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韦滚摆实验原理分析

麦克斯韦滚摆实验原理分析
麦克斯韦滚摆实验原理分析

麦克斯韦滚摆实验原理分析

麦克斯韦滚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这一实验在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用来演示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现象明显生动,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实验器材又很简单,演示时操作也方便。由于实验原理较为复杂,超出了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以一般老师在演示这一实验时,都是用它来定性地说明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忽略摆线与摆轴之间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这样做无疑是符合教学要求的。但是作为传统的演示实验,我们如果能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将为在课堂上讲清机械能守恒这一重要规律,打下一个很好的深入理解实验的基础。本文试图应用刚体转动运动学与刚体转动动力学的有关规律分析并证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问题,以供参考。

如图1所示,一般演示用实验滚摆,是由金属摆轴与园盘式摆轮组合而成的复合刚体,并用两条摆线悬挂在演示支架上。为了计算与证明上的方便,设摆轴的质量为m,摆轮质量是摆轴质量的n倍即nm,所以摆的质量M=(n+1)m;摆轴的半径为r,摆轮半径是摆轴半径的n′倍即R=n′r。为了证明滚摆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我们首先计算出滚摆在运动过程中任意位置的质心加速度。

1.计算滚摆运动过程中质心加速度。图2为滚摆的截面图,Mg为滚摆所受的重刀,T为摆线的拉力(每条摆线的拉力为T/2,总的拉力为T)。设该时刻滚摆向下运动。由质心运动定理可列出滚摆的平动方程:

即:(n+1)mg-Mg-T=Mac

即:(n+1)mg-T=(n+1)mac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列出滚摆的转动方程:

Tr=Ia (2)

α为滚摆的角加速度,I为滚摆的转动惯量,由于滚摆是摆轴与摆轮的结合,所以转动惯量为二者之和。其中摆轴可看做实心园柱体,摆轮可视为园盘,所以它们的转动惯量分别为:

所以滚摆的转动惯量为:

I=IR+Ir

把(3)式代入(2)式得:

因为滚摆质心加速度αc=rα代入上式得:

把(4)式代入(1)式得:

所以:

(5)式为滚摆在向下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质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2.证明滚摆运动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如图3所示,取1的位置为滚摆运动到最上端的位置,取3的位置为滚摆运动到最下端的位置(零势能位置),取2为中间某一时刻滚摆所在的位置。

(1)在位置1时,滚摆的机械能E等于该位置势能Epo与动能EKr之和:

E=EpO+EK1

因为EK1=0,所以:

E=Epo+0

=Mqh (6)

这是滚摆运动到最上端的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滚摇的总机械能。

(2)当滚摆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滚摆的势能为Ep2则:

Ep2=Mgh2

=Mg(h一h1)

=Mgh—Mgh1 (7)

式中Mgh1为滚摆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减少的势能,令为EP1:

Ep1=Mgh1

式中Vc1为滚摆运动到位置2时的质心速度,ac1为质心加速度,把(5)式代入上式得:Ep1=Mgh1

把(8)式代入(7)式:

Ep1=Mgh一Mgh1

在位置2时滚摆的动能EK2为平动动能与转动动能之和:

把它和(3)式都代入(10)式:

比较(8)式与(11)式得:

Ep1=EK2 (12)

它告诉我们滚摆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动能的增加值恰好等于势能的减少值,也就是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应注意,在滚摆动能的数值中增加了一项转动动能的数值。

(3)滚摆运动到位置2时总的机械能。

E=Ep2+Ek2

上式结果说明:滚摆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势能减少动能增加,但总机械能在数值上保持恒定。由于位置2是任取的,所以当滚摆运动到其它位置时,同样也可以证出上述结果。

3.滚摆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配。

取滚摆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如位置3,比较该位置动能与总的机械能、动能中平动动能、转动动能与总的机械能的数量关系。

当滚摆运动到位置3时,势能EP3=0,所以总的机械能:

E=EK3+EP2

=EK3

其中Vc3为滚擂运动到位置3时的质心速度,W3为刻摆轴相对抽心的角速度。这时滚摆的平动动能:

转动动能:

如果设n=10即轮的质量是轴的质量的10倍,n′=5即轮的半径是轴半径的5倍。则:

=8.1%

=91.9%

=8.8%

上述计算结果说明,当滚摆运动到位置3时,总的机械能为平动动能与转动动能之和,其中转动动能占总机械能百分之九十以上,平动动能占总机械能不到百分之十。(当然n与n′取其它数时,比例不同)能量的分配告诉我们,滚摆向下运动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主要表现为转动动能,平动动能只占总能量的一小部分。

化工原理实验—超全思考题答案

实验6 填料吸收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 ⑴ 流体通过干填料压降与式填料压降有什么异同? 答: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填料时产生的压降主要用来克服流经填料层的形状阻力。当填料层上有液体喷淋时, 填料层内的部分空隙为液体所充满,减少了气流通道截面,在相同的条件下,随液体喷淋量的增加,填料层所持有的液量亦增加,气流通道随液量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填料层的压降将随之增加。 ⑵ 填料塔的液泛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填料塔的液泛和填料的形状、大小以及气液两相的流量、性质等因素有关。 ⑶ 填料塔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填料塔操作时。气体由下而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孔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 流下,形成相际接触界面并进行传质。 ⑷ 填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填料的作用是给通过的气液两相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两相充分接触。 ⑸ 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两方面分析吸收剂流量和吸收剂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答: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的方法,当气体流率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A N 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的组成2y 减小,回收率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总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m y ?的增大引起,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可能减小,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加。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的阻力a k m a K y y = 1将随之减小,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2y 降低,而平均推动力m y ?或许会减小。对于气膜控制的过程,降低操作温度,过程阻力a k m a K y y = 1不变,但平均推动力增大,吸收效果同样将变好 ⑹ 从实验数据分析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还是兼而有之? 答: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 ⑺ 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要有液封装置? 答:液封的目的是保证塔内的操作压强。 ⑻ 在实验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认为是积液现象,能观察到何现象? 答:当气相流量增大,使下降液体在塔内累积,液面高度持续上升,称之为积液。 ⑼ 取样分析塔底吸收液浓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取样时,注意瓶口要密封,避免由于氨的挥发带来的误差。 ⑽ 为什么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校正流量计的读数(氨和空气转子流量计)? 答:流量计的刻度是以20℃,1atm 的空气为标准来标定。只要介质不是20℃,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总复习题含答案)说课材料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总复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选择题 1、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A) 图⑴ (B)图⑵ (C)图⑶ (D) 图 ⑷ 2、工作在393K和293K的两个大热 源间的卡诺热机,其效率约为() (A) 83% (B) 25% (C) 100% (D) 20% 3、不可逆循环过程中,体系的熵变值()(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能确 4、将 1 mol 甲苯在 101.325 kPa,110 ℃(正常沸点)下与 110 ℃的热源接触,使它向真空容器中汽化,完全变成 101.325 kPa 下的蒸气。该过程的:() (A) Δvap S m= 0 (B) Δvap G m= 0 (C) Δvap H m= 0 (D) Δvap U m= 0 5、1mol理想气体从300K,1×106Pa绝热向真空膨胀至1×105Pa,则该过程() (A)ΔS>0、ΔG>ΔA (B)ΔS<0、ΔG<ΔA (C)ΔS=0、ΔG=ΔA (D)ΔA<0、ΔG=ΔA 6、对理想气体自由膨胀的绝热过程,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ΔT>0、ΔU>0、ΔS>0 (B)ΔT<0、 ΔU<0、ΔS<0 (C)ΔT=0、ΔU=0、ΔS=0 (D)ΔT=0、ΔU=0、ΔS>0 7、理想气体在等温可逆膨胀过程中( )(A)内能增加 (B)熵不变 (C)熵增加 (D)内能减少8、根据熵的统计意义可以判断下列过程中何者的熵值增大?()(A) 水蒸气冷却成水 (B) 石灰石分解生成石灰 (C) 乙烯聚合成聚乙烯 (D)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9、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表示为:() (A) 在0 K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B) 在0 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C) 在0 ℃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D) 在0 ℃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孤立体系中发生的任意过程总是向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B)体系在可逆过程中的热温商的加和值是体系的熵变 (C)不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之和小于熵变 (D)体系发生某一变化时的熵变等于该过程的热温商 11、两个体积相同,温度相等的球形容器中,装有同一种气体,当连接两容器的活塞打开时,熵变为( )(A)ΔS=0 (B)ΔS>0 (C)ΔS<0 (D)无法判断 12、下列过程中系统的熵减少的是( ) (A)在900O C时CaCO3(s)→CaO(S)+CO2(g) (B)在0O C、常压下水结成冰 (C)理想气体的恒温膨胀 (D)水在其正常沸点气化 13、水蒸汽在373K,101.3kPa下冷凝成水,则该过程( ) (A)ΔS=0 (B)ΔA=0 (C)ΔH=0 (D)ΔG=0 14、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在TK时经一等温可逆膨胀过程,则对于体系( ) (A)ΔS=0、ΔH=0 (B)ΔS>0、ΔH=0 (C)ΔS<0、ΔH>0 (D)ΔS>0、ΔH>0 15、300K时5mol的理想气体由10dm3等温可逆膨胀到100dm3,则此过程的( ) (A)ΔS<0;ΔU=0 (B)ΔS<0;ΔU<0 (C)ΔS>0;ΔU>0 (D)ΔS>0;ΔU=0 16、某过冷液体凝结成同温度的固体,则该过程中( ) (A)ΔS(环)<0 (B)ΔS(系)> 0 (C)[ΔS(系)+ΔS(环)]<0 (D)[ΔS(系)+ΔS(环)]>0 17、100℃,1.013×105Pa下的1molH2O(l)与100℃的大热源相接触,使其向真空器皿中蒸发成100℃, 1.013×105Pa的H2O(g),判断该过程的方向可用( ) (A)ΔG (B)ΔS(系) (C)ΔS(总) (D)ΔA

最新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一、 实验原理 控制变量法:测量所需波长、有色物质的稳定性、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干扰离子的影响。邻二氮菲与Fe 2+生产红色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10nm 处。 Fe 2++ 3N N N N 3 Fe 2+ 红色配合物 二、 实验步骤 1、显色反应的实验条件 (1)测定Fe 3+标准溶液的测量波长与吸光度曲线 (2)显色剂用量与吸光度曲线 2、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三、数据处理 Fe 含量的计算: 5.00 对应的微克数e 标准曲线ρFe F (μg ·mL -1) 四、 思考题 1、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加入盐酸羟胺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工业盐酸中含有Fe2+和Fe3+,而Fe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故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 ?HCl)将Fe3+还原为Fe2+,然后,进行铁的总量的测定。 2、若用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有何影响? 答:盐酸羟胺是将Fe3+还原成Fe2+,如果配制已久,还原能力减弱,就会使部分铁离子得不到还原,造成分析结果偏小。 3、显色时,加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答:不能,盐酸羟胺(NH2OH ?HCl)是用来将Fe3+还原为Fe2+,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乙酸钠用来调节酸度(若酸度较高反应进行较慢,酸度太低则Fe2+水解,影响显色)。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思考题 用氟电极测得的是F -离子的浓度还是活度?如果要测定F -离子的浓度,该怎么办? 答:在没有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即TISAB )时,测量的数值都是离子活度。如果在测量时,加入了TISAB ,可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离子强度的稳定性,这时所测的数值就是氟离子浓度。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 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 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H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动=H /冲-H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各值之差,并分析 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 就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2 2 u d l H f ? ?=λ与管长l 呈 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与阀门半开时相比,为什么各测压管内的液

实验原理分析

2015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实验原理分析 一、西城: 32.(4分)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1)检验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a 处通入空气, 观察到__ 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止水夹,从a 处缓慢通入O 2和CO 2的 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 处得到较纯的O 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止水夹,从a 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 处获得较为稳定 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 2和O 2混合气。将气囊与a 处相连,在c 处连接尖嘴管,打 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 烧;②____ _。 ※※※※※※※※※※※※※※※※※※※※※※※※※※※※ ※※※※※※※※※※※※※※※ 二、燕山: 33.(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有关气球变化的实验,三 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向a 中加水会看 到 。 (2)乙装置:若锥形瓶中装有生石灰,由分液漏斗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 __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 2,通过发生化学变化使气球胀大,且生成物之一属于盐类,则 分液漏斗中的 液体可以是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 三、延庆: 35.(4分)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 ①气体a 的名称是 。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 只需将其中的溶液 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一个有气泡,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 ____________。 a 止水夹 c b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1单项流动阻力测定 (1)启动离心泵前,为什么必须关闭泵的出口阀门? 答:由离心泵特性曲线知,流量为零时,轴功率最小,电动机负荷最小,不会过载烧毁线圈。 (2)作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时,先要把泵体灌满水以防止气缚现象发生,而阻力实验对泵灌水却无要求,为什么? 答:阻力实验水箱中的水位远高于离心泵,由于静压强较大使水泵泵体始终充满水,所以不需要灌水。 (3)流量为零时,U形管两支管液位水平吗?为什么? 答:水平,当u=0时柏努利方程就变成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Z l P l ? :?g =Z2 P2;g,当P l = P2 时,Z I = Z2 (4 )怎样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5)为什么本实验数据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答:因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作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6)你在本实验中掌握了哪些测试流量、压强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测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压强用U形管压差计,差压变送器。转子流量计,随流量的大小,转子可以上、下浮动。U形管压差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差压变送器,将压差转换 成直流电流,直流电流由毫安表读得,再由已知的压差~电流回归式算出相应的压差,可测 大流量下的压强差。 (7 )读转子流量计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答:读时,眼睛平视转子最大端面处的流量刻度。如果仰视或俯视,则刻度不准,流量就全有误^^。 (8)两个转子能同时开启吗?为什么? 答:不能同时开启。因为大流量会把U形管压差计中的指示液冲走。 (9 )开启阀门要逆时针旋转、关闭阀门要顺时针旋转,为什么工厂操作会形成这种习惯?答:顺时针旋转方便顺手,工厂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在最短的时间,迅速关闭阀门,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当然阀门制造商也满足客户的要求,阀门制做成顺关逆开。 (10)使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使用前先通电预热15分钟,另外,调好零点(旧设备),新设备,不需要调零点。如果有波动,取平均值。 (11)假设将本实验中的工作介质水换为理想流体,各测压点的压强有何变化?为什么?答:压强相等,理想流体u=0,磨擦阻力F=0,没有能量消耗,当然不存在压强差。 Z j +P/? +uj/2g =Z2 +u;/2g , T d1=d2 二U1=U2 又T Z1=Z2 (水平管)P1 = P2 (12)离心泵送液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出口阀调节改变?往复泵的送液能力是否也可采用同样的调节方法?为什么? 答:离心泵送液能力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阀开度来改变管路特性曲线,从而使工作点改变。往复泵是正往移泵 流量与扬程无关。若把出口堵死,泵内压强会急剧升高,造成泵体,管路和电机的损 坏。 (13)本实验用水为工作介质做出的入一Re曲线,对其它流体能否使用?为什么?

生化实验基本原理及技术

生物化學實習 1 緒論 (一) 原理 1. 光依據其波長來分類: (1) 200nm~400nm 短波屬於紫外光 (2) 400nm~700nm 可見光波長 (3) 700nm~900nm 長波屬於近紅外光 2. 光通過溶液時,特定波長的光被吸收,眼睛察覺到的是沒有被吸收的波長。 核黃素會吸收450nm 的光,紅光與黃光會通過溶液而被肉眼所見。

第一單元 生化實驗基本原理及技術 2 圖1-1光譜儀 光譜儀可用來鑑定及定量純或不純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特定化合物,主要原理是基於兩個物理定律:1.柏朗定律;2.比爾定律 。 1. 柏朗定律:每單位厚度溶液其吸收入射光的比率為定值,被溶液吸收的入射光量與入射光強度無關。被每單位厚度溶液吸收的入射光比率為定值,每一單位厚度溶液若吸收10%的光,則光經過每一單位厚度溶液時,其強度即減少10%。 I =I 0 ? e -αι I :穿透光強度 I 0:入射光強度 α :溶液吸光係數 ι:光路徑長度 柏朗定律中以對數為底轉換公式,將吸光係數α轉換成比例常數K → log 10 I 0 / I =K ι log 10 I 0 / I = 吸光值(absorbance ;A) 或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 OD)

生物化學實習 3 2. 比爾定律:光經過吸光物質所產生的吸光值,與溶液中每單位面積所含的吸光物質數目成比例。 比爾定律描述比例常數K 與待測吸光溶液中溶質的濃度有關。 K =εc ε:消光指數 c :吸光物質濃度 I = I 0? 10-εc ι log 10 I 0 / I = A =log 1010εc ι= εc ι 當ι(光路徑長度)=1 cm 時 log 10 I 0 / I = A =log 1010εc = εc 特定溶質在特定波長下,消光係數ε為一常數。因此,當吸光物質的濃度變成兩倍,於相同的光路徑下,被吸收的光量也會變成兩倍。 圖1-2 22 μM 溶於0.1M 磷酸鈉,pH 7.06,1公分 光路徑(light path)的條件下測定 波長 吸 光 值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并回答以下问题: (1)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高 =, ( 。2 (1)各H/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动=H / 冲-H / 静。 (2)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与H/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 2 ( (能ρcd p <ρab p 。此外从2 2 u d l H f ??=λ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 l 、d 产生的阻力 损失Σh f 对C 、D 两点的静压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4. 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0.0145(m) ;C 点处的管径d=0.012(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ππd Vs u c 半 (m/s ) 3600s 流速: )/(29269.00145 .04 1083.42 5s m A V u s =???==-π 雷诺准数: 381510111.173 .99829269.00145.0Re 3 =???= = -μ ρ du 同理,根据雷诺实验测定的读数计算其余各点的流量、流速和雷诺准数如原始数据表所述。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 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 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H /并回 答以下问题: (1) 各H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动=H /冲-H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2 2 u d l H f ??=λ与 管长l 呈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 H 2222d c u u =22 ab u ρcd p ρab p 2 2 u d l H f ??=λ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m) ;C 点处的管径d=(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 .036004 16.0360042 2=???=???=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c 半 (m/s )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说课材料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原理及思考题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一、 实验原理 控制变量法:测量所需波长、有色物质的稳定性、溶液酸度、显色剂用 量、溶剂、反应温度、干扰离子的影响。邻二氮菲与Fe 2+生产红色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10nm 处。 Fe 2++ 3N N N N 3 Fe 2+ 红色配合物 二、 实验步骤 1、显色反应的实验条件 (1)测定Fe 3+标准溶液的测量波长与吸光度曲线 (2)显色剂用量与吸光度曲线 2、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三、数据处理 Fe 含量的计算: 5.00 对应的微克数e 标准曲线ρFe F (μg ·mL -1) 四、 思考题 1、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加入盐酸羟胺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工业盐酸中含有Fe2+和Fe3+,而Fe3+能与邻二氮菲生成淡蓝色配合物,故在加入显色剂之前,应用盐酸羟胺(NH2OH ?HCl)将Fe3+还原为Fe2+,然后,进行铁的总量的测定。 2、若用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有何影响?

答:盐酸羟胺是将Fe3+还原成Fe2+,如果配制已久,还原能力减弱,就会使部分铁离子得不到还原,造成分析结果偏小。 3、显色时,加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答:不能,盐酸羟胺(NH2OH?HCl)是用来将Fe3+还原为Fe2+,邻二氮菲是显色剂,乙酸钠用来调节酸度(若酸度较高反应进行较慢,酸度太低则Fe2+水解,影响显色)。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思考题 用氟电极测得的是F-离子的浓度还是活度?如果要测定F-离子的浓度,该怎么办? 答:在没有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即TISAB)时,测量的数值都是离子活度。如果在测量时,加入了TISAB,可以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离子强度的稳定性,这时所测的数值就是氟离子浓度。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蒸馏: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沸点至少相差300C的两种物质才能进行有效分离)。 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溢出,即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2016二模实验原理分析

2016东城-〖实验原理分析〗 36.(4分)在化学课上,老师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 已知:HCl + NH3 = NH4Cl,NH4Cl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1)将分液漏斗1中的浓硫酸缓缓放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其原因是。(2)制取并在B瓶中收集氯化氢,需要打开的止水夹是(填K1、K2、K3或K4),然后在a处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当看到,证明已收集满,立即关闭分液漏斗1的活塞和已打开的止水夹。 (3)在a处套一小气球后,打开K2、K3,将分液漏斗2中的浓氨水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氨气,观察到B中产生大量白烟后,关闭分液漏斗2的活塞和K3。 (4)一段时间后打开K3、K4,观察到的现象是。 2016西城-〖实验原理分析〗 36.(5分)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1)研究燃烧条件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①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 ②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____。 (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 【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1:在B中放入5 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 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 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 g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

化工原理实验模拟试题4.doc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 一、在本实验中必须保证高位水槽中始终有溢流,其原因是: A、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供水量。 B、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位压头的恒定。 C、只要如此,就可以保证流体流动的连续性。 二、本实验中首先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是因为: A、空气的存在,使管路中的水成为不连续的水。 B、测压管中存有空气,使空气数据不准确。 C、管路中存有空气,则其中水的流动不在是单相的流动。 三、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的直管摩擦阻力系数…雷诺数的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A、一定能。 B、一定不能。 C、只要温度相同就能。 D、只有管壁的相对粗糙度相等就能。 E、必须温度与管壁的相对粗糙度都相等才能。 四、以水作工作流体所测得的直管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能否适用于其它流体? A、无论什么流体都能直接应用。 B、除水外什么流体都不能适用。 C、适用于牛顿型流体。 五、当管子放置角度或水流方向改变而流速不变时,其能量的损失是否相同。 A、相同。 B、只有放置角度相同,才相同。 C、放置角度虽然相同,流动方向不同,能量损失也不同。 D、放置角度不同,能量损失就不同。 六、本实验中测直管摩擦阻力系数时,倒U型压差计所测出的是: A、两测压点之间静压头的差。 B、两测压点之间位压头的差。 C、两测压点之间静压头与位压头之和的差。 D、两测压点之间总压头的差。 E、两测压点之间速度头的差。 七、什么是光滑管? A、光滑管是绝对粗糙度为零的管子。 B、光滑管是摩擦阻力系数为零的管子。 C、光滑管是水力学光滑的管子(即如果进一步减小粗糙度,则摩擦阻力不再减小的管 子)。 八、本实验中当水流过测突然扩大管时,其各项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A、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静压头增大了。 B、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静压头与位压头的和增大了。 C、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总压头增大了。 D、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速度头增大了。 E、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位压头增大了 BCECAAAA

关于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乐天10518 关于热力学的方程,详见“麦克斯韦关系式”。麦克斯韦方程组(英语:Maxwell's equations)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19世纪建立的描述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它含有四个方程,不仅分别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行为,也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麦克斯韦方程组Maxwell's equations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19世纪建立的描述电场与的四个基 本方程。 方程组的微分形式,通常称为麦克斯韦方程。在方程组中,电场和磁场已经成 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该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 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提出的涡旋电场和假说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涡旋电场, 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涡旋磁场;电场和磁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激 发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麦克斯韦进一步将电场和磁场的所有规律综合起来,建立 了完整的体系。这个电磁场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在中的地位,如同牛顿运动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一样。以麦克斯韦方 程组为核心的电磁理论,是经典物理学最引以自豪的成就之一。它所揭示出的的完美 统一,为物理学家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应该是统 一的。另外,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技术领域。 [] 历史背景

1845年,关于电磁现象的三个最基本的实验定律:库仑定律(1785年),安培—毕奥—萨伐尔定律(1820年),法拉第定律(1831-1845年)已被总结出来,法拉第的“电力线”和“磁力线”概念已发展成“电磁场概念”。 概念的产生,也有麦克斯韦的一份功劳,这是当时物理学中一个伟大的创举,因为正是场概念的出现,使当时许多物理学家得以从牛顿“超距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普遍地接受了电磁作用和引力作用都是“近距作用”的思想。 1855年至1865年,麦克斯韦在全面地审视了、—毕奥—萨伐尔定律和法拉第定律的基础上,把数学分析方法带进了电磁学的研究领域,由此导致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诞生。 [] 积分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这是1873年前后,麦克斯韦提出的表述电磁场普遍规律的四个方程。 (1)描述了电场的性质。在一般情况下,电场可以是库仑电场也可以是变化磁场激发的感应电场,而感应电场是涡旋场,它的电位移线是闭合的,对封闭曲面的通量无贡献。 (2)描述了磁场的性质。磁场可以由传导电流激发,也可以由变化电场的位移电流所激发,它们的磁场都是涡旋场,磁感应线都是闭合线,对封闭曲面的通量无贡献。 (3)描述了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的规律。 (4)描述了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的规律。 变化场与稳恒场的关系: 当 时, 方程组就还原为静电场和稳恒磁场的方程:

化工原理实验答案

(一)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1.是否要关闭流程尾部的流量调节 不能关闭流体阻力的测定主要是根据压头来确定的;尾部的流量调解阀;起的作用是调解出流量;由于测试管道管径恒定;根据出流量可以确定管道内流体流速;而流速不同所测得的阻力值是不同的;这个在水力计算速查表中也有反映出的。你在实际测试的时候是要打开流量调解阀的;肯定在尾部会有一个流量计;当出溜一段时间后; 管内流体流态稳定后;即可测试。在测试前;校核设备和仪表时;流量调解阀是关闭的; 当测试时肯定是打开的 2.怎样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3.本实验用水为工作介质做出的λ-Re曲线,对其它流体能否使用?为什么?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 4.在不同设备上 ( 包括不同管径 ) ,不同水温下测定的λ~ Re 数据能否关联同一条曲 答:一次改变一个变量,是可以关联出曲线的,一次改变多个变量时不可以的。 5.如果测压口,孔边缘有毛刺或安装不垂直,对静压的测量有何影响? 没有影响.静压是流体内部分子运动造成的.表现的形式是流体的位能.是上液面和下液面的垂直高度差.只要静压一定.高度差就一定.如果用弹簧压力表测量压力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影响. (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为什么离心泵启动时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防止电机过载。因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轴功率N。根据离心泵特性曲线,当Q=0时N最小,电动机输出功率也最小,不易被烧坏。 2.为什么启动离心泵前要向泵内注水?如果注水排气后泵仍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是什 么原因? 答:为了防止打不上水、即气缚现象发生。如果注水排完空气后还启动不起来。①可能是泵入口处的止逆阀坏了,水从管子又漏回水箱。②电机坏了,无法正常工作。 3.为什么调节离心泵的出口阀门可调节其流量?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是否还有其它 方法调节泵的流量? 答:调节出口阀门开度,实际上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改变泵的工作点,可以调节其流量。这种方法优点是方便、快捷、流量可以连续变化,缺点是阀门关小时,增大流动阻力,多消耗一部分能量、不很经济。也可以改变泵的转速、减少叶轮直径,生产上很少采用。还可以用双泵并联操作。 4.离心泵启动后,如果不开出口阀门,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为什么? 答:不会,也就能升到额定扬程的1.1至1.3倍。二力平衡 5.正常工作的离心泵,在其进口管上设置阀门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不合理,因为水从水池或水箱输送到水泵靠的是液面上的大气压与泵入口处真空度产生的压强差,将水从水箱压入泵体,由于进口管,安装阀门,无疑增大这一段管路的阻力而使流体无足够的压强差实现这一流动过程。

化工原理实验试卷

1 化工原理实验试卷 注意事项:1.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 ?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 1. 在阻力实验中,两截面上静压强的差采用倒U形压差计测定。 2. 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表格,图形和公式. 3. 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有流体的流速、粘度、温度、尺寸、形状等 4.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传热实验,试提出三个强化传热的方案(1)增加空 气流速(2)在空气一侧加装翅片(3)定期排放不 凝气体。 5. 用皮托管放在管中心处测量时,其U形管压差计的读数R反映管中心处的静压头。 6. 吸收实验中尾气浓度采用尾气分析装置测定,吸收剂为稀硫酸,指示剂为甲基红。 7. 在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确定进料的热状况参数q值,实验中需要测定进料量、进料温度、进料浓度等。 8. 干燥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开鼓风机送风后再开电热器,以防烧坏加热丝。

9. 在本实验室中的精馏实验中应密切注意釜压,正常操作维持在,如果达到?, 可能出现液泛,应减 少加热电流(或停止加热),将进料、回流和产品阀关闭,并作放空处理,重新开始实验。 10. 吸收实验中尾气浓度采用尾气分析装置测定,它主要由取样管、吸收盒和湿式体积流量计组成的,吸收剂为稀硫酸,指示 剂为甲基红。 11. 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12. 在柏努利方程实验中,当测压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从测压孔算起) 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当测压孔由上述方位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 位高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水流动能的大小。 13. 测量流体体积流量的流量计有转子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 14. 在精馏实验中,确定进料状态参数q需要测定进料温度,进料浓度参数。 15. 在本实验室的传热实验中,采用套管式换热器加热冷空气,加热介质为饱和水蒸汽,可通过增加空气流量达到提高传热系 数的目的。 16. 在干燥实验中,要先开风机,而后再打开加热以免烧坏加热丝。 17. 在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实验中,改变雷诺数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流量。 18. (1)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出口阀门调节;(2)容积式泵常用的调节方法是旁路调节。 19. 在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测试中,压强降与空塔气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应绘在双对

热力学统计物理

《热力学统计物理》复习资料 热力学部分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 基本概念:平衡态,热力学参量,热平衡定律,温度,三个实验系数(、、),转换关系,物态方程,功及其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述式),热容量(C 、C V 、C P 的概念及定义),理想气体的内能,焦耳定律,绝热过程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学表述、数学表述),克劳修斯不等式,热力学基本微分方程表述式,理想气体的熵,熵增加原理及应用。 综合计算:利用实验系数的任意二个求物态方程,熵增(S )计算。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概念:焓H ,自由能F ,吉布斯函数(自由焓)G 的定义,全微分式,热力学函数的偏导数关系、麦克斯韦关系及应用,能态公式,焓态公式,节流过程的物理性质,焦汤系数定义及热容量(C P )的关系,绝热膨胀过程及性质、特性函数F 、G ,辐射场的物态方程,内能、熵,吉布函数的性质、辐射通量密度的概念。 综合运用:重要热力学关系式的证明,由特性函数F 、G 求其它热力学函数(如S 、U 、物态方程)。 第三章、第四章 单元及多元系的相变理论 该两章主要是掌握物理基本概念: 热动平衡判据(S 、F 、G 判据),单元复相系平衡条件,复相多元系的平衡条件,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及热力学方程,相变的分类、一级与二级相变的特点及相平衡曲线斜率的推导、吉布斯相律,单相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条件,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标准表述,绝对熵的概念。 统计物理部分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基本概念:能级的简并度,μ空间,运动状态代表点,三维自由粒子的μ空间,德布罗意关系(=,=),相格,量子态数、等概率原理,对应于某种分布的玻尔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的微观态数(热力学概率)的计算公式,最概然分布,玻尔兹曼分布律( ),配分函数( ),用配分函数表示的玻 尔兹曼分布(),f s ,P λ, P s 的概念,经典配分函数(),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综合运用: 能计算在体积V 内,在动量范围p —p+dp 内,或能量范围+d ε内,粒子的量子态数;了解运用最可几方法推导三种分布。 第七章 玻尔兹曼统计 基本概念:熟悉粒子的配分函数与内能,广义力,物态方程,熵S 的统计公式,拉格朗日乘子、的意义,波尔兹曼关系(),最可几速率V m ,平均速率,方 均根速率V s ,能量均分定理,气体和固体的热容量理论,顺磁性固体的配分函数与热力学性质, 综合运用: 能运用玻尔兹曼经典分布计算理想气体的配分函数及内能、物态方程和熵;能运用玻尔 兹曼分布计算谐振子系统(已知能量())的配分函数内能和热容量。 第八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基本概念:光子气体的玻色分布,分布在能量为s 的量子态S 的平均光子数 αβT K ?εωηηλ βε-λλω= e a 1 Z N s e e Z s 1βε-∑βε-λλ∑ =ω=λλ βε-λλω=e a 1 Z N ??-= τ βεd e Z r o h ...11ε→εαβ Ω=ln k S v =ε21 n +ωηε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填空与简答) 一、填空题: 1.孔板流量计的Re ~C 关系曲线应在 单对数 坐标纸上标绘。 2.孔板流量计的R V S ~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应为 直线 。 3.直管摩擦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 λ 与 Re_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4.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 直管阻力 和 局部阻力 。 5.启动离心泵时应 关闭出口阀和功率开关 。 6.流量增大时离心泵入口真空度 增大_出口压强将 减小 。 7.在精馏塔实验中,开始升温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 开循环冷却水 。 8.在精馏实验中,判断精馏塔的操作是否稳定的方法是 塔顶温度稳定 9.在传热实验中随着空气流量增加其进出口温度差的变化趋势:_进出口温差随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 。 10.在传热实验中将热电偶冷端放在冰水中的理由是 减小测量误差 。 11.萃取实验中_水_为连续相, 煤油 为分散相。 12.萃取实验中水的出口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E R R R E V C C V C /)(211-= 。 13.干燥过程可分为 等速干燥 和 降速干燥 。 14.干燥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 15.过滤实验采用悬浮液的浓度为 5% , 其过滤介质为 帆布 。 16.过滤实验的主要内容 测定某一压强下的过滤常数 。 17.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求取斜率的方法为: 需用对数值来求算,或者直接用尺子在坐标纸上量取线段长度求取 。 18.在实验结束后,关闭手动电气调节仪表的顺序一般为: 先将手动旋钮旋

至零位,再关闭电源。 19.实验结束后应清扫现场卫生,合格后方可离开。 20.在做实验报告时,对于实验数据处理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 要有一组数据处理的计算示例。 21.在阻力实验中,两截面上静压强的差采用倒U 形压差计测定。 22.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表格,图形和公式. 23.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有流体的流速、粘度、温度、尺寸、形状等. 24.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传热实验,试提出三个强化传热的方案(1)增加空气流速(2)在空气一侧加装翅片(3)定期排放不凝气体。 25.在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确定进料的热状况参数q 值,实验中需要测定进料量、进料温度、进料浓度等。 26.干燥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开鼓风机送风后再开电热器,以防烧坏加热丝。 27.在本实验室中的精馏实验中应密切注意釜压,正常操作维持在0.005mPa,如果达到0.008~0.01mPa,可能出现液泛,应减少加热电流(或停止加热),将进料、回流和产品阀关闭,并作放空处理,重新开始实验。 28.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29.在柏努利方程实验中,当测压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从测压孔算起)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当测压孔由上述方位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位高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水流动能的大小。

热力学统计物理试题

热力学统计物理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填空题 1. 设一多元复相系有个 相,每相有个k组元,组元之间不起化学反应。此系统平衡时必同时满足条件:、、。 2.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两种表述分别叫做:和。 3.假定一系统仅由两个全同玻色粒子组成,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有4种。则系统可能的微观态数为:。 5.均匀系的平衡条件是;平衡稳定性条件是。 7.玻色分布表为;费米分布表为;玻耳兹曼分布表为。当满足条件 时,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均过渡到玻耳兹曼分布。 S、、、所满足的麦克斯韦关系 8. 热力学系统的四个状态量V P T 为 , , , 。 9. 玻耳兹曼系统粒子配分函数用 Z表示,内能统计表达式为,广义力统计表达 1 式为,熵的统计表达式为,自由能的统计表达式为。 11.单元开系的内能、自由能、焓和吉布斯函数所满足的全微分 是:,,,。 12. 均匀开系的克劳修斯方程组包含如下四个微分方程:,,,。 13. 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中发生的自发过程,总是朝着方向进行,当时,系统达到平衡态;处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的系统中发生的自发过程,总是朝着. 方向进行,当时,系统达到平衡态。 14.对于含N个分子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一般温度下,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对热容量;温度大大于振动特征温度时,热容量为;温度小小于转动特征温度时,热容量为。温度大大于转动特征温度而小小于振动特征温度时,热容量为。 15.玻耳兹曼系统的特点是:系统由粒子组成;粒子运动状态用来描写;确定即可确定系统的微观态;粒子所处的状态的约束。 16 准静态过程是指的过程;无摩擦准静态过程的特点是。 二. 简述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