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聚光光伏(CPV)聚光光热(CSP)介绍

太阳能聚光光伏(CPV)聚光光热(CSP)介绍
太阳能聚光光伏(CPV)聚光光热(CSP)介绍

一、CPV概述

聚光光伏(CPV)太阳能是指利用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将大面积的阳光汇聚到一个极小的面积上,再将汇聚后的太阳光通过高转化效率的光伏电池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在经历了第一代晶硅电池和第二代薄膜电池之后,目前第三代CPV发电方式正逐渐成为太阳能领域的投资重点,并且CPV模式相对于前两代具有诸多的优势:

(1)节省昂贵的半导体材料:CPV是通过提高聚光倍数的方式,减少光伏电池的使用量,而透光镜及反光镜等光学元件的成本远远低于减少的光伏电池成本。

(2)提升光电转换效率:CPV系统采用砷化镓电池并依靠太阳追踪系统实现了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较前两代光伏系统明显缩短能量回收期。

(3)极高的规模化潜力:CPV系统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是建造大型电源电站的最理想的太阳能发电技术,通过简单复制的规模化部署,单一CPV电厂可较容易的达到MW级规模。

(4)成本下降空间巨大: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已实现产业化生产,规模化效应已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其技术较为成熟,未来成本下降的空间已经有限。而CPV系统的成本下降仍然较大,大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以及聚光系统、电池、冷却系统等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是成本下降的两大途径。

二、CPV太阳能系统的结构

尽管各大厂商所生产的CPV系统的模式不尽相同,但各类CPV系统的组件主要是由四大部分组成,即聚光系统,光伏电池、太阳追踪系统、冷却系统。

1、聚光系统

聚光系统是整个CPV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常由主聚光器和二次聚光器组成,聚光系统的聚光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CPV系统的性能高低。根据聚光方式的不同,聚光系统可分为透射式聚光系统和反射式聚光系统。

(1)透射式聚光系统

透射式聚光系统一般采用菲涅耳透镜聚焦的方式,与普通凸透镜相比,菲涅尔透镜只保留了有效折射面,可节省近80%的材料。目前用于制作菲涅耳透镜的最常用材料是PMMA(俗称“亚克力”或“有机玻璃”),与玻璃透镜相比,它的优点是重量轻、易加工成型、成本低,而且对自然环境适应性能强,即使长时间在日光照射、风吹雨淋也不会使其性能发生改变。

(2)反射式聚光系统

反射式聚光系统主要是采用回转二次反射曲面聚焦方式,聚焦后的光线经过二次匀光处理照射在高效太阳能电池芯片上实现光电转换。由于反射式聚光系统不存在色散现象,因此其反射效率可接近100%,但反射式聚光系统对反射面的清洁度要求较高,如受到污染,反射效率会大大下降,因此通常在组件的表面还要覆盖一层高透光玻璃以便于清洁;

另外,在反射式聚光系统中还有安装于电池表面的二次聚光器,其作用在于提高对入射光角度与聚光器轴线偏离角度的容忍度。追踪系统的精度和风的作用,都会引起太阳光入射角度得偏差,而轻微的偏差会显著影响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因此二次聚光器在HCPV系统中是一项必须的组件。

目前,作为反射曲面镜的材料主要是铝材经过精密钣金加工之后镀上反射膜形成。但考虑到PMMA材料透射率高、耐候性优、容易压铸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加工方便、质量轻、成本低等诸多优点,PMMA材料替代铝材和高透光玻璃作为反射曲面镜和保护平板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而且同样可应用于二次聚光器。

2、光伏电池

在CPV太阳能系统中,由于采用了聚焦模式,因此对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和耐高温性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CPV系统的光伏电池主要采用了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中的砷化镓(GaAs)电池,同硅太阳能电池相比,砷化镓电池具有更好的性能:一是光电转换效率高,目前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大概为23%,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约为10%,而单结的砷化镓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可达到27%,并且通过叠层技术,多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可超过50%,目前波音公司的光谱实验室中的三结电池在364倍聚光倍率下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41.6%;二是耐高温性能好,砷化镓电池的耐高温性能要好于硅电池,砷化镓

电池在250℃的条件下仍可以正常工作,但硅电池在200℃的时候就已无法正常运行。三是覆盖更宽光谱范围,由III-V族化合物制成的三结光伏电池能够转换300-1800纳米光谱范围内的太阳光,因而能够达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而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只能转换500-1100纳米光谱范围内的太阳光。

3、太阳追踪系统

CPV太阳能系统要求太阳光相对于聚光系统垂直入射,否则整套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会急剧下降,而且聚光倍数越高的CPV太阳能系统对入射角度的精度要求也越高,因此太阳追踪系统的功能就是追踪太阳的运行轨迹,确保聚光光斑落在砷化镓电池上。太阳追踪系统通常是一套双轴系统,可实现上下、左右调节角度,其结构主要是由金属支架和控制驱动机组成,目前追踪系统的精度已经达到±0.1度,加上二次聚光器的作用,完全能满足垂直入射的角度要求。

4、冷却系统

由于CPV聚光倍数可达数百上千,电池表面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而且电池光电转换过程也会产生热量,尽管砷化镓电池的耐高温性能好,但长时间的高温会降低发电效率而且会使电池老化缩短电池寿命,因此必须使用冷却系统来降温。冷却系统一般采用散热片、水冷、空冷等方式。

5、逆变器

若CPV太阳能系统并网发电,则需配备逆变器,以实现光电转换后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三、CPV太阳能系统的成本构成

以德国Concentrix公司的500倍聚光20MW产能的透射式太阳能系统为例,通常200枚菲尼尔透镜及砷化镓电池构成一个模组,该模组的输出功率为75Wp,其成本大约为198美元(平均为2.64美元/Wp),若以10年使用寿命、每年250天实际有效发电,每天实际发电时间8小时计,则上网电价的成本约为0.14美元/Kwh,具体的建设成本构成为:

另外,CPV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将因规模效应及系统转换效率的提高而显著下降,当生产规模从20MW提升到200MW时,其每Wp的生产成本将从目前的2.64美元下降到1.33美元,其砷化镓电池的转换效率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42%,CPV 系统的整体效率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29%-36%

四、CPV行业的市场规模

截止2010年全球CPV的市场规模大约为500MW,据PV杂志预测,2020、2030、2040年全球的市场容量将分别达到5GW、15GW、35GW。若2011-2020年CPV系统成本按2.64美元/Wp计,光学元件系统整体成本的7.6%,则未来10年全球CPV 太阳能系统的投资额将达到118.8亿美元,光学元件的市场容量则将为9.03亿美元。按照中国30%的产能占比,则未来10年中国CPV行业的总投资额为35.64亿美元,光学元件的投资额则为2.71亿美元。

五、CPV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目前,全球范围内CPV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容量尚未有效扩大,并且由于包括砷化镓电池在内的各组件的技术门槛较高,因此国外市场的集中度较高,而且国外企业主要采用掌控砷化镓电池的设计、生产环节,其他组件则采用OEM的方式。目前市场份额主要由美国的Amonix、Emcore、SolFocus、西班牙的Isofoton、德国的Concentrix、以色列的Zenith等公司掌握,其中美国Emcore公司已分别在国内廊坊和厦门总共安装了三套单台25kw、采用菲涅耳透镜、聚光500倍的CPV系统,并已在河北廊坊设立了CPV电池模块封装厂。

国内CPV市场同样处于培育阶段,虽然已有部分企业在聚光系统、太阳追踪系统、散热系统上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目前国内仍未掌握砷化镓电池的核心技术,而且国内企业基本处于示范项目的建设阶段,尚未真正实现产业化,国内CPV产业链的各环节皆未实现自主生产或配套生产。

其中,2010年三安光电在青海格尔木建造了3MW的CPV太阳能示范项目,其中1MW并网发电项目使用500倍聚光透镜、双轴追日系统,平均转化效率为25%,但其组件全部为进口,仅在国内实现拼装。

新曜光电主要自主研发发电模块、光学系统、跟踪系统的研发,据称新曜光电的发电效率、聚光倍数、系统控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目前尚未产业化生产。

2011年1月上海聚恒在哈工大威海校区建立200Kw的高倍聚光太阳能示范电站并网发电,该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5%,目前上海聚恒除了电池技术外,其他设备的技术都已掌握。

在聚光系统方面,目前国内具有聚光系统加工能力的企业主要采用铝材的精密加工方式,其中以上市公司东山精密为代表,该公司主要为美国Solfocus公司的CPV系统提供钣金加工。另由于CPV市场刚起步,以及聚光系统主要采用的PMMA材质较为普通,加工成光学元件的技术门槛较低,因此目前国内尚不存在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企业,未来光学聚光系统厂商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整个CPV 市场规模的扩大。

一、CSP概述

聚光光热(CSP)的发电原理是利用汇聚的太阳光加热液体或气体介质,然后把这部分介质传导的热量转换为机械能,再从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同传统的发电模式相比,CSP具有一定的优势:

(1)规模化能力高: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单座槽式或塔式CSP电站的经济装机容量在100MW-250MW,这一规模已经相当于一台中型火电机组的输出功率,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单座CSP的装机规模将会继续增加。

(2)成本下降空间大:以目前应用最广的抛物面槽式CSP电站为例,目前项目的建设成本在4.2美元-8.4美元/Wp之间,发电成本在0.16美元-0.25美元/KWh之间,预计未来技术相对成熟的槽式系统的建设成本还有望下降30%-40%,而火电成本则由于能源价格的提高以及资源税等因素而提高,从而使得CSP电力价格逐步具有竞争优势。

二、CSP系统的分类

根据技术路线的不同,CSP发电可分为抛物面槽式、集热塔式、线性菲涅耳式、抛物面碟式四种:

1、抛物面槽式

抛物面槽式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由数百行抛物面槽式反射镜构成的太阳能集热场、一套传统的蒸汽涡轮发电装置、储热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反射槽及单轴太阳追踪系统将太阳光汇聚到热吸收管,并将管内的合成油或融盐等介质加热到一定温度,高温介质又被输送到一个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器产生蒸汽来驱动传统的涡轮发电机,储热罐的作用则是储存部分太阳能,在适当的时候发电以平缓用电的峰谷。

2、集热塔式

集热塔式CSP电站的聚光系统是由数以千计带有双轴太阳追踪系统的定日镜和一座中央集热塔构成。其工作原理同抛物面槽式相同,其中定日镜的面积从1.2平米至120平米不等,聚光倍数则可以达到数百倍至上千倍,目前反射镜主要由铝制薄板制成,但考虑到PMMA材料耐候性优、容易压铸规模化生产和机械

加工方便、质量轻、成本低等诸多优点,PMMA材料替代铝材作为反射曲面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另外,为了将阳光准确汇聚到集热塔顶的接收器上,需要对每一块定日镜的双轴跟踪系统进行单独控制,因而技术难度较抛物面槽式大。

3、线性菲涅尔式

线性菲涅尔式CSP电站采用靠近地面放置的多个带单轴太阳跟踪的线性菲涅尔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上方的聚光器,再由其汇聚到一根长管状的热吸收管,并将其中的水加热到270℃产生的蒸汽直接驱动后端的涡轮发电机。由于此类CSP系统的聚光倍数较低,导致整个系统的发电率同样较低。

4、抛物面碟式

抛物面碟式CSP系统是由一组直径10米左右的抛物面聚光器和安装在其焦点上的斯特林发动机及发电机构成,整个单元安装在带有双轴太阳追踪系统的支柱上,其工作原理是高倍汇聚的太阳光将斯特林发动机中的气体加热到750℃,通过气体的膨胀推动引擎活塞,带动发电机发电。

三、CSP系统的成本构成

以技术相对成熟的抛物面槽式CSP电站为例,目前其建设成本在4.2美元-8.4美元/Wp之间,成本的差异主要由项目所在地的直射阳光资源、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储热系统和集热场的规模等因素决定,若系统成本为5.61美元/Wp,并考虑运营成本0.69美元/Wp,使用寿命10年,每年300天实际有效发电,每天实际发电时间18小时计,则上网电价的成本为0.12美元/Wp,具体的建设成本构成为:

另外,当抛物面槽式CSP电站的规模从50MW提高到100MW时,其建设成本将下降12%,提高到200MW时,则能有建设成本20%的下降,而且随着电站规模的增加,其他组件的效率也将有一定的提高,从而使得CSP系统的建设成本有进一步的下降。

四、CSP行业的市场规模

截止2010年,全球已投入运营的CSP电站的装机容量约为900MW,据Green Peace组织预计,2020、2030、2040年全球的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68.6GW、231GW、479GW,若2011-2020年CSP系统的成本按照4.48美元/Wp计,则未来10年全球CSP系统的投资额将达到3033亿美元,光学反射镜的投资额将达到758亿美元。若按照中国30%的产能占比,则未来10年中国在CSP行业的投资额为909.9亿美元,光学反射镜的投资额为227.4亿美元。

五、CSP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截止2010年,目前全球在建的CSP电站的装机容量约为12.5GW,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和美国,因此世界主要的CSP企业集中在西班牙和美国,尤以西班牙的Abengoa Solar公司和美国的Brightsource Energy公司最为著名,其中Abengoa Solar公司在美国建设的一项目采用集热塔式,装机容量已达到400MW,建设成本仅为3.4美元/Wp,预计将于2012年实现并网发电。

由于中国光照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在建的CSP电站容量仅为1MW,还未形成产业化发展。但CSP电站使用的组件材料国内基本可以大规模生产,不存在瓶颈制约。其中,高温储热材料主要是硝酸熔融盐、合成油、高温混凝土,除430℃以上的合成油之外,中国都可以大规模生产;耐候性强的反射镜、定日镜可采用铝材或PMMA镀膜的方式,国内同样具有大规模量产的能力;在抛物面槽式系统中,国内已能生产300℃的真空管,并正在研发450℃的真空管。

而且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实施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太阳能热发电的总装机容量仅达到200MW,约占全球的0.3%,因此中国

聚光太阳能发电

聚光太阳能发电 ?聚光太阳能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简称CSP是采用反射镜把太阳光反射并聚集到接收器,该接收器能够聚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利用这种热能生产的热蒸汽,推动涡轮发动机,从而驱动发电机发电,满足电力需求。太阳能到电能的高效率转换特性,使CSP技术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目录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几种主要形式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 ?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组成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现状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优势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几种主要形式 ?一、线性聚光系统 线性聚光太阳能发电采用线聚焦技术,线性聚光器包括抛物面槽式系统和线性菲涅耳反射系统2种,利用很大的反射镜来捕获太阳的能量,并把太阳光反射和对焦集中到焦线上,在这条焦线上安装有线性管状集热器,集热器吸收聚焦后的太阳辐射能,把吸热管内的流体

加热,然后产生过热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力。线性集中聚光器系统通常由按南北向平行排列的大量聚光器组成,这样保证最大限度地聚集太阳能。 1.抛物面槽式系统 目前,在美国太阳能热发电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抛物面槽式线性聚光系统,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聚光器,以及吸热配件或接收器和跟踪机构组成。其中太阳能聚光器由许多弯曲的反射镜组合装配而成,安装在支架上。吸热管或接收器管沿着每个抛物形反射镜的焦线固定安装,用以吸收太阳辐射能,传热工质(不管是传热流体还是水/蒸汽)都要从太阳能集热管中流过,从而产生过热蒸汽,直接输送到涡轮机用以发电。 2.线性菲涅尔反射器系统 第二种线性聚光技术是线性菲涅尔反射器系统,该系统由反射镜。聚光器和跟踪机构组成。把平坦的或略有弯曲的反射镜安装配置在跟踪器上,在反射镜上方的空间安装吸热管,反射镜把阳光反射到吸热管。有时在聚光器的顶部加装小型抛物面反射镜,以加强阳光的聚焦。 二、碟式引擎系统 与其他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相比,碟式引擎系统产生的电力功率相对较少,通常在3~25万kW的范围内,很适合分布式应用,如果将多个这样分布安装的单元碟式。引擎系统整合成一簇,可以实现集中向电网供电,不但能缓解电力能源需求,还可以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性。整个发电系统安装在一个双轴跟踪支撑机构上,实现定日

聚光条件下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理论研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聚光条件下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理论研究(外文):Study of the power characteristic of solar cells in concentration 院(系):xxxxxxxxxxxxxx 专业:xx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 xx 指导教师:x x 2016年4月20 日

目录 1.概述........................................................................................................................ - 1 - 2.聚光型太阳能材料及技术.................................................................................... - 1 - 2.1聚光用的太阳能电池原材料...................................................................... - 2 - 2.2产品构成与关键技术.................................................................................. - 2 - 3.聚光条件下太阳能电池发电的理论分析............................................................ - 3 - 3.1非聚光条件下的太阳能电池发电.............................................................. - 3 - 3.2聚光条件下的太阳能电池发电.................................................................. - 5 - 3.3聚光倍数与电池输出功率关系.................................................................. - 6 - 3.3.1 传热分析........................................................................................... - 6 - 3.3.2 聚光倍数与电池输出功率关系....................................................... - 7 - 3.3.3 计算实例......................................................................................... - 10 - 3.4聚光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 11 - 3.4.1 聚光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 - 11 - 3.4.2 聚光减少昂贵的电池片消耗......................................................... - 11 - 4.总结与展望.......................................................................................................... - 12 - 结束语..................................................................................................................... - 14 - 参考文献................................................................................................................. - 15 -

聚光太阳能发电

聚光太阳能发电?聚光太阳能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简称CSP是采用反射镜把太阳光反射并聚集到接收器,该接收器能够聚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利用这种热能生产的热蒸汽,推动涡轮发动机,从而驱动发电机发电,满足电力需求。太阳能到电能的高效率转换特性,使CSP技术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目录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几种主要形式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 ?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组成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现状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优势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几种主要形式 ?一、线性聚光系统 线性聚光太阳能发电采用线聚焦技术,线性聚光器包括抛物面槽式系统和线性菲涅耳反射系统2种,利用很大的反射镜来捕获太阳的能量,并把太阳光反射和对焦集中到焦线上,在这条焦线上安装有线性管状集热器,集热器吸收聚焦后的太阳辐射能,把吸热管内的流体加热,然后产生过热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力。线性集中聚光器系统通常由按南北向平行排列的大量聚光器组成,这样保证最大限度地聚集太阳能。 1.抛物面槽式系统 目前,在美国太阳能热发电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抛物面槽式线性聚光系统,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聚光器,以及吸热配件或接收器和跟踪机构组成。其中太阳能聚光器由许多弯曲的反射镜组合装配而成,安装在支架上。吸热管或接收

器管沿着每个抛物形反射镜的焦线固定安装,用以吸收太阳辐射能,传热工质(不管是传热流体还是水/蒸汽)都要从太阳能集热管中流过,从而产生过热蒸汽,直接输送到涡轮机用以发电。 2.线性菲涅尔反射器系统 第二种线性聚光技术是线性菲涅尔反射器系统,该系统由反射镜。聚光器和跟踪机构组成。把平坦的或略有弯曲的反射镜安装配置在跟踪器上,在反射镜上方的空间安装吸热管,反射镜把阳光反射到吸热管。有时在聚光器的顶部加装小型抛物面反射镜,以加强阳光的聚焦。 二、碟式引擎系统 与其他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相比,碟式引擎系统产生的电力功率相对较少,通常在3~25万kW的范围内,很适合分布式应用,如果将多个这样分布安装的单元碟式。引擎系统整合成一簇,可以实现集中向电网供电,不但能缓解电力能源需求,还可以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性。整个发电系统安装在一个双轴跟踪支撑机构上,实现定日跟踪,连续发电,发电效率高达30%,在相同的运行温度下,发电效率明显高于槽式和塔式,是所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效率最高的。缺点是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单元发电容量较小。 三、塔式系统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由日光反射镜子系统。接收器组成,见图。其中日光反射镜子系统由大量大型。平坦的太阳跟踪反射镜构成,对太阳进行实时跟踪,把太阳光聚焦到塔顶的接收器。在接收器中对传热流体进行加热,产生高温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推动常规涡轮发电机组发电。一些电力塔利用水。蒸汽作为传热流体。由于其卓越的传热和能量存储能力,在其他先进的设计中,对其进行了熔融硝酸盐试验。具有商业规模的工厂可以生产200MW的电力造价十分昂贵,建设电站的投资很高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CSP简介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王志峰杜凤丽 1.发电原理和技术分类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以下简称太阳能热发电)是通过光-热-功的转化过程实现发电的一种太阳能发电技术形式。发电原理为: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聚集到吸热部件上,产生高温蒸汽或空气,然后利用常规的发电循环实现发电。 根据聚光方式的不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主要点聚焦和线聚焦系统。点聚焦系统是将太阳光聚集到中央吸热器上,包括塔式和碟式;而线聚焦系统则把太阳光聚集到线性的集热管上,包括槽式和菲涅耳式。 塔式 碟式 槽式 菲涅耳式 各种聚光热发电技术的技术性能如下表所示:

表1 各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性能 注:(d) =示范,(p) = 预计,ST 蒸汽轮机,CC 联合循环,SE斯特林机,GT 燃气轮机 各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投入商业化应用的时间不同,因此技术的成熟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槽式技术由于最早(1984年)投入商业化应用,电站运行经验相对丰富,因此是目前已建和在建装机容量中占比最多的技术类型。塔式电站虽然数量上没有槽式电站多,但是由于运行温度高、系统效率高,有后来居上之势。菲涅耳式也有小规模的示范电站,目前正在西班牙进行规模化电站建设(30MW)。碟式斯特林技术虽然系统效率最高,然而由于技术开发难度大,只是在今年年初才有首座1.5MW的电站投入运行。

2.优点 可再生能源发电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把能量储存起来,实现电力的可调节性。太阳能热发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输出电力稳定,电力具有可调节性,可以满足尖峰、中间或基础负荷电力市场需求。太阳能热发电站可以设计蓄热系统,在云遮或日落后,蓄存的热能可以被释放出来,使汽轮机持续运行,从而保证输出电力的稳定性,并增加全负荷运行时数。此外,太阳能热发电站也可以和传统的蒸汽或联合循环电站整合(混合发电)。化石燃料辅助太阳能电站的循环,在提高汽轮机的最佳利用状态和电力输出可靠性方面都具有优势。 太阳能和光伏电力输出曲线

太阳能电池板原理(DOC)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太阳能成为新型能源得到了大力的开发,其中我们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太阳能电池了。太阳能电池是以半导体材料为主,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转换,使它产生电流,那么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呢?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上时,其中一部分被表面反射掉,其余部分被半导体吸收或透过。被吸收的光,当然有一些变成热,另一些光子则同组成半导体的原子价电子碰撞,于是产生电子—空穴对。这样,光能就以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形式转变为电能。 一、太阳能电池的物理基础 当太阳光照射p-n结时,在半导体内的电子由于获得了光能而释放电子,相应地便产生了电子——空穴对,并在势垒电场的作用下,电子被驱向型区,空穴被驱向P型区,从而使凡区有过剩的电子,P区有过剩的空穴。于是,就在p-n结的附近形成了与势垒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 如果半导体内存在P—N结,则在P型和N型交界面两边形成势垒电场,能将电子驱向N区,空穴驱向P区,从而使得N区有过剩的电子,P区有过剩的空穴,在P—N结附近形成与势垒电场方向相反光的生电场。

制造太阳电池的半导体材料已知的有十几种,因此太阳电池的种类也很多。目前,技术最成熟,并具有商业价值的太阳电池要算硅太阳电池。下面我们以硅太阳能电池为例,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本征半导体 物质的导电性能决定于原子结构。导体一般为低价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极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高价元素(如惰性气体)或高分子物质(如橡胶),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力很强,很难成为自由电子,所以导电性极差,成为绝缘体。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硅(Si)和锗(Ge)均为四价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既不像导体那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也不像绝缘体那样被原子核束缚的那么紧,因而其导电性介于二者之间。 将纯净的半导体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制成单晶体,即为本征半导体。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形成排列整齐的点阵,相邻的原子形成共价键。

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现状

摘要 近年来,多晶硅原材料的紧缺,已制约了单晶硅或多晶硅的硅级电池的规模生产。由于高昂的上游原料的成本导致光伏发电成本居高不下,与传统的电力价差悬殊是光伏并网发电市场尚不能全面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倍聚光电池及系统的规模应用,将在缓解太阳能电池对硅原料的依赖和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大的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硅级电池高倍聚光电池低成本新型技术

绪言 (4) 一.聚光型太阳能材料及技术 (5) 1.1聚光用的太阳能电池原材料 (5) 1.2产品构成与关键技术 (5) 二.产品与技术发展模式 (5) 三.产品核心优势 (6) 3.1 光电转换效率高 (6) 3.2 单位面积输出功率高 (7) 3.3 市场应用现状 (7) 四.未来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展望 (7) 4.1 聚光电池应用前景 (8) 五.行业重点技术和公司关注 (9) 参考文献13

聚光电池是降低太阳电池利用总成本的一种措施,通过聚光器使较大面积的阳光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形成“焦斑”或“焦带”,并将太阳电池置于“焦斑”或“焦带”上,以增加光强克服太阳辐射能流密度低的缺陷,从而获得更多的电能输出。通常聚光器的倍率大于几十,其结构可采用反射式或透镜式。聚光器的跟踪一般用光电自动跟踪,散热方式可以是气冷或水冷,有的与热水器结合,既获得电能,又得到热水。用于聚光太阳电池的单体,与普通太阳电池略有不同,因需耐高倍率的太阳辐射,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的光电转换性能要得到保证,故在半导体材料选择、电池结构和栅线设计等方面都比较特殊。最理想的材料是砷化镓,其次是单晶硅材料。在电池结构方面,普通太阳电池多用平面结构,而聚光太阳电池常采用垂直结构,以减少串联电阻的影响。同时,聚光电池的栅线也较密,典型的聚光电池的栅线约占电池面积的1O%,以适应大电流密度需要。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太阳电池吸收太阳光就能产生一般电池的功能。但是和传统的电池不一样,传统电池的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是固定的,而太阳电池的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则是和光照条件及负载的工作点关。正因如此,要应用太阳电池来产生电力,必须了解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关系,及工作原理。 太阳光的频谱照度: 太阳电池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光,因此入射太阳光的强度(intensity)与频谱 (spectrum)就决定了太阳电池输出的电流与电压。我们知道,物体置放于于阳光下,其接受太阳光有二种形式,一为直接(direct)接受阳光,另一为经过地表其它物体散射后的散射(diffuse)阳光。一般情况下,直接入射光约占太阳电池接受光的80%。因此,我们下面的讨论也以直接着实阳光为主。 太阳光的强度与频谱,可以用频谱照度(spectrum irradiance)来表达,也就是单位面积单位波长的光照功率(W/㎡um)。而太阳光的强度(W/㎡),则是频谱照度的所有波长之总和。太阳光的频谱照度则和测量的位置与太阳相对于地表的角度有关,这是因为太阳光到达地表前,会经过大气层的吸收与散射。位置与角度这二项因素,一般就用所谓的空气质量(air mass, AM)来表示。对太阳光照度而言,AMO是指在外太空中,太阳正射的情况,其光强度约为1353 W/㎡,约等同于温度5800K的黑体辐射产生的光源。AMI是指在地表上,太阳正射的情况,光强度约为925 W/m2〇 AMI.5足指在地表上,太阳以45度角入射的情况,光强度约为844 W/㎡。一般也使用AM 1.5来代表地表上太阳光的平均照度。 太阳电池的电路模型: 一个太阳电池没有光照时,它的特性就是一个p-n结二极管。而一个理想的二极管其电流-电压关系可表为 其中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Is是饱和电流,和VT=KBT/q0, 其中KB代表BoItzmann常数,q0是单位电量,T是温度。在室温下,VT=0.026v。需注意的是,P-n二极管电流的方向是定义在器件内从P型流向n型,而电压的正负值,则是定义为P 型端电势减去n型端电势。因此若遵循此定义,太阳电池工作时,其电压值为正,电流值为负,I-V曲线在第四象限。这里必须提醒读者的是,所谓的理想二极管是建立在许多物理条件上,而'实际的二极管自然会有一些非理想(nonideal)的因素影响器件的电流-电压关系,例如产生-复合电流,这里我们不多做讨论。 当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p-n二极管内就会有光电流。因为p-n结的内建电场方向是从n型指向p型,光子被吸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电子会往n型端跑,而空穴会往p型端跑,则电子和空穴二者形成的光电流会由n型流到p 型。一般二极管的正电流方向是定义为由p型流到n型。这样,相对于理想二极管,太阳电池光照时产生的光电流乃一负向电流。而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关系就是理想二极管加上一个负向的光电流IL,其大小为: 也就是说,没有光照的情况,IL=0,太阳电池就是一个普通的二极管。当太阳电池短路时,也就是V=0,其短路电流则为Isc=-IL.也就是说当太阳电池短路,短路电流就是入射光产生光电流。若太阳电池开路,也就是你I=0,其开路电压则为:

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太阳电池阵列

第29卷 第12期2008年12月 半 导 体 学 报 J OU RNAL O F S EM ICOND U C TO RS Vol.29 No.12 Dec.,2008 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AA 05Z 410),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计划前期研究专项(批准号:2007CB 216405),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 助项目(批准号:2007C 0016Z ,2005E 0031M )及教育部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 通信作者.Email :l mdocyn @p https://www.360docs.net/doc/ec8630985.html, 2008206214收到,2008207215定稿Ζ2008中国电子学会 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太阳电池阵列3 徐永锋1 李 明1,2, 王六玲1 何建华1 张兴华1 王云峰1 项 明1 (1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昆明 650092) (2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昆明 650092) 摘要:基于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分别对单晶硅电池阵列、多晶硅电池阵列、空间太阳电池阵列和砷化镓电池阵列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聚光后,前3种电池阵列的I 2V 曲线都趋于直线,输出功率急剧减少,系统效率下降较快.而砷化镓电池阵列有较好的I 2V 曲线,其效率由聚光前的23166%增加到26150%,理论聚光比为16192时,输出功率放大1112倍,聚光光伏系统中可采用砷化镓电池阵列以提高效率.砷化镓电池阵列P m 、F F 和η的温度系数分别为-0112W/K 、-0110%/K 和-0121%/K ,为避免温度的影响须采用强制冷却方式保证电池效率,同时对外供热.研究表明,10片单晶硅电池串联阵列最佳工作时的理论聚光比为4123;16片空间太阳电池串联阵列最佳工作时的理论聚光比为8146.研究工作对提高槽式聚光系统效率和大规模利用聚光光伏发电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聚光太阳能系统;输出功率;填充因子;温度系数EEACC :8230G ;8250;8420中图分类号:TN 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7(2008)1222421206 1 引言 目前,开发利用太阳能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决策,但是,太阳能量的分散性却成为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障碍[1].采用聚光方法,几倍乃至几百倍地提高太阳能辐射功率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太阳电池的输出功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M I T 的Hendire 及美国B r ow n 大学的Russell 教授最先涉及光伏与光热的研究[3,4];1995年挪威学者对PV/ T 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5,6] ;而希腊学者于2002年对 PV/T 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7,8] ,较为详细地报道了用水或用空气作为太阳电池板冷却工质时,系统的供电与供热特性;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采用80个槽式抛物面跟踪太阳反射镜系统,聚22倍光作用于太阳电池板,此时电池的效率达到22%以上,在同等功率输出条件下,采用槽式抛物面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仅为非聚光平板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60%,该大学在2004年对槽式聚光系统在热电联供方面做了较系统的研究[9].目前国内只是对单片常规电池进行实验和模拟计算研究,并没有相关的实验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汇集高密度太阳能对单晶硅电池阵列、多晶硅电池阵列、空间太阳电池阵列、砷化镓电池阵列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太阳电池阵列的特性曲线分析电池性能,找出影响电池阵列输出特性的因素,并分析了不同光照情况下的I 2V 曲线. 为保证电池效率及防止电池温度过高,采用冷却方法,控制冷却流体的流速来调节电池的温度,同时得到热能.研究工作对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2 实验 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集热装置如图1所示,采用结构简单、跟踪方便、应用最广泛的槽式抛物面反射聚光器,集热器内腔体为纯铝型材,内腔体与外腔体之间用保温层隔开,太阳电池由导热绝缘胶贴在集热器下表面.太阳光由镜面反射汇集在电池上,成倍增加单位面积电池的输出功率,通过背面圆形管道中的水强制冷却电池温度,热水流出导管后被存储起来对外供热.在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阵列输出电功率,同时得到热能,系统可实现热电联供 . 图1 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集热装置图 Fig.1 Diagra m of collect or of t he t rough conce nt rating solar e negy syste m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几种主要形式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几种主要形式 一、线性聚光系统 线性聚光太阳能发电采用线聚焦技术,线性聚光器包括抛物面槽式系统和线性菲涅耳反射系统2种,利用很大的反射镜来捕获太阳的能量,并把太阳光反射和对焦集中到焦线上,在这条焦线上安装有线性管状集热器,集热器吸收聚焦后的太阳辐射能,把吸热管内的流体加热,然后产生过热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力。线性集中聚光器系统通常由按南北向平行排列的大量聚光器组成,这样保证最大限度地聚集太阳能。 1.抛物面槽式系统 目前,在美国太阳能热发电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抛物面槽式线性聚光系统,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聚光器,以及吸热配件或接收器和跟踪机构组成。 其中太阳能聚光器由许多弯曲的反射镜组合装配而成,安装在支架上。吸热管或接收器管沿着每个抛物形反射镜的焦线固定安装,用以吸收太阳辐射能,传热工质(不管是传热流体还是水/蒸汽)都要从太阳能集热管中流过,从而产生过热蒸汽,直接输送到涡轮机用以发电。 2.线性菲涅尔反射器系统 第二种线性聚光技术是线性菲涅尔反射器系统,该系统由反射镜。聚光器和跟踪机构组成。把平坦的或略有弯曲的反射镜安装配置在跟踪器上,在反射镜上方的空间安装吸热管,反射镜把阳光反射到吸热管。有时在聚光器的顶部加装小型抛物面反射镜,以加强阳光的聚焦。 二、碟式引擎系统 与其他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相比,碟式引擎系统产生的电力功率相对较少,通常在3~25万kW的范围内,很适合分布式应用,如果将多个这样分布安装的

单元碟式。引擎系统整合成一簇,可以实现集中向电网供电,不但能缓解电力能源需求,还可以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性。整个发电系统安装在一个双轴跟踪支撑机构上,实现定日跟踪,连续发电,发电效率高达30%,在相同的运行温度下,发电效率明显高于槽式和塔式,是所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效率最高的。 缺点是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单元发电容量较小。 三、塔式系统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由日光反射镜子系统。接收器组成,见图。其中日光反射镜子系统由大量大型。平坦的太阳跟踪反射镜构成,对太阳进行实时跟踪,把太阳光聚焦到塔顶的接收器。在接收器中对传热流体进行加热,产生高温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推动常规涡轮发电机组发电。一些电力塔利用水。蒸汽作为传热流体。由于其卓越的传热和能量存储能力,在其他先进的设计中,对其进行了熔融硝酸盐试验。具有商业规模的工厂可以生产200MW的电力造价十分昂贵,建设电站的投资很高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 ?聚光太阳能发电使用抛物镜将光线聚集到充有合成油的吸热管上,再将加热到约400摄氏度的合成油输送到热交换器里,将热量通过此加热循环水,将水加热,产生水蒸气,推动涡轮转动使发电机运转,以此来发电。 聚光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电池不同,太阳能电池使用太阳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变成电能,可以在阴天操作,CSP一般只能够在阳光充足、天气晴朗的地方进行。 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组成 ?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由聚光太阳能接收器,聚光镜,阳跟踪机构组成.聚光太阳能接收器包括聚光太阳能电池,旁路二极管和散热系统等.聚光太阳能电池是将

高倍聚光光伏电池作为第三代太阳能发电技术

高倍聚光光伏(HCPV)电池作为第三代太阳能发电技术正逐渐成 为太阳能领域的新焦点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高倍聚光光伏(HCPV)电池作为第三代太阳能发电技术正逐渐成为太阳能领域的新焦点,引起了行业内企业的追逐。在日光照射较好的几个欧美国家,已通过了优惠的上网电价法,随着具有40%转换效率的Ⅲ-V 族半导体多结太阳能电池的普及和成本下降,高倍聚光光伏电池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与前两代电池相比,HCPV采用多结的砷化镓电池,具有宽光谱吸收、高转换效率、良好的温度特性、低耗能的制造过程等优点,使它能在高倍聚焦的高温环境下仍保持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高倍聚光光伏系统技术门槛较高且行业跨度大,涵盖半导体材料及工艺制造、半导体封装、光学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机械设计制造、金属加工等领域。HCPV行业的产品包括了多结电池片外延材料、光电转换芯片、光接收器组件、聚光器、光伏模组、双轴跟踪器等。 电池芯片采用多结技术大幅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与硅基材料相比,基于III-V族半导体多结太阳能电池具有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大致要比硅太阳能电池高50%左右。III-V族半导体具有比硅高得多的耐高温特性,在高照度下仍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可以采用高倍聚光技术,这意味着产生同样多的电能只需要很少的太阳电池芯片。多结技术一个独特的方面就是材料——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使它们的吸收光谱和太阳光光谱接 近一致,相对晶硅,这是巨大的优势。后者的转换效率已近极限(25%),而多结器件理论上的转换效率可达68%。目前最多使用的是由锗、砷化镓、镓铟磷3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形成3个p-n结,在这种多结太阳能电池中,不但这3种材料的晶格常数基本匹配,而且每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不同的禁带宽度,分别吸收不同波段的太阳光光谱,从而可以对太阳光进行全谱线吸收。 HCPV芯片的生产过程如下,首先利用MOCVD技术在4英寸锗衬底上外延砷化镓和铟镓磷形成3结电池片的材料,然后在外延片上利用光刻、PECVD、蒸镀等技术,制备减反膜以及主要成份为银的金属电极,再经划片清洗等工艺,生产出HCPV芯片。HCPV芯片的主要生产商有美国的Spectrolab、Emcore,德国的Azurspace,加拿大Cyrium,中国台湾Arima、Epistar等。衬底剥离的芯片和量子点技术是目前HCPV芯片领域的新热点。 接收器要安全可靠稳定地应用于系统 聚光太阳能电池芯片被封装到光接收器中,接收器封装对太阳能电池进行保护,对会聚光均匀化,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接收器组件还包括旁路二极管和引线端子。芯片的主要焊接工艺有回流焊和共晶焊,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助焊剂焊接,在焊接后需要清洗去除残留助焊剂,而共晶焊使用无助焊剂的焊片焊接。为了将电从芯片导出,需要进行金带键合将芯片和外围电路连接起来。接收器组件的检验指标主要包括空洞率和电性能测试,空洞率是检验焊接良好与否的标准。电性能方面,5.5mm×5.5mm接收器组件在500倍太阳光下的光电 转换率高达38.5%以上。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将接收器组件与二次光学器件、散热器封装在一起,组成完整的接收器。二次光学器件可以降低对跟踪器高精准度的要求,并使通过涅尔透镜聚焦后的光斑更加均匀地照射到电池芯片上。 二次光学元件通常是光学玻璃棱镜或中空的倒金字塔金属反射器。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节省芯片材料以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电池的聚光倍数,

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现状

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 《太阳能电池及其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现状 姓名: 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概述了目前全球能源现状,以及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的市场背景,表明了太阳能发电的重要性和前景,详细介绍了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现状以及与普通太阳能电池的区别,并对普通太阳能电池与聚光型太阳能电池发电所需发电成本进行比较。详细介绍了塔式、槽式、碟式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及优缺点。

指出电池冷却技术的必要性和冷却技术。同时指出聚光型太阳能电池发展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措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改造电池制造工艺、提高转换效率、聚焦技术的应用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也是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采用聚焦技术是一个有效地方法。对常规太阳能电池进行聚光,使太阳电池工作在几倍乃至几百倍的光强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太阳能量的分散性,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太阳电池的输出功率,大大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技术措施 目录 绪言 (2) 1.聚光型太阳能原理及技术 (3)

1.1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3) 1.2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 (4) 1.3塔式太阳能发电技术 (5) 1.4槽式太阳能发电 (6) 1.5碟式太阳能发电 (7) 1.6电池的冷却技术 (7) 2.产品的的核心优势 (10) 2.1光电转换效率高 (10) 2.2单位面积输出功率高 (10) 3.现状与展望 (10) 3.1我国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的现状 (10) 3.2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绪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全球气候变迁、空气污染问题以及资源的日趋短缺之故,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与此同时全球还有约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寻找新能源成

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难点分析(20210212095808)

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难点分析 因为太阳能的密度低!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平均光强为1千瓦/平米:单晶硅的转化率可以达到23%,多晶可以达到16%,薄膜只能可以达到8眼转换效率最高的碎化稼电池片能到35$以上,但是用揶化稼制造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整体转换效率只有25%左右。 所以为了降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价格,增加太阳光强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要想增大光强需要用凸透镜或者菲尼尔透镜或者反光板把光汇聚起来:这样就能大大降低硅与碎化镣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价格;这就是CPV(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由来。 CPV系统的技术难点 CPV太阳能发电系统原理比较简单,为什么到现在全世界也没有几家公司做岀特别稳立且便宜的发电系统呢!在CPV领域原则上讲聚光倍数越髙造价就越便宜但是使用聚光的方式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1、让单晶硅承受较高倍聚光 虽然砌化稼可以承受1000倍的光强,但是现在呻化稼价格昂贵,并且碑化繚中的碎是剧毒物质,不可能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在以环保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下也不可能大量使用,最后只能是单晶硅;但是单晶硅一般只能承受3到5倍的光强,在CPV领域3 到5倍的聚光几乎不怎么能降低成本,要想大幅度降低成本必须达到10左右。为了达到10 倍的聚光必须用特制的单晶硅。 2、散热: 普通的硅led/'' target二''_blank'' >光电池板在夏日中午时温度能到75度以上,普通的硅电池板在两倍太阳光强下时间一长就会起泡,任5倍太阳光强下10分钟就会就会起泡,在10倍太阳光强下5分钟就会起泡,起泡后太阳能电池片就会被氧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大幅降低效率,另外起泡后由于受热不均匀,常常有电池片炸裂的,这样系统就完全不可用。 如果太阳能电池板使用铝或者铜制的散热片进行自然散热,需要大量的散热片,造价特别贵,贵到比硅光片还要贵;如果使用强制风冷,就要使用大量的电能,得不偿失, 并且风扇的寿命与可靠性不高,要想达到高可靠性必须有错误检査与冗余设置,这样就会成几倍增加造价,如果在夏天的中午风扇坏了,整个硅光电池板有可能被彻底烧坏。如果使用水冷除了

非富勒烯受体ITIC及其改性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研究

非富勒烯受体ITIC及其改性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 研究 目前,电压损失成为进一步提高光伏性能的明显阻碍之一,因此本文利用变光强、变温以及电致发光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电荷转移、能量无序度和电荷转移态(ECT)对于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1%的高性能非富勒烯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影响。并且通过系统的优化路线对另一种代表性的非富勒烯受体太阳能电池进行优化和性能提升,主要通过变光强和其表面形貌的变化来考察不同给受体比例和不同添加剂对器件的影响,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1)利用Voc随温度变化来探究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电压上限,通过实验证实了器件的Voc与能量无序有关。我们发现最优太阳能电池基于PBDB-T:IT-M与ITIC,PC71BM作为受体的器件相比,具有最低能量无序度。 确定的能量无序度可以调节不同能带器件的Voc,基于EQE和EL 光谱对能量的计算,我们发现PBDB-T:IT-M器件ΔVnonrad随ECT增加而减小,Voc辐射限制结合非辐射损失获得的数值和实验Voc数值相符。结论表明,传输和CTS的能量无序度最小化与是减少Voc损失改善器件性能的关键,通过精确调节BHJs的能量和传输性能,可以减少非辐射电压损失。 (2)基于聚合物给体PBDB-T和一种非富勒烯受体m-ITIC组合,制备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并基于添加剂来调控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电荷复合,我们发现PBDB-T:m-ITIC体系和不同添加剂(DIO,CN,DPE和NMP)均表现出优异性能。通过进一步调节优化可获得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1%的出色性能。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测定实验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当许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新型电源,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太阳能电池寿命长,只要太阳存在,太阳能电池就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相比,太阳能电池不会引起环境污染。 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四大类,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3%,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5%。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单晶硅成本价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难,为了节省硅材料,发展了多晶硅薄膜和非晶硅薄膜做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替代产品。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0%。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不久将会在太阳能电地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但受制于其材料引发的光电效率衰退效应,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 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是21 世纪的热门课题,许多发达国家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太阳能接收器进行研究。我们开设此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并对两种性质进行测量。该实验作为一个综合设计性的物理实验,联系科技开发实际,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 【实验目的】 1. 无光照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 2. 有光照时,测量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I 对U 变化关系,画出U I 曲线图;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SC I 、开路电压OC U 、最大输出功率max P 及填充因子FF ; 3.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SC I 、开路电压OC U 与光照度L 的关系,求出它们的近似函数关系。 【实验仪器】 白炽灯源、太阳能电池板、光照度计、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稳压电源、单刀开关 连接导线若干

太阳能聚光板发电技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阳能聚光发电

太阳能聚光板发电技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阳能聚光发电、海水淡化技术可行性报告 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办公室 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能源科技产业化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梧桐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04日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意义------------------------------------------1第二章 国内外发展现状------------------------------------4 一、 国外发展现状--------------------------------------4 二、 国内发展现状--------------------------------------8 第三章 政策分析-----------------------------------------11第四章 太阳能资源---------------------------------------12 一、 太阳能的特点-------------------------------------12 二、 我国太阳能热能资源分布情况-----------------------13 三、 太阳能聚光热电技术首入中国-----------------------14 第五章 太阳能聚光板-------------------------------------15 一、 需求趋势-----------------------------------------15 二、 研发背景-----------------------------------------16 三、 市场前景-----------------------------------------17 四、 技术优势-----------------------------------------18 五、 财务分析-----------------------------------------18 第六章 市场预测-----------------------------------------20 一、 主要潜在市场-------------------------------------20 二、 目前太阳能产品的应用-----------------------------22 三、 自动跟踪技术应用前景-----------------------------23 第七章 效益分析-----------------------------------------26 一、 大型太阳能发电站---------------------------------26 二、 新型10倍聚光太阳能发电机------------------------29 第八章 项目总体方案-------------------------------------30 一、 聚光系统-----------------------------------------30 二、 储热系统-----------------------------------------31

聚光光伏(CPV)

聚光光伏 聚光光伏(CPV)是指将汇聚后的太阳光通过高转化效率的光伏电池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CPV是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中最典型的代表。使用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分别是第一、第二代太阳能利用技术,均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光学元件将太阳光汇聚后再进行利用发电的聚光太阳能技术,被认为是太阳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三代技术。 使用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分别是第一、第二代太阳能利用技术,均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光学元件将太阳光汇聚后再进行利用发电的聚光太阳能技术,被认为是太阳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三代技术。 技术展望 有别与传统硅晶型以及薄膜型,聚光型太阳光电(HCPV)的技术最显着的优点在于它的高光电转换效率。这种太阳电池芯片在聚焦太阳光500倍左右时它的光电转换效能介于36-40%之间,光电模组的效能在22-28%之间。整个系统的效能在18-20%之间。以年度发电量而言,在相同的条件下,系统(结合双轴追日技术)约是传统硅晶型的1.2-1.4倍左右,此点是HCPV技术的竞争优势。HCPV技术最适合应用于大型电厂,特别是在阳光日照充足、干燥、低湿度的地区。 目前HCPV 的核心技术-三结化合物电池和高倍聚光技术的开发和制造已经突破了国外企业的封锁,目前在国内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企业有国内上市企业三安光电旗下的日芯光伏,他们已经能够实现1000倍聚光和40%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 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我国《聚光型光伏模块和模组设计鉴定和定型》认证技术规范制定工作,为通过本次认证,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了申请、送样、型式试验、工厂检查、合格评定、发证等认证环节,也为我国今后聚光光伏组件的质量认证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系统效率比较能量转化效率 薄膜型太阳能 7%~9% 晶硅型太阳能 14%~17% 第一代核能电厂 30% 火力发电 36.8% 聚光光伏(CPV) 27%~30% 聚光光热 (CSP) 13%~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