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基础训练1含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基础训练1含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基础训练1含答案

三角形全等基础训练1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如图,AB=CD,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CE=BF,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B B.DF∥AE C.∠A+∠D=90°D.CF=BE

2.如图,已知AB=AC,AD=AE,若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得到“△ABD≌△ACE”是()

A.∠ABD=∠ACE B.BD=CE C.∠BAD=∠CAE D.∠BAC=∠DAE 3.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

A.∠M=∠N B.AB=CD C.AM=CN D.AM∥CN

4.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

5.已知:如图,AB=AD,∠1=∠2,以下条件中,不能推出△ABC≌△ADE的是()

A.AE=AC B.∠B=∠D C.BC=DE D.∠C=∠E

6.如图,已知BC=EC,∠BCE=∠ACD,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C,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AB=DE B.∠B=∠E C.AC=DC D.∠A=∠D

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

A.AB=5,BC=3,AC=8B.AB=4,BC=3,∠A=30°

C.∠C=90°,AB=6D.∠A=60°,∠B=45°,AB=4

8.如图,∠ACB=90°,AC=BC,AD⊥CE,BE⊥CE,若AD=3,BE=1,则DE=()

A.1B.2C.3D.4

9.在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说明△ABC≌△DEF的是()

A.AB=DE,∠B=∠E,∠C=∠F B.AC=DF,BC=EF,∠A=∠D

C.AB=DE,∠A=∠D,∠B=∠E D.AB=DE,BC=EF,AC=DF

10.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EA=EC,DE=BE,若使△AED≌△CEB,则()

A.应补充条件∠A=∠C B.应补充条件∠B=∠D

C.不用补充条件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如图,BF=EC,∠B=∠E,请问添加下面哪个条件不能判断△ABC≌△DEF()

A.∠A=∠D B.AB=ED C.DF∥AC D.AC=DF

12.如图,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象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A.全等性B.灵活性C.稳定性D.对称性

13.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BAC的条件是()

A.∠D=∠C,∠BAD=∠ABC B.∠BAD=∠ABC,∠ABD=∠BAC C.BD=AC,∠BAD=∠ABC D.AD=BC,BD=AC

14.如图,点B在AE上,∠CAB=∠DAB,要通过“ASA”判定△ABC≌△ABD,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A.∠CBA=∠DBA B.∠ACB=∠ADB C.AC=AD D.BC=BD

15.下列说法:①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如图,已知OA=OB,OC=OD,∠O=50°,∠D=35°,则∠OBC=()

A.95°B.120°C.50°D.105°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B.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

C.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稳定性

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18.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A.三角形具有稳定性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内角和180°

19.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5cm,DE=3cm,则BD等于()

A.6cm B.8cm C.10cm D.4cm

20.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

A.BD=DC,AB=AC B.∠ADB=∠ADC,BD=DC

C.∠B=∠C,∠BAD=∠CAD D.∠B=∠C,BD=DC

21.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22.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平行四边形B.三角形C.正方形D.长方形

23.在△ABC中和△DEF中,已知BC=EF,∠C=∠F,增加下列条件后还不能判定△ABC ≌△DEF的是()

A.AC=DF B.∠B=∠E C.∠A=∠D D.AB=DE

24.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BCA=∠F B.BC∥EF C.∠A=∠EDF D.AD=CF

25.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DEF,补充下哪一条件后,能应用“SAS”

判定△ABC≌△DEF()

A.AC=DF B.BE=CF C.∠A=∠D D.∠ACB=∠DFE 26.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a,BF=b,EF=c,则AD的长为()

A.a+c B.b+c C.a﹣b+c D.a+b﹣c

27.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C≌△ABD的条件是()

A.AC=AD B.BC=BD C.∠C=∠D D.∠3=∠4 28.如图所示,已知∠1=∠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DC B.AD∥BC C.AB=CB D.AD=CD

29.如图,已知AE=CF,∠A=∠C,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A.∠D=∠B B.AD=CB C.BE=DF D.∠AFD=∠CEB 30.在△ABC、△DEF中,已知AB=DE,BC=EF,那么添加下列条件后,仍然无法判定△ABC≌△DEF的是()

A.AC=DF B.∠B=∠E C.∠C=∠F D.∠A=∠D=90°31.如图,已知MA∥NC,MB∥ND,且MB=ND,则△MAB≌△NCD的理由是()

A.SSS B.SAS C.AAS D.ASA

32.如图,在△ABD与△ACD中,已知∠CAD=∠BAD,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依据“ASA”证明△ABD≌△ACD,需再添加一个条件,正确的是()

A.∠B=∠C B.∠BDE=∠CDE C.AB=AC D.BD=CD

33.如图,A、B、C、D在一条直线上,MB=ND,∠MBA=∠D,添加下列某一条件后不能判定△ABM≌△CDN的是()

A.∠M=∠N B.AB=CD C.AM=CN D.AM∥CN 34.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

A.∠A=∠D B.AB=DC C.∠ACB=∠DBC D.AC=BD

35.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B.有两角一边分别相等

C.三条边对应相等D.三个角对应相等

3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

A.AB=DE,∠B=∠E,∠C=∠F B.AC=DF,BC=EF,∠C=∠F

C.AB=FE,∠A=∠D,∠B=∠E D.AB=DE,BC=EF,AC=DF

3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够画出唯一△ABC的是()

A.AB=6,BC=5,∠A=50°B.AB=5,BC=6,AC=13

C.∠A=50°,∠B=80°,AB=8D.∠A=40°,∠B=50°,∠C=90°38.如图,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的依据是()

A.SSS B.SAS C.AAS D.HL

39.在△ABC和△A1B1C1中,已知∠C=∠A1,∠B=∠B1,要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A.AB=A1B1B.AB=A1C1C.CA=A1C1D.∠A=∠C1 40.如图,∠BAC=∠DAC,若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判断出△ABC≌△ADC的是()

A.AB=AD B.BC=DC C.∠B=∠D D.∠ACB=∠ACD

三角形全等基础训练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解:∵CE=BF,

∴CE﹣EF=BF=EF,

∴CF=BE,

∵AE⊥BC,DF⊥BC,

∴∠CFD=∠AEB=90°,

在Rt△CFD和Rt△BEA中,

∴Rt△CFD≌Rt△BEA(HL),

∴∠C=∠B,∠D=∠A,

∴CD∥AB,故A,B,D正确,

∵∠C+∠D=90°,

∴∠A+∠C=90°,故C错误,

故选:C.

2.解:AB=AC,AD=AE,

A、若∠ABD=∠ACE,则符合“SSA”,不能判定△ABD≌△ACE,不恰当,故本选项正

确;

B、若BD=CE,则根据“SSS”,△ABD≌△ACE,恰当,故本选项错误;

C、若∠BAD=∠CAE,则符合“SAS”,△ABD≌△ACE,恰当,故本选项错误;

D、若∠BAC=∠DAE,则∠BAC﹣∠DAC=∠DAE﹣∠DAC,

即∠BAD=∠CAE,符合“SAS”,△ABD≌△ACE,恰当,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3.解:A、∠M=∠N,符合ASA,能判定△ABM≌△CDN,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AB=CD,符合SAS,能判定△ABM≌△CDN,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条件AM=CN,MB=ND,∠MBA=∠NDC,不能判定△ABM≌△CDN,故C

选项符合题意;

D、AM∥CN,得出∠MAB=∠NCD,符合AAS,能判定△ABM≌△CDN,故D选项不

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可固定窗户.

故选:A.

5.解:∵∠1=∠2,

∵∠1+∠DAC=∠2+∠DAC,

∴∠BAC=∠DAE,

A、符合SAS定理,即能推出△ABC≌△ADE,故本选项错误;

B、符合ASA定理,即能推出△ABC≌△ADE,故本选项错误;

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不能推出△ABC≌△ADE,故本选项正确;

D、符合AAS定理,即能推出△ABC≌△ADE,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6.解:∵∠BCE=∠ACD,

∴∠BCE+∠ACE=∠ACD+∠ACE,

∴∠ACB=∠DCE,

A、根据BC=CE,AB=DE,∠ACB=∠DCE不能推出△ABC≌△DEC,故本选项正确;

B、因为∠ACB=∠DCE,∠B=∠E,BC=CE,所以符合AAS定理,即能推出△ABC≌

△DEC,故本选项错误;

C、因为BC=CE,∠ACB=∠DCE,AC=CD,所以符合SAS定理,即能推出△ABC≌

△DEC,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A=∠D,∠ACB=∠DCE,BC=CE,所以符合AAS定理,即能推出△ABC

≌△DEC,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7.解:(1)∵AB+BC=5+3=8=AC,∴不能画出△ABC;

(2)已知AB、BC和BC的对角,不能画出△ABC;

(3)已知一个角和一条边,不能画出△ABC;

(4)已知两角和夹边,能画出△ABC;

故选:D.

8.解:AD⊥CE,BE⊥CE,

∴∠ADC=∠BEC=90°.

∵∠BCE+∠CBE=90°,∠BCE+∠CAD=90°,

∠DCA=∠CBE,

在△ACD和△CBE中,,

∴△ACD≌△CBE(AAS),

∴CE=AD=3,CD=BE=1,

DE=CE﹣CD=3﹣1=2,

故选:B.

9.解:A、AB=DE,∠B=∠E,∠C=∠F,可以利用AAS定理证明△ABC≌△DEF,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AC=DF,BC=EF,∠A=∠D不能证明△ABC≌△DEF,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AB=DE,∠A=∠D,∠B=∠E,可以利用ASA定理证明△ABC≌△DEF,故此选

项不合题意;

D、AB=DE,BC=EF,AC=DF可以利用SSS定理证明△ABC≌△DEF,故此选项不合

题意;

故选:B.

10.解:在△AED与△CEB中,

∵,

∴△AED≌△CEB(SAS).

∴不用补充条件即可证明△AED≌△CEB.

故选:C.

11.解:A、添加∠A=∠D,可用AAS判定△ABC≌△DEF.

B、添加AB=ED,可用SAS判定△ABC≌△DEF;

C、添加DF∥AC,可证得∠C=∠F,用AAS判定△ABC≌△DEF;

D、添加AC=DF,SSA不能判定△ABC≌△DEF.

故选:D.

12.解: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C.

13.解:A、符合AAS,能判断△ABD≌△BAC;

B、符合ASA,能判断△ABD≌△BAC;

C、不能判断△ABD≌△BAC;

D、符合SSS,能判断△ABD≌△BAC.

故选:C.

14.解:在△ABC与△ABD中,,

∴△ABC≌△ABD(ASA),

故选:A.

15.解:①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正确;

②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SSA不能判断全等;

③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

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正确;

故选:B.

16.解:∵在△OAD和△OBC中,

∴△OAD≌△OBC(SAS)

∴∠OBC=∠OAD,

∵∠OAD=180°﹣∠O﹣∠D=95°,

∴∠OBC=95°,

故选:A.

17.解: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正确;

B.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错误;

C.三角形一定具有稳定性,错误;

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错误;

故选:A.

18.解:加上EF后,原图形中具有△AEF了,

故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选:A.

19.解:∵AB⊥BD,∠ACE=90°,

∴∠BAC+∠ACB=90°,∠ACB+∠DCE=90°

∴∠DCE=∠BAC且∠B=∠D=90°,且AC=CE

∴△ABC≌△CDE(AAS)

∴CD=AB=5cm,DE=BC=3cm

∴BD=BC+CD=8cm

故选:B.

20.解:A、依据SSS可知△ABD≌△ACD,故A不符合要求;

B、依据SAS可知△ABD≌△ACD,故B不符合要求;

C、依据AAS可知△ABD≌△ACD,故C不符合要求;

D、依据SSA可知△ABD≌△ACD,故D符合要求.

故选:D.

21.解:根据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知①②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C.

22.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选:B.

23.解:若AC=DF,且BC=EF,∠C=∠F,根据SAS可判定△ABC≌△DEF,若∠B=∠E,且BC=EF,∠C=∠F,根据ASA可判定△ABC≌△DEF

若∠A=∠D,且BC=EF,∠C=∠F,根据AAS可判定△ABC≌△DEF

若AB=DE,且BC=EF,∠C=∠F,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故选:D.

24.解:A、根据AB=DE,BC=EF和∠BCA=∠F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错误;

B、∵BC∥EF,

∴∠F=∠BCA,根据AB=DE,BC=EF和∠F=∠BCA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错误;

C、根据AB=DE,BC=EF和∠A=∠EDF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错误;

D、∵AD=CF,∴AD+DC=CF+DC,∵AB=DE,BC=EF,∴△ABC≌△DEF,正确.

故选:D.

25.解: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B的两边是AB、BC,∠E的两边是DE、EF,而BC=BE+EC、EF=EC+CF,要使BC=EF,则BE=CF.

故选:B.

26.解:∵AB⊥CD,CE⊥AD,BF⊥AD,

∴∠AFB=∠CED=90°,∠A+∠D=90°,∠C+∠D=90°,

∴∠A=∠C,∵AB=CD,

∴△ABF≌△CDE,

∴AF=CE=a,BF=DE=b,

∵EF=c,

∴AD=AF+DF=a+(b﹣c)=a+b﹣c,

故选:D.

27.解:A、∵∠1=∠2,AB为公共边,若AC=AD,则△ABC≌△ABD(SAS),故本选项错误;

B、∵∠1=∠2,AB为公共边,若BC=BD,则不一定能使△ABC≌△ABD,故本选项

正确;

C、∵∠1=∠2,AB为公共边,若∠C=∠D,则△ABC≌△ABD(AAS),故本选项错误;

D、∵∠1=∠2,AB为公共边,若∠3=∠4,则△ABC≌△ABD(ASA),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28.解:∵∠1=∠2,

∴AD∥BC,

故选:B.

29.解:∵AE=CF,

∴AE+EF=CF+EF,

∴AF=CE,

A、添加∠D=∠B可利用AAS判定△ADF≌△CBE,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添加AD=BC可利用SAS判定△ADF≌△CBE,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添加BE=DF不能判定△ADF≌△CBE,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添加∠AFD=∠CEB,可利用ASA判定△ADF≌△CBE,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30.解:A、添加AC=DF可用SS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

B、添加∠B=∠E可用S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

C、添加∠C=∠F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正确;

D、添加∠A=∠D=90°,可用HL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31.解:由MA∥NC,MB∥ND可得,∠A=∠DCN,∠ABM=∠D,又∵MB=ND,

∴此时的条件是两角一边,且角为一边的对角,符合AAS判定.

故选:C.

32.解:在△ABD与△ACD中,∵∠CAD=∠BAD,AD=AD,

∴根据ASA只要证明∠ADC=∠ADB即可,

∴可以添加∠BDE=∠CDE即可,

故选:B.

33.解:A、根据ASA可以判定△ABM≌△CDN;

B、根据SAS可以判定△ABM≌△CDN;

C、SSA无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D、根据AAS即可判定△ABM≌△CDN;

故选:C.

34.解:A、添加∠A=∠D可利用AAS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添加AB=DC可利用SAS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添加∠ACB=∠DBC可利用ASA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添加AC=BD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5.解:A、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不一定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B、有两角一边分别相等,不一定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C、三条边对应相等,一定全等,故此选项正确;

D、三个角对应相等,不一定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6.解:当AB=DE,∠B=∠E,∠C=∠F时,根据AAS可得△ABC≌△DEF;

当AC=DF,BC=EF,∠C=∠F时,根据SAS可得△ABC≌△DEF;

当AB=FE,∠A=∠D,∠B=∠E时,不能判断△ABC≌△DEF,EF不是∠B与∠E的夹边;

当AB=DE,BC=EF,AC=DF时,根据SSS可得△ABC≌△DEF;

故选:C.

37.解:A、已知AB、BC和BC的对角,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B、∵AB+BC=5+6=11<AC,

∴不能画出△ABC;

故本选项错误;

C、已知两角和夹边,能画出唯一△ABC,故本选项正确;

D、根据∠A=40°,∠B=50°,∠C=90°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38.解:在Rt△OMP和Rt△ONP中,,

∴Rt△OMP≌Rt△ONP(HL),

∴∠MOP=∠NOP,

∴OP是∠AOB的平分线.

故选:D.

39.解:A、AB=A1B1不是对应边,不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B、AB=A1C1不是对应边,不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C、CA=A1C1是对应边,可用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正确;

D、∠A=∠C1,不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0.解:A、∵在△ABC和△ADC中,,

∴△ABC≌△ADC(SAS);

B、根据CB=CD,AC=AC,∠BAC=∠DAC,不能推出△BAC和△DAC全等,

C、∵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D、∵在△ABC和△ADC中,,∴△ABC≌△ADC(AAS);

故选:B.

(完整)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判 定 边角边(SAS)、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HL) 性 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 ) 找两角的夹边( 已知两角 ) 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 找已知边的对角( )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 边为角的邻边 ) 任意角( 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 已知一边一角 ) 找第三边( ) 找直角( ) 找夹角( 已知两边 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例1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A.1

3.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 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 个全等图形. 4.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a的度数为 5.如图,已知0A=OB,OC=0D,下列结论中:①∠A=∠B;②DE=CE;③连OE,则0E平分∠0,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l=∠2=∠3,则DE的长等于( ). A:DC B.BC C.AB D.AE+AC 7.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 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 A.5 B.6 C.7 D.8 8.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 9..如图,在△ABE和△ACD中,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AM=AN④AD⊥DC,AE⊥BE.以其中三个论断为题设,填入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 图 2

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 ???→→SSS SAS 找另一边找夹角 ??? ?????????→→→→→SAS AAS ASA AAS 找该角的另一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任一角边为角的对边 ???→→AAS ASA 找任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6)学会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如已知△ABC ≌EFD ,这种记法意味着A 与E 、B 与F 、C 与D 对应,则三角形的边AB 与EF 、BC 与FD 、AC 与ED 对应,对应边所夹的角就是对应角,此外,还有如下规律:(1)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是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三)基本图形梳理 注意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全等图形都是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而得到的,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平移型 如图3,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平移型: 它们可看成有对应边在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 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得到. 2 .对称型 如图 4,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对称型: 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如图5,下面几种图形属于旋转型: 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 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 对顶角、某些角的和 或差中. 三、易混、易错点剖析 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两个特例 (1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6(1已知两边 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两角 图3 图4 图6(1)

《全等三角形》培优题型全集

《全等三角形》培优题型全集

2 《全等三角形》培优题型全集 题型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1、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 F ,且 AE=EF ,求证:AC=BF A C E F 2、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D C B A 3、在△ABC 中,AC=5,中线AD=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1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或∠C 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 角 D.已知三边 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 △ABC与△DEF全等的 是(). A. BC=EF B.AC=DF C.∠B=∠E D.∠C=∠F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 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ADB=∠ADC B、∠B=∠C C、DB=DC D、AB=AC 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80° C.120° D. 不能确定

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的度数为() A.600 B.700C.750D.850 10、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 ) A. 150° B.40° C.80° D. 90° 11、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13、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 (A)(B) (C)(D)∥ 14、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 则∠D的度数为().

2019中考全等三角形经典培优题(教师版)

2017中考全等三角形经典培优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A D B C

3已知:∠1=∠2,CD=DE,EF ? = ∠90 ACB BC AC=MN C MN AD⊥D MN BE⊥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 求证:①ADC ?≌CEB ?;②BE AD DE+ =;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 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15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求证: (1)EC=BF;(2)EC⊥BF C D B A B C D P D A C B F A E D C B A P E D C B A D C B M F E C B A C B D E F A E B M C F B A C D F 2 1 E

16.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和∠DBA ,CD 过点E ,则AB 与AC+B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17.如图9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ADC =∠BDE . A B C D E F 图9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答案) 1. 延长AD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 在三角形ABE中,AB-BE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全等测试 ?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EB交AC于M,交FC于D, AB交FC于N,/ E=Z F=90° / B=Z C, 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 1 = /2;②BE=CF③厶ACN^A ABM: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 AE与BD相交于点P,BF丄AE于点F.若BP=4则PF的长() A. 2 B. 3 C. 1 D. 2 二 3. 如图,OA=OC OB=OD且0A丄OB, OCX OD,下列结论:①△ AOD^A COB ②CD=AB③/ CDA=Z A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4. 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交于点O, AB=AC点E是BD上点,且AE=AD / EAD=Z BAC

(1)求证:/ ABD=/ ACD

(2)若/ ACB=65,求/ BDC的度数. B C 5.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E是BC的中点,若AE是/ BAD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E是BC 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 CF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6 .已知:在△ ABC中,AB=AC D为AC的中点,DE丄AB, DF丄BC,垂足分别为点E, F,且DE=DF求证:△ ABC是等边三角形. 7. 已知,在△ ABC中,/ A=90°, AB=AC点D为BC的中点. (1)如图①,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丄DF,求证:BE=AF (2)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丄DF,那么BE=AF吗?请利用图②说明理由. 圍①图 图圏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连接AP,BP ∵DP=DC,DA=DB ∴ACBP 为平行四边形 又∠ACB=90 ∴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 ∴AB=CP=1/2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A D B C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三角形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BAF=∠EAF (∠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 ∥EF ,可得,∠EFD =CGD DE =DC ∠FDE =∠GDC (对顶角) ∴△EFD ≌△CGD EF = CG B A C D F 2 1 E

全等三角形培优讲义

全等三角形培优讲义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 【知识导图】 【导学】全等三角形 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 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 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 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 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 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第二部分:例题剖析 精准诊查 概念 三边之和大于等于第三边稳定性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高 中线角平分线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 直角三角形 性质判定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三角形

D C B A E D F C B A E D C B A D C B A O E D C B A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 例3、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二、截长补短 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 2、如图,AC ∥BD ,EA,EB 分别平分∠CAB,∠DBA ,CD 过点E ,求证;AB = AC+BD 3、如图,已知在ABC 内,0 60BAC ∠=,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AD =CD ,BD 平分ABC ∠, 求证: 0180=∠+∠C A 5、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 >PB-PC 应用: 三、平移变换 例1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直线MN ⊥AD 于为MN 上一点,△ABC 周长记为A P ,△EBC 周长记为B P .求证B P >A P . 例2 如图,在△ABC 的边上取两点D 、E ,且BD=CE ,求证:AB+AC>AD+AE. 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 1、如图,已知在△ABC 中,∠B=60°,△ABC 的角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O ,求证:OE=OD

初一数学全等三角形难题全集

三角形的边角与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2、已知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 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C 、BD 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A D O 4、如图,将Rt △ABC(其中∠B =340 ,∠C =900 )绕A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1 C 1的位置,使得点C 、A 、B 1 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最小等于( ) A.560 B.680 C.1240 D.1800

5、如图,ACB A C 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35° D .40° 6、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 C 、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 2 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 OP ,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7、图(三)、图(四)、图(五)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人由A 地到B 地的路线图。已知 甲的路线为:A C B 。 乙的路线为:A D E F B ,其中E 为AB 的中点。 丙的路线为:A I J K B ,其中J 在AB 上,且AJ >JB 。 若符号「」表示「直线前进」,则根据图(三)、图(四)、图(五)的数据,判断三人行进路线 长度的大小关系为何? O D P C A B C A B B ' A ' 340 B 1 C B A C 1 C D I F 70? 70? 70? 70? 70? K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已知:///ABC A B C ??≌,/A A ∠=∠,/B B ∠=∠,70C ∠=?,15AB cm =,则/ 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 2.如图1,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 角形_______对. 图1 图2 图3 3.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cm 2,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 c m 2,若△A ′B ′C ′的周长为16 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 4. 如图2所示,∠1=∠2,要使△ABD ≌△ACD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添一个条件即可). 5.如图3所示,点F 、C 在线段BE 上,且∠1=∠2,BC =EF ,若要使△ABC ≌△DEF ,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_____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______部. 7.如图4,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 θ,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 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CB 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 8.如图5,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 的面积为 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如图6,AE =AF ,AB =AC ,E C 与BF 交于点O ,∠A =600,∠B =250,则∠E O B 的度数为( ) A 、600 B 、700 C 、750 D 、850 10.△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 的长为( ) A .35 cm B .30 cm C .45 cm D .55 cm 11.图7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________两点上的木条.( ) A .A 、F B . C 、E C .C 、A D . E 、F 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BC ,再定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得到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如图8),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 N A M C B 图7 图8 图9 图10

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经典50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析:延长AD 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 ,∠DGE=∠2又∵CD=DE ∴⊿ADC ≌⊿GDE (AAS )∴EG=AC ∵EF//AB ∴∠DFE=∠1∵∠1=∠2∴∠DFE =∠DGE ∴EF=EG ∴EF=A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 ∠C 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 ∴∠EAD=∠BAD 又∵AE=AB ,AD=AD ∴⊿AED ≌⊿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 ∵∠AED=∠C+∠EDC=2∠C ∴∠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 ⊥AB 所以∠CEB =∠CEF =90° 因为EB =EF ,CE =CE , 所以△CEB ≌△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 180°,∠CFE +∠CFA =180° 所以∠D =∠CFA 因为AC 平 分∠BAD 所以∠DAC = ∠FAC 又因为AC =AC 所以 △ADC ≌△AFC (SAS ) 所以 AD =AF 所以AE =AF +FE = AD +BE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 AB ∥DC ,BE 、CE 分别平分∠ 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证明:在BC 上截取BF=BA,连接 EF.∠ABE=∠FBE,BE=BE,则 ⊿ABE ≌ΔFBE(SAS),∠EFB=∠A;AB 平行于CD, 则:∠A+∠D=180°;又∠EFB+∠EFC=180°,则 ∠EFC=∠D;又∠FCE=∠DCE,CE=CE,故⊿FCE ≌ΔDCE(AAS),FC=CD.所 以,BC=BF+FC=AB+CD.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证明:AB//ED,AE//BD 推出AE=BD, 又有AF=CD,EF=BC 所以三角形AEF 全等于三角形DCB , 所以:∠C=∠F C D B D C F E A B A C D F 2 1 E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证明 1、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2.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3、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

4、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 AC-AB=2BE 5、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 6、(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F A E D C B

7.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 8、(10分)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M F E C B A 9.已知:如图所示,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 AE =AF 。 O E D C B A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基础练习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判断一 一、选择题 1. △ABC和△中,若AB=,BC=,AC=.则() A.△ABC≌△ B. △ABC≌△ C. △ABC≌△ D. △ABC≌△ 2. 如图,已知AB=CD,AD=B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DC B.∠B=∠D C.∠A=∠C D.AB=BC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B.三个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腰长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直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不全等 4. 如图,AB、CD、EF相交于O,且被O点平分,DF=CE,BF=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共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 如图,将两根钢条,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

6. 如图,已知AB⊥BD于B,ED⊥BD于D,AB=CD,BC=ED,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EC⊥AC B.EC=AC C.ED +AB =DB D.DC =CB 二、填空题 7. 如图,AB=CD,AC=DB,∠ABD=25°,∠AOB=82°,则∠DCB=_________. 8.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对. 9. 如图,在△ABC和△EF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_______时,就可得△ABC≌△EFD(SSS) 10. 如图,AC=AD,CB=DB,∠2=30°,∠3=26°,则∠CBE=_______. 11.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 =20°,则∠C =______.

《全等三角形》数学培优作业

A B C D E 固始三中八年级上期《全等三角形》数学培优作业 (考查内容:边角边) 命题人:吴全胜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 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 求证:△ABE≌△CDF. 3、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ABD≌△ACE 4、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试说明△ABD≌△ACD。 A B D C 5、已知:如图,AD∥BC,CB AD=。求证:CBA ADC? ? ?。 6、已知:如图,AD∥BC,CB AD=,CF AE=。求证:CEB AFD? ? ?。 7、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DB AC=,DF AE=,AD EA⊥,AD FD⊥,垂足分别是A、D。求证:FDC EAB? ? ?

8、已知:如图,AC AB=,AE AD=,2 1∠ = ∠。求证:ACE ABD? ? ?。 9、如图,在ABC ?中,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FE DE=,CE AE=, AB与CF有什么位置关系?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10、已知:如图,DBA CAB∠ = ∠,BD AC=。求证∠C=∠D 11、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C OA=,OD OB=。 求证:DC∥AB。 12、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DC AB=,DB AC=。求证:C B∠ = ∠。 13、已知: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EF=DE. 求证:(1)BD=FC (2)AB∥CF 14、已知: 如图 , AB=AC , EB=EC , AE的延长线交BC于D.求证:BD=CD. 15、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BE=AD D C A B E

《全等三角形》基础训练2

12.1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如图,△ABC≌△ECD,AB和EC是对应边,C和D是对应顶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E B. ∠A=∠E C. AC=DE D. ∠B=∠D 2. 如图,△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若AB=6cm,AC=4cm, BC=5cm,则AD的长为() A. 4cm B. 5cm C. 6cm D. 以上都不对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②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 形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若△ABC≌△DEF,△DEF ≌△MNP, △ABC≌△MNP.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 如图,△ABE≌△ACD,∠B=50°,∠AEC=120°,则∠DAC的度数等于() A.120° B.70° C.60° D.50° 5. 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 A.6cm B.7cm C.8cm D.9cm

6.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分别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 A.60° B.75° C.90° D.95° 二、填空题 7. 如图,在△ABC中,AC>BC>AB,且△ABC≌△DEF,则在△DEF中,______ <______<_______(填边). F E D C B A 8. 如图,△ABC≌△AED,AB=AE,∠1=27°,则∠2=___________. 9. 已知△DEF≌△ABC,AB=AC,且△ABC的周长为23cm,BC=4cm,则△DEF 的边中必有一条边等于______. 10. 如图,如果将△ABC向右平移CF的长度,则与△DEF重合,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若∠A=46°,则∠D=________.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考点总结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考点总结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 (1)形状相同的图形; (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总结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xx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根据已知条件与结论,认真分析图形,准确无误的确定对应边及对应角;去分析已具有的条件和还缺少的条件,并会将其他一些条件转化为所需的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 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 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三、疑点、xx点 1、对全等三角形书写的错误 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一定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切记不要弄错。 2、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理解错误;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精选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提高练习精选27题及答案 1.如图所示,△AB C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ACB=∠AED=105°, ∠CAD=10°,∠B=50°,求∠DEF 的度数。 2.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 ′OB ′, 边A ′B ′与边OB 交于点C (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多少? 3.如图所示,在△ABC 中,∠A=90°,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 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是多少? 4.如图所示,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 交AC 于点D ,若∠A ′DC=90°,则∠A= 5.已知,如图所示,AB=AC ,A D ⊥BC 于D ,且AB+AC+BC=50cm,而AB+BD+AD=40cm , 则AD 是多少? 6.如图,Rt △ABC 中,∠BAC=90°,AB=AC ,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垂线 BC 、CE ,垂足分别为D 、E ,若BD=3,CE=2,则DE= 7.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连接EF , 交AD 于G ,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A B' C A B

8.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 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的面 积是28cm 2 ,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 9.已知,如图:AB=AE ,∠B=∠E ,∠BAC=∠EAD ,∠CAF=∠DAF ,求证:AF ⊥CD 10.如图,AD=BD ,A 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相交于点H ,则BH 与AC 相等吗? 为什么? 11.如图所示,已知,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且有BF=AC ,FD=CD ,求证:B E ⊥AC 12.△ DAC 、△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F 、BD 分别与CD 、CE 交于点M 、N , 求证:(1)AE=BD (2)CM=CN (3)△CMN 为等边三角形 (4)MN 13.已知:如图1,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交MC 于点E , BM 交CN 于点F (1) 求证:AN=BM (2)求证:△CEF 为等边三角形 14.如图所示,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E=CD ; ②BF=BG ; ③BH 平分∠AHD ; ④∠AHC=60°; ⑤△BFG 是等边三角形; ⑥FG ∥AD , 其中正确的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C B B A A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