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貌类型

常见地貌类型
常见地貌类型

“地貌”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陆春芳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本节课依据的标准主要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首先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使学生感知地貌现象,在此基础上识别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四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其次是运用图像和文字资料,描述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地貌类型不同,观察的内容不同,描述的主要特点也就不同。所以,具体描述的角度可以由地貌景观的概念切入,地貌即地球面貌,也就是地表的形态,因此地貌景观的形态如形状、规模面积、地表起伏和色彩等成为描述的主要内容。景观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由一定的物质构成,所以景观的主要特点离不开对其物质组成的描述。综合来看,描述地貌主要有三个角度:形态、物质组成和成因。此外,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是根据地貌的形成原因划分的,并且地貌的成因深刻地影响着各类地貌的形态和物质组成,所以描述时可根据学情适当围绕成因展开。最后,在感知地貌形态、识别地貌类型和描述地貌特点的过程中,体会地貌景观与人类的关系,即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各类地貌的开发利用;理解地貌学习的意义所在,即认识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

2.教学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常见的地貌类型。(2)运用图文资料,描述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3)通过实地观察或观看图片,体会常见地貌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悟人类活动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应遵循的原则。

3.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识别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描述上述四类地貌景观的特征”。“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片,描述上述四类地貌景观特征”是教学中的难点。

4.设计思路

对于课标要求,调整方案中给予了说明,尤其是规定了教学中涉及的地貌类型,即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在地貌类型的选取上选择了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首先,河流地貌是非常普遍的地貌类型,它分布广泛,在湿润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中,流水作用常居首要地位;在高寒或干旱地区,也可找到流水作用的踪迹,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从高一新生的认知看,河流地貌是他们相对较为熟悉的地貌类型,很多次一级的地貌如河谷、河床等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因此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重点学习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识别及其主要特点的描述。以河流

地貌为例,围绕其典型的次一级地貌——河谷、冲积扇和三角洲展开教学,着重分析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而要深入了解地貌景观的形状、规模面积、地表起伏、物质组成、空间分布等特征,知道不同地貌类型之间内在的关联与区别,了解地貌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教学中也较为简单地描述了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在河流地貌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描述地貌景观主要特征的三个角度:形态、物质组成和成因。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使学生最终学会描述地貌的基本方法。

最后,通过设计地貌景观与人类环节升华对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解。

辅助信息(文字、图象、视频等)案例分析

归纳总结

比较分析

迁移应用

典型河流地貌如河谷、冲积扇和三角洲等的识别及特征描述

地貌景观特征描述的一般方法,即形状、规模面积、地表起伏、

物质组成、空间分布等。

地貌景观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喀斯特地貌景观的识别及特征描述

二、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