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麦地抒情诗解读

海子的麦地抒情诗解读

海子的麦地抒情诗是海子献给当代诗坛的千古绝唱。1987年,海子写出他的麦地抒情诗。

当时的中国,正在加速现代化步伐,商品经济浪潮和大众文化,对诗坛造成的包围和影响,使当代诗人几乎忘记了“乡土”概念,几乎没有人动用乡土概念来写诗。因为中国有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深厚传统,现代人无论怎么写,都逃不出这个影响;并且轰轰烈烈的现代化生活,让中国诗人望尘莫及,在诗歌中加速注入现代化“城市”血液都来不及,谁还去写农业乡土诗呢?

而海子,在这个时候写出来的农业乡土诗歌,既没有寻根的味道,也没有归隐田园的感觉,我们在海子的乡土诗里,读出了从西方艺术大师——凡高、荷尔德林那里接受到的文化信息,

通过一种天才的感悟,海子怀着对大自然神殿秩序无限崇拜和敬畏的心灵,在雪山消融的雪水中浸润,在微风的田垄上唱出了贫困而富有的麦地之歌。

在《海子诗全编》中,从题目上反映出和麦子麦田有关的诗歌也只有五、六首(《熟了麦子》、《麦地》、《五月的麦地》、《麦地或遥远》《麦地与诗人》)

然而,围绕着海子的麦地诗篇,海子还写下了大量关于种族,历史,村庄,土地,粮食和山脉的作品,这些诗都和海子的麦地抒情诗构成同一个系列,是我们看到海子麦地抒情诗栖息飞翔的大地和天空。

一、按照一般的意义理解,海子的麦地抒情诗的中心

命题是:

麦子是诗人承受痛苦的最敏感的神经细胞;

是雪和太阳光芒的导体;

是诗人拥抱大地的收获和泪水。

中国的农村是贫困的,一片麦子,对诗人来说,不是童话,不是安慰,而是对良心的追问和考验。诗人听见大地在黄金外衣下的颤抖,他走向大地的中心,仿佛一个人承担着与生俱来非他莫属的与神灵的对语: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在神性诗意的土地面前,诗人无论怎样扩展自己的想象,他都会感到渺小。

诗人

你无力偿还

麦地的光芒和情义

麦地啊,人类的痛苦

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二、按照特殊的意义来理解,海子对土地和麦田的苦

恋,是由于相信“神的在场”。

他归伏在大自然的神殿秩序面前,

热爱河流,也要热爱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热爱生命,也要热爱死亡。

生和死,同样都是大自然的神殿秩序。

由于神的启示,使收获变成了一种荒凉的黑暗,这黑暗从内部上升,“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使人类和庄稼最终成为“黑暗大神的一部分”

海子认为,抵达神喻的黑暗,就是抵达了生命元素的中心,抵达了“收获即苦难”的永恒痛苦的诗境。

三、海子的麦地抒情诗,是对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文

化的内涵的背离和创新

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是古代文人士大夫逃避现实修养性情的乌托邦家园。由陶渊明首创,为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定下了一个格调,在自然山水之间,忘情,忘物,忘我,最后进入到老庄的物我合一和佛教禅宗境界,这些都对当代诗人产生直接的影响,所谓寻根,有一部分就是对山水田园诗中的超然乐趣的寻找,来反观现代人的庸碌无聊,指引他们去修炼净化顿悟,第三代诗潮中的寻根诗派也写出了一些清明高雅的作品。

但在海子的麦地抒情诗中,流淌的却不是传统文化的血液。

非但不是,还和寻根派的山水田园诗形成完全不同的对比。

海子笔下的田园风光,河流土地,黑黑的孩子,沉默的渔夫,普通的麦田,

都不带有文化寻根的含义,也没有寄情山水,寻求解脱。

海子的土地抒情诗里,流淌的不是传统文化血液,他抓住了生命元素对他的召唤,

土地神秘的呼吸,生长和死亡,使他产生无比的敬畏,他俯身在对土地的遐想,“仿佛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大地的嗓子”(西川语)海子找到了通向神殿的自由,

他呈现给我们的麦子和麦田,所有的村庄,

都变成了寂静的清泉,

和无止息喷发着的苦难流动的火焰,

作为神的使者,海子的诗,使我们看到了,

大地上升和沉落时的永恒的光。

四、海子的土地抒情诗,就这样扭转了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影响,使当代诗人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找到了新的文化元素,这古老的麦田,传达的不是归隐和遁逸,是中国诗人和人类文化沟通的信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正如海子的好朋友,诗人西川所说,因为有了海子,中国的诗歌有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