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进课堂

科研成果进课堂
科研成果进课堂

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

基于项目的学习依托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化工过程机械

国家重点学科,在科研上具有很强的实力,近五年来教学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科技攻关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中核总等大型企业的许多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3项。

著名专家学者,如长江学者涂善东教授、特聘讲座教授Chris Zhang教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国际著名学者G C Sih教授(美国里海大学)等亲自为本科生上课和开设讲座。另一方面,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尝试将科研理念和工程案例融入课堂、实验教学和教材中,保障了全过程、多方位的科研反哺教学。如国家科技进步获得者王正东等教授结合项目指导本科生圆满地完成毕业论文,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将科研理念和工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积极在这一方面开展了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绩。如:

(1)潘家祯教授组建了包括涂善东、惠虎、安源胜、王学生五位博士在内的研究、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压力容器设计”课程。在“压力容器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将一些典型案例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如,教师承担了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的《含缺陷核电蒸发器传热管强度研究》,该项目是为我国核电建立蒸发器传热管判废标准所进行的前期预研究工作。在该项研究中,教师采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等多种手段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含缺陷蒸发器传热管两级曲线评判标准,采用该方法能更有效的挖掘传热管的潜力,并且该方法补充了ASME中的相关内容,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著名的SMiRT 18(第18届国际核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会议上发表,与教学内容如何关联,教师也专门撰写了文章,在《第十届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通过将这些科研成果及时地整理成教案,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对知识应用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王正东教授在承担“微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课程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研究室的微化学机械系统(Micro-Chemo-Mechanical System, MCMS)研究方向和微细加工方面的特色优势。在课堂中把一些研究成果如:微传递及微反应工程、反应表面的催化剂涂层技术、系统封装技术及可靠性测试、微型化氢源系统、生物柴油微小型制备系统、全连续芯片微反应器技术等等融入了课堂内容。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到“211工程”重点支持建立的微加工中心的一批先进仪器,如光刻机、微机械加工中心、真空扩散焊等先进加工设备和测试仪器。

(3)周邵萍副教授在“状态监测与控制”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将一些典型案例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承担了胜利油田的YLII-4000J型烟气轮机组

振动诊断、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二号乙烯装置E-GB110号风机故障诊断、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二号乙烯装置EGT2140A离心泵机组的诊断、洛阳石化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二号炼油压缩机机组振动诊断等横向项目,获得企业的高度评价,在《动力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流体机械》等核心期刊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数篇。同时,将这些科研成果及时地整理成教案,以给设备“看病”的方式讲解这些案例,使得学生掌握故障机理、诊断方式、诊断手段、原因的分析、改造措施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见图1。在华东理工大学名师风范杯获得最佳课堂教学案例奖。

图1结合案例教学的《状态监测与控制》课

(4)机械设计研究室安琦教授将现代机械产品开发研究、现代设计方法研究、流体润滑及密封技术研究、转子动力学研究、新型摩擦材料研究与“机械设计”课程有机结合。将科研辅助教学看着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从1999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面向生产实际的创新机械设计活动,每年参加的本科学生达到250余名,到目前为止,已经产生各种应用型专利9项,参加国内外针对本科学生的创新比赛获奖20余项,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将科研理念和工程案例融入教材

另一方面,团队教师积极把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当中,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及时更新。“化工容器设计”是由我院王志文、蔡仁良和王正东等编写全国品牌教材,近年来多位教授在在原化工部全国高等学校化工设备及机械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编写大纲而编的教材--化工容器设计的第一版(1996年化工部优秀教材)基础上,依据编者及合作者近年来在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大量企业科技研发项目的研究心得,纳入了“压力容器安全保障评估体系的平台建设及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含缺陷结构断裂参量计算与断裂评定新方法”上海市自

然科学一等奖(2002)等研究成果,增加了压力容器技术的新进展、新的标准规范制订及该教材在教学上使用的经验,进行修编受到全国高校有关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广泛使用。

2.3将科研理念和工程案例融入实验教学

同时,开展了科研成果和理念融入了实验教学的尝试。在“压力容器设计”课程实验中,团队成员以培养学生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知识为目标,基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内容实施和研究成果,设计了容器外压失稳、高压厚壁容器爆破实验、压力容器应力测试试验、压力容器综合性能实验等一系列内容。重点是通过学生对压力容器的典型失效模式和失效过程的掌握和认识,增加课堂理论内容和知识的再认知过程。使得课程实验一方面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设计的技术基础;一方面与领域前沿相结合,传授压力容器设计的最新理念和实验技能。

团队已退休的经树栋教授承担的“计算机数值分析方法实验”则结合了过程装备的强度设计要求,系统安排了孔边的应力计算、板的挠度和应力计算、筒体和封头上的应力计算、圆柱体上接管的应力分布、温度应力计算和应力线性化处理等内容。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安排学生开展了蠕变损伤分析和基于软件平台的用户子程序编制,使学生在掌握常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接触到先进算法,提高了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

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说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关系

说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1:21.98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董亚莉 [导读]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董亚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新建路小学陕西凤县 7217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7-031-01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既加快了课堂节奏,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抽象或陌生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当很多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调查走访的多种途径学习时,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QQ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学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提升。但信息技术虽好,却不能滥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在备课时、课堂中,都必须注意信息技术运用的最佳时机,使用不当反而可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片面注重形式、忽视学生思考 有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等大量存储的特点,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增加授课内容,导致学生只有时间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教师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放电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看电影”,从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大量的教学信息过频过滥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的知识反而记忆不深,教学活动就成了过眼云烟,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所以,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干扰学生注意,忽视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地使用大量的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学生在眼花缭乱中失去了学习重点。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力求简洁、清晰,对于一些可用可不用或根本就不适合用的内容,则大可不必使用。千万不要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也不要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唱主角,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真正“融合”。 (三)信息播放量超大,忽视师生互动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但并不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有的教师上课从头到尾都只有电脑课件,教师简直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员。我们应该明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布局课堂结构,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述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内涵 1、对信息技术的两种不同认识对信息技术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概述起来主要有两种。 2 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三种不同水平计算机是一种最主要的信息机器。从发展的观点看,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与课程整合,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水平:(1)计算机是一种信息的提示设备 (2)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学习的认知工具;例1 记录和整理 (3)计算机是一种媒体机器信息是通过媒体进行传递的。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两个层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成面: (1)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2)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过程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主要是: 1、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为社会需求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为培养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内容的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丰富、拓宽了学科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为我国建设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学校教学环境的信息化,这主要是学校的信息化的设施。 • 教师、学生的信息化,主要通过教师、学生的信息教育实现。 • 教学的信息化,这主要通过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完善予以实现。 在这三个要素中,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是最重要的一项要素。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可通过在学校设置信息技术课来实现。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使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教师要对当代的课堂教学做到“胸有成竹”。也就是教师要调动各种感官来解读文本,超越文本,感悟生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多种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求知热情。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留心倾听,耐心查找,努力为当代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整个过程充当着摄影师、导演、画家、设计师、厨师、主持人等不同角色,感受着当代教育教学的无限乐趣! 一、初步构思,寻找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的构思,其实在课前多下功夫进行有效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有了思想就会生活得很好。同样,想证明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是鲜活的个体,必须将思想寓于教育教学中去,而且应贯穿于整个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建立、推翻、调整、直至满意的过程。比如:在讲《框架》一课,我事先反复翻阅教材,翻阅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了简单的三角形、

长方形框架和正方体框架。然后开始构思如何创设本课的个性化课堂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准备。初步拟订为:本课要体现孩子身边的科学,以生为本的科学,激发创作欲望的科学,充满现代气息的科学。由此,我开始留心身边一事一物(生活、网络),不断感受框架的存在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以便努力创设一节学生喜欢的科学课。 二、搜集信息,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尝试脱离书本的束缚,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材料,创设超越教科书的知识含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在《框架》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留心观察身边的框架建筑。小到学校的电视架,教学楼安装的空调框架,太阳能热水器的框架等,大到教学楼后面的衡器厂的框架,还有集安市所有高耸的建筑工地的塔吊,加油站顶棚,联通、移动的信号塔,电线塔,电视塔等,观察后进行有选择的拍照,以备用。在这个过程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框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为本课添加新的构思埋下了伏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选光碟、录象、影视、配乐等手段促进教育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随机写教案,甚至写教案草稿,以备修改。 三、整理剪辑,努力挖掘教育教学精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你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设计,进行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取舍、加工,制作一件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件。体现课件的实效性、服务性和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Array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课题主持人:杨凌云 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学 填报日期:2017年12月 宜昌市教育局教研室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是经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省级一般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大家汇报本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选题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因其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点,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课堂教学。 为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宜昌市西陵区在2016年教育工作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不仅如此,早在2015年,营盘路小学就成为了现代课堂试点综合实验校,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在信息技术和课

堂教学融合有一定基础,此时申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有助于我们将零散的经验整合成系统理论,理论应用于实践,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为基础的研究。它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校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信息技术类综合研究。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为提高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机遇,将为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丰富的资源,将为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必要条件,也将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平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将为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主要是充分整合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技术,并与各个学科乃至学校的管理上,学生发展上的整合,最后加以运用的研究。其重点是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应用进行的研究,属综合研究。 三、理论依据 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来指导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把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方法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更新教学的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要重点以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指导,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三维目标去实现。突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改变在整合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此模式能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构建和谐课堂服务。四、研究目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 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

浅谈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比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

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基本思想包括三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完成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形式,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一般是教材的扩展或延伸,甚至可以是某些社会性问题。 (2)、协作性学习:能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12-09-11T11:38:38.9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1月总第116期供稿作者:高俊[导读] 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高俊甘肃省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734117 摘要: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以及知识的主动重构,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外,学生在协作学习中也能形成创造性思维。关键词:有效整合辅助教学创新教学 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教育作为传载和创造文化的方式,教师在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化、启迪人类智慧、开发人类资源、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必须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要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始终不渝地追踪学科前沿,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要不断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为师,要“仰望天空”,潜心育人。我们的人民教师永远站在科研的最前沿,创新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有效整合。 在小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能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学、好学落到实处,让小学课堂教学充满色彩与活力。 传统教法,即教学通过传输和灌输完成。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难以开发智力和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创造一个情境或出示—项任务,在学生中开展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收入信息多、快,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这样教师就可少讲,多留时间给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发现,教学结构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为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网上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时,要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践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探索过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化静为动,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指出:问题的起点是“疑”。“疑”能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利用CAI课件演示,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它把声音、图像、动画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让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活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 创新的实质是创造性,它力求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使教与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进—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 总之,多媒体声图、视听结合,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给小学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使学习过程得到了优化组合。多媒体的和谐运用不仅使教学信息通道畅达,而且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的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较好地做到面向全体,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对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好学的兴趣,发展思维空间想象,同时也能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谈谈你是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理解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势不可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广为人知,但是初学者教师对于什么课堂整合的概念模糊,课堂整合的目的不明确,产生诸多问题,走入诸多误区,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概念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所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谈谈本人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整合有效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使教育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和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事实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师,必须以信息技术为牵引,对各门课程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概念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存在多种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最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课程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程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是一种典型的工具观。它认为:“使用技术的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融合进来,以促进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专业性地表达出来,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在课程整合中要让信息技术真正的融入课堂,形成一体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仅仅流于形式,为整合而整合,就失去了课堂整合的意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有可无,或者可以用其他手段来代替,那么你的整合就不是完整的、不彻底的。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应该促进了我们的教学,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如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教学起不到促进作用,那么你的课堂整合就是无用的。在课堂整合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所面临的问题

研修报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质量

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质量通过这些天的学习,认真观看和阅读了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视频和文本资料,我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先就自己的理解做一些简单的扩展性复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简单、枯燥的教学过程,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制高点,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但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打造生动有趣、高效和谐的课堂,仍然是当前课堂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以及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期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令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从精彩的讲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么是微课堂以及微视频的制作,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下面我就谈一下感受颇深的几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自己现在一些观念的落后,比如在对待信息的获取与应用上。在培训学习中,很多老师都带着先进的手机,录象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随时扫描专家团队的微信二维码,加入微信,学习过程中实现在线互动讨论。而我对手机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上,还没把它当作一个可用于随时随地学习的工具上。这些观念的滞后,必然会导致学习工作的落后,在一个信息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闭门造车必然不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当然我开始也暗自为自己辩解,觉得自己的落后与周围环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听了张渝江老师的报告后,却再也无法为自己找到任何借口了。张渝江老师是来自大山里的一位高中教师,但人家却是在国内最早认识翻转课堂的,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那么他们就用盗版的平板电脑;支付不起高昂的软件费用,那么就找免费的;买不起高档的摄象设备,就去淘宝淘便宜的录象工具;无法说服老师们习惯复杂的软件,那么就把支持系统简化。在他面前,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应刃而解,他把翻转课堂成功的引入一所农村高中,

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转课堂,他对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数家珍。如果这些出自一个大学教授的口中,我们会觉得很正常,但他却是一个一线的高中老师,让我不由的暗自惊叹。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震撼:在一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无论你处于什么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没有学不到的知识,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 1.全面:体现“三维”目标要求; 2.准确:符合课标要求,明确具体; 3.适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4.空间展示明确、突出。 教学内容 1.利用空间呈现出知识结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拓展资源,达到有序性、科学性、直观性; 2.知识结构:简单明晰,科学性、逻辑性强,便于学习、掌握; 3.问题设计:兼顾三维目标,设问科学、巧妙、有效; 4.联系拓展: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已有经验知识,利用网络空间有效拓展; 5.重点难点:重点突出,利用信息化有效突破难点,措施恰当。 教学环节 1.能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清晰呈现; 2.环节符合课型要求,完整明晰,设计灵活多样; 3.各环节任务明确,活动充分; 4.时间分配合理,过渡自然。 教学实施 教学素质 1.语言规范,教态自然,举止端庄; 2.情感丰富,精神饱满,富有激情、热情与爱心; 3.情感投入自然恰当,与教学内容基调吻合;

4.利用空间创设情境效果、方法、手段好,空间教学熟练高效,过程直观生动。教学方法 1.网络空间为载体,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 2.重视合作学习,能够利用空间科学地组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3.方法灵活、有效;有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重点、难点的科学措施。 4.教学技术 (1)、创新应用网络空间; (2)、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恰当; (3)、操作规范、熟练。 教学过程 1.能够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体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等内容及各环节要求,善于运用网络资源达成目标; 2.灵活机智,调控有方; 3.顺畅有序,节奏分明; 4.多元评价,激励性强; 5.重点突出,高效准时; 6.兴趣浓厚,教学相长, 7.围绕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展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学习水平) 学习氛围 1.民主和谐,张驰有度; 2.主体意识强,自主学习时间较为充足; 3.思维活跃,学生有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 4.课前利用空间预习的效果好。

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质量

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质量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

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既加快了课堂节奏,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培训心得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培训心得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总之,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科教学中,既能雪中送炭,也能锦上添花,当然也可能画蛇添足。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应注重把握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就是把握纸质文本的特点,即便是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都不能喧宾夺主,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而是让它更加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因此,无论是在学科中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还是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都是学科整合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值得每一位老师积极尝试,认真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 我们应该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现代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 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 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

信息技术与教育

精心整理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 收藏 A. 建立理论、归纳规律 B. 收藏 A. B. C. 识记 收藏 A. 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 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

以上都不对 D.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以下哪种评价工具不是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收藏 A. B. C. 量规 D. 考试 收藏 A. B. “2016战略” C. “信息高速公路” D.

“国家高速信息网”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以下哪种多媒体教室相对投资较少、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收藏 A. 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型 B. C. 录音- D. 收藏 A. B. C. 在课程整合时,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的认知和创作的工具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着固定的模式,教师只要掌握这个模式,就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在进行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教学时,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收藏 A. 真实情景下的问题 B. 问题可以与教学内容无关 C. D. 收藏 A. B. C.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在制作powerpoint时,SmartArt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收藏 A. 绘图工具

划分段落 C. 设置动画 D. 可以快速制作图表 MOOC 收藏 A. B. MOOC C. D. 收藏 A. 现代教育观念 B. 教育信息资源

新型教学模式 D. 现代信息技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与结构,变革整合课程体系,这是()的观点: 收藏 A. B. 收藏 A. B. C. 评价工具 D. 教学工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