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生产工艺详解

金针菇生产工艺详解
金针菇生产工艺详解

香辣金针菇的制作工艺

香辣金针菇的制作工艺 一、材料与方法 1、主料和配料: 金针菇、食用油、辣椒油、青花椒油、食用盐、味精、泡椒液、柠檬酸、Vc、干辣椒及香辛料等 2、设备: 食品真空封口机、杀菌锅、离心机、拌料机、夹层锅、酸度计、电子称等3、工艺流程: (金针菇)盐渍原料→浸漂(修整、脱盐)→预煮、护色→(发酵)→脱水→拌料→计量、装袋→真空封口→平整→杀菌→风干→装箱→成品 二、加工操作要点 1、原料的选择:选用无霉烂、无虫斑、无菌脚、无伤烂的优级新鲜或盐渍金针菇。 2、原料的预处理将盐渍好的优级金针菇休去多余的金针菇的菇脚(黑色),剔除不合格的金针菇,用流动清水浸漂进行脱盐处理,定时进行搅动,让金针菇与水充分接触,以脱去过多的盐分,直到盐分含量为1.75%左右。 3、预煮将预煮缸内加入办缸水,用蒸汽加热至沸腾时将预处理好的金针菇倒入,同时加入料一定量的柠檬酸液进行护色,煮沸15-20min(预煮的过程中用漏瓢不断的翻动,以保证金针菇受热均匀充分,蛋白定性良好,护色良好),捞出滤干、冷却备用;脱水将发酵入味后的金针菇放入脱水机中脱水。 4、拌料将脱水好的金针菇放置于干净平整的工作台上摊开,选出不合格品及残存杂质后备拌料所用; 5、将选好的金针菇和配好的调味料倒入拌料机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干净洁净的专用容器中,以备称量;调味辅料配料比例:金针菇食用盐红油(生产前已经煎制好)香油味精山梨酸钾与尼辛的复配液酵母抽提物 I+G 6、分装、封口称重:计量要求准确,保持热封口袋口干净、不受污染,保证真空封口效果良好 五、辊碾 六、杀菌 七、风干、装箱 香辣红油炼制方法: 原料的选择: 1.子弹头辣椒、二荆条、小米辣 2.老姜、大葱、八角、桂皮、三萘、香叶、豆蔻、芝麻,如果浓烈一点,可以加入紫草、香草、丁香、草果、芫虚、高良姜等。(主要根据炼制红油的做来来决定添

金针菇种植技术范文

金针菇种植技术范文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Mushroom”。学名为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___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栽培金针菇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作用。金针菇在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 ___、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型,是一种异养,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江苏灌南、河北、安阳、林州等。河北石家庄灵寿大量白金针菇,每到十一二月份当量产销各地。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 菌丝体)和繁殖器官( 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⑴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实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⑵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营养】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学院:园艺 专业年级:设施2008 学号:080373018 姓名:邓威权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通过介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差异,以及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立足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还不成熟的国情,提出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如何进行工厂选址、合理布局、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管理 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兴建了多家金针菇栽培厂,但成功的还在少数,研究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布局等方法对加快我国工厂化栽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1.1 概念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化企业化管理栽培方法。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顾名思义,是通过人为地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使金针菇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生长、出菇,并且还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1]。 1.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区别 1.2.1栽培时间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栽培,要考虑出菇温度是否适宜,北方地区栽培季节从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南方地区栽培,一般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底进行,栽培时间受到了较大限制[2]。相比之下,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不存在栽培季节的选择问题。 1.2.2 栽培规模 工业化设施栽培, 各生产场规模较大,投入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周年栽培的企业通常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自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就比常规的季节栽培高。金针菇专业户季节栽培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栽培场所的要求往往低,通常采用“一区制”,即菌丝培养和出菇置在同室内进行,相比之下,工厂化栽培卫生要求高,通常采用“二区制”,甚至“三区制”,把培养诱导、驯化抑制、出菇分区管理。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新技术 金针工厂化栽培主要是反季节栽培,其实际意义就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金针 菇那就必须遵循金针菇生长的规律,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本人把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做一介绍。 一、制冷设备(日产250kg金针菇所需设备为例) 1 、接种室:30 ㎡,3P空调一台 2 、培养室:90 ㎡,10P制泠机组一台 3 、催蕾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4 、抑制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5 、出菇室:100 ㎡,10P制泠机组一台 以上温室上下四周都需要安装7-10cm泡沫彩钢板保温和便于消毒清洗;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用木 材或不锈钢制成5-7层培养架:宽0.8m,长视温室而定,层距0.4m,架距0.5m;出菇室制成4层培养架,宽0.8m,层距0.5_0.6m,架距0.5m,这样能充分利用制冷设备,温室上方中间各安一台轴流式风机,内连接分风桶,下方平地面前后或左右每隔一米开一个直经0.2米的孔。 二、常规设备 拌料机、装袋机、灭菌灶、周转筐等 三、原材料 棉籽壳石膏粉白糖石灰玉米粉菜籽饼折角袋橡筋大颈圈等 四、栽培技术 1、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77 石膏粉1 白糖1 石灰2-3 玉米粉18 菜籽饼5 (没有菜籽饼可增加同量玉米粉),石 灰气温低时少用,气温高时多用,含水量65%。 2、拌料装袋(23cm*30cm折角袋1000袋计算) 称取(公斤)棉籽壳640 石膏粉18 白糖18 石灰54 玉米粉125 菜籽饼45 水1 080 将原料拌均匀及

时装袋,套上大颈圈中间打孔插入直经2cmPVC管双层报纸橡筋封口,灭菌温度达10 0度保持12小时,闷锅6—8小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冷却。 3、接种 料温度降至30度内,先将接种室连同菌袋喷洒克霉灵消毒,30分钟后接种:去掉封口报纸,拔出PVC管,将菌种拔入孔中并盖满料面,再双层报纸橡筋封口,接种完成后及时搬入培养室。 4、菌丝培养 培养室温度16—18度,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0分钟,此期间尽量不翻动菌袋,但应尽早选出病虫袋 定期向菌袋表面空间地面喷洒克霉灵消毒,15—20天可长满菌袋。90%左右满袋即可进行催蕾。 5、搔菌催蕾 将已长满菌丝的袋子去掉封口纸手动或电动搔去颈圈中2—4cm老菌皮,搬入催蕾室,表面喷洒克霉灵消 毒,控制温度10—12度,湿度90%,光照2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 0分钟,7—10天现蕾,菌柄1—2cm时转入抑制室管理。 6、抑制 抑制室温度3—5度,湿度80%,每天换气4次,每次30—40分钟,经7—10天抑制,菌柄长至3—5cm长时转入出菇室管理。 7、出菇室管理 出菇室温度5—7度,湿度85%,光照3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60分钟。及时套袋(23*43筒膜)将筒膜套在颈圈上再挽下低于子实体,待菌盖0.6—1cm时提起筒膜,再套一个橡筋圈并留一通气孔,根据市场需求,柄长15—20cm(大约7—10天)采收,此时子实体洁白鲜嫩,头潮菇平均重500g左右,用双层草纸和双层塑料袋定量密闭包装及时上市销售,抑制室可储藏10—15天不降低质量。一般头潮菇平均每袋可产500g左右,只采一潮菇淘汰,其菌料可用来栽培平菇、鸡腿菇等,留二潮菇不利于泠库利用且子实体商品价值低。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 计 划 书 2008年8月

目录 一、前言 1.1 项目背景 1.2项目产品概要 二、项目优势和难点 2.1项目优势 2.1.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2.1.2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3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2.1.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2.1.5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2.2项目难点 三、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 3.1项目目的 3.2项目内容 3.3项目目标 3.4项目产品计划 四、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1金针菇市场分析 4.2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4.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4.4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五、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5.1金针菇工厂

5.2杏鲍菇工厂 六、项目实施 6.1项目建设 6.2原料市场简析 6.3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6.4其他注意事项 七、项目投资与收益 7.1项目投资分析 7.2项目收益分析 八、项目风险分析 一、前言 1.1 项目背景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量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曾经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深加工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罐头加工)、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一是大量的大棚和设施化栽培,导致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二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纯低温型菇类,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目前的栽培生产已普及到全国各地,业已成为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反季节应市的白色金针菇,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东北等市场的售价很高,较之常规季节,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大约高出1~3倍。 随着近年金针菇消费热潮的一再高涨,南北各地不少投资者纷纷做起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对于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满足市场供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工厂化生产的基本含义应该是:运用工业化生产理念,按照工业化流水作业要求,配套设施设备,设计并输入程序,全部由电脑控制、机械自动生产。但是,据笔者了解,如山东等地近年发展起来的所谓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仅仅是设施化栽培,甚至最多只是半机械化生产而已,唯一不可或缺的低温出菇房也是人工控制温度的,其它的还要人工装袋、人工接种、人工采收等,这是不了解“工厂化生产”的真正含义和标准,也是被个别人“忽悠”及盲目投资的例证之一。工厂化生产金针菇,一般投资约在千万元以上。 基本要求及程序如下: 1、设施要求: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使用瓶栽,因此,除必要的原材料存放、办公等设施外,必须建造拌料装瓶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发菌室、搔菌室、催蕾室、控制室、生长室等,以及生产后期的分级包装室、废培养基清除室等。全室内自动操作,不得有露天作业。 2、配套设施:水、电、汽等;均需有自备设备,以防万一。 3、设备要求:

3.1冷却室、接种室:设置冷却器,可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18℃。装瓶室、挖瓶室可不用控温。 3.2发菌室、搔菌室: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同时必须安装带定时的换气阀或全热交换器,2~3小时强制通风15分钟,排出二氧化碳。 3.3催蕾室:要求室温保持在10~14℃,空气相对湿度85%~90%,黑暗。室内要设置冷却器、加湿器和吸、排气装置。 3.4控制室:使菇蕾培养成整齐、圆整而结实的金针菇的菇房,室温要求4℃左右,空气湿度80%~85%。为使子实体的水分蒸发,要安装由上往下吹风的冷风机组。 3.5生长室为使金针菇菌柄伸长,子实体干燥发白,必须套上纸筒,同时室温要求6~7℃,室内要安装可控上下左右吹风的冷风机。 4、栽培瓶:容量750~1000毫升、口径7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瓶。 5、基质材料:采用硬质阔叶木屑和麦麸或米糠。木屑需在室外一边洒水,一边堆积,任其日晒雨淋,使之自然腐熟,一般堆积4~6个月。 6、培养基制作:含水率60~65%。机械自动装瓶,基料上紧下松。装瓶结束后高压灭菌。料瓶冷却到18℃左右接种。 7、菌丝培养:发菌室温度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自动通风换气。经20~22天,菌丝长满。 8、栽培管理 8.1 后熟搔菌:菌丝发满后,10℃条件下后熟培养10天,即行搔菌处理,搔菌后随即移入催蕾室。 8.2催蕾:搔菌后的菌瓶覆盖棉质布喷水保湿,保持10~14℃的温度、80%~90%的湿度条件,8~10天就可现蕾。

种植金针菇利润分析

种植金针菇利润分析 产量:75000斤 平均批发价8元: 现在农村种金针菇赚钱吗?北京市场批发价9元/斤,东北市场批发价8元/斤,华东市场批发价10元/斤,华南市场批发价8元/斤,西北市场批发价7元/斤,按平均价格8元/斤计算; 毛利润收入:=60万元 每年产值75000斤X8元/斤=60万元。 净利润:52.5万元 减去原料采购成本为秸秆+菌种+营养液+人工费=1元/斤,75000 斤X1元/斤=75000元,纯利润=产值60万元-7.5万元=52.5万元。 ⑴栽培季节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 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 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⑵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 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⑶原料配比 ①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 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 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⑷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 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 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⑸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 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 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 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 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⑹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①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②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④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食用菌栽培及加工技术》期末考查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食用菌栽培及加工技术》期末考 查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食用菌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要有合适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其中营养条件包括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素等;环境条件包括有(空气)、酸碱度、(温度)、光照及湿度。 2、按照菌种用途不同可将其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三种类型。其中母种分离常用的手段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基内分离法)。 3、在食用菌生长发酵过程中,一般在(发菌或菌丝体生长)期是不需要光照的,应避光培养;在(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需要有一定量的散射光。 4、金针菇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在国内、外被誉为(增智菇)。 5、在已学习的几种食用菌中,其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覆土的主要有(平菇)、(蘑菇)、(金针菇)等。 6、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菌丝体)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人们主要食用的是食用菌的(子实体)。 7、根据自然状态下食用菌营养物质的来源,一般将食用菌分为三种不同的营养类型,即(腐生性食用菌)、(寄生性食用菌)、(共生性食用菌)。 8、香菇是一种(低温、变温)结实型食用菌;草菇是(高温、速生)结实型食用菌。 9、金针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应控制环境CO2浓度在(261.7—2930.5u mol/L)范围;如果要灵芝形成鹿角状的子实体盆景,在其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环境CO2浓度应控制在(0.03%)范围。 10、在香菇的段木栽培过程中,菇木成熟的主要标志:当菇木(树皮组织松软)、(粗糙不平),敲打时发出(浊音)或有疣状突起,说明菇木已成熟,此时即可进行浸水催蕾,架木出菇。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培养料中加石膏的作用是补钙。 2、(√)金针菇是V B1,V B2的天然营养缺陷型。 3、(×)平菇是喜碱性的食用菌。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14年第1期(上) 一、金针菇对生长环境的要 求 (一)温度 金针菇是低温型食用菌。菌丝体在3~34℃范围内均能生长,而以22~26℃最适宜。金针菇的菌丝体耐低温能力很强,在-21℃时,经过138d ,仍能存活;但菌丝不耐高温,温度超过34℃,菌丝便会死亡。金针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5~20℃,最适温度是8~14℃,气温超过20℃,很难形成子实体。 (二)水分和湿度 金针菇主要是从培养料中获得水分,菌丝体在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而子实体在生长阶段则要求高湿,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80%~95%,低于75%或高于95%,均不利于出菇。 (三)空气 金针菇是好气菌,但菌丝生长阶段耗氧少,且菌丝体能忍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故对氧气的要求不严格。但在子实体形成时,如缺乏新鲜空气会形成柄长、盖小的子实体。 二、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针菇,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一)栽培季节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一般江南地区在10—11月间接种,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种,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二)栽培场所 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m 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m 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三)原料配比 以构树、杨树、柳树等阔叶树种的木材内所含的养分最适合需要。可用各种阔叶树种的木屑代替木材,此外还可用棉籽壳、废棉、玉米芯、稻草、糖渣等。在培养料中,还需要添加一些维生素如B 1、B 2等,以促进金针菇的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至于它们所需的铁、锰、锌、铜、钼等微量元素,培养料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需要,不需另加。 1、棉籽壳100kg 、麦麸20kg 、玉米面5kg 、石膏粉2kg 、过磷酸钙1kg 、白糖1kg 。 2、玉米芯(粉碎)75kg 、麦麸20kg 、玉米面3.5kg 、石膏粉2kg 、黄豆面1.5kg 、过磷酸钙1kg 、白糖1kg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h ,即可装袋。 (四)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cm 、长33cm 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宽15~17cm 、长55cm 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五)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mL 、高锰酸钾5g 进行灭菌30min 。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g/瓶)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h 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40~50d 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六)出菇管理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d →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 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1、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为宜,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 2、保湿通风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min ,约7~10d 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3、掀膜通风抑制。当柄长到3~5cm 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d ,春秋保持1d ,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4、培育优质菇。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温度:控制在6~8℃。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时可促使菌柄伸长,浓度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浓度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浓度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d 菇柄可从3cm 长到12~15cm ,10d 后可长到15~20cm ,这时可根据加工或鲜销的标准适时采收。 5、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0.5cm 左右,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h 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新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 李春红 LIANG ZHONG LIANG FA 良种良法

金针菇生产工艺设计详解

金针菇生产工艺 食用菌按其栽培所需的原材料可分为草腐菌 和木腐菌,草腐菌所需栽培主要原料为作物秸秆, 以及禾木科秸秆原料,木腐菌栽培的主要原料为 阔叶树的木屑和棉籽壳。草腐菌类主要有双孢蘑 菇、高温蘑菇、棕色蘑菇、姬松茸、草菇和鸡腿 蘑等。木腐菌有金针菇、香菇、木耳、平菇、灵 芝和猴头菇等。 金针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 伞菌目,白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等)。 金针菇生产时,产地环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远离“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应符合NY5358-2007标准执行。金针菇一般采用工厂化层架式培养,因为它的生物学特性是喜阴暗、耐二氧化碳。 由于金针菇属于低温型菇种,工厂化栽培由于采用设施控温,所以可以实现周年化生产。 概述 一、生产概况 日本:1928年,森木彦三郎发明了瓶栽法,现已实现了工厂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周年生产; 草腐菌 木腐菌

中国:原始栽培起始于唐代,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出了三明1号,从20世纪80年代始用塑料袋栽培法,80年代未以前,栽培的主要是黄色品种,现栽培的有黄色和白 色两大系列。 二、生活条件 1.营养 弱木腐菌:木屑应陈旧、发酵; 喜高氮:用麦麸、玉米面等补充; 2.温度 低温型,菌丝体:23℃左右;子实体:8~14℃(因种而异) 3.湿度 喜湿性菌类:培养料湿度:65%~70%;子实体生长空气湿度:85%~95%。 4.空气 因CO 2可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故菌丝生长期、子实体分化期要注意通气;子实体生长期要控制通气。 CO 2含量对子实体的影响 白色金针菇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是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金针菇生态环境条件,实施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环境控制智能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其实质是以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组织农业,以现代市场理念经营农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利用空调设备及自动化装置用塑料瓶栽培金针菇,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国内始于八十年代,九四年开始已经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传的工厂化生产栽培工艺。 一、根据场地合理布局,科学设计: 生产厂房采用封闭式厂房,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带保温的彩钢板厂房。周围要求无工业三废、禽畜养殖场、垃圾置放场及其它污染源;生产用水符合城市居民饮用水标准。根据生产布局一般分为五个区域,一区为无菌区,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是厂区洁净度最高的区域;二区为培养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三区为搔菌、出菇、包装区,对环境整体要求较高;四区为操作(装料、灭菌)区域,对环境无特别要求;五区为原料堆放场、下脚料处理区域,是灰尘和杂菌较多的区域。根据日生产量和不同品种,合理布局各区域面积,对各区域制订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人员流动要求。

最主要是出菇房的调控,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置,保温降温设备,保湿降湿设备,光线的调节设备等,菇房的屋顶及四周墙壁要光洁坚实,地面采用隔热处理,除了通风以外,不留任何缝隙,以方便清扫消毒。 菇房要求相对独立,各冷库排列于中间过道为宜,房门开于过道,这样过道便形成缓冲间,减少空气交换时外界与菇房的温度。中间通道一般为2米以上,以便通行。根据生产规模、管理技术合理安排。出菇房一般在60平方米以内。 二、金针菇特性及其生产条件: 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喜湿性菌类,菌丝生长适温18-22℃,菇蕾形成时适温10℃左右,子实体生长适温5-8℃,其发菌期比黄色金针菇长,出菇温度亦比黄色金针菇低,发菌不充分则不易出菇,要求多通风,抗病能力比较弱。所以对栽培设施和管理要求比较高。菌种的优劣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生产者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选择商品性状好,抗病性强,管理简便的优良菌株进行栽培。菌种生产和使用严格遵循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 三、科学经济地配制培养基质: 培养基质一般由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麦麸、

金针菇生产工艺流程

金针菇的介绍工艺流程 一、金针菇的介绍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英文为:"Eniki Mushroom ",是一种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的食用菌. 据分析,金针菇中含有18种氨基酸,每100克干菇中氨基酸的总量为20.9克,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占44.5%,高于一般菇类,尤以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成分最高,分别为1.024克和1.231克,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被誉为“增智菇”或“智力菇”。另外,金针菇中含有的抗癌活性物质扑菇素,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智力发育。经常使用金针菇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治疗肝脏及胃肠道溃烂等疾病。 二、金针菇的生物学 (一)形态特征 金针菇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 1、菌丝体 金针菇的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锁状联合。 2、子实体 金针菇子实体丛生,极少单生。单个子实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等部分构成。人工栽培菌柄细长,直径0.3—0.4cm,长15—20cm,脆嫩、淡黄或白色,无绒毛或少绒毛。 (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 1、幼蕾期 金针菇的子实体刚分化形成,大小像米粒,一般成堆或成团。 2、菌盖分化期 子实体大小像绿豆粒,圆形,长度1—2cm。 3、菌柄分化期 菌柄在菌盖下面逐渐形成,子实长度3—5cm。 4、成形期 菌盖、菌柄逐渐生长,菌盖直径5—10mm,子实体长度5—10cm。 5、商品期 菌盖半球形,菌盖直径10—20mm,子实长度8—18cm。 6、开伞期 菌盖平展。 7、老化期 菌盖完全平展,菌肉组织老化,散发出大量孢子。 (三)生长发育条件 金针菇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主要有营养度、温度、湿度、光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度等方面,这6个方面对金针菇栽培产量及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作为生产者认真掌握这些生长条件,对栽培成功、稳产、高产

金针菇种植技术

金针菇种植技术作者:今日三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370784.html,)

金针菇汁的制作技术 选择无病害、无霉变、根蒂无杂质的金针菇放入铝锅中,加热至90℃~100℃,煮沸15分钟。将金针菇加一倍的水,用机器打成水浆,用离心机在1400转/分下进行分离,用80目铜筛过滤后取滤汁备用。将金针菇滤液加水5倍稀释,再加入5%~10%的苹果汁和过滤好的糖浆,使饮料的含糖量达10%左右,按糖酸40~45:1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将混合滤液过80目铜筛精滤。将滤液加温至100℃,经3分钟灭菌后将滤液装入已消毒的玻璃内封盖冷却,即成为一种营养丰富、酸甜可口的保健饮料。 金针菇栽培中技术难点及预防措施 1、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 长转化的时间。 措施: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 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温与通风 工作。 2、“搔菌”3天后,不见料面料恢复 原因:催蕾室小环境的空气过于流通,菌袋料面覆盖物未盖严。 措施:集中处理,用冷开水连续2天内轻喷2--3次,使料面湿润,

喷水10分钟后再覆盖,保持覆盖物与料面之间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3、菌袋料面呈黑色潮湿状 原因:①直接将生水喷洒于料面。②薄膜水时间覆盖料面,引起膜上冷凝水回滴,导致菌丝萎缩,料面变黑。 措施:用灭过菌的小刀挖去发黑部分培养料,重新保湿发菌。 4、菇蕾变色枯死 原因:在诱导出菇阶段所分泌的小水珠未能及时风干,使菇蕾原基被分泌的水珠淹没,窒息而死。 措施:待料面出现细小水珠时,逐渐加大室内通风,使室内的小水珠风干,水珠颜色呈淡黄色,清亮为正常,若呈茶褐色或混浊时,视为已被细菌感染。 5、原基密密麻麻,有效菇稀稀拉拉 原因:主要是金针菇发育不同步所致,因为抑制开伞,片面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过早地将菌袋翻折下的塑料薄膜拉起,或过早进行套袋,使大部分菇蕾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窒息。 措施: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栽培环境,采取不同通风量的办法来解决。在抑制阶段要加大室内通风,让长得高的菇蕾发白。春夏秋冬,雨天要加大室内空气循环量,相对湿度保持80%--85%,宜采

金针菇的论文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学号:D0******* 姓名:xxx(安徽大学) 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真菌学 指导老师:李老师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摘要: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市场日益广阔,需求也越来越量大。本文通过对金针菇的生物学介绍和熟料栽培,生料栽培方法的具体介绍,还有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以期对金针菇的栽培种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金针菇生料栽培熟料栽培病害 引言: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金针菇的两种栽培方法。 三病虫害的防治和杂菌的防范 正文: 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金针菇的形态特征 野生的金针菇一般成束丛生,菌盖幼时球型至扁球型,随着成熟逐渐展开至平坦,直径2一10厘米,中央淡茶黄色,光滑。菌盖表面有胶质的薄皮,湿时有粘性,菌肉几乎白色。菌柄较硬,长2一巧厘米,直径0.2一0.8厘米。上下等粗或上方稍细,下半部暗褐色,且密被黑褐色的绒毛,上半部逐渐变淡黄色。目前,人工栽培的金针菇分为白色金针菇和黄色金针菇两大类,黄色金针菇与野生种类相似,白色金针菇实际上是黄色金针菇的白色变种。其通体呈象牙白色,在国内沿海城市及国外市场上倍受欢迎。 (二)金针菇的生长条件 金针菇和香菇、平菇等食用菌一样,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才能维持自己的生长。其生长条件包括营养、水分、温度、湿度、酸碱度、光线等条件。 1.营养:营养是金针菇生存和人工栽培重要的物质基础,它能利用自然界植物材料中的单糖、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但与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相比较,金针菇分解能力较弱,金针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有碳源、氨源、无机营养、维生素等。在实验室条件下,其基本营养要求如下: (1)碳源。碳源是金针菇重要的营养因素之一,它不仅能提供碳素作为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而且也是供应金针菇生长所需要的能源和构成细胞的主要成份。金针菇所需要的碳素营养都来自有机含碳的化合物。如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戌聚糖,有机酸和醇类等。其中以淀粉为最好,其次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等,都能很好地利用。对麦牙糖、乳糖、半乳糖、甘露糖也能利用。金针菇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等无机碳源。 在实际栽培生产中,并非所有的木屑都适合金针菇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宜选用阔叶树的木屑。木屑经堆积发酵后,晒干陈放,经过部分分解,更适合金针菇的生长。在生产中多用马铃薯、蔗糖、棉籽壳、锯木屑、废棉、甘蔗渣、

金针菇生产工艺详细讲解

金针菇生产工艺 食用菌按其栽培所需的原材料可分为草腐菌 和木腐菌,草腐菌所需栽培主要原料为作物秸 秆,以及禾木科秸秆原料,木腐菌栽培的主要 原料为阔叶树的木屑和棉籽壳。草腐菌类主要 有双孢蘑菇、高温蘑菇、棕色蘑菇、姬松茸、 草菇和鸡腿蘑等。木腐菌有金针菇、香菇、木 耳、平菇、灵芝和猴头菇等。 金针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 , 伞菌目,白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等)。 金针菇生产时,产地环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远离“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应符合NY5358-2007标准执行。金针菇一般采用工厂化层架式培养,因为它的生物学特性是喜阴暗、耐二氧化碳。 由于金针菇属于低温型菇种, 工厂化栽培由于采用设施控温,所以可以实现周年化生产。 概 述 一、生产概况 日本:1928年,森木彦三郎发明了瓶栽法,现已实现了工厂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周年生产; 草腐菌 木腐菌

中国:原始栽培起始于唐代,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出了三明1号,从20世纪80年代始用塑料袋栽培法,80年代未以前,栽培的主要是黄色品种,现栽培的有黄色和 白色两大系列。 二、生活条件 1.营养 弱木腐菌:木屑应陈旧、发酵; 喜高氮:用麦麸、玉米面等补充; 2.温度 低温型,菌丝体:23℃左右;子实体:8~14℃(因种而异) 3.湿度 喜湿性菌类:培养料湿度:65%~70%;子实体生长空气湿度:85%~95%。 4.空气 因CO 2可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故菌丝生长期、子实体分化期要注意通气;子实体生长期要控制通气。 CO 2含量对子实体的影响 白色金针菇

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汇编(种植业2013年)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汇编(种植业部分)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委员会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01、大蒜生产技术规程 (1) 02、香葱生产技术规程 (3) 03、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4) 04、塌菜生产技术规程 (6) 05、青菜生产技术规程 (7) 06、杭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10) 07、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13) 08、小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15) 09、娃娃菜生产技术规程 (18) 10、番茄生产技术规程 (20) 11、茄子生产技术规程 (23) 12、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25) 13、结球甘兰生产技术规程 (28) 14、花菜生产技术规程 (30) 15、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32) 16、冬瓜生产技术规程 (34) 18、毛瓜(节瓜)生产技术规程……………………………………………………………… 3 6 19、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38) 20、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40) 21、苦瓜生产技术规程 (42) 22、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46) 23、毛豆生产技术规程 (49) 24、刀豆生产技术规范 (50) 25、豇豆生产技术规范 (52) 26、蚕豆生产技术规程 (55) 27、扁豆生产技术规程 (57) 28、萝卜生产技术规程 (59) 29、豌豆苗生产技术规程 (61) 30、荠菜生产技术规程 (63) 31、芹菜生产技术规程 (64) 32、生菜生产技术规程 (67) 33、莴笋生产技术规程 (70) 34、油麦菜生产技术规程 (73) 35、菠菜生产技术规程 (75) 36、香菜生产技术规程 (76) 37、蕹菜生产技术规程 (77) 38、茼蒿生产技术规程 (79) 39、紫背天葵生产技术规程 (81)

食用菌技术总结

食用菌技术总结 《食用菌技术总结》篇一:食用菌技术总结 《××县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技术工作总结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地处××县,东经***°**′—***°**′,北纬 ***°**′—***°**′之间,平均海拔1500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为288.2小时,日照率达66%,总辐射137.07千卡/平方厘米。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7.3℃,年平均气温10℃,≥10℃的有效积温为3200℃以上,年降雨量136毫米,无霜期156天。土壤为沙壤土,PH值7.5~8.0,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8~1.4%,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水利渠系配套完备,道路四通八达,建有日光温室2900多座,发展日光温室食用菌产业既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又可充分利用闲置一代日光温室,既能改善生产条件,有能保护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县政府一直在为提高一代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而努力,曾列项进行一代日光温室的更新改造,区财政积极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一代日光温室的更新改造试验,但都因为需改造的温室数量大,所需资金量大,难以解决而

搁浅。《××县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为一代日光温室的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更为走节水型农业闯出了一条新途径。 为了更好的完成项目工作,我们从20XX年项目确定后,精品就积极着手抓各项工作,一是积极引进了食用菌新品种,其中双孢菇为2796、金针菇为2102、黑木耳为仙998;二是合理的布置了生产性示范点,其中双孢菇示范点安排在宁远堡镇新华村2户2棚,新安村1户2棚;黑木耳和金针菇示范点分别安排在××乡许家沟村6户6万棒,折合7棚,营盘村1户2.1万棒,折合3棚;三是按照农业“一特两化”和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完成好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计划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 (一)、计划任务 1、20XX年委托××市仙露菌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双孢菇2796、金针菇210 2、黑木耳仙998新品种,并负责菌种的制备。 2、完成一代日光温室无公害食用菌栽培10—20座,通过生产性试验,辐射带动全区发展设施栽培食用菌300座。 3、不断改进和完善栽培模式,发展节水型特色食用菌产业。 4、加强技术培训,普及无公害生产知识,完成培训农民600人(次)。 (二)、技术指标

食用菌菌种制作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生产规程

勋业食用菌菌种制作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生产规程 一: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 二:生产规程 0:母种 使用玻璃试管和棉塞,试管18 mm×180 mm.1或20mm×200mm,棉主要使用梳棉,不应使用脱脂棉。 0:原种 使用650 mL-750 ml,耐126℃高温的五色或近五色的玻璃茵种瓶,或850 ml耐126℃高温白色半透明符合《食品包装用聚乙稀成型品卫生标准》规定的塑料菌种瓶,或15cm×28cm 耐126℃高温符合《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类容器部应使用棉塞,棉塞应符合规定;也可用能满足滤菌和透气要求的无棉塑料盖代替棉塞。 0:栽培种 使用符合原种规定的容器,也可使用≤17 cm×35 cm耐126℃高溫符合《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类容器都应使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并符合原种规定。 0:母种常用培养甚及其配方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 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自然。 培养基(综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o.5g,琼脂20g,水1000 mL,pH值自然。 0:生物制剂和天然材料类 生物制剂如酵母粉和蛋白胨,天然材料如木屑、棉籽壳、麦麸等,要求新鲜、无虫、无螨、无霉、洁净;干燥。 0:净化工作台的消毒处理方法 先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进行表面擦拭消毒,然后预净20min. 0:培养期的检查 各级菌种培养期间应定期检查,及时拣出不合格菌种. 0:培养条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