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共享》练习题

《信息资源共享》练习题
《信息资源共享》练习题

《信息资源共享》练习题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B)

(A)有用性

(B)经过人类组织的、有序的、可存取的信息的集合

(C)丰富度

(D)凝聚度

2.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是(A )

(A)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使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B)知识一旦物化为信息资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时,也就自然成为人类社会共同享用的精神财富。

(C)信息资源可以不断地反复利用、复制、传递和再生。

(D)信息资源是可以为一切人共同享用的。

3.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是(D )

(A)知识性

(B)共享性

(C)再生性

(D)A+B

4.在中国,藏书选择与补充通常包括( D )

(A)藏书的选择与收集

(B)藏书的复选与剔除

(C)藏书组织管理

(D)A和B

5.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是( D )

(A)图书馆

(B)信息中心

(C)信息资源生产商

(D)图书馆、信息中心和信息资源生产商

6.近现代图书馆产生、发展、兴盛的基本前提是( C )

(A)智慧与服务

(B)平等与自由

(C)公共与公益

(D)个性化与人性化

7.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内容是( C )

(A)网络信息资源服务

(B)数字信息资源服务

(C)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D)用户研究与教育

8.开展资源共享的唯一途径是(A )

(A)拥有可供共享的资源,具有共享资源的意愿,实施资源共享的计划。

(B)用最少的经费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和服务

(C)共享实物、人员或资金,包括馆藏资料、图书馆目录、工作人员的专长、存贮设施和计算机等设备。

(D)资源的交换或交流。

9.美国图书馆学家肯特认为“资源共享”最确切的意义是指Reciprocity, 在这里Reciprocity的正确译意应为(C)

(A)交换

(B)交流

(C)互惠

(D)分担

10.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是( B)

(A)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

(B)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

(C)提高图书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D)读者可获得更多的资料和服务

二、思考题

1.从图书馆的本质属性谈为什么“智慧与服务”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信念。

思考提示: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即是中介性,在图书馆利用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智慧能够赋予图书馆员以至高无上之力量,服务能够弘扬图书馆员的人生意义,因此,“智慧与服务”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信念。2.如何正确理解美国图书馆学家肯特(Allen Kent)关于“资源共享”的概念?

思考提示:肯特认为:“‘资源共享’最确切的意义是指互惠(Reciprocity),意即一种每个成员都拥有一些可以贡献给其他成员的有用事物,并且每个成员都愿意和能够在其他成员需要时提供这些事物的伙伴关系。”——此为理解的关键。3.你认为在目前环境下影响信息资源共享最终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思考提示:目前影响信息资源共享最终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观念障碍、经济障碍、政治障碍、文化障碍和技术障碍等

4.简述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

尽管国内外有关信息资源概念的界定五花八门,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各种概念归纳为广义的信息资源和狭义的信息资源两类: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含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因素。狭义的信息资源只限于信息本身,而不包括其他因素。

从图书馆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信息资源应当是信息的集合。

(二)信息资源应是有用的信息的集合。

(三)信息资源应是经过人类组织的、有序的、可存取的信息的集合。

这是信息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

(四)信息资源应是包括各种文献载体形式。

如文字、声像、缩微、数字信息等信息的集合。

因此,我们认为信息资源应定义为: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信息的集合。

5.简述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

(一)知识性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产物:信息资源的产生、发展、开发和利用等始终离不开人类的脑力劳动。信息资源又凝集着人类的智慧,积累着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一定的信息资源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和一定地区的知识水平。

(二)共享性

共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资源的产生总是建立在不断地继承和借鉴前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上的。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信息资源的创造者享有知识产权,但是知识一旦物化为信息资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时,也就自然成为人类社会共同享用的精神财富。信息资源可以不断地反复利用、复制、传递和再生。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使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正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之所在。

6.简述信息资源服务的理念

提示:

(一) 智慧与服务

智慧与服务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信念。

(二) 平等与自由

平等与自由,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原则。

(三) 公共与公益

公共与公益,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精神。

(四) 个性化与人性化

个性化与人性化,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观念。

7.简述信息资源服务的内容

具体而言,信息资源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这里所说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指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其中包括印刷型信息资源、书写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型信息资源等多种类型。

(二) 数字信息资源服务

这里所说的数字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数据库资源,其中包括自建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与特色文献数据库、共建的联合书目数据库与特色文献数据库、购买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等。

(三) 网络信息资源服务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网络版电子文献、网络数据库、其它因特网信息资源。

(四) 用户研究与教育

用户研究与教育主要包括用户需求调研、用户心理分析、用户服务评估、图书馆入门教育、图书馆导航、用户信息技能培训等

8.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我们可以将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概括为: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

(一) 任何用户(Any User)

一方面,任何用户应该享有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

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不论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向任何用户提供平等的信息资源服务。

(二) 任何时候(Anytime)

一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

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提供一天24小时、一年360天全天候开放。

(三) 任何地方(Anywhere)

一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

另一方面,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不应该受到图书馆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

(四) 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

一方面,用户应有机会利用任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另一方面,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应该建立尽可能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关系。

(五) 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

一方面,图书馆用户拥有自由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

另一方面,图书馆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时应该在法制的前提下自觉地抵制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审查。

三、名词解释

1.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就是依据图书馆情报机构的服务任务与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体系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

2.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最确切的意义是指互惠(Reciprocity),意即一种每个成员都拥有一些可以贡献给其他成员的有用事物,并且每个成员都愿意和能够在其它成员需要时提供这些事物的伙伴关系。

3.信息资源服务

信息资源服务就是图书馆利用各种技术方法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服务活动。它包括用户培训、图书馆导航、文献借阅、文献传递、参考咨询、馆际互借等

4.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它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

第二章基本定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是(C)

(A)广泛性

(B)可开发性

(C)有用性

(D)有限性

2.文献的有用是(a )

(A)绝对的和客观的

(B)是相对的和主观的

(C)跟文献的价值有关,没有价值的文献是无用的

(D)因使用文献的人而异,对有的人来说是有用的,对有的人来说是无用的3.图书馆收藏和保存信息资源的根本目的是(B )

(A)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开发

(B)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

(C)保存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D)保护信息资源

4.图书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是(B )

(A)文献资源的产生和累积

(B)满足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

(C)社会文化的发展

(D)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要求

5.图书馆用户的基本权利包括(D)

(A)自由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

(B)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

(C)免费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

(D)A和B

6.自由利用信息资源的含义是(D)

(A)图书馆可以自由提供信息资源,不应受到限制或者审查

(B)用户可以自由利用信息资源,不应受到限制或者审查

(C)自由利用必须以法制为前提

(D)A、B和C

7.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保障是(C)

(A)特殊服务

(B)信息资源共享

(C)免费服务

(D)图书馆的公共性质,而不是私有性质

8.在构成图书馆的各种要素中,核心要素是(C)

(A)信息资源

(B)管理方法

(C)用户

(D)馆员

9.对用户提出的各种信息需求,图书馆应(D)

(A)最大限度地满足

(B)对于太高、太难的要求图书馆应不予接受

(C)主动、积极地回应,永远不要说“不”

(D)A和C

10.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A)

(A)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B)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

(C)提高图书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D)信息资源共享

二、思考题

1.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即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

2.既然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那么图书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提示:图书馆可从观念、技术、方法、手段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3.影响人们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影响人们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的主要因素有:观念、政治、经济、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4.目前,公民的信息资源获取存在哪些障碍?

提示:目前公民的信息资源获取存在信息素质、社会地位、语言种族、经济条件、政治歧视、技术条件、文化差异等障碍。

5.书馆如何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用户?

提示:图书馆要做到尊重用户,可从尊重用户的人格和尊重用户的权利两方面来着手

6.简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定理及其相互关系

综观世界各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归纳出如下四个基本定理:定理一,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定理二,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定理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定理四,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这四个基本定理揭示了人类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观念、普遍原则和社会价值,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核心和实践准则。

信息资源共享四定理在逻辑上既逐次递进,又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定理一揭示了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和图书馆的文化价值;定理二揭示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普遍意义与图书馆的本质价值;定理三揭示了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普遍原则;定理四揭示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用户观念和基本准则。信息资源共享四定理既源于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又用于指导信息资源共享实践

7.为什么说没有无用的信息资源

(一)信息不等于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经过整理的有用的信息的集合。信息包括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部分。或者说,信息资源是信息,而信息不等于信息资源。在这里区分信息和信息资源的主要依据是信息是否经过了整理。

(二)少用和不用不等于无用

藏书剔除的理论与实践是建立在图书馆存在着“少用、不用或者无用的文献”或者“内容陈旧过时,已失去使用价值”的藏书的基础之上的。

1.文献有用是绝对的和客观的

文献的价值本身有高低之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也会发生或高或底的起伏变化,但是任何一种文献都不会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主观判断而消失。

2.所谓的“无用的文献”是相对的和主观的

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于特定的对象而言,某种或者某些文献可能是无用的或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这些著作就是无用的,因为这些著作对于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来说多少总是有用的。

根据图书馆员的主观的判断基本上都是不科学的。所谓的“无用的文献”或者“已失去使用价值的藏书”充其量来说只是暂时的,而文献是有用的则是永恒的

8.简述利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根本目的

(一)保存是为了利用

收藏与保存信息资源只是图书馆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手段,而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才是图书馆的根本目的。简单地说,即保存是为了利用,因为利用才有必要保存。

(二)藏之于公,用之于民

信息资源成了社会的共同财富,人人享有利用信息资源的平等权利,即藏之于公,用之于民

9.试述图书馆的最终目标

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的最终目标,这是因为:

(一)满足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

满足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需求是图书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

一方面,人类社会的无限信息资源需求导致了图书馆的产生。

另一方面,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社会信息资源需求的无限性是始终存在和不断发展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需求之间始终存在着“水涨船高”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决定着图书馆的存在,这种关系的发展推动着图书馆的发展。

因此,我们说人类社会信息资源的无限需求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动力。

(二)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员的崇高理想

图书馆必须使其可提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最大化,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无限的信息资源需求之间的差距,而最大限度地缩小这种差距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员的崇高理想和图书馆的最终目标

1.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远大的理想

无论是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社会信息资源需求的无限性来看,还是从各种社会因素、技术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来看,图书馆要完全实现“五个任何”几乎是不可能的。

2.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只要图书馆员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那么每前进一步就会更逼近目标一步,也就是说,每个图书馆员都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实现这个远大理想的运动过程之中。这种理想和蓝图又是实实在在地可为的。

3.共享不等于共产

信息资源共享也需要成本。图书馆不应该通过共享信息资源而牟取利润,而应该提供成本服务,这是由图书馆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10.为什么说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出:第一,“社会和个人的自由、繁荣与发展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只有在民主社会才能得到全面的体现和真正的实现。第二,“公民在社会中行使民主权利和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是以“信息灵通”为前提的。第三,公民民主能力的获得和和民主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令人满意的教育和自由与无限制地利用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由此可见,人类的基本价值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

一、平等利用信息资源是用户的基本权利

平等利用信息资源是用户的基本权利和图书馆的基本义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所言的“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一是指人人享有平等利用图书馆一切资源的权利,其中包括平等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权利;二是指每个人在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都不应该受到“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等因素的限制或者歧视。

二、自由利用信息资源是用户的基本权利

自由利用信息资源是用户的基本权利和图书馆的基本责任。

用户不仅应该享有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而且还应该享有自由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在某种意义上讲,自由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比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更为重要,因为平等利用信息资源并不意味着自由利用信息资源,而自由利用信息资源则包含着平等利用信息资源。

所谓的自由利用信息资源包含着三层基本意义:一是用户可以自由利用信息资源,即图

书馆用户利用何种信息资源不应该受到限制或者审查。二是图书馆可以自由提供信息资源,即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应该受到限制或者审查。三是自由利用信息资源必须以法制为前提,因为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么上述两点将难以成立。

三、免费服务是自由平等利用的保障

免费服务是自由平等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本保障。

如前所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具有公共性和共享性。既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公民所有,那么公民自己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免费的。在这种意义上讲,图书馆只是其服务社区或者地区的公民所雇用的信息资源看护者,而这种看护者理所当然地没有权利向其服务社区或者地区的公民(信息资源所有者)收取任何一般性利用信息资源的费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免费服务。”这里的“原则”乃是指每个图书馆用户应该享有公平的免费服务,即免费服务也应该是一种公平服务,或者说,免费服务只局限在图书馆基本服务的成本范围之内。如果一个图书馆用户要享受超出图书馆基本服务成本范围的特殊服务,那么在体现平等利用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还必须体现公平服务,即享受这种特别服务的图书馆用户在必要时应该承担其基本成本。在这里,成本服务是免费服务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即图书馆只要求其用户支付这种特别服务的有形成本(如材料费、邮费),而无需支付图书馆的服务成本,即图书馆在这些服务中不牟取利润,这本身亦是免费服务。

11.为什么说用户永远是正确的?

一、用户决定图书馆的一切

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忽视人的因素,将用户与藏书、建筑与设备、馆员、方法等并列,认为用户是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之一。事实上,用户在图书馆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其他一切要素的决定因素。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图书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户是决定因素。在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各要素中,用户是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力要素。如果没有用户,就没有用户需求;而没有用户需求就不可能产生图书馆,更不可能有图书馆的发展。

二是在图书馆信息交流的过程中,用户是决定因素。图书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用户→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用户”的循环往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扮演的角色是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中介,而用户始终是起点和终点。

因此,用户决定图书馆的一切。

二、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

既然用户决定图书馆的一切,而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又是无限的,那么,图书馆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首先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这其中有技术、方法、手段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基本观念的问题,因为观念决定了技术、方法、手段的采用、实施及结果。这里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由平等观念和尊重用户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包括保障用户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的观念、抵制和消除一切歧视用户的观念。尊重用户包含两个基本层面:对用户人格的尊重和对用户权利的尊重。

三、对用户永远不要说“不”

理论上讲,图书馆要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去满足用户的无限信息资源需求是做不到的,所以,图书馆只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那么就必须对用户永远不要说“不”。对用户永远不要说“不”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图书馆对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主动积极的回应态度。

一般的说,用户提出的一切信息资源需求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低或者难易之别,但

是无论如何,图书馆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图书馆或者图书馆员不应该拒绝用户提出的任何信息资源需求,而应该主动积极地予以回应。

四、用户的一切过错都是有益的

在某种程度上讲,用户的过错常常有图书馆的一份责任。例如:用户过量下载数字信息资源(不论有意还是无意),图书馆就有着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不完善或者对用户教育不够的责任。用户的过错并非是用户单方面的,其中多少都与图书馆有关系。用户的过错有利于图书馆认识其管理制度、技术方法、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技术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从这种意义上讲,用户的一切过错都是有益的。

从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认识用户的一切过错都是有益的,是传统图书馆服务观念的一种解放,其必然结果是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将更加开明和人性化。

三.名词解释

1.五个任何理论

“五个任何理论”即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

第三章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A)

(A)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B)丰富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形成特色馆藏。

(C)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D)加强与其他信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2.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有限这一困难的最佳途径是(B)

(A)调剂馆藏信息资源

(B)合理布局馆藏信息资源

(C)扩建图书馆

(D)剔除利用率较低的信息资源

3.下列关于合作发展馆藏的意义,正确的说法是(D)

(A)有利于参与馆形成各自的特色馆藏和重点馆藏

(B)有利于加强各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C)有利于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

(D)以上都正确

4.下列哪一项不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C)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奉献原则

(D)互惠原则

5.用户自由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本前提是(A)

(A)确保国家利益和用户利益不受侵害

(B)用户能获得平等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机会

(C)用户享有平等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权利

(D)以上都不正确

6.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C)

(A)各图书馆的自愿参与

(B)各图书馆能自由利用共享的信息资源

(C)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具有平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D)各图书馆能获得平等的利益

7.衡量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主要标准是(D)

(A)服务是否人性化

(B)技术是否先进

(C)馆藏信息资源是否丰富

(D)用户是否满意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互惠原则是信息资源共享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B)互惠原则是自愿原则和平等原则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C)在信息资源共享中,为了保证各方获得平等的利益,规模较大、能力较强的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向规模较小、较为落后的图书馆提供捐助

(D)在某一次馆际互借活动中,互借双方获得的利益大小可能不等

9.图书馆用户享有平等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权利,这里所谓的“平等”主要体现为(D)

(A)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平等

(B)成为图书馆用户的机会平等

(C)享受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平等

(D)以上都正确

10.资源共享最确切的意义是指(B)

(A)平等

(B)互惠

(C)自愿

(D)利益

二、思考题

1.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如何开展信息资源建设?

提示:图书馆应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可从切合实际需要、保证系统性、着重发展性、合作发展馆藏等方面开展信息资源建设。

2.你认为目前国内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服务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提示:国内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可从信息资源服务的陈旧观念、落后手段、时空限制等方面谈起

3.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测量图书馆用户的满意度?

提示:测量图书馆用户的满意度,可从理念满意、行为满意、视觉满意等方面来测量图书馆用户的满意度

4.图书馆应该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提示:图书馆可从环境人性化、技术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5.信息资源共享的参与者由于存在各种差异,有时获得的利益并不相等,这是否与互惠原则中提到的“能够获得平等的利益”相矛盾?为什么?

提示:信息资源共享的参与者有时获得的利益并不相等,与互惠原则中提到的“能够获得平等的利益”,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参与者与另一个参与者的利益

可能是不平衡的,但是,只要是在平等权利、平等责任和平等义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资源共享,那么在整体上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是平衡的。

6.试述信息资源服务的基本原则

信息资源服务应遵循平等原则、自由原则、人性化原则和满意原则。其中,平等原则是基础,自由原则是关键,人性化原则是方向,满意原则是目标,四个基本原则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浑然一体。

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平等权利和平等机会两个方面:

(一)平等权利

图书馆用户享有平等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权利。这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人类社会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在图书馆用户充分地享有平等利用图书馆权利的前提条件下,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才能够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平等机会

图书馆应该保障用户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一方面,图书馆在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够有任何的用户歧视。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为一切图书馆用户提供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机会,尤其是应该为弱势用户群体和存在各种障碍的用户群体,提供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机会。图书馆要保障用户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就必须坚持其公共性和公益性,实行免费服务和成本服务。

二、自由原则

自由原则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关键。

(一)自由权利

图书馆用户享有自由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对用户而言,他们应该可以自由检索和获取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图书馆而言,则应该充分保障用户的这一基本权利,不对用户进行各种形式的审查,不自行划分馆藏信息资源的等级来限制用户的自由利用,不受制于各种非法的审查制度、行为以及任何商业压力来影响用户的自由利用。

(二)合理利用

确保国家利益和用户利益不受侵害,是保障用户自由利用信息资源权利的基本前提。自由利用必须以合法利用和合理利用为基本前提。其一、图书馆在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自由利用的过程中、图书馆用户在自由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其二、图书馆应该自觉地保护图书馆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隐私权;同样图书馆用户也应该尊重其他用户的隐私权。其三、图书馆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地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三、人性化原则

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图书馆的这种社会性决定了图书馆服务必须以人性化为中心。

(一)环境人性化

人性化的图书馆环境包括了外部环境的人性化(如充满人文特色的建筑外观,参见图3-1)、内部环境的人性化(如具有亲和力的内部装修,参见图3-2)和家具设备的人性化(如符合人体力学结构的桌椅设计)。总之,为读者营造一个宁静舒适、赏心悦目、充满人性关怀的图书馆人文环境,有利于吸引读者,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形象

(二)技术人性化

技术人性化是技术因素与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信息技术的人性化(如图书馆网络界面的友好设计)和人性化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两个方面。它既是吸引读者的内在因素之一,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三)服务人性化

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服务理念的人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即“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体现。其二,管理制度的人性化。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从人性善出发,充分体现对用户人格的尊重。其三,服务行为的人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行为体现在图书馆员友善的态度、亲和的语言、文明的行为等言行举止

四、满意原则

满意原则是信息资源服务的目标。因为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要靠用户是否满意及其满意的程度来衡量。

关于图书馆用户满意度测定,目前图书馆界尚无统一的标准。美国有学者曾提出五个标准:图书馆资源的质量、图书馆员的响应力、图书馆员的能力、图书馆的道德行为、图书馆设施。我国则有学者提出以下三个标准:

(一)理念满意

图书馆的理念满意是指图书馆的办馆宗旨、管理策略等带给读者的心理满足感。其核心在于正确的读者观,即一切为了读者满意

(二)行为满意

图书馆的行为满意是指图书馆的行为状况带给读者的心理满足状态,包括行为方式满意、行为规范满意和行为效果满意。它是理念满意思想的外部表现形式,其最直接的表现即为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

(三)视觉满意

图书馆的视觉满意是指图书馆各种具有可视性的显在形象带给读者的心理满意状态,包括对各种设施设备的外观及性能的满意,对图书馆员职业形象、业务形象的满意。它是图书馆理念的视觉化形式。

7.试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一、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原则。自愿原则是指信息资源共享的参与者主观意志和主观行为的自觉、自主、自为和自律。首先,共享本身就是一种自愿行为,强迫性的信息资源共享在本质上不能称之为“共享”;其次,自愿是一种较为纯粹的专业性行为,淡化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障碍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广泛开展;再次,自愿本身就意味着参与,有利于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无论是大型图书馆,还是小型图书馆,无论发达的图书馆,还是落后的图书馆,只要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参与者,那么在信息资源共享的体系中就都具有平等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平等原则主要包括平等权利、平等责任、平等义务等基本内容。平等权利是履行平等责任和义务的保障,所有参与者只有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及活动、利用共享的信息资源等权利,才能积极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平等责任和义务是实现平等权利的前提和条件,各参与者只有在各自平等划分的责任范围内,执行统一的技术规范、管理规范、共知共建共享任务等,才能保证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互惠原则

互惠原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根本原则。互惠原则是指所有参与者彼此之间在信息资源共享中都能获得平等的利益,并由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

互惠是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彼此均能获得平等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使信息资源共享得以良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互惠是整体利益平衡的保障。在通常的情况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参与者总存在着规模大小、信息资源多少、经费预算多少等各种差异,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参与者与另一个参与者的利益可能是不平衡的,但是,只要是在平等权利、平等责任和平等义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资源共享,那么在整体上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是平衡的。

三、名词解释

1.贮存图书馆

贮存图书馆(Depository Library),又称保存图书馆、储备图书馆、储存图书馆、或者寄存图书馆,是指为了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态、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空间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设立的专门用于收藏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文献资源,以备使用的图书馆。

第四章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郑樵的《求书之道有八论》中,按照图书的性质和收藏处所访求图书的方法(C)

(A)因家以求,因地以求

(B)即类以求,旁类以求

(C)求之公,求之私

(D)因代以求,因人以求

2.祁承业在《藏书训略》中提出的购求图书的三个基本方法是(A)

(A)眼界欲宽,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

(B)一巧以用八求,审轻重,辨真伪

(C)因代以求,因人以求,因地以求

(D)辑佚法,分析法,辑序法

3.祁承业的《藏书训略》中“夫藏书之要在识鉴,而识鉴所用者在审轻重,辨真伪、覈名实、权缓急而别品类,如此而已。”其中“覈名实”是指(D)(A)辨别图书的真伪

(B)准确类分图书

(C)注重早期的著作和版本

(D)对同名异书、名亡实存等图书的变化情况要逐一反复研究,不被前人欺骗

4.叶德辉《藏书十约》中,主要是指在哪一特定区域藏书要注意的事项并提出其经验(A)

(A)南方

(B)北方

(C)西部

(D)南方和北方

5.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的最简明的表述”是(B)

(A)图书馆学引论

(B)图书馆学五定律

(C)图书馆概论

(D)图书馆学

6.建立贮存图书馆的设想最早产生于(B)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7.为了衡量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定量地揭示其老化规律,目前较常使用的量度指标主要是(D)

(A)半衰期

(B)普赖斯指数

(C)剩余有益性指标

(D)A、B和C

8.零增长理论,主要用于控制(C)

(A)图书馆

(B)文献的增长

(C)图书馆藏书数量的增长

(D)信息的泛滥

9.拥有与获取理论两者的关系(D)

(A)拥有比获取更重要

(B)获取比拥有更重要

(C)拥有和获取都不重要

(D)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10.半衰期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图书馆学家(B)

(A)埃利奥特

(B)巴尔顿和凯普勒

(C)布鲁克斯

(D)阿金森

二、思考题

1.试述古代经典藏书建设理论对我国当代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及其影响。

提示:古代经典藏书建设理论对我国当代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及其影响,可从信息资源的选择采集、馆藏信息资源的配臵等方面进行论述。

2.你认为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为什么?

提示:图书馆学五定律”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可从“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等方面来谈。

3.结合当前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请谈谈你对拥有与获取理论的看法。

提示:对拥有与获取理论的看法,可分别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来谈。

4.信息资源共享基本理论对当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意义。

提示:基本理论对当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意义,可从“中国经典理论”对信息资源的选择采集、馆藏信息资源的配臵等的现实意义,“图书馆学五定律”发展为今天的“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等,文献老化理论对、零增长理论与贮存图书馆理论对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的布局结构、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拥有与获取理论对提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等方面来谈。

5.试述拥有与获取的关系

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两种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式和必然趋势。第一、信息资源的发展本身决定了拥

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两种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式,并使图书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拥有与获取的信息资源建设道路。第二、图书馆的发展决定了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是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一方面,只拥有而不获取的图书馆将会逐渐消亡。另一方面,只获取而不拥有的图书馆将是十分遥远的未来。

从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两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方式和必由之路。第一、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的发展本身决定了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两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方式。信息资源发展的多样性和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图书馆必须提供拥有与获取两种方式的信息资源服务。第二、图书馆的发展决定了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对于图书馆来说,还是对于图书馆用户来说,拥有和获取两者均不可偏废,只有在拥有和获取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成本效益。

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两种浑然一体、不可偏废的方式和必然结果。信息资源共享的本质是互惠。从信息资源的角度上讲,一方面,互惠的前提是拥有,没有拥有的信息资源共享是毫无意义和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互惠的方式是获取,没有获取的信息资源共享也是毫无意义和根本不存在的。由此可见,在信息资源共享中,拥有与获取两者是浑然一体、不可偏废的,这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必然结果。不仅如此,这种必然结果还是不因为信息资源类型的多样化或者信息资源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而发生任何变化的

6.简述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意义

(一)更新了图书馆的发展观

随着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了图书馆等信息机构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方式的虚拟化、用户利用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图书馆等信息机构的角色随之发生变化,人们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图书馆不光是一个藏书借阅场所,更是一个高效的信息获取中心、是一个快速信息传递中心。

(二)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观

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联合编目、书目共同体、商业化文献传递服务、业务外包、业务委托管理等提供了实现的条件,从而使图书馆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

(三)突破了图书馆的合作观

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图书馆与其他信息生产机构、数据库公司、物流机构等的多方广泛合作与协作,有利于充实自身的馆藏信息资源,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内容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

(四)提供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拥有与获取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数据库或因特网服务等的信息保障或信息服务方式,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全新而可行的模式。

7.简述贮存图书馆的作用

贮存图书馆有着多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整,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况,从而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空间的利用效率。

(二)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整,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的布局结构,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的重新调拨分配,充分发挥利用率较低的信息资源的作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图书馆网络的发展。

(四)贮存图书馆通过比较完善的文献保存与保护技术,完整地保存了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

8.试述图书馆学五定律

一、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

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

阮冈纳赞认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图书,而是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该定律阐明了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指明了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阮冈纳赞还详细地论述了图书馆贯彻第一定律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这些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一)打破传统保存图书习惯的限制,使图书藏以致用。

(二)从便于读者利用藏书的角度来选择馆址。

(三)规范和延长开馆时间。

(四)图书馆设备的添臵和安装应有利于读者有效的利用藏书。

(五)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水平,改善其工资待遇,积极针对读者的需要开展个别服务。

二、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

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is book)。第一定律强调的是书,第二定律则强调了书的使用者。

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图书馆决不应为少数受优惠者所垄断,而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真正做到书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其书。

同时阮冈纳赞认为,要实现第二定律,国家、图书馆主管者、图书馆员和读者等四方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来。

三、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

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

图书馆为满足第三定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开架制。开架制的结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

参考咨询服务也是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的一项必要措施。图书馆有必要派遣一批馆员在馆内流动咨询,指导读者使用目录、选择图书。这既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任务,也是图书馆为增加“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机会所经常采用的手段。

四、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

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

五、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作为一种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

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阮冈纳赞指出,我们无法完全预料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那些阶段,也无法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来实现。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从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中分化出来了,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全球性知识传播工具的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将一定会贯穿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三、名词解释

1.SCI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创刊于1963年,是由美国人E.加菲尔德创立的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是一种国际性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索引,涉及的学科有数、理、化、农、林、医和生物学等。

SCI从来源期刊(超链接)数量来看可分为SCI和SCI-E。SCI是指来源期刊为3500种左右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E的全称是SCI-Expanded,又称SCI search,是SCI 的扩展库,有来源期刊5300种,可通过国际联机和国际互联网进行检索。SCI不仅是一种大型的文献检索工具,而且是引文分析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2.AHCI

《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由美国科技情报所(ISI)编辑出版,完整地收录了艺术与人文科学25个学科的1100多种期刊,还包括ISI各个数据库中有关艺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其它7000种期刊中的内容,其内容涉及各个艺术领域,如视觉、音乐、表演、文学、工艺、历史、宗教等等,还有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其主题范围包括考古、建筑、艺术、亚洲研究、古典著作、舞蹈、电影、历史、人文、语言学、文学、音乐、哲学、诗歌、广播、宗教、电视和戏剧等。每年增加10万条新记录。

3.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就是要求建立有限规模的图书馆,在图书馆达到一个可靠的目标(馆藏量、功能等指标)之后,剔除馆藏文献的速度应当等同于购进文献的速度,即图书馆新购进的文献资料只是对准备剔除的文献资料的相应补偿,馆藏的实际增长速度为零,从而使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总量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4.引文分析法

引文分析法是将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全部文献信息(尤其是科学论文)收集起来,通过统计每篇论文所附的引文的发表时间及其被引用时间等数据来研究该领域内文献老化的情况

5.半衰期

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或出版的。这与该学科一半文献的失效所经历的时间大体相当。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巴尔顿(R. E. Burton)和凯普勒(R. W. Kebler)于1960年提出的,作为衡量已发表文献的老化程度的指标

6.贮存图书馆

贮存图书馆(Depository Library),又称保存图书馆、储备图书馆、储存图书馆、或者寄存图书馆,是指为了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态、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空间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设立的专门用于收藏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文献资源,以备使用的图书馆。

第五章信息资源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连续出版物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D)

(A)期刊

(B)报纸

(C)年度出版物

(D)A和B

2.标准文献属于(A)

(A)特种文献

(B)非书资料

(C)图书

(D)连续出版物

3.按照使用形式划分,网络信息资源可分为(B)

(A)电子书刊、联机公共目录、数据库、参考工具书

(B)联机检索信息资源和因特网信息资源

(C)指示信息、信息单元、文献、信息集合、网络信息资源系统

(D)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

4.三次信息资源的特点是(D)

(A)系统性和综合性

(B)知识性

(C)概括性

(D)以上都是

5.信息资源的本质特性是(C)

(A)稀缺性和时效性

(B)积累性和保存性

(C)知识性和共享性

(D)剧增性和多样性

6.信息资源的时效性的含义(B)

(A)信息的提供要及时

(B)信息的采集要及时

(C)信息的提供要讲求效果

(D)A和C

7.网络信息的内容经常被刷新,网址、信息链接的变动体现了(D)

(A)信息资源的价值差异性

(B)信息资源的不稳定性

(C)信息资源的实效性

(D)信息资源的选择性

8.信息资源的社会作用包括(D)

(A)信息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工具

(B)信息资源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阶梯

(C)信息资源是传播人类文化的途径、是丰富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

(D)以上都是

二、思考题

1.怎样理解信息资源的选择性?

提示:信息资源的选择性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使用方向具有可选择性。因为信息资源与经

济活动相结合,使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同一信息资源可以作用于不同的作用对象上,并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效果。经济活动行为者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作用对象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效果,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方向作出选择。

2.试述信息资源的特征

一、共享性与选择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物质资源,二是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的利用表现为占有和消耗,利用者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而信息资源的利用可使不同的利用者在同等程度上共享一份信息资源。共享性是信息资源的一种本质属性

信息资源的使用方向具有可选择性。经济活动行为者可以根据信息资源作用于不同的对象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效果,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方向作出选择。

二、稀缺性与时效性

信息是无限的,但当信息成为有用的资源时,它就具有了稀缺性。一方面,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某一特定的经济活动行为者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其信息资源的拥有量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信息资源的总效用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减。

时效性也是信息资源的一个明显特征,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信息的提供要及时,二是信息的提供应讲求效果,即要找准开发利用它的时机。

三、积累性与保存性

信息资源必须经过长期的系统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信息资源体系,也才能具备满足信息用户需求的能力。这种积累性使社会上的散在信息能够汇集在各类信息资源机构中,那些经历代所积累的文献信息资源,不仅具有一定开发利用的价值,而且还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

信息资源主要是由社会信息所构成的,它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结晶,是宝贵的智力资源。在各类信息资源机构中,只有图书馆是最集中、最持久地保存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主要是保存文献信息资源。

四、分散性与交叉性

文献信息资源的分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专业文献分散在众多的专业刊物上;二是众多学科与专业刊物发表的文献涉及多种学科领域。

现代科学研究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转移与结合,使文献呈现出重复交叉性,表现为:科研选题的重复;同一内容的文献以多种形式出版;同一文献同时用多种文字发表或各国互相翻译出版内容完全相同的文献;重版、改版文献数量增加;各国书商竞相出版热门书和新兴学科书刊。

五、剧增性与多样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文献量急剧增加,科学技术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以其剧增性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高速增长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仍将持续下去。

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呈现多样性: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电子型等,特别是近几年,电子型和网络信息资源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许多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取得了集成化的效果,并拓展了时空范围。

从内容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语言。既有学术的、时事的重要信息,也有商业的、娱乐的信息,同时还有大量的广告信息。

六、不稳定性与价值差异性

不稳定性主要是指网络信息。网上的地址、信息连接、信息内容处于经常变动之中,信息的更迭、消亡无法预测。

网络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监控和管理机制,不象印刷型信息资源都要经过严格的评价、把关才能出版,因此其内容繁杂、混乱,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信息污染严重。实际上只有一部分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真正用于信息服务之中

三、名词解释

1.综述

综述是指信息工作人员围绕某一问题收集和参阅大量文献,然后对文献内容加以提炼,以较少的文字综合叙述有关这一问题的概况。综述有两个特点:一是就某一问题收集的原始资料很丰富;二是对问题作客观叙述,一般不加评论

2.述评

述评是指信息工作人员围绕某一问题收集大量文献,然后对文献内容加以提炼和选择,以简练的文字对这一问题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发展趋势作出概括和评估。述评的特点是,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水准、特点、发展方向等作出评估。

3.一次信息资源

一次信息资源是指著作者最初发表的原始文献,如专著、报纸、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统计报表等

4.二次信息资源

二次信息资源是指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信息资源,如文摘、索引、书目等5.三次信息资源

三次信息资源是指通过利用二次信息资源对一次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评述而加工生成的信息资源

6.连续出版物

连续出版物(Serial),是一种具有统一名称、固定版式、统一开本、连续编号,汇集多位著者的多篇著述,定期或者不定期编辑发行的出版物。通常,连续出版物又可分为:期刊(杂志)、报纸、年度出版物(年鉴、指南等)、报告丛刊、会议录丛刊等类型,其中以期刊和报纸流行最广、影响最大

第六章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宏观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D )

(A)指导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

(B)指导信息资源建设最佳模式的确定

(C)指导图书馆重点藏书领域的确定

(D)A、B和C

2.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中,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D )

(A)调节图书馆“拥有”与“存取”模式之间的关系

(B)调节各成员馆整体利益的平衡

(C)调节藏书特色化与合作藏书之间的关系

(D)B和C

3.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为(B)

(A)文献采访清单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练习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5.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9.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C 6.D 7.B 8.D 9.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10.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秦汉史期尔雅末考试答案 (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历史上,通过()的驱使才能实现大义灭亲。(1.0分)1.0 分 A、 利益 B、 惩罚 C、 金钱 D、 官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汉代的法律系统是()。(1.0分)1.0 分 A、 法家化的 B、 道家化的 C、 儒法化的 D、 儒家化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所谓的“挪置罪名”是指将有罪的()可以说成无罪之人。(1.0分)1.0 分A、 官吏的恩宠 B、 官员 C、 道德的模范 D、 人民的公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下列人物中,不主张发展福利国家的是()。(1.0分)1.0 分 A、 王安石 B、 韩非子 C、 司马光 D、 桑弘羊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西方历史上,所谓的“重商主义”是指重视对商业的()。(1.0分)1.0 分A、 尊重 B、 管控 C、 发展 D、 投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1.0分)1.0 分 A、 经济发展模式 B、 政治制度 C、 文化模式 D、 附庸或者奴才的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1.0分)1.0 分 A、 使人人平等 B、 改善人民生活 C、 提高国际地位 D、 发展经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从()开始,中国法律逐步儒家化。(1.0分)1.0 分 A、 春秋时代 B、 明清时代 C、 曹魏时代 D、 秦汉时代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0儒家学说认为,()是个人的身体所有者。(1.0分)1.0 分 A、 国家 B、 自然 C、 自己 D、 父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1()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12从()开始,尚书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机构。(1.0分)1.0 分 A、 西汉 B、 三国 C、 唐代 D、 东汉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019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

12 纪念白求恩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yì) 解.放(ji ě) 微. 不足道(w ēi) B.殉.职(xùn) 极端.(du ān) 拈. 轻怕重(zh ān) C.鄙薄. (b áo) 纯粹.(cu ì) 漠.不关心(m ò) D.热忱.(ch én) 派遣.(qi ǎn) 冷冷清.清(q īn ɡ)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 B.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工作精益求精.... 的态度,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起案件,无一起错案。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 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 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3.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 的治疗和亲眼看过 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 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 4.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超星尔雅秦汉史答案超全版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尔星泛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社会的特点是()。(1.0分)0.0 分 A、 家族群居性 B、 小家庭性 C、 非宗法性 D、 宗法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2从()开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疏远。(1.0分)1.0 分 A、 孔子时代 B、 孟子、庄周时代 C、 老子时代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削弱了。(1.0分)1.0 分 A、 隋唐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秦制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与其他乱臣贼子相比,王莽篡党夺权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 严重失去民心 B、 手段温和 C、 非常得民心 D、 手段残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因为()的原因而对今天的收藏界来说卖不上价。(1.0分)0.0 分 A、 铸钱所用材质廉价 B、 工艺简单 C、 历史时间短 D、 发行数量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6法家制度主张,在()面前人人平等。(1.0分)0.0 分 A、 权利

B、 皇上 C、 法律 D、 法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7()是秦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0分)1.0 分 A、 关东 B、 关中 C、 关南 D、 关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明清时代的家族观念是()。(1.0分)0.0 分 A、 家族散居 B、 小家庭 C、 大家庭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10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以后。(1.0分)1.0 分A、 元朝时期 B、 明朝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纪念白求恩》阅读题

《纪念白求恩》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4.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5.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部编七上语文同步练习:12课《纪念白求恩》

12.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代表作有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议论文的中心;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本文是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

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阅读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联系;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作方法。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佩服家谕户晓 B.鄙薄(bó) 以身殉职(xùn) 教训见异思迁 C.狭隘(ài) 满腔热忱(chéng) 极端漠不关心 D.纯粹(cuì) 麻木不仁(rén) 殖民精亦求精 【解析】A项,家喻户晓;C项,满腔热忱(chén);D项,精益求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D)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016尔雅秦汉史考试答案讲解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
郡县制

A、
?
州县制
B、
?
省县制
C、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
西汉末年

A、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
豪强

A、
?
王嗣
B、
?
庶民
C、
?
循吏
D、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
国王

A、
?
天子
B、
?
国民
C、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
秦国

A、
?
齐国
B、
?
燕国
C、
?
赵国
D、
我的答案:B
7
秦汉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

概率统计讲课稿第五章(第一,二节)

第五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问题、目的、意义: 所谓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是指连系于它的分布函数的某些数,如平均值,方差等.它们反映随机变量的某些方的特征. 在第二章我们举出常见的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各种例子,很多分布函数含有两个或多于一个参数(如泊松分布含有一个参数λ,正态分布含有两个参数μ和σ),这些参数往往是由某些数字特征或其它数值所决定的,因此找到这些特征,分布函数(或分布律,概率密度)跟着就确定了.但对一般随机变量,要完全确定它的分布函数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过在许多实践问题中,我们并不需要完全知道分布函数,我们只需要知道随机变量某些特征也就够了.例如,在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是一个随机变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测量长度的平均数来代表这一物体的

长度.又如对一射手的技术评定,除了要了解命中环数的平均值,同时还必须考虑稳定情况,命中点分散还是比较集中? 由此而可见,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研究有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数学期望 一、数学期望的概念 设某射手进行了100次射击,其中命中7环10次,命中8环20次,命中9环40次,命中10环30次,求此人平均命中环数. 解 平均环数为 )3010409208107(100 1 ?+?+?+??100 3010100409100208100107? +?+?+?=

∑∑==?=?=10 710 7 k k k k p k n n k 9.8= , 其中 100=n , 107=n ,208=n ,409=n , 3010=n . n n p k k =,是环数k 出现的频率. 由于频率趋向于概率值,因此我们用概率来代替频率而引出数学期望的概念. 数学期望是平均值的推广.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1,2,,k k P X x p k n ===L ; 称1 n k k k x p =∑为X 的数学期望, 记为 1 ()n k k k E X EX x p ===∑ .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完整练习及答案

<白求恩>专项 一、基础练习 文学常识填空(共4分) 本文作者,(1893-1976)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共5卷)里。 一.填空(共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9分) 热忱.()鄙薄 ...()()() ..()()晋察冀 派遣.()漠.()不关心拈.轻怕重()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形近字的比较(11分) xùn 职狭ài jì实纯cuì八guà阵xùn 私洋yì牢jì憔cuì大guà xún 问 3.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4分)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三.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6分) 1.概括文章第一部分(1~3)内容。 2.概括文章第二部分(4)内容。 四.分析原文,回答问题(9分)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 课文内容分析: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军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作用是?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4.写出这段文字表现人物的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白求恩》综合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热忱(chén) B.担子(dān)狭隘(yì)纯粹(cùi) C.殉职(xùn)教训(xùn)延安(yán) D.殖民(zhí)鄙薄(bǐ)见异思迁(qiān) 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殖民B.不足到C.趣味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2.A.晋察冀B.拥护C.姿本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3.A.精溢求精B.解放C.悲痛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4.A.付责B.医疗C.佩服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四、分析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中的“生怕”能否换成“很怕”、“害怕”,为什么?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热忱()拈()轻怕重晋察冀() 殉()职鄙()薄纯粹()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 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3.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①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接受工作时自己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②这对于一班__________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 ③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不掺杂别的成分) 4.填空题。 ①《纪念白求恩》是_________________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课文默写。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的人。 5.用下面的句式或词语造句。 ①……不是……而是…… ②……只要……就…… ③满腔热忱 二.阅读 (一)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1.“这是什么精神”的“这”指的是: 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中“这种精神”

《纪念白求恩》节选阅读及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⑴。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⑵ 4、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一个句子(不能用课文上的句子)(2分)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5、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2分) 6、选文前两段分别提出分论点,请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7、对比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对比的语句:(2分) 好处:(1分) 8、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1)如果把画横线句子⑴改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精神所感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画横线句子⑵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9、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0、结合选文谈谈在今天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分)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V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2我的答案:V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0分11

12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0分

高三历史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五章 第一节五代十国 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 2. 难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和影响、对王安石变法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第五章第一节五代十国 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由学生阅读了解大致内容即可。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 1. 五代十国的概念。 时间(907~960)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是在黄河流域相继建立的(除南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十国:是先后并存的,除北汉地处山西以外,其余均在南方。前蜀和后蜀、吴和南唐是前后相继的。 2. 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特点: 明确五代十国政治的主要特点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结合教材中的小字,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概括: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统治黑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虽然也是小国林立,但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1.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或者是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南方战事的次数和规模,远不及北方,也未受到契丹统治者的侵扰,受破坏较小。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二,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不仅传播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更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第三,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采取了一些推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2.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成就。 农业方面,一是南方各国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在南方各国中更居首位。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从水利灌溉的发达即可看出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茶、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南唐制茶业最为发达,成都、金陵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商业方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发展。当时杭州、扬州已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

《纪念白求恩》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7—11题。(共15分)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6.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2分) 17.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18.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3分)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9.选文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16.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只要意思对即可) 17.D 18. 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19.记叙表达作者无限惋惜、遗憾、悲痛的心情。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人民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 ,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2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8

第二章 秦汉史学

第二章 两汉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初步奠定 第一节:两汉史学形成的基本文化背景 战国末年,秦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强大,需要在文化方面有个有力的指导。相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成为秦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指导原则。不久,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但是秦始皇为了推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却采纳了法家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造成了中国学术空前的浩劫。焚书坑儒,使史书损失最大。西汉王朝“休养生息”。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秦王朝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14年。汉初的君臣都在深刻的思索:为什么强大的秦王朝骤然灭亡?为何如此短命?新兴的汉王朝如何才能长治久安?陆贾的《楚汉春秋》汉初以无为求进取,促进恢弘的精神文化建设。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主张大一统,天人合一,以神学作政治依据,重“天意”。天人关系问题成为此时研究的重点,是当时最大的课题。文学上,“大赋”这种文学形式非常兴旺,吸取《离骚》长篇大论的形式,恢弘博大,总览一切,气势博大。司马迁的《史记》,也是一样的恢弘博大,对周边国家都有记载。《史记》受到“大赋”的影响较大,此外,哲学上也深受董仲舒的影响。 第二节: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重要的历史学家,被梁启超成为“史界太祖”。司马迁《史记》的撰成,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国史学影响巨大。 一、司马迁生平1、少年时代的家乡生活2、入仕前的壮游祖国山河。20岁以后,离家远游。这个过程对司马迁眼界的开阔、知识的积累和他进步的历史观的形成,都有极为巨大的影响。 3、入仕及宦途经历 4、36岁立志修史:一生的转折点 5、42岁开始著史 6、48岁自请宫刑 7、刑馀著史 8、《史记》宗旨:“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和《报任安书》外,流传下来的还有《悲士不遇赋》一篇、《素王妙论》佚文四节,其他的都已经散失了,但就是《悲士不遇赋》这篇司马迁晚年的作品,也有人说是别人假借其名而伪造的。 二、《史记》的体例和内容 1、《史记》的体例分为五部分。“本纪”12篇,是编年体的大事记,是最高统治者的编年史。“世家”30篇,记载世代传家的政权人物等,分为三类:诸侯列国;汉朝的宰相、功臣,如萧何等;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的人物,如陈涉、孔子等。“书”8篇,涉及礼乐制度、历法、天文、地理、重大祭祀、经济财政等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论述的形式,以反映社会制度的变化为主,意在明其“损益”、“改易”之迹,“承蔽通变”之状。《汉书》后改为《志》。“表”10篇,有世表、年表、月表、人表等几种形式。是以谱牒的形式,厘清错综复杂的史事。“列传”70篇,记载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为“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各种历史人物立传。有专传、合传和类传的不同形式。这五种体例,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郑樵说:“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赵翼说:“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五种体例都有前人的成就作为凭借。《史记》将这五种体例合为一书,自成一家,创立了纪传体。白寿彝先生认为“称《史记》为纪传体不恰当,实际是‘综合体’。”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通史的标准:①时间上:从古到今;②地域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包括全国的广大地域;③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 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 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 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 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5.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 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9.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 6 .D 7.B 8 .D 9.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10.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 远万里,来到中国。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 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 习这种精神。 1.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