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一章

生物化学第一章
生物化学第一章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其构象及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蛋白质功能有相适应性和统一性1,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一级结构的变化往往导致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变化。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其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的一个核苷酸的突变导致该蛋白分子中β-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这个一级结构上的细微差别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容易发生凝聚,导致红细胞变成镰刀状,容易破裂引起贫血,即血红蛋白的功能发生了变化。2.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研究发现,同源蛋白质中有许多位置的氨基酸是相同的,而其它氨基酸差异较大。如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 的一级结构,发现与人类亲缘关系接近,其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3生物体内,有些蛋白质常以前体的形式合成,只有按一定方式

裂解除去部分肽链之后才具有生物活性,如酶原的激活。

蛋白质空间橡象与功能活性的关系

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功能与各种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密切相关,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是其功能活性的基础,构象发生变化,其功能活性也随之改变。如血红蛋白是一个四聚体蛋白质,具有氧合功能,可在血液中运输氧。研究发现,脱氧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很低,不易与氧结合。一旦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亚基与O2结合,就会引起该亚基构象发生改变,并引起其它三个亚基的构象相继发生变化,使它们易于和氧结合,说明变化后的构象最适合与氧结合。

2、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相互关系?

糖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和蛋白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进而转变成糖类;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通过氨基酸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注意: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

(2)糖类代谢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化成脂肪,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脂肪酸也可以转化成糖类。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动物体内的脂肪不能转化为氨基酸,但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可以转化;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4)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之间相互制约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都不足时,蛋白质的分解才会增加。例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时,就由脂肪和蛋白质来分解供能,因此患者表现出消瘦。

3、维生素b6在氨基酸代谢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维生素B6的磷酸酯是氨基酸代谢中许多酶的辅酶。重要作用有:

②是转氨酶的辅酶,参与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及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②磷酸吡哆醛又是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与体内许多重要的胺类物质的生成有关,如γ-氨基丁酸、组胺、5-羟色胺、儿茶酚胺类、牛磺酸、多胺等

4、prpp在核苷酸代谢中的重要性

在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中具有起始引物的作用;在补救途径中,可以 P RPP 和嘌呤碱基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2)在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中,PRPP 虽然不具有引物作用,但作为中间反应原料参与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补救途径中,可以 PRPP 和嘧啶碱基为原料合成嘧啶核苷酸。

5、试述体内清除血氨的机制

①主要是合成尿素,在肝经鸟氨酸循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通过肾随尿排出,这是机体清除氨的主要途径;②重新合成非必需氨基酸;③合成其它含氮化合物;④以铵盐形式排出。

6、四种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

(

7、嘌呤核苷酸的循环过程

循环是由三个酶促反应组成的。第一阶段为嘌呤(AMP)脱氨形成(IMP),此步骤由催化:

AMP + H2O → IMP + NH4+

第二阶段为自IMP与氨基酸形成,这一步骤与的水解相偶联,后者是一个在能量上有利的反应,催化这一阶段的酶为:

天冬氨酸 + IMP + GTP →腺苷酸基琥珀酸 + GDP + Pi

最后,腺苷酸基琥珀酸被裂开形成延胡索酸并重新生成起始物质AMP:

腺苷酸基琥珀酸→ AMP + 延胡索酸

8、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指利用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 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指利用体内游离的嘧啶碱基或嘧啶核苷为原料,经过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或嘧啶核苷激酶等催化的简单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

9、简述核苷酸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答:核苷酸的生物学作用:① 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这是核苷酸最主要的功能。

② 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ATP 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③ 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某些核苷酸或其衍生物是重要的调节分子。④ 组成辅酶。例如腺苷酸可作为多种辅酶( NAD 、 FAD 、辅酶 A 等)的组成成分。⑤ 活化中间代谢物。核苷酸可以作为多种活化中间代谢物的载体。例如 UDP 葡萄糖是合成糖原、糖蛋白的活性原料等。

10、比较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 合成部位:都在肝细胞的胞液中进行;② 由 PRPP 、 CO 2 、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参与;③ 先生成 IMP 或 OMP ;④ 催化第一、二步反应的酶是关键酶。不同点:① 合成原料不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有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 CO 2 、一碳单位、 PRPP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原料有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CO2 、一碳单位(仅胸苷酸合成需要)、 PRPP ;

② 合成程序不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是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嘌呤环,从而形成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是首先合成嘧啶环,再与磷酸核糖结合形成核苷酸,最后合成的核苷酸是 OMP ;③ 反馈调节不同。嘌呤核苷酸产物反馈抑制 PRPP 合成酶、酰胺转移酶等起始反应的酶;嘧啶核苷酸产物反馈抑制PRPP 合成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I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等起始反应的酶;④ 生成的核苷酸前体物不同。嘌呤核苷酸最先合成的核苷酸是 IMP ;嘧啶核苷酸最先合成的核苷酸是 OMP 。

11、肝昏迷氨中毒机制

关于氨中毒的机制,据认为是由于肝功能不全情况下,血氨的来源增多或去路减少,引起血氨升高,脑组织对氨极为敏感,因而出现脑功能障碍而导致昏迷。正常血氨来自肠菌产氨(每日约4g)、肾泌氨、组织产氨等,而解除氨毒性的机制主要靠肝内的合成。由于肝严重病变导致肝功能不全,清除氨的能力大为降低,加之门腔静脉短路,使由肠管回血液的氨不经肝而直接进入,造成与肝昏迷。饮食过多、、摄入铵盐、放以及应用等均可引起血氨的升高或氨毒性增加,从而能诱发肝昏迷。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在于氨主要是干扰了脑的,使(等)浓度降低。氨对脑代谢的干扰有下述几方面:①氨能抑制的活性,影响A的生成,既干扰了的起始步骤,又影响了神经递质的生成;②氨中毒时,脑内以形成的方式解毒,从而消耗了较多的NADH(α-酮戊二酸经还原性而生成),影响的正常进行,妨碍ATP生成;③大量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可使三羧酸循环中的α-酮戊二酸耗竭,妨碍了供能物质在脑细胞中能量的释放与转换。由于α-酮戊二酸及难于通过,脑内转氨低,难于使α-酮戊二酸等得到补充,因此氨中毒使脑细胞三羧酸循环发生障碍,ATP的生成减少;④氨和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时增加ATP消耗;⑤氨能激活膜上的Na+、K+-ATP酶,并和K+有竞争作用,影响离子分布和传导的正常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