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陈飞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陈飞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陈飞健

它山之石攻玉之器

----短视角认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创意文化产业系陈飞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出《诗经·小雅·鹤鸣》。先意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后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与“中国制造”类似,“德国制造”也曾沦为廉价产品的标签,但历经百年变迁,“德国制造”已然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完美品质象征。中国是制造大国,拥有全世界羡慕不已的资源和基础,更有让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灿烂文化。但是我们却在发展中缺乏自信,觉得做不好、做不对,甚至做不到。所以,此行的目的便确定为拓展眼界、提升能力、找出差距、确立自信、促成合作,因为德国不仅制造了产品,更创造了方法。

一、德国企业的责任感

德国长期稳守世界出口大国的地位,却与低价无关,是大规模、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创造了高素质劳动力,保证了“德国制造”的口碑。几日来,虽亲临了德国双元制教学现场,但终究无法深入,能一窥德国人职业素养的最佳途径便是企业。在参观了规模不一的多家企业后,我听到的介绍必定是先从企业在环保上的努力和成就说起的,无论是新能源的利用、产品的节能设计还是新材料的应用等等,无不展现出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双元制教育的主体之一,德国大

小企业均有不同的担当与做法。大企业会专设一个独立的场地,以先进设备和优秀师资作为双保障,确保学生得到最佳的技能训练。而小企业则形成联盟,共同投资建设学校,委托培养共享资源。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企业并非是因为法律的约束,而是主动投入,并从中获得了稳定、高质的员工作为最大的回报。

二、德国人的职业观

德国专家介绍说,德国接近六成初中毕业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70%的工人毕业自技工学校,因此通往职业教育的道路在很早的人生阶段就开始铺设。有志于成为学徒的年轻人从初中一毕业就可选定职业方向,并与经政府验证有资格的企业签约成为学徒。学徒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或三年半,60%的时间在企业里学习实操技能,40%的时间到与企业对接的技工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虽是学徒,但在非工作岗位上仍能获到企业支付的约500-1000欧元的学习津贴,而通过商会的考核后便能获得含金量很高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于搭建了互相融通的教育立交桥,该资格证书可参与德国的终生教育体系。但对德国人而言,无止境的学习晋升并非人人所想,绝大部分德国人依然会选择早日走入社会,逐步建构自己的未来。

三、学习心得

几日的参观和培训,感悟颇深的是德国的企业文化和员

工的敬业精神,以及学校内部的实训室内部设备布置、功能分区和教学使用等细节,可为我校专业及实训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有序管理。德国的教学场地并不宽敞,工位也并不宽裕,但通过规划的科学性、有序的管理和设备的集成化,采取学生分组和严格的操作规范,能有效满足多年级的实训需求。

2.目标明确。学生的第一身份是企业签约学徒,领取企业补助,第二身份才是职业学校学生。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的是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的培训,经过有进度的反复训练,“做中学、做中教”;职业学校进行的是联邦州法律规定的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培训的配套课程。

3.重基本训练。双元制教育强化的是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职业资格考证练习。这次参观的校企培训中心,课程内容高度精简、实用,教学实施可操作性强、实施难度小,不单纯追求项目复杂性。学生有序地遵从学习计划,埋头查找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加工制作产品,完全没有学科式学习的被动性。这种教学设计恰恰体现了双元制教育定位于培养岗位明确的技术工人的特点。

四、我的感受

1、路漫漫其修远兮

学习交流后使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追寻真知的道路还

很漫长,简单的模仿很容易,但是要建立系统还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长时间的努力。

2、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找寻真正属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必然需要我们坚定信心,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五、结语

我们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职业教育环境和教学改革积累,重基础严规范,保就业有后劲,强能力养素质,常反思敢尝试,加强校企合作,改进专业调研,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提高专业教学针对性。通过实地感受和相互交流,澄清了多年的德国双元制、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评价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坚定了做好专业教学改革的信心。由于时间短,加上个人理解或翻译中可能出现偏差,可能影响到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理解。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