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4.1第一节人口与人种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陕西省汉中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4.1第一节人口与人种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

学习目标

1. 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2.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自主学习

一、人口问题

1. 一个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_____________ 和人口增长_____________ ,可以促进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发展。

2.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造成 _________ 问题。

、不同的人种

1. 根据皮肤的_______ 、__________ 的形状、__________ 的特征等体质方面的不同,地球上的人类可

以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个主要人种。

2. 根据世界人种分布图可以看出,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____________ 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________ 分布,还有一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____________ 区。

3. 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____________ 的,没有 __________ 之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1) 学什么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重点1、地球的形状 2、纬线的特点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 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它们分别是和。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叫 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 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 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 地区 5至8 分钟 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纬线 /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 纬线 (2)纬线可以有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 (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 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 往两极在逐渐 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 5至 10分 钟

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 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 学什么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重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 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 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 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5至8 分钟 独立 自学 完成 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经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 (2)经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 (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往西经度在变____ 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经线: 往西 经度 在变____ 5至 10分 钟 经线 和经 度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物理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为单选,9---12为多选) 1.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 )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 、第1s 内和第4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相同 2. 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 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 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3-1 B .2- 3 C. 32-12 D .1-32 3.小球每隔0.2 s 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 的竖 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g 取10m/s 2 ) ( ) A. 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4、如图所示,物体A 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x 1后,又匀减速地在平面上滑过x 2后停下,测得x 2=2x 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 1与在平面上的加速度a 2的大小关系为( ) A .a 1=a 2 B .a 1=2a 2 C .a 1=12 a 2 D .a 1=4a 2 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在平行于固定斜面的推力F 1作用下, 沿斜面以5 m/s 的速度匀速向上滑行,某一时刻把推力F 1突然变 为水平向右的推力F 2,滑块速度不变继续向上匀速滑行,已知动摩擦因数μ=0.5,斜面倾角θ=37 °(sin 37°=0.6,cos 37°=0.8)。则F 1∶F 2=( )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下册圆周运动(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六章 圆周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两个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 ’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a 、b 之间用强度足够大的轻绳相连,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开始时轻绳刚好伸直但无张力,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B .b 比a 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C .当2kg L ω=a 刚要开始滑动 D .当23kg L ω=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木块随圆盘一起转动,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 =mω2r ,则当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时,木块b 的最大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在木块b 的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值前,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ω2r ,a 和b 的质量分别是2m 和m ,而a 与转轴OO ′为L ,b 与转轴OO ′为2L ,所以结果a 和b 受到的摩擦力是相等的;当b 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后,b 受到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合力提供向心力,即 kmg +F =mω2?2L ① 而a 受力为 f′-F =2mω2L ② 联立①②得 f′=4mω2L -kmg 综合得出,a 、b 受到的摩擦力不是始终相等,故A 错误,B 正确; C .当a 刚要滑动时,有 2kmg+kmg =2mω2L +mω2?2L 解得 34kg L ω=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 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新-课-标-第-一-网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 (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新课标第一网 学(教)报告: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数学试题(卷) 命题:李倩 审题:王雪荣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上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集合=A }016|{2<-x x ,}0,5{-=B ,则 A . B . C . D . 2.不等式 01 21 ≤-+x x 的解集为 A .)21,1[- B .]21,1[- C .),21(]1,(+∞?--∞ D . ),2 1[]1,(+∞?--∞ 3.若满足x,y 约束条件,则Z=x+y 的最大值为( ) A . 2 3 B . C . D . 4.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 30或 60 B . 45或 60 C . 120或 60 D . 30或 150 5.设R c b a ∈,,,且b a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c ac > B . b a 1 1< C . 22b a > D . c b c a +>+ 6.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S 的值为( )

A.3 B.1 C.0 D.-1 7.已知x >0,y >0,若 m m y x x y 2822+>+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m≥4或m≤-2} B . {m|m≥2或m≤-4} C . {m|-2<m <4} D . {m|-4<m <2} 8.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有金锤,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中间三尺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锤,长5尺,头部1尺,重4斤,尾部1尺,重2斤,且从头到尾,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问中间三尺共重多少斤.” A . 6斤 B . 7斤 C . 8斤 D . 9斤 9.袋子中装有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五个小球,每个小球上分别标有“1”“2”“3”“4”“6”这五个数,现从中随机选取三个小球,则所选的三个小球上的数恰好能构成一个等差数列的概率是( ) A . 103 B .51 C .101 D .20 1 10.已知函数)3 22sin()(π + =x x f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x f 的最小正周期为 B . )(x f 的图象关于直线3 8π =x 对称 C . )(x f 的一个零点为 6π D . )(x f 在区间)3 ,0(π 上单调递减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我们身边的地理》 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3.通过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重难点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预习新知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页一、二自然段“解开地理之谜”,完成1—2题。 1.查阅资料,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看谁的发现多? 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 任务二: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1—3题。 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2.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提高对生活的能力。 3.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条件;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导学达标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 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 3.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 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1.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 2.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1、2题。 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 (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 (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2届高三一班代课老师纪念歌曲(排名不分先后)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2届高三一班代课老师纪念歌曲(排名不分先后) 历史老师王汉江 汉江之歌(原:长江之歌) 你从办公室来,墨镜是你的风采,你向一班奔去,你有皇帝的气概。你用小巧的遥控器,圈住一班儿女,你用宽阔的肩膀,挑起一班大梁。我们赞美汉江,你是一中的人才,我们依恋汉江,你有父亲的情怀。 你从城固走来,师大荡涤去尘埃,你向未来奔去,Solo是你的风采。你用可爱的汉普,活跃高三气氛,你用黑色的核按钮,镇住妖魔鬼怪。我们赞美汉江,你让我们信赖,我们依恋汉江,你有父亲的情怀。 语文老师赵克东 语文(原: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啊,语文的魅力参北斗啊,吼-吼参北斗啊。仿写阅读不回头啊。 说走咱就走啊,命题材料写作文哇!嘿-嘿写作文啊。古人受贬我受苦啊。 语文课上一声吼啊,诗词歌赋有木有啊,克东带我们闯九州啊。诗词歌赋有木有啊,克东带我们闯九州啊! 嘿呀依儿呀嘿嘿依儿呀!嘿呀依儿呀嘿嘿依儿呀! 地理老师朱红 朱哥(原:猴哥) 朱哥朱哥,你真了不得,地球运动难不住你,蹦出个朱哥哥。朱哥朱哥,你真太难得,南南北北记心间,等温线永不错。挑一挑眉毛,难题都识破。打一打喷嚏,能把人震慑。摆个造型,印象更深刻。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 哪里有题都有你,哪里有你都有我。身经百战仍矫健,年轻似小伙。你的数学万人赞,你的英语没滴说!讲课生动又活泼,魅力永四射! 政治老师黄新刚 黄老师之歌(原:蓝精灵) 在那一班二班之间辗转有一个黄精灵,他活泼又帅气,他和蔼又耐心。 他总扶着眼镜端着水杯慢慢地上楼梯,还有他对慈善奉献的爱心。 噢,可爱的黄精灵噢,可爱的黄精灵 他会费尽心机精挑细选N多的问答题,最后是他纯正的洋县口音! 英语老师王海军 海军(原:海鸥) 海军,海军,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当我们念着英语在课堂,你总站在我们的身后。你挂着迷人的微笑,带我们愉快地遨游。 海军,海军,我们的朋友,海军,我们的好朋友。 你用着纯正英文发音,在高三与我们共享欢乐。看讲台上飘动的麦克,向我们热情地招手。海军,海军,我们的朋友,海军,我们的好朋友。 数学老师王晓霞 最炫晓霞风(原:最炫民族风) 飘逸的裙装是你的爱,窈窕的身材慢慢走进来,什么样的高跟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提包才是最炫彩。金边的眼睛呀扶起来,摇摆的三角函数画起来,弯弯绕的向量才是我们的无奈,一节课边讲边唱才最high,我们要唱女王唱得最痛快! 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来把数学爱,悠悠地唱着最炫的晓霞风,让爱卷走所有的阴霾。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唤声女王让你乐开怀,永远都唱着最炫的晓霞风,是整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1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学案导学 1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 先学后教 1.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数量:已超过___________ (2)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增长________;工业革命以后,增长速度____________,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____________。 2.增长速度: (1)表示方法: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出现了负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世界人口的分布: (1)表示方法:人口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口稠密区与人口稀疏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稠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稀疏。 小组合作

1.综合分析人口稠密区的地理共同点? 当堂达标 (2014.厦门)读图1,完成1~3题。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2.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A.东部和南部 B.北部和西部 C.中部和东部 D.西部和南部 3.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013.潍坊)读 甲、乙两个国家 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回答5、6小题。 5.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分别是51.7人/千米2和229.9人/千米2 B.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2.4%和0.01% C.甲国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

陕西省汉中中学上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达标检测卷(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一固定的粗糙水平横杆上套有a 、b 两个轻环,系在两环上的两根等长细绳拴住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环距离适当变小后重物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两绳对重物的合力变大 B .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变小 C .杆对a 环的支持力变大 D .b 环对杆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绳对重物的合力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所以合力不变,A 错误; B .对重物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得 2cos 2 A B mg F F α== 当两环间距离变小后,α变小,则拉力F A 、F B 均变小,B 正确; C .以两个轻环和钩码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系统总质量为M ,横梁对铁环的支持力F N ,分析如下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N 2F Mg = 即N 1 2 F Mg = ,可见水平横梁对环的支持力F N 不变,C 错误; D .以b 侧环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下图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an N f F F θ = θ增大时,f F 变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环对杆的摩擦力也变大,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小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 缓慢增大 B .F 缓慢减小 C .N 不变 D .N 缓慢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水平力F .已知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我们可以看成小滑块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应用力的合成得出: G F tan θ= N G F sin θ =,由于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所以θ减小,tanθ减小,sinθ减小.根据以上表达式可以发现F 增大,F N 增大.故选A.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序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课型:新授课 使用时间:20 年月日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想一想、做一做(读课本P1——P2页内容回答): 1、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非高原的选手为什么在国际长跑中能取得好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江浙一带为什么多丝绸服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理的研究内容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本P2——P4页内容回答 1、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由于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地理的目的:能使人们了解________的奥秘,了解一些_________、________现象,会用地理的_______和_______看待身边的事情,更科学的选择、安排_________和________. 3、“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总结】

陕西省汉中中学2020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汉中中学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英语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题目;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to drink? A.A cup of coke with milk. B. A cup of coffee with milk. C.A cup of coffee with sugar. 2.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have? A.A special pork at the price of $98. B.A French special steak at the price of $88. C.A French medium steak at the price of $88. 3.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A. 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 B. Manager and shop assistant. C. Teacher and student. 4.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Attend a meeting. B. Sell an apartment. C. Rent an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解析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1) 学习目标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重点难点1、地球的形状 2、纬线的特点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点拨 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_____。它的平均半径为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 ___千米,表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新-课-标-第-一-网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_____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和___ __。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_。所有与赤道平 行的圆圈叫_____ 5.赤道为_____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_____和_____, 分别用_____和_____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___度 6.按规定,_____为低纬度地区,_____为中纬度地区,_____ 为高纬度地区 独立 自学 完成 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纬线 /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 纬线 (2)纬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____ (5)南极点的纬度为_____, 北极点的纬度为_____ (6)纬度从赤道往两极在逐渐__ ___ 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____ (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 纬线 与纬 度

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2) 学习目标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重点难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点拨 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 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 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 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独立 自学 完成 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经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 (2)经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 (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往西经度在变____ 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经线:往西经度在变____ 5.读图1.11东西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_____。 (2)可以有多少条经线能将地球划分为东、 西两个半球? (3)选择东西半球划分界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经线 和经 度

2019届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9届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 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春秋时期齐国的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A. 氢氧化钾 B. 碳酸钠 C. 氧化钙 D. 次氯酸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草木灰中含K2CO3,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在煅烧后生成CaO,即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据此分析“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的成分。 【详解】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时分解生成CaO,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草木灰中含K2CO3,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CaCO3沉淀和KOH,KOH是一种强碱,能使油脂发生水解从而能去油污,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史料考查了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来解答。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12O3作耐火材料是因为氧化铝熔点高 B. 医疗上,碳酸氢钠是治疗胃穿孔的一种药剂 C.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 水玻璃是纯净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氧化铝为离子晶体,熔点高;碳酸氢钠能和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详解】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作耐火材料,A正确;碳酸氢钠能和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CO2气体会加速胃穿孔,B错误;明矾溶于水,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能净水,但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A。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2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2 (新版)湘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1、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 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3、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 4、初步学会把所学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 来,达到学以致用。 学习 重点 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 多样的 学习 难点 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 学法指导 以学案为载体,以生活化的地理为突破口,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知识 准备 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学习流程教 学 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绘制了一幅地图,你会读吗?仔细观察我们为什么无法读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图例和注记”一框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是图例和注记? ②你能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吗?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读一幅地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教师精讲点拨】 要把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不同的地图图例往往不同,要认真阅读和观察。 【探究结论】 要把握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程: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10页和11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②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做?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资料新闻报道:巴基斯坦为谁而哭泣? 有人说,中东是宗教和文化的战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竟如此奇怪地汇聚在“圣城” 耶路撒冷;又有人说,中东是大国逐鹿的战场,贫瘠之地,汇聚着众多国家和霸权的利益; 在这片流淌着石油和鲜血的土地上,我们每天过目着无数的悲剧。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硝烟会散尽?什么时候杀戮会停止?..... ①你还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了关于中东地区的信息? ②面对这则报道你能分析一下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吗? 【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中要多观察,要有一双“地理眼”,善于发现一些地理信息和资料,加以整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勤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 【探究结论】宗教、文化差异;大国干预;对石油和水资源、领土的争端 学习任务(三) 1、自主学习:读12页完成下列要求 ①为什么要进行野外旅行? ②野外旅行有哪些方式,应作哪些准备?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暑假我校将组织去临沂地下大峡谷旅行,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 【教师精讲点拨】开展野外旅行要从天气、路线、准备的物品等多方面考虑 【探究结论】 选择晴天的天气、选准路线(或跟随旅行团)、带防暑和治腹泻的药品、雨衣、矿泉水、照相机、雨伞、钱、太阳帽等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 非选择题专项附答案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非选择题专项附答案 一、多选题 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中都有NaOH溶液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牛肉富含蛋白质,所以可用牛肉的浆液鉴定蛋白质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口池塘里的所有鱼类构成了一个种群 B.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类构成了一个群落 C.一个培养皿中的所有菌落构成了一个群落 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3.{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B.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C.此生物是动物,因为其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D.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4.{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其原因包括() A.只有细胞内才有遗传物质DNA B.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基础之上的 C.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 D.比细胞更小的结构层次,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5.{社会学家预测:水是引发未来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水对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B.细胞内的结合水是生化反应的重要介质 C.水是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重要非生物因素 D.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6.{下列有关描述中能体现细胞间具有统一性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和蓝细菌都有细胞壁 B.草履虫的纤毛和细菌细胞的鞭毛都与运动有关 C.植物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中都有控制叶绿素合成的遗传信息 D.按照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7.{下图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年级:_______ 科目: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 科目: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

导图 经线形状: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东西半球分界线:______ 反 馈 练 习 1. 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 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3. 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4.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0°,纬度0° 5读下图回答: 1.写出A、B两点的纬度:A_____、B_____ 2.写出C、D两点的经度:C_____、D_____ A点在_____(南、北)半球。D点在_____(东、西)半球 课后 反思

年级:_______ 科目: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1 大洲和大洋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学习目标 1. 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 能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 3. 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征。 4. 能说出各大洲分界线的名称及位置。 学习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空间分布及大洲之间分界线。 自主学习 1. 世界海陆面积:海洋占,陆地占;概括地说,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 世界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但是北极周围是;海洋集中在,但是南极周围是。 (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海洋主要集中在。 3. 大洲、大洋的相关概念: (1)大洲:与它周围的的总称。 (2)大洋:海洋是和的总称,是洋的边缘部分。 (3)半岛:陆地海洋的部分。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4)岛屿:环水的狭小陆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5)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 4.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1)七大洲名称(面积由大到小): (2)四大洋名称(面积由大到小): 5. 大洲的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山脉、河、海、山脉、海、海峡。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运河,沟通海和海。 (3)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运河,沟通洋和洋。(4)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海峡。

(5)欧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海峡。 (6)南极洲与南美洲分界线:海峡。 课后探究 对照课本图2.6回答以下问题:东半球和西半球的主要大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赤道穿过哪两个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2017级高三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2017级高三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2.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 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 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3.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 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 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 4.孔子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而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据此推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 B.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 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 D.汉代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5.《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总课时:1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培养学地理情感,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地理及地理与我们的关系。 学法: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 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预习:】 看书2-5页,完成下列填空: 一、解开地理之“谜”:我们生活在之中,就在我们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对生活的。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理展示了各地不同的种族与民族、语言与服饰、文化与宗教、民情与风俗。 【课堂练习:】 1、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 ) A、辩认方向 B、风土人情 C、心想事成 D、预报天气 2、在干旱地区的自然状态下难以种植的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3、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4、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的原因是() A、很洁净 B、比较亮眼 C、白色代表吉祥 D、防沙隔热 【巩固练习:】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请你说说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含解析)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 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春秋时期齐国的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A. 氢氧化钾 B. 碳酸钠 C. 氧化钙 D. 次氯酸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草木灰中含K2CO3,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在煅烧后生成CaO,即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据此分析“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的成分。 【详解】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时分解生成CaO,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草木灰中含K2CO3,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CaCO3沉淀和KOH,KOH是一种强碱,能使油脂发生水解从而能去油污,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史料考查了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来解答。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12O3作耐火材料是因为氧化铝熔点高 B. 医疗上,碳酸氢钠是治疗胃穿孔的一种药剂 C. 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 水玻璃是纯净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氧化铝为离子晶体,熔点高;碳酸氢钠能和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

能杀菌消毒;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详解】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作耐火材料,A正确;碳酸氢钠能和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CO2气体会加速胃穿孔,B错误;明矾溶于水,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能净水,但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B. 煤的气化是物理变化 C.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本质区别是是否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煤的气化是用煤生产氢气和CO的过程;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为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直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是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详解】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A正确;煤的气化是用煤生产氢气和CO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 错误;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直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C错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10-9-10-7m之间,不是是否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概念,涉及石油加工、煤的综合利用、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4. 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A. Na2O和H2O B. Na和H2O C. 电解水 D. Na2O2和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