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

光纤连接器
光纤连接器

本期目录

新一代光纤连接器初露端倪--------------------------3 新一代光纤连接器概述----------------------------------9 光纤连接器的现状及发展------------------------------15

--------------------------------------23 浅析型光纤连接器FC 光纤活动连接器进网常见问题及分析----------28 2004年日本光连接器产业的进展-----------------33 光纤跳线生产经验谈--------------------------------------36

2005年即将推出的电子杂志: 固网移动网络融合、IPTV、ASON 应用、FTTH 工程仪表、光通信软件新型光连接器、10G 光模块、塑料光纤及器件、封装工艺、光纤传感、光通信IC,光纤在线欢您投稿。

新一代光纤连接器初露端倪

----宋金声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量最大的光无源器件。光纤连接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80年代,为了探讨制造光纤连接器的工艺方法,各种结构应运而生,多达 20余种。9O 年代,经过批量生产和使用,各种结构和工艺的优缺点逐渐分明,形成了以直径2.5mm陶瓷插针为关键元件的FC、ST和SC三种类型连接器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预计下世纪初,为适应光纤接入网光纤到家庭的需要,光纤连接器将进入第三阶段,新一代连接器体积更小、价格更低。

和日本的有关厂商在数年前已经开始研究新一代的光纤连接器,目前已有十余种产品面世。本文所讨论的光纤连接器,主要指单芯光缆连接器以及近年出现的光纤带连接器或多纤连接器。至于多芯光缆连接器,由于一般多用于军事,目前市场不大,所以本文不做讨论。

一、美国的研究动态

美国许多光连接器制造商对新一代光纤连接器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经研制出八种结构,并且均已获得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的标准号。其中用于光纤带连接的有四种。由于TIA负责制定光纤连接器标准的工作组为FO-6.3.4,所以其标准代号为 FOCIS。FOC- IS1、2、3和4

分别为双锥型、ST型、SC型和FC型连接器的标准。

1. 用于光纤带的连接器

USConec公司为光纤带的连接设计了MTP/MPO型连接器。该连接器以 MT(Mechani- cally Trallslerable)元件为基础,可以连接4、8、10或12芯光纤。它的外围零件为传统的推/拉式结构,通常称为 MTP/MPO(Multi—fiber Push On)连接器,标准号为 FOCISS。

这种连接器的插头由芯部和外壳组成。芯部采用MT连接器的插头体和导向销;外壳的内部可以容纳弹簧,以施力于插头体;外部形状则与插座中的有关零件相配,形成如 SC型连接器那样的插入锁紧机构。拔出时,只要按规定方向牵拉,锁紧力就可解除,插头即可拆下。

Siecor公司的小型MT(小型MPO)连接器,其标准代号为FOCIS8。这种连接器的插头体比较小,最多只能用于4芯光纤、 Berg电子公司为光纤带设计了小型MAC连接器,该连接器可以连接2至18芯光纤,其标准号为FOCIS9。此外,还有由AMP、Siecor、Hewlett-Packard、USConec和藤仓公司联合推向市场的MT-RJ连接器、预计其标准代号为FOCIS12,该连接器采用与FOCISS的小型MT锁紧机构。

2. FJ型连接器

1996年下半年,Panduit公司为适应RJ-45插口而设计了FJ型光纤连接器。该连接器是用于住宅广播的塑料光纤连接器,在一个RJ-45型的插头外壳中包含两个标准的外径为2.5mm的插针。该连接器的商品名为“光插口”,标准号为FOCIS6。

颇有趣味的是,该连接器标准FOCIS6的制定,引起了其他制造商的一阵恐慌,他们纷纷提出目前在实验室中研制的新型连接器结构,FO-6.3.4工作组在研究了这些新型连接器的结构后,表示要加速给这些制造商发送FOCIS标准号。

这些新一代连接器有以下共同点:主要用于住宅/居民光纤通信市场(至少最初是这样);至少包含两根光纤;一般都适用于RJ-45型的8针插口模块。

3. LC型及其他连接器

LC型连接器是朗讯公司设计的,商品名为“光速”,其标准号为FOCIS10。LC连接器的套管外径为1.25mm。是常采用的ST、 FC和SC连接器套管外径的一半。这样可以提高连接器在光配线架中的密度。此外,LC连接器是以双芯连接器的形式出现的,需要时、可分为两个单芯连接器。

Siecor公司制造的SCDC/SCQC连接器,其FOCIS标准预计为FOCIS11。它可在SC 连接器的直径为2.5mm的套管内,容纳2根光纤(DC)或4根光纤(QC)。

此外,3M公司电信系统部还研制了SG型连接器,标准号为FOCIS7,它不采用套管,可以减少现场端接的时间和成本,这是该连接器与其他FOCIS连接器的明显区别。随着目前光纤几何尺寸控制方面的巨大改进,预计将来无套管连接器将有一定的市场。

二. 日本的研究动态

日本对新一代光纤连接器的研究以NTT光电子学实验室为代表,除MT型连接器外,已研究出简化SC型、MU型、FPC型和PLC型等新结构,其中MU型连接器的标准号为JIS C 5963(日本工业标准)和IEC 1754-6(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1. 简化SC型连接器

传统的SC型连接器由两个相同的插头和一个插座组成,光缆的拉力>=69N,光缆弯曲力达2.5N时,连接损耗无恶化。当它们应用于接入网的光纤网络单元(ONU)或光纤终端模块(FTM)时,由于在设备的内部并不需要防拉,为了提高封装密度,降低连接器的成本,NTT 将SC的插座和装在设备内侧的插头进行简化。传统的SC型插座由一个开槽套筒、两个插孔套和两个外壳五个零件组成。在装人套筒后,两个插孔套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定位,其最重要的尺寸是两个插孔套的卡口之间的距离,这两个卡口分别与两个SC插头连接。简化的SC插座只有一个开槽套筒、一个插孔套与一个外壳组成。

传统的SC插头由8个零件组成。而简化的SC插头只有套管和尾套,不需要压缩弹簧、套管由氧化锆陶瓷插针和模压的法兰组成。套管的长度比传统的SC型套管短,减少了陶瓷套管的制造成本。每个简化的插头都可以通过方形法兰,和四个90度旋转,定位于最佳的位置,以达到与传统的SC连接器相同的低损耗。在目前的FTM中,采用传统的四联套管SC连接器,每个模块只能安装1000端。 NTT 已经利用这种简化的SC型连接器,制成简化的8联插座。利用这种插座,每个模块可安装2000端。该插座能分别连接8个SC插头和8个简化插头,其厚度只有12.4mm,比SC型插座的厚度(15mm)小。

在FTM中,室内光缆需与8路光分支器件相连,在传统的FTM中,需要采用扇形引出(FO)器件,使分支器的8芯光纤带与8个SC插头相连。采用简化的8联插座,则不需要扇形引出器件,简化插头的光纤分别与分路器件的8芯光纤带直接相连,这又进一步减少了每个终端的FTM成本。

2. MU型连接器

在接入网中,光纤不仅要与传输和交换系统相连,还要与用户系统相连。作为设备和光缆之间的接口,光纤连接器必须结构紧凑,性能优良,以实现高密度封装。此外,光电元件的小型化使印制板具有高封装密度,这也需要有小型和多芯的连接器。为此, NTT研制了小型单元耦合型(miniature unit-CouPling,简化MU型)连接器。该连接器采用1.25mm直径的套管和自保持机构,并达到以SC连接器同样的优良性能。

应用于底板的光连接器由于设备空间的影响,其尺寸受到严格的限制。该连接器采用印制板插入底板的方法,使印制板上的光元件与光缆相连。这些底板连接器的单元面积、高度受到加强杆的限制,其宽度又受到两块印制板之间的距离限制,在高密度封装系统中,宽度为15mm,高度为100mm。

在这个单元面积中,能安装多少光插头取决于插头的大小,而插头的大小又与套管的尺寸有关。当然,插头排列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插头在插座内可作垂直安装或水平安装。当套管直径大于 l.32mm时,插头的宽度太大,以致不能水平安装,当套管直径小于1.32mm时,插头的宽度就小于插座的宽度,足以进行水平安装,这样总的安装数量就增加到14个或更多。如果套管直径小于1.25mm,则安装数量可达16个。但是,由于受小型化的限制,套管直径不能小于1.13mm。为此,决定采用直径为1.25mm的套管。

光连接器一般采用PC技术,以获得低插入损耗、高回波损耗和高可靠性。两个相连的套管是采用线圈状弹簧对接在一起的,弹簧提供给套管的压力约10N。如果采用传统的光底板连接器,套管压缩弹簧有一个压力直接作用于底板,因此要在一个设备上实现大量的光连接就有困难,因为总的压力正比平装在底板上的光插头的总数量,这会引起底板的变形。所以,如果多光纤底板光连接器要实现大量的光连接,就必须具备能吸收套管压力并适于操作的机构。

为此,NTT开发了一种新的自保持机构,底板插座由一个内壳和一个外壳组成。当印制板插座插入底板时,底板插座的内壳与印制板插座相耦合。底板插座内壳相对于底板插座外壳是浮动的,可消除套管作用在底板上的压力。这样形成的自保持机构,可以克服底板强度不够的问题。此外,这两个插座都具有浮动机构,可以吸收水平、垂直和轴向的错位。利用MU的l.25mm 直径的套管,NTT已经开发了MU连接器的系列。它们有用于光缆连接的插座型光连接器(MU -A系列),具有自保持机构的底板连接器(MU-B系列)以及用于连接LD/PD模块与插头的简化插座(MU-SR系列)等。

3. FPC型连接器

由于采用无源双星(PDS)结构和波分复用(DWM)系统,目前光通信系统的结构已有很大变化。这些系统由很多光学元件组成,不仅有电/光和光/电器件,而且还有光路分支、波分复用、交换和放大器件。这些器件都被安装在印制板上,再装入传输系统中,印制板之间的间距约10mm。目前这些元件的尾纤是采用熔接方法连接的,若重新熔接很困难,因为这需要有一段尾纤的余长,而在极小的封装空间内,很难容纳这样的余长。因此,NTT研究了用于印制板上光器件相互连接的新型连接器。

这种印制板上的光纤连接器必须很小,且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其大小的目标是熔接接头的加强管尺寸,即直径为4mm,长度为40mm。此外,其性能要与物理接触(PC)连接器,如SC型连接器和MU连接器相当。这些连接器的平均损耗为0.07dB,最大损耗为 0.3dB;平均回波损耗为50dB,最小回波损耗为40dB。这些损耗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必须稳定。

SC和MU连接器的横截面分别为13*10mm和9*6mm,显然是难以安装在印制板上的。由于存在套管和弹簧,要减小其尺寸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套管用于增强光纤,弹簧用于提供压力,使光纤在接触点上实现物理接触。因此,NTT对这种PC连接器进行了简化设计,既不需要套管,又不需要弹簧,成为光纤物理接触(FPC)连接器。该FPC连接器由于裸光纤本身的纵向弯曲力而产生PC接触。对于PC连接,光纤需要有光滑的端面。在FPC连接器中,相配的横截面仅仅是光纤的端面,所以是很小的。在传统的PC连接器中,由于套管的截面很大,所以需要采用球面抛光来保证PC接触。在制造FPC连接器时,最初来用简单的切割法,获得了光滑的光纤端面,该连接器具有高达60dB的平均回波损耗,平均插入损耗为0.17dB,当温度在-25摄底度到70摄氏度范围变化时,以及在200次的插拔循环内,插人损耗和回波损耗稳定。

4. PLC型连接器

在光波导,如平面光波线路(PLC)与光纤连接时,通常是采用粘结剂构成不可拆接头。预计在这方面将开发一种能使PLC模块与光纤之间实现插拔的PLC连接器,便于大量生产。NTT 已经开发了一种不用折射率匹配材料或粘接剂的能使PLC与光纤之间达到PC 接触的新技术。

该连接器的原理与FPC连接器相似。在NTT的试验中,采用这种PLC连接器,回波损耗达40dB 以上,插入损耗0.9dB(包括波导的固有损耗0.5dB)。这种技术一旦实现,对于ONU模块的大量生产是十分有用的。

三、综述与讨论

1. 各种结构的应用范围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连接在系统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连接器将趋于多样化。新研制的各种连接器将与传统的FC、SC等连接器一起,形成“各显所长,各有所用”的格局。

首先,在光缆干线网方面,还是采用FC连接器,对于光纤带光缆,则使用MT连接器提供固定或活动连接。在光纤用户网的本地交换机中,光缆终端架上则采用SC连接器。新型的同步终端设备和用户线路终端,则采用LC或MU型连接器。当实现FTTH时,在安装于每个用户大楼或房屋的光网络单元中,则采用简化的SC连接器,以实现高密度封装。在光端机内,印制板与底板之间的光路连接应采用单芯光纤的MU或带状光纤的MPO连接器,以实现多路光连接。在印制板上,光纤器件间的连接将采用FPC连接器,而不用熔接接头。对于平面光器件与光纤之间的连接,则采用PLC连接器。

2. 新一代光连接器的发展趋势

新型光连接器在结构上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在插头直径为2.5mm连接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NTT公司的简化SC连接器、Panduit公司的双联插头的FJ型连接器、 Seicor 公司的单插头但含有二芯和四芯光纤的SC/DC和SC/QC连接器、第二类是围绕光纤带而设计的连接器,如 AMP公司的MT-RJ连接器(二芯),Seicor公司的mini-MT连接器(< =4芯=,Berr公司的MAC连接器(<=8芯=等。第三类是插头直径为l.25mm的小型连接器,如 Lucent公司的LC连接器、NTT公司的MU连接器。第四类是无套管的光纤连接器,如3M 公司的SG连接器,NTT公司的FPC和PLC连接器。

随着带状光纤在光纤用户网中的广泛应用,预计光纤带用的MT型连接器的需求将迅速增加。由于高密度封装的要求,预计插针直径为1.25mm的LC、MU连接器将会得到迅速发展。这两种类型的产品可能会成为光纤用户网中主要应用的连接器。其他在插头直径为2.5mm基础上改进的连接器,可能成为重要的补充。至于无套管连接器,可能还要经历若干年后才会有一定的市场。

3. 有关对策的建议

不难看出,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都以很大的投入来研究新一代的光连接器。此外,如此高精度连接器的研制成功也得益于这些国家先进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例如,MT连接器的插头体模块,其模具的制造精度是极高的。日本古河公司目前的研究认为,采用注入模(Injection-molded)方法比转移模( Transfer-molded)方法更好,它可以连续、大量地生产,模压时间短,价格低廉。

当前我国正大量组装直径为2.5mm的各种单芯光纤连接器,总的生产厂家达四、五十家,年销售量在8万个以上的厂家估计也有五、六家。但是,对新一代的光连接器很少有问津。诚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但较大的企业对今后的技术发展应有适当的投入,才能有后劲。有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更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即使不可能完全搞到产业化的水平,有关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加速与国外新技术的交流。

此外,如有适当的机会,应考虑与外商合作,从事新一代连接器的开发与生产。例如在90年代中期,有关单位与日本有关企业合资,进行光连接器陶瓷套管的生产,使我国很快掌握了这一精密制造技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可以大量出口,打入国际市场。目前新一代连接器虽然尚在起步阶段,但有识之士应密切注意国外有关厂商的技术发展动态和技术合作意向,如能把握机会,合作成功,则在国内可以领导光纤连接器发展的新潮流。

99年5月出版

武汉光迅光纤活动连接器

特点:

?可形成连续光路

?可重复装卸

?可与有源或无源器件进行活动连接

?可与系统和仪表进行活动连接

新一代光纤连接器概述

宋金声

摘要:介绍了国外为满足光纤接入网和光纤到家庭( FTTH) 的需要而研制的各种新的光纤连接器结构。这些光纤连接器具有封装密度高和价格低廉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有关对策。

关键词:光纤接入网; 光纤连接器

A new generation of fiber optic connectorsSON GJ in - sheng( The 23rd Research Institute , The Ministry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 Shanghai 200437 , China) Abstract : The paper present s a variety of new connertors developped for fiber optic access networkand fiber to the home in some foreign count ries. These connectors feature high density connection andlow cost . Their application region , development t rend and some proposal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optical fiber access network ;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90 年代以后,各种光纤连接器经过批量制造和使用,各种结构和工艺的优缺点逐渐分明,形成了以Φ2. 5 mm 陶瓷插针为关键件的FC、ST 和SC 型三种连接器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预计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为适应光纤接入网和光纤到家庭( FTTH) 的需要,光纤连接器的发展将以新一代的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连接器为主。先进国家的有关厂商在数年前已经开始研究新一代的光纤连接器,目前已有十余种产品面世。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概述,并提出一些初步的见解和建议。

一、国外研究动态

1. 1 用于光纤带的连接器

USConec 公司为光纤带的连接设计了MTP/MPO 型连接器。其标准号为FOCIS5 。该连接器以MT(Mechanically Transferable) 元件为基础,可以连接4 、8 、10 或12 芯光纤。它的外围零件为传统的推/ 拉式结构。这种连接器的插头由芯部和外壳组成。芯部采用MT 连接器的插头体和导向销;外壳的内部形状可以容纳弹簧,以施力于插头体;外部形状则与插座中的有关零件相配,形成如SC 型连接器那样的插入锁紧机构。拔出时,只要按规定方向牵拉,锁紧力就可解除,插头即可拆下。

Siecor 公司的小型MT (小型MPO) 连接器,其标准代号为FOCIS8 。这种连接器的插头体比较小,最多只能用于4 芯光纤。Berg 电子公司为光纤带设计了小型MAC 连接器,该连接器

可以连接2 至18 芯光纤,其标准号为FOCIS9 。此外,还有由AMP、Siecor 、Hewlett - Packard、USConec 和藤仓公司联合推向市场的MT - RJ 连接器,预计其标准代号为FOCIS12 。该连接器采用与FOCIS8 的小型MT 相同的元件,但也采用普通RJ 型的锁紧机构。

1. 2 FJ 型连接器

1996 年下半年,Panduit 公司为适应RJ - 45 插口而设计了FJ 型光纤连接器。该连接器是用于住宅广播的塑料光纤连接,在一个RJ - 45 型的插头外壳中包含两个标准的外径为2. 5 mm 的插针。该连接器的商品名为“光插口”,标准号为FOCIS6 。

1. 3 LC 型及其他连接器

LC 型连接器是朗讯公司(Lucent) 设计的,商品名为“光速”,其标准号为FOCIS10 。LC 连接器的套管外径为1. 25 mm ,是通常采用的ST、FC 和SC连接器套管外径2. 5 mm 的一半。这样可以提高连接器在光配线架中的密度。此外,LC 连接器是以双芯连接器的形式出现的,需要时,可以分开为两个单芯连接器。

Siecor 公司制造的SCDC/ SCQC 连接器, 其FOCIS 标准尚在等待确认,预计为FOCIS11 。它可在SC 连接器的直径为2. 5 mm 的套管内,容纳2 根光纤(DC) 或4 根光纤(QC) 。

此外,3M 公司电信系统部还研制了SG型连接器,标准号为FOCIS7 。它不采用套管,可以减少现场端接的时间和成本,这是该连接器与其他FOCIS连接器的明显区别。随着目前在光纤几何尺寸控制方面的巨大改进,预计将来无套管连接器将有一定的市场。

1. 4 简化SC 型连接器

传统的SC 型连接器由两个相同的插头和一个插座组成,光缆的拉力≥69 N ,光缆弯曲力可达2. 5N ,而连接损耗无恶化。当它们应用于接入网的光纤网络单元(ONU) 或光纤终端模块(FTM) 时,由于在设备的内部并不需要防拉,为了提高封装密度,降低连接器的成本,NTT 将SC 的插座和装在设备内侧的插头进行简化。

传统的SC 型插座由一个开槽套筒、两个插孔套与两个外壳等五个零件组成。在装入套筒后,两个插孔套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定位,其最重要的尺寸是两个插孔套的卡口之间的距离,这两个卡口分别与两个SC 插头连接。而简化的SC 插座只有一个开槽套筒、一个插孔套与一个外壳等三个零件组成,在一个插孔套的两端设置卡口,所以这两个卡口之间的距离具有高精度的重复性。其中一端与简化的插头连接;另一端与传统的SC 插头连接。这样就可免去SC 插头中为产生轴向压缩力而设置的弹簧。

传统的SC 插头由8 个零件组成。而简化的SC插头只有套管和尾套两个零件组成,不需要压缩弹簧。套管由氧化锆陶瓷插针和模压的法兰组成。由于它能全部插入开槽套筒,所以套管的长度比传统的SC 型套管短,因而可以减少陶瓷套管的制造成本。每个简化的插头都可以采用与

传统的SC 插头装配相同的方法,即通过方形法兰,和四个90°旋转,定位于最佳位置,以达到与传统的SC 连接器相同的低损耗。

在目前的FTM 中,采用传统的四联套管SC 连接器,每个模块只能安装1 000 端。为使光纤接入系统的用户更多,需要有更高的安装密度。NTT 已经利用这种简化的SC 型连接器,制成简化的八联插座。利用这种插座,每个模块可以安装2 000 端。该插座能分别连接8 个SC 插头和8 个简化插头,其厚度只有12. 4 mm ,比SC 型插座的厚度15 mm窄些。

在FTM 中,室内光缆需与8 路光分支器件相连。在传统的FTM 中,需要采用扇形( FO) 引出器件,使分支器的8 芯光纤带与8 个SC 插头相连。采用了简化的8 联插座,则不需要扇形引出器件,简化插头的光纤分别与分路器件的8 芯光纤带直接相连,这又进一步减少了每个终端的FTM 的成本。

1. 5 MU 型连接器

在接入网中,光纤不仅要与传输和交换系统相连,而且还要与用户系统相连。作为设备和光缆之间的接口,光纤连接器必须结构紧凑,性能优良,以实现高密度封装。此外,光电元件的小型化使印制板具有高封装密度,这也需要有小型和多芯的连接器。为此,NTT 研制了小型单元耦合型(miniatureunit - coupling ,简称MU 型) 连接器。该连接器的特点是采用1. 25 mm 直径的套管和自保持机构,并达到与SC 连接器同样的优良性能。

在各种光连接器中,应用于底板的光连接器由于设备空间的影响,其尺寸受到严格的限制。该连接器采用印制板插入底板的方法,使印制板上的光元件与光缆相连。在NTT 这种高密度封装系统中,宽度为15 mm ,高度为100 mm。在这个单元面积中,能安装多少光插头主要取决于插头的大小,而插头的大小又与套管的尺寸有关。当然,插头排列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插头在插座内可作垂直安装或水平安装,当套管直径大于1. 32 mm 时,插头的宽度太大,以致不能水平安装,而只能垂直安装,这样总的安装数量就减少了。当套管直径小于1. 32 mm 时,插头的宽度就小于插座的宽度,足以进行水平安装,这样总的安装数量就增加到14 或更多。如果套管直径小于1. 25 mm ,则安装数量可达16 。但是,由于受小型化的限制,套管直径不能小于1. 13 mm。为此,决定采用直径为1.25 mm 的套管。

光连接器一般采用PC 技术以获得低插入损耗、高回波损耗和高可靠性。两个相连的套管是采用线圈状弹簧对接在一起的,弹簧提供给套管的压力约10 N。如果采用传统的光底板连接器,套管压缩弹簧有一个压力直接作用于底板,因此要在一个设备上实现大量的光连接就有困难,因为总的压力正比于装在底板上的光插头的总数量,这会引起底板的变形。所以,如果多光纤底板光连接器要实现大量的光连接,就必须具备能吸收套管压力并适于操作的机构。

为此,NTT 开发了一种新的自保持机构,底板插座由一个内壳和一个外壳组成。当印制板插座插入底板时,底板插座的内壳与印制板插座相耦合。底板插座内壳相对于底板插座外壳是浮动的,可消除套管作用在底板上的压力。这样形成的自保持机构,可以克服底板强度不够的问题。此外,这两个插座都具有浮动机构,可以吸收水平的、垂直的和轴向的错位。利用MU 的1. 25 mm

直径的套管,NTT 已经开发了MU 连接器系列。它们有用于光缆连接的插座型光连接器(MU - A 系列) 、具有自保持机构的底板连接器(MU - B 系列) 以及用于连接LD/ PD模块与插头的简化插座(MU - SR 系列) 等。

1. 6 FPC 型连接器

由于采用无源双星结构和波分复用系统,目前光通信系统的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系统由很多光学元件组成,不仅有电/ 光和光/ 电器件,而且还有光路分支、波分复用、交换和放大器件。这些器件都被安装在印制板上,再装入传输系统中,印制板之间的间距约10 mm。目前这些元件的尾纤是采用熔接方法连接的,如要重新熔接就很困难,因为这需要有一段尾纤的余长,而在极小的封装空间内,很难容纳这样的余长。因此,NTT 研究了用于印制板上光器件相互连接的新型连接器。

这种印制板上的光纤连接器必须很小,并且应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其大小的目标是熔接接头的加强管尺寸,即直径为4 mm ,长度为40 mm。此外,其性能要与物理接触(PC) 连接器,如SC 型连接器和MU 连接器相当。这些连接器的平均损耗为0. 07 dB ,最大损耗为0. 3 dB ;平均回波损耗为50dB ,最小回波损耗为40 dB。这些损耗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必须稳定。

SC 和MU 连接器的横截面分别为13 ×10(mm) 2 和9 ×6 (mm) 2 ,显然是难以安装到印制板上的。由于存在套管和弹簧,要减小其尺寸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套管用于增加光纤强度,弹簧用于提供压力, 使光纤在接触处实现物理接触。因此,NTT 对这种PC 连接器进行了简化设计,使它既不需要套管又不需要弹簧,成为光纤物理接触( FPC)连接器。该FPC 连接器由于裸光纤本身的纵向弯曲力产生PC 接触。

这种连接器由4 个零件组成:插头1 、插头2 、用于光纤准直的微套筒以及用于接头定位的开槽套筒。插头1 固定光纤,并有一个直径为1 mm 的内腔。在插头1 中,光纤形成一根悬臂梁。插头1 和插头2 在开槽套筒中依靠摩擦力连接在一起。连接器的总长度为40 mm。微套筒位于插头内腔中,插头1 和插头2 的光纤就连接在这个微套筒中。在插头1 中,由于光纤的端面伸出插头端面50μm ,所以光纤在长度为7 mm 的内腔中产生弯曲,使光纤连接处受到由于光纤本身弯曲力而形成的压力。

对于PC 连接, 光纤需要有光滑的端面。在FPC 连接器中,相配的横截面仅仅是光纤的端面,所以是很小的。在传统的PC 连接器中,由于套管的截面很大,所以需要采用球面抛光来保证达到PC接触。在制造FPC 连接器时,最初简单地采用切割方法,获得了光滑的光纤端面,但它会产生一定的波纹,其高度可从不足1μm 到几个μm ,因而影响到PC 连接。后来发现这些波纹仅产生于光纤断面的边缘,于是采用修切边缘的方法来去除波纹。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提供平坦的表面且无抛光中产生的比原光纤折射率要高的损伤层。所以该连接器具有高达60 dB 的平均回波损耗,平均插入损耗为0.17 dB ,当温度在- 25 到70 ℃范围内变化时以及在200 次的插拔循环内,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稳定。

1. 7 PLC 型连接器

在光波导,如平面光波线路( PLC) 与光纤连接时,通常是采用粘结剂构成不可拆接头。预计在这方面将开发一种能使PLC 模块与光纤之间实现插拔的PLC 连接器,以用于大量生产。NTT 已经开发了一种不用折射率匹配材料或粘接剂的、能使PLC 与光纤之间达到PC 接触的新技术。该连接器的原理与FPC 连接器相似。在平面波导的端面有一个光纤导向管,在导向管与固定元件之间,裸光纤产生弯曲,因而使光纤与波导之间形成PC 接触。在NTT 的试验中,采用这种PLC 连接器,回波损耗达40 dB 以上,插入损耗0. 9 dB (包括波导的固有损耗0. 5 dB) 。这种技术一旦实现,对于ONU 模块的大量生产是十分有用的。

二、围和发展趋势

2. 1 各种结构的应用范围

从国外新近研制的各种连接器结构可以看到,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连接在系统中

的应用将更为广泛,连接器从目前的简单几种式样而趋于多样化。新研制的各种连接器将与传统的FC、SC 等连接器一起,形成各显所长,各有所用的格局,或者说是恰当的连接器用于恰当的地方。在光缆干线网方面,还是采用FC 连接器,对于光纤带光缆,则使用MT 连接器进行固定或活动连接。在光纤用户网的本地交换机中,光缆终端架上则采用SC 连接器。新型的同步终端设备和用户线路终端,则采用LC 或MU 型连接器。当实现FT2TH 时,在安装于每个用户大楼或房屋的光网络单元中,则采用简化的SC 连接器,以实现高密度封装。

在光端机内,印制板与底板之间的光路连接,应采用单芯光纤的MU 或带状光纤的MPO 连接器,以实现多路光连接而又不使底板变形。在印制板上,光纤器件与光纤器件之间的连接,将采用FPC连接器,而不用熔接接头。对于平面光器件与光纤之间的连接,则采用PLC 连接器。

2. 2 新一代光连接器的发展趋势

纵观这些新型的光连接器,在结构上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在插头直径为2. 5 mm 的连接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NTT 公司的简化SC 连接器,Panduit 公司的双联插头的FJ 型连接器,Seicor公司的单插头但含有二芯和四芯光纤的SC/ DC 和SC/ QC 连接器。第二类是围绕光纤带而设计的连接器,如AMP 公司的MT - RJ 连接器(2 芯) ,Seicor公司的mini - MT 连接器( ≤4 芯) ,Berg 公司的MAC 连接器( ≤18 芯) 等。第三类是插头直径为1.25 mm 的小型连接器,如Lucent 公司的LC 连接器,NTT 公司的MU 连接器。第四类是无套管的光纤连接器,如3 M 公司的SG连接器,NTT 公司的FPC 和PLC 连接器。

随着带状光纤在光纤用户网中的广泛应用,预计光纤带用的MT 型连接器的需求将迅速增加。由于高密度封装的要求,预计插针直径为1. 25 mm的LC、MU 连接器将会得到迅速发展。这两种类型的产品可能会成为光纤用户网中主要应用的连接器。其他在插头直径为2. 5 mm 基础上改进的连接器,可能成为重要的补充。至于无套管连接器,可能还要经历若干年后才有一定的市场。

3 有关对策的建议

不难看出,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都以很大的投入来研究新一代的光连接器。此外,如此高精度连接器的研制成功也得益于这些国家的先进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例如,MT 连接器的插头体模块,其模具的制造精度是极高的。日本古河公司目前的研究认为,采用注入模方法,比转移模方法更好,它可以连续、大量地生产,模压时间短,价格低廉。

当前我国正大量组装直径为2. 5 mm 的各种单芯光纤连接器,总的生产厂家达四五十家,年销售量在8 万条以上的估计也有五六家。但是,对新一代光连接器很少有人问津。诚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但较大的企业对今后的技术发展应有适当投入,才能有后劲。有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更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即使不可能完全搞到产业化水平,有关科研成果也可加速与国外新技术的交流。

此外,如有适当的机会,应考虑与外商合作从事新一代连接器的开发和生产。例如在90 年代中期,有关单位与日本有关企业合资,进行光连接器陶瓷套管的生产,使我国很快掌握了这一精密制造技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可以大量出口,打入国际市场。目前新一代连接器虽然尚在起步阶段,但有识之士应密切注意国外有关厂商的技术发展动态和技术合作意向,如能把握机会,合作成功,则在国内可以领导光纤连接器发展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 ] Joyce P. Kilmer. A new generation of small - form connectors has arrived to bring fiber closer to the desk[J ] . Lightwave , 1998 ,May :39

[ 2 ] Seiko Mitachi , et al. Trend in the technology and prospect s for reducing the cost for fiber optic connectors[J ] . NTT Review , 1997 ,Mar :52

[3 ] Ryo Nagase , et al. Simplified SC - type receptades for ONU[J ] . NTT Review , 1997 ,Mar :58

[4 ] Shin - ichi Iwano , et al. MU - typ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system[J ] . NTT Review , 1997 ,Mar :63

[5 ] Masaru Kobayashi , et al. Fiber physical contact optical connector [J ] . NTT Review , 1997 ,Mar :72

光纤连接器的现状及发展

刘沪阳总参通信工程设计研究院沈阳110005

文章来源:《飞达光学网》

本文对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特征、性能、现状及发展等几个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1 引言

光纤连接器,俗称活接头,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将其定义为“用以稳定地,但并不是永久地连接两根或多根光纤的无源组件”(CCITT第VI研究组1992年3月于日内瓦通过)。主要用于实现系统中设备间、设备与仪表间、设备与光纤间以及光纤与光纤间的非永久性固定连接,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源器件。正是由于连接器的使用,使得光通道间的可拆式连接成为可能,从而为光纤提供了测试入口,方便了光系统的调测与维护;又为网路管理提供了媒介,使光系统的转接调度更加灵活。

2 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特征

由于光纤连接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的厂家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积极和深入的研究,研制开发出了多种光纤连接器,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光纤通信系统中。

(1)光纤连接器的基本构成

目前,大多数的光纤连接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个配合插头和一个耦合管。两个插头装进两根光纤尾端;耦合管起对准套管的作用。另外,耦合管多配有金属或非金属法兰,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

(2)光纤连接器的对准方式

光纤连接器的对准方式有两种:用精密组件对准和主动对准。

高精密组件对准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将光纤穿入并固定在插头的支撑套管中,将对接端口进行打磨或抛光处理后,在套筒耦合管中实现对准。插头的支撑套管采用不锈钢、镶嵌玻璃或陶瓷的不锈钢、陶瓷套管、铸模玻璃纤维塑料等材料制作。插头的对接端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线以释放应力。耦合对准用的套筒一般是由陶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的。为使光纤对得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对插头和套筒耦合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需采用超高精密铸模或机械加工工艺制作。这一类光纤连接器的介入损耗在(0.18~3.0)dB范围内。

主动对准连接器对组件的精度要求较低,可按低成本的普通工艺制造。但在装配时需采用光学仪表(显微镜、可见光源等)辅助调节,以对准纤芯。为获得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较高的回波损耗,还需使用折射率匹配材料。

(3)光纤连接器的分类

根据ITU的建议,光纤连接器的分类是按光纤数量、光耦合系统、机械耦合系统、套管结构和紧固方式进行的,如表1所示。

表1

光纤数量光耦合机械耦合套管结构紧固方式

单通道对接

套筒

V型槽

直套管螺丝

多通道透镜锥型锥形套管销钉单/多通道其它其它其它弹簧销

3 光纤连接器的性能

光纤连接器的性能,从根本上讲首先是光纤连接器的光学性能;另外为保证光纤连接器的正常使用,还要考虑光纤连接器的互换(同型号间)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寿命(即最大可拔插次数)。

(1)光学性能

对于连接器光学特性的确定,ITU建议按表2要求加以考虑。

表2

性能因素单纤连接器多纤连接器

介入损耗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回波损耗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谱损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

背景光耦合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

串话不要求应当要求

带宽(仅指多模)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目前,对于单纤连接器光性能方面的要求,用户所关心的和厂家宣传的重点还是放在介入损耗和回波损耗这两个最基本的性能参数上。

其中,介入损耗(或称插入损耗)是指因连接器的介入而引起传输线路有效功率减小的量值,对于用户来说,该值越小越好。对于该项性能,ITU建议应根据20个样品的测试,确定出平均损耗、标准偏差和样品最大损耗。基保平均损耗值应不大于0.5dB。

回波损耗(或称反射衰减、回损、回程损耗)是衡量从连接器反射回来并沿输入通道返回的输入功率分量的一个量度,其典型值应不小于25dB。对于光纤通信系统来说,随着系统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反射对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来自连接器的巨大反射将影响高速率激光器(开关速率为Gbit/s级)的稳定度,并导致分布噪声的增大和激光器抖动。因此对回波损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满足典型值的要求已无法符合实际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回波损耗。研究表明,通过对连接器对接端的端部进行专门的抛光或研磨处理,可以使回波损耗更大。ITU建议此类经专门处理过的连接器,其回波损耗值不应小于38dB。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上述两项的有关数值要求,ITU认为当系统受到光功率分配方面的限制时,这些取值是合适的;对于分配网等对功率分配要求不高的场合,较低的性能也是可以接受的。

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的试验方法,ITU建议按IEC874-1最新修订版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但应注意这些方法是为生产测试规定的,不完全适用于野外环境。其中介入损耗和反射可采用OTDR进行测试。为保证测试精度,使用OTDR进行介入损耗的测试时必须从两个方向进行。

(2)互换性能

对于光纤连接器的互换(同型号间)性能的确定,在ITU的有关建议中未见表述。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光纤连接器是一种通用的光接口元件,因此对于同一种型号的光纤连接器,如无特殊要求,任意组合而成的连接器组合与已匹配好的连接器组合相比较,传输功率的附加损耗应可忽略不计。而目前由于连接方式、加工精度以及光纤的本征特征(模场直径、模场心度误差等)的限制,该附加损耗尚不能完全忽略。用户与厂家一般将此附加损耗限制在小于0.2dB的范围内。

(3)机械性能

对于光纤连接器的机械性能的确定,ITU建议按表3要求加以考虑。

表3

性能因素单纤连接器多纤连接器

轴向抗张强度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弯曲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机械耐力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撞击(敲击)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下垂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振动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

冲击(跌落)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

静态负荷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

对于光纤连接器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ITU建议按IEC874-1总规范最新修订版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数量,除特殊要求外,IEC规定一般不少于5个连接器/光缆组合件。对于部分试验项目,IEC规定的试验方法中还明确了试验条件以及评价标准。

对于配对连接器的轴向抗张强度和至少包含5个连接器的光缆组合件的强度保持力,IEC 确定其最小起来 90N。

对于弯曲性能,IEC规定至少应测试5个连接器/光缆组合件样品。应在距连接器1m处对光缆施加15.0N的力。在1.25cm半径的圆轴上弯曲300个循环。试验结束后,附加损耗应不超过0.2dB。

对于耐机械性能(即重复插拔性能),IEC规定应从5个连接器/光缆组合件样品中取出1个,用人工方式接入和断开至少200次,连接器应加以清洗,每重复接入25次就要测量一次介入损耗。完成测试后,与初始值相比,其最大附加损耗不应超过0.2dB,并仍能工作。

对于下垂性能,IEC规定应至少试验5个安装了连接器的光缆组合件。试验后的最大附加损耗不应超过0.2dB。

对于振动性能,IEC规定振动频率范围为(10~55)Hz,稳定振幅为0.75mm。试验后的最大附加损耗不应超过0.2dB。

(4)环境性能

对于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的确定,ITU建议按表4加以考虑。

表4

性能因素单纤连接器多纤连接器

温度循环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高湿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灰尘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工业环境应当要求应当要求

高低温存放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

腐蚀(盐雾)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

易燃性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应当考虑,适当要求对于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的试验方法,ITU建议按安装条件来加以考虑。所抽样品及数量,除特殊要求外,ITU建议一般选用装配了连接器的光缆,其数量不少于10根。对于部分试验项目,ITU还明确了试验条件以及评价标准。

对于温度循环性能的试验,ITU建议低温应为-40℃,高温应为+70℃。循环次数为40个温度周期。试验后,与初始值相比较,附加损耗不应超过0.5dB。

对于高湿度(稳态湿热)性能,ITU建议试验环境为:(60±2)℃,相对湿度90%~95%,持续时间为504h。试验后,与初始值相比较,附加损耗不应超过0.5dB。

高低温(冷/干热)性能,主要是用以评估贮存温度对装配了连接器的光缆组合件的影响。对于此项目的试验,ITU建议在最高干热温度+8O℃和最低温度-55℃下各持续保温360h。然后把带连接器的光缆稳定在(21±2)℃、相对湿度为约为50%的环境下,持续24h。试验后,与初始值相比较,附加损耗不应超过0.05dB。

(5)光纤连接器的寿命

由于维护中转接跳线和正常测试等需要,光纤连接器经常要进行插拔,由此引出了插拔寿命即最大可插拔次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应基于这样的前提:光纤连接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经规定次数的插拔,各元件无机械损伤,附加损耗不超过限值(通常该限值规定为0.2dB)。光纤连接器的插拔寿命一般由元件的机械磨损情况决定的。当前,光纤连接器的插拔寿命一般可以达到大于l000次,附加损耗不超过0.2dB。对采用开槽陶瓷耦合套筒的光纤连接器来说,由于陶瓷材料存在裂纹生长,因此静态疲劳将导致套筒破裂。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未经筛选的此类套筒20年的破裂概率为10-4。若以比工作应力大2.6倍的筛选力进行筛选试验,那么在20年内将不会发生破裂。

4 部分常见光纤连接器

以下介绍的是部分常见的光纤连接器,其性能指标皆为配合单模光纤在131Onm波长下使用时的情况。

(1)FC/FC型光纤连接器

这种连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IT研制。前一个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件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后一个FC表明接头的对接方式为平面对接。此类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容易,但光纤端面对微尘较为敏感,且容易产生菲涅尔反射,提高回波损耗较为困难。以NTT的FC/FC型光纤连接器为例,其部分参数分别为:介入损耗:最大为1.0dB,平均为0.5dB;重复性偏差(即机械耐力):最大为0.3dB,平均为0.06dB;互换偏差:最大为0.5dB,平均为0.2dB。

(2)FC/PC型光纤连接器

这种连接器是FC/FC型连接器的改进型。其中FC的意义与前者相同;PC是Physical Connection的缩写,表明其对接端面是物理接触,即端面呈凸面拱型结构。与前者相比,这种连接器外部结构没有改变,只是对接端面的结构由平面变为拱型凸面。此类连接器的介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性能与前者比较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北京住力电通光电技术公司采用日本住友电工的技术和标准生产的FC/PC型光纤连接器为例,根据该公司的介绍,其100个介入损耗规格值为0.5dB的连接器的最大介入损耗为0.35dB,平均值为0.18dB。回波损耗皆大于40dB,平均值可达到44.12dB。

以上两种连接器,在有些资料中被统称为FC(F01)型连接器,较为详细的资料一般都注明其端面为平面抛光型还是球面(或PC)研磨型。也有些资料将FC/FC型连接器称为FC型

连接器,将FC/PC型连接器称为PC型连接器。由于经这两种端面处理过的连接器,其光学性能相差较大,因此用户在选用时一定要弄清楚对方介绍的究竟是哪一种连接器。

(3)SC(F04)型光纤连接器

这是一种由日本NTT公司开发的模塑插拔耦合式单模光纤连接器。其外壳采用模塑工艺,用铸模玻璃纤维塑料制成,呈矩型;插头套管(也称插针)由精密陶瓷制成,耦合套筒为金属开缝套管结构,其结构尺寸与FC型相同,端面处理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需旋转。此类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较高,安装密度高。据有关资料介绍,单体型的SC连接器,其平均介入损耗值为0.06dB,标准偏差为0.07dB;回波损耗:采用PC技术时,平均值为28.4dB,标准偏差为0.6dB;采用APC技术时,平均值为46.1dB,标准偏差为2.7dB。另外NTT已将这种连接器开发成一个系列型产品,包括四种型号的SC连接器(单体型、双体F(扁平)型和H(高密度)型、高密度四孔型)、适用于书架式单元中印刷电路板与底座之间多路光连接的底座光连接器、固定衰减器、SC型插座、测量插座和光纤连接器清洗器等。

(4)DIN47256型光纤连接器

这是一种由德国开发的连接器,DIN是德国工业标准的表示,其后面的数字为标准号。这种连接器采用的插针和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相同,端面处理采用PC研磨方式。与FC 型连接器相比,其结构要复杂一些,内部金属结构中有控制压力的弹簧,可以避免因插接压力过大而损伤端面。另外,这种连接器的机械精度较高,因而介入损耗值较小。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据,介入损耗标称值为0.55dB的连接器,其实测最大值为0.14dB,平均值为0.088dB。

(5)双锥型连接器(Biconical Connector)

这类光纤连接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研制,由两个经精密模压成形的端头呈截头圆锥形的圆筒插头和一个内部装有双锥形塑料套筒的耦合组件组成。据有关资料介绍其最大介入损耗值为0.7dB,平均为0.28dB。已见报导的商用型号为2016。

5 国内情况及建议

当前,随着国内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已步入实用化阶段,且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我国目前对于光通信系统中所用的光纤连接器,或是使用进口连接器,或是以进口的陶瓷套管和外围金属件等所谓“散件”在国内进行组装,或是根据所引进国外技术和关键设备进行生产,主要是FC型光纤连接器。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建议如下。

(1)标准化问题

国际上光纤连接器产品的型号和标准都比较多,引进和使用时如不加以限制,势必会产生混乱,为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不便。据介绍,在这方面美、日、德、法等国已有了国家标准,并为IEC所认可;我国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规定。建议将此类规定作为技术规范或入网要求等技术文件中的一项内容以国家标准的方式加以公布。

光纤连接器制作

光纤连接器制作 一、单选题(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共10题,每题5分) 1、光纤熔接前,进行光纤预处理中使用的工业酒精的纯度是()。 A.50% B.60% C.70% D.99%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2、NVP值是指( )。 A.信号在电缆中传输速度与真空中光速之比 B.信号在光纤中传输速度与真空中光速之比 C.信号在电缆中传输速度与信号在光纤中传输速 度之比 D.数字信号在电缆中传输速度与模拟信号在电缆中传输速度之比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5 3、光纤连接器的作用是( )。 A.固定光纤 B.熔接光纤 C.连接光纤 D.成端光纤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4、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下面有关光缆布放的描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光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或损伤 B.光缆布放时应有冗余,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lOm C.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纤芯上 D.在光缆布放的牵引过程中,吊挂光缆的支点间距不应大于1.5m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5 5、EIA/TIA 568 B.3规定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的衰减极限为( )。 A.0.3dB B.0.5dB C.0.75 dB D.0.8dB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5 6、在进行光纤熔接前,下列()不需要进行放电试验。 A.刚接通电源后至接续作业开始前 B.改变光纤种类时 C.温度、温度、高原等气压有较大变化时 D.连续3条光纤熔接未成功时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7、下图表示()光纤连接器。

A.SC B.ST C.LC D.FC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5 8、在综合布线系统测试中,不属于光缆测试的参数是( )。 A.回波损耗 B.近端串扰 C.衰减 D.插入损耗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9、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常见的62.5/125μm多模光纤中的125μm是指( )。 A.纤芯外径 B.包层后外径 C.包层厚度 D.涂覆层厚度 考生答案:C 具体得分:5 10、下列()子系统中一般用光纤做为传输介质。 A.建筑群 B.配线 C.工作区 D.设备间 考生答案:A 具体得分:5 二、多选题(选择多项正确的答案,共3题,每题10分) 1、下列()光纤连接器都有直径为2.5mm的陶瓷插针。 A.SC B.ST C.LC D.FC E.MTRJ 考生答案:A、B、D 具体得分:10 2、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光纤按端面可以分为()。 A.FC B.PC C.APC D.MT E.ST 考生答案:A、B 具体得分:10 3、光纤按芯数分,可以分为()。 A.单芯 B.双芯 C.三芯 D.多芯 E.五芯 考生答案:A、D 具体得分:10

光纤连接器制作与测试实训系统

光纤连接器制作与测试实训系统GCFOP-B 实 验 讲 义 (作业指导书) 武汉光驰科技有限公司 Wuhan Guangchi Technology Co.,LTD

以光纤技术为代表的光电子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促进了光通讯产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电子技术带来的物质文明之后,已开始享受光的技术带来的革命和便利.有充分的理由使人们相信,人类已逐步进入由光主宰的技术世界. 但是伴随着技术和应用的高速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大大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光电子教学实验技术的落后和缺乏,使我们的学生无法切实领会和进入深奥而又和谐美妙的光的世界. 武汉光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个时代的需求中应运而生,专业并且专职开发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和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系列产品.它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结合着几十年光电子教学和科研的经验,汇集着从硅谷归来的青年才俊以及国内优秀的专家学者,引入充足的风险投资和充满活力的运营机制,在公司建立伊始,就专注于光纤通信技术实验,在公司成立的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开发出多项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和光电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新产品,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侨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得到应用. 借此我们向所有有志于发展光通讯教学和科研的高校及老师,推荐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并欢迎各位老师来我公司参观和开展各项合作.愿我们的产品能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帮助,愿我们的光通讯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武汉光驰科有限公司

目录一.光纤连接器的目前基本状况3 二.光纤连接器的制作示意图3 三.光纤连接器的作业指导书4 穿散件作业指导书4 粘合剂的配制作业指导书4 光纤插入和加热固化作业指导书5 FC研磨作业指导书6 端面检查作业指导书7 二次卡紧FC型组装作业指导书8 插入损耗测试作业指导书9 包装作业指导书10 附表1:用APPROL研磨纸进行研磨11 附表2:施加的压力参考表11 四.实训实验任务11 附录I、光纤连接器的部分基础知识12 附录II、可能用于科研的一点建议17

通信光模块和光纤连接器的应用指南

光模块和光纤连接器的应用指南 一、光收发一体模块定义 光收发一体模块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光电子器件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是:输入一定码率的电信号经内部的驱动芯片处理后驱动半导体激光器(LD)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相应速率的调制光信号,其内部带有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使输出的光信号功率保持稳定。接收部分是:一定码率的光信号输入模块后由光探测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后输出相应码率的电信号,输出的信号一般为PECL电平。同时在输入光功率小于一定值后会输出一个告警信号。 二、光收发一体模块分类 按照速率分:以太网应用的100Base(百兆)、1000Base(千兆)、10GE SDH应用的155M、622M、2.5G、10G 按照封装分:1×9、SFF、SFP、GBIC、XENPAK、XFP,各种封装见图1~6 1×9封装--焊接型光模块,一般速度不高于千兆,多采用SC接口 SFF封装--焊接小封装光模块,一般速度不高于千兆,多采用LC接口 GBIC封装--热插拔千兆接口光模块,采用SC接口 SFP封装--热插拔小封装模块,目前最高数率可达4G,多采用LC接口 XENPAK封装--应用在万兆以太网,采用SC接口 XFP封装--10G光模块,可用在万兆以太网,SONET等多种系统,多采用LC接口 图1、1×9封装图2、SFF封装图3、GBIC封装

图4、SFP封装图5、XENPAK封装图6、XFP封装 按照激光类型分:LED、VCSEL、FP LD、DFB LD 按照发射波长分:850nm、1310nm、1550nm等等 按照使用方式分:非热插拔(1×9、SFF),可热插拔(GBIC、SFP、XENPAK、XFP) 三、光纤连接器的分类和主要规格参数 光纤连接器是在一段光纤的两头都安装上连接头,主要作光配线使用。 按照光纤的类型分:单模光纤连接器(一般为G.652纤:光纤内径9um,外径125um),多模光纤连接器(一种是G.651纤其内径50um,外径125um;另一种是内径62.5um,外径125um); 按照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头形式分:FC,SC,ST,LC,MU,MTRJ等等,目前常用的有FC,SC,ST,LC,见图7~10。 FC型--最早由日本NTT研制。外部加强件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测试设备选用该种接头较多。 SC型--由日本NTT公司开发的模塑插拔耦合式连接器。其外壳采用模塑工艺,用铸模玻璃纤维塑料制成,呈矩形;插针由精密陶瓷制成,耦合套筒为金属开缝套管结构。紧固方式采用插拔销式,不需要旋转。 LC型--朗讯公司设计的。套管外径为1.25mm,是通常采用的FC-SC、ST套管外径2.5mm的一半。提高连接器的应用密度。 图7、FC光纤连接器图8、SC光纤连接器图9、LC光纤 图10、ST光纤连接器 连接器 按照光纤连接器连接头内插针端面分:PC,SPC,UPC,APC 按照光纤连接器的直径分:Φ3,Φ2, Φ0.9

光纤连接器的标准要求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光纤连接器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 光纤是传光的纤维波导,裸纤一般分为三层: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中间为低折射率硅玻璃包层,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最外是保护用的树脂涂层。 光纤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照传输模式、工作波长、折射率分布、等进行分类。 (一)按传输模式 多模光纤:可传输多种模式的光,外径一般为125微米(一根头

发平均100微米),典型纤芯直径为50或62.5微米。 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外径与多模光纤相同,但纤芯直径较细,一般为9微米。 如何辨别单模光纤与双模光纤呢?最常规的分辨方法就是:黄色的光纤线一般是单模光纤,橘红色或者灰色的光纤线一般是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不存在模间时延差,且模场直径仅几微米,带宽一般比渐变型多模光纤的带宽高一两个数量级。因此,它适用于大容量、长距离通信。 (二)按工作波长 短波长光纤:光纤的工作波长为850nm。 长波长光纤:光纤的工作波长为1300nm和1550nm。 光纤损耗一般是随波长加长而减小,850nm的损耗约为2.5dB/km,1300nm的损耗约为0.35dB/km,1550nm的损耗约为0.20dB/km,这是光纤的最低损耗,波长1650nm以上的损耗趋向加大。 (三)按光纤材料 石英光纤:一般是指由掺杂石英芯和掺杂石英包层组成的光纤。这种光纤有很低的损耗和中等程度的色散。目前通信用光纤绝大多数是石英光纤。 全塑光纤:用高度透明的聚苯乙烯制成的,成本低,使用方便,但损耗较大、带宽较小,只适合短距离低速率通信。

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

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 模部署,得到了飞速发展。 内的延伸,也带来了工作难度的大幅增加。这里有两个增加:一个是量的增加,一个是难度 加快捷更加方便的新方式来代替热熔。快速连接器恰恰具备这样的优点,目前快速连接器的使用正在给当前光纤接续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针对当前FTTH建设终端接续而言,热熔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熔接机施工需要操作平台,空间受限;2、熔接机价格贵,施工成本高;3、有源施工,电池续航能力有限;4、热熔设备体积大、携带不便;5、针对FTTH终端多点零散接续耗时长。 特殊要求;3、无源施工;4、工具简单,易携带。 快速连接器针对其特点,目前主要应用有两类:一类是配线光缆与入户皮线光缆接续点(光纤配线箱)内;另一类就是用户家中接入点,主要是光信息面板内将皮线光缆端接形成端口,和多媒体箱内将皮线光缆端接,直接连接家庭终端ONU。 快速连接器分类与剖析 目前包括国外国内,快速连接器生产厂家较多,其结构和材质上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结构上分类:机械接续型和热熔型两大类。机械接续型又分:直通型和预埋型。直通型:光缆开剥、切割后直接从尾端穿到连接器顶端,连接器内部无连接点;预埋型:接头插芯内预埋一段光纤,光缆开剥、切割后与预埋光纤在连接器内部v槽内对接,V槽内填充有匹配液。 直通型结构缺点: 第一:对切割端面依赖性强;因为直通型结构是将光纤从连接器尾部直接穿到连接器顶端,这就意味着光纤切割端面就是连接器端面,如果光纤切割端面不平整,势必会影响连接 是要经过研磨,根据插芯和研磨工艺的不同,对端面进行区分,分为PC、UPC、APC,而直通型结构只是手工切割端面,并无研磨,更谈不上PC、UPC、APC,如果要确保质量,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切割水平,因此其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光纤施工能力和经验。第二,对陶瓷插芯与光纤直径匹配要求严格;同样的也是由于直通型结构是将光纤从连接器尾部直接穿到连接器顶端,这就要求陶瓷插芯内孔径要大于等于光纤直径,否则穿不进去。但是又不能太大,太大则为导致光纤在陶瓷插芯内晃动,导致偏芯。从而影响连接器性能。第三,对切割长度、夹持件强度要求严格;切割所留光纤如果长了或者短了致使在穿纤的时候穿过头

光纤连接器图解1.

光纤连接器 自从前年开始,基于光缆的千兆以太网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在局域网中的主干网 络(backbone)几乎大部分都采用了基于光 缆的千兆以太网。而在千兆网络的光缆链路 中使用的光缆链路连接方式中也发生了新 的变化。 路连接方式传统的光缆链路连接方式主要是ST,SC或。目前它们仍然在大量使用。其形状如图1所示。这式简单方便,所连接的每条光缆都是可以独立使用的。装这些光缆链路时,并不知道在实际中这些光缆是如果道光缆的信号传输方向。在实际使用中,将光缆和网络要首先确定信号在光缆中的传输方向,才能正确地进行缆的连接器的制作也不方便,需要特殊的工具等。

SC插入锁定-------------ST插入锁定---------------- FC旋紧锁定 2.新型的光缆连接方式 大家知道,千兆以太网在连接光缆时都是成对儿使用的,即一个输出(output,也为光源),一个输入(input,光检测器),例

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光缆连接。如果在使用时,能够成对一块儿使用而不用考虑连接的方向,而且连接简捷方便,那将会有助于千兆以太网的连接。因此不少光缆布线的厂商推出了各种连接器来满足这种应用。这种新的光缆连接器叫做SFF(Small Form Factor)。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术语来描述,我们一般将其称作微型光缆连接器。 目前市场最主要SFF光缆连接器有四种类型。1)LC类型,它是Lucent公司推出的一种SFF类型的连接器。2)FJ类型,它是由Panduit公司推出的连接器。3)MT-RJ 型,它是由美国AMP公司推出的连接器以及由3M公司推出的VF-45连接器。

光纤连接器和光纤波分复用器性能测量

实验4 光纤连接器性能测量与制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连接器种类及其各种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2.学习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跳线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波长特性; 3.用裸光纤适配器制作光纤插头并测量其性能。 二、实验仪器及器材 1310nm光源,1550nm光源,GL-IIA手持式光功率计,带SM-FC/PC(或SM-ST/PC)型光纤连接插头的光纤跳线,FC-FC/PC(或ST-ST/PC)型连接插座,FC(或ST)型裸光纤适配器,单模裸光纤,3dB 1×2单模光纤耦合器。 三、实验原理 光纤连接器是进行光纤活动连接时必用的一种无源器件。光纤连接器的耦合形式、结构种类繁多,可分为对接耦合式(近场型)和透镜耦合式(远场型)两大类,本实验所测的光纤连接器属前一类。对接耦合式光纤连接器是将两光纤的端面直接接触实现对接,它由光纤插头与插座两主要部分组成。根据光纤插头的连接结构,常用的光纤连接器分为FC、SC、ST、MU、LC等型号,图4-1示出了FC型光纤连接器的结构。 裸光纤适配器是用于临时连接光纤断头或临时制作光纤插头的器件,制作光纤插头时先将光纤断头除去保护涂层并清洗干净,按住裸光纤适配器上的释放按钮将裸光纤插入适配器的细孔,并使光纤断头伸出插针端面5~8mm后放开按钮,用切割法将光纤端面处理成平面光纤头,再按住释放按钮,将光纤头拉回到与插针端面平齐再放开按钮,即完成插头的制作。 光纤端面的接触形式对连接器的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广泛使用的光纤连接器有三种端面接触形式:平面型;PC型(PC——Physical Connect);APC型(APC——Angle Physical Connect)。这三种形式的光纤插头的插针端面接触方式如图4-2所示。

光纤连接器图解1

光纤连接器图解1

光纤连接器 自从前年开始,基于光缆的千兆以太网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在局域网中的主干网 络(backbone)几乎大部分都采用了基于光 缆的千兆以太网。而在千兆网络的光缆链路 中使用的光缆链路连接方式中也发生了新 的变化。 路连接方式主要是ST,SC或者FC的连接方式。目前。这些光缆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所连接的每条光缆都些光缆链路时,并不知道在实际中这些光缆是如果使用际使用中,将光缆和网络设备连接时,就要首先确定信连接。此外,光缆的连接器的制作也不方便,需要特殊

SC插入锁定-------------ST插入锁定---------------- FC旋紧锁定 2.新型的光缆连接方式 大家知道,千兆以太网在连接光缆时都是成对儿使用的,即一个输出(output,也为光源),一个输入(input,光检测器),例

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光缆连接。如果在使用时,能够成对一块儿使用而不用考虑连接的方向,而且连接简捷方便,那将会有助于千兆以太网的连接。因此不少光缆布线的厂商推出了各种连接器来满足这种应用。这种新的光缆连接器叫做SFF(Small Form Factor)。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术语来描述,我们一般将其称作微型光缆连接器。 目前市场最主要SFF光缆连接器有四种类型。1)LC类型,它是Lucent公司推出的一种SFF类型的连接器。2)FJ类型,它是由Panduit公司推出的连接器。 3)MT-RJ 型,它是由美国AMP公司推出

的连接器以及由3M公司推出的VF-45连接器。 下图是这几种类型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是一对儿光缆一起连接而且接插的方向是固定的。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比较方便,也不会误插。 光纤配线箱

各种光纤连接器结构及性能浅析

各种光纤连接器结构及性能浅析 1.引言 在安装任何光纤系统时,都必须考虑以低损耗的方法把光纤或光缆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光链路的接续。光纤链路的接续,又可以分为永久性和活动性的两种。永久性的接续,大多采用熔接法、粘接法或固定连接器来实现;活动性的接续,一般采用活动连接器来实现。本文将活动连接器做一简单的介绍。 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一般称为光纤连接器,是用于连接两根光纤或光缆形成连续光通 路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无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纤传输线路、光纤配线架和光纤测试仪器、仪表中,是目前使用数量最多的光无源器件。 2.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结构 光纤连接器的主要用途是用以实现光纤的接续。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纤连接器,其种类众多,结构各异。但细究起来,各种类型的光纤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即绝大多数的光纤连接器一般采用高精密组件(由两个插针和一个耦合管共三个部分组成)实现光纤的对准连接。 这种方法是将光纤穿入并固定在插针中,并将插针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后,在耦合管中实现对准。插针的外组件采用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制作。插针的对接端必须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缆以释放应力。耦合管一般是由陶瓷、或青铜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多配有金属或塑料的法兰盘,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为尽量精确地对准光纤,对插针和耦合管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 3.光纤连接器的性能 光纤连接器的性能,首先是光学性能,此外还要考虑光纤连接器的互换性、重复性、抗拉强度、温度和插拔次数等。 (1)光学性能:对于光纤连接器的光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这两个最基本 的参数。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即连接损耗,是指因连接器的导入而引起的链路有效光功率的损耗。插入损耗越小越好,一般要求应不大于0.5dB。 回波损耗(Return Loss)是指连接器对链路光功率反射的抑制能力,其典型值应不小于25dB。实际应用的连接器,插针表面经过了专门的抛光处理,可以使回波损耗更大,一般不低于45dB。 (2)互换性、重复性 光纤连接器是通用的无源器件,对于同一类型的光纤连接器,一般都可以任意组合使用、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由此而导入的附加损耗一般都在小于0.2dB的范围内。 (3)抗拉强度 对于做好的光纤连接器,一般要求其抗拉强度应不低于90N。 (4)温度

光纤连接器基础知识

光连接器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术语) 1、光纤(活动)连接器:是实现将光纤光缆和光纤光缆之间、光纤光缆和有源器件、 光纤光缆和其它无源器件、光纤光缆和系统与仪表进行活动连接的光无源器件(连 接器的作用)。整套光连接器的组成:插头—适配器—插头。 2、光跳线:两端都装有插头的一段光纤或光缆。 3、光纤:是一种利用光全反射原理传导光信号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SiO2.光纤由纤 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的折射率nl大于包层的折射n2.纤芯的作用是传导光 信号,包层的作用是反射光信号,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 和柔韧性。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9/125μ)和多模光纤(50/125或62.5/125)。 4、光缆:光缆由护套、加强构件、紧套(或松套)层和涂敷光纤组成。生产跳线采用 的光缆一般有:φ3.0单芯光缆、φ2.0单芯光缆、φ0.9紧套光缆,双芯平行光缆、防水尾缆、束状光缆和带状光缆等。 5、插入损耗:是指光信号通过光连接器之后,光信号的衰减量。一般用分贝数(dB) 表示。表达式为: IL=-10LOG(P1/P0)(d B) 其中P0——输入端的光功率 P1——输出端的光功率 6、回波损耗:也称后向反射损耗,是由于光连接处的非涅尔效应而产生的反射信号, 该信号沿光纤原路返回,会对光源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回波损耗的表达式为: RL=-10LOG(P2/P0) 其中P0—输入端的光功率 P1—后向反射光功率 二、光连接器基本结构原理 图1 光纤连接器精密对中原理 一般均采用精密小孔插芯(Ferrule)和套筒(sleeve)来实现光纤的精确连接。 影响连接器插入损耗的主要因素有: 1、纤芯错位 2、角度偏差 3、连接间隙 4、不同种光纤(数值孔径不同)

光纤连接器检验技术标准

一、外观检验: 二、组装性能:2.1插芯:突出长度正常,弹性良好,有明显倒角,表面无任何脏污、缺陷及其他不良。2.2散件:各散件与适配器之间配合良好,无松脱现象,机械性能良好,有良好的活动性,表面无任何脏污、缺陷、破损、裂痕,颜色与产品要求相符,同批次产品无色差。2.3压接:对光缆外皮及凯夫拉线的压接固定要牢固,压接金属件具有规则的压痕,无破损、弯曲,挤压光缆等不良。 三、端面标准:根据附录1《光纤连接器端面检验规范》检验。 四、插损、回损技术标准: 五、端面几何形状(3D)标准:

六、合格品标识:合格产品标识包括:出厂编号(每个产品对应唯一的出厂编号,由生产任务计划号加流水号组成)、型号规格、条码标签(根据客户要求可选)、产品说明书(根据客户要求可选)、3D报告(根据客户要求可选)、环保标识(根据客户要求可选)、插/回损测试数据等。 七、产品包装:7.1产品基本包装是:将光纤连接器盘绕成15-18cm直径的圈,连接头两端用扎带固定于线圈的对称中部,根据产品的不同型号扎紧方式有“8”和“1”字型扎法,以不松脱为原则,不能在光缆上勒出痕迹,0.9光缆使用蛇形管绑扎。特殊型号产品可根据相应《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将绑扎好的连接器头朝下放入对应已贴好标识的包装袋中封好袋口,并将包装袋中的空气尽量排除但不能将连接器挤压变形。7.2基本包装完成后以整数为单位装入包装箱内,包装箱内部用卡板或气泡袋或珍珠棉或其他防挤压保护辅料隔开,特殊型号产品可根据相应《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包装箱外贴上装箱清单和其他产品标识后封箱打包并放置到指定成品区。 八、各零部件技术标准: 8.1插芯: 8.1.1产品符合以下标准:YDT 1198-2002 《光纤活动连接器插针体技术要求》Telcordia GR-326-CORE 8.1.2详细技术要求见附录2《常规插芯技术标准》。 8.2光纤/光缆: 8.2.1产品符合以下标准:YDT 1258.1-2003 《室内光缆系列第一部分总则》YDT 1258.2-2003 《室内光缆系列第二部分单芯光缆》YDT 1258.3-2003 《室内光缆系列第三部分双芯光缆》YDT 1258.4-2005 《室内光缆系列第四部分多芯光缆》YDT 1258.5-2005 《室内光缆系列第五部分光纤带光缆》YDT 1258.3-2009 《室内光缆系列第3部分: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8.2.2性能、尺寸、材质、颜色、环保等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产品颜色在同一批次的同一规格型号上必须保持一致。 8.3连接器: 8.3.1产品性能指标符合以下国家标准: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第一部分:总规范》GBT 12507.2-1997 《光纤光缆连接器第二部分:F-SMA 型光纤光缆连接器分规范》YDT 1272.1-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1部分:LC 型》YDT 1272.2-2005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2部分:MT-RJ型》YDT 1272.3-2005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SC型》YDT 1272.4-2007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4部分:FC型》YDT 1272.5-2009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5部分:MPO型》YD987-1998 《ST/PC型单模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YDT 2152-2010 《光纤活动连接器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包括光纤接触件、后套,光纤接触件包括插针、与插针的后部连接的法兰盘、套设在法兰盘上的弹簧、活动套及光缆,活动套位于弹簧的后侧且可沿法兰盘在一定范围内轴向移动,弹簧的前端顶紧在法兰盘上、后端顶紧在活动套上,光缆的缆套通过压接套固定在法兰盘的后部,光缆的光纤穿过法兰盘并连接在插针的后端,后套内设有在光纤接触件轴向装入后对活动套进行定位以防其脱出的定位弹簧。不管本技术的插头适配紧套光缆或是松套光缆,插针回退都会和光纤/光缆同步,不会出现光纤损坏情况,因本技术光纤连接器插头能很好的匹配紧套光缆和松套光缆。 技术要求 1.光纤连接器插头,包括光纤接触件、前套、后套,其特征在于:光纤接触件包括插针、与插针的后部连接的法兰盘、套设在法兰盘上的弹簧、活动套及光缆,活动套位于弹簧的后侧且可沿法兰盘在一定范围内轴向移动,弹簧的前端顶紧在法兰盘上、后端顶紧在活动套上,光缆的缆套通过压接套固定在法兰盘的后部,光缆的光纤穿过法兰盘并连接在插针的后端,后套内设有在光纤接触件轴向装入后对活动套进行定位以防其脱出的定位弹簧,所述前套包括套体,套体为阶梯轴状,其内孔为台阶孔,内孔由大径孔和小径孔构成,套体的大径孔内设置有环形安装槽,环形安装槽内安装有胶垫,光纤接触件从该胶垫中部穿过,胶垫位于法兰盘的前端并与法兰盘前端定位键的前端面顶压配合,在光纤连接器插头与插座插接时,胶垫与插座壳体前端挤压配合形成界面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上设有对活动套前端的向前移动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的活动套限位台阶,所述法兰盘上还设有对活动套的后端进行轴向限位的活动套挡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套包括套体、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套体外侧的用于与相对应的插座壳体导向止转的键块,套体内设有用于与法兰盘导向止转的防转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上设有对所述键块在套体外周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键槽,所述键块位于所述定位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块的一端设有套设在所述套体上的安装套,所述固定结构由所述的安装套形成,所述安装套与所述套体过盈配合。 技术说明书 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目前使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投标人须按本技术规范书要求进行生产、交付产品,招标人根据本技术规范书验收光纤快速连接器产品。 产品分类 光纤快速连接器: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接与标准SC法兰相连。 主要技术要求 参考标准的要求 GB/T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器件规格尺寸 SC型机械接续连接插头总长度(含尾套长度)≤ 60mm 外观 形状完整,外观应平滑、洁净、无毛刺、气泡、伤痕和裂纹,一致性好,各零部件组合应平整,插头与对应的适配器插入和拔出应平顺、轻松。涂覆层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

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锈蚀。 适用接续的光缆 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 光学性能 1.5.1光学性能指标 插入损耗: 小于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回波损耗: 小于-40 dB,(室温23℃) 1.5.2 性能的现场验证 厂方应能提供简便易行的现场测试方法,用于测试现场制作的光纤机械接续连接头的光学性能指标,以便于及时获知连接插头的性能优劣。 1.5.3 各种机械和环境试验后允许的插入损耗及回波损耗变化量 各种机械和环境试验后允许的插入损耗及回波损耗变化量如下表: 单位:dB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及指标要求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及指标要求 一、引言 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将其定义为“用以稳定地,但并不是永久地连接两根或多根光纤的无源组件”。主要用于实现系统中设备间、设备与仪表间、设备与光纤间以及光纤与光纤间的非永久性固定连接,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源器件。正是由于连接器的使用,使得光通道间的可拆式连接成为可能,从而为光纤提供了测试入口,方便了光系统的调测与维护;又为网路管理提供了媒介,使光系统的转接调度更加灵活。由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的厂家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积极和深入的研究,研制开发出了多种光纤活动连接器,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光纤通信系统中。 二、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一般特征大多数的光纤活动连接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个配合插头和一个耦合管。两个插头装进两根光纤尾端;耦合管起对准套管的作用。另外,耦合管多配有金属或非金属法兰,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对准方式有两种:用精密组件对准和主动对准。高精密组件对准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法是将光纤穿入并固定在插头的支撑套管中,将对接端口进行打磨或抛光处理后,在套筒耦合管中实现对准。插头的支撑套管采用不锈钢、镶嵌玻璃或陶瓷的不锈钢、陶瓷套管、铸模玻璃纤维塑料等材料制作。插头的对接端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线以释放应力。耦合对准用的套筒一般是由陶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的。为

使光纤对得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对插头和套筒耦合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需采用超高精密铸模或机械加工工艺制作。这一类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介入损耗在(0.18~3.0)dB范围内。主动对准连接器对组件的精度要求较低,可按低成本的普通工艺制造。但在装配时需采用光学仪表(显微镜、可见光源等)辅助调节,以对准纤芯。为获得较低的插入损耗和较高的回波损耗,还需使用折射率匹配材料。在广电网络应用中,经常用到的光纤活动连接器从外形上有:FC型连接器和SC型连接器,其中根据连接端面的不同又分别分为PC、APC、UPC三种。F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IT研制。其中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件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S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是一种模塑插拔耦合式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其外壳采用模塑工艺,呈矩型;插头套管(也称插针)由精密陶瓷制成,耦合套筒为金属开缝套管结构,其结构尺寸与FC型相同,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需旋转。SC型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较高。 三、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性能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性能指标,首先是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光学性能;另外为保证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正常使用,还要考虑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互换(同型号间)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寿命(即最大可拔插次数)等。1、光学性能 光纤连接器的光学特性指标主要是插入损耗、回波损耗。插入损耗是指因连接器的介入而引起传输线路有效功率减小的量值,该值越小越好。对于该项性能,ITU建议应根据20个样品的测试,确定出平均损耗、标准偏差和样品最大损耗。其中平均损耗值应不大于0.5dB。回波损耗(或称反射衰减、回损、回程损耗)是衡量从连接器反射回来并沿输入通道返回的输入功率分量的一个量度,其典型值应不小于25dB。对于光纤通信系

光纤连接器跳线知识

光纤连接器的种类 常见的光纤模块有两种,一是GBIC光模块,另一个是SFP光模块。SFP模块是一种光模块(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小封装模块),相比于GBIC模块要小,是GBIC光模块的发展,适应于高密度端口数而设计的,端口速率从100M到2.5Gbps不等。两种模块都支持热插拔。 光纤连接器,也就是接入光模块的光纤接头,也有好多种,且相互之间不可以互用。不是经常接触光纤的人可能会误以为GBIC和SFP模块的光纤连接器是同一种,其实不是的。SFP模块接LC光纤连接器,而GBIC接的是SC光纤光纤连接器。下面对网络工程中几种常用的光纤连接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① FC型光纤连接器 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最早,FC类型的连接器,采用的陶瓷插针的对接端面是平面接触方式(FC)。此类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容易,但光纤端面对微尘较为敏感,且容易产生菲涅尔反射,提高回波损耗性能较为困难。后来,对该类型连接器做了改进,采用对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针(PC),而外部结构没有改变,使得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② SC型光纤连接器 也就是连接GBIC光模块的连接器,它的外壳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针与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针的端面多采用PC型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须旋转。此类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较高,安装密度高。 ③ ST型光纤连接器 常用于光纤配线架,外壳呈圆形,所采用的插针与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针的端面多采用PC型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为螺丝扣。 ④ LC型光纤连接器 也就是连接SFP模块的连接器,它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制成。该连接器所采用的插针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为1.25m,提高了光配线架中光纤连接器的密度。 关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接触方式PC、UPC、APC 1.光纤连接器端面接触方式有PC、UPC、APC型三种。 PC——插针体端面为物理端面;微球面研磨抛光 UPC——插针体端面为超级物理端面;平面研磨抛光 APC型——插针体端面为角度物理端面 ;呈8度角并做微球面研磨抛光; 2.三者的区别除了物理不一样以外,还有回波损耗,即反射损耗不一样。区别是回损分别为:PC≥40dB、UP C≥50dB、APC≥60dB。 PC,UPC多用于电信网络 APC用于单纤双向系统或广电。 APC主要为了防止反射,由于广电通常为单纤,且光功率通常较大,因此使用APC 常见的三种光纤连接器: FC/PC:FC,圆头尾纤连接器,PC,陶瓷截面为平面; SC/PC:SC,方头尾纤连接器,PC,同上; FC/APC:FC,同上,APC,以截面中心为圆心,向外倾斜8度

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结构

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结构 1.引言在安装任何光纤系统时,都必须考虑以低损耗的方法把光纤或光缆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光链路的接续。光纤链路的接续,又可以分为永久性的和活动性的两种。永久性的接续,大多采用熔接法、粘接法或固定连接器来实现;活动性的接续,一般采用活动连接器来实现。本文将对活动连接器做一简单的先容。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一般称为光纤连接器,是用于连接两根光纤或光缆形成连续光通路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无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纤传输线路、光纤配线架和光纤测试仪器、仪表中,是目前使用数目最多的光无源器件。2.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结构光纤连接器的主要用途是用以实现光纤的接续。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纤通讯系统中的光纤连接器,其种类众多,结构各异。但细究起来,各种类型的光纤连接器的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即尽大多数的光纤连接器的一般采用高精密组件(由两个插针和一个耦合管共三个部分组成)实现光纤的对准连接。这种方法是将光纤穿进并固定在插针中,并将插针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后,在耦合管中实现对准。插针的外组件采用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制作。插针的对接端必须进行研磨处理,另一端通常采用弯曲限制构件来支撑光纤或光纤软缆以开释应力。耦合管一般是由陶瓷、或青铜等材料制成的两半合成的、紧固的圆筒形构件做成,多配有金属或塑料的法兰盘,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为尽量精确地对准光纤,对插针和耦合管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3.光纤连接器的性能光纤连接器的性能,首先是光学性能,此外还要考虑光纤连接器的互换性、重复性、抗拉强度、温度和插拔次数等。(1)光学性能对于光纤连接器的光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插进损耗和回波损耗这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插进损耗(InsertionLoss)即连接损耗,是指因连接器的导进而引起的链路有效光功率的损耗。插进损耗越小越好,一般要求应不大于0.5dB。回波损耗(ReturnLoss,ReflectionLoss)是指连接器对链路光功率反射的抑制能力,其典型值应不小于25dB。实际应用的连接器,插针表面经过了专门的抛光处理,可以使回波损耗更大,一般不低于45dB。(2)互换性、重复性光纤连接器是通用的无源器件,对于同一类型的光纤连接器,一般都可以任意组合使用、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由此而导进的附加损耗一般都在小于0.2dB的范围内。(3)抗拉强度对于做好的光纤连接器,一般要求其抗拉强度应不低于90N。(4)温度一般要求,光纤连接器必须在-40oC~+70oC的温度下能够正常使用。(5)插拔次数目前使用的光纤连接器一般都可以插拔l000次以上。4.部分常见光纤连接器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光纤连接器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单模光纤连接器和多模光纤连接器;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FC、SC、ST、D4、DIN、Biconic、MU、LC、MT等各种型式;按连接器的插针端面可分为FC、PC(UPC)和APC;按光纤芯数分还有单芯、多芯之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光纤连接器结构的不同来加以区分。以下简单的先容一些目前比较常见的光纤连接器:(1)FC型光纤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TT研制。FC是Ferrule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最早,FC类型的连接器,采用的陶瓷插针的对接端面是平面接触方式(FC)。此类连接器结构简单,操纵方便,制作轻易,但光纤端面对微尘较为敏感,且轻易产生菲涅尔反射,进步回波损耗性能较为困难。后来,对该类型连接器做了改进,采用对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针(PC),而外部结构没有改变,使得插进损耗和回波损耗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进步。(2)SC型光纤连接器这是一种由日本NTT公司开发的光纤连接器。其外壳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针与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针的端面多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需旋转。此类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纵方便,参与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较高,安装密度高。(3)双锥型连接器(BiconicConnector)这类光纤连接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研制,它由两个经精密模压成形的端头呈截头圆锥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用光缆运输和仓储、到货开盘检验、安装和施工、竣工和验收要求,是电力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适用于本系统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力光缆线路工程。 各种光缆线路工程所用器材的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光缆通信线路,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和普通光缆。 本规范未包含的内容按设计文件办理。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357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9771-2000(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15972-1998(所有部分)光纤总规范(eqv IEC 60793-1-1995)

GB/T 7424.1-1998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 IEC794-1-1-1996) GB/T 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结器第1部分:总规范 DL/T 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YD 5102-2005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J 44-89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技术规定 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IEC 60794-4-1-1999 光缆第4-1部分:用于高压架空电力线的光缆IEC 6079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沿电力线架设的光缆 IEEE Std 1138-1994 用于公用电力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IEEE标准

光纤快速连接器

光纤快速连接器 光纤快速连接器 - 光纤快速连接器简介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一般称为光纤连接器,是用于连接两根光纤或光缆形成连续光通路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无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纤传输线路、光纤配线架和光纤测试仪器、仪表中,是目前使用数量最多的光无源器件。光纤快速连接器 - 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结构 1. 产品分类和结构要求 1.1 用于FTTx光缆网络的光纤现场连接器为SC型,可以和标准的SC适配器匹配。 1.2 按照插针体端面形式划分,可分为PC(含UPC)和APC两种类型。 1.3 按照安装场合划分,光纤现场连接器可分为如下两种类型:插头型:用机械方式在光纤或光缆的护套上直接组装的活动连接器插头。插座型:由一个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头和一个适配器组成的活动连接器插座。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头和适配器可以为分离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化结构。1.4 光纤现场连接器应预埋单模光纤,连接器的端头应在工厂预先抛光,无需在施工现场研磨和胶合。PC型现场连接器的端头应在工厂抛光为PC或UPC球面,APC型现场连接器的端头应在工厂抛光为APC斜面,以保证连接器的端面质量和良好的反射性能。 1.5 光纤连接器应适合于对250微米预涂覆光纤的端接,也可与900微米紧套光纤匹配。 1.6 光纤连接器应适合于在尺寸为2.0×3.0mm的蝶型引入光缆的外护套上直接组装。 1.7 连接器应免用或少用专用工具,必要情况下可自带压接工具,施工时只需配备光纤剥线器和光纤切割刀等普通工具,不需要使用其它有功耗或结构复杂的工具。光纤快速连接器 - 光纤连接器的性能光纤连接器的性能,首先是光学性能,此外还要考虑光纤连接器的互换性、重复性、抗拉强度、温度和插拔次数等。1、光学性能:对于光纤连接器的光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这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即连接损耗,是指因连接器的导入而引起的链路有效光功率的损耗。插入损耗越小越好,一般要求应不大于0.5dB。回波损耗(Return Loss, Reflection Loss)是指连接器对链路光功率反射的抑制能力,其典型值应不小于25dB。实际应用的连接器,插针表面经过了专门的抛光处理,可以使回波损耗更大,一般不低于45dB。2、互换性、重复性光纤连接器是通用的无源器件,对于同一类型的光纤连接器,一般都可以任意组合使用、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由此而导入的附加损耗一般都在小于0.2dB的范围内。3、抗拉强度对于做好的光纤连接器,一般要求其抗拉强度应不低于90N。4、温度一般要求,光纤连接器必须在-40oC ~ +70oC的温度下能够正常使用。(5、插拔次数目前使用的光纤连接器一般都可以插拔l000次以上。光纤快速连接器 - 部分常见光纤连接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