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华《圆的认识》

张齐华《圆的认识》
张齐华《圆的认识》

张齐华:《圆的认识》

2003年11月,从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传来消息,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彩的教学,一举获得一等奖。我和张老师既是老乡,又是校友,曾一起在导师的门下合作做过课题。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在衷心祝贺张老师的同时,我真后悔没有能够到现场感受一下张老师这节课的风采。于是,等听课老师一回来,我立即找来这节课的录象,连看了三遍。现在,又有幸拜读了张老师详细的教学实录和反思,再一次感动。

我也曾多次教过《圆的认识》,听过这个课题的研究课不下几十节,看过有关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则更多。我觉得张老师这节课真是与众不同,用张老师的话来说甚至“有些另类”。张老师从文化的视角,对这一传统题材的课进行了独特加工和全新演绎。我由衷地佩服张老师执着的勇气、广泛的涉猎和如行云流水般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这节课引起了我很多思考,现奉上几点,供大家研究。

1、对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尽管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课程不仅仅是指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差异、师生的交流启发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机整合课程资源呢?张老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大胆对教材作了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

在沟通圆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上,除了教材所呈现的硬币、钟面、车轮之外,张老师从自然、历史、人文三个维度,结合学生认识圆的不同阶段,补充了大量有关圆的图文资源,学生整堂课都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都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

在画圆的教学上,张老师没有局限于实物描圆和圆规画圆,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画圆。学生发现除了可以用圆规、圆形瓶盖、三角板中的圆形窟窿等工具画圆,还可以用绳子和笔组合画圆,甚至可以“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

在认识圆的特征教学中,没有机械地按照教材上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单一顺序,也没有机械地采用“一问一答”式的所谓“启发”教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让学生运用圆片、直尺、圆规等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材料,通过实际动手折、量、比、画等手段,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中学习,获得丰富的动态表象,从而建构起圆的基本特征。

2、对教学结构的灵活调整。

张老师这节课对教学结构也做了大胆而灵活的调整。根据笔者的观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引入——“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课始的引入分为三个层次:唤醒——演示——展现。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钟面、轮胎、纽扣……),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并演示石子投进水面的动画场面,使学生在观察那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中开始思考,展开想象;再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记得北师大周玉任教授曾说过,我们教师要善于“往平静的水面投进石子”。张老师这节课的新知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展开——“没有规矩,仍成方圆”。从数学的角度,本课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会画圆,了解圆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张老师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单纯地把有关圆的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而是另辟蹊径,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并以此为背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圆的世界,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画圆,了解了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不知不觉地了解到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一次次“再创造”(弗赖登塔尔语)的过程。正如张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没有规矩,仍成方圆”。张老师跳出了数学教数学,充分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因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拓展——尽显“圆的魅力”。在一般的关于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练习阶段,教师总会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习题,以巩固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应用中形成有关圆的知识和技能。张老师并没有机械地进行所谓习题练习,而是更进一步

彰显圆的文化内涵:二千多年前墨子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周髀算经》所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课末,张老师用如诗般的语言,再次让学生感受“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这一哲学命题的文化涵义,可谓尽显“圆的魅力”。

3、对学习方式的真切关注。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除了要看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结构的处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即学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习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获得发展的。

本课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张老师没有拘泥于一种或两种时髦的学习方式,而是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

本课重要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时,张教师大胆放手,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既有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也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既有小组讨论、交流与记录,还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为学生准备作为补充的研究提示。在学生个体和小组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后,让全班学生一起分享研究的成果。

正因为张老师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统整在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过程就是一种研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种对话与共享的过程。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当然,笔者在欣赏张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另类”想法: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笔者以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过程性、工具性和文化性,这三者应该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全面体现。在反复观看了课堂

实况录象后,笔者似乎觉得本课在文化性方面彰显有余,而在过程性与工具性方面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欠深刻,学生在探索、讨论和交流半径、直径以及两者关系时尚不够充分,教师在处理这三个知识点时采用的方法有些单一,而且教师可以更好地面对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而给予更有效的关注,使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作为文化的数学。再次感谢张老师给了我们思考和交流的平台,感谢徐特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评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 5 圆 教案 1.圆的认识 第1课时 圆的认识(1)(教案)

5 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理解圆周率“π”,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指导】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画好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通过测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故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如在研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这里是否也可以仿此思路把圆的面积采用割补等方式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呢? 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9课时: 1.圆的认识.................................................2课时 2.圆的周长.................................................2课时 3.圆的面积.................................................2课时 4.扇形.....................................................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确定起跑线.................................................1课时 1.圆的认识 第1课时圆的认识(1)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圆的认识教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 点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 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点评: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动手操作,认识圆心。

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操作) 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生: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板书) 点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 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 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 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 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 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有,相等。 师:相等说明了什么?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li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2页——第4页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圆与这些图形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图形。虽然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是他们仅仅感知了圆这个图形的形状特征,并不认识圆内在的本质结构特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教科书设计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层递进的认识活动。首先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的探究产生圆,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画圆既不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明晰组成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然后结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进一步认识圆区别于其他图形的本质特征。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教学课时:1 教学重点: 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具准备:相关的课件、圆规、硬纸卡、 教学方法:操作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的衣食住行处处离不开数学,你看,就连图中小朋友们的游戏方式中也藏着数学知识呢!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大家看这三幅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在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3.全班交流: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站成圆形的方式公平的原因是:小旗的位罝固定不变,每个同学到小旗的距离相等。 4.课件演示:用无数个点来代表参加游戏的无数个同学,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个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本课知识 师:(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一些小朋友向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游戏,比赛谁能套中小旗。对于这样的方式,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先交流一下。生1:我认为这样比赛是不公平的,排在中间的人容易套中。 生2:我认为不一定,站在边上的小朋友也是能套中的。 生3:我也认为这种比赛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小朋友离小旗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师:站得近总是比较容易套中,看来这样是不太公平,那么站成正方形怎么样呢?(呈现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 生1:这样刚才要公平一些,大家离小旗的距离差不多。 生2:不对,这样也不公平。边上四个人离小旗要进一些,角上四个人离小旗要远。 师:站成正方形还是不能解决游戏的公平问题。要使得比赛公平,你能帮助他们设计一个方案吗? 生:我有办法了,站成圆形就可以了。 师:(呈现第三幅图)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呢? 生:因为不管站在哪里,每个小朋友到小旗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你能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吗?(学生活动,积极地动手画了起来) 师:谁能展示你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把刚才画的圆剪下来,用手摸一摸,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是由角和边来分的 生:圆是一条边,而且是曲线围成的 师: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在圆的身上还有哪些奥秘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师::即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对折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师;那我们把这一点就是圆的圆心,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生: 我知道这些折痕叫直径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生: 我还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很多直径 生: 我还发现这些直径都相等 生: 我还发现每条直径都通过圆心,而且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生: 我还发现从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还有线段 师: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生: 我还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很多半径 生: 我还发现这些半径都相等 生: 我还发现每条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连线 师: 我们的祖先木子说过,教师板书古人说过圆.一中同长也. 师: 这句话什么意思? 师: 一中就是在同一个圆中,同长什么同长?指的是半径相等,直径也就相等师: 我们木子发现的要比比西方人早了一千多年,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能不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读 师:圆有什么特点? 生:圆一中同长也 师:现在回想一下,我们刚才设计的圆形,把小旗看成圆心,每名小朋友都站在圆上,根据圆一中同长也,所以设计成圆形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探讨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真佩服,小朋友真棒!除了你表示的那个点,还有其他可能吗?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如果在范围内,距离不够3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3米。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如果宝物在圆上,怎么表达告诉小明呢? 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厂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师:同意吗?真厉害。刚才她说到两个词,一个是以左脚为“圆心”还有一个是半径多少?[板书:圆心,半径] 生:3米 师:就用上这两个词,就很准确地表达出了圆的位置,对吧。如果只说以左脚为圆心,不说半径3米,告诉小明,宝物啊就在以你左脚为圆心的圆上。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如果只告诉左脚是圆心的话,那圆可以无限延伸。就没法掌握圆的周长是多少。 师:那个圆可以无限延伸。我理解他的意思了,你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没定,圆的大小没定。对不对。 生:对

2016年1.1圆的认识练习题及答案

2016年1 我会填。 1、圆中心的一点叫( ),通常用字母( )表示,它决定了圆的( )。 2、通过( ),同时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作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直径是圆内两端都在圆上的所有线段中( )的一条。 3、从( )到圆上( )一点的线段叫作圆的半径,用字母( )表示,它决定了圆的( )。 4、时钟的分针转动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分针的长度是那个图形的( )。 5、在同圆或等圆内,( )的长度是( )长度的2倍,我们字母表示( )。 6、( )决定圆的大小,( )决定圆的位置。 我会辩一辩。 1、圆的直径都相等。( ) 2、同一个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 3、直径一定比半径长。( )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直线。( ) 5、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确实是圆的直径。(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一个圆有( )条直径。 A、1 B、2 C、许多 2、在一个边长是5㎝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半径是( )。 A、5㎝ B、10㎝ C、任意长 D、2.5㎝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 )。 1C、1.2倍 A、2倍 B、 2 4、直径和半径差不多上( )。 A、射线 B、直线 C、线段

5、画圆时,圆规两脚分开4㎝,所画的圆的直径是( )㎝。 A、2.5 B、4 C、8 四、我会算。 五、我会画。(每题5分,共20分) 1、半径是2㎝的圆。 2、直径是3㎝的圆。 答案: 一、1. 圆心,O,位置 2.圆心,线段,d,最长 3.圆心,任意,r,大小4.圆,半径 直径,半径,d=2r 6.半径,圆心 ×√××× C D A C C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3)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揭题新授 教师出示硬纸圆,提问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反贴在黑板上,出现课题: 1、认识圆形 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圆。让学生说出画面上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讨论,球是不是圆形。显示球被破开,旋转球体,出现并闪烁横截面的过程。教师说明:球是球体,不是圆形,要是把球破开,它的横截面就是圆形。 2、揭示圆的形成。 (1)演示: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用力甩动小球,使小球的运动形成圆形; (2)用绳子系粉笔在黑板上画圆模拟小球的运动轨迹成一个圆形; (3)小球被甩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能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曲线,也就是圆呢?揭示:正是因为小球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拉直的绳子长度也没有改变,这样甩动小球,也就形成了圆。

(4)过渡: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先确定画圆工具圆规的两脚距离,然后,把其中的一脚固定,另一脚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用手比划) 3、学习用圆规画圆。 (1)学生尝试画圆。 (2)引导学生说出画圆的体会并讨论:(用课件,并板书) ①画圆的步骤。(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②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3)教师示范画圆。 4、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o) 你知道圆画圆时的定点在圆中叫什么吗?板书(学生口答)并教学用字母表示。板书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一个圆的圆心的?(学生操作) 你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什么呢?板书 2、半径(r) 定长在圆中又叫什么?(半径)(学生观察尝试下定义)板书用字母表示。板书 教师出示定义,帮助学生理解定义。

教学“圆上任意一点”“圆内任意一点”、“圆外任意一点”的区别。 学生画半径(任意画) 你还可以吗?你能画几条?(为什么) 学生量一量同一个圆内每条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通过圆的比较,你知道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用课件)板书 3、直径(d) 除了半径,圆还有直径板书,用字母表示。板书.在自己的圆上画出直径 学生尝试给直径下定义。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画一画,再量一量,在同一个圆内你发现了直径有什么特点? 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板书:r=d=2r 为什么要加在同一个圆里 完成下面板书: 学生练习两者的关系:练习二十二表格。(学生直接口答) 4、小结所学知识,引导质疑。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一、从生活现象出发,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圆 师: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我在手表上见过圆。 师:手表的表面上是圆形。 生2:一元,一角,5毛钱也是圆。 师:硬币上有圆。 生3:月亮 师:月亮远远看过去就像个大圆盘,是吗? 生4:篮球也是圆。 师:篮球是圆,有没有人。。。。。。 生5:篮球是个圆球体。 师:篮球是个球体,它和圆有所不同。 生:车轮上也有。 师:行,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丢下一颗石子。]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 好吗?生:好。 二、学习新课: 1、从画圆中认识圆 师:同学们,要认识圆,我觉得我们首先得画出一个圆。会画吗? 生:会。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画圆了,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里面任意画一个圆。 生开始画圆,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生:画完了。

师:张老师特别感动第一小组,因为第一小组有个同学没有画出来,其他同学赶快凑上去帮他,告诉他要怎么样怎么样,张老师特别欣赏。 师:大家都画好了吧,张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都非常漂亮,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画的不够理想,甚至还没画出来。 大家猜猜他们可能哪里出问题了? 生1:有可能圆规没有放好,2个头搞错了。 生2:有可能他拿圆规的时候拿的不是地方。 师:应该拿哪里? 生2:应该拿这个帽子这里(生拿起圆规演示) 师:听到了吗?咱们拿圆规的时候可要掌握技巧,抓的时候不能随便抓,应该抓这里,如果抓下面画的就不够漂亮了。(师拿起圆规演示)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3:在对准中心点的时候,画到一半有可能歪掉了。 师:画的时候针尖能不能移动啊移动画的出圆吗 生:不能,画不出圆。 师:这也有可能,还有吗? 生4:也可能画圆的时候用力太大,针尖把纸划破了,这样的话也画不出来了。 师:恩,我们画圆时,要注意用力的尺度。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4位同学讲的其实不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对吗?生:对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师:那现在,小朋友想再画一个圆吗生:想。 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的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呢谁有办法 生:可以规定一个圆的半径,就是圆规一头和另一头之间的距离。师:他既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半径,同时还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师板书:半径 师:意思是说,咱们全班同学只要把圆规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统一一下,画出的圆就一样大。你能想象一下,这样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咱们就统一把他定为3厘米好吗?定完后,同样把这个圆画出来 生第二次画圆师:对了,小组内谁画圆时遇到问题了,(小组成员)及时提醒一下 师:画完了吗?已经画完的同学就把这个圆片剪下来。 师巡视,了解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抓紧时间

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1.圆的认识

编号:79542258933684215856544447 学校:课程胜市会五声镇田进小学* 教师:诏证第* 班级:滑行参班* 5 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设计图案、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解决问题、扇形和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圆的曲线特征,认识圆各部分的基本特征及对称性,研究圆周率并用转化的思想研究圆的面积,为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圆的周长、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其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认识扇形,了解扇形的基本特征。 (1)圆的认识(1课时) (2)圆的周长(1) (1课时) (3)圆的周长(2) (1课时) (4)圆的面积(1课时) (5)圆环的面积(1课时) (6)解决问题(1课时) (7)扇形(1课时) (8)整理和复习(1课时)

(9)综合与实践确定起跑线(1课时) (10)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圆的认识 课题圆的认识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对圆及其特征有初步的了解,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1.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通过用实物画圆和把剪好的图形纸片反复对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是曲线圆形,找到并认识圆心,为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打下基础。 2.在操作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基本特征。 通过让学生在圆上找圆心、找半径、找直径以及用圆规画圆,使学生在折、画、量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与特征。 3.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学习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深知圆的各项特点,会标出自己画出来的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 学具准备:圆形实物(硬币、瓶盖)、细绳、刻度尺、小球、钉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实践 活动,引 入新课。 (10分 钟)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1)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2)细绳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师:谁能将刚才活动中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体验交流。 1.边玩边观察,发现它们形成的 图形都是圆。 2.(1)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的圆。 (2)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 一摸,感觉圆的特点:封闭的、弯曲 1.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圈 里。

圆的认识教学过程简述

圆的认识教学过程简述 一、导入 1.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导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圆的概念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等以前学过的图形,让学生了解圆也是平面图形。 2.小组合作:每四人或者六人一组,分别摆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请仔细观察并讨论:圆和其他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完成表格 (教师负责引导让孩子自己说出“曲线”这个词语,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画一条波浪线或者可以用反义词的形式进行提示和引导) 三、画圆 1.同学们,你刚才用绳子摆出了圆,那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吗?(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来画圆:如杯子、碗、尺子上的圆、胶带等) 2.那如果老师不给你这些东西,你还能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吗?(不能) 3.请同学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工具—圆规。 4.今天老师就教你们如果用圆规画圆。 5.教授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观察后告诉老师圆规有什么特点? (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一只脚是笔) (2)请同学们用针尖在你的练习本上扎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有一个点,引出圆心的概念) (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3)将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3cm) (4)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即圆的,用字母表示)(5)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6)请在圆上找出一点记为A,连接OA,用尺子量一量OA的长度(3cm) 连接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7)出示圆上的另一条线段BC,量一量它的长度,(6cm)观察后填空 通过并且两端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6.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直径和半径并用字母表示。 四、探究合作 1.小组合作: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一样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你会有什么发现? (1)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着,两边可以 (2)一个圆里的半径有条,直径有条 (3)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所有的直径都,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2014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修正补充教学内容:第57页-第59页。相关例题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 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 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2014年10月9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主 题图) 生:想看。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这些图案都是由圆形组成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平面图形圆的认识。 师:你在生活中能找到这样的圆吗? 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①自行车汽车的 轮子是圆的;②篮球乒乓球是圆的;③硬币是圆的…… 师:孩子们,真细心。那么通过找生活中的圆,你发现圆和我们学过 的平面图形有何区别? (结合学生回答)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准备的工具换一个任意大小的圆。 生:进行反馈。 你的圆是怎样画出来的?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 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 用圆规画圆; 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看老师也利用饮料瓶画了一个圆。那么你知道圆内、圆外、圆上指的是圆的哪部分吗? 师:你们认为自己画的圆怎么样? 生:...... 师:想不想把圆画的更好? 生:...... 师:要想画出一个标准的圆,我们先要知道圆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数学书第58页的部分: 自学要求: 1.什么是圆心?一般用哪一个字母表示? 2.什么是半径?一般用哪一个字母表示? 3.什么是直径?一般用什么字母表示? 学生汇报板书 圆心 o 半径 r 直径 d 练习,是不是半径或直径。 2、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用圆规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什么? 2.针尖固定的这一点也就是什么? 3.画圆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Ppt 演示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 、r 、d 标出它的圆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 圆的认识

2020年最新 5 圆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圆的基础上学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的认识等知识,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研究曲线图形时,无论是思想还是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通过对圆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学习。主题图呈现了自然界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圆,为学习提供了生活素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再让学生通过剪、折、画、量等活动认识圆。而在教学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都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化曲为直”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得出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圆的认识以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学习本单元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好基础。 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一般图形(物体)周长的技能,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知道圆的特征。但是在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跟前面用到的方法有显著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由此,教学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适当加以指导和启发。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能力。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拼一拼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2.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如求圆的周长,“绕一圈量”“放在直尺上滚”时,教师在对“绕”“滚”的方法进行指导的同时,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讨论比较这些方法的异同,使学生明白这些方法都是将一个未曾学过的曲线图形的长度转化为可以直接测量的线段的长度,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将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再让学生交流“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后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对比圆与长方形,发现形变的过程中面积不变,再通过寻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的关系,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思想、极限思想、等积变换思想。 3.合理用好生活素材,凸显其教学价值。因为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所以研究圆的时候,学习材料可以从生活中来,研究得到的结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合理用好生活素材,把这些素材作为引发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感悟的有效载体。

人教版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 计 导语: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时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一 第1课时 课题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 材 分 析 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准备 圆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 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 三、认一认,练一练 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判断:A在同一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B、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c、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四、画一画,想一想 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 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教材练一练 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这样的圆能画几个?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通过正反例的练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 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 4、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强,基本上能用自己个性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5、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较强,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观察比较中获得事物的一般特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出示课件自然界及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然后观看一段有关圆的视频,继续激起学生的兴趣。 2、动手操作与观察策略:让学生对折自己准备的圆发现圆心,直径和半径。再用直尺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应有很多直径和半径)得出直径相等、半径相等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时观察直径和半径在圆里位置特征,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表述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画圆时A:先圆的实物画(得出不方便)B用圆规画容易。继续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从而得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相等、半径相等。 3、多媒体策略:PPT演示在圆中的幻化的半径和直径,学生表达半径和直径由无数条。也用课件展示几种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的大小。 4、本课设计活动较多,教学形式转换较多,以此唤起学生兴趣,保持注意。学生具备相当的语言总结能力,我就通过这一点为主要课堂拉动方式去激发他们观察,比较,然后形成对知识发现,有效控制学生的表达,进而使概念明朗清楚,表达流畅,用语准确。同时在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圆的认识》(北师大版)

《圆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 预设: (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 (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 (3)用三角尺; (4)用圆规…… 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教师: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预设: ①固定住针尖; ②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不随意改变。 【设计意图】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