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修改通知

内分泌科、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修改通知
内分泌科、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修改通知

第一节内分泌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护理常规

三、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

四、甲亢危象患者的护理常规

第二节内分泌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糖尿病护理常规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四、尿崩症护理常规

第三节内分泌科专科技术护理常规

一、使用胰岛素泵护理常规

第六章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二、肺结核护理常规

三、伤寒护理常规

四、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第五章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分泌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必要时用约束带。

2、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2条静脉通路,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如无心力衰竭一般在前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液体,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节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

3、严格控制胰岛素给药速度,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为宜,血糖下降过快或过慢均应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血糖降至L 时改为输注5%葡萄糖溶液。告之病人进餐前仍需皮下注射胰岛素。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定期检测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用胰岛素治疗期间,遵医嘱测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6、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如眼球凹陷、唇裂、口腔、皮肤粘膜干燥,感觉异常、麻痹等有无好转或加重。

7、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进清淡饮食,保证主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8、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

应用胰岛素剂量不足、暴饮暴食、精神过度紧张等。

二、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护理常规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神志、瞳孔、心率、皮肤、尿量的变化,如果血压回升、心率下降、皮肤干燥,神志转清则说明补液有效,若2~3h积极治疗症状无改善则说明补液无效,需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

2、合理安排输液。对年老体弱、心脏病患者,应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调节输液速度和制液量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3、保持病房清洁、安静,减少探视及不良刺激。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口腔护理2~3次/日,昏迷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

5、严密监测血糖、电解质、心电图的变化,有异常情况应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6、心理护理清醒病人应安慰、鼓励,减少病人焦虑.恐惧、消极情绪,避免外界因素造成应激性高血糖。

三、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

1、糖尿病病人血糖<L为低血糖,当发现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时,立即进行快速血糖监测,防止病人跌倒摔伤。

2、当发现有低血糖检测结果,而缺乏低血糖症状时要重复血糖检测

3、判断意识意识障碍者,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保持气道通畅,配合医生抢救;意识清楚者给予15g葡萄糖或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2~5片的葡萄糖片(视不同商品标识而定),或100ml苹果汁、橙汁、可乐,或两大块方糖,或一大汤勺蜂蜜或一杯玉米汁,或一杯脱脂牛奶等.

4、观察低血糖症状缓解情况,于10~15分钟后复测血糖以评估治疗效果,如果血糖值没有上升到正常或低血糖症状持续存在,则重复以上治疗,直至病人血糖正常,症状缓解,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和40~60ml。

5、服用阿卡波糖的病人,出现低血糖时,需要服用葡萄糖而不是糕点等其他碳水化合物纠正低血糖。

6、低血糖症状缓解后给病人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

7、病人病情稳定后,与病人一起分析低血糖原因并进行低血糖自我管理教育。

四、甲亢危象患者的护理常规

1、病人住单人房间,环境安静,避光.凉爽,减少环境刺激,给病人吸氧。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以便随时给药和各种营养物质。

3、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4、医务人员进出应动作轻柔,护理工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病人休息。

5、高热病人按高热的常规护理,积极物理降温,并注意给病人保暖。

6、躁动病人必要时应给予保护性约束,以防碰伤和坠床。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甚至人工冬眠。

第一节内分泌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轻型患者适当休息和活动,重症或做特殊检查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住单间。

3、遵医嘱给予各种治疗饮食,注意饮食是否符合规定,并嘱患者严格执行治疗膳食制度。

4、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测量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身高、体重等,严密观察内分泌系统疾病各种危象的先兆表现,及时通知医生。

5、及时做好专科检查前后准备,正确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熟悉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6、针对专科疾病,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熟悉防病治病的常识,了解随访意义,主动定期复查。

7、保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

一、糖尿病护理常规

1、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

2、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3、保持规律的生活,适当运动。

4、休息与饮食:重者应卧床休息或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加床档以防发生意外。遵医嘱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了解饮食与治疗的关系,注意三餐定时定量,禁食各种甜食,遵守饮食规定。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了解饮食是否符合治疗标准。

5、指导病人正确测血糖、尿糖及血糖仪的使用方法。随时监测血糖的变化。

6、足部护理:病人每日用温水足浴,水温不能过热,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避免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感觉减退引起的烫伤。趾甲长短适宜,鞋子要宽松适足,避免挤压足部影响血液循环而引起坏疽。

7、低血糖反应及护理:教会患者及家属认识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如心慌、头晕、出汗、面色苍白,饥饿等,如发生上述现象应立即进食糖类食物或饮料。嘱病人随时携带糖果以备低血糖时用。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可告知病人立即进食2-3块糖果或饼干等,10-15分钟后检测血糖,如无效遵医嘱及时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40~60ml。

8、用药护理:

(1)熟悉掌握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用量准确,注射时间准确,及用药后反应,并应经常更换皮下注射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2)掌握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剂型、注意事项、副作用。

9、密切观察有无感染、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及脱水等酸中毒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备好抢救药品配合抢救。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了解病人的思想及心理,说话态度和蔼,避免刺激性语言,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病人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及富含矿物质饮食,进水量每天不应少于3000ml。多食蔬菜和水果,禁止摄人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如浓茶或咖啡,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禁食紫菜、海带等含碘食物,病人腹泻时应食用含纤维素少而且易消化的软食。

3、休息与活动:病人症状明显及治疗早期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室温保持在20'℃左右,避免强光的刺激。当心率,基础代谢及T3、T4等恢复正常后,可逐步恢复活动与工作,但不要过度劳累。

4、病情与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1)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T、P、R、BP、心律、心率、出入量等变化。

(2)注意观察甲亢危象症状:如出现频繁腹泻呕吐需警惕甲亢危象,如出现严重乏力、烦躁、发热、多汗、心悸、心率达120次/分以上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脱水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3)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的观察。

5、药物治疗:指导正确服药,切勿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6、基础、安全、与对症护理:

(1)危重症、白细胞减少者尤注意口腔、皮肤的清洁、预防感染。

(2)危重症、年老体弱患者需注意安全,给予床栏使用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3)突眼护理:高枕卧位,低盐饮食,戴墨镜,避免强光、风尘刺激,眼膏及眼药水使用。

(4)、甲亢危象:遵医嘱立即使用氢化可的松等对抗应激。

7、保健指导:

(1)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

(2)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3)劝戒烟酒。

(4)已婚女性患者指导避孕及计划生育。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谈,倾听病人的诉说,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障碍。协助病人的日常生活,关心、爱护、体贴病人。嘱病人家属及其亲属朋友给予病人精神鼓励,多探视,使病人感到温暖和关怀,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钠、低脂肪饮食,细嚼慢咽,少量多餐,进食粗纤维食物如玉米面、荞麦面,促进肠蠕动。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大约1000~3000ml,以保证大便的通畅。

3、休息:急性感染、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心衰等均应卧床休息。病人一般情况较好,鼓励病人进行活动。注意保暖,不宜劳累。

4、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有无怕冷、皮肤苍白、体温过低等表现。一旦发现体温低于35℃,呼吸缓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嗜睡等情况应考虑可能发生黏液性水肿昏迷,应立即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2)观察大便的次数、性质、颜色及量,排便时有无腹痛。

(3)观察性格的改变,如表情淡漠、呆板、少言懒动、反应迟钝、嗜睡等。5、用药指导:

(1)甲状腺制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中间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多食、消瘦、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呕吐、腹泻、发热、大量出汗、情绪激动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加服利尿剂时,应记录液体出入量。

四、尿崩症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不适感,以增强其治病信心。

2、对于多尿、多饮者应给予扶助与预防脱水,根据患者的需要供应水。

3、测尿量、饮水量、体重,从而监测液体出入量,正确记录,并观察尿色、尿比重等及电解质、血渗透压情况。

4、饮食护理:患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因高钠可使尿量增多,而摄钠减少及排钠增多时,尿量则可减少,因此在服用双氢克尿塞治疗时应限制钠盐并注意失钾等电解质紊乱,因多食钠盐可减弱疗效甚至失效。此外应禁咖啡、茶等利尿剂。

5、限水试验时的护理:应密切观察,如限水后尿量仍很多,患者体重下降过快,出现烦躁、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应立即中断试验,及时报告医生。试验过程中准确留取尿标本。

6、患者夜间多尿而失眠、疲劳以及精神焦虑等应给予护理照料,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休息。

7、注意患者出现的脱水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虚脱、昏迷。一旦发现要及早补液。

8、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

9、有便秘倾向者及早预防。

第三节内分泌科专科技术护理常规

一、使用胰岛素泵护理常规

(一)上泵前

1、告知病人胰岛素泵治疗的原理、目的及方法,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2、检查泵的性能,按操作程序进行胰岛素泵准备,包括装电池,检查仪器性能抽吸胰岛素、排气,遵医嘱设置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并双人核对。

3、做好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常选择腹部,一般脐旁2厘米以上),观察注射局部皮肤有无破损、硬结、感染。当腹部皮肤有瘢痕、硬结、感染或皮肤病等不宜注射者可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孕妇可选择上臂或大腿注射。

4、选择腹部旁开2cm以上,避开腰带周围的部位作为穿刺点,酒精消毒,顺皮

纹将穿刺针插入皮下,穿刺后敷贴妥善固定,注明开始使用时间。

(二)上泵中

1、继续糖尿病饮食,嘱病人不随意加餐。

2、每日注射三餐前大剂量,根据胰岛素种类不同决定注射与进餐之间的时间关系。应用短效胰岛素者餐前30分钟注射,应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者餐时注射。

3、每班检查胰岛素泵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每3-5天更换一次注射部位及输注管路,如病人出现高热多汗、局部硬结、红肿、出血、脱出等情况应及时更换输注部位。

4、胰岛素泵使用期间,每日根据医嘱监测血糖,包括夜间血糖监测,警惕低血糖发生。

5、指导病人注射局部肌肉避免剧烈运动、受压、摩擦等,防止针头脱出。避免输注导管打折、受压,保持输注管道通畅。注意泵的保护,避免使泵受潮、撞击或损坏。警惕胰岛素泵的报警音,发现报警及时与护士联系。

6、若病人带泵期间需洗澡,要及时将泵分离,洗澡后及时连接。做CT、MIR等检查时要将泵取下,以免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7、长期戴泵者,告知病人及家属常见报警原因为管路堵塞、电量不足、药量不足等,并教会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三)下泵后

1、观察病人注射处皮肤,如有红肿等感染征象,以%碘伏涂擦。

2、检查泵的性能,查看有无损坏。

第八章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与传染病播散。

3、根据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护理。

4、详细介绍感染科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5、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6、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合理的休息与活动。

7、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和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8、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9、患者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

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肝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休息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休息。慢性肝炎复发恶化时亦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注意动静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HBsAg 携带者需要随访,可以工作、学习。重型肝炎需绝对卧床,进行监护。

3、饮食根据病情合理调配,有厌油、食欲不振时,予低脂肪、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饮食,食欲正常后改为普通饮食。若有明显消化道症状,且有呕吐者,酌情每日静滴5%~10%葡萄糖液500~1000ml,加维生素C 1~2g,口服多种维生素。肥胖者适当限制热量,以防发生脂肪肝和糖尿病。禁止饮酒。鼓励患者多吃水果。有肝昏迷前驱征象者,或已昏迷者,予低蛋白饮食。

4、药物忌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如吗啡、磺胺类、氯丙嗪(冬眠灵)、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利福平等。

5、消化道隔离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冲洗液必须高压蒸气灭菌,或者煮沸消毒30min。食具、大小便器和大小便均需按规定消毒。

6、注意大便颜色改变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如有出血、意识障碍、精神改变或昏迷情况,应尽早发现,及时报告医师。

二、肺结核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2)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食物。

(3)了解病人服药情况,询问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4)宣传结核病的知识,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5)易产生悲观情绪,当出现大咳血时,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护士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观察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

(3)观察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午后低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夜间盗汗等。

(4)了解病人有无肺结核接触史,了解病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

3、症状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遵医嘱给予相应止咳祛痰药。喉痒时可用局部蒸气湿化。痰多时采取体位引流。

(2)发热的护理: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解热镇痛药,并监测体温变化,高热病人参照高热护理常规执行。

(3)盗汗的护理:及时擦身,更换衣服,避免衣被过厚。

(4)咯血的护理:

a、注意体位引流,嘱患者取头低足高患侧卧位,避免血流向健侧,医务人员托起患者下颌拍击背部,使血尽量排出。

b、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以平卧头偏一侧位,

有利血咳出。

c、大咯血时暂禁食,咯血停止后给低温流质饮食,每次适宜量为150~200 ml。

d、若有呼吸困难,则应采用30~40°的半卧位,以利于咳嗽、呼吸、排血。呼吸困难时吸氧,氧流量6~8 L/min。

e、注意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情绪紧张或烦躁不安者及时给予心理护理,适当应用镇静剂,剧咳者适当镇咳,忌用吗啡,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擦掉口边血污,每次咯血后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漱口。

f、遵医嘱给予血管收缩剂,给予垂体后叶素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便意、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上述反应应减慢滴速或停药。

(5)胸痛的护理:采取患侧卧位,遵医嘱给止痛药。

三、伤寒护理常规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消化道隔离。患者用物,居室环境及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隔离期限为患者体温正常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以取得合作。

2、伤寒者应忌食多渣,多纤维食物,忌食过硬难消化的事物,忌食过饱,少食用产气多的甜食和乳品。患者宜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应控制每次食量,宜少食多餐。

3、便秘者禁用泻药及高压灌肠,腹胀不宜用新斯的明,宜用肛管排气,松节油腹部热敷,但应注意不要烫伤。

4、高热时不宜用退热发汗药,体温持续℃以上,可适当用温水,酒精擦浴或头部冰敷。

5、严密观察肠出血、肠穿孔:在病程第2~4周,应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证,及早识别肠道并发症的征象,如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便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6、休息:患者随意活动和过度用力,易诱发肠出血、肠穿孔。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至病程第5周,才能逐渐下地活动。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发生。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的发生。

四、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持续培养2次阴性或粪便正常后1周,同病种患者可住一室。

2、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水分,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3、腹痛患者可腹部置热水袋,解除痉挛。

4、护理腹泻患者时应密切观察排便次数、性状、量及伴随症状。采集含有脓血、黏液部分的新鲜粪便标本,及时送检,以提高阳性率。

5、急性期给予低脂流质饮食,如果汁、藕粉、脱脂奶等,少量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病情好转后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辅予少渣菜。

避免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机性食物,病情好转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

6、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排便频繁者,肛周涂抹凡士林,防止糜烂。为防止腹压增高造成脱肛,患者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坐便盆时间不宜太长。

7、恢复期患者应重视以饮食调养,注意饮食、饮水、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并定期大便培养复查。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时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尿量等。给氧、保暖、改善外周血循环。遵医嘱给予抗休克治疗,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血压和尿量调节补液量和速度。

9、准确记录出入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