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故事新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故事新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故事新编【教案】

习作:故事新编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新编”习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幻想,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

2.能运用在童话阅读中学到的方法,新编故事,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发挥学生想象力,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教学策略

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及“读、想、议、写”几大环节的训练,在充分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的基础上,渗透童话写作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习作初稿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想象,大胆创编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抓住主要角色的动作、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

(1)师引导: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师指名讲故事)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想听吗?(音频播放《新乌鸦喝水》)

(3)生听完故事后思考:这个新编故事新增了一个角色,他是谁?这个新编的故事有意思吗?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

(4)生交流后师小结:新编故事主要讲述了乌鸦在井边用丢石子的老办法喝不到水,一位农民帮助它喝到了水。故事告诉我们“情况变了,不能拿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的道理。语言生动形象,思维独特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2.导入课题。

(1)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改编,关键是要改得合情合理,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进行重新编写。(课件出示习作主题“故事新编”)

(2)明确童话的特点。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和读过的故事,想一想童话故事的特点。

(3)生交流。(相机出示:1.拟人化;2.蕴含一定的道理;3.想象丰富;4.故事情节完整)

(4)师小结:新编故事,除了要把握好童话的特点外,更要体会一个“新”字。

【设计意图】听故事,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环节。这节课一开始学生便兴趣盎然地听故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此带领他们不知不觉走进本次习作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板块二明确要求,确定写法

1.回顾《龟兔赛跑》的故事内容。

(1)师:同学们一定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视频播放《龟兔赛跑》的故事)(2)师引导生讨论:新编这个故事时,从哪些方面考虑,才能更突出故事的“新意”?

(3)生自由交流后师小结:可以从改变故事的主人公,畅想故事的情节,改变故事的中心等方面入手来突出故事的“新意”。

2.设想新编故事的结局。

(1)师引导:如果让你来新编《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从谁的角度去编呢?

(2)生自由交流。(师提示:站在谁的角度,谁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从赞扬它的角度出发)

(3)师引导:明确了故事的主人公,我们再来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先在小组内讨论。

(4)生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5)设想龟兔赛跑”可能出现的多种结局。(出示不同的结局)

3.想象新编故事的情节。

(1)师引导:假如我们选择了“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你认为这中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兔子在赛跑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乌龟又是运用什么方法赢得了比赛呢?

(2)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3)师适时总结交流。

课件出示:

●河流挡道撞上树桩掉进陷阱(路遇不测)

●跑反方向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

●路过一片萝卜地,看到了灵灵的萝卜(遇到诱惑)

●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头一缩迅速滚下(赛程变化)

●借助滑板利用宝葫芦(借助工具)

4.根据件提示的情节,大胆想象细节。

(1)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件提示的情节,大胆想象,与同桌交流交流吧!

(2)同桌互说互评,大胆想象细节。

(3)师指导生把想到的情节写下来;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片段。(出示片段)

5.师生共同评议,明确对新编故事的情节的要求。

(1)指名评议片段,相机指。

(2)师引导生明确新编故事的要求。

①师:通过这位同学新编故事的片段描写,你认为在新编故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②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新编故事,必须要读懂原故事,抓准中心。只要不违背原故事的特点,怎么设计都是允许的。

●新编故事,必须进行充分的想象。想象要大胆、新奇,但又要合乎情理。要注意运用自己平时的

生活经验以及平时阅读积累下来的识。

【设计意图】用例文引入是本次作文指导的关键所在,为此我精心准备了范例文章,并充分利用这一范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发掘范文背后潜藏的写作“秘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悟出新编童话故事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作文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块三理清顺序,完成初稿

1.理清写作顺序。

(1)师:我们在新编故事时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写呢?

(2)生小组讨论并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开头:交代背景、起因。(处理好与原文的衔接)

●中间:故事经过。(具体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语气等)

●结尾:自然点明道理。

2.生开始习作,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时的步骤及重点,引导学生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构思”,启发学生更好地选择材料,写出自己的体验,写出自己的个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赏析习作,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评议初稿,尝试修改

1.引导生评议作文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1)师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和评议重点。

课件出示:

评议重点:

●是否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写作过程中是否运用了大胆的想象或拟人化手法。

●故事情节是否完整、合理、生动、新奇。

●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师生共同评议。

2.(课件出示修改重点)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课件出示:

修改重点:

●改正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

●改正不通顺的语句。

●想想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做到言简意赅。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评议初稿后,学生再自行修改习作,这是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他人闪光点,弥补自身不足从而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一个作者与读者交流,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过程。

板块二欣赏佳作,交流收获

1.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改。

2.小组推选佳作,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3.课件出示两篇例文。

(1)生自由读两篇习作;师指名评议。

(2)教师点评。

4.师引导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5.师引导生交流本次习作的收获。

6.师总结:新编童话故事首先要确定中心,围绕中心确定故事情节的时候,要注意运用拟人手法,大胆地去放飞自己的想象,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同时要注意细致地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新编的童话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表现人物的真善美的形象。

【设计意图】向学生推荐两篇同一题材但构思截然不同的习作,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引导学生大胆去想象、去写作。

?教学反思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本单元导读中写道:“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因此,这次故事新编习作教学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把握学情,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得从学生身上去考量,看看他们学得是否扎实。这节课上,无论是导入问题的设计,还是“读、想、议、写”几大环节的展开,以及小结时鼓励学生认真修改,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希望学生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童话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扎扎实实地达成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骨肉,没有目标意识的一节课无异于行尸走肉。因此,教学环节始终围绕让学生大胆创编故事这一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而展开。

3.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总结出童话的特点,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想象要合理,人物要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明白了童话写作的方法。其次,我始终注重引导学生围绕着“真善美”的中心来大胆展开想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让他们接受了真善美的熏陶。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二)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P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方百计;万劫不复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 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四

(1)第一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对猫不喜欢,但是恰恰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第二句话看起来对鹅的傲慢很不以为然,其实表达 的是对鹅的“高傲”的喜爱之情。 (3)看似不喜欢这场“乱子”,但是其实很喜欢。 2.正像以下同学讨论的一样: 【出示课件4】 小刚: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 上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小丽: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就想起妈妈经常跟别人说:“我 们家那傻孩子……” 小豪:我们说话和习作的时候,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 3.从妈妈的“我们家那傻孩子……”你发现了什么? (表面上看是不喜欢我,责怪我的调皮,实际上也表达了 妈妈对我的喜爱之情。) “这种方法”是什么?(实际喜欢,表面却说不喜欢,是 一种明贬实褒的方法。)(板书:明贬实褒的写法) 4.练一练: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写句子。【出示课 件5】 示例:你可真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自私自利得把所有痛 苦和灾难都留给了自己。 二、识字加油站 师: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 记生字。 出示:【出示课件6】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 (3)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结合生活实际,自 身经验,体会作者表达 的感情,教会学生“明 贬实褒”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这些句子中冒号用法相同都是“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冒号: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引起下文的分说)2.选一选,写一写。 请在所给的三个短语“爱臭美的小狗”“粗心的小杰”“热心肠的老奶奶”中选择一个,仿照上面的例句,用上冒号,写一段话。 示例:小杰性格很活泼开朗,只是太粗心:不是忘记带铅笔盒,就是把衣服反穿,还浑然不觉。做错题更是家常便饭。 (三)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出示:【出示课件15】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读一读这些加点的词语。 3.说一说,这些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词语?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些词语都是语气词,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表示陈述、疑问、感叹或祈使的语气。 4.这些语气词能不能去掉?(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不难去掉。) (板书:语气词表示多种语气。) 三、书写提示 师:我们时常需要写一段话,或者写一篇文章,如何才能抄写的美观、大方呢? 学习例句,弄清例句的特点:总结性话语在前,用冒号引起下文,再仿写句子,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了解语气助词在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恰当的运用语气词。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1.种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周日期次一教学内容时 2.22-2.2开学报名(4) 习惯篇(2) 1《走,8 8 二 2.29-3.6 我们去植树》(2) 2《第一朵杏花》(2) 3《燕子》(2) 8 4《古诗两首》(2) 习作一(2) 三 3.7-3.13 习作一(2) 练习1(3) 单8 元测试(3) 5《苹果里的五角星》(2) 6《最8 四 3.14-3.2佳路径》(2) 0 7《人类的老师》(2) 习作2(2) 五 3.21-3.2习作2(2) 练习2(3) 单元测试8 7 (3) 8《三顾茅庐》(2)

9《祁黄8 羊》(2) 六 3.28-4.3 10《公仪休拒收礼物》(2) 习作3(2)X| k |B| 1 . c|O |m 七八 4.4-4.10 习作3(2) 练习3(3) 单元测6 试(1) 4.11-4.1单元测试(3) 11《永远的8 清明节放假课备注 7 白衣战士》(2) 12《“番茄太阳”》(2) 13《第一次抱母亲》(1) 九 4.18-4.24 13《第一次抱母亲》(1) 14、《我不8 是最弱小的》(2) 《习作》4(4) 练习4(1) 练习4(2) 单元测试(4) 期8 中测试(2)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4.25-5.1 5.2-5.8 期中测试(2) 15、《鸟语》(2) 166 《天鹅的故事》(2)

17《生命的壮歌》(2) 习作5(4) 8 练习5(2) 五一放假 5.9-5.15 5.16-5.2练习5(1) 单元测试(4) 18《沙8 2 5.23-5.29 漠中的绿洲》(2) 19《云雀的心愿》(2) 20《古诗两首》8 (2) 习作6(3) 练习6(1) 练习6(2) 单元测试(4) 21《爱8 因斯坦和小女孩》(2)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23《黄河6 的主人》(2)习作7(2) 5.30- 6.5 6.6-6.12 端午节放假 6.13-6.1习作7(2) 练习7(3) 单元8 七十八十九二十 9 6.20-6.26 测试(3) 单元测试(1) 期末复习 8 6.27-7.3 期末复习 8 7.4-7.10 期末检测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精品教案

1.联系生活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 字词句运用。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你玩过哪些玩具? 生回答。 出示下面的玩具的图片: 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 二认字写字 陀tuó螺luó毽jiàn子不倒dǎo翁wēnɡ玩具枪qiānɡ橡xiànɡ皮泥溜溜球遥控kònɡ坦tǎn克kè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三字词句运用 1.大家平时积累了不少词语,当你生气、高兴、难过时,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学生试着在书中填写。 汇报交流。 总结: 形容生气的: 怒气冲天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怒气冲冲 形容高兴的: 喜出望外喜眉笑眼喜笑颜开喜行于色大喜若狂大喜过望 形容难过的: 抱头痛哭泣下如雨泣不成声泪如泉涌泪干肠断痛哭流涕 2.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师:大家看看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板书: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表示时间比较短,在短时间里做了哪些事。 看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学生汇报。 交流: 示例:妈妈一回家就忙起来,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抹桌子,一会儿整理房间,忙得满头大汗。 孙悟空八九七十二变,他一会儿变成一棵松树,一会儿变成一朵花,一会儿变成一座假山。 3.书写三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 书写提示: 匹:先写一横,再写里面的“儿”,最后写竖折。 巨:先写外面的一横,再写里面的竖折,接着写里面的一横,最后写外面的竖折。 周:由外到内地写。 团:先写竖,再写横折,将里面的“才”写完后,再写最后一横。 “圆”“国”的写法跟“团”一样。 全包围的字要“先里头,后封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加油站,从平时玩过的玩具里也学到了不少生字,学习汉字的机会无处不在啊,还积累了表示心情的词语,也学会了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同时,练习了书写三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多积累和运用。 1.写话。 2.日积月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 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 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 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 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 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 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 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四年级下册 备 课 四年级班教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1 、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 4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 一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 1 、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2 、 释题,简介背景 二 、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 1 、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2 、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三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 1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 2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2个字和1个笔画,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 2.拓展积累词语,能运用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3.学会制作自己的姓名卡片,能从卡片上认识同学的名字。 4.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懂得要珍惜时间。 5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教学重点】认识词语,积累名言。 【教学难点】体验共同阅读的快乐。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拓展积累词语,能运用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2.学会制作自己的姓名卡片,能从卡片上认识同学的名字。

1.读一读,说一说。 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的发现。 (第一行词语表示季节,第二行词语表示景物,第三行词语表示动物。) (板书:四季 景物 动物)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 预设: (1)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大地复苏,青草开始探出小脑袋。 (2)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池塘里有很多游动的小鱼和美丽的莲花。 (3)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蓝天是那样的高远。 (4)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 3.练一练,学运用。 任选几个词语,练习说话。 预设: (1)“青蛙”春天在水里产蝌蚪,夏天到田里吃虫子,冬天就冬眠了。 (2)夏天,大地变得热闹了:树叶更茂盛了,莲花在池子里开了,青蛙在田里呱呱叫。 4.我拓展,我积累。 我知道下面的词语和四季有关: 春天:风筝、细雨、和风、树苗、绿色的麦田、迎春花、梨花、桃花等。 夏天:西瓜、冰淇淋、游泳、短袖、短裤、背心、裙子、凉鞋等。 秋天:稻谷、高粱、棉花、秋雨、大雁南飞、苹果、菊花、落叶等。 冬天:雪地靴、圣诞树、耳罩、棉袄、棉手套、梅花、青松、寒风等。 板块三:展示台 1.展示一下你认识了哪些汉字。 (1)这些卡片上的名字我也都认识。(板书:名字卡片) (2)我认识了好多同学的姓名。(板书:认识姓名) 2.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的? 预设: (1)我看动画片时看下边的字幕,认识了好多的字。如:光头强、熊大、熊二…… (2)我从作业本上认识了很多同学的名字,同学们也可以从作业本上认识字。 3.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认识一些字? 生1:我和我同桌每天都互相教一个课外认读的生字,现在我俩认识30多个课外生字了。 生2:我还从街道边的广告牌上认识了许多字。我还会写一个词——“商店”呢! (2-5) (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