS系统的数据格式等)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同时也是气象部门赖以存在的基础性领域,在大力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基础性领域的技术标准化工作不应忽视。

(5)积极推进地方气象标准建设

天气气候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因而气象标准体系中除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之外,地方标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必须全国统一的标准项目之外,应当允许并积极支持各地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气象标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领域探索制定地方气象标准,通过实践验证及时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例如,农业气象灾害领域、与各地特殊地理环境相关的生态气象领域、农田(局地)小气候领域等。

5 气象标准化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主要措施

5.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气象标准化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基础,各级气象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看待推进气象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提

高认识的基础上,要着力于转变观念。当前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新的理念:(1)制定气象产品及服务质量标准,不能仅凭气象部门主观臆想和以往的经验,更重要的要着眼于市场、社会和用户的需求和认可。

(2)市场经济的生产模式已经处于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过程,气象标准化应当立足于这种新型生产服务方式,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和服务对象,运用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这样一些标准化形式,适应用户和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使气象标准化向纵深推进。

(3)气象部门应当在增加标准的数量的同时调整标准的构成,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5.2 制定明确的气象技术标准化战略

气象部门应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开展标准化战略研究的实际经验,针对气象技术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明确的气象技术标准化战略,为气象技术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气象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构架可以设置为七个部分:一是对气象技术标准化发展机遇和挑战的研究;二是对气象技术标准作用(包括技术标准作用机理、贡献率、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三是对国内外气象技术标准化战略对比分析研究;四是对气象技术标准体制转型战略的研究;五是气象技术标准国际战略和政策;六是气象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战略;七是对气象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研究。

总体战略目标设置应当突出二个方面:一是尽快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努力打造“中国气象标准”。即,要在气象领域全面实施中国技术标准战略,通过市场的引导、政府的推动,充分发挥学会和地方等各层面的作用,“打造”适应市场的,技术领先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气象标准”,强力提升中国气象标准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气象标准的国际影响。

具体战略目标设置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国际范围的目标,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使国际标准能反映我国的技术和要求,若干领域的国际标准由我国担纲起草;要形成一批精通气象专业、会外语、懂气象标准化的人才,活跃在国际标准化舞台,提升我国在国际气象标准化界的影响。二是国内范围的目标,要通过宣传和普及气象标准知识和作用,增强气象部门对气象标准化的协调功能,自愿参加气象技术标准制定的有关社会主体越来越多,气象技术标准的结构更趋合理,气象技术标准的种类和数目逐步增加,为实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提供适用的重要技术标准。

5.3 实现气象标准化向“市场经济型”转变并与国际接轨

(1)加快建立“三位一体”的气象技术标准化体系

WTO/TBT提出了规程、合格评定程序和技术法规要三位一体的标准体系新理念。

首先要重视建立新型的气象标准和气象技术法规关系,加强气象技术法规和配套法规建设。在技术法规中仅规定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则通过指示性引用标准来解决;在没有适用的气象标准的情况下,委托标准机构制定相应的标准供法规所用。其次要加强合格评定与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

(2)加快调整现行气象技术标准化管理模式

改变政府主导的模式,向社会和用户真正打开大门,建立新型气象技术标准化管理模式。

首先,应尽快研究和制定出台气象技术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工作方针、政策和《气象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导气象技术标准化工作。

其次,要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双重管理体制的优势,积极运用标准的(对象、内容、级别)三要素,实施行业气象标准和地方气象标准相结合的策略。对省局引进气象地方标准化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充实行业和国家气象标准储备库存。

第三,组建专门从事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机构,委托承担具体业务工作,使之成为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气象主管机构标准化工作的延伸。

第四,组建国家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建立气象标准化新的运行机制

气象标准化要充分动用法制和市场机制,认真解决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标准化发展。

首先,建立气象标准化统一协调机制。对于跨学科项目的技术标准,一是要采取挖人才、抢先机、抓覆盖率;二是争取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出台对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气象标准的协调机制,建立以气象主管机构为主体的跨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克服在气象标准制标工作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难成体系的现象,从组织机制上争取减少或杜绝相同类型气象标准的矛盾的局面;三是争取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同意,对一些不十分成熟的标准可先作为试行标准推荐执行(国际Internet工程组有先例)。

第二,气象标准化工作要引入和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用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投标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实行开放式制定气象标准,实行由下而上式制定气象标准。

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科研开发与标准化政策应当统一协调,科研人员参加标准化活动和参加标准制定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一个指标;设立标准化奖项,标准化修制成果应当视同科研开发项目成果,可以参加成果评定,可以获奖,可以与职称评定挂钩;对在开展气象标准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包括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第四,对国际标准实施有效采标及实质性参与策略。改变过去一般性参与、被动采纳国际标准的被动局面,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跟踪研究,并力

争将我国在标准中的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同时应当对国外的气象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了解与研究。

第五,增加对气象标准化的投入。气象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技术工作,也是一项重在社会效益的工作。气象标准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更需要经费的支持。建议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集资方式:一是气象主管机构每年从气象事业经费中按适当比例投入一点;二是从科研项目经费和人员培训经费中支持一点;三是受益方赞助一点;四是起草单位匹配一点,有些项目甚至可采取招标方式,由中标方自行筹集必要的经费。

5.4 加强气象标准的信息化建设

气象标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气象标准化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家气象主管机构尽快设立一个内容全面、分类科学合理、手段先进的有实时功能的气象标准信息网站。健全气象标准化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及时、准确、系统地收集和发布国内外气象标准化信息,开展咨询和预警服务,为基层、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有关国内外气象标准信息,同时也使自己获得气象标准实施状况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气象标准化的管理。

5.5 重视研制含有自主知识产权内容的气象高新技术标准

研制含有自主知识产权内容的气象高新技术标准,可以最大程度维护国家和部门的利益,同时也充分调动知识创新者的积极性。

5.6加强气象标准化的培训和宣传贯彻工作,建立气象标准化制修、审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确保标准化工作水平。

制修和审定气象标准并不应等同于一般的科研工作,它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文字水平及标准化理论基础和相应专业经验的高水平专业人员来承担。国家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标准化队伍的建设。一是适当引进一些高级人才;二是要适时开展气象标准化和质量认证工作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建立气象标准制修和审定人员的资格认证审批制度,从根本上保证气象标准工作的制修、审定水平。同时要加强气象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贯彻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和国民的标准化意识,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标准化意识。建立一支经常性的宣传贯彻工作督查队伍,把督查和标准的宣传贯彻结合起来,使气象标准真正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人心。

2016江苏省软科学研究申报书模板

2016江苏省软科学研究申报书模板计划类别: 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 ) 指南代码: 项目受理号: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 书 (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承担单位: 单位地址: 项目负责人: 电话: 项目联系人: 电话: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 年月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六年 项目法人信用承诺书 本项目法人承诺严格遵守《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江苏省省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为项目实施提供承诺的条件,严格执行经费管理等相关规定。承诺所提供申报资料真实可靠,项目组成员身份真实有效,无编报虚假预算、篡改单位财务数据、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失信行为。 本项目法人承诺如有失实或失信行为,愿意根据相关规定,承担以下责任: 1、取消项目评审资格; 2、撤销项目立项,并收回省拨经费;

3、记入不良科技信用记录,并报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列入社会信用记录,接受相应处理; 4、其它相关法律责任等。 项目负责人(签字): 单位法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 项目主管部门信用承诺书 按照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要求,我们对该项目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查,出具《项目审查意见表》,并承诺如下: 1、该项目单位提交的项目申报资料完整齐全、真实有效,该单位无不良信用记录,项目负责人和申报单位符合本计划申报资格要求; 2、本主管部门在审查推荐项目过程中,无违规推荐、审查不严等失信行为; 3、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切实履行了项目主管部门管理职责,如有失实或失信行为,本部门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按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承担相关责任。 (公章) 年月日 填报说明 1、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目申报书、相关附件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五份(纸质封面,平装订)。 2、项目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网上确认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报。项目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16年3月15日,逾期不予受理。 3、软科学项目对配套经费不作要求,填报有配套经费的就要落实到位,否则就不要填。

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软科学研究计划要求结合成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实践、面向决策开展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研究。 一、支持方向及额度 (一)重点项目 支持方向为对我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项目。 1.成都西部科技中心建设研究 2.成都五大主体功能区建设科技创新关键问题研究 3.成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关键问题研究 4.成都构建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生态圈关键问题研究 5.成都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圈研究 6.成都培育发展新经济研究 7.成都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研究 8.成都发展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研究 9.成都校院地协同创新路径及政策调适研究 10.成都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11.成都开放创新路径研究 12.成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研究 13.成都创新创业孵化培育体系研究 14.成都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向及重点研究

15.成都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研究 16.成都县域创新创业研究 采取前资助支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按择优原则给予立项,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个。 (二)一般项目 围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针对成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的有关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服务创新、司法保障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研究,题目自选。 采取前资助支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目按择优原则给予立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个。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在蓉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研究能力的企业、事业和社会组织等单位,在项目申报时组建相应的项目研究课题组。 2.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当具有1年以上与申报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具有独立开展及组织研究工作的能力,在项目研究的全过程担任实质性的研究与协调组织工作。项目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1个项目,有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新项目。 3.支持课题组开放式创新,鼓励课题组成员跨单位、跨学科合作研究。

(完整word版)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多门类、多学科知识,为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第三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的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和出版项目三类。重大项目是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需求,由科技部综合各部门、地方和专家建议确定的年度重点研究任务;面上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立项的研究任务;出版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资助出版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按照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务院各部门归口管理本部门的软科学研究工作,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各级地方科技厅(委、局)归口管理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负责编制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计划,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第七条科技部负责对各部门、各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与协调,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软科学研究。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八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和发布《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确定年度研究重点和申报要求。 第九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根据《项目指南》要求,组织本部门和本地区的申报工作。 第十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按规定程序确定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单位。项目责任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作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1).doc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课题研究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研究报告

编号:FS-DY-83799 课题研究报告 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可谓:在研究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在学习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一是忙于读书。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更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这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习惯。阅读经典虽然益处多多,但远没有功利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来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经抵制诱惑的艰苦的思想斗争中手忙脚乱。二是忙于写。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薄,写作时失语现象特别多,话到嘴边吐不出,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写作对我来说耗时耗力,反反复复,很苦闷。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一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及研究的深入,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对照由全区老师们研讨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在原来的授课中,对于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并不重视,也就常常给忽略掉。但现在由于所担任的子课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的研究,这些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

密级: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 软科学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 (2011版)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性质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依托单位(盖章)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课题责任人 手机电子邮件 帐户名 帐号 开户银行 20 年月日订

填写说明 一、本课题任务书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所组织的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而设计。 二、本课题任务书一式三份,经正式审定后,即作为合同的附件,附于合同的正副文本之中。要求同时通过网络递交电子文本一份。课题责任人必须确保书面文本和电子文本的一致性。 三、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核准资助经费在20万元人民币及以下时,毋须填写表2至表6 。 四、本课题任务书编写请使用A4纸双面印刷,请不要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请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 五、本课题任务书填写时,要求各项内容实事求是,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本课题任务书填写后,按隶属关系审批上报。 六、本课题密级由课题责任人和课题依托单位提出建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业务处室认定。 申请市科委科技计划类型( ) 01 集成电路设计专项06 技术标准专项11 人才培养计划 02 中药现代化专项07 世博科技专项12 国际及台港澳合作计划 03 纳米技术专项08 中小型企业创新资金13 国内合作计划 04 光技术专项09 科技攻关计划14 环境条件计划 05 专利二次开发专项10 基础性研究计划15 软科学研究 16 其他

一、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总体思路, 包括:1、本项目国内外研究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研究成果综述;2、研究的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京科软发[2002]697号 2002-11-08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实现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是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组成部分,是针对科技计划项目中软科学项目的专项管理办法,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原则框架下制定的。 第三条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立项、实施、检查、结题和成果应用等环节的管理。 第四条软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哲学的交叉与综合。软科学研究是以推动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解决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组织和管理问题,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辅助各级领导决策为根本目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进行的一种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活动。软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战略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体制改革研究,科技法制研究,技术经济分析,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以及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 二、软科学研究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和软科学指导委员会 第五条市科委软科学研究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是软科学处。软科学处负责编制全委的软科学研究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和进行管理。 第六条市科委各专业处室根据本处室工作需要,开展相应的软科学研究,负责本处室软科学研究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各处室确立软科学研究项目,需将相关材料提交软科学处备案,由软科学处进行总体协调,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提高我委软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益。 第七条为保证软科学研究计划能适应首都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及各级各类决策和管理部门的需要,由软科学处负责组织成立北京市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作为软科学研究工作的智囊机构,指导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编制和软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人选采取由有关部门推荐和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直接 选聘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每届委员的聘期、主任和副主任的人选由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

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范例

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范例 课题研究能使教师专业素质由低到高不断提升,帮助教师缩短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历程,由教学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整理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给大家借鉴! 20xx年xx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

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20xx年xx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xx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场、自来水公司、嘉盛乳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范例_1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

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1

小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小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李晨丽 在江油市的一些商业旺区、主要街道,细心的人们就会发现,在这些地方的两边街道设置有许多垃圾分类箱————就是一个黄色和一个绿色组合成的垃圾箱(右图),绿色箱内装可回收垃圾,如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黄色箱内装不可回收垃圾,如瓜果皮、剩饭菜、灰土等。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些垃圾分类箱虽已设置许久了,几乎未起到任何分类作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市民不按提示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呢?于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系列调查研究。

目前,江油市禅城区的一些主要商业区、街道设置的垃圾分类箱已经“名存实亡”。通过对主要商业街的垃圾分类厢内垃圾投放情况、市民和行人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及政府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如环卫处有关领导和环卫工人对这一环保工作是如何实施的)的调查,找出了垃圾分类箱“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而环卫工人在清洁时不进行垃圾分类,主要原因是垃圾清洁工具不够完善症结点,并且研究出适于环卫工人的新型垃圾分类手推车。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网上查询询问居民 1.朱熹公园:公园大部分场所的卫生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入口出有许多摊点,商贩们随地乱扔垃圾袋,没有及时清理,垃圾积累过多。公园内的垃圾筒周围脏乱不堪,垃圾筒上虽标有分类回收,但是一些游客把垃圾扔在垃圾筒周围,导致垃圾筒周围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并滋生了许多蚊虫。

2.小区:有些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做得很好,他们有把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有些则很差。在西门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居民的生活垃圾大多扔在楼底的绿化草坪上,且没有及时清理,同样造成垃圾的积累,污水也经常倒在草坪上腐蚀土壤。 3.餐馆:尤溪城区的餐馆的环境卫生状况总体较次,特别是学校周边的餐馆,不仅占用了人行道,还把污水直接倒在人行道上,使得人行道变得黑乎乎的。餐馆内地面积水杂物乱放。在一家餐馆里发现:在餐馆的储存室内一片杂乱的景象,一筐废弃的餐具堆在走道上,旁边的几筐青菜和萝卜直接放在地面上。工作人员的衣服晒在一边,屋子中间还有几把椅子。 4.校园:校园环境卫生挺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垃圾箱周围“污染”严重。垃圾乱扔,污水横流,一股臭味弥漫在周围,路过的人都捂着鼻子。 5.菜市场:我们选了南门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南门市场的环境卫生问题突出。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市场内部充斥着各种腥味,地下随处是菜贩子扔下的烂菜叶、生活垃圾、污水、家禽粪便、鱼的五脏,使得走道路滑难行,且到处是成群的苍蝇飞来飞去。这些废弃物往往被扔到河里,进

交通运输部软科学研究项目

交通运输部软科学研究项目 研究大纲 (字体黑体一号加粗,居中,段落行距2倍,段前0.5行,段后0.5行) 项目名称: 第一承担单位:(公章)编写日期:年月日 (字体宋体四号加粗,左缩进2字符,段落间距2倍,段前0.5行)

填写说明 一、填写格式 纸张规格:A4; 页边距:左右各3.17㎝,上下各2.54㎝; 字体:宋体四号字; 段落间距:1.5倍行距,段前0.5行。 二、主要内容 1.项目概要; 2.项目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3.项目前期研究及工作基础(重点阐述行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初步结论,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4.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主要研究内容框架,研究重点与难点问题,拟采取的解决方案或技术路线等); 5. 项目研究目标(包括项目的具体考核目标,拟达到的目标效果,须提出可供政府部门借鉴或使用的政策建议或决策方案,以更有效地发挥科学决策的支撑作用); 6.提交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7.项目研究的时间进度(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和完成期限);

8.项目经费预算及资金筹措情况(包括部拨经费和自筹经费构成及构成比例,经费使用范围及使用明细,并编写经费预算书,格式见附件); 9.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

10.项目承担单位(包括单位的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11.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附件: 交通运输部软科学研究项目 预算书 (字体黑体一号加粗,居中,段落行距2倍,段前0.5行,段后0.5行) 项目名称: 第一承担单位: 预算编制人(签章): 编写日期:年月日 (字体宋体四号加粗,段落间距2倍,段前0.5行)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示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示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多门类、多学科知识,为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第三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的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和出版项目三类。重大项目是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需求,由科技部综合各部门、地方和专家建议确定的年度重点研究任务;面上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立项的研究任务;出版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资助出版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按照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职能

为责任人的项目必须有一个依托单位;法人责任人是当然的项目依托单位,必须指定项目组长,并由项目责任人与部门或地方软科学归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归口管理部门”)和科技部签订合同,明确项目组长的权利与义务。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鼓励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一个项目只能确定一个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单位。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单位通过子合同形式明确与协作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一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根据经费预算评估结果进行资助;出版项目采取定额补偿的方式进行资助。 第十二条科技部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程序包括形式审查、选题评审和学术评价、经费评估等环节。 形式审查是指对项目申报书的完整性以及申请单位与个人的信用进行审查。 选题评审是根据《项目指南》对申报项目选题的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进行评审。 学术评价是指对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项目申报单位和申请人的研究能力、研究基础等进行评审。

课题研究报告范例.doc

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研究报告就是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及网站建设专业水平。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是课题研究报告范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 ;引导 ; 探究式学习 ; 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 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软科学研究项目

附件: 2018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 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 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包括两大类:重点招标项目和自主选题项目。 一、重点招标项目 围绕我市一系列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决策问题,实施一批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重点招标项目。要求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项目研究基础,拥有专长对口1-2名学科带头人和长期从事本领域研究的中青年专职、骨干科研人员。申报题目与内容必须与本选题指南题目一致,项目研究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就研究课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项目资助额度为10万元。凡申报此类项目与重点题目不一致的,不予受理。 1.面向2035年的天津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预研究 2.天津市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运行发展评价研究 3.科技型企业科技人员创新能力调查及研究 4.科技重大专项评估研究 5.创新生态系统对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研究 6.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背景下的天津市新材料产业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7.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8.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9.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 10.提升大数据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对策研究 11.区域协调背景下推动我市与雄安新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 12.天津布局重大战略性创新平台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13.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及政策研究 14.天津市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支撑战略研究 15.天津市智慧海洋发展战略研究 16.深化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17.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对策研究 18.地方政府科技创新券政策架构设计和实践研究 19.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天津市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研究 21.天津市科技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合作模式研究 22.天津市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对策研究 23.京津冀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24.新时代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前沿研究 25.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创业中的引领作用的对策研究 26.激发和保护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的对策研究 二、自主选题项目 申报单位围绕以下方面,自行拟定题目进行申报。自主选题项目要基于问题导向提出,要求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

软科学研究类项目选题

软科学研究类项目选题 一、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 1.城市住房发展规划和编制要点研究。 2.房地产管理法规修订研究。 3.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制度研究(重点探索研究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规范标准、支持政策和运行机制)。 4.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和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5.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标准和机制研究。 6.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和风险防范研究。 7.居民部门住宅负债和风险研究。 8.房地产企业负债构成和风险防范研究。

9.物业管理制度改革和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10.基于5G技术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研究。 二、城乡建设管理 1.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研究。 2.城市建设的法制化体系研究。 3.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4.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的城乡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模式与方法研究。 5.绿色城市建设模式研究。 6.城市管理体系化建设研究。 7.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8.完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机制研究。 9.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典型案例、政策措施、制度体系研究。 10.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 11.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激励机制研究。

12.城市水系统规划建设理论和方法研究。 13.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机制研究。 14.城市节水体系研究。 15.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体系相关政策机制研究。 16.我省历史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与评价标准研究。 17.园林之美的评价标准研究。 三、建筑业转型发展 1.绿色建筑政策体系研究。 2.建筑节能发展模式研究。 3.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及协调模数优化研究。 4.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5.工程设计易建造性评价研究。 6.绿色建造产业链研究。 7.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研究。 8.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标准规范体系研究。 9.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doc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此博文包含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 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目前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xx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提交日期:16周-17周 提交形式:电子档个人提交 提交邮箱:davidy_cn@https://www.360docs.net/doc/ec7015384.html,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封皮研究题目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一、标题黑体加粗三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宋体小四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班级课题组”,姓名学号+班级。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宋体小四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加粗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加粗字。 四、正文宋体小四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宋体小四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宋体五号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基本格式 书籍类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五、软科学研究计划

五、软科学研究计划 2013年度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项目分为两大类: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其中,重点项目为命题研究项目,申报题目不得调整;面上项目为选题研究项目,由研究人员从所列领域中自由选题,申报题目不得与重点项目重复。 (一)重点项目(命题研究项目) 1.陕西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陕西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分析影响加计扣除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2.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研究:分析创新型企业的内涵和确定创新型企业标准的目的等问题,研究提出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 3.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立足陕西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实际,以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重点围绕强化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整合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等开展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4.大中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政策研究:以陕西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例,研究提出建立合理的股权和分红机制的对策建议。 5.陕西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市委书记、市长进高校、进院所”活动为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市委书记、市长进高校、进院所”活动的要求,结合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研究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模式,并提出科技、经济需求与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无缝对接路径,提出加快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策略建议。 6.陕西科研管理体制与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研究:分析总结陕西现行科研管理和科技计划运行的经验和不足,提出适应陕西实际的科研管理和科技计划体系的对策建议和体系框架。 7.创新型人才评价、管理与服务研究: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提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评价、管理与服务的对策建议。 8. 面向云服务的陕西电子商务突破发展研究:以云服务作为目标模式,研究陕西发展电子商务的突破路径,为陕西实现电子商务超常规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9. 陕西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研究:调研分析陕西省上市公司的企业类型,空间分布,成长趋势,评价陕西省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产业竞争力,为陕西省上市公司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0年度惠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等重点工作,结合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需求,组织一批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研究项目,为我市科技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专题编号:0600 课题1:惠州市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项目内容: 研究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方向、政策措施,以此阐明惠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机遇、潜力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及其借鉴经验;着眼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根据科技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结合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实际,重点研究科学选择惠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发展模式、主攻方向、产业区域布局和推进策略等。 (2)项目目标: 围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找准现有重点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形成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路线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 课题2:惠州市“十二五”科学技术、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1)项目内容: 开展惠州市“十一五”规划科学技术、高新技术发展实施情况评估研究,形成惠州市自主创新战略事实情况的基本判断;研究惠州市“十二五”规划期内科学技术、高新技术发展的外部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重点研究惠州市“十二五”科学技术、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具体涵盖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R&D目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大科技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等。 (2)项目目标: 围绕惠州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清晰提出惠州市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的思路、目标和可操作性政策措施;具体阐明惠州市传统产业提升创新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产业技术路线图和具体路径及切入点;形成广东省、惠州市及其各区(县)、镇(街)联动机制的科技大发展格局的前瞻性思路和措施。量化分析惠州市“十二五”期间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需求量,细化培养、使用、引进、评价、激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课题3:惠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技支撑战略研究 (1)项目内容: 按照“重大需求—战略任务—技术重点”的分析框架,研究惠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科技需求的原因、内容和目标;对照科学发展模式,研究惠州市现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问题和关键不足;比较研究世界发达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技创新策略;研究惠州市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促进路径、改善环节和潜力所在;从社会转型、产业转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惠州市科技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改革措施。 (2)项目目标: 围绕实现惠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形成经济科学发展模式,量化分析惠州市科技支撑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