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舌苔舌象诊断疾病

观舌苔舌象诊断疾病
观舌苔舌象诊断疾病

观舌苔舌象诊断疾病

舌诊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

舌头振颤:对着镜子吐舌头,如果舌头微微颤动,很可能是精神紧张、体力衰退的征兆。中医医学专家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七成以上的人都不会在振颤初期意识到,等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建议你尽快调整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合理饮食,否则很快会面临神经衰弱的危险!

舌头发紫:当血液中含有大量废物、体内水分供应不足时,缺氧血和含氧血就会混在一起,使得血管变成紫色。如果除了舌头发紫,你还会感觉肩膀僵硬和腰痛,只能说明你体内的毒素已经沉积太多!不妨坚持一周清淡饮食,做做桑拿,保持规律、轻度的有氧运动,毒素很快就能排出。

草莓舌辨病法:患者出现舌面乳头增大、红肿,样子像红色的草莓即称作草莓舌。此刻如伴见高热及皮肤生出猩红色密集细小疹点等症,很可能患上了猩红热病。

舌苔太厚:舌头上的舌苔就像豆腐渣一样很容易被刮去,可能是肠胃功能不良或饮食过量。如果这样的舌苔一直都有,最好去消化科,让医生帮你降降胃火。

燥苔: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舌苔太薄:舌苔不明不白脱落,舌头表面颜色班驳不均,医学上将这称为“地图舌”。韩国医学家专家指出,过敏体质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在春、秋两季比较常见。“地图舌”的出现预示你的抵抗力正在下降,建议你在这段时间内远离花粉、海鲜、小昆虫等过敏源,以免“中招”。

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舌苔薄黄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舌苔泛黄:舌苔泛黄很可能是感冒病毒入侵的信号!一定要注意保暖,多吃南瓜、牛肉等温热食物,晚上临睡前冲杯热牛奶,它能在胃中形成一层蛋白膜,防止细菌入侵。

舌苔泛黑:舌苔隐隐发黑,很可能是体温升高的缘故!体温升高不见得就是发烧,剧烈运动、怒火中烧都能让舌苔泛黑。洗个热水澡,做些舒缓运动,就能有效降低体温。

第五章 中医学的诊法

第五章中医学的诊法 第五章中医学的诊法 第一节诊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 第二节望诊:望神色形态、局部望诊、舌诊 第三节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第四节问诊:问主诉、问病史(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妇女、问小儿)。 第五节切诊:脉诊、腹诊、按肌肤 第五章中医学的诊法 1、掌握望神技巧及得神、失神、少神和假神的鉴别要点; 2、掌握常色和各种病色所主病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3、掌握舌诊的方法,能够识别临床常见舌象; 4、掌握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 5、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 7、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常见病态脉象(浮、沉、迟、数、实、洪、细、弦、紧、滑、涩、濡、不规则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并能够基本上辨识; 第一节 诊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 一、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 三)知常达变 二、运用原则 一)内外详查 二)四诊合参 第二节望诊 一、望神色形态 (一)望神

通过观察人的面色形体、眼神、神志、语言、呼吸、饮食等,了解神的变化。 (1)得神 又称有神。病人神志清楚,面色荣润,两目灵活明亮,呼吸调匀,语言清晰,反应灵敏,活动自如。提示机体精力充足,正气未伤,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2)少神 病人精神倦怠,两目无神,面色少华,少气懒言,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 第二节望诊 (一)望神 (3)失神 病人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形体赢瘦,两目呆滞无光,动作艰难,反应迟钝,呼吸气微;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搓空理线,喘息急促。提示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衰或严重障碍,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4)假神 多见大病、久病、重病之人,本已面色暗晦,精神萎靡,声低气弱,懒言少食,病久未见好转,突然见颧红如妆,目光转亮,精神转佳,言语转清,喋喋不休,思食索食等。提示乃病情恶化,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是阴阳离绝的危候,临终先兆。古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第二节望诊 一、望神色形态 (二)望色 1、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2、病色: 青色:寒证、痛证、气滞、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证,也见于戴阳证。 黄色:主湿证、虚证、黄疸。 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 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 (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

口腔黏膜病学_题库

口腔粘膜病题库-选择题 1、下列对基底膜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基底膜的超微结构是一种膜 B、基底膜是胶原纤维与致密板、透明板连接的纤维复合物 C、基底膜是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界面结构 D、基底膜主要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 E、基底膜是半透膜,便于物质交换 答案:A 2、口腔粘膜防御屏障包括 A、唾液屏障 B、上皮屏障 C、免疫细胞屏障 D、免疫球蛋白屏障 E、以上都是答案:E 3、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称为 A、萎缩 B、坏死 C、溃疡 D、假膜 E、丘疹 答案:C 4、糜烂是 A、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B、粘膜上的实体性突起 C、粘膜内贮存液体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上皮的表浅缺损 答案:E 5、口腔粘膜疱性损害疱壁的厚薄取决于 A、疱内液量多少 B、疱的部位在皮下还是皮内 C、疱的数量 D、疱的大小 E、疱基底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答案:B 6、萎缩是 A、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B、上皮变薄 C、上皮的部分损伤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答案:B 7、复发性唇疱疹愈合后 A、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B、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C、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D、不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8、复发性唇疱疹的治疗,最有效的是局部使用 A、氢化可的松乳膏 B、新霉素乳胶 C、0.01%硫酸镁湿敷 D、5%无环鸟苷软膏 E、杆菌肽软膏 答案:D 9、下述哪一项临床表现符合口腔粘膜带状疱疹 A、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 B、各处成簇小水疱 C、单侧性皮肤-粘膜疱疹,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且疼痛明显 D、广泛糜烂 E、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 答案:C 10、颞下部皮肤发生带状疱疹,说明损害累及三叉神经哪一支 A、第一支 B、第二支 C、第三支 D、第一支及第二支 E、第二支及第三支 答案:B

舌头病例种类_附件

图解:正常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正常舌象,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象图解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图解: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图解: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临床常见舌象及主病

临床常见舌象及主病(见下表)

四、切诊 (一)正常脉搏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强不弱,缓和有力,不快不慢,不大不小,节律均匀柔和。成人一息4~5次(约72—80次/分);小儿一息6次(约90~110次/分),称平脉。 婴儿脉急救(120—140次/分),青壮年脉有力,老年人脉多弦,妇女脉弱面稍快,运动员脉多迟缓,瘦人脉多浮,肥人多沉;春天脉多弦,夏天稍洪,秋季稍浮,冬季稍沉。还有脉位异常的“反关脉”“斜飞脉”等均属平脉。

临床常见相兼脉象与主病简表

切脉 〈内经〉分配脏腑: 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腹中。 右寸:肺,胸中。右关:脾、胃。右尺:肾、腹中。 王叔和分配脏腑: 左寸:心,小肠。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胃。右尺: 李濒湖分配脏腑: 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小肠。 右寸:肺,胸中。右关:胃、脾。右尺:肾、大肠。 张景岳分配脏腑: 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大肠。 右寸:肺,胸中。右关:脾、胃。右尺:肾、小肠。 五脏平脉 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搏浮涩而短,肝脉弦长而和。脾脉缓大而敦。肾脉沉软而滑。又有反关脉在关后,必反其手而诊之,当询其平日何如脉象。 男女异脉 男子阳为主,两寸常旺于尺,女子阴为主,两尺常旺于寸。乃其常也,反之者病。 无病经脉 经者常也,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来四至,为和平之象,或向以五至为闰息,如岁运三年一闰,是我之息长,非彼之脉搏败也。 脉分四时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七怪脉歌 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 弹石硬来寻即散,鱼翔似有亦似无。 虾游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湧如羹。 旦占夕死不须药,搭指散乱如解索。 八脉该二十八脉象 〈浮〉为阳为表。 浮而中空为芤,主失血。 浮而拨指为革,主阴阳不交。 浮而不紧为散,主气散。

口腔粘膜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固定性药疹:变态反应性口炎的一种(1分)指服用或接触相同变应原后(1分),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形式发生病损。 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 科布内现象:某些皮肤病(如BD、LP、银屑病、感染性湿疹性皮炎)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反应,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受到搔抓或外伤或衣物的压力(皮带)的刺激后,即出现上述皮肤病典型损害的现象。 口腔粘膜危险区:指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黏膜的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发生在这些部位的口腔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癌变可能性。 口腔白斑病: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性损害,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均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是癌前损害。 二:填空 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的好发部位为唇部和口周。 抗生素性口炎的病损特征可以表现为萎缩性损害(红斑损害)或假膜性损害。 滤泡型唇炎的典型临床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 扁平苔藓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为珠光白色的网纹或斑块,累及的部位常具有对称性。 按照中国黏膜病协作组的分类标准,非均质型白斑包括结节型、疣状型、和颗粒型。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可分为轻型、疱疹样型、重型三型。 创伤性溃疡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首先去除局部创伤(刺激)因素。 艾滋病的口腔表征有真菌感染、毛状白斑、Kaposi肉瘤、口腔疱疹、艾滋病相关性牙周病变等。 三:问答题 1.试述寻常型天疱疮在口腔黏膜上的病损特点。 答:无愈合倾向的大面积糜烂面、尼氏征阳性、揭皮试验阳性、探针试验阳性。 2.如果某位患者被诊断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你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病史以确定其是否患有白塞病的可能。 答:1)外生殖器是否出现复发性的巨型溃疡 2)眼睛是否出现病变如眼球前段病变、眼球后段病变等 3)皮肤是否出现损害如结节性红斑、痤疮、科布内现象、皮肤针刺反应阳性等 4)是否出现其他系统性疾病如关节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 一:名词解释 药敏性口炎: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过敏体质者的黏膜上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 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 口腔白斑病: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性损害,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均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是癌前损害。 尼氏征: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表正常的皮肤或黏膜,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在口腔内,用舌舔及黏膜,可使外观正常的黏膜表层脱落或撕去,这些现象称尼氏征。为寻常性天疱疮的典型临床特点之一。 口腔粘膜危险区:指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黏膜的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发生在这些部位的口腔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癌变可能性。 二:填空 雪口病的临床病损特点是充血发红黏膜上的凝乳状白色假膜。 寻常型天疱疮的临床诊断依据在于尼氏征阳性、揭皮试验阳性、探针试验阳性和大面积糜烂。 滤泡型唇炎的典型临床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 扁平苔藓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为珠光白色的网纹或斑块。 口腔黏膜疾病中属于癌前损害的疾病有白斑病和赤斑病。 按照中国黏膜病协作组的分类标准,非均质型白斑包括溃疡型、疣状型和颗粒型。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的好发年龄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口腔黏膜上的水疱、糜烂或溃疡的分布特点是成蔟。

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舌象、脉象特点分析

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舌象、脉象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布氏菌病的中医舌象及脉象变化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40例急性期布氏菌病的舌象及脉象进行频数分析观察临床常见舌脉特点,并结合其证候特征以了解其变化规律。结论舌质以舌质淡、舌质红等为主,舌苔以厚腻苔为主;脉象以濡、缓为主。二者共同反映急性期布氏菌病患者病因以湿热病邪为主。 标签:布氏菌病;舌象;脉象 布氏菌病又称波浪热,或马耳他热、地中海弛张热等,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曾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广泛流行,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世界该病疫情又开始回升,现已有40~50个国家和地区人、畜问疫情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及畜牧业的发展[1]。西医单纯抗菌治疗布氏菌病存在疗程长,慢性化,反复发作等困难,而目前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布氏菌病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2]。临床多通过临床症状收集进行其证候特征的分析,本文对该病急性期患者舌象及脉象的进行收集,并进行频数分析等以进一步进行病因病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3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传染病医院住院布氏菌病患者共140例,男104例,女36例,年龄20~60岁,平均(43.88±11.65)岁。 1.2纳入标准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3]。 1.3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肾、肺、内分泌、血液、代谢及胃肠道严重原发病者;或精神病患者;②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或多种药过敏的患者;④年龄:小于18岁,大于65岁者;⑤发病6个月以内。 1.4方法按中医四诊收集临床资料,舌诊脉诊判断依据国家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所论述的内容进行,对晨起患者进行舌象、脉象收集并进行记录。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討论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中医诊察方法。三千多年的中医舌诊历史表明,舌在五官九窍中反映内在脏腑病变最为全面、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

胃病患者得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 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得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她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得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得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她不舒服得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得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得调养,异常舌苔与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得淡红色,且无其她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得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得人舌面上得舌苔出现不规则得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得地方有薄苔,有得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她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得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得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 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得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得,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得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得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得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得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得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与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得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舌红、苔厚、便秘有得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与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得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得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与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与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就是中医辨证论治得特色所在。 一、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

口腔黏膜病学综合整理考试题库

口腔黏膜病学 [A1型题] 1.不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是 A.口腔结核 B.复发性疱疮性口炎 C.愿发性疱疮性口炎 D.鹅口疮 E.天疱疮 2.原发性疱疮性口炎的病因是感染了 A.HSVⅠ B.HSVⅡ C.HIVⅠ D.HIVⅡ E.柯萨奇病毒A4 3.引起口腔单纯疱疹的主要致病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单纯疱疹病毒 C.变形链球菌 D.柯萨奇病毒A16 E.白色念珠菌 4.疱疹性龈口炎的病因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立克次体 E.衣原体 5.坏疽性口炎的发病原因可能是 A.局部创伤 B.维生素缺乏 C.口腔卫生不良 D.病毒感染 E.特殊细菌感染 6.I型单纯疱疹病毒复发感染的常见部位是A.颊黏膜 B.舌背黏膜 C.舌腹及舌侧缘黏膜 D.唇黏膜 E.唇红及周缘皮获 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成年人、老年人可引起A.唇疱疹 B.手-足-口 C.疱疮性咽峡炎 D.带状疱疮 E.水痘 8.下面哪种菌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A.白色念珠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双球菌 9.与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致病无关的因素有A.病原体毒力 B.病原体数量 C.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

E.机体的抵抗能力 10.不属于口腔念珠菌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 A.口干 B.烧灼感 C.疼痛 D.溃疡 E.味觉减退 11.口腔念珠菌病好发于新生儿的有 A.义齿性口炎 B.鹅口疮 C.抗生素口炎 D.念珠菌唇炎 E.念珠菌口角炎 12.哪种药物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A.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B.氯己定 C.西地碘 D.泼尼松, E.制霉菌素 13.不会发生恶变的疾病有 A.白斑 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扁平苔藓 D.口腔红斑。 E.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14.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首选的全身药物为 A.广谱抗生素 B.无环鸟苷 C.B族维生素 D.皮质类固醇 E.口炎冲剂 15.关于腺周口疮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损害常为多个大溃疡,罕见单发 B.溃疡直径为l~3cm或更大 C.常累及深层黏膜腺组织 D.溃疡周围组织红肿或微显隆起 E.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愈后可留瘢痕 16.复发性口疮是一种有自限性疾病,通常轻型复发性口疮患者病程为A.2~4天 B.7~10天 C.1个月 D.数月 E.一年之内 17.发作不频繁的较大的孤立阿弗它溃疡,用何种药物烧灼可促进愈合并止痛A.3%碘酊 B.70%酒精 C.50%三氯醋酸 D.3%过氧化氢 E.碘伏 18.治愈后会留下瘢痕的疾病是 A.创伤性血疱 B.口炎型口疮 C.疱疮性口炎

口腔黏膜常见病

培训资料(第一部分) 一、口腔黏膜常见病 (一)、疱疹性口炎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口腔、皮肤、眼、会阴、神经系统等部位,世界上1/3以上的人群曾患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及带病毒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胎儿还可经产道感染。HSV-1可能与口腔黏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关。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常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发病前常有疱疹病损患者接触史。 ①前驱期:有4-7天潜伏期,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 ③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假膜。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中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处,故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复发的口唇损害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并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附近发作。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包括阳光、局部机械损伤、感冒等;情绪因素也能促使复发。患者开始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在将要发生复发损害部位出现刺痛、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约在10多小时以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一般情况下,疱可持续24小时,随后破裂、糜烂、结痂。病程约10天,但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 [诊断]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口腔黏膜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浅溃疡,在口周皮肤形成痂壳。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全身反应轻。口角、唇缘及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

2.4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第四节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 (一)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望神是对人体生命活动总体观察和评估的重要内容,舌神是全身神气表现的一部分。 神气在舌象的表现主要在舌色和舌体运动方面。舌色红活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者为有神气;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便,为无神气,其中尤以舌色是否“红活”作为辨别要点。《形色外诊简摩》指出:“舌苔无论何色,皆属易治;舌质既变,即当察其色之死活。活者,细察底里,隐隐犹见红活,此不过血气之阻滞,非脏气之败坏也;死者,底里全变,干晦枯痿,毫无生气,是脏气不至矣,所谓真脏之色也。” 胃气的盛衰,在舌象上主要表现为舌苔的生长情况。舌苔中厚边薄,紧贴于舌面,苔底牢着;或苔虽松厚,刮之舌面仍有苔迹;或厚苔脱落,舌面仍有粘膜颗粒,有苔能逐生之象者,均属有根苔。有根苔是有胃气的征象。舌苔似有似无,甚则光剥如镜面;或苔厚松腐,四周如截,刮之即去,舌面光滑,苔垢不易复生者,为无根苔。无根苔提示胃气衰败,是无胃气的征象。 总之舌象有神气、有胃气者,表明正气未衰,病情较轻,或病情虽重,但预后良好,舌象表现无神气、无胃气者,多提示正气已虚,病情较重,或不易恢复,预后较差。 (二)舌体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人体是复杂的整体,舌象与机体的脏府、气血以及各项生理功能都有密切联系,但是,舌苔和舌体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病理意义各有所侧重。一般认为,舌体颜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的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舌体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寒热、邪正的消长。即《医门捧喝.伤寒论本旨>>所说:“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在临床诊病时,不仅要分别掌握舌体、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还应注意舌体和舌苔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舌体和舌苔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舌苔或舌体单方面异常一般无论病之久暂,意味着病情尚属单纯。如淡红舌而伴有干、厚、腻、滑、剥等苔质变化,或苔色出现黄、灰、黑等异常时,主要提示病邪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邪盛衰和消长等方面情况,正气尚未明显损伤,故临床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舌苔薄白而出现舌质老嫩,舌体胖瘦或舌色红绛、淡白、青紫等变化时,主要反映脏腑功能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以及运行的畅滞,成为病邪损及营血的程度等,临床治疗应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2.舌苔和舌体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主病为两者意义的综合。例如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舌体淡嫩,舌苔白润,主虚寒证;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多主热极津伤;青紫舌与白腻苔并见,提示气血瘀阻,痰湿内阻等病理特征。 3.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如淡白舌黄腻苔者,其舌淡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又常为湿热之征,舌色和苔色虽有寒热之别,但是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所以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可见上述之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特征。又如红绛舌白滑腻苔,舌色红绛属内热盛,而白滑腻苔又常见于寒湿困阻,苔和舌亦反映了寒、热二种病证,分析其成因可能是由于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故舌色红绛,但气分有湿则苔白滑而腻,又有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亦可见红绛舌白滑腻苔。所以,当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病理变化,病情一般比较复杂,舌象的辨证意义亦是二者的结合,临床诊疗中要注意处理好几方面的标本缓急关系,而不能轻易从舍。 (三)舌象的动态分析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象亦随之相应变化。外感病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邪由表入里;舌

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指口底舌腹的U形区(1分)、口角内侧黏膜的三角形区域(1分)、软腭复合体(1分),发生在这些部位的口腔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癌变可能性 科布内现象:某些皮肤病(如BD、LP、银屑病、感染性湿疹性皮炎)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反应(1分),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1分),在受到搔抓或外伤或衣物的压力(皮带)的刺激后,即出现上述皮肤病典型损害的现象(1分)。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①是指口腔黏膜接触了外界的过敏原后而导致的局部炎症性反应,见于过敏体质者。发病过程中还可能加杂化学毒性刺激因素的参与,②多属迟发型变态反应,③口腔治疗和修复材料、化妆品、药物局部使用均可导致发病。 固定性药疹:变态反应性口炎的一种,指服用或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形式发生病损。 斑:黏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大小不定,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无硬结改变。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1.5分);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1.5分)。口腔白斑病: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性损害(1分),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均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1分),是癌前损害(1分) 药敏性口炎: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1分),在过敏体质者(1分)的黏膜上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1分)。 尼氏征阳性: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表正常的皮肤或黏膜(1分),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1分);在口腔内,用舌舔及黏膜,可使外观正常的黏膜表层脱落或撕去(1分),这些现象称尼氏征。为寻常性天疱疮的典型临床特点之一。 斑:指皮肤黏膜上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小于2cm称为斑 斑片: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丘疹: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丘斑):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 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大疱: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脓疱: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如纤维瘤或痣。 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 萎缩:细胞组织的体积减小、数量不减少而发生的损害。 皲裂: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假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它不是组织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溃疡表面常有假膜形成。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

胃病患者得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 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得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她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得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得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她不舒服得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得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得调养,异常舌苔与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得淡红色,且无其她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得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得人舌面上得舌苔出现不规则得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得地方有薄苔,有得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她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得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得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 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得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得,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得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得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得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得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得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与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得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临床常见舌象及主病

临床常见舌象及主病(见下表)

四、切诊 (一)正常脉搏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强不弱,缓与有力,不快不慢,不大不小,节律均匀柔与。成人一息4~5次(约72—80次/分);小儿一息6次(约90~110次/分),称平脉。 婴儿脉急救(120—140次/分),青壮年脉有力,老年人脉多弦,妇女脉弱面稍快,运动员脉多迟缓,瘦人脉多浮,肥人多沉;春天脉多弦,夏天稍洪,秋季稍浮,冬季稍沉。还有脉位异常得“反关脉”“斜飞脉”等均属平脉。

临床常见相兼脉象与主病简表 切脉

〈内经〉分配脏腑: 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腹中。 右寸:肺,胸中。右关:脾、胃。右尺:肾、腹中。 王叔与分配脏腑: 左寸:心,小肠。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胃。右尺: 李濒湖分配脏腑: 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小肠。 右寸:肺,胸中。右关:胃、脾。右尺:肾、大肠。 张景岳分配脏腑: 左寸:心,膻中。左关:肝、胆。左尺:肾、膀胱、大肠。 右寸:肺,胸中。右关:脾、胃。右尺:肾、小肠。 五脏平脉 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搏浮涩而短,肝脉弦长而与。脾脉缓大而敦。肾脉沉软而滑。又有反关脉在关后,必反其手而诊之,当询其平日何如脉象。 男女异脉 男子阳为主,两寸常旺于尺,女子阴为主,两尺常旺于寸。乃其常也,反之者病。 无病经脉 经者常也,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来四至,为与平之象,或向以五至为闰息,如岁运三年一闰,就是我之息长,非彼之脉搏败也。 脉分四时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七怪脉歌 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 弹石硬来寻即散,鱼翔似有亦似无。 虾游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湧如羹。 旦占夕死不须药,搭指散乱如解索。 八脉该二十八脉象 〈浮〉为阳为表。 浮而中空为芤,主失血。 浮而拨指为革,主阴阳不交。 浮而不紧为散,主气散。 诗: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上彰。 芤似着葱知血脱,革如按鼓识阴亡。

口腔黏膜病学综合整理考试题库

口腔黏膜病学 [A1 型题] 1.不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是 A. 口腔结核 B. 复发性疱疮性口炎 C. 愿发性疱疮性口炎 D. 鹅口疮 E. 天疱疮 2. 原发性疱疮性口炎的病因是感染了 A. HSV B. HSW C. HIV I D. HIV D E. 柯萨奇病毒A4 3. 引起口腔单纯疱疹的主要致病菌为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单纯疱疹病毒 C. 变形链球菌 D. 柯萨奇病毒A16 E. 白色念珠菌 4. 疱疹性龈口炎的病因是 A. 细菌 B. 病毒 C. 真菌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5. 坏疽性口炎的发病原因可能是 A. 局部创伤 B. 维生素缺乏 C. 口腔卫生不良 D. 病毒感染 E. 特殊细菌感染 6. I 型单纯疱疹病毒复发感染的常见部位是 A. 颊黏膜 B. 舌背黏膜 C. 舌腹及舌侧缘黏膜 D. 唇黏膜 E. 唇红及周缘皮获 7.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在成年人、老年人可引起 A. 唇疱疹 B. 手-足-口 C. 疱疮性咽峡炎 D. 带状疱疮 E. 水痘 8. 下面哪种菌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A. 白色念珠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草绿色链球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E. 肺炎双球菌9. 与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致病无关的因素有 A. 病原体毒力 B. 病原体数量 C. 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 D. 龋病 E. 机体的抵抗能力 10. 不属于口腔念珠菌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 A. 口干 B. 烧灼感 C. 疼痛 D. 溃疡 E. 味觉减退 11. 口腔念珠菌病好发于新生儿的有 A. 义齿性口炎 B. 鹅口疮 C. 抗生素口炎 D. 念珠菌唇炎 巳念珠菌口角炎 12. 哪种药物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A. 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B. 氯己定 C. 西地碘 D. 泼尼松,巳制霉菌素 13. 不会发生恶变的疾病有 A. 白斑 B.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 扁平苔藓 D. 口腔红斑。巳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1 4 .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首选的全身药物为 A. 广谱抗生素 B. 无环鸟苷 C. B 族维生素 D. 皮质类固醇 E. 口炎冲剂 15. 关于腺周口疮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损害常为多个大溃疡,罕见单发 B. 溃疡直径为I?3cm或更大 C. 常累及深层黏膜腺组织 D. 溃疡周围组织红肿或微显隆起巳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愈后可留瘢痕 16.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有自限性疾病,通常轻型复发性口疮患者病程为 A. 2?4天 B. 7?10天 C. 1 个月 D. 数月 E. —年之内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 (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 (3)部位: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 (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的差异性、病损的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的损害称为重叠性) (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的可能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 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的丘疹。 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和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的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的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5)糜烂erosion:是黏膜的—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6)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7)肿瘤tumor: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的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12)鳞屑scale: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13)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