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新授课课时 1

主备:主讲: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说出“遂、盖、但”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识记“户、念”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2.通过朗读,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感受月夜小景之美。

3.通过语句赏析,结合背景,体会作者被贬后月下夜游的微妙心境。课

观看多媒体画面,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写在下边)(3分钟,5分)

二、学习过程

Unit11课文学案

第1页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课题 Unit 11 Friendship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To train and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二)能力目标:Have the students master some reading skills. (三)情感目标:Make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friendship and how to make friends. Step1: 导入(2 minutes ) Revision about the words of this unit. Step2: 自学(15 minutes ) ①Get the Ss to read the passage by themselves and decide T or F. ( ) 1.We may get on well with many people, but we make friends with only a few of them. ( ) 2.People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friends. ( ) 3.Close friends are those who can share joys and sorrows with you. ( ) 4.A good friend is someone who will do anything for you. ( ) 5. A good friend is someone you can rely on when you are in need . ( ) 6.A chess partner is not a friend. ②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 1. What should we do when our friends are in sorrow. 2. We may get on well with many people. But why do we usually make friends with only a few of them? 3.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you can rely on? Step3:讨论 (10 minutes ) Discuss the answers in groups with your teammates. Step4:展示(8 minutes ) Please show you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5:点评 Step6:检测(3 minutes ) Read the whole passage. Step7:反思 Write down what you have learned today on your notebooks (整理笔记) Step8:应用 Fill in the blanks. (7 minutes ) We may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a number of people, and we usually make friends______ them. You may have many good friends but only _____ _____ ______ them are your “ close friends ”. A close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able to _______ joys and sorrows _______ you. This is a person you can ______ ______ when you need help, and this is a person to whom you ______ ________ ______ lend a helping hand. Friendship play ______ _______ _______ in our lives. And it is one of life ’s greatest __________. Yet it would be ________ ________ to expect a friend to do everything for you. So we must learn to make friends and cherish(钟爱;珍视) friendship.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导学案(全)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明确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能正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能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新课导学: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阅读课本第1至3页,回答以下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条线段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表示法(如图1)三角形ABC可表示为:; (3)ΔABC的顶点分别为A、、; (3)ΔABC的内角分别为∠ABC,,; (4)Δ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或a,、; (5)顶点A的对边是,顶点B的对边分别是,顶点C的对边分别是。 三角形的分类: (1)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各有什么特点 (2)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三边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图形你认为三角形可以如何分类试一试 ①按角分类: ②按边分类: (4)在等腰三角形中,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两腰的夹角叫做,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第1题 问题1:如图,现有三块地,问从A 地到B 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的距离最近请将你的设计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路线 距离 比较 (3)阅读课本第3页,填写:三角形两边的和 (4)用式子表示:BC + AC AB (填上“> ”或“ < ” ) ① BC + AB AC (填上“> ”或“ < ” ) ② AB + AC BC (填上“> ”或“ < ” ) ③ 4、例题: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解:设底边长为xcm ,则腰长是 cm 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所以: 所以x= cm 答: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 、 、 课堂练习: A 组 1.①图中有 个三角形,分别为 ②△ABC 的三个顶点是 、 、 ; 三个内角是 、 、 ; 三条边是 、 、 ; 2、如图中有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3.判断下列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4,5,6 ( )②1,2,3 ( ) ③2,2,6 ( )④8,8,2 ( ) 4、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6,底边长为7,则另一腰为 ,周长为 。 5、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7,则第三边是 ,周长为 。 E D A 第2题 B 地 A 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Word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 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法提示: 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机 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 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骗()饿()绳()

蝙()蛾()蝇() 2、通过预习,我要 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二)、学习探究 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①通过默读四、五、六自然段,我能填写下表。 ②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 “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整理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2、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有味地朗读课文有味地细品语句深挖诗人的情感 3、作者简介(学生读大屏幕)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注意读音、停顿。 2、学生自由读。 3、一生读。 4、再齐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 三、疏通文意、解决障碍。 1、利用课文注解,读懂文意。 2、交流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句子意思。一生朗读一句,一生翻译一句。 3、找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意思。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四、读出作者,读出情感。 1、你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读出什么?(读出伤感) A.十月已入寒秋(读出凄凉) B.十二日夜,临近十五月圆,由然而生思念之情。(读出忧愁) 2、带着这种体会齐读第一句 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读出失落、欣喜)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末寝,相与步于中庭。 点拨:(1)无与:没什么缺少志同道合的人(读出失落) (2)遂字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毫不犹豫(读出果断) (3)为什么寻张怀民?张怀民何许人也? 预设: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 5、怀民亦未寝。最重要的是哪个字?可看出什么? 6、相与步于中庭。(读出享受) 五、细读品悟、焦点探究。 1、这样的一对闲友闲步与中庭,看到了怎样的月色? 出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 生: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九年级物理第11章学案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要点梳理 一、知道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基本性质的一种微粒。 1、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太阳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们的家园——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第条轨道上。 2、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保持物质基本性质的一种微粒。 二、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并会解释一些有关的现象。 1、固体:分子排列紧密,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有一定的和。 2、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没有确定的,具有性。 3、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高速地向四面八方运动,之间的作用力,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三、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绕核运动的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和不显电性的构成。这种结构与太阳系相似。 趣味资料 黑洞 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史瓦西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黑洞引申义为无法摆脱的境遇。 2011年8月,天文学家首次抓拍到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这被认为是目前宇宙最神秘、最震撼的情景。照片中的黑洞仿佛魔鬼一般,一颗接近它的恒星瞬间被撕碎变成发光等离子体后消失无形。据报道,照片中的黑洞距地球40亿光年。据悉,大部分星系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质量大小不一,质量从相当于100万个到100亿个太阳的质量不等。而黑洞每隔一亿年才会吞噬一颗恒星,因此科学家认为,这个黑洞比预计的质量更大。 2011年12月,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发现一个星云正在靠近位于银河系中央的黑洞并将被其吞噬。这是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黑洞“捕捉”星云的过程。观测显示,这个星云的质量约是地球的3倍,它的位置近年来逐渐靠近“人马座A星”黑洞。这个黑洞的质量约是太阳的400万倍,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大型黑洞。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到2013年,这个星云将离黑洞非常近,有可能被黑洞逐渐吞噬。 如果将宇宙比做一个无边无际的浴盆,那么黑洞就是这个超级浴盆的下水道。它那巨大无比的引力,形成了一个极强的旋涡,任何靠近它的物质都会被统统吸进去。黑洞犹如一个神秘的监狱,它将所有的东西牢牢囚禁在里面,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脱。黑洞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寝、藻、荇”等字音;“念、空明、但”等字意。 3、理解文中赏月名句及作者情怀。 正课: (一)考考你的积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就突发奇想把天上的明月邀请下来,陪伴自己喝酒。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借月抒发了无数的愁苦,而月也排解了他们心中不尽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也曾在一个有着清明月色的夜晚与友人同游,为我们绘下那独特的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二):走进《记承天寺夜游》 (15分钟自主归结知识点回顾重点) 自主解决:1、作者作品及作者的代表名作 2、文中重点的字音、字形、词义、句子翻译 3、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 (三)重点梳理: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豪放派的代表。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户: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板书:)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2、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第十一章__磁场学案

第十一章磁场学案 一、基本概念 1.磁场的产生: (1)和周围存在的一种。 (2)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内容:。 (3)是一种电磁波,其特点有。 2.磁场的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和有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或 4.磁感线 ⑴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中各点的磁场和的曲线。 磁感线上每一点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也就是在该点小磁针的指向。磁感线的表示磁场的强弱。 ⑵磁感线是、的曲线。 ⑶要熟记常见的几种磁场的磁感线: 磁体的磁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同名磁极、异名磁极 电流周围的磁场(发现):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地磁场:地理极为地磁极。 ⑷判断电流周围磁场的方法:发现的定则。 试在图中,由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确定导线或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请画出如图所示各图中相应的磁感线分布. 练习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可以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B.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磁体的S极 C.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D.放入通电螺线管内的小磁针,根据异名磁极相吸的原则,小磁针的N极一定指向通电螺线管的S极 练习2.一束电子流沿x轴正方向高速运动,如图所示,则电子 流产生的磁场在z轴上的点P处的方向是() A.沿y轴正方向 B.沿y轴负方向 C.沿z轴正方向 D.沿z轴负方向 练习3.在地球赤道上空有一小磁针处于水平静止状态,突然发

现小磁针N 极向东偏转,由此可知( ) A.一定是小磁针正东方向上有一条形磁铁的N 极靠近小磁针 B.一定是小磁针正东方向上有一条形磁铁的S 极靠近小磁针 C.可能是小磁针正上方有电子流自南向北水平通过 D.可能是小磁针正上方有电子流自北向南水平通过 练习 4.一束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的下方,并与磁针指向平行,如图所示.此时小磁针的S 极向纸内偏转,则这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 (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 (C)向右飞行的负离子束 (D)向左飞行的负离子束 5.磁感应强度: 描述磁场 的性质的物理量。 定义:在磁场中某处 于磁场方向放置一小段通电直导线,其受到的 ,与导线中 和 的乘积的比值的大小。表达式: 磁感应强度是 量。磁场的叠加符合 定则。 单位是 ,符号为 ,1T=1N/(A ?m )=1kg/(A ?s 2) 练习5.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B =IL F 可知,B 与F 成正比,与IL 成反比 B.由B= IL F 可知,一小段通电导体在某处不受磁场力,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C.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越大,说明磁场越强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电流受力方向 练习6.如图所示,电流从A 点分两路通过对称的半圆支路汇合于B 点,在圆环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 (A)最大,垂直纸面向外 (B)最大,垂直纸而向里 (C)零 (D)无法确定 练习7.关于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下列等式中哪些单位是正确的: A .1特斯拉=1千克·安培/秒2 B .1特斯拉=1千克/安培秒2 C .1特斯拉=l 安培/千克秒。 D .1特斯拉=1安培·秒2 /千克 练习8.两根长直通电导线互相平行,电流方向相同.它们的截面处于一个等边三角形ABC 的A 和B 处.如图所示,两通电导线在C 处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值都是B ,则C 处磁场的总磁感应强度是( ) A.2B B.B C.0 D.3B 练习9.如图所示,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1和2,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 、b 两点与两导线共面,a 点在两导线的中间与两导线的距离均为r ,b 点在导线2右侧,与导线2的距离也为r .现测得a 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则去掉导线1后,b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方向 . 练习10.在同一平面内放置六根通电导线,通以相等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在a 、b 、c 、d 四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区域中,磁场最强且磁感线指向纸外的区域是( ). (A)a 区 (B)b 区 (C)c 区 (D)d 区 练习11.如图11-1-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通电圆环A 、B 圆心O 重合、圆面相互垂直的放置,通电电流相同,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设每个圆环在其圆心 O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

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部编版初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初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⑵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⑶,欣然⑷起行⑸。念⑹无与为乐者⑺,遂⑻至⑼承天寺寻⑽张怀民⑾。怀民亦未寝⑿,相与⒀步于中庭⒁。 庭下如积水空明⒂,水中藻荇⒃交横,盖⒄竹柏影也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⒆如吾两人者耳⒇。 一、【词句注释】 (1)承天寺: (2)元丰六年: (3)户: (4)欣然: (5)行: (6)念: (7)者: (8)遂: (9)至: (10)寻: (11)张怀民: (12)寝: (13)相与: (14)中庭: (15)空明: (16)藻、荇(xìng): (17)盖: (18)也: (19)但: (20)闲人: (21)耳: 二【译文】 三、【拓展探究】 1.全文以'_______'为线索,依据作者的_____,以诗的笔触描绘了__________,创设了一种__________的意境,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7.如何理解闲人? 8.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构: 第一层:(_____句) 第二层:(_____句) 第三层:(_____句) 10.文章表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四、【理解性默写】 1.《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而想到了与自己共同境遇的老朋友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中,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 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5.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6.《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两句是 “,。”

U11-L3 学案

Lesson3 Unit 11 学案 Before-reading 1. Is there an advertisement giving you a deep impression? 2. Where did you see it? 3. How did it impact your heart or behavior? Do you think advertising actually works? Have you ever bought anything because you liked the idea promoted in the advertisement? While-reading I.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P26.3) II. True, false or no in formation? 1. “Tsing Tao Beer” tells you 3 pieces of information so it is attractive. 2. Advertisements must be attractive and creative. 3. The purpose of all advertisements is to make customers spend money. 4. Modern techniques of design are usually applied to make the advertisements more attractive. 5. The purpose of top advertisers is to make an advertisement that can promote consumption. 6. The government has worked hard to use public advertisements to educate the pubic. Post-reading Correct errors. 1. Other common ideas including happiness, wealth and success. 2. This is often not enough to noticing in a modern city. 3. Repeat old ideas is not a successful idea. 4. Using humor as well as unusual ideas to surprise people are important. 5.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advertisement is make customers spend money. 6. People are used to see high standards of visual design. 7. People simply enjoy look at attractive advertisements.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ry to retell. The Advertising Game The classic advertisement generally _________ the name and the location of a company and the brand name of the product. Modern advertisements must _________ in a competitive world by ____________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design _______ ideas linked to the products to _______ and hold the public attention. The common ideas used in advertising include freedom, happiness, wealth and success. The top advertisers of today use humor __________ new and unusual ideas to surprise people. Not all advertising is about sell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a profit. Some contemporary advertisements mainly ________ make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The government also uses advertisements to _______ the public and increase public knowledge.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11课 台阶(无答案)

11.台阶 编写者:章顺兰责任编辑:余佑鹏 【学习目标】 1、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从细节描写中,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 3、联系实际,感悟生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了一批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2、知识窗 古代台阶的等级制:在我国古代,建筑台阶的高低,是随地基的高度决定的,地基的高度决定台阶的踏跺的级数,即“阶级”。后来衍生为表明主人身份的象征。 【自主学习】 1、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涎.水()揩.()硌人 ..()() ..()尴尬 黏.性()凼.()撬.开()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尴尬:筹划: 若有所失: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4、快速浏览课文,本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5、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导航]根据台阶在文中的喻意来作答。 6、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合作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二、文本理解 1、“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2、请大家找出最能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导航]请大家依据说片断位置、读课文内容、扣字词分析、探内心世界的步骤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 3、描写父亲在新屋建成放鞭炮时的神情、动作有什么作用? [导航]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反映人物的心理,表现其思想感情,刻画人物的性格。 三、综合探究 4、这篇小说题为“台阶”,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到老屋的三级青石板? 5、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用“父亲是一个___ ___的人”的句式概括。 【拓展提升】 一、文本拓展 与父亲抬担子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 。”父亲说:"小孩 ... 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下(新版)11单元导学案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下(新版)11单元导学案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第一课时 Section A(1a - 2d) 【学习目标】 1.会运用下列单词和词组drive, lately, friendship, r ather, would rather.... 2.会正确运用“make sb. do”和“makes sb. + adj(形容词). 3.会比较分析事物的优缺点,用所学的目标语言简单谈论或询问事物对人的影响,或人对某一件事或物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 能初步理解动词make的用法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简单地运用. 【学法指导】 1.查词汇表,自学本课时新词汇。 2.互助学习,练习对话。 【自学互助】 1.温故知新:和同伴比一比,看谁能说出更多的表达感受的形容词. 2.看图1a,两人对话. 3.翻译下列短语,并在课文中划出来. (1)使我困倦__________________ (2) 使…发疯_________________ (3).越…越...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坏参半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某人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 (6).感觉被忽视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互助学习,我存在的疑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互导】 1.比一比,看谁对1a词汇更了解。 2.看图说话,交流熟悉听力材料。 【质疑互究】 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悲伤的电影使我哭泣。 【解读】这个句子中的make是个使役动词,意为“________”,其后接不带to的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即“make sb. _______sth”. 【展示】 (1)She always makes me____________. 她总是让我发笑。 (2)He lost his key. It made him______ in the cold to wait for his wife’s return. A. to stay B. stayed C. stays D. Stay 2.But that music makes me sleepy. 但是那种音乐使我困倦. 【解读】这里的make 意为“使成为,使处于某状态”,其后跟__________作宾语补足语,即“make + sb.+ ________”. 【展示】

第十一章第5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学案加答案解析

第5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固有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振动,并对固有振动和阻尼振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予以说明。 2.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特点。 3.知道什么是共振现象,掌握产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课前预习: 一、固有振动、阻尼振动 1.固有振动 振动系统□01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固有振动,固有振动的频率叫做□02固有频率。 小球和弹簧组成了一个系统——弹簧振子。弹簧对于小球的作用力——回复力,是系统的□03内力;而来源于系统以外的作用力,例如摩擦力或手指对小球的推力,则是□04外力。 2.阻尼振动 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的作用时,我们说振动受到了□05阻尼。系统克服□06阻尼的作用要做功,消耗机械能,因而□07振幅减小,最后停下来。这种振幅逐渐□08减小的振动,叫做阻尼振动。 二、受迫振动与共振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为了使系统持续振动,作用于振动系统的□01周期性的外力。 (2)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02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频率:做受迫振动的系统振动稳定后,其振动频率等于□03驱

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04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2.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0时,受迫振动的□05振幅最大的现象。 (2)共振曲线:如图所示。表示受迫振动的□06振幅A与□07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图象,图中f0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3)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①应用:在应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频率接近或等于振动系统的□08固有频率,如转速计、共振筛。 ②防止:在防止共振时,驱动力频率与系统的□09固有频率相差越大越好,如部队过桥时用便步。 判一判 (1)阻尼振动的频率随振幅的减小而不断减小。() (2)系统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动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 (3)做受迫振动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4)驱动力的频率越大,系统的振幅越大。() (5)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 (6)共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提示:(1)×(2)√(3)×(4)×(5)√(6)× 想一想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背诵、翻译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 3、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二、自我检测: 1、文学常识积累法(筛选主要信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在城东买地养家。 《 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此时)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忠公”。 本文写于1083年,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他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2、温故知新法: 本文作者( ),字( )号( ),谥号( ),( )朝著名的( )家、( )家。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的词风。我们还学过他的:《 》《 》。(请同学起来背诵) 请写出唐宋八大家中其他五人: 3、注音:未寝. ( ) 藻荇.. ( ) 竹柏. ( )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翻译句子。 欣然..起行: 遂. 至承天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月色入户. 解衣欲.睡 盖.竹柏影也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 无与为乐者 4、小组内检查背诵情况、翻译一遍。 三、合作探究法: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诗人的心情。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了庭中月色,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认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怎样理解“闲人”二字? 四、走近苏轼(欣赏诗词) 五、小结: 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四、我的收获: 你从本文学到了些什么?(可从写法、思想感情方面考虑) 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有疑问就对了,因为一节课的结束就是同学们探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 习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宽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