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模拟试卷

《德育论》模拟试卷
《德育论》模拟试卷

《德育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

1.狭义的德育专指

A.道德教育 B.政治教育 C 思想教育 D 法制教育

2.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

A.美国教育学的影响 B。德国教育学的影响

C.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D。英国教育学的影响

3.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是

A. 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4.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

A.思想教育的范畴 B.政治教育的范畴 C.道德教育的范畴 D.法制教育的范畴5.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

A.思想教育部门 B.政治教育部门 C.道德教育部门 D.法制教育

6.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指的是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7.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

A.王逢贤 B.鲁洁C.班华D.钟启泉

8.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自然性功能

9.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D.自然性功能

10.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D.自然性功能

11.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

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 D.自然性功能

12.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自然性功能 D.个体发展功能

13.通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

A.文化功能B.自然性功能C.个体发展功能 D.个体享用性功能

14.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

A.超越性B.可能性C.预见性D.教育性

15.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制约功能

16.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这是德育的

A.神学目的论B.个人中心目的论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17.强调个人价值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认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实现道德上的自由或自治。这是德育的

A.神学目的论 B.个人中心目的论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18.认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德育的

A.神学目的论B.个人中心目的论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19.德育的神学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阿奎那B.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

20.德育的个人中心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阿奎那 B.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

21.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是( C)

A.无律阶段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D.自由阶段

22.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B)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23.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进行肯定和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的德育方法是(D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平价法

二、名词解释

1. 政治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

2.德育的文化功能【是指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

3.德育的经济功能【是指学校德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特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素质正是经济活动所必需的),而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4.德育的享用功能【即是说,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5.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三、简答题

1.德育泛政治化的表现有哪些?

(1)在思维定势中,把道德教育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考虑德育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

(2)在德育的实际实施中,出现道德教育完全政治化的倾向。

(3)在日常社会生活和德育过程中,人们往往持一中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纯属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

2.德育泛政治化的后果是什么?

(1)它伤害了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

(2)道德教育的过于政治化,也伤害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展开

(3)它还使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畸形化。

3.政治与道德有何区别?

(1)政治强调服从,道德则以自愿为基础。政治可以通过国家机器等强制手段来推行,道德却以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为机器。

(2)政治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它必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便伴随人类社会,它与人类社会公存亡。

(3)内容不同:任何社会的政治都是直接为维护或变革某种生产关系服务的,它的内容涉及阶级、国家、政党、民族、国际政治等方方面面;而道德反映的是个人、家庭、阶层、阶级等社会关系,它涉及个体的生存,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

(4)存在方式不同:政治的存在方式大多是显性的和成文的,而道德的存在方式既有显性的、成文的,也有隐性的、不成文的,如各种社会准则、义务、责任往往是显性的、成文的,图腾、禁忌、风俗等则是隐性的、不成文的。

(5)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密切程度不同:政治比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密切程度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也在最大程度上捍卫着经济基础;而道德对于经济基础的反映却具有间接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6)对于社会存在的作用在范围和程度上有差别:政治对社会存在的作用更及时和直接;而道德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则更广泛和持久。

4.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何区别?

(1)由于政治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更加直接,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变动性较强,而道德教育的内容则比较稳定

(2)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政治觉悟的形成和提高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心理机制上各异,因此在实施的途径、手段、方法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3)在政治教育中,具有政治权力优势地位者(如国家、政党、政治集团的领导人)就是教育者;而在道德教育中,只有道德上合格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

(4)政治教育中有不平等,甚至欺骗、蒙蔽等特征,可以是不道德的或非道德的;而道德教育则以道德上人格平等为特征,不允许以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四、论述题

1.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及其弊端?

(1)原因:传统思想的影响、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2)弊端:

①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

②目前教育学或德育原理方面的著作往往在下定义时讲德育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机制并不等同于道德教育。可资借鉴的西方德育心理学主要讨论的是道德教育,所以在论述德育过程或德育的心理机制等问题时又通通变成了道德教育过程或心理机制等等的描述,这在理论体系上存有致命的逻辑问题。

③过于宽泛的德育概念在理论上往往使人无法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讨论德育的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德育均指道德教育.英语中也只有“moral education”与之相对。我国德育的其他内容他们称之为公民教育、宪法课等等。我们若一味坚持自己的“特色”,则难以

与人对话,难以“同世界接轨”。

④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而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⑤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问题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问题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因为政治觉悟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道德的发展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它们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其过程与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2.如何理解德育与政治的关系?

(1)政治要求是不是合乎道德的?是否符合更为普遍的道德原则(如人性原则)?

(2)提出政治要求的阶级或政党本身是否具备“道德人格”?是否具有“道德合法性”?

(3)这些政治要求是不是可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4)实现政治要求的手段和方式(诸如运动式、成人化)是否合乎教育学的要求?五.分析题

案例:

高二是比较重要的阶段,然而很多同学面对节奏突然加快的课程和直线上升的各科作业量,都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应对方法,以至于经常有人上课迟到、早退.甚至在自习或上课的时间吃东西。班主任周老师多次找这些同学谈话,无奈批评教育都不起作用,一开始都是满口承认错误,保证下不为例,可惜都是说的比唱的好听,过后,迟到的依然退到,吃早餐的依然是把早读课堂当食堂.

一天在每周例行的班会上,周老师详细地总结了本周的班务情况,包括考勤记录,然后对同学们宣布说:“从今天开始,我们班实行一个针对早读迟到早退、吃早餐的惩罚措施:哪位同学迟到一次就罚在班会上给大家唱一首歌,迟到两次就唱两首,天天迟到我们就给他开个人演唱会。一是借歌声向同学们表达歉意,二是有助于同学们展示个人风采,说不定我们班还能挖掘出一两个歌星呢。”一席话听得那几个最爱迟到的男生当时就傻了眼:“唱歌?不是吧——不如让我们去跳楼好了。”

周老师听着这几个调皮鬼的长叹短嗟.暗暗地笑了。果然这招非常见效.慑于在大庭广众抛头露面进行个人表演的威胁,那些违反早读纪律的同学都收敛了很多,偶然有一两个不小心迟到的,在班上面红耳赤地放歌一曲之后,再也不敢“争取”这种当众展示的待遇了。从此以后,我们班的早读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流动红旗常常驻扎在我们班.而每周的例行班会更成为了同学们最为期待的活动.因为可以欣赏违反纪律的同学的歌声嘛。

结合案例分析教育者在实施惩罚时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惩罚是对学生不良品德做出否定评价,以使其克服和改正的方法。惩罚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惩罚的方式有批评和处分。

惩罚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明确认识自己品德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在情感上引起内疚和痛苦的羞愧感,促使其克服和改正不良品德。

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强化的方式.在教育活动中使人们产生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体罚等惩罚方式被广泛否定和禁止.因为它不符合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方面,许多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也都认识到了惩罚所具有的教育性。例如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尤其是禅宗的教育思想中,“当头棒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强调。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正确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

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正确运用惩罚手段的基本要求有:

(1)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不能为惩罚而惩罚。必须让学生认识问题所在,认识惩罚手段所实际寄寓的教师的爱心、善意与尊重。在学生已经认识错误所在并决心不再重犯时应免于处罚。

学校生活规则不纯粹是一套惩罚制度,其教育价值更为重要。惩罚虽不能直接起到改造和教育的作用,但与改造、教育相结合.不但可以增强惩罚的惩戒效果。也可以增强改造和教育的效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惩罚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

(2)惩罚必须仅针对学生的道德过失。在学校生活中,“惩罚”归根结底是一个伦理概念,它暗含对某种行为方式的否定,认定某种行为方式是不合乎道德的。说学校惩罚是一个伦理概念,意味着学校惩罚针对的是学生在道德上的行为过失。对于学生的非道德性过失,不得以惩罚的方式处理。例如,学生做错练习,只能要求学生重做和改正,而不能惩罚学生。在认知领域,惩罚有过错的学生,违背教育的道德原则,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学校把惩罚限制在道德领域,而不把惩罚扩散到非道德领域,这一点与非学校生活有很大不同。

(3)惩罚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要避免那种主观、武断和随意的惩罚,必须以恰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许多善良的教师可能都有同感:学生犯了错误,必须予以惩罚,否则,他们不能记取教训。但他们还是孩子,重罚他们,于心何忍?罚他们多抄二十遍生字,或者罚他们放学后多学习一个小时,是较好的惩罚。这种做法表面上非常合理,但实际上问题很大。教师以学习的方式惩罚学生,无意之中就在学习与痛苦、羞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认为的联系,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憎恶。这种仁慈的代价太大了!因此,学校惩罚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不纯粹是个技术问题,其中还有伦理问题。

(4)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一方面,惩罚强度必须足以警醒学生;另一方面.惩罚又必须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其造成精神或身体上真正的伤害.此外惩罚法还应有时机的意识,注意场合与火候。

(5)惩罚要有灵活性。即不能刻板地使用惩罚手段。这一是指惩罚的形式多样化,二是指因对象而异使用惩罚。比如对于感受性较强,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少用或减轻惩罚的强度,相反,则应当调整惩罚的力度。适合公开处罚的惩罚应当充分发扬民主获得学生群体的道德支持,也扩大惩罚的教育面。

2.案例

《北京青年报》1991年4月2日刊登了一篇中学生对电影《焦裕禄》的观后感,很值得我们深思。 124中的小伙子刘煜在看《焦裕禄》时哭了——“当时我真激动,恨不得马上去干一番什么。”可他走出电影院没10分钟,看看从自己身边走过的忙忙碌碌的人群,心里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很多中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是因为青春的热血和他们头脑中现有的观念发生了抵触。高一学生杨楠承认:“我看枪战片也没像看《焦裕禄》那样揪心。但是,虽然我承认焦裕禄很值得尊敬,可让我去像他那样,我可做不到。”因为他不相信人能全心全意地为别人,“焦裕禄真的就没一点私心?”女中学生甄憬然回忆看电影

时的感受时说:“焦裕禄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在他身上体现了最伟大的人格。”可我却不能同意那句话:‘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我更同意三毛的一句话:‘假如把一切都献给了别人,那么你一生中就虐待了一个生灵——那就是你自己。’人应该想想自己。”崔炜同学则一直没闹明白:“焦裕禄怎么能做到像人们说的那样?他为什么会这样做?难道他就没有想到要先做个好丈夫、好爸爸吗?166中一位不愿说出名字的男生更直言不讳:“焦裕禄的确是个好人,但他太不适合用来教育我们这一代人。他活得太累。”高二学生王京宇的见解拥有着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共鸣:“现在从国家到个人都讲求务实,这是最根本和最自然的东西。人其实只有先保重自己才谈得上去帮助别人。”

结合案例分析道德教育理想化的主要特征。

道德教育的理想化则主要是用理想主义的目光来看待道德教育的一切.认为道德教育应该达到也能够达到理想的境地,从而表现为对生活现实的脱离,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空想。

道德教育理想化的主要特征如下所述:

(1)在本质上,它在现实生活之外预设了一个至善至纯的完美无瑕的世界.认为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是人真正值得追求的.面向这个世界并为这个世界培养完美的人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它只问价值、不问事实,只做应然的思索、不作实然的判断,只憧憬未来、不反思过去和现在,一味停留在自己凭主观愿望设定的圈子里,并以此来指导道德教育的实践。这样,道德教育过程在本质上就变成了理想主义的行动和乌托邦式的实践,而欠缺现实可能性的考虑。

(2)道德教育的理想化在培养目标上的表现最为突出。在培养目标上,它要培养的是那种通体为善的毫无瑕疵的人格,譬如圣人和完人.而不顾及这种人格的实现是否可能以及是否有必要。在中国和西方的传统道德教育中,这种几近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人格一直是道德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在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虽然有时并没有明确把道德教育的目标确立为培养圣人和完人,但在对培养目标的表述以及我们为学生所树立的道德榜样上可以看到,这种道德理想主义的痕迹依然浓重,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高不可攀,不但非常人所能及.教育者本人也并未做到。

(3)在内容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向学生传授的多是一些美丽但空洞且华而不实的大道理,这些大道理听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错误,但脱离了现实的生活基础,脱离了学生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去。“譬如,‘从小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树立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等等.这些响亮的口号每个中小学生都会喊,但未必人人都理解,恐怕小学生中难以有一个人能理解得了。”如此类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道德教育内容给人的感觉是可望而不可即,似乎永远只能停留在遥远的彼岸,或只有少部分精英人物才能做得到,对普通大众而言是无法企及的。如果说,在充满激情的和理想主义居于主流的年代这样的内容还能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已逐渐走向冷静和理智思考的时代,这种脱离现实的内容就再也难以对学生产生预期的影响,甚至会适得其反,

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制。

(4)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德育论》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

1.德育的社会中心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阿奎那B.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

2.我国《小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A .1983年 B.1993年C.1995年D.2000年

3.我国《中学德育大纲》颁布于

A .1983年B.。1993年 C.1995年D.2000年

4.德育内容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的是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5.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德育内容呈示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特色的是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6.学校德育由对灌输模式的批判走向对自主道德、理性能力等等的强调,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现许多尊重道德学习主体性的努力的是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7.以生活为基础来开展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在性质上应A.凸显生活性B.实践道德生活C.取材于现实生活D.通过实际的生活8.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柯尔伯格C.班杜拉D.杜威

9.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柯尔伯格C.班杜拉D.杜威

10.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B.柯尔伯格 C.班杜拉D.杜威

11.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关心

A.个体内部的冲动、思想、感情B.外显的行为。

C.道德判断力的发展D.隐性课程的设计

12.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天生的无意识结构部分是

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

13.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控制本我,但是以来自本我的能量为依托的是

A.本我 B.自我C.超我D.无我

14.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作为人格的象征、社会道德的代表,是人格的最后形式而且是最文明部分的是

A.本我B.自我 C.超我D.无我

15.柯尔伯格进行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研究时采用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 “两难故事法”C.“推理故事法”D. “自述故事法”16.根据柯尔怕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1) 的

儿童是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17.根据柯尔伯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2) 的儿童是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二、名词解释

1.德育的神学目的论【这种目的论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

2.德育的个人中心目的论【即个人本位论,其基本观点是德育是使人性得到完善的手段.德育目的应该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和道德需要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它强调个人价值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认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实现道德上的自由或自治。】

3.德育的社会中心目的论【即社会本位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他律【是指那种不重视人的价值,靠外部力量使人接受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履行一定的道德规范,并依靠社会舆论和社会奖惩等为动力,促使人在思想上和言行上循规蹈矩。】5.自律【是指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和驱动力依靠理性、信念和道德良心,依靠内心自觉,而不是靠外力强制。它尊重人的价值,强调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智慧、潜能及创造力。】

6.品德行为【也叫思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做出的反映,是实现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行为意向及其外部表现。】

7.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8.自我体验【伴随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对自己思想、言论、行为作价值判断时产生的道德情感。】

三、简答题

1.如何界定德育的外延?

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

所谓“守一”,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只能指道德教育

不仅要“守一”,而且也要“望多”。“望多”的意思有两条,一是思想、政治信仰的确立等

本身是重要的,所以要望多,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等与道德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望多”,从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本身。

2.学校德育功利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1)德育功利化的特征:

①表面性:只注重德育的外在功能,看重社会的眼前利益,因而短期行为严重。社会出现什么要求,德育便去抓什么。

②片面性:德育要求单一化,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机械训练,而忽视情感体验和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与选择能力的培养。

③成人化:德育以成人的观念、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使德育要求不切实际,既空且虚。

一刀切:即按同一模式标准、方法来要求、教育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他们个性品质的多样性、层次性。

(2)德育功利化的表现:

①政治化倾向

②只关注社会即时需要,忽视对人的基本品德素质的设定和对未来人才品德素质的预测和规划。

③德育知识化

④德育过程简单化、形式化,追求所谓立竿见影的“效果”

具体表现为:

第一,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

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德育过程形式化明显。德育过程没有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完整体系.而是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或某一针对性的教育,往往容易造成追求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

3.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难以承诺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使命。

人生境界是人生的最大课题,它体现着人的价值追求,标志着人之为人的层次和水平。人生境界的提高不是天然生成的,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其中,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是这些外部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显然,具有功利化倾向的学校德育是不能担负起这一使命的。它以社会政治为理想境界,以社会需要为终极目的,把德育仅仅看作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人生成为被规定、被规范的人生,使德育远离了人的生活,远离了人,这与我们理想中的德育所要追求的目标相去甚远。

(2)难以实现德育的个性发展价值

学校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因为:第一,德育的功能在于育德,而思想品德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一致的。第二,个性的发展需要德育的积极参与。如果没有德育的参与,个性就会失去灵魂和方向,也就没有什么个性可言。

具有功利化倾向的学校德育.其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的.强调德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在这里留给“个人”的余地很少.有人批评我们的学校教育“目中无人”,这一点在德育中表现尤为突出。德育目标的成人化、一刀切.德育方式的模式化,都体现出学校德育功利化

对“个人”的关注极少.因此,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就无从谈起。

(3)学校德育功利化的运行模式是一种客体化模式

因为学校德育功利化所追求的是社会意志。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就把学生作为单纯的客体看待,而丧失了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和尊重,使整个德育过程在一种客体化模式中运行。

4.德育文化功能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德育的文化功能,是指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前者是维护性功能,后者是变异性功能。德育的文化功能是其它功能的基础、手段或工具,任何功能的实现首先要依靠德育传递相应的文化信息(文字形式或口头形式、物质形式)。

(1)德育之文化维系功能的实现,有两条途径。

第一条是通过文化传承。德育所传递的文化与智育不同,它主要不是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而是规范形态的文化,如世界观、人生观及各种价值观等。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对个体或群体的人格发展方向具有特别重要和深刻的影响。

第二条途径是文化控制,使社会文化得以整合,得以稳定发展。道德作为一种普遍性规范,对文化本身具有强有力的控制作用,对各种文化进行取舍、鉴别。一种文化只有当它符合特定社会的道德标准时,才有可能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否则,就会遭到摒弃或引起文化冲突。

(2)德育之文化变异功能,是指德育能使既定文化改变内容与结构,选定新的发展方向。

这种功能的实现,也有两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适应性。学校德育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的文化情境,提供不同的价值规范,要求受教育者从多种文化中增强适应性,提高“承受阈”,形成具有弹性的文化适应性。这样,即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的面对文化冲突.也能顺利地加以解决。

第二条途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文化创造能力。在人与文化的因果链条中,教育尤其德育是突出的环节。通过德育培养革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以新的价值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人格构成,使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些都有助于创造新文化。

5.制约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校德育内容是为达到学校德育目标服务的,是服从于和服务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而学校德育目标又是服从于和服务于教育目的的,因此,学校德育内容必须根据教育目的、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对德育内容的直接制约作用,间接地反映了社会对德育内容的根本制约作用因为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性要求确定的。

(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学校德育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使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耦合,才能使德育内容不仅是学生可接受的,而且才能使德育成为一种发展性的德育。

(3)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品德实际。学校德育内容的确定还必须考虑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和学生品德的实际状况及水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等形

势发展的具体状况及主要任务不同,因而它不仅对学生品德上的要求也不同,同时也导致学生思想状况的不同;此外,不同学生的品德发展实际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而要使学校德育内容切合学生品德实际,其有针对性,取得实效,其确定必须考虑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和学生品德实际。

6.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基本涵义?

(1)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结合。

(2)基本涵义是:

①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任务服务的;

②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的活动方法;

③德育方法可分解为更具体的多样方式。

7.我国目前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我国目前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1)说服教育法:说服是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充分地陈述理由,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的一种德育方法。它是道德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3)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5)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6)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进行肯定和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的一种德育方法。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德育的超越本质?德育超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何在?

(1)道德教育的超越本质

直到现在,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依然是适应论、服务论,稍有变化的只是不同时期服务和适应的对象和目标有所变化而已。当德育被当做政治或经济的工具时,就必定很难找到恰当的位置,难怪人们要感叹德育“首而无位”了!即使我们一再呼吁和强调德育首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依然软弱无力。

今天,要超出这两难境地,我们就必须提倡德育的超越本质。对时代问题来说,我们要超越(否定和克服)“经济至上”、“物质主义”的病症;对学校德育而言,我们要超越(批判)指导思想上的机械适应论。这就是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的真实意图。

(2)超越的必然性

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是由于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具备创造和发明才能;还在于能意

识到自身的使命,赋予自己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道德的本质不在于它是一种规则,外在于人,强加于人;而在于它是人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它丰富和充实了人的内心世界,使人性发扬光大,使人更像一个人。因而,道德的本质就是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它是精神道义对物质功能的超越,是可能对现实的超越。它从根本上决定了道德教育的超越本质,这也正是德育的超越性不同于智育、美育的超越性的地方。

(3)超越的可能性

有人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物质文明比较落后,提出道德教育要超越物质主义,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没有多少现实意义。这种观点貌似有点道理,实则却存在两个根本性错误。

第一,它混淆了物质文明与物质主义两个极为不同的概念。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既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展示,也为更好地发展人的本质力量提供了可能。但物质主义却是有害的,它是庸俗唯物主义的翻版,只看到了物质条件对人的制约,而否认了人具有改造环境的力量,尤其是否认人的道德理想的价值。

第二,这种观点还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下(是否拥有以及拥有多少物质财富),都存在一个精神追求和道德理想的问题(核心是如何对待物质财富的问题),这才是真实的人、全面而完整的人。辩证唯物主义从本体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并不能推出先有物质,后有精神。对人的存在来说,物质条件和精神追求缺一不可,只是不同条件下的追求会有不同而已。我们绝不能期望先抓物质文明,然后再回过头来抓精神文明。

目前,我国物质生活条件确实不算富裕.有些地方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确系当务之急。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物质主义当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追求。对社会来说,还需要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对个人来说,应该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惟利是图,沦为金钱的奴隶,成为“经济动物”。同时,还要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个人无论处在什么物质条件下,都有如何对待财富的问题。学校德育有条件引导和鼓励这种追求,使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也正体现了德育的超越本质——对物质主义的超越!

2.论述学校德育功利化的特征、表现及其局限性。

学校德育功利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1)德育功利化的特征:

①表面性:只注重德育的外在功能,看重社会的眼前利益,因而短期行为严重。社会出现了什么要求,德育便去抓什么。

②片面性:德育要求单一化,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道贺行为的机械训练,而忽视情感体验和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

③成人化:德育以成人的观念、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使德育要求不切实际,既空且虚。

一刀切:即按同一模式标准、方法来要求、教育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他们个性品质的多样性、层次性。

(2)德育功利化的表现:

①政治化倾向

②之关注社会即时需要,忽视对人的基本品德素质的设定和对未来人才品德素质的预测和规划。

③德育知识化

④德育过程简单化、形式化,追求所谓立竿见影的“效果”

具体表现为:

第一,把德育目标当做德育起点。

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3.论述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的基本框架.

(1)在性质上凸显生活性

把道德教育的性质定位于生活性,则表明生活道德教育和以往的种种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科学化的道德教育相比较。并不仅仅是停留在教育手段或策略的变化上,也不是为挽救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危机而采取的权宜之策,而是一种质的变化,是一种从高度形而上的层面对道德教育的本质予以审视而做出的本体性的关照。以生活性的观点再来看道德教育过程,道德教育应是人文的、丰富的和实践的而非科学化的、单调的和知性的,是生动具体的道德体验和实际行动,而非静态的毫无生命力的机械存在,是与生活合为一体而非与生活相隔离的另外一个世界,进而言之,它就是生活本身。

(2)在目的上:实践道德生活

以实践道德生活作为生活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说道德教育最终指向的既不是超验性的神的世界,也不是像自然界一样机械运转的由绝对的道德律令组成的世界,同时也不是什么抽象的并无任何依托的人性,它所指向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的生活。使人过上道德的、美好的生活,并在生活过程中体验道德对于人的重要意义,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最终归宿。

(3)在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

道德教育的内容所要解决的是在道德教育中要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说,就是指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所要传递或使学生掌握、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类的东西。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实质性的内容在道德教育中都是必要的,否则,不仅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会落空,道德教育不能承担起培养一个具有丰满的道德人格、自觉实践道德生活的人的使命,而且,离开了具体内容的支撑,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也将流于空洞和变得毫无依托,成了机械的纯粹形式上的训练,这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道德问题。

(4)在方式上:通过实际的生活 -

生活就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或者说,要充分弘扬生活的工具性职能和道德教育价值。

把生活视为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固然是基于对脱离生活的或非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方式之弊端的深刻批判和认识,是对科学主义道德教育方式的反动和矫正,但同时更是植根于生活和道德、道德发展、道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植根于生活教育和其他方式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和基础性。

五.分析题

1.案例:

一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

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小弟弟:“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准备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是,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要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由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有学会了打架、偷窃、抢劫,为了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折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结合本案例分析德育工作中为什么要尊重与满足德育对象的合理需要?

(1)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德性生成的基础

人生的活动.有出于理性者,有出于本能者,后者的力量要千百倍于前者。不正视本能,就无法掘发生命的奥秘。心理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表明,“本我”(或叫本能)本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与原动力,惟有使人的本能欲求获得相当的满足,人的生命,甚至人格,才有健全的发展。因此,若想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当代中国要营造出一种正当的社会生活来满足学生合理的、基本的欲求,这是让个体持之以恒地修德的动力之所在,也是个体具有创新力的源泉。

(2)需要:人行动的原动力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这样,从需要的作用或功能看,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从德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激发和引导人的需要就是育德的重要一环。

(3)承认并引导人们追求合理需要:既是德育人性化的体现,更是培育健全人的重要前提。

承认“人欲是有地位的”,进而引导人们追求合理需要,既是德育人性化的体现,更是培养健全人的前提。因为德育不是别的,而是生活。既然人有需要,那么需要的满足就是利己。利己本身并不可怕,因为利己本身并不是罪恶,关键是人采取什么手段去利己。因此,利己本身并不包含道德问题,但如何利己,即利己的手段就有一个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了。

道德教育要使人明白的重要的道理,就是只有通过利他才能真正达到利己的目的,只有利他才是公平合理地利己的正当途径;而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与人为善和乐于施善的人是十分快乐和幸福的。

2.案例:

严老师使用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一个小组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严老师为学生设计了“站报纸”游戏,要求6人一组,同时站在一张报纸上,坚持10秒钟就算成功。严老师宣布开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报纸片刻间就被踩得稀烂。失败以后,有的小组互相指责.有的小组在商量对策。第二次,总结经验的小组在默契配合仍欠缺一点,依然没有成功;相互责怪的小组依然失败。第三次,前者成功了.后者开始醒悟……若干次后他们也成功了。严老师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一个个小组获得成功.她不需要说什么了。学生们在游戏中已经领悟到“相互配合”的意义,对“团结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

一旦孩子能够从这一游戏中感悟出,相互协作与谅解对实现团体目标的重要性时,他

们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个来自他们自己亲身体验并由自己总结、归纳而得出的道理。虽然这个道理其实正是教师希望他们获得的。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形成一定社会实际关系的基础,是沟通客观和主观、客观社会关系和主观精神关系或主观品德的桥梁。正因为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形成社会实际关系的基础,是沟通社会实际关系与学生主观精神关系或内在品德的桥梁,因此,从品德产生的根源上说,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不仅如此,学生的品德也只有在活动和交往中才能表现出来并受到检验。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外化为相应的品德外显行为表现的桥梁。

(1)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

通过活动,加深了对道德原则、道德知识的理解,为道德的真正获得提供基础。

道德蕴涵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应有关系的基本要求,而要真正认识和理解这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只有在活动中,只有在体现这些要求的社会关系中并通过实际地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实现。

(2)在协作和交往中,可以培养和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道德的根本关系是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这种利益关系只有通过活动和交往才能体现出来,而基于这种利益关系所要求的责任、义务也只能通过活动才能产生。

(3)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越来越有机会自由地讨论。越来越有机会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进行比较。这样,他们不仅逐渐学会理解别人,也学会如何使别人理解自己,互相尊敬的情感产生了。。而且,他们不再把规则看作是不可改变的,公正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他们逐渐摆脱了成人的强制,遵守规则不在是处于免受成人的惩罚,而是成了内心的需要。由他律走向自律。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导读:本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选择题 1.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中,要求教师()。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 B.对学生放之任之 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 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 【答案】C 【解析】留白,即故意留有一定空白,留有一定余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逼得太紧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晾一晾”,留一个缓冲的余地,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2.法国历“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丹东 D.戴高乐

【答案】B 【解析】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由此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称该政变为”雾月政变”。因此本题选B。 3.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开始施行。 A.1994年1月1日 B.2006年9月1日 C.1995年9月1日 D.2007年6月1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本题选B。 4.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C.教育部门 D.学校 【答案】A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2)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1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教育论 1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 )。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5、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二、多选题 1、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手段来查找困难的症结( )。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2020年度深圳九年级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2(含答案)

2020年度深圳九年级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2(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读音正确的一项() A. 粗拙.(zhuō)亵.(xiè)玩侮辱 ..(wū rǔ)迥.(jiǒng)乎不同 B. 亘.(gèn)古拖沓.(tà)憎恶 ..流离(diān pèi) ..(zèng wù)颠沛 C. 伴侣.(lǚ)滞.(zhì)笨骨碌 ..(gū lu)风餐露.宿(lù) D. 选聘.(pìn)书斋.(zhāi)调羹 ..(tiáo gēng)五脏.(zāng)六腑.(fǔ)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 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 ....,结果那次竟成了永别。 B. 2017年,农民王有为参加了人生中第三次高考,他年过半百,锲而不舍 ....,终于圆了自己几十年的大学梦。 C. 冷水江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而梅山歌谣古老神秘,梅山山歌、傩 歌、佛歌妇孺皆知 ....,广为传诵。 D. 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 ....,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复习阶段,能否做到高效有质,是成绩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C.今年春天,近30天左右的阴雨天气一直困扰着长沙市民。 D.随着高口碑综艺节目《声入人心》的插出,几位音乐剧演员也开始蹿红。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行的加快,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④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⑤文物非法交易也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⑤③① C.②①④⑤③ D.①③④②⑤ 5.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著名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B. “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就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荷池的无限生机。 C. “基本条件”“空气干燥”“摘下军帽”“品德高尚”这四个短语中,“空气干燥”与“品德高尚”结构相同。 D. “铭”,是一种议论性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说”则是古文中的用韵文体,这种文体中叙事也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题,共4分)

小升初语文招生试题及答案

2012年小升初(重点中学)招生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基础部分 1、看拼音写汉字(5)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cōnghuì(),演算使人jīngmì(),哲理使人思想shēnk è(),论理使人有xiūyǎng(),逻辑修辞使人sànbiàn()。 2、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5) ()()()() 璀.璨.咀嚼.粜.米趔趄. ()()()() 解剖.恐吓.倔.强.埋.怨 3、根据拼音填入空白处的恰当的汉字(4) màn 不经心条斯理山遍野轻歌舞 火势延天真烂临窗布嘲笑骂 4、改正下列词语和句子中的错别字(10) A 不屑置辩无遐顾及相形见拙自出新裁() B 见义思迁纷至踏来怨天忧人人才汇萃() C 他虽然年近古稀,却仍然笔耕不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材富。() 5、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3) 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A 书本 B 信 C 写()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A满足 B 讨厌 C 厌倦() ③每日通宵达旦.地看书。A 天亮 B 第二天 C 元旦() 6、选词填空(4) 健康健壮震动震撼缓缓慢慢徐徐惊叹赞叹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却要大打折扣。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舒臂的时候,我们()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的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爱。 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A 民主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 B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①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②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③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④教育评价的标准不同⑤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胡锦涛总书记在对全国广大教师的几点希望中指出:“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者。” A.学习 B.点拨 C.引导 D.创造 3.当一位新手型教师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时,那么在教师成长过 程中他属于()。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 A.前提条件 B.基本保证 C.必然要求 D.必然结果 5.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王老师收缴了小陈的手机,并将短信内容向全班 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给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教学原则反映了()。 A.教育现象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师生关系 7.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的方针。 A.教育、感化、挽救 B.批评、教育、惩罚 C.说理、劝服、感化 D.教育、劝服、挽救 9.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10.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去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12.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阐述错误的是()。 A.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B.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C.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商鞅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试卷(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试卷(有答案) 本次试卷100分,时间是60分钟 学校——姓名——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0分)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苍穹.(qóng)羞.涩(xiū) 瞻.仰(zhān) B、豁.开(huō) 鳌.头(āo) 旗帜.(zhì) C、狞.笑(níng) 魁.梧(kuí) 协商.(shāng) D、嘟囔.(náng) 肆虐.(nuè) 汹.涌(xiōng) 二、巧填同音字(6分) chóu: ()备()恨忧()应() lán: ()球()杆()截斑() biàn: 方()()化()及()别 三、按要求写成语(6分)。 1、描写跟艺术有关的成语:、 2、描写战斗场面的成语:、 3、形容雨下得大的成语:、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前来观看“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的人很多,有学生、少先队员、医生和工人。(修改病句)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缩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积累了很多诗词佳句。“野旷天低树, ”,“,望湖楼下水如天”“绿树村边合,”“两山排闼送青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物,有的桑娜夫妇,的鲁迅,的狼牙山五壮士, 的蒙古人民。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说起“民魂”,我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言: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0分) (一)草原(节选)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把这段内容补充完整。(6分) 2、用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2分)

2018年小升初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小升初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1、看拼音写汉字,并按要求答题。(8分) 心惊胆zhàn( )应接不xiá( )迫不jí( )待shǒu( )屈一指 落huānɡ( )而逃lì( )兵秣马等量qí( )观蜂yōnɡ( )而至请依次写出第二行所填汉字在该词中的意思: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看”的近义词,不能重复。(6分) “抬头往上看”叫( ) “从上往下看”叫( ) “仔仔细细看”叫( ) “实地欣赏看”叫( ) “范围广泛看”叫( ) “粗略大致看”叫( ) 3、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6分) “寝不安席”的“寝”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根据这个词语中“寝”字的意思,写出一个也含有“寝”字该意思的成语:。 4、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 )闰土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长大后的闰土与我之间已经筑起一堵厚厚的墙,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 )当我们两人再见面时只能沉默以对了。 5、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和沁人的花香相得益彰 ,广州处处春意盎然, .... 。无论在增城的白水寨、南沙的百万葵园,还是市内的流花湖公美不胜收 ....

园、云台花园,到处都是碧草连天、花团锦簇 ,一派生机勃勃。在这美好 .... 的时节,与同学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 A、相得益彰 B、美不胜收 C、花团锦簇 D、天伦之乐 6、按文字提示填写内容。(6分) (1) 人们在探究学问时,时常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往往会有陆游在《游 山西村》中所说的那种“”的感觉,但如果能怀有坚定 的信心,继续前行,锲而不舍,就一定会出现“”的光辉前 景! (2) 我爱生活,我爱四季。 我爱春天,在绿水碧江的江南,感受“”的江南春景; 我爱夏天,在初露头角的荷塘,享受“”的初夏风光; 我爱秋天,在迟暮寂寥的村庄,抒发“”的萧瑟秋景; 我爱冬天,在千年积雪的窗外,领略“”的岷山冬景。 7、按要求写句子。(4分) (1) 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塑,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修改病句) (2) 雅鲁藏布大峡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缩句)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5分)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复习要点材料及模拟题

综合素质(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1.全体性。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换言之,素质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儿童按照某种标准(例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素质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从立法上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与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定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2.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但如果把基础教育局限于职业的、定向的训练,就会使本来应得到扩大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过早地停滞、萎缩,这岂不是同教育(优化控制)一词的本义背道而驰吗?怎么能指望培养的学生善于应付社会繁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呢? 3.发展性。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这是强调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知识与能力虽不是完全等同的东西,但是,如果学到的知识是“活化”的知识,是能够“投入运转的知识,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成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它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1)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______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2、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这本书看成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西方教育学家是______。 4、壬寅-癸卯学制体现的主要教育精神是_______。 5、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把教育过程分为________两个阶段。 6、苏格拉底是古西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把教育过程称为_____。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或劳动者”、“全面发展的人”、以及“_________”三方面 8、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包括_______五个阶段。 9、______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10、一般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三个方面。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教学 2、社会化 3、社会本位论 4、班主任 5、教育技术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2、简述1922年学制的设学精神? 3、简述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 4、简述现代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5、简述人本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

6、简述现当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 电影《小孩不笨》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影片。它对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等方面都有所反映,试列举电影中你认为最意义的情节,并分析它表现出怎样的教育观念?(只分析三个方面即可) 五、论述题(共20分) 1、试述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特色?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普通教育学》 2、《大教学论》 3、赫尔巴特 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5、自然教育和社会教育 6、产婆术 7、有独立个性的人 8、疑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9、教育制度 10、遗传、教育、环境 二、名词解释 1、是指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多边活动系统。 2、个人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交互活动习得社会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从一个“生物人”转变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小升初】常德市最新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测试试卷

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 【用时:90分钟】 寄语:饱读诗书,满腹文采,积淀底蕴。徜徉于经典的美文幽径,含英咀华; 穿梭在青春的唯美心间,倾吐花露。拿起激情之笔,开始你的文学之旅!提示: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汉字。(5分) yù牢()领()犹()名()抵() xié和()要()()念威()()手 2.填空。(4分) (1)“秉”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还可查____部,“秉烛夜游”的“秉”字是________的意 思。“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部,再__查(画。“幽”有以下几种解释:A、僻静,深远,昏暗;B、隐蔽的,不公开的;C、沉静;D、囚禁。 幽美()幽居() (2)辨别下面句子中的形近字或同音字,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画 “√”。)(3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潮嘲朝)笑,(屹意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堪勘)测线路。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填空。(8分) 司空见()群()群力独出心()百炼成()莫()其妙 集思广()标新立()精益求()迎()而解()塞顿开 (1)从上面的成语中找出两组近义词。 ()__()()__() (2)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A.孙老师早已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钻研,总是()

一次次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B.终于,我()。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 C.这道难题的难点在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其他的问题就()。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谚语。(3分) A.学习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事,绝不能__________。 B.他深知皇上是一个十分多疑、刚愎自用和脾气暴躁的人,很难伺候,真是俗话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 C.人家又没明确说是你,你去解释,不是_____________吗? 5.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破坏周围环境,谁见了都会痛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2)妈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改写句子,且保持意思不变: (3)当你离开曾经生活六年的校园,难道你不会留恋吗? (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一分钟,可以用来微笑,对他人,对自己,对生活微笑;一分钟,可以紧紧地握住他人的手,赢得一个新朋友;一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两个句子都有三种解释,在正确的后面打“√”。(2分) ①“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a.小草骄傲自满,看不起盆花。()b小草的生命力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而盆花却比不上它。()c小草值得尊敬,盆花不屑一顾。 ②桑娜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毕业试题附参考答案 时间:100分钟分数: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 dǎo m?i chěng fákuíwúwūrǔmai lìgài kuò ()()()()()()zhuóyǒu chéng xiào shěběn zhúmòyīn róng xiào mào ()()() 2.下列短语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订正。(4分) 刻苦钻研束手无策 锐不可挡走头无路Array 寻物启示责无旁代 莫名其妙买椟还珠 3.改写句子。(8分) (1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 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6)病句诊所。(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改)(3分) ⑴我们对于生存环境太重要了,必须保护它。 ⑵老人、青年、妇女、小孩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⑶公园里,到处可以看见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叫。 4. 下列对联题咏的是谁?(3分)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2)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5.相传蜀汉大将关羽写过《诫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一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 (1)"读书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供的语境,用学过的诗句填空。(4分) 古代诗歌中有太多的表现友情的诗句,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 ___ __ ,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_______.”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 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7.快乐小字典。(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共4分) ⑴“鼎”字共(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正当,正在; ②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③大; ④锅。在“鼎盛”一词中的“鼎”应取第( )种解释。 ⑵“凸”字共( )画,可用( )查字法来查,它的笔顺是。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地挪移了;我也()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7.这段话出自_________的《匆匆》,你还读过他的《____________》。(2分)8.请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2019教资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2019年教资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8.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A.合法,可以改善小强的物质生活条件 B.合法,可以提高小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C.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8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9.某初中教师李某上课前发现部分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要求这部分学生完成后再进教师听课。李某的做法( )。

【课内外阅读】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测试试卷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课外阅读,我能行! 梦结束的地方 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也大约有500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这个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独居的家,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的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无限风光,唯有触天者才领略得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心动魄吧?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这一定非常浪漫。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完全不是这样,冰天雪地的山头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 真就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还要登山呢?不要命似的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 那是个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_________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_________在书本里,_________充满了诱惑。 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1)在短文第五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管或者就 B.不管即使也 C.无论还是都 D.无论哪怕都 (2)①短文第三自然段中“这一定非常浪漫”,这里的“浪漫”指的是什么?②“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中的“不浪漫”指的又是什么? (3)既然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攀登呢?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4)假如你是登山者,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你可能会说什么? (5)假如珠穆朗玛峰能说话,它会对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的登山者说什么? (6)读短文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布局的?为什么详写采访登山者? 【答案】(1)C (2)①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②狂暴的风裹着

2019小升初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小升初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1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读拼音,写汉字(每空0.5分,共4分) zhì:()手可热两军对()孤注一()闲情逸() hé:()泽而渔()东狮吼 chóu:壮志难()一()莫展 二、按要求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每空1分,共7分) 1、这两个人总是一起做坏事,真是呀!(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2、是他让我做成了这个艺术品,又是他打碎了这个艺术品,真是,呀。(写出有关历史人物的成语) 3、虽然路上有许多(),但谁也别想()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是不会受到 一点()就放弃的。(用“阻”字组成的词语填空,不得重复) 4、()考试不难,()方法和规范很重要,()我们要认真审题,注意分点,让自己和知识变成得分。(填关联词) 2

三、按要求写句子(共9分) 1、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 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2分) 。 2、妈妈很忙,没有功夫去看电影。 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 3、赵州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休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缩写句子:(2分) 。 4、按例句的写法特点,仿写句子。(3分)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 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积累与运用:按要求把答案写在横线上(12分) (1)请用简洁的语文概述《丑小鸭》的故事,并写下你阅读这一童话后的一点感悟。(4分) 作品简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名著填空:下面是《水浒》、《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 出打虎英雄的名字并说出他的另一个故事情节。(6分) ①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着 尘埃,动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②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 大虫粪门。 那大虫猛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③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 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①()②()③() (3)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

《综合素质》模拟试卷5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答案:D 解析:略。 2.()是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 A.行政救济 B.司法救济 C.仲裁 D.调节 答案:A 解析:行政救济是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 3.早年散文受过佛教思想影响的散文作家是() A.杨绛 B.丰子恺 C.孙犁

D.秦牧 答案:B 解析:受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影响,丰子恺,早年创作的散文有佛教思想的印记。 4.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培根 B.但丁 C.荷马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但丁,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代表作品《神曲》,该书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的巅峰之作,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先声之作。但丁、莎士比亚与歌德,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学巨匠。但丁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5.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 C.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答案:C 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6.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A.避免损害 B.避免纠纷 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D.获得赔偿 答案:C 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在于补救相对人受损害的合法权益,为其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 7.下列不属于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的是() A.爱 B.协作 C.负责 D.杜绝伤害 答案:B 解析: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可以概括为:爱、尊重、负责、公平公正、保护和杜绝伤害。 8.“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e7 w: ~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0 {7 U) }, R0 D, U8 n, Z" q' h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o, m) a$ ^8 W& |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5 m# ]6 X( t# _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m2 _( U' \9 `4 Y! q. E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0 {; x3 x7 B6 `% l) `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0 z2 y9 M; O; K3 D1 Q* l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 l4 N, N2 I, z Y e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 r*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6 u+ H' P% m3 l2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 {7 L. c$ {9 l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p1 r0 @8 t9 ?! B; b+ _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8 h2 U* B4 P [8 q/ y* E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E+ }2 K% [0 t% m s( P)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 s% u+ i$ D7 ]4 M4 L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