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简介

胸腔闭式引流术简介
胸腔闭式引流术简介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引流可分为经肋间闭式引流、经肋床闭式引流、胸腔开放引流。

一适应症

1各种剖胸术后

2张力性气胸

3中量以上血胸/气胸

4急性化脓性脓胸

5结核性脓胸合并混合感染

6支气管胸膜瘘

7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

8食管破裂

二禁忌症

1单纯结核性脓胸

2癌性胸水

3肺大泡

4肺囊肿

三操作方法

(一)经肋间闭式引流。最常见,多在床旁或抢救现场使用。

(二)经肋床闭式引流。少用,适用于急性化脓性脓胸、亚急性化脓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脓液多而稠厚者,在手

术室进行。

(三)胸腔开放引流。最少用,主要适用于慢性脓胸脓、胸膜已增厚、纵隔已固定、每日脓液量少于20ml者。

(四)部位:气体—多采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液体—多采用腋中线6、7、8肋间。

四观察内容:1 管道是否通畅:脱出至皮下,血块或脓块堵塞,扭曲,

2 是否漏气:有无气泡排出。

漏气:轻度—用力咳嗽有少量气泡排出;

中度—深呼吸时有气泡排出;

重度—平静呼吸有气泡排出。

3 液体性质、量:胸外伤患者如每小时引流量大于200ml 连续3小时及以上,则为进行性血胸。

五拔管指征

1 连续观察24小时无漏气

2 连续观察24小时液体量小于50ml

连续观察24小时脓液量小于10ml

3 胸片示肺复张良好.

六注意事项

1 麻醉要充分,操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过强。不要损伤肋间血管。

2 胸膜切开不要过大。安放引流管前要将末端钳闭,待管周密封,并接通水封瓶之后方可放开。

3 排气、排脓、排液不要过快,以防引起纵隔摆动及复张性肺水肿。

4 置管后,病人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要经常鼓励病人

咳嗽及深呼吸,以促进肺早日复张。

3引流瓶要低于病人胸腔至少60ml每当搬动病人、抬高或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牢记夹闭引流管之后再行操作。

4选用的引流管不可过细、过软,内径不要小于0.8cm,

插入胸内段以2-5cm为宜,内端置于胸腔后外侧,胸内段应剪1-2个侧孔,剪侧孔注意不得超过管径的1/2。5引流管浸入水下不得过深过浅,一般以2cm为宜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37458

第一节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情况。 2.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垂危难以耐受穿刺者。 2.对局麻药过敏者。 3.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 4.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科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穿刺点的选择与定位:若是胸腔抽气则多选在锁骨中线第 2 前肋间,若是抽液则多选在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第7、8肋间。若为包裹积液或少量积液穿刺,则要依据胸透或正侧位胸片、超声定位。多发性肺大泡反复气胸导致胸壁粘连的必需根据影响学资料确定穿刺点,防止误穿肺大泡导致张力性气胸。 (2)胸腔穿刺包、局麻药物等物品。 (3)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体位:抽取胸腔积液时一般为坐位,嘱患者跨坐在椅子上,面朝椅背,可如病情较重可取半卧位。抽气时一般选取半卧位。 (2)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用1%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先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丘,然后将麻药向胸壁深层浸润至壁胸膜,待注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证实已进入胸腔后拔出麻醉针头。 3.手术步骤 (1)局部麻醉后,应用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进入,针头应沿着肋间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志,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感到落空感,表明针头已进入胸腔。也可采用带有一定负压的注射器,以便更好地显示针头是否进入胸膜腔。 (2)当术者调整好针头位置,可以顺利地抽出气体或液体后,即由助手用血管钳在靠近皮肤表面将穿刺针固定,避免针头移位。穿刺针通过10cm长的乳胶管与一个30ml或50ml的注射针管连接。待注射针管抽满时,由助手用另一把血管钳夹闭乳胶管,取下注射针管排出气体或液体,如此可以避免空气进入胸腔。然后注射针管再连接上乳胶管继续抽吸。 【注意事项】 1.穿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脉搏状况,对于有紧张心理的个别病人应事先消除畏惧,可予穿刺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镇痛。穿刺过程中如发生晕针或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穿刺针进入胸腔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肺组织。一般以针头进入胸腔 0.5~1.0cm为宜。在抽吸过程中,肺的复张牵拉刺激会导致病人咳嗽,应将针头迅速退到胸壁内,待病人咳嗽停止后再进针抽吸。

胸腔闭式引流术记录

病历续页 姓名性别男年龄65岁住院号3070083 2006/6/20 10:30am 胸腔闭式引流术 仔细查看患者胸片,结合患者病史、体征,确定患者为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50%,有胸腔闭式引流指针;经刘主任审定确定无误后,遂后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同意书;9:30am,患者取半卧位,拟定左腋前线第五肋间为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带手套、铺巾,取2%利多卡因10ml为麻醉药,麻醉满意后,取手术刀片沿肋骨走行切开皮肤致皮下约0.8cm,长约1cm,取血管钳顿性分离进入胸腔,即刻大量气体溢出,患者顿时感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减轻,随即用止血钳钳住气囊尿管送入胸腔致壁胸膜下5cm,拔出血管钳,向气囊导管注气端注入气体20ml,将气囊导管连接端连接于事先准备好的气胸箱,可见大量气泡从液面下溢出。术毕,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避免死腔形成,既固定气囊尿管,同时也防止了气囊尿管滑出胸腔,碘伏消毒创口,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患者稍感切口疼痛,嘱患者不要剧烈咳嗽,必要时服用可待因等药止咳、曲马多等药止痛,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以便作出处理。操作医师:xx主治医师、xx 医师。 2006/6/20 2pm 患者自感心累、气促症状明显减轻,查:心率约90次/分,呼吸约20次/分,气管恢复居中位,左肺呼吸音也有所恢复,左侧胸壁扪及少量皮下气肿,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气胸箱内仍可见大量气体溢出,患者胸痛症状轻微,暂未口服止痛药,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2006/6/21 8am 患者昨晚感左侧手术处疼痛,经口服曲马多止痛后症状减轻,夜间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不易咳出,查心率约90次/分,呼吸约20次/分,气管恢复居中位,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无确切干湿罗音,胸壁皮下气肿未有扩大,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气胸箱内仍可见气体溢出,但较入院时有所减少,现病情好转,继续观察。 2006/6/22 8am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泗张中心卫生院病历续页第 3 页精品文档交流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 式引流术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完整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一.适应症 1.外伤性血胸,中等量以上积血。 2.张力性或闭合性及自发性气胸,经穿刺抽气后又很快增加,或病人需呼吸机辅助通气者。 3.腐败性脓胸、脓气胸、或预计脓液不能自行吸收者。 4.胸部常规手术后。 5.食管、气管胸膜瘘。 6.部分原因不明的大量胸腔积液。 二.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不良者。 2.肿瘤晚期、严重恶液质。 3.胸部切口瘢痕附近。 三.操作步骤 1.仔细进行胸部检查,病人状况和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引流恰当的部位。选择适当大小的引流管,为排气内径0.5cm即可。为排除胸腔积液,要求内径在1cm左右,管前端剪成鸭嘴状,并在近前端剪1~2个侧孔,引流管应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 2.确定引流安放部位:为排气目的,常选择锁骨中线第二或三肋间。为排液目的,一般选择腋中与腋后之间,胸腔或脓腔的低位,常选第七、八肋间。最常用肋间插管法。 3.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预定引流部位沿肋骨上缘切2~3cm 小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后,以血管钳分开胸壁肌层。于肋骨中央戳破壁层胸膜后,感觉阻力突然减弱,可见切口有液体或气体溢出。 4.用大血管钳平行夹住引流管鸭嘴部,送入胸腔。远端用血管钳夹闭。 5.将引流管连接水封瓶,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调整好引流管在胸腔内的长度,一般在2.5~5cm,间断缝合切口,用7号线将引流管固定在胸部皮肤上,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四.注意事项 1.操作时,胸膜切口不宜过大,引流管远端夹闭可靠,进管要迅速。 2.胸腔内大量积液时,不应一次放液过多过快,避免纵隔摆动。 3.对于支气管瘘者,切开后应尽快吸出脓液,防止脓液倒流引起感染扩散或窒息。 4.防止引流管脱出,搬运病人或病人活动时注意勿予牵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阻塞不通,及时处理。随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观察有无漏气。 5.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利于肺复张和液体排出。 6.拔管时机及方法原则上是胸腔内已无积气或积液,肺膨胀良好,即可拔管,一般24~72小时。拔管时准备5~6层凡士林纱布,铺于无菌纱布及棉垫上,创口消毒,拆除固定缝线后,嘱病人深呼吸,于深吸气末迅速将引流管拔出,立即将准备好的敷料覆盖,加压包扎此时病人再正常呼吸。 五.临床意义 1.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可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液体,维持胸膜腔内的负压状态,使肺处于正常的膨胀和气体交换状态。 2.通过对引流物的观察,可以判断胸腔内脏器的病变及治疗效果。 六.常见并发症 1.出血多系肋间血管损伤所致。经肋间引流时紧靠下一肋骨上缘进管多可避免。一旦出血,轻者可用止血药物即可,如出血较多,应输血、补充血容量应用止血药物,甚至扩大切口结

胸腔闭式引流术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 2.肝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 透明塑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2.麻醉与体位 1 1 2% (2)体位:半卧位。气 3.手术步骤 1 2 3cm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 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 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 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 周如脓腔仍未闭合, 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3、。 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因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2、水封瓶因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结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引流液 量增多,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因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注意保证引流管与引 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管低于胸膜腔, 拔出引流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记录13070讲课稿

胸腔闭式引流术记录 13070

病历续页 姓名性别男年龄 65岁住院号 3070083 2006/6/20 10:30am 胸腔闭式引流术 仔细查看患者胸片,结合患者病史、体征,确定患者为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50%,有胸腔闭式引流指针;经刘主任审定确定无误后,遂后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同意书;9:30am,患者取半卧位,拟定左腋前线第五肋间为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带手套、铺巾,取2%利多卡因10ml为麻醉药,麻醉满意后,取手术刀片沿肋骨走行切开皮肤致皮下约0.8cm,长约1cm,取血管钳顿性分离进入胸腔,即刻大量气体溢出,患者顿时感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减轻,随即用止血钳钳住气囊尿管送入胸腔致壁胸膜下5cm,拔出血管钳,向气囊导管注气端注入气体20ml,将气囊导管连接端连接于事先准备好的气胸箱,可见大量气泡从液面下溢出。术毕,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避免死腔形成,既固定气囊尿管,同时也防止了气囊尿管滑出胸腔,碘伏消毒创口,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患者稍感切口疼痛,嘱患者不要剧烈咳嗽,必要时服用可待因等药止咳、曲马多等药止痛,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以便作出处理。操作医师:xx主治医师、xx医师。 2006/6/20 2pm 患者自感心累、气促症状明显减轻,查:心率约90次/分,呼吸约20次/分,气管恢复居中位,左肺呼吸音也有所恢复,左侧胸壁扪及少量皮下气肿,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气胸箱内仍可见大量气体溢出,患者胸痛症状轻微,暂未口服止痛药,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2006/6/21 8am 患者昨晚感左侧手术处疼痛,经口服曲马多止痛后症状减轻,夜间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不易咳出,查心率约90次/分,呼吸约20次/分,气管恢复居中位,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无确切干湿罗音,胸壁皮下气肿未有扩大,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气胸箱内仍可见气体溢出,但较入院时有所减少,现病情好转,继续观察。 2006/6/22 8am 川西南石油医院病历续页第 3 页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目的: 1、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无菌水封瓶、无菌生理盐水1000ML或一次性无菌胸腔闭式引流瓶、无菌棉签、0.5%碘伏或安尔碘、垫巾、止血钳2把、清洁手套、弯盘、胶布、别针、或S 挂钩、笔。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1、嘱患者不要拔出引流管及保持密闭状态,引流瓶低于胸腔。 2、每隔2-3小时做深呼吸锻炼8-10次,促进肺膨胀,将多余的气体、液体排出。 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拖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如引流液量增多时, 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注意保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 牢固紧密,切勿漏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7、如接负压吸引时,注意压力不得过高。 8、拔除引流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 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相关知识: 1、胸腔闭式引流目的:1.引流胸腔积气、积血和积液。2.重建胸腔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 位置。3.促进患侧肺膨胀,防止感染。 2、气胸分类:1.闭合性气胸。2.开放式气胸。3.张力性气胸。 3、胸腔闭式引流置管位置:1.积气: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或腋中线第3肋间置管引流。 2.引流积液:腋中线6-8肋间插管。 3.脓胸:常选择脓液聚积的最低位置置管。 4、适应症:1..胸部开放伤的创口经处理后,应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以引流胸膜腔可能 产生的积血、积液,观察有否持续出血,预防感染。2.创伤性或自发性张力性气胸、部分闭合性气胸均应做胸腔闭式引流。 5、禁忌症:1.凝血功能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2.穿刺部位的胸壁组织有急性化脓感染者。 3.不合作或有精神病的患者。

胸腔闭式引流术同意书

勐腊县第二人民医院 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诊断 患者侧胸腔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指经胸壁放置引流管将胸腔内的积气、积液排出以促进肺复张和恢复,其末端连接水封瓶,主要适应症为大量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血气胸、急性脓胸、肺及其他胸腔大手术后,如系急性脓胸,术中宜取分泌物作常规检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 手术目的; 1. 引流胸腔积液、积气、减压,缓解症状。 2. 减轻和预防胸膜粘连、增厚。 3. 减轻肺不张。 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 1.麻醉药物过敏,药物毒性反应或其他麻醉意外; 2.心血管并发症,如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发生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跳呼吸骤停等; 3.胸膜反应:如胸闷、心悸、头晕、出汗、低血压休克等; 4.胸壁切口部位局部出血、渗液、渗血、感染或血肿形成; 5.术中损伤肺脏,导致气胸、血胸、血气胸、皮下气肿,或已存在的上述病情加重,危机生命; 6.置管过程中损伤其他组织、器官; 7.置管失败,或置管位置不佳,引流不畅,必要时二次置管; 8.置管后复张性肺水肿,严重时危及生命; 9.术中损伤或置管刺激肋间神经,导致术后疼痛、麻木等; 10.胸腔引流液持续增多,或肺持续漏气而不能撤管; 11.置管处皮肤坏死、窦道形成、胸膜粘连,撤管后伤口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影响美观; 12.其他。 我们将尽力避免和减少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上述意外,我们将会立即采取对应措施,望家属协助配合。若同意,请签字。 患者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如果患者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请其授权的亲属在此签名: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 签名日期年月日 医生签名 签名日期年月日

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流程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气胸、血胸经穿刺抽吸无效者。 2.急性脓胸需持续排脓者。 3.脓胸并发支气管胸膜瘘者。 4.胸外伤、肺及其他胸腔内手术后。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肝性胸水,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 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一般是外径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是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闭式肋间插管法 (1)引流液体,在腋中、后线之间第6~8肋间做切口;引流气体,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做切口。 (2)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局部浸润麻醉直达胸膜。 (3)在肋骨上缘做一长1~2cm小口,用血管钳分开肌层直达胸膜腔。 (4)将一开有侧孔、内径较大的硅胶管,经切口插入胸膜腔内4~5cm。 (5)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连接于无菌水封瓶。 (6)保证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2.闭式肋床插管法 (1)一般用于脓胸而脓液较黏稠者。 (2)患者取半卧位;先行脓胸穿刺,确定最低位后做好标记。 (3)局部浸润麻醉,顺肋骨方向做5~6cm切口,直达肋骨。剥离肋骨骨膜,剪除4~5cm长的一段肋骨。同时切除该段肋间神经并结扎肋间血管。 (4)再次穿刺确定脓腔位置,经肋骨床切开胸膜腔。 (5)在放入引流管前,探查脓腔,小心除去脓腔的粘连分隔,清除脓腔内的纤维素残渣,以利引流。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在切开脓腔后应迅速将脓液

吸出,以免脓液经瘘口吸入肺内,发生窒息和感染扩散。 (6)应使用直径在1cm以上的韧性硅胶管,将有侧孔的一端放置在胸膜腔内。 (7)分层缝合胸壁各层,并固定引流管,连接水封瓶。 术后处理: 1.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2.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不使受压、扭转。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 3.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min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 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4.可将水封瓶与另一水封瓶串联后,间断进行负压吸引,一般使用 10~20cm水柱的负压。 5.逐日记录引流量及其性质和变化,更换水封瓶。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6.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体位,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使引流充分。 7.如系急性脓胸,术中应取分泌物做常规检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 8.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膜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引流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引流口,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管,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装置。 9.定期做胸部X线片或超声检查,了解肺膨胀和胸膜腔积液情况。 10.撤除指征 (1)24~48h水封瓶内没有气泡溢出。 (2)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胸液<50ml,脓液<10ml。 (3)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11.撤除方法 (1)剪除引流管固定线。 (2)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拔出引流管。 (3)拔出后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引流伤口,用胶带固定。婴幼儿患者为防止气胸可另预置荷包线,拔出引流管后立即收紧荷包线并打结以封闭创口。 (4)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异常。 并发症: 1.肋间血管、神经损伤。 2.胸膜反应,胸膜炎。 3.血、气胸。 4.心脏、大血管损伤。

胸腔闭式引流术1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适应证急性脓胸、胸外伤、肺及其他胸腔大手术后、张力性气胸。禁忌证结核性脓胸。 操作方法: 1.患者取斜坡卧位。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线胸片或超声检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麻。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麻醉剂),置入较大橡胶管。引流管伸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1]1.肋间插管法:(1)病人取半坐位或平卧位,如以引流液体为主,则患侧可抬高30度-45度。以1%普鲁卡因20ml,先作插管处皮肤、皮下及肌层浸润;至少有一半麻醉药注射在胸膜外(注射针在抽得气体或液体时,为胸膜腔内,针头稍退出在不能抽得气体或液体处,即为胸膜外)。(2)选择一根适当的引流管(引流气体则口径可稍小,引流浓液的口径宜大些),引流管一端剪成弧形,距顶端1cm,再开一侧孔。根据注射麻醉剂针头进入胸膜腔的距离。可了解患者胸壁的厚度。在引流管侧孔远端,在以胸壁厚度加1cm 处,以丝线作标记,即引流管应插入胸膜腔之深度(丝线平皮肤处)。(3)一切准备好之后,于皮肤浸润麻醉处切开1.5-2.0cm,以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肌层,直至胸膜腔,并扩大胸膜上的裂口。以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弧形端,经切口插入胸膜腔。将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观察有无气体或液体溢出。如果引流通畅,将引流管调整至适当深度(即丝线标记处),即可缝合皮肤切口,并固定引流管,以免滑脱。切口以消毒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引流管必须垂直于皮肤,以免造成皮肤压迫性坏死。(4)水封瓶为一广口玻璃瓶,以橡胶瓶塞密封瓶口,瓶塞上穿过长、短各一两根玻璃管。长玻璃管一端,应与胸腔引流管连接,另一端应在瓶内水面下2cm。引流瓶应较胸膜腔低50-60cm。瓶内应放置消毒盐水或冷开水,放入水后应作标记。根据引流瓶外的刻度(标记),可以随时观察及记录引流量。每日应更换引流瓶内消毒水一次。引流管必须保持通畅。若引流管通畅,则长玻璃管内液面,随病人呼吸而上下波动。液面波动停止,则表示引流管已被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经常挤压胸腔引流管,是一保证引流通畅的有效方法。引流过程中,应严观察患侧呼吸音,和必要时作胸部X线检查,了解引流后肺膨胀情况。若引流后未达到肺完全膨胀,应即时更换引流部位。引流液体的性质和量,应详细记录,随时根据情况,作相应检查,如细菌培养及药敏;乳糜定性等,然后作进一步处理。引流气体者,停止排气24小时后;胸腔引,流液24小时内少于100ml,则可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时,应先清洁皮肤,及引流管近皮肤段,剪断固定丝线后,嘱病人深呼气后摒住,以8层凡士林油纱布堵塞伤口,迅速拔出引流管,并以宽胶布封贴敷料,以免拔管后,外界空气漏入,再造成气胸。(5)也可采用有侧臂的套管针,引流管的粗细,必须能通过侧臂进入。切开皮肤后,将套管针插入(应沿该肋间,下一肋骨上缘进入)胸膜腔,引流管末端应以血管钳夹住,当套管针退出时,顶端经侧臂插入,在引流管进入胸膜腔后,将套管针全退出,同样将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并缝合皮肤切口,固定引流管。(6)若气胸经

胸腔闭式引流术记录

病历续页 姓名性别男年龄 65岁住院号 3070083 2006/6/20 10:30am 胸腔闭式引流术 仔细查看患者胸片,结合患者病史、体征,确定患者为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50%,有胸腔闭式引流指针;经刘主任审定确定无误后,遂后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同意书;9:30am ,患者取半卧位,拟定左腋前线第五肋间为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带手套、铺巾,取2%利多卡因10ml为麻醉药,麻醉满意后,取手术刀片沿肋骨走行切开皮肤致皮下约0.8cm,长约1cm,取血管钳顿性分离进入胸腔,即刻大量气体溢出,患者顿时感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减轻,随即用止血钳钳住气囊尿管送入胸腔致壁胸膜下5cm,拔出血管钳,向气囊导管注气端注入气体20ml,将气囊导管连接端连接于事先准备好的气胸箱,可见大量气泡从液面下溢出。术毕,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避免死腔形成,既固定气囊尿管,同时也防止了气囊尿管滑出胸腔,碘伏消毒创口,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患者稍感切口疼痛,嘱患者不要剧烈咳嗽,必要时服用可待因等药止咳、曲马多等药止痛,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以便作出处理。操作医师:xx主治医师、xx医师。 2006/6/20 2pm 患者自感心累、气促症状明显减轻,查:心率约90次/分,呼吸约20次/分,气管恢复居中位,左肺呼吸音也有所恢复,左侧胸壁扪及少量皮下气肿,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气胸箱内仍可见大量气体溢出,患者胸痛症状轻微,暂未口服止痛药,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2006/6/21 8am 患者昨晚感左侧手术处疼痛,经口服曲马多止痛后症状减轻,夜间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不易咳出,查心率约90次/分,呼吸约20次/分,气管恢复居中位,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无确切干湿罗音,胸壁皮下气肿未有扩大,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气胸箱内仍川西南石油医院病历续页第 3 页可见气体溢出,但较入院时有所减少,现病情好转,继续观察。

胸腔闭式引流术简介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引流可分为经肋间闭式引流、经肋床闭式引流、胸腔开放引流。 一适应症 1各种剖胸术后 2张力性气胸 3中量以上血胸/气胸 4急性化脓性脓胸 5结核性脓胸合并混合感染 6支气管胸膜瘘 7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 8食管破裂 二禁忌症 1单纯结核性脓胸 2癌性胸水 3肺大泡 4肺囊肿 三操作方法

(一)经肋间闭式引流。最常见,多在床旁或抢救现场使用。 (二)经肋床闭式引流。少用,适用于急性化脓性脓胸、亚急性化脓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脓液多而稠厚者,在手 术室进行。 (三)胸腔开放引流。最少用,主要适用于慢性脓胸脓、胸膜已增厚、纵隔已固定、每日脓液量少于20ml者。 (四)部位:气体—多采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液体—多采用腋中线6、7、8肋间。 四观察内容:1 管道是否通畅:脱出至皮下,血块或脓块堵塞,扭曲, 2 是否漏气:有无气泡排出。 漏气:轻度—用力咳嗽有少量气泡排出; 中度—深呼吸时有气泡排出; 重度—平静呼吸有气泡排出。 3 液体性质、量:胸外伤患者如每小时引流量大于200ml 连续3小时及以上,则为进行性血胸。

五拔管指征 1 连续观察24小时无漏气 2 连续观察24小时液体量小于50ml 连续观察24小时脓液量小于10ml 3 胸片示肺复张良好. 六注意事项 1 麻醉要充分,操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过强。不要损伤肋间血管。 2 胸膜切开不要过大。安放引流管前要将末端钳闭,待管周密封,并接通水封瓶之后方可放开。 3 排气、排脓、排液不要过快,以防引起纵隔摆动及复张性肺水肿。 4 置管后,病人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要经常鼓励病人 咳嗽及深呼吸,以促进肺早日复张。 3引流瓶要低于病人胸腔至少60ml每当搬动病人、抬高或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牢记夹闭引流管之后再行操作。 4选用的引流管不可过细、过软,内径不要小于0.8cm,

胸腔闭式引流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海南分院 保亭县人民医院 同家属、单位术前或操作前谈话记录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工作单位家庭地址住院日期 诊断 拟定手术 或操作 对手术中及手术后操作中及操作后可能发生地问题加以说明1)麻醉药物过敏,药物毒性反应或其他麻醉意外; 2)心血管并发症,如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发生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包填 塞、心跳呼吸骤停等; 3)胸膜反应:如胸闷、心悸、头晕、出汗、低血压休克等; 4)胸壁切口部位局部出血、渗液、渗血、感染或血肿形成; 5)术中损伤肺脏,导致气胸、血胸、血气胸、皮下气肿,或已存在的上述病情加重,置 管过程中损伤其他组织、器官; 6)置管失败,或置管位置不佳,引流不畅,必要时二次置管; 7)留置胸引管折叠、折断、遗留、堵塞、滑脱等; 8)置管后复张性肺水肿,严重时危及生命; 9)术中损伤或置管刺激肋间神经,导致术后疼痛、麻木等; 10)胸腔引流液持续增多,或肺持续漏气而不能撤管; 11)置管处皮肤坏死、窦道形成、胸膜粘连,撤管后伤口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影响美观; 12)除上述情况外,该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 家属特别注意的其他事项,如 医师签名:日期: 手术志愿书 病人姓名: 因患病经你院医师详细检查和诊断后,认为需要施行手术、操作,有关手术、操作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后遗症和意外以致危及生命等情况,你院医师已与我们详细讲清,家属和单位完全明白了解,并要求你院医师施行手术、操作。 此致保亭县人民医院病人家属签名: 与病人关系: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备注:请家属和单位慎重考虑,统一思想后填写此表,并交病区附在病案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