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词汇和语义

第五章 词汇和语义
第五章 词汇和语义

第五章词汇和语义

【教学目的】

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简单了解语义学的发展;了解语义特征分析法和相关的语义场理论。

【基本概念】

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词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单义词和多义词本义基本意义派生意义引申隐喻换喻区别性语义特征义位义素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场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多义关系义项

第一节词汇的性质和构成

第二节语义

第一节词汇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汇的定义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成语。它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种:

二.词汇的性质特点

1、语言的建筑材料→从功能角度言的。其最终职能是进入句子→完成交际

2、词汇是语言符号聚合而成的分层体系→系统性。(各级单位有序的组合体:彼此联系,共同制约)

3、具体语言中的词汇形成特定的系统→民族性

4、直接反映社会变化→发展性

三.词汇的构成

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三个特点。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的集合体,其特点是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构词能力差,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固定结构的总汇(熟语总汇)

(1)成语: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结构的定型化+意义整体性+语法作用相当于词(2)惯用语:人们口头上经常使用的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结构。结构形式有一定的灵活性。

(3)专有名称:专门用来指称某类事物、现象的固定称谓。

(4)固定的句子结构:谚语、歇后语→人们口头上流传形成的,具有固定形式和完整的内容,可作为词的作用进入句子,也可独立成句,应该也属于词汇的范围。

补:一、朋友与敌人

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13.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二、时间与金钱

17.不怕慢,就怕站。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三、求知与学艺

25.无事不登三宝殿。

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四、学习方法

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

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

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多问)

43.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

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

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

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

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五、美好与丑恶

48.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49.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50.多行不义必自毙。

51.家丑不可外扬。

5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5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六、勤劳与懒惰

54.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

5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6.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57.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58.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59.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60.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

61.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62.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63.天上掉下馅饼来。

七、诚实与虚伪

64.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65.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66.挂羊头,卖狗肉。

67.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68.猫哭老鼠假慈悲。

69.当面是个人,转脸是个鬼。

八、谦虚与骄傲

7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1.满招损,谦受益。

7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7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4.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75.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76.满瓶不动半瓶摇。

77.好汉不提当年勇。

九、礼貌与修养

78.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79.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80.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81.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8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83.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

8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8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86.上梁不正下梁歪。

87.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十、生活哲理

88.人心齐,泰山移。

89.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90.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91.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92.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

93.办酒容易请客难。

94.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95.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96.树挪死,人挪活。

97.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98.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99.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

100.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第二节语义

一、语义的内容和性质

(一)语义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价值;作用。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雨伞”→防潮防水;绿灯→通行)。

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符号所标记(代表)的意义内容就是语义,也就是具体语言特定符号所

具有的内容。

其中语言符号包括静态备用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和动态组合体(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等两大部分,其表示内容都属于语义

(二)词义的定义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句子形式表达的内容→句义)

其中,词是最基本的造句单位,而句子是最基本的交际单位,所以句义经常涉及语用问题。

词义和句义是语义研究的核心内容,但研究偏重词义。

从概念上看,意义>语义>词义(互相包含关系)

词的词汇意义

词汇意义(词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构成。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三)语义的内容

不管是语素义,还是词义、句义,都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

1、理性意义

2、语法意义

3、附加意义。

1、理性意义

又称: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反映客观对象及其关系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一种意义。→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不涉及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理性意义是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要表示客观世界,必须有理性意义(概括反映)各级语言单位都有理性意义→词的语音所表示的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词的理性义)

补:词的概念意义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这包括几个方面:(1)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必须与某种特定的声音相结合。

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

补:词的概念意义有的是概括地反映了各种客观物质现象,也有的是反映主观心理现象或主观的观念,如“喜”“怒”“哀”“乐”,以及“仙女”“魔鬼”等。不管这些词语的概念意义是反映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还是主观心理现象,在使用中指代的都是说话者的心理现实。

2、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意义。其概括程度大大高于理性意义。

它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各类语言单位在组合搭配时表现出的语法作用和功能特点方面的内容。

3、附加意义

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附属意义,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体现语言单位的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的意义,它是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的社会约定俗成的语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带进

人们的主观态度,给词义加入一层附加色彩。

常见的有: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

(1)感情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比如:机智和狡猾,雷同和类同。

(2)形象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作的联想而产生的意义内容。比如:斟酌和掂量。

(3)风格意义:特定语言单位在具体运用中形成的个性特点→使用范围不同造成的。比如:母亲和妈妈。

补:感情意义:不同的用词,不但反映了不同的感情,也反映了不同的立场,所以词汇必然具有感情色彩。人类的情感可能因为针对性的不同,形成正反或远近亲疏两种对立情况。同样说人会出点子,有办法,形容己方人士,一般用“机智”,用在敌人身上往往是“狡猾”。这两个词语形成的就是正反对立的情感差异了。再如“孩子”和“宝宝”,同样可以用来称呼自己的小孩,但是第二个称呼分明显得更为亲昵,更能体现对小孩的一种疼爱,相比之下,“孩子”这个称呼就比较冷静些。这两个词语形成的就是亲疏有别的情感差异了。准确把握词汇的感情色彩有其独特价值,比如近义词辨析选择题就常需考虑词汇的这一特点,“雷同”和“类同”这组词语就较难区别使用,但是如果明确“雷同”是贬义,而“类同”是中性的,那就不会随便乱用了。

形象意义:指的是某些词语往往给人—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比如“掂量”和“斟酌”,这两个词语都有“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是“掂量”就让人想到一种动作,即手掌展开,向上不断托举的样子;而“斟酌”一词就不会令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学会体会词汇的形象色彩有什么价值呢?其实这种能力可以使我们少写甚至不写错别字。比如成语“和盘托出”中“托”都是容易写成“拖”,如果写这个成语的时候想一想,现在需要的动作应该是“手掌向上,托举一物”,而不是横向拽拉物体,就不会再写错了。同时,语言的形象色彩可以暗示作者的情绪,诱发读者的情感。

风格意义: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类型,其中口语语体又分为说话体和演讲体,书面语体又分为科技语体、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个小类。语体色彩又称风格色彩,它是指与特定语体相适应的词的风格特色,词的语体色彩反映了词与交际场合的关系。比如“母亲”和“妈妈”,一为书面语体,一为口头语体。准确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有助于与人恰到好处的交往,这一点在语言表达题的“语言要得体”这一考点中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让学生感觉有一定难度的谦词与敬词的使用,其实就是以把握好词汇的语体色彩为基础的。

(四)词义的内容

词义可分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

附加色彩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词义的这种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

(五)语义的性质(以词义为例)

词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它与语法意义相对,共同构成语言意义。

“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词义的概括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三个方面。

词义的概括性

第一,词义具有一般性特点,指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高度概括,是高度抽象的,是从千千万万的同类事物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它舍弃了个别事物的特点,而保留了所概括的对象的

共同特征,所以词义是指事物的一般的、具有共性的特征,它不反映个别事物的特点,虽然一个词在具体语境中总是与个别的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鸟:卵生、全身有羽毛、嘴内无齿、胸部有龙骨突出、有两翅两腿。

补:关于词义的一般性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1、强调词义具有一般性,并不否认语言有必要的手段表达人们对具体事物的特殊性的认识。通过语言符号的组合可反映出事物的特殊性。2、在某一具体词的词义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内,有典型的样本和非典型的样本之分。如对于“鸟”这一词语来说,“麻雀”是典型样本,而“鸵鸟”就是非典型样本。3、词义的概括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概括成了一般的、简单的东西。

第二,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指词义反映的概念的外延往往是不固定的,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产生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

第三,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是没有阶级性的。

二、语义学

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析平面进行研究的学科就是语义学。语义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语义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是20世纪的事。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语文学时期(19世纪前)

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

中外语义学研究存在不同:古希腊、罗马、印度重语法、也重语音,轻语义。中国重视字义。成就与不足:积累了大量材料;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

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世纪初,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这时的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一部分(传统语义学时期)

(1)语义学的独立。1838年德国学者莱西希主张把词义研究建成一个独立学科“意义学”→未引起重视。1893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首先使用了semantique(语义学)这个术语,并出版了《语义学探索》→渐渐从词汇学中独立出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由传统语义学时期进入现代语义学

(2)主要理论方法

理论:在哲学、逻辑学影响下,以具体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吸收语文学时期的成果而形成的。

研究问题: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的色彩;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词义的发展演变等

(3)主要贡献和不足

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

不足:

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没有整理并研究系统,没有从关系着眼考察语义系统,把系词看作孤立的个体去研究。

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语音学从最小的语音单位一直到最大的单位。语法学也是这样。传统语义学只关注词义。

把词义作为囫囵的整体,未对语义单位作微观分析(语音、语法把单位分解成因素进一步研究)

3、现代语义学(20世纪20、30年代至今)

20世纪初,语义学从词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

20世纪20、30年代,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

过传统语义学

(1)现代语义学的内容:

深入语义的微观层次,研究语义结构和语义单位之间关系。

扩大语义的研究范围,研究语素、词、词组和句子的语义内容。

重视语义的系统性考察,注意挖掘特定语言中的语义系统。

(2)现代语义学流派(语义研究模式)

A、结构语义学: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采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语义把语言的意义看作系统,进入语义系统研究,并提出语义场理论→理论与方法的重大突破代表人物:[德]特里尔[英]乌尔曼50年代后期,地位上升

B、解释语义学:60年代初,受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认为转换生成语言学不只要研究句法,还要对句子的深层结构作出语义的解释;(乔姆斯基接受并补充→开始注意研究语义)用符号和规则对语义进行形式化描写和微观分析,检验句子的搭配,解决歧义问题。代表人物:[美]卡兹福德

C、生成语义学:60年代后期,乔的学生莱可夫、麦考莱、罗斯、波斯塔等,提出不以语法为基础而以语义为基础的语言理论模式(乔认为语法是基础,可以独立于语义之外进行研究)认为语法和语义不能截然分开,语义是基础,具有生成性→不必假定纯语法的深层结构存在,通过一次转换就从语义直接产生句子的语音形式。

这可从儿童学习语言中找到证据。

D、菲尔墨的语义理论:菲尔墨是乔的学生,1968年发表《格的理论》,提出一整套用来说明句子语义的理论→格语法理论:该理论是对生成语义学的进一步修正,提出“语义深层结构”,认为句子由情态和命题构成,任何命题都可扩展为一个动词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语义格(名词中心说)→通过转换,将语义深层结构变为句子表层形式

E、切夫的语义理论:也主张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结合起来分析句子。认为句子都是围绕谓语部分构成的,以考察动词的语义特征为重点→动词中心说

F、逻辑数理语义学:利用许多数理逻辑的概念和表示方式来研究语义。70年代,美国逻辑学家蒙塔古创立了“蒙塔古语法” →主要研究语义,也研究句法和语用。认为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一样可以用精确的数字描述出来,研究自然语言的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都应成为数学的分支。

(3)现代语义学的成就和不足

成就:现代语义学不仅重视词义,也重视句义的分析,适应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取得了成果,使语义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语义研究成为了重点和热点

不足:与语音学、语法学相比,显得粗疏,不够成熟。原因?A、语义系统复杂、庞大,难以把握。B、语义渗透各方面,与许多学科有联系。C、语义隐藏在深层,受语境、语用、语法等诸方面的制约。D、忽视了传统语义学的一些成果。

三、语义学分类

个别语义学(以具体语言为对象)/普通语义学(以人类语言为对象)

描写语义学(语义性质、系统和语义构成)/历史语义学(语义演变事实、规律和原因)

四、语义的构成

语义单位指语言中表现意义的单位,语义学中最基本语义单位是义素、语素义、义位、义丛、义句、作品义。

(一)义位

定义:义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具有独立形式标志的最小意义单位。是语义系统中最基本、最自然、最现成的语义单位。

义位与词义、义项有区别:

(1)义位不完全等于词义。二者处于一个语义层级上,但并不相同。词义指词的所有意义,义位指词的某个意义→单义词词义=义位;多义词词义>义位

(2)义位不完全等于义项。传统词汇学对多义词的意义的解释和运用都以义项为单位进行。语义学上的“义位”大体相当于传统词汇学中的义项。但有的义项不能独立运用。

(二)义丛/义组/义系

定义:义丛是由义位组合而成的比义位更高一级语义单位,大致相当于词组的意义。

分类:固定义丛和自由义丛

固定义丛:其含义、性质、结构都属于语言,是构成义句的现成单位,经过规约、共同认识固定下来。如“厦门大学”、成语等。

自由义丛:其性质、结构属于语言,但其含义属于言语,体现了运用者的个人创造和灵活性。“晴朗的天空”“接受批评”“听歌曲” 。

(三)义句

定义: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内容形成的语义单位。它由义位、义丛组合而成。在言语交际中,义句是言语中最小的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

(三)义句

性质特点:(1)义句的性质结构方面显示了一定的规则,属于语言,是语义系统中最大的单位。它所包含的意义片断则属于言语→义句一般是千差万别的(2)由义位、义丛构成,有一定的结构关系和模式,但并非简单相加,而是在语法规则、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提示下发生的一种质变。(3)现代汉语语义学中,义句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汉语无词形变化,组词造句多用“意合法”)

(四)言语作品义

比句子更大的言语单位意义(一段话、一篇文章、著作内容)→完全属于言语的范畴,是风格学研究的对象

(五)语素义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合成词义位的构成情况,我们又将词义分离出语素义来。

定义:是话语片段中不能再切分的最小的语义单位(但不能独立运用)

特点:对于单纯词来说,其义位也就是词根的语素义;对于合成词来说,其义位是由语素义组合而成的,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化合。(如“白菜”“教室”)

比喻义、引申义→铁窗(监狱);“浪潮”(大规模运动);骨肉(兄弟亲情)

(六)义素(语义特征)

义素是对词的一个义项(义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或者说由分析义项(义位)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义素不是语义的现成单位,它隐含在义位之中,必须通过重新分析得到,因此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语义单位。

义位是表达中最自然的语义单位,但它不可以再分;义素是义位的组成成分,因此也是最小的语义单位。语素义是构成语义系统的材料单位,生成其他语义单位的基础。

补:语义特征,也称“义素”,原本是仿效音位区别特征的分析,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而找出的最小意义成分。

(七)怎样分析义素→义素分析法

1、义素分析法的提出

一般人掌握词义的组成成分是不自觉的,如“校园里有多少种树”(通称)“花园里种了一棵小树”

(植物)“砍树盖房子”(木本的)

20世纪40年代,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提出了义素分析的设想。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朗斯伯里、古德内夫受音位学区别性特征的启发,研究亲属词时提出了义素分析法。60年代,美国人卡兹、福德将义素分析法用来为生成转换语法提供语义特征,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2、义位就是一束义素(既区别义位又联系义位)

在特定语义系统中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义特征叫区别义素(区别性语义特征)。在特定语义系统中不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义特征叫共同义素(非区别性语义特征)

(1)分析义位时得出的义素实际上在不同的语义关系中都有区别义位的功能。如:亲属→非亲属(帅哥/的哥);同胞→非同胞(表哥/堂哥)、年长→年轻(哥哥/弟弟)

(2)同一概念在不同语义系统中分析到的义素(语义特征)可能不尽相同。Brother:亲属、同胞、男性(其中“年长”不具有区别义位的作用,汉语中则区别义位)

(3)不同义位处于不同的语义关系中进行比较,语义特征表现不同。如“男人”与“女人” →共同义素:“人”“成年” →区别义素“男性”、“女性” 。“男人”与“小孩” →共同义素:“人” →区别义素“成年”、“非成年”

3、义素分析法的步骤

义素分析法是一种聚合分析,把一组义位在对比中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分,然后进行分析并描写语义的相互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对比原则在语义研究中的运用。

(1)明确分析对象,确定语义场

语义场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指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义位)类聚而成的场或聚合体。它是以义位为单位形成的系,其内部成员在意义上相互制约,互相规定→语言中的语义总场,语义总场再分→子场→更小的子场→最小子场(不能再切分)

确定最小子场是义素分析的第一步,如:亲属语义总场→直系、旁系亲属语义场→同胞语义场→兄弟语义场/生活用品语义场→家具语义场→坐具语义场→木制坐具

补: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一组抽象的语义单位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semantic field)

(2)比较分析

对各义位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主要目的)。如鞋、靴子、袜子→共同特征:穿在脚上的东西/ 区别特征:有筒/无筒;走路时着地/ 不着地。

各人对义位理解有差异→义素分析借助于权威的词典释义:“男人”:男性的成年人→男性/成年

(3)描写(采取方法进行表达)

语义学家提出“元语言”(不能被直接感知到的语言)理论:从人类认识结构中分解出来的语义成分,描述自然语言和人工符号。

方法:通过图表和专用符号来直接把分析出的义素组合在一起,用[ ],用符号进行区分。如+(有)、-(无)、↓(小)、↑(大)、xi(性质)、k(动作)

如“大”:↑(xi)[+体积][+面积][+数量][+强度][+超出一般](“+”可以省略)。“骒马”:[-雄性]([+雌性])[+成年]

补:通过实践,语言学家越来越认识到,仅仅单独适用仿效音位区别特征的语义特征分析法,只适用于少数封闭性很强或成系列的语义场(比如亲属关系或军衔),范围相当有限。而那些属于高层语义场的【+/-有生】等语义特征,从词语搭配的组合角度着手进行对比分析,会更容易获得。

利奇1987 《语义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male female

adult { man woman

young { boy girl

human

A:共有义素5:[human] /[male][female][adult][young]

B:归并义素3:+[human]+[male]+[adult]

C:列出结构式: Man: +[human]+[male]+[adult]

Woman:+[human]-[male]+[adult]

Boy: +[human]+[male]-[adult]

Girl: +[human]-[male]-[adult]

{哥哥}=[+同胞,+男性,+年长]

{姐姐}=[+同胞,-男性,+年长]

{弟弟}=[+同胞,+男性,-年长]

{妹妹}=[+同胞,-男性,-年长]

{自行车}=[+交通工具][+陆路][-机动][-燃油][+载人]

{公共汽车}=[+交通工具][+陆路][+机动][+燃油][+载人]

{卡车}=[+交通工具][+陆路][+机动][+燃油][-载人]

{电车}=[+交通工具][+陆路][+机动][-燃油][+载人]

{走}={+腿部动作, +单脚离地, +位移, -速度快}

{跑}={+腿部动作, +单脚离地, +位移, +速度快}

{跳}={+腿部动作, -单脚离地, -位移, -速度快}

4、义素分析法的价值

使语义脱离了笼统的解释,更加科学化、精确化。

(1)为语言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使同义、近义、反义的辨析操作性和准确性提高。(2)为词典语义特征的描写提供方便和理论依据,使释义更加科学、客观。

(3)有助于计算机识别语义,提高了机器翻译水平。使语义描写形式化、公式化,便于机器识别。

(4)突出义位组合之间的关系,说明词语的搭配能力。“喝”[+液体] →[+粥] [-饭]

补:目前,兼用其他途径的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场网络系统的建设,无论是针对超语言的概念系统的,还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正在蓬勃兴起。这是因为,互联网等新的交际工具的出现,使得信息和人类知识正在迅速膨胀。面对日益增加的海量信息,人们怎样才能“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已经成为时代对语言学提出的新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希望就在于语义和人类知识的形式化,而语义特征和语义场就是语义和人类知识形式化的主要途径。

四、义位的聚合和组合

(一)义位的聚合

1、语义场(略)

2、同一词内部不同义位的聚合(多义类聚)

3、不同词之间义位的聚合→同一关系、反对关系、上下义关系

2、同一词内部不同义位的聚合

词最初大多数是单义的,在使用过程中,与之有关的意义也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多义词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本义,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从历时的角度看的)

多义词多项意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从共时的角度看的)

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分隐喻和换喻(也称转喻)两种方式。

补: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一般是以比较具体意义为基础扩展到比较抽象的意义。

转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也即人们有现象甲重视可以找到现象乙。有相关关系的现象由于在人的认知中经常共现而常常固定化,因而人们经常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如工具——使用者,材料——制成物,产地——产品,地点——机构,商标——产品等。

补充:单义和多义

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只有一个义项,叫单义词。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项意义,这些意义互有联系。

名词的引申

A名?a?a名:从物到物:

高低杠: .(从具体到抽象)①女子体操器械的一种.②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

主题: (从特指到泛指) ①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②泛指谈话,文件的主要内容.

喜事:(从泛指到特指)①值得祝贺的使人高兴的事.②特指结婚的事.

花: (从整体到部分)①种子有性繁殖器官.②可供观赏的植物.

苹果: (从部分到整体) ①苹果树. ②植物的果实.

从物到人:

便衣: ①平常人的衣服.②身着便衣执行任务的警察.

B 名——动

锯: (从事物到行为) ①拉木料的钢片.②用锯拉.

C 名——形

实惠: (事物到性质状态) ①实际的好处.②有实际的好处.

动词的引申

A动—动

傍:①靠近.②临近.③依赖.

B 动—名

板书(从行为到行为的结果) : ①在黑板上写字.②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

翻译(从行为到施事) :①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②做翻译工作的人.

C 动—形(从行为到性质状态)

形容词的引申

A形—形(从具体到抽象)

臭:①气味难闻.②热人讨厌的:臭名远扬.③拙劣,不高明:臭棋.

B 形—名

和气:①态度温和.②和睦.③和睦的感情.

C 形—动

完善:①完备美好.②使完善:完善管理制度.

其他:纯洁健全弯红

比喻义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产生的意义,产生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想。

①形状相似

螺:①软体动物.②螺旋形的指纹.

②性质作用相似

刹车:①用闸制止车的运行.②比喻停止或制止.

撞车末班车输血包装起飞

3、不同词之间义位的聚合

(1)同一关系:相同或相近义素的义位→同义词(多义词的不同义位分别形成同一关系)包括等义关系和近义关系。

等义关系:理性、语法和附加意义完全相同(义素构成同)如包菜/卷心菜;衣服/衣裳;

近义关系:大部分语义特征(义素)同。如:→理性义、语法义近,附加义异:生日——诞辰;理性义近,语法义同,附加义异:鼓动——煽动(褒——贬);语法义同、附加义同,理性义近:矗立——屹立;优良——优异;理性义近,附加义同,语法义异(搭配):短——矮;整理——整顿

补充:同义词

同义词是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基本相同)的一组词。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意义有轻重之别。如“局面一场面”、“违背一违反”。第二,搭配功能不同,如“交流”与“思想”、”经验”搭配,“交换”与“意见”、“礼物”搭配。第三,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有的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如“果断一武断”、“成果一后果”;或者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如“母亲一妈妈”、“恐吓一吓唬”。

(2)反对关系(反义关系/相对关系):同一语义场中含有相反或相对义素的义位→反义词

互补反对关系: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对立互补,非此即彼。两项对立,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互补反义词/绝对反义词:生死、动静、建设/破坏

两极反对关系:对立的两极→存在过渡的中间义位(第三者)→分等级反义词/相对反义词黑白,大小,贫富,天才/傻瓜

关系对立关系:同类关系中的义位具有相反或相对的义素。→既对立又依存,平等并列的同类关系买卖,被告/原告,教师/学生,上级/下级。嫁娶

补充:反义词

语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注意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会分析一组反义词的异同。

(3)上下义关系(类属关系/包含关系):不同层次上的义位含有特定的包含关系

类与种之间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上下位词:植物/树、爱人/妻子,家具/桌子

上义义位式子包含在下义式子里。下义义位=上义义位式子+表属差的义素:[植物][+木本]/[爱人][+女性]

不同语言中语义结构不同→上下义关系不同:拿→持、执、秉、操、握

另外,还有顺序关系(春夏秋冬、一二三四)同类相关关系(金银铜铁、眼耳口鼻喉、赤橙黄绿)

(二)义位的组合

1、义位组合的依据→为什么要组合?

(1)交际功能的促使:社会发展→交际要求→组合表义。A、义位的高度概括→不完全体现语义内容→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全面反映;B、交际的经济原则→利用已有材料,表达无限内容→避免记忆负担。

(2)义位自身的性质决定: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性质和变化的统一体→义位的概括反映(本质属性),对象、性质特点、运动变化→交际中要组合起来→整体的反映世界

2、义位组合的制约性

(1)语法规则的制约

(2)语义条件的制约。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客观真实性;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

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

(3)语言实际的制约→社会习惯,约定俗成:

人不人,鬼不鬼;很教授/很女性/很受伤;很本事→不合语法(adv+n)。

语义限制:吃[咀嚼][固体] 喝[吞咽][液体] 吸[抽进][气体][液体]

社会习惯:吸笔、喝风、吃酒、吃烟→?

义位的组合还允许联想、想象的参与→他一口气吃下二百个包子

文学作品中,神话传说、童话→义位的超常搭配→人蒸发了(黑话)他的老婆们天天忙着争风吃醋

社会发展→义位变化→组合变化:“宽”→房屋大→面积大:道路宽、额头宽“兵”→兵器:持兵杀人→战士:士兵

(4)语境的制约(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价值观)

由于不同团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各自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语言文化系统,有一些语言的解读并不是因为词义的还原引起交流困难的,而是因为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比如英语中说“I’m blue”。这就不能理解为“我是蓝色的”,在英语中,“blue”指代“忧郁”、“不开心”等等,是一种比喻的用法。

补充:词语的搭配

了解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还要考虑到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还要考虑各自的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补充:词义和环境

词义的表现离不开语言环境的支持,有些词义是由语境补充确定的。

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

补充:言内意外

有的时候,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的复杂性难以用言词一一穷尽地表述出来,因而在所要表达的意思上留下一些空白,需要听话人凭自己的经验、体会去补充、了解。这样,在语言的交际中就出现了“言不尽意”“言内意外”等等的现象。

能够具体分析“言内意外”的实例。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这是一首写七夕的诗,貌似简单摹写情境,看不出诗人的什么别意。推敲之下,方可从中读出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银烛秋光冷画屏”、“天阶”,可见所写为宫院生活。“轻罗小扇扑流萤”,流萤所出处,皆荒凉少人烟处,皇宫院落中如此荒凉,再加“扑流萤”所隐现的无聊之感,可见生活之孤独、景况之凄清。因此,到了“坐看牵牛织女星”,也就自然地让人读出了一份凄凉幽怨的心情。这首诗是“诗中不着一意,言外含情无限”(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转引自《千家诗评注》)。

再看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把其当作游春诗来看待,固然也是可观之作,但若以其为朱熹本意就不当了。“泗水”在此当是喻孔门,因为宋室南渡,泗水已经不在其统治区,而在金人统治区内,朱熹足迹是不可能到达的。因此不应认为是游春踏青之作。此诗当是讲治学心得的,“泗水”喻孔门(因孔子葬于鲁城北之泗上,后世便常以“泗上”为儒学的代称),“寻芳”喻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谓已进入佳境。全诗以景语言理,生动流丽。“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也算得是情景理交融的佳句了。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 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 1.引言 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 (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

第十一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议程(CLSW2010)Age

第十一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议程(CLSW2010) Agendum of the 11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CLSW 2010) 5月20日:全天报到 地点:东吴饭店(苏州吴衙场24号) 5月21日 会议 内容 时间 就餐地点 早餐 7:00 - 8:00 东吴饭店 午餐 12:00 - 13:00 东吴饭店 晚餐 18:30 - 20:00 香雪海饭店 上午日程安排 内容 时间 地点 开幕式 8:30 - 9:00 学术报告厅 照相 9:00 - 9:20 图书馆门前 大会报告 9:20 – 10:40 学术报告厅 茶歇 10:40 – 10:50 学术报告厅 口头报告 10:50 – 12:05 学术报告厅 大会报告 报告人 题目 时间 地点 大会报告1 俞士汶教授 北京大学 语义计算与语言知识库9:20 - 10:00学术报告厅 大会报告2 赵世举教授 武汉大学 词汇语义与语法的关系研 究10:00 - 10:40学术报告厅 口头报告报告人 主持人:待定 地点:学术报告厅 10:50-11:05 宋柔 汉语词汇抽象语义多极性中的模糊现象及处理策略(合作者:邢富坤) 11:05-11:20 郭诗玲 从历时语义角度看“条+命”、“条+新闻”的搭配原因

11:20-11:35 许立群 试析现代汉语-男、-女新词词群 11:35-11:50 劉美君 從構式語法看 V-下來的多義現象(合作者:刘美君) 11:50-12:05 廖佩瑜 The Semantic Extension of Internal Judgment Verbs: From the Aspect of Epistemic Certainty and Manipulation (合作者:刘美君,吴佳纯) 下午日程安排 内容 时间 地点 口头报告 2:00 – 3:45 学术报告厅 POSTER (包括茶歇) 3:45 – 6:00 学术报告厅 口头报告 报告人 主持人:待定 地点:学术报告厅 2:00-2:15 郑泽芝 学科术语标注问题的探索 2:15-2:30 刘苹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 2:30-2:45 王莉 影响多义动词词义标注的因素 2:45-3:00 张申 汉语词汇情态语义分析与标注 (合作者:贾珈,王晓慧,蔡莲红) 3:00-3:15 徐艳华 基于语料库的词语义项设置研究(合作者:张蕾) 3:15-3:30 袁应成 基于规则的虚词用法自动标注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合作者:昝红英,张坤丽,周溢辉) 3:30-3:45 周明海 基于多部词典的目标动词义项标注的困难及解决策略(合作者:王莉,亢世勇) POSTER 地点 3:45-6:00学术报告厅 5月22日 会议 内容 时间 就餐地点 早餐 7:00 - 8:00 东吴饭店 午餐 12:00 -13:00 东吴饭店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摘要】滋生于欧美的当代比较语言学,并不一定能成功解决所有语言教学难题,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文章从词汇层次,特别是从语义学角度的词义分类和动机方面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可为进一步作这方面的研究起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对比分析《呼啸山庄》语义学动机词义分类 词汇的对比研究包括分析词态学和语义学。本文从后者,即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语义学是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1984年在美国举行的一 次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六年后英文本《语言学》出版。Breal 在书中首次对语义学的研究从目标和方法角度作出了系统 分析。语义学被确立为一门分支学科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语义学、语源学、结构语义学和多元语义系统研究。与传统语义学不同,现代语义学注重对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语义学的研究。本文把重点放在词汇语义学上,这对于从词汇角度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中译很重要。 许余龙曾对比较语言学这样下定义:比较语言学是一门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有系统的共时描述,旨在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和相异之处,并找

出这种相似和相异含义的语言学分支。这为一些语言学家所接受,比较语言学也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关注过或一直重视着比较研究这一课题,如赵元任、吕淑湘、刘糜庆、王宗言、许国璋和B.L.Worf,Robert Lado(1957), Catford, Holmes, Hatim。《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英文原版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艾米莉?q勃朗特的作品,艾米莉?q勃朗特因所写小说的独特而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称为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中国大陆上出现了三种中译版本,其中以杨苡和张玲、张扬两种译本最为流行,本文选这两种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一、文献回顾 1、词义的分类 毋庸置疑,现代语义学的研究目标是词汇意义,而词义是难以定义和分类的。根据现代朗文英语词典,“meaning”(意义)一词指的是:①意思;含义。②重要性;价值;意义。 ③意味深长的。[1]684本文在此采用第一种定义。一般而言,西方语言学界对词义有三种典型的分类。Grice从应用语言的角度把语义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意义、应用永恒意义、场景意义和说话场景意义。而Kitty则在Grice的研究基础上把句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语义web与知识管理

语义web与知识管理 计81班李存禄 高春阳 安多 分工明细: 整理ppt及project展示:李存禄 撰写总结论文:高春阳 搜集材料:安多

摘要: 关键词: 语义web、xml、RDF、Ontology、ALC、web服务、知识管理、SHOE、OML、XOL、OWL、智能Agent服务

一、语义Web概况: 历史: 1998年Web的发明者国际W3C主席Tim Berners-Lee首次提出了语义Web 的概念。 2001年9月9日国际W3C“技术与社会领域(Technology and Society Domain)”下的语义Web活动论坛(Semantic Web Activity)正式宣告成立。语义Web活动论坛在其宣言中指出:“语义Web是当前Web的一个扩展,其中信息具有形式化定义的语义,更有助于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与人之间的协同工作。其思想是使Web上的数据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定义与链接,使其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发现、自动化处理、集成与复用。当且仅当Web不仅成为人所共享加工的场所,也成为自动化工具所共享加工的场所时,语义Web方能实现其全部潜力。” 定义: 简单的说,语义就是资源的含义(资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是网站、网页,甚至是网页中的部分内容);语义Web是具有明确语义的能够被机器和人理解的网络。也就是说,语义Web是一种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智能网络,它使得人-机间及机-机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人间的交流一样便利流畅。 语义Web是一个网,它包含了文档和文档的一些部分,描述了事物间的明显关系,且包含语义信息,以便于机器的自动处理。 用途: 万维网之父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称,使用“语义Web”的用户将可应用远远强于现有网络中任何东西的功能。他表示,在“语义Web”中,用户可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连接在一起,比如说银行报帐单和日历。用户可以将银行报帐单拖到日历上,也可以将日历拖到银行报帐单上,这样就可以知道何时应当进行支付。他指出,“语义Web”将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所有数据“无缝”式连接的网络。在“语义Web”(semantic Web)技术破土而出之后,目前人们对Facebook和MySpace等社交网站的“痴迷”终将被“无所不连”的网络所取代。

英汉语气对比翻译

英汉语气对比翻译 1.英汉在语气表达方面的差异及翻译处理。 汉语靠副词或状语表达,而英语则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如“假如我是这个国家的总统,这个国家就会强大多了”。 英汉语义差异对比及其翻译处理 1.语义的类型: a.指称意义、概念意义(denotation) b.言内意义、内涵意义(connotation) c.情感意义(褒贬中) d.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以英语中的“dog”(狗)为例。 英汉语义的对应现象 1.英汉两种语义在相互交流和渗透中产生的三大语义对应 关系: a.纯音译词:气功、武术、阿司匹林等等 b.音义合成词:先音译再添加相关的意义如bowling,sardine 等;前半部分为原合成词的音后半部分为原合成词词的意义如internet, Disneyland c.直译或意译:硅谷、蓝领、地球村 2.某些英语术语的汉语在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差异(P85).

语义交叉现象 1.英汉语义交叉现象的存在情况: 在英语或汉语中,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可以对应很多的意义如英语中的“aunt”可以对应汉语中的很多的词,同样地,汉语中的“轻”一词跟不同的词搭配则可以在英语中有很多的意义。 语义冲突与空缺现象 1.语义冲突是指有些词(事物)在一种语言或文化环境中的 含义与在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环境中的意思截然相反,如dragon, liberalism;空缺现象是指有些词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含义或事物,如汉语中的阴阳,粽子。 多义或复义现象 1.一词多义现象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句义环境中表达出不 同的含义,以英语中的get为例。 语境及其含义以及所体现的感情色彩 1.语境:简而言之,语境是指语言单位所处的环境,分为狭 义语境和广义语境。 2.狭义语境:各个语言成分之间微观及宏观上下文关系,主 要包括临时的或稳定的联立或搭配形式,词语在这些搭配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什么是语义关系及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类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 知识大全- 语义关系(一)什么是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关系。语义关系跟句法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 ①我不吃了 ②香蕉不吃了 ③鸡不吃了 这三例句法关系都一样,都是主谓关系。但其背后隐藏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例1,我是动作的发出者,称为施事。例2,香蕉是动作的承受者,称为受事。例3,鸡可能是动作的发出者,如鸡吃米;也可能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我吃鸡。因此,例3是歧义的。可见,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种种复杂的情况。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类型 动词跟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叫格关系,是各种语义关系的重点。名词可跟动词直接组合,也可靠介词引人,因此介词也叫格标记。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有: 1.施事 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如:他哭了。/进来一个大汉。/被狼咬死了。 2.系事 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如: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了。/这个任务很重要。 3.受事 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如:地扫干净。/我们战胜了敌人。/他把树砍了。 4.与事 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可用介词给引进。如:他们教我英语。/他捐给家乡一笔钱。 5.对象 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如: 我们学习雷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家向老师敬酒6.致使 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可用介词使引进。如: 我热了一碗饭。/我们要振作精神。 7.结果 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 我写了一篇文章。/妈妈蒸了许多馒头。 8.工具 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如:他在刻铜板。/胳膊上裹着纱布。 9.材料 指动作行为使用的材料,可用介词用引进。如: 脸上搽了一层粉。/他在给庄稼施肥。 10.方式 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如: 钱存定期。/我们寄挂号。 11.处所

语言学 语汇和语义答案

测 试 试 卷(第五章 语汇和语义) 测试时间: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十五周 测试对象: 2009 级 汉语言文学 专业 课程: 语言学概论 考试时量: 10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 一、填空:11分 1、汉语的姐姐、妹妹,英语用( )表示,汉语的叔叔、伯伯、舅舅、姨父、姑父,英语用( )表示。 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 ),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 ),例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 ),其余的是( )。(本义 中心义 中心义 派生义) 3、( )( )( )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一般性 模糊性 全民性) 4、派生义的产生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隐喻 换喻) 二、判断:6分 1、“红”和“白”,“男”和“女”都是相对反义词。( × ) 2、反义词可分为相对反义和绝对反义两类。例如“生”与“死”是相对反义词。( × ) 3、英语单词pen 本意是指羽毛,派生意是指钢笔,这种词义引申方式是换喻。( √ ) 4、基本词汇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常用性三个特点。( × ) 5、同义词“little-small ”的意义差别是感情色彩不同。( √ ) 6、一个词最初的意义就是这个词的中心意义。( × ) 三、单项选择:8分 1、词义具有模糊性特点,( )组词语的意义不具有模糊性。( ) A .运动 学习 射击 B .伟大 渺小 早晨 C .白天 晚上 中午 D .快乐 悲伤 非常 2、下列各组词都属于基本词的是( ) A .map cut cap really B .dear cut cap really C .miss classroom TV D .make look do get 3、一般说来,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和外来词等( )。 A .属于一般词汇 B .属于基本词汇 C .有的属于基本词汇,有的属于一般词汇 D .有时属于基本词汇,有时属于一般词汇 4、同义词"抢劫"和"抢夺"的区别是( A )不同。 A .词义轻重不同。 B .感情色彩不同。 C .风格色彩不同。 D .语法功能不同。 四、术语解释:22分 1、同义词 2、本义和派生意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是本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是派生意义。 3、反义词 4、隐喻和换喻 是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5、义素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例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义素构成的,这些义素合起来来,是“成年男性”,这就是“男子”这个词的意义。 6、多义词和单义词 7、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五、简答:25分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基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 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里的词表示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实现象和基本概念。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 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马、鸡、酒、日、月、雨、风、大、小”等词,这些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 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例如“火”,可以组成“火车、火箭、炮火、烈火、火红”等。 2、什么是词义的全民性?为什么词义具有全民性的特点?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全社会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之分,没有阶级性。 词义的全民性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要素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能有阶级性。 院(系):___________级别:_________ 专业(班次):____ ___学号:______ ____姓名:______ (请考生将上述信息按规定要求填在密封线以上的栏目中,未按要求填写的试卷作废) -----------------------------试----------------------卷-----------------密---------------封----------------线---------------------

语义

一词多义(polysemy)作为语言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指的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密切相关的意义聚合的语言现象(Lyons, 1995)。英语也不例外,翻开词典,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多数单 词都不止一个意义,有的英语单词甚至有几十个意义。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有时 会是一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作为外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看透这种多义迷雾,揭开词语多义的本质,有 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今的语言学领域,不少国外学者对多义性做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索研究。他们运用认知语言学 中的理论解释涉及语言系统各层次的多义现象。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主要集中在词汇和句式层面。 国内学者对多义性的研究主要涉及多义词的认知理据、词汇习得及外语教学。 本文尝试从认知心理学家罗施(Rosch, 1975)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出发对多义词 汇语义延伸进行认知分析,探究多义词汇语义扩展的方式,揭示其深层的认知机制,以期给多义词汇教 学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及其特征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产生于当代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经典范畴学说(classi-cal category)的批判。经典范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范畴是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的;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范畴所有成员的地位均平等。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W ittgenstein, 1953)对游戏game范畴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游戏game范畴中没有各种游戏的共同特征(common property),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相似性就像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在体形、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性情等等一样以类似的方式互相重叠和交叉,由此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family resemblelance)。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人类学家伯林和凯(Berlin&Kay, 1969)对颜色范畴进行了研究。他们调查了98种语言,发现了基本颜色范畴和焦点色现象。他们认为,颜色的范畴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以“焦点色”为基础的。由此说明虽然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但对最典型的颜色的认知却是一致的,具有普遍性。到了70年代,罗施(Rosch, 1975)对焦点色的心理背景进行了探索,证明焦点色是源于前语言认知(pre-linguisticcognition),焦点色在感知和记忆中是突显的,比其他颜色辨认得更准确,学习和回忆得最快,因而更有利于识别和分类。之后罗施从对颜色焦点色的研究扩展到其他物体的研究。她在对其他鸟、水果、交通工具、蔬菜等10个自然范畴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 原型范畴理论具有以下特征: (1)决定范畴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有所变 化; (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其中心属性有更大的区别性, 其边缘属性与临近范畴属性交叉; (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 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 (4)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共

最新 词汇语用学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精品

词汇语用学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 词汇语用学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研究词汇现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词汇语用学研究局限性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学科(disci-pline)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通常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其中"相对"、"独立"和"知识体系"三个概念是定义学科的基础---"相对"强调了学科分类具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独立"则使某个具体学科不可被其他学科所替代;"知识体系"使"学科"区别于具体的"业务体系"或"产品".学科的分类主要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研究的目的与目标等五个方面进行划分。这就意味着,在讨论一门学科基本问题时,应该围绕以上五个方面来展开。本文拟从学科分类的视角出发,在结合前人对词汇语用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词汇语用学中的基本问题。 2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界定首先得确定研究对象,词汇语用学也不例外。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词汇语用学(lexicalpragmatics)这一术语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德国洪堡特大学的Blutner(1998)教授。根据他的定义,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为"与词汇语义不明确问题密切联系的语用现象"(陈新仁2005),换言之,就是指词汇语义学(lexicalsemantics)难以解决的意义问题。词汇语义学主要涉及词汇的概念意义、结构意义、文体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以及语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义)等。它们脱离单词具体使用语境而存在,可以通过原型范畴的描述而确定,属于词典意义的范畴。这样,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就可以确定为词典中无法描述的词汇意义。这些意义只有在单词的具体应用中才能实现,是动态而非静止的意义,是不可预测但是可以理解的意义,是千变万化但是有可以通过推理获得的意义。显然要对飘忽不定的词汇语用意义进行描述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词汇语用学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使用中不确定性词义语用处理"(冉永平2005,2012). 词汇语用学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研究词汇现象。根据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主要是从关联理论、顺应论、格莱斯和新格莱斯理论出发来解释词汇阻遏、一词多义以及各种词类和词缀的语用属性等问题(曾衍桃2005,2006;陈新仁2005).如我国着名学者陈新仁教授就从顺应论出发阐释了词汇阻遏现象,认为词汇阻遏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在拓展词库的同时对当前词汇系统构成状况的主动顺应以及语言使用者对自身表达需要的顺应(陈新仁2007).此外他还在顺应论的基础上解释了反义派生现象,认为反义词缀派生方式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系统和语境的理解(陈新仁2008).显然从语用学出发来解释传统定义的词汇现象是语用学家们为词汇研究寻找的突破口,对词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

词语之间的几种语义联系 自从“现代语言学之父”、世界最著名的语文学家索绪尔于本世纪初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观点以来,词语之间的系统联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重视,围绕词语之音的语义联系问题,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概念,如语义场理论、义素分析法等等。传统语言学只注意到词语之间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而实际上词语之间还有许多别的重要的语义关系。有些语义关系已被语言学家发掘出来了,还有一些则有待于进一步发掘。这里谈谈除了同义反义关系之外的几种重要的语义聚合关系,并谈谈他们在词语解释中的作用。 一、上下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是词语之间语义上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一个词语的全部语义(概念意义)包括在另一个词语的语义之中,这两个词语就构成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就是逻辑学上的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就是上下义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义词,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义词,如:“笔-钢笔”、“人-男人”、“听-偷听”、“销售-批发”、“红-粉红”、“白-雪白”等等。其中“笔”是“钢笔”的上义词,“钢笔”是“笔”的下义词。其余依此类推。 上下义词都有属种关系,没有属种关系的词不是上下义词,如构成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词就不是上下义词,如“中国-北京”、“衣服-衣襟”、“森林-树”、“船-船队”都不是上下义词。表示等级关系的词也不是上下义词,如“博士-硕士”、“处长-科长”、“年-月”都不是上下义词。因为这些词语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属种关系。 上下义词具有包容性,上义词的所指范围包容下义词所指范围,可以进入“乙是甲”的格式,但不能反过来说“甲是乙”。如可以说“钢笔是笔”,但不能说“笔是钢笔”。从逻辑上讲,如果乙真,则甲必真;如果乙假,则甲或真或假。如,“这是钢笔”为真,那么“这是笔”必真;若“这是钢笔”为假,那么,“这是笔”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上下义词具有相对性,甲词是乙词的上义词,乙词又可能是丙词的上义词。如“枪”是“武器”的下义词,又是“手枪”的上义词。 由于上下义词还具有传递性,若甲词是乙词的上义词,乙词是丙词的上义词,那么甲词也是丙词的上义词。反之亦然,如“人”是“男人”的上义词,“男人”是“老汉”的上义词,那么“人”也是“老汉”的上义词。 由于上下义词具有传递性,因此上下义词的上下义关系有远有近。具有最邻近的上下义词,就是直接上下义词,其他上下义词就是间接上下义词,如“人-男人”就是直接上下义词,“人-老汉”就是间接上下义词。 上下义关系是词语之间的重要语义关系,我们平常解释词语,给概念下定义,常常要利用词语之间的上下义关系,构成“属加种差定义”。如“钢笔是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石雕是在石头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这种“属加种差定义”是最常见的定义方式。 二、总分关系 总分关系是词语之间语义上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果一个词语所指的事物属于另一个词语所指事物的一个构成部分,这两个词语之间就构成总分关系。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组词是总分词,其中表示整体的词是总义词,表示部分的词是分义词,如“中国-上海”、“大学-系”、“房子-客厅”、“教学楼-教室”、“ 身体-头”、“鞋子-鞋底”、“四季-春天”、“森林-树”、“船队-船”等等。其中“中国”是“上海”的总义词,“上海”是“中国”的分义词。其余依此类推。总分词中分义词所指对象是总义词所指对象的构成部分,可以进入“乙是甲的一部分”的格式。如“上海是中国的一部分”。 总分词与上下义词有类似之处,都可进入“甲包括乙”的格式。但上下义词之间是属与种的关系,可以进入“乙是甲”的格式,总分词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进入“乙是

产品语义学基础知识

产品语义学基础知识 产品语义学语义学旨在通过研究语言的意义而达到健全的传播目的,那么它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便不言而喻了。普通语义学着重于研究语言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着重于研究入际传播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在普通语义学看来,生活里的许多麻烦事情都可归因于对语言的误用,如精神病就是由于使用语言不当而造成的。 对于设计而言,设计语义学所研究的是语言符号在生活中的含义和设计者传达的符号信息以及产品消费者(受众)接受的符号信息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要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递,以达到设计意图的传播和产品的销售。 针对语言同它所表达的实际事物的关系,语义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对此如不注意,便会导致传播的偏差,而这些情况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又恰恰容易被忽略。 1、语言是静态的,实际生活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实际生活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实际生活是具体的。 抽象是语言的重要而实用的特征。然而,语言越抽象,同实际事物的距离就越远,它所反映的生活图像就越模糊不清,因而也就越容易产生歧异和误解。 对语义的不警觉会出现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况,进而导致传播失误。下面有四种语言失当的常见现象:1、死线抽象:即使用语言时,把语言定死在某一抽象水平线上。2、忽视差异:即使用语言时,只顾语言整体一致,而不顾个体差异。3、非此即彼:即使用语言时,只看对立的两端,不管语言两端的过度层次,对事物做多方面估计。 4、自我投射:即使用语言表述事物时,个人不自觉地会将自己的一己之间作为普遍性知识来运用。也就是,表面上陈述事实,实则表达自我。产品语义学的目的在设计中,语义学关心的是设计对象的含义,对象的符号象征,以及它在什么心理、社会、和文化环境中使用。产品语义学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它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使设计作品(产品)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人们在操作使用机器产品时,是通过产品部件的形状、颜色、质感来理解机器,例如视觉经验认为圆的东西可以转动,红色在工厂里往往表示危险。第二个目的,是针对信息产品出现的新特点改变传统设计观念。 传统的功能主义是以几何形状作为技术美的基础,主流设计思想是“外形符合功能”,并在三维几何空间里设计几何形状。产品造型就意味着几何形状设计,并已形成一个封闭的几何形式法则,成为机械理论和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信息产品的行为方式不同于机械产品,一个个都象“黑匣子”,人看不见它的内部行为过程,如果按照对机械产品的理解设计或操作信息产品,就会感到无奈。因为电子产品的“外形”并不符合它的“功能”,用传统的几何形状概念无法描述这些产品的功能特性、含义和操作,设计师过去积累的大量的形式知识库在此不起作用了,所以功能主义设计思想无法适应微电子产品、机电产品、计算机产品。 产品语义学的传达要求设计任何产品,首先要明确用户,建立用户模型。用符号学设计时首先要建立用户语义模型,它主要包含用户对产品的认识、操作使用、经验知识、常用词语、以及对这些词语含义的理解。

从视频到语义:基于知识图谱的 视频语义分析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9, 9(8), 1584-159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c808712.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c808712.html,/10.12677/csa.2019.98178 From Video to Semantic: Video Semantic Analysis Technology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Liqiong Deng*, Jixiang Wu, Li Zhang Air Force Communication NCO Academ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Aug. 6th, 2019; accepted: Aug. 19th, 2019; published: Aug. 26th, 2019 Abstract Video understanding has attracted much research attention especially since the recent availability of large-scale video benchmarks. In order to fill up the semantic gap between video features and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video semantic analysis process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and adopts random walk to quantify semantic consistency between semantic labels. Then video semantic reasoning based-on knowledge graph is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knowledge graph can improve semantic understanding effectively. Finally, a constructed mul-tilevel video semantic model supports applications in video classifying, video labeling and video abstract, which has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media semantic. Keywords Knowledge Graph, Video, Classify, Semantic Analysis 从视频到语义:基于知识图谱的 视频语义分析技术 邓莉琼*,吴吉祥,张丽 空军通信士官学校,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19年8月6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26日 *通讯作者。

翻译第三章

第三章词汇的翻译 3.1 英汉语的词义对比 英汉词汇之间本身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首先表现在词义上。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他的Semantics ( 语义学) 中把最广义的意义划分为7 种不同的类型:外延意义(概念意义)(denotative meaning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 )、风格意义(stylistic meaning )、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 )、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 )、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 )。 一、词汇的语义范围(semantic scope) 不同 A, 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大于汉语词汇。例如: 1) He got all the credit for the discovery. 2) The ledger shows 300 pounds on the debit side and 50 pounds on the credit side. 3) The availability of cheap long term credit would help small businesses. 4) They sold grain on credit during time of famine. 5) How much do I have to my credit? 6) They cannot obtain credit at all in the trade. 7) They have opened the covering credit with the Bank of China, London. B, 汉语词汇语义范围大于英语。 1)发货 2)发传单 3)发言 4)发光发热 5)发电 再以汉语“意见”为例: 1)两位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2)党员应该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 3)他们对这项计划提出了修改意见 4)大家对你很有意见。

语义检索

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检索存在明显不足。在文献的组织与描述上,简单将关键词作为描述文献的基本元素,文献之间没有关联,是相互独立的、无结构的集合。在检索操作上,通常是基于关键词的无结构查询,难以反映词语间各种语义联系, 查询能力有限,误检率和漏检率很高,检索结果的真实相关度较低;计算查询和文档之间的相似度的方法也有局限。在用户交互界面上,用户的检索意图难以被机器理解,采用自然语言输入的检索关键词与机器的交互存在障碍。现有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检索存在资源表示语义贫乏和检索手段语义贫乏、查准率低下等问题,语义网技术的出现,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信息检索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生机。运用语义网技术,使解决信息检索中现存的问题,完善信息检索流程成为了可能。3.1 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模型目前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主要借助于目录、索引、关键词方法来实现, 或者要求了解检索对象数据结构等, 对用户提供的关键词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基于语法结构进行检索, 却不能处理复杂语义关系,常常检索出大量相关度很差的文献。 图3.1 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模型用户通过检索界面,输入关键词,文本操作系统对用户的关键词进行简单的语法层次的处理整合,与数字图书馆资源进行匹配检索,最终将检索的结果,再通过用户界面返回给用户。而数字图书资源,专业数据库等都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范畴,这些数字化的知识资源主要以数据库形态分布于全球互联网的数千个站点,这种以数据库形式存放的信息资源,通常是电子化了的一次文献,包括元数据、摘要或者是全文,也可以是全文链接的地址。 24 基于语义网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3.2 基于语义网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模型的设计思想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存在诸多问题。查询服务智能化水平低,无法对用户请求进行语义分析;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低,仅仅采用题名、文摘或全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标识文献内容,难以揭示文献资料所反映的知识信息,易形成信息孤岛;对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进行句法匹配,查准率不高;片面追求查全率,返回大量无关结果等。这些问题最终造成用户的真正检索意图难以实现。人们希望有突破性的信息检索技术出现,能够支持更为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具备理解语义和自动扩展、联想的能力,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样的需求下,本节深入探讨了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结合语义网技术,提出了以下基于语义网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模型的设计思想。3.2.1 机器理解与人机交互人们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和内容,因此,自然语言和表达的信息中蕴含着丰富的语义。尤其是自然语言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十分常见,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样的词汇还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近义词、反义词、词语的词性、语法结构等帮助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语言表达的确切含义,而计算机要做到这点却有难度。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以最短的时间查找出相关资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通常,检索系统总会返回相关度不高,甚至完全无关的信息,而有些相关的信息却往往被遗漏了。一方面,检索工具没能把已经存在的、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检索出来,另一方面,信息资源没有很好的被归纳,提炼成知识。利用语义网技术,将语义丰富的描述信息和资源关联起来,通过机器理解和人机交互,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挖掘。从本质上讲,人机交互是认知的过程,主要通过系统建模、形式化语言描述等信息技术,最终实现和应用人机交互系统。3.2.2 语义知识与描述逻辑从语义学的角度讲,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思维的体现者,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72]。人们在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时,通过词语、符号来表达思想。当人们看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