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调查说明报告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调查说明报告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调查说明报告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调查说明报告、企业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都有哪些,逐一列出;

答:我企业建立了以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2、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3、出厂检验记录管理制度

4、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5、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7、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8、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9、从业人员食品知识安全培训制度

10、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11、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2、卫生管理制度

13、化验室管理制度

14、食品包装、储存、运输管理制度

15、标识和可追溯管理制度

16、质量投诉管理制度

17、检验管理制度

18、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

19、标准的执行和管理制度

2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收集

21、食品安全责任考核制度

22、重要情况报告制度

23、外协加工管理制度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24、食品安全法的执行和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落实

25、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检验员管理制度

26、产品防护管理制度

27、索证索票制度

28、诚信管理制度和质量诚信保证制度

29、复合调味料用管理制度

30、产品留样制度

31、生产过程不符合控制制度

32、废油管理制度

33 、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

二、企业内设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包括哪些部门,承担哪些任务和职责;

答:公司内设品控部;品控部任务与职责

1、负责原辅材料进厂及产品交付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2、负责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做好原始检验记录。

3、负责化验室检验仪器的检定、维护和保养。

4、负责生产过程关键参数的验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给生产部、生产车间、化验室负责人。

5、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有关文件的收集、发放、整理、保存和归档。

6、负责生产过程的卫生监督,必要时进行卫生指标检测。

7、负责检验使用的所有试剂配制,或购买,负责化验室的安全和卫生工作。

8、负责时时搜集公司产品执行标准更新情况。

9、对最终产品质量负责。

三、企业明确的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及其职责、培训等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与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答:质量负责人 1 人,品控部部长 1 人,化验员 2 人。质量负责人由副经理兼职,企业主要负责人积极主动支持质量负责人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不符合产品坚决不出厂。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操作。以下为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质量负责人职责

理的负责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2、协助最高管理者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

1、质量负责人在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对企业实行全面质量领导,是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

系业绩和改进的需求;

3、协助最高管理者协调和裁决有关产品研制,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的重大质量问题。负责处

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质量工作关系。

4、负责审批各项质量规章制度和各类质量文件,并监督检查各部门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5、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相关法

规,根据相关标准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做好水质、原铺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对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实施监控。

6、负责领导各项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及信息的收集、查新、识别工作

7、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定期召

开质量分析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8、协调与国家有相关监督检验机构的关系,接受其依法进行的各项检查工作.

9、充分行使一票否决权,有权制止经检验不合格的原铺材料投入使用有权制止经检验不

合格的半成品向下一个工序流动,有权制止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出厂。

10、对本企业的原辅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过程质量控制负全责,做到产品的可追溯

性。

11、熟知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负责出厂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

12、监督计量器具、检验仪器的定期检验工作。

13、负责实施检验计划、产品留样计划和产品检验的比对计划。

14、负责不合格事宜的管理工作;

15、参与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价;

品控部长职责

1、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文件控制产品实现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验收,半成品、成品检

验,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和产品出厂合格率100%,领导本部门全体员工贯彻本公司质量方针,并按质量管理文件开展工作。

2、经常到生产部门调查研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分析,并拿出消除方案,协助生产部门解

决。

3、负责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4、负责组织编制质量计划,质量改进和工艺改进计划等。

5、负责监督、检验公司原辅材料购进检验工作。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6、严格遵循产品质量检验要求,确保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的正确、真实、可靠。

7、对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负责,杜绝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化验员职责

1 、在品控主管的领导下,具体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工作。

2 、对原、辅材料进行验收,保存每批原、辅材料验收的原始记录。

3、对每批出厂的产品的质量检验情况进行验收,保存验收原始记录。

4、管理本公司的质量管理文件,产品执行标准。

5、定期学习原、辅材料的检验技术,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

6、负责本公司质量管理文件的建档备案工作。

7、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检验。

8、当生产过程或有投诉,有权责令停止生产。

四、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运转情况,包括食品安全自查,隐患排查等制度由谁组织落实、如何开展、结果如何处理;

答:本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运转情况良好,陷患排查等制度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并按《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要求执行落实,其内容如下;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制定本制度确保我公司在自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办公室、生产部、品控部、供应部、营运部。

3、部门分工

3.1 、品控部

1、负责化验室所用设备的完整性及有效性,严格按照该化验设备的鉴定有效期限进行鉴定;定期对化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2、定期检查化验室所用试剂是否过期,发现过期的化学试剂要及时的做无害化销毁并购买新的试剂。

3、定期检查出厂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出厂检验报告不得涂改或私自篡改数据。

4、定期检查灭蚊灯、杀菌灯是否完好,保证化验室始终处于防护状态。

5、定期检查水源和电路以保证化验工作能部学、持续进行。

6、定期检查进货检验是否严格依据该产品的执行标准进行进货检验或查验。

3.2 供应部

1、检查《采购计划》是否部学合理,要根据公司订单和原料库存合理的制定采购计划。

2、检查供方资质是否合格齐全,以保证采购品是合格可用的,坚决杜绝非食品用原料进入公司。

3、检查公司对合格采购商的评价工作是否合理,至少对固定的合格采购商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主要是从对方资质、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采购是否及时等方面进行评价。

4、每一个批次的进货都要求有合格证明文件,确保该批进货是合格的。

5、库房的防护是否到位如:挡鼠板、灭蚊灯、灭火器、垫板、温控等设施。

6、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出入库的原则是先进现出避免产品长期积压。

3.3 、生产部

1、定期检查生产设备是否完好,表明是否有异物沉积。

2、定期检查车间内的各种防护是否到位如挡鼠板、灭蚊灯等。

3、定期检查车间内的卫生情况,确保生产环境干净卫生。

4、定期检查杀菌灯、防爆灯是否能正常工作。

5、定期检查操作工是否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操作。

6、定期检查车间内的通风、温控设施是否能正常工作。

7、定期检查生产当中的各个记录是否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记录。

8、定期检查车间内的设备实施清洗消毒记录。

3.4 、营运部

1、定期检查库存产品的防护,做到先进现出,避免产品长期存放。

2、定期检查库房的防护措施如挡鼠板、灭蚊灯、防爆灯、灭火器、通风设施。

3、定期检查销售台账是否和库存相符。

4、定期检查库存产品是否有混批现象发生。

5、定期检查库房地面、墙体是否平整无坑洼,无沉积。

3.5 、办公室

1、定期检查公司所使用的标准是否合理有效。

2、定期检查公司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如健康证、化验设备鉴定日期等。

3、定期检查公司管理技术文件的借阅、归还情况。

4、定期检查厂区卫生状况,防止有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存在。

4、责任追究

各个部门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在自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有权对问题负责人进行100-300

元的处罚。

五、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不合格成品或问题成品,企业内部如何处置于及处置程序;

答: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不合格成品或问题成品本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按《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和《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

(一)、不符合情况管理

1、目的

杜绝不合格现象发生

2 、不合格品的范围

不合格品的范围包括不合格的采购品,工序品和成品。

3、控制不合格品的职责:

3.1、品控部负责识别不合格品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置结果。

3.2、供应部负责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3.3、生产部负责工序品和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置。

3.4、销售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召回工作。

4、不合格品的识别与处理

4.1、采购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

1)采购品检验不合格的应将其置于不合格品区,并做好标识。

2)检验员将检验记录通报供应部。

3)对产品性能构成严重缺陷的及构成质量事故的严重不合格品应填写《不合格品记录表》,报供应部做退货或者销毁处理。

4.2、不合格工序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

1)、对检验员判定应返工、返修的半成品或成品,检验员填写《不合格产品处理记录》。返工、返修后应重新检验,对仍不合格的报生产部和品控部,与责任部门调查原因共同解决。

2)、对不属于本工序操作者责任的不合格品应由上道工序检验员承担漏检责任,负责监督原

工序返修,原工序操作者承担责任

3)、让步接受:检验员检验记录上签字并在不合格品上加注让步接受标识转至下道工序或入库,只有产品虽不合格,但不影响顾客食用(仅限包装)时才能让步接受。

4)、检验员判定为严重不合格的应将产品至于不合格品区,并标识,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记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录表》。交生产部做出处理决定。

5)、对不合格品做报废处理,检验员如实填写检验记录并报技术负责人同意后进行报废处理并挂牌标识。

6)、产品交付使用后发现为不合格品,应按重大质量问题对待。要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供应部与顾客协商解决办法,进入召回程序以满足顾客的正当要求。

5、日常工作不合格

5.1、分类

1)管理工作不合格。

2技术工作不合格。

3)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

4)生产操作工不合格。

5.2、管理措施

1)当出现工作不合格后,责任部门要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经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2)经理或质量负责人组织公司内部部门负责人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记录。

3)当发现不合格现象比较集中,且存在普遍性的时候,经理或质量负责人要亲自分析、查找原因,并亲自负责监督改进措施。

4)针对不合格现象指定的应对措施,由办公室下发转达各个部门。

5)各个部门要严格依据纠正措施进行改正,最后形成书面文字报告经理或质量负责人。

(二)、纠正和纠正措施管理

1.目的:

对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以及潜在不安全品采取必要的纠正,并进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2.1 ?适用本公司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以及潜在不安全品的纠正和有效控制。

2. 2?不合格纠正的范围:

(2)工作不合格:包括管理工作不合格、技术工作不合格、过程不合格、体系不合格等不合格。

2.3.不合格来源:本公司通过检查、考核、检验、验证、审核、客户走访、客户信息反馈、接受投诉等方式发现存在的不合格。

3.职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