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发展史以及广告中的中国元素

青铜器发展史以及广告中的中国元素
青铜器发展史以及广告中的中国元素

青铜器在中国的发展史

青铜器作为我国的古代文物的标志之一,源远流长,它灿烂的发展史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颗好奇之心一起走进青铜器的发展史,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去欣赏它的历史沧桑感、它所代表的时代特征、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对于青铜器的在我国的发展,一般有以下的说法:我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终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上记载的夏、商、周到春秋时期,前后共经历了1600年左右。从夏商周再到秦汉,青铜器的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个阶段: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后来的商、西周和春秋各分为早、中、晚三期,战国时期分作早中、晚二期。而秦汉年检则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而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商周时期,考古学上将青铜器的发明到铁器的普遍使用以前这段时间称为"青铜时代"。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最早的青铜器诞生,你们又是否有听说过呢?最早的青铜器诞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甘肃省马家窑,从那里的文化遗址曾出土过那时期制作的铜刀。

在夏代,青铜器处于刚刚萌发的时期,但是它的出现却改变了中国的发展史,它是时代的转折点,它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夏代,青铜器就已经存在了,根据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发掘所发现的夏代铸铜作坊和青铜器物来看,这一时期的青铜二里头文化·铜牌饰器已经出现了礼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和装饰器等五大类型,而在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夏代贵族墓中出现的礼器和兵器,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的构架模式。夏代青铜器铸造手工业作坊遗址和青铜器的出现是当时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也证明夏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夏代青铜器的纹饰,除了乳钉、圆饼和几何纹以外,就是牌饰上的兽面纹,它也是已知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

然而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但这时期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只有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而纹饰就分为两类,一类是二里冈期变形动物纹的改进,第二类是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出现的圆体爵是前所未见的,还有斝在空椎状足之外,出现了丁字形足,底多向下臌出,平底已较少见。其中像阜南的龙虎尊和兽面纹尊这样厚重雄伟的造型,在商代早期是从未出现的。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很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商代的成都地区,更出现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

到了周代,虽然已经出现了铁器,但青铜器还是作为国家重器而继续存在着。这一时期,青铜器使用有严格的等级,以礼器来说,就有“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的规定。许多贵族视青铜器为身份的象征,除身前大量享用,死后也把大量的青铜器随葬。青铜冶铸技术日趋成熟,器类和数量均有较大增长。商代的许多纹饰在周代仍然在使用,如,商代晚期兽面纹的变化的形式“环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双龙角形、

长颈鹿角形、虎头形、熊头形兽面纹”等纹饰,而在西周中后期形成了西周时期特有的纹

饰特征,如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波曲纹、瓦纹等,另外,还出现了许多无纹饰的素器,在这些素器当中有的也有饰几道纹的。周代的青铜器,有时候用雷纹为地,这实际上是延续了铜器礼器化的进程。东周青铜器分为春秋、战国两期。在春秋时期前段尚与西周晚期的风格基本一致,到中后期则出现了一些区域特点,按其器形、纹饰、制作

工艺等方面的差异,可分为三晋、齐鲁、燕、秦、吴越等六大区域。器类依用途分,礼器比例渐小,日用器比例增大,新出现的器类有敦、盆、鉴、錞于、长剑等。冶铸技术和装饰工艺有显著的进步,分体铸造技术更加成熟,并已发明金属焊接技术,一些地区还出现失蜡法熔模铸造技术。再加上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金文。这些对于历史学者而言都起着证史、补史的重要作用。

而青铜器的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秦汉时期,青铜器中礼器的比重大大减少,生活用品的种类与数量则急剧增多,钱币、度量衡器及铜镜等承袭东周时代继续发展,并不断有所更新、创制,以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青铜器种类。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及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但是具体到某些青铜器,精美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如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可以说是迄今发掘到的形制巨大、结构又最复杂的青铜器。西汉前期,贵族使用的铜器,装饰还很华丽,但素面已大为增多。西汉后期以后,除了南方流行的细密的线刻纹饰外,基本上都是素面的。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中国的青铜器可谓是历史悠久,它承载了许许多多的炎黄子孙的智慧,是历史上一笔不可多得的美丽财富,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日用器具或陪葬物,更多的是一种记载中国古代发展的历史文物,它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它本身具有的物质价值。它是时代的见证者,而对于周、商时代它的发展,就连一向严谨不苟的青铜器专家们都忍不住频频用“鼎盛”、“繁荣”等来描绘那个“唯铜是崇”的时代。青铜器它一种是让人着迷的、让人自豪的,让人为之震撼的,它的存在使中国拥有了让世人羡慕的“青铜时代”。就让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里,你能看到的将会是另一个你不知道的世界。

论广告中的中国元素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商机的社会,只要你有好的点子,你懂得捉住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你就能够获得成功,创造一片专属于你的新天地。然而,所谓的好点子,当然少不了有特色的广告了,它是消费者最先接触到你的产品的方式。因此,一个好的创意广告对于商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而怎样的广告才算是好的呢?广告中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元素,才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到消费者的眼球呢?作为中国人,我觉得广告中加入中国元素是必不可小的。因为中国元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元素,它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是非常独特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代替的它。而中国元素,它不仅仅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图案,它更多的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华民族精神,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元素的广告。

所谓的中国元素,很多人理解为就像是龙、凤、书法、旗袍、鞭炮、中国结等等这些物质遗产,但是中国元素不仅仅是如此,它还包括了中国的精神物质,就像是中国人热爱和平、热爱团结、勇敢勤劳、把家庭看得最重要一样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品质,是让世界为之动容的精神文化。文化就是一种经济的软实力,它看似无形,却是最能打动人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让人感受到人的真心的一种方式,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想做人一样,人忘了本,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可以让你为之动心的事了。做广告也一样,不能忘本,不能忘记把中国元素加入。

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为了一日三餐而奋斗了,他们拥有更多的金钱可以让他们去满足他们的其他需要了,衣食住行,每一样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对于一个只满足于拥有的人来说,也许他们很容易就会满足了,但是人总是爱追求的,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品质也是他们懂得生活的一部分,而如何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呢,难免需要消费,而消费却不再像以前那样了,能用就好了,不需要追求什么大品牌,高质量等等。现在的消费者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些不理性的消费,有时候买一些东西回来不一定是因为绝对它们对于他们来说是有用的,更多的是因为所买产品的广告做得好,能吸引到他们的眼球,能让他们愿意掏出金钱来买它们回家去,因此一样好的产品绝对少不了好的广告作为宣传。

而具有中国元素的广告就更能够更轻易的捉住消费者的心态了,就像一些卖茶叶广告通常会加入一些中国古代时候就爱喝茶了,懂得品茶,懂得寄情山水,懂得生活;卖酒的就会嵌入一些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酿酒过程,让人觉得酒的久远,酒的醇,酒的香,让人有一种非常惬意的感觉,觉得喝过这些酒后就能感受古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了,这是多么让人心动的广告啊。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广告宣传语,就像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迪公司的广告语,它就紧紧的捉住了中国人的心了,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传递了产品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大家好的想法,这正是中国人很注重的一部分了。还有就像2008年的奥运会的会徽就同样结合了中国的元素在里面,有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有中国精湛的书法,强大的武术等等,这些都是其他地方不能代替的,是独特的。还有就像中秋节,那些卖月饼的商家,就会很好的打起团圆的口号来吸引顾客的,月圆人圆,一向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一点,只要你好好捉住这一点,将传统与现代好好结合起来,吸引顾客是不难的,能吸引到顾客就证明你的广告成功了,你的产品就有机会可以卖出去了。可见,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作用可不少啊。

打起中国元素的创意广告往往是最能吸引人的,就像一些成功的外国广告,它们都是很好的结合了当地的一些文化特征的,是有地域特色的,是最能表现一个国家文化的。而中国元素也不仅仅是中国人才会注意到的,很多国外的大企业要想在中国的商场上占据一

席之地的,很多都是懂得如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运用到它们的产品广告中的。就像可口可乐公司,每年他投放在中国的新年广告总是会很好的结合中国人喜欢团圆这一特点来做广告的,他会告诉你:在团圆的时刻当然少不了可口可乐,就这样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就慢慢地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中了,现在很多节日里,许多家庭必备的饮料都离不开可口可乐了,这就是中国元素的很体现了。还有像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国外的餐饮业,他之说以可以那么轻易的就让我们接受,除了他本身具有的餐饮优势外,也离不开它的宣传广告,就像儿童套餐送出的玩具,它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推出,逢年过节就会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来设计玩具,就像过年的时候玩具都会穿上新年的喜庆装等等,这些都是吸引中国孩子的很好方法。

回归本民族文化,倡导“中国元素”的广告创意,不是故步自封,而是提倡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宝藏,以现代的国际化的先进战略使她重新焕发光芒,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让世界接受的现代化广告。广告中的中国元素,是一个民族之魂的体现,是一场文化的竞技,是一次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具有中国元素的广告,它的吸引力绝对不比其它的国家少,只要我们好好地发掘与运用,一定能创造出不一样的广告奇迹来的,就像人不能忘本一样,我们的广告文化竞争也决不能忘本——中国元素。

广告发展时间简史

第一节中国广告发展简史 在我国,对广告学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新闻学专家徐宝璜和戈公振。 1919年12月,徐宝璜编著的《新闻学》一书出版,其中设有“新闻纸之广告”一章专述广告。戈公振是我国著名的报学史专家,1927年,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国报学史》,其中在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广告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发展中国广告的一些主。 1918年,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问世,为我国第一部广告学专著。稍后出版的有上达编《广告学纲要》(1930年)、丁馨伯著《广告学》(1933年)等广告的市场力量学派和信息学派。 从1900年到1960年,市场力量学派一直是广告经济效果的流行学派。市场力量学派将大多数广告视为市场效益的一种威胁,认为广告是一种劝服形式,靠制造虚假的产品差别,给产品增加进入市场的障碍而使市场无法竞争;与此相反,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的信息学派视广告为市场效益的助长剂,认为广告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刺激竞争,降低消费者寻找产品的代价。理论争论和研究结果显示,广告为市场贡献了有用的信息,但是,只有消费者才能决定是否将广告容当作信息。 属于信息学派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广告有助于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他们认为,由于广告可以使做广告的企业比不做广告的企业更快地达到生产和分销的规模经济,同时可以降低寻求消费者的成本,因此广告可以降低价格。市场

力量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反驳说,广告就是一种花费,广告主必然通过价格来弥补广告成本,从根本上讲,他们认定“有人必须负担”广告,而必须负担广告的人是消费者。 对广告信息学派的支持者来说,累积证据表明,广告通过增加上市商品和服务的品种,通过传播更多关于上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围。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 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发行并销售到、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成立的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青铜器历史

青铜器的发展史 仰韶文化铜制品:1956年在陕西西安半坡和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内,各发现一个薄铜片。半坡的为长条状,姜寨的为圆形。有关方面对这两件铜片进行了成分测定,前者为含镍20%的白铜,后者为含锌25%的黄铜。对这两件铜片,学者们持不同看法,一种意见对出土铜片的地层和时代持有疑问,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仰韶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半坡和姜寨遗址依据14C测定,分别距今6000多年和5000多年。 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的青铜器制品:1977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和1975年在甘肃永登连城蒋家坪马厂遗址各出土了一件铜刀,前者完整,后者仅存刀体前半部。两刀均凸背凹刃。林家刀把与刀体无明显分界。经过对铜刀合金成分的测定,两者都是锡青铜。马家窑文化为公元前3000年,马厂文化为公元前2300年。这两件青铜小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遗址和墓葬常常出土以工具和装饰品为主的红铜和青铜制品。齐家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它出在铜石并用时代末期向青铜文化过渡时期,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晚于甘肃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地区。 齐家文化铜制品:遗址和墓葬出土铜或青铜制品的主要地点是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何庄、永靖秦魏家、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尕马台等地。齐家文化发现的红铜或青铜制品主要是小型工具和装饰品。工具有细长棒形的铜锥、扁平刃的凿、凸背凹刃的长条形刀等。装饰品类则有由扁条铜片卷合而成的圆形指环和弓形小纽圆形铜镜。 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的铜镜为素面,直径6厘米;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一面直径为9厘米的铜镜,背上有两个同心圆,同心圆面饰凸起的人字形弦纹和直线纹。需要指出的是,两面铜镜都是锡青铜所制,尕马台铜镜锡的成分占10%。它们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铜镜。 龙山文化铜制品:1955年河北唐山大成山遗址出土了两件大小相似的梯形铜片,据科研单位对这两件铜片进行化学分析,含铜量分别为99.33%和97.97%。有的学者提出这两件红铜片是“切割用的刀类”。1975年河南临汝煤山类型二期文化灰坑内,有用红烧土制成的炼铜坩埚残片,其中一块壁厚1.4厘米。重要的是,坩埚残片内壁粘有六层铜液痕迹,反映了坩埚的坚固耐火性。经过对铜液进行分析,成分为红铜。在河南淮扬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灰坑H15内发现有铜炼渣一块,呈铜绿色。郑州牛寨和董寨龙山文化遗址出有坩埚残片和铜片,前者为铅青铜。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之灿烂的山西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绽放着绚丽璀璨的光芒,不仅在中国是价值连城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留给泱泱大国的鼎盛。 青铜器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在春秋战国繁荣,至秦汉则变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走向衰败,宋元明清是便可仿古和作伪。 在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烹饪和盛装食物与美酒。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的功能用途上发展,美观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其中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是器形整体或是纹

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的性格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从分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极度庞大的数目,但是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精湛的工艺。也就是这样,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也留给了中华炎黄子孙丰富的瑰宝,留下了感叹和敬佩。历史的成就是在中国工艺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工艺的伟大能量在历史的见证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有幸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发明,它不仅标志着人类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凝聚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绛县横水墓地。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绛县横水发现了西周墓葬群。经过数年田野考古,发掘了1299座墓葬,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其中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百件。 ——黎城墓地。山西东南部的黎城,早年就有商代至西周青铜器发现的零星报道,科学的考古调查也证实了黎城县的城西分布有商至西周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

合肥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论文 论文名称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史 学生姓名湛琴琴 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14生物工程一班 学生学号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 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文物宝库中的瑰宝。它历史悠久,绚丽璀璨,作为历史的载体,内容丰富而深刻,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久已为世人所重视。对青铜器的研究,早在两汉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宋代金石学之兴,推动了研究的发展,历经元、明、清各朝,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不少着名学者,有着开创之功,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着作。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装饰;特点 正文: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

分发达。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死后亦将其大批殉葬,说明当时贵族嗜酒之风盛行,艺术上的特点是善于从大的动势入手,强调外形上的主要特征,抽象简化成用线可以表达的主要轮廓,并在轮廓中填满装饰性图案,以创造出富有幻想性的形象为目的。考察由商之盛至战国末期之衰,可以看出青铜纹饰由原始浑沌向理性演化的轨迹。除了工具之外,青铜器数量最多的是兵器和礼器。这的确如风胡子所言,是个“以铜为兵”的时代。战争需要兵器,祭祀需要礼器。玉器上固有的龙、凤纹类,兽面纹及其变体形纹之外,还饰有各种动物浮雕与圆雕。如犀牛、虎、象、熊、羊、猪、兔、鸮、蝉、鱼、龟等等。另外,大理石制的雕刻有鸱枭、蛙、坐人、怪兽、蝉、鱼、虎等是现存最早的雕刻艺术品。有些同样铸造在青铜器上。而且有不少整体器形采取动物形象来塑造。如商代的象尊、鸟纹牺尊、四羊尊,周代的兕、觥、驹尊、羊尊、鸭形尊等。其纹饰的特点是满而精,整体中包含完整的局部,局部又和谐地统一在整体中.中国青铜器的大宗在中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华夏族的居住地区,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面貌的差异,它们表现出各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

21世纪中国广告发展史

?广告不仅为商品造形、为企业塑像,广告还提供了消费者认识产品,协助品牌成长,带动企业发展与刺激经济成 长,甚至影响社会文化的功能,同时藉由各项媒体,进入每一户家庭,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前) ?上古与夏商周的萌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的过渡时期,到隋唐宋的鼎盛与印刷广告,再到元明清(1840年前)的近代广告,传统广告 元明清(1840年前)的近代广告传统广告 形式趋于丰富和稳定。 ?1840年-1949年:现代与报刊广告成为了最主要的新兴载体。还出现了路牌广告和车体广告。

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第一则广告是蓝天牌高级牙膏,紧接着,1月28日15:30为上海药材公 司制作的名为参桂养容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放。中国人第司制作的名为“参桂养容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放中国人第 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广告。 ?1983年6月,中国第一个广告专业正式开课。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就这样成为中国第一批广告专业的学生。

?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简称中广协)。 ?广告是和经济水平相同的。早在1985年,省优、部优、国优型的告白式广告横行中国大地。可以看出,在物资刚刚开始丰富的中国,人们还是相信传统体制下的标准。 ?一直到1990年,中国的电视、广播中才逐渐没有“省优、部优”这样的字眼。创意开始进入中国广告。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实施。 ?中国广告的内容一开始是以药品为主,基本上都是上 海产出的药品。然后才是化妆品广告慢慢进入人们的 视线,之后是烟酒、电器,最后是房地产、汽车。 ?由此可见,中国百姓的生活从最基础的健康一步一步 迈向高端需求。

中国青铜器及其最新发现

中国青铜器及其最新发现 李学勤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一个主要门类。中国的青铜器有其自己的渊源和传统,产生早,历史长,制造精美,种类丰富,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美术价值,早为举世所公认。 早在西汉时期,已有发现与收藏古代青铜器的记载,也曾有学者对青铜器作过鉴定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没有形成一种学问。到了北宋时期,出现了体例相当完善的青铜器著录书籍,研究青铜器的学者更是辈出。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一部著录——吕大临的《考古图》,自序于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①。收藏和研究青铜器的风气,清代乾嘉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本世纪20年代,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后,青铜器的研究逐渐成为这门学科的一大分支。当前,海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致力於研究中国青铜器,所发表专著、论文、图录不可胜计。对比於业已通行的“甲骨学”、“敦煌学”等名词来说,作为一种学科的“青铜器研究”(或者“青铜器学”)这一术语早就应该使用了。 今天的青铜器研究,是以历史上收藏、研究的成果为起点的,但其根本的方法和趋向则与过去不同。以往学者研究青铜器,限於当时的条件,所据材料大多没有明确的出土记录,从而只能作分别的探讨。现今的研究,由於田野考古工作的发达,能够以科学发掘的收获为主体,尽可能运用考古学层位学和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学术界过去研究青铜器,每每偏重于器物上的文字,即通称的金文。这方面虽然积累了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但也不免带来不少局限性。现在的青铜器研

究,则扩大到对其形制、纹饰、铭文、功能、组合、工艺等方面,作出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其中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考察,更引进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使青铜器研究带有跨学科的性质。 外国学者对中国青铜器的研究,多从美术史的角度入手。从学科的发展来看,美术史和考古学向来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的。只有按照考古学的要求,确定青铜器的文化性质,划分其时期和地区,才能将数以万计的种种器物整理出统绪;而如不经过美术史的考察,说明青铜器的创作技巧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意念,就不能充分显示诸般珍品的意义与价值。这两者,应该说是不可偏废的。 令人欣幸的是,由于新材料的大量涌现,青铜器研究正在取得迅速进展。不过10年以前,我为《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卷写了题为《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的综述,如今看来,已有许多地方须作补充修改。必须说,这几年间的考古发现,实在是太丰富、太精彩了,对青铜器各个时期的研究,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下面便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青铜器产生、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由最新发现得到的认识(材料以近10年中发表者为限)。 多年研究表明,中国青铜器有其自身独立的起源,但究竟是在什么年代和什么地方开始出现,迄今仍有待探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器,是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一座仰韶文化房屋基址中出土的铜片,正式报告已于1988年出版。基址的碳14年代经校正约为公元前4700年②,但这一铜片是黄铜而非青铜。中国目前最早的青铜器,是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刀,系合范铸成,有关地层的碳14年代经校正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同一遗址还发现有铜器残片,惜已风化③。又据报道,1987年在西台红山文化房屋基址中发现了多块经烧烤的铸铜陶范④,这年代也是很早的,不过报告还没有发表。 上述中国青铜器出现的年代,和两河流域与埃及相差无几。两河流域在公元

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与艺术 (苏荣誉)_

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与艺术(苏荣誉) 《百家讲坛》栏目供稿)2003年9月 一、研究史 今天我想讲中国古代的青铜技术与艺术。中国青铜器的研究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西方的学者介入到这个领域,从1848年开始,先后也有,现在目前也有几百人,已经有几百种著作先后出版了,我自己在这个领域里边工作大概20年。关于青铜器的研究现在在传统上包括五个部分,关于它的类型学﹑纹饰﹑组合﹑铭文,新近就是加入了关于它的技术的研究。在西方,青铜器研究属于艺术史领域,因为西方的艺术史过去就很重视它的工艺技术的研究,所以他们的收藏旨趣和我们就有很大不同,如果到西方的博物馆去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收藏的东西比我们要精美得多,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艺术价值,而中国的传统青铜器则重铭文,从宋代形成的金石学﹑铭文这样的研究开始的。所以,我们过去判断一个青铜器的价值是关键看它有多少字儿,在民国时候去买青铜器,就看一个字儿合多少钱。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美术观念地涌进,青铜技术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从20年代开始,开始是西方的学者来研究中国的青铜技术,后来中国的一些学者特别是中国的“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在哈佛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以后,在中国奠基了中国的考古学。他因为有西方的知识背景﹑知识训练,他就开始倡导关于中国青铜器的研究﹑技术研究。但是真正的研究是在50年代开始以后,至60年代,在台湾的那些学者不能做田野考古,所以他就把从安阳当年发掘的青铜器进行系统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技术研究。 中国的学者,主要是技术史专家来开始的,是从50年代开始到60年代。集中的成果体现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因为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中国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令全世界大吃一惊的。这样的研究就逐渐地形成了中国的冶金考古学,一个组合名词Archaeo metallurgy。但是,这样一个学科并不独立,它的真正的独立,可能是从90年代开始,有一批学者现在想把艺术研究、技术研究、对器物的研究,文化、历史﹑考古学这样的研究整合起来,逐渐地可能中国的Archaeo metallurgy也会在中国建立起来。 在这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先后些重要的人物。像王国维,他是对传统的金石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两重证据法,就是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另一位就是郭沫若,郭沫若在旅居日本期间,对于传统的关于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进行了整合,出版了《两周金文辞大系》和他的考释。这样的工作用标准器物把传世的这些青铜器结合在一块,奠定了中国青铜器这样一个学科领域。第三位要提到的就是李济,他是中国的“考古学之父”,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在中国主持安阳的发掘,培养人才,真正的中国的考古学是在这个时候,1928年开始为标志这样子建立起来的。 在这个同时,德国学者像马克斯?劳尔,芝加哥大学博士,后来在哈佛大学做中国艺术史的教授。他把传世的青铜器和考古青铜器这样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给出了中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框架。另一位是拉森弗德?盖滕斯,他是一个化学家,但是他致力于用化学的知识来研究中国青铜器,他基本上是做技术性的研究。他后来在史密斯学会的弗利尔艺术馆做研究部主任,1969年出版《(弗利尔藏)青铜器的技术研究》。第三位应该提到的就是诺尔?巴纳,他本来是一个古文字学家,是研究中国金文和甲骨文,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他觉得如果对中国的青铜工艺和技术不进行深入研究,下边的研究是无法展开的。所以,70年代末期以后,他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中国青铜技术的研究。 二、青铜技术史 今天我只想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青铜技术和艺术的一些闪光点和能启发大家的一些地方。在这之前我想介绍一下关于青铜技术发展的背景,青铜技术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一次革命。在中国发生相对要晚一些。它(冶金术)的发(明),这个问题目前还在争论,它的发生大概首先是在安那托里亚,就是两河流域这一带。冶炼铜大概已经有将近8000年的历史。公元前七千纪,随后是在苏美尔,和安那托里亚很近的地方,大概就是我们历史说的闪族人。他们在公元前六千纪也懂得了冶金术,在此之前人们在铜矿上活动,采集到一些天然的铜,锻打加工。 三、中国的青铜技术特点 在埃及,大概已经在公元前四千纪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欧洲略微晚一些,大概公元前三千纪,在南美洲也是公元前三千纪,人们进入了青铜时代,但是这样的文明很快就灭绝了。印度也比中国略早一些,大约

浅谈中国广告史

浅谈中国广告史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1201班 学号:120420122 姓名:米园 指导老师:朱瑞波

浅谈中国广告史 摘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广告在古代就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广告的发展也展现出它独特的风格,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困扰着人们,到底该如何认识我国的广告发展呢?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谈谈自己学习广告后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关键词:广告、历史、发展、前景 本篇文章一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广告历史摘自网络资料,主 要介绍了中国广告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对中国广告的认识是自己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因为学习了解的知识有限,不足之处请见谅。 一.中国广告历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广告阶段 中国古代广告萌芽于公元前l0世纪左右,距今3000多年。根据《周记》记载,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凡是进行交易都“告子士”。在商周时代,交易要以铭文形式铭刻于青铜器之上,这种铭文可以称为最早的广告。 随着战国时期商业的繁荣,中国早期的商业活动者开始采用广告形式来传播交换信息,出现了广告的最初形式。 1.声响广告 2.文物广告 3.幌子广告

4.烽火广告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广告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广告的大发展,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和科学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宋代广告主要有以下形式: 1.灯笼广告 2.悬物广告 3.幌子广告 4.招牌广告 5.招贴广告 6.印刷广告 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 7.插图广告 宋代以后,广告的突出形式就是明代的插图广告。 (三)中国近代广告 在本章中界定的中国近代广告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广告发展状况。中国近代广告最大的突破或称最突出的特征是利用近代西方出现的先进的传播媒介即报纸和广播电台进行广告。 1.广告形式

户外广告发展史

中国户外广告25年发展分析 许多年来,人们把目光投向传统的四大媒体,在相关的广告年鉴及媒体监测数据中,提及户外媒体时至多在结尾处补充一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户外广告也有较大发展”这样的字样。户外广告的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了。基于此,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外广告的发展做了一个调查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1979-1987:全面恢复期 从1979年广告业恢复到1987年《广告管理条例》的颁布执行,这是中国广告业恢复、争论、探索的一个阶段。户外广告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处在全面恢复期。1979年春,北京西单出现了广告墙,正式体现出当时中国改革的路径方向。这一时期在广告媒体选择上,户外广告也是与报纸广告并列的主要广告形式。当时的著名品牌,如瑞士雷达表、西铁城手表、精工表、松下电器、雀巢咖啡、白猫洗衣粉、鹅牌衬衫、金星电视等都投放了户外媒体。这一时期的户外广告以路牌广告为主,虽然整体水平不高,但在推动树立广告意识、为广告正名的运动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外商的户外广告较多。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8年,外商共有35种品牌的商品在广州推出过户外广告,其中以日本商品居多。 1987-1992:默默无闻的陪衬者 1987年在中国广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广告管理、广告创作、广告公司的经营等多方面都预示着现代广告意识在中国的抬头。1987年10月26日,国务院颁发《广告管理条例》,并从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广告史上第一部重要的法规,为广告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广告创作中,策划和创意的观念开始被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在1986年中国广告协会的学术讨论会上,北京广告公司的代表提出“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口号。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把这一口号进一步补充为“以策划为主导,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这一口号由中国广告协会推广到全国。从此,策划和创意成为中国广告界关注的两大核心术语。但在当时,中国广告界对策划和创意的理解还处于散乱的阶段,没有真正结合现代市场整体营销理论和实践来探讨广告策划、创意的深层问题,并往往与中国传统谋术混为一谈。但对广告策划和创意的重视,无疑已深入到广告的核心问题,证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7年,中国广告业复兴近10年,但广告体制依然陈旧而且混乱,成为广告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何改革广告体制,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广告理论界的核心问题之一。1987年初,陈志宏在《试论代理制的优越性》一文中,率先提出实行广告代理制的观念。同年8月,中国广告协会年度学术讨论会便集中讨论了广告代理制的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87-1992年的户外广告并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告营业额的增长以及广告理论和实践的各种探索主要体现在报纸广告和电视广告中,户外广告并没有值得称道的成绩,在广告研究中还是最容易受忽视的。1991年的《中国广告年鉴》在提及户外广告时,仅指出“户外广告与其他媒体相比,显得较分散,营业额也不高,但在广告业的整体发展中,仍是不可或缺的,是任何其他媒体不能代替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广告所关注的媒体必然集中于传统的大众媒体——报纸和杂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人们对刚刚走进家门的电视兴

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如何让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就陕西而言,从1949年10月到1979年,三十年间先后出土商周青铜器三千余件。1976年12月年扶风庄白出土微氏家族铜器群,一个窖藏就埋藏了103件精美的青铜制品,像这样成百件青铜器一次出土的现象在清末及民国时期亦屡有所见。从汉代出土青铜器至今,仅仅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在一万件以上。当然有铭文的青铜器毕竟是少数,反过来推算,加上没有铭文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中国的青铜器花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反应。就让我们从青铜器的各种纹饰来欣赏青铜器。纹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1.几何纹:是指以点、线、圈组合成的图案纹样,它包括凹凸弦线、线纹、网纹、方格纹、圈带纹、雷纹、乳钉纹、瓦纹、贝纹等。云雷纹,系指以连续的回旋线条勾勒而成的集合图纹。有的作圆形,有的作方形。常见施饰于器皿的颈,足表,也有作地纹的。流行于商周,沿用至春秋战国。勾连雷纹,系指以近似“T”形勾连成的图案,其地填以雷纹。始见于商,盛行于晚商周初,沿用至春秋战国。目纹,系指以圆形或方框内中部加一点或一横为晴,构成的目形纹,或为两边斜角的几何纹,中间点缀突出的晴。流行于商中晚期至周初。涡纹(又名火纹),系指在一圆圈内沿施饰等距分布呈旋转状的短弧线,圆圈内中央又点缀一小圆圈。始出现于商代早期,且为单个连续排列,到中晚期至春秋战国,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多见施饰于罍、鼎、斝、瓿的肩部和腹部。此类纹盛行于商周。 2.动物纹:系指模拟某种动物(含实无其物的幻想或传说动物)的正面头部或侧身像创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摘要: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真正的动画产业链仍未形成,国家虽然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投入了许多,但中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以下就我愚见来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起步(1926~1949) 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动画短片,由此,中国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动画。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篇《铁扇公主》,这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的起步是相当早的。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中国动画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发展(1950~1980)与断层(1966~1976) 1950年后,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产业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创作了如《东郭先生》(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蝌蚪找妈妈》(1960)、《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但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击,10年内没有任何作品诞生,出现了断层期。直到1979年《阿凡提》的问世,才结束了中国动画产业长久的沉默。 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最纯真的一个阶段,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制作人们追求质量,不计较成本,不考虑盈利,运用动画、木偶、剪影等技术,一集一完结,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青铜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最初是使用自然铜,商代早期已能用火法炼制铜锡合金的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使用锡青铜和铅青铜两种合金,能铸造重80千克的大鼎。具有中国特色的 组合陶范铸造工艺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形成。 青铜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其克服了纯铜的柔软弱点,且具有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古代铜器中的主要品种,并促进了车、船、雕刻、金属加工等制造技术和农业、军事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的应用,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成为这一时代的鲜明标志。 历史发展 商、西周的治铸 [1]商代后期 四羊方尊 ,青铜冶铸业臻于鼎盛,能熟练地使用多种分铸法(先铸器件再接铸附件,或者先铸附件再与器体铸接),以获得复杂的器形,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圆斝的斝柱和斝鋬就是铸接于器体上的。卣的多次铸接更为典型。它的提梁、盖纽采用了多种铸接方式,分两次从五个部位,将七个部件和卣体接铸成一体。铸型工艺也已规范化。椭圆形容器多采取三等分或六等分的分型方式,方形、长方形容器以对角线的延长线为界,采用四等分或八等分。器物种类繁多,有各类礼器、生活用器、兵器、生产工具、车马器和乐器等。大型铸件用直径达600~800毫米的竖炉熔铜,由槽道浇注。重要器物的合金配比 也初步形成规范。 西周时期陶范铸造进一步推广,中期以后形成独特的风格,出现许多新的器形、纹饰。有些器内铸有专篇铭文。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铜质芯撑的普遍使用。铜器足部从与铜器内腔相通改为封闭式等。 商周时期制作陶范的泥料,都由含砂粘土或用粘土和砂配制而成,经挖取、破碎、筛选、混和、陈腐、揉制和存性等多道工序(有时还经淘洗和加砂),使泥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复印性,能翻铸出极细的花纹。多数陶范的焙烧温度在700~800℃之间,实际仍为土质,属于土范。后期的某些陶范 火候较高,质硬发青,接近半陶质或陶质。早期的陶范用单一的泥料,西周

中国广告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一、早期社会广告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只能凭借打猎、捕鱼等手段,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动植物维持生存。为了生存,人需要相互交流,交换物品,如此便产生了最初的广告的思想。我国最初的文字广告多是政治、军事性质的社会广告。 二、经济广告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广告出现。 经济广告主要形式: 口头广告:他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之一,形式多为吆喝、叫卖; 实物广告:和口头广告同时出现,并与口头广告相辅相成; 标记广告:最初只是为了表示所有权或为纪念、装饰之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上的分工,交换的扩大,逐渐出现了商业性的标记; 音响广告:他的出现与行商密不可分,在西周时便出现了,行商以箫管为音响媒介,引起人们注意而招揽生意; 招牌与幌子: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家,他们常用的广告形式是招牌和幌子。招牌大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自号,也可称为店标。幌子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招牌和幌子,在商业贸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经14个朝代,长达2000多年。战国至隋朝年间,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广告的发展也是平平无奇。但广告的方法和技巧上确有不少改进。 一、悬帜广告。他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已具备了这种广告形式产生的物质条件,而且说明了商人广告宣传意识的增强。 二、悬物广告。它是实物广告的发展,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 三、商品命名广告。由于手工业发达,市场上开始有了竞争。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商品市场,多以该产品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或与商品有关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来命名商品,以加深顾客印象,于是形成了商品命名广告。 四、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这一时期广告开始讲究广告技巧和心理效果,诱发人们的国脉欲望,利用名人的“马价十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五、唐代时对“市”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管理制度。唐代以灯笼广告、旗帜广告最为兴盛,是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

中国青铜器心得体会

中国青铜器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多年没写心得体会了,当我听到这个题目时就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明白老师的伟大,老师的一个心得体会就是让我们回忆下他的讲课甚至发散的想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些想得都是未知数,但却反映了房老师的一些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因为其他老师都是关于本专业的东西,只有老师您让我们写一些关于心灵的东西。下面我就借着这个机会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得谢谢老师能我这个写心得体会的机会。 回忆起来到这个不算美丽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城市兰州,那是我们河南百万学子经过千军万马的冲杀努力拼搏了三年甚至更多年,那是个收获的季节,麦子熟了,家里却没有收,因为家里面有我们这样一个高考的弟子,家长全心帮我们备考,无暇其他,我算成功的也算不成功的,成功的是我文科转理科交了一张还算可以的答卷,失败的我哪年没好好学,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成绩下来,木然的选着学校,我想学管理、法学。但是却没有想到来到这学了博物馆学,被朋友成为冷门的专业,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回去复习吧,毕竟我的潜力没有全部发挥出来,我不想屈服于生命的安排,但是父亲说走吧,差不多就行,家里也不宽裕,当时来大西北是因为家里困难,这的学费比较低,我就想着物价也低吧。谁知道这的物价是我们的两倍还要高,再看看四周的环境真的欲哭无泪,当时要是知道这个情况恐怕直接就去复习了,选择新的起航,或许是这就是命运吧。直到遇到老师您,您给我指明了道路,指明了一条生活的道路,虽然这条路上会有坎坷,会有曲折,但是这条路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是一个东方的太阳,充满了活力和动力! 来到这随着报到开始悲催的军训,我的身体素质不好,这一直是我的弱项,还好在中国的一切考试都不怎么看重体育,我的大学生活就是很悲催的开始,还好我的性格是外向型的一来就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帮我度过了这段黑暗的生活,有人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的大学生活开端可算是一个悲催的开端,这个糟糕的开端在我的大学四年或许是转瞬即过,但是却我的心间留下永恒的回忆,始终忘不了踏乐我是永远踏不对,身体协调是最差,或许以前年少不懂事,喜欢高调,喜欢热闹,喜欢闹腾,进入大学我们的朋友说我变了没以前自信了,没以前的豪气了,其实不是我的豪气,只是这个环境太腐蚀人,或许我的自制力还不到家了,我的心智还不坚定。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大学生涯里,我的生活也是慢慢改变,不过幸好一切都在我的计划里,都在我的掌控,大一的时候好好的玩玩吧,好久没有让心去休息了,一直在努力的奋斗,只为那薄薄的一张录取通知书,现在我得到了让心去休息会吧。在初中我是尖子生,报送的高中,在高中虽然不算顺利但是也算功德圆满,我的心太累,大一的时候让他休息吧,那一年是毫无压力的一年自己做了回自己,让自己感受到自己还能为自己活着,不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想看的书不看,不想干的事不做,大一我真的做回我自己,或许那一年在其他人眼里我是失败的,甚至是颓废的,但唯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做我的真的自己,但是现今如此残酷,在这个象牙塔里面,我们尚且不能做真正的自己,那么未来呢?答案不言自明。所以,我必须努力,为了让自己能那天为了自己活着,现在的奋斗决定你将来的生活质量,甚至决定你的命运,这就是现实,有些人人活着一辈子都不能做自己,只能受着别人的限制,这种人在我眼里就是一个活着

青铜器简史

青铜器简史 青铜器简史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 一、青铜器起源与青铜时代断代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灿,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 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 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 二、萌生期青铜器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中国开始进人青铜时代,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是目前考古 发现中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中出士了青铜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饰件,并发现铸造 遗址。青铜礼器造型初具规范,器壁匀薄,铸造技术已达熟练水平。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显 示中国业已步人文明社会。 ①束腰爵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爵是古代的饮酒器,相当于现代的酒杯。这件3800年以前的爵,是目前所知最早的 青铜器之一。它有一个较阔的鋬和狭长的流口,虽然它的形制还比较简单,但整个造型 趋于规整,表明铸造技术已达到了初步熟练的程度。 ②镶嵌十字纹方钺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钺是古代用于杀戮的刑具。此器方形平刃,阑旁有两方孔,似用于皮条捆扎。器物中心 有一圆孔,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六组,纹饰较为特殊。此方钺大而重,使用不便,且 有绿松石作镶嵌,当是仪仗用具。 三、育成期青铜器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於成熟的发展时期。(1)以酒器为主 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2)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3)分 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发展的基础。 ①兽面纹斝商代中期(公元前16-前14世纪) 斝是古代盛酒器,兼作祭神的祼器,是中国最早的礼器之一。此器敞口高颈,前有双 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

中国广告发展史---广告学作业

1500字,论中国广告发展史 广告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几乎都漫步在农业社会中,但是农业社会也有商品经济的成分,于是也就产生了各种形式的“萌芽广告”。 1、实物广告早在公元前 3 000 年,我国开始有了交易活动。由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部落之间偶尔进行着以物易物的物品交换。这就是原始的实物广告。 2、叫卖广告在兜售商品时,通过卖啥吆喝啥来吸引买主,称为叫卖广告。叫卖之声,清晰悦耳,且不同的行业,叫卖声各有特点。这种叫卖广告说明了广告与音响的关系,它是音响作为广告要素的原始形态。 3、招牌和幌子招牌主要用以表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又称“店标”。招牌形式比较固定。如北京“全聚德”、“同仁堂”等。幌子主要表示商品不同类别或不同服务项目。 4、印刷广告我国现存最早的工商业广告是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北宋时代济南刘记针铺广告。元明时期,雕版印刷业得到发展,印刷广告不断增加,到清代,木版年画甚为流行,许多商人用木版画做商品包装,包装广告得到了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进入中国。外国商人为了推销产品,开始在中国创办商业报纸,刊登商品、行业等广告。1853 年香港出现第一份中文报《遐迩贯珍》,开始经营广告业务。] 1914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广告进入了发展时期,内容遍及银行、香烟、百货、医药等行业。除报刊广告,其他广告形式如广播广告、霓虹灯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等相继出现。广告代理也开始在上海兴起。我国广告学的研究、教育也在“五·四”运动时期起步。 1922年,上海美商亚司蓬创立中国无线电公司,设立广播电台。不久,美国新孚洋行也在上海设立播音台一座。 1923公布商标法,保障上产厂商的权益。 1924年9月,美国开洛公司在上海设立极具规模的广播电台,这些电台均以播放广告为目的。 北伐成功后,国人鉴于不用广告无法与外商竞争,逐渐重视广告而竞相利用广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告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处到1978年以前,由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农副产品和大部分工业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都采取计划供应和统购包销的政策。这种已计划手段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持续了30年,商品经济萎缩,市场的作用被忽视,广告失去了成长的条件和土壤,我国广告事业与世界广告业的差距越拉越大。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大方针,为日后我国广告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79年起我国广告业从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的城市开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从此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广告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历年增长率均为高于经济增长率。 1979 年上海电视台率先向上级主管部门呈送了经营广告业务的请示报告,当即获得批准,1 月28 日,1 分30 秒的“参杞药酒”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之后,电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亮相。这样,中国广告业进入了春天,一片欣欣向荣。 为了规范我国广告业,199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使得我国广告活动和广告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广告业步入法制化轨道后得到空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