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2章 第3节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2章 第3节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重点)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重难点)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难点)

化学平衡常数

教材整理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通常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c p C·c q D

c m A·c n B。

3.特点

K值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4.意义

K值越大→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当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就基本完全了。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700800830 1 000 1 200

K0.60.9 1.0 1.7 2.6问题思考: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示式是什么?

【提示】K=c CO·c H

2

O

c CO

2

·c H2

(2)该反应ΔH>0还是ΔH<0?

【提示】ΔH>0。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700 ℃,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是多少?

【提示】K=

1

0.6

5

3

。该反应平衡常数与题目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在800 ℃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

2

)为2 mol·L-1,c(H2)为1.5 mol·L-1,c(CO)为1 mol·L-1,c(H2O)为

3 mol·L-1,则下一时刻,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

【提示】逆向。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时,可根据Q与K的大小关系判断,

此时刻下,Q=c CO·c H

2

O

c CO

2

·c H2=

1 mol·L-1×3 mol·L-1

2 mol·L-1×1.5 mol·L-1

=1>0.9,所以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认知升华]

1.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由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不同,如N2+3H22NH3,K=a则有:2NH3N2+3H2,K′=1/a。

1 2N2+

3

2

H2NH3,K″=a。

2.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利用平衡常数可从定量的角度解释恒温下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状态下,生成物的浓度

和反应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用Q=c p C·c q D

c m A·c n B表示,则:

当Q=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

当Qv逆;

当Q>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

(4)计算转化率

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

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题组·冲关]

题组1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1.对于反应C(s)+H2O(g)CO(g)+H2(g)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O·c H

2 c C·c H

2

O

B.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

C.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D.增加C(s)的量,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固态浓度为“常数”,视为“1”,不需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A项错误;K只与温度有关,因此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K不发生变化,B项正确;升温该反应正向进行,K增大,C项错误;增加C(s)的量,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答案】B

2.1 000 ℃时,FeO(s)+H2Fe(s)+H2O,K=0.52。欲使容器中有1.0 mol FeO被还原,反应前容器中应充入a mol H2。则a的值最接近( ) A.1.0 B.2.0

C.3.0 D.4.0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分析,涉及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计算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1 000 ℃时,水是气态。当容器中有1.0 mol FeO被还原时,有1.0 mol H2参与反应,生成1.0 mol H2O。设容器容积为V L,

则平衡时c(H2O)=1/V mol/L,c(H2)=(a-1)/V mol/L。K=c(H2O)/c(H2)=

1

V

a-1 V

0.52,解得a≈2.9,C选项正确。

【答案】C

3.已知在448 ℃时,反应H 2(g)+I 2(g)

2HI(g)的平衡常数K 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

H 2(g)+I 2(g)的平衡常数K 2为________;反应12H 2(g)+12I 2(g)HI(g)的平衡常数K 3为________。

【导学号:29910027】

【解析】 K 1=c 2HI c H 2·c I 2=49,则该温度下K 2=c H 2·c I 2c 2HI

=1K 1=149

;K 3==K 1=7。 【答案】 149

7 题组2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4.下表为N 2(g)+3H 2(g)2NH 3(g) ΔH 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T /K 373 473

573 673 773 K 3.35×109

1.00×107

2.45×105 1.88×104 2.99×103 (1)温度升高,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ΔH ________0(填“>”或“<”)。

(2)温度升高,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ΔH ________0(填“>”或“<”)。

【解析】 由K =c 2NH 3c N 2·c 3H 2

可知,升高温度K 值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此得出规律:升温,K 值减小,正反应放热;降温,K 值增大,正反应吸热。

【答案】 (1)放热 < (2)吸热 >

5.在一定温度下,将3 mol CO 2和2 mol H 2混合于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2(g)+H2(g)CO(g)+H2O(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2)已知在7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5,则该温度下反应CO(g)+

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反应1

2

CO2(g)+

1

2

H2(g)

1

2

CO(g)+1

2

H2O(g)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1 0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1.0,则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ΔH________0(填“>”或“<”)。

(4)在 1 000 ℃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 2 mol,则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解析】(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K=c CO·c H

2

O

c CO

2

·c H2。

(2)K2=c CO

2

·c H2

c CO·c H

2

O

1

K

1

1

0.5

=2,

(3)由于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4) CO2(g)+H2(g)CO(g)+H2O(g)

起始/mol: 3 2 0 0

变化/mol: 1 1 1 1

某时刻/mol: 2 1 1 1

所以c(CO)=0.5 mol/L,c(H2O)=0.5 mol/L

c(CO

2

)=1 mol/L,c(H2)=0.5 mol/L

故0.5×0.5

1×0.5

1

2

反应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v(正)>v(逆)。

【答案】 (1)c CO ·c H 2O c CO 2·c H 2 (2)2 22

(3)吸热 >(4) >

化 学 平 衡 常 数 的 有 关 计 算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平衡转化率

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Δn n 始×100%=Δc c 始

×100%。 其中Δn 表示已转化的物质的量,

n 始表示该物质起始时的物质的量,

Δc 表示消耗的该物质的浓度,

c 始表示起始时该物质的浓度。

2.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1)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初始时A 、B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 、b mol ,达到平衡后,有mx mol 的A 发生反应,则计算模式为

m A(g)+n B(g)p C(g)+qD(g)

起始量/mol a b 0 0

变化量/mol mx nx px qx

平衡量/mol a -mx b -nx px qx

(2)分析三个量

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明确三个关系

①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②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③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g)+N(g)P(g)+Q(g) ΔH>0。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 mol·L-1,c(N)=2.4 mol·L-1。

问题思考:

(1)若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平衡浓度是多少?

【提示】M(g) +N(g)P(g)+Q(g)

初始

浓度

1 2.4 0 0

转化

浓度

1×60% 1×60% 1×60% 1×60%

平衡

浓度

0.4 1.8 0.6 0.6

由三段式得N的平衡浓度为1.8 mol·L-1。

(2)若反应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移动吗?M的转化率变化吗?化学平衡常数如何变化?

【提示】由于该反应正向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K值增大,M的转化率增大。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 mo 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则反应物N的起始浓度为多少?

【提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K=0.6×0.6

0.4×1.8

2×2

4-2×a-2=

1

2

解得a=6

即反应物N的起始浓度为6 mol·L-1。[认知升华]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1.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可采用“三段式法”求解

所谓“三段式”就是“起始”、“转化”、“平衡”三个阶段。在解题时,给每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填上或计算出这三个阶段的物质的量或浓度。未知的量可设为未知数,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列出方程求解。

2.主要计算类型

①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②转化率的有关计算;③反应中某组分的量的计算。

3.温度和压强对转化率(α)的影响

温度或压强改变后,若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4.改变反应物用量对转化率(α)的影响

(1)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m A(g)+n B(g)p C(g)+q D(g)

①只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该物质本身转化率减小,其他反应物转化率增大。如增大c(A),则平衡正向移动,α(A)减小,α(B)增大。

②若同等比例同倍数增大c(A)、c(B),其影响结果相当于增大压强,

当m+n=p+q时,α(A)、α(B)不变

当m+n>p+q时,α(A)、α(B)增大

当m+n

(2)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 A(g)b B(g)+c C(g)增大c(A),其影响结果相当于增大压强,

当a=b+c时,α(A)不变

当a>b+c时,α(A)增大

当a

5.产物的产率=实际生成产物的量

理论可得产物的量

×100%(产物的量包括物质的量、质量、

气体体积、浓度)

[题组·冲关]

1.将4 mol SO2与2 mol O2放入4 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2SO2+O22SO3,测得平衡时SO3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为( )

A.4 B.0.25

C.0.4 D.0.2

【解析】2SO2+O2,2SO3

初(mol·L-1):1 0.5 0

转(mol·L-1):0.5 0.25 0.5

平(mol·L-1):0.5 0.25 0.5

K=

c2SO

3

c2SO

2

·c O2=

0.52

0.52×0.25

=4。

【答案】A

2.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30 mL CO和20 mL水蒸气,使其反应,当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与H2的体积分数相等,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

B.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25%

C.平衡后水的转化率为50%

D.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

【解析】设达到平衡时,反应掉CO的体积为x。

CO(g)+H2O(g)CO2(g)+H2(g)

起始:30 mL 20 mL 0 0

变化:x x x x

平衡:30 mL-x20 mL-x x x

由题意知:20 mL-x=x,故x=10 mL

故平衡后CO 的体积分数为30 mL -10 mL 50 mL

×100%=40%,CO 的转化率为10 mL 30 mL ×100%≈33.3%,H 2O 的转化率为10 mL 20 mL

×100%=50%,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仍为30×28+20×1850

=24。 【答案】 B

3.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 和H 2S 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 2S(g)COS(g)+H 2(g) K =0.1

反应前CO 物质的量为10 mol ,平衡后CO 物质的量为8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H 2S 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通入CO 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前H 2S 物质的量为7 mol

D .CO 的平衡转化率为80%

【解析】 A .升高温度,H 2S 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正确。B.通入CO 后,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之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少,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故不正确。

C.设反应前H 2S 的物质的量为a mol ,容器的容积为1 L ,列“三段式”进行解题:

CO(g)+H 2S(g)

COS(g)+H 2(g) 起始物质的量

浓度mol·L -1 10 a

转化物质的量

浓度mol·L -1 2 2 2 2

平衡物质的量

浓度mol·L -1 8 a -2 2 2

化学平衡常数K =

2×2

8×a-2=0.1,解得

a=7,故正确。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10 mol-8 mol

10 mol

×100%=20%,故不正确。

【答案】C

4.对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

的量浓度应满足以下关系:c c C·c d D

c a A·c b B =K,K 为一常数,称为化学平衡

常数,其反应的K 值只与温度有关,现有反应:CO(g)+H 2O(g)CO2(g)+H2(g) ΔH<0,在850 ℃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 ℃,达到平衡时K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2)850 ℃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1)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K值变小。

(2)Q=c CO

2

·c H2

c CO·c H

2

O

1.0

5.0

V

3.0

1.0

V

5.0

3.0

>1

此时,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Qv逆,根据上式,当x<3.0时,Q

【答案】(1)小于(2)①逆反应②x<3.0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 000 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平衡常数为K ,则相同温度下反应2CO 2(g)

2CO(g)+O 2(g)的平衡常数K ′为( ) A.1K

B .K 2 C.1K 2 D.

【解析】 2 000 K 时,可逆反应2CO(g)+O 2(g)2CO 2(g)的平衡常数为

K 2,那么2 000 K 时,可逆反应2CO 2(g)2CO(g)+O 2(g)的平衡常数K′为1K 2,

C 项正确。

【答案】 C

2.放热反应CO(g)+H 2O(g)CO 2(g)+H 2(g)在温度t 1时达到平衡,c 1(CO)=c 1(H 2O)=1.0 mol·L -1,其平衡常数为K 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 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 2(CO)和c 2(H 2O),平衡常数为K 2,则( )

A .K 2和K 1的单位均为mol·L -1

B .K 2

C .c 2(CO)>c 2(H 2O)

D .c 1(CO)>c 2(CO)

【解析】 平衡常数数学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为两个浓度的乘积,因此K 的单位不可能为mol·L -1,A 项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所以K 2

【答案】 B

3.已知298.15 K 时,可逆反应:Pb 2+(aq)+Sn(s)Pb(s)+Sn 2+(aq)的平衡常数K =2.2,若溶液中Pb 2+和Sn 2+的浓度均为0.10 mol·L -1,则反应进行的方

向是( )

A.向右进行B.向左进行C.处于平衡状态D.无法判断

【解析】Q=c Sn2+

c Pb2+=

0.10 mol·L-1

0.10 mol·L-1

=1

反应向右进行。

【答案】A

4.298 K时,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①N2(g)+O2(g)2NO(g) K=1×10-30;

②2H2(g)+O2(g)2H2O(g) K=2×1081;

③2CO2(g)2CO(g)+O2(g) K=4×10-92,

则常温下,NO、H2O、CO2这三个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最大的是( )

【导学号:29910028】A.①B.②

C.③D.无法判断

【解析】要判断NO、H2O、CO2这三个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则必须求出各个分解放氧反应的平衡常数,然后比较大小。由计算可知:

①2NO(g)N2(g)+O2(g) K=1×1030

②2H2O(g)2H2(g)+O2(g) K=5×10-82

③2CO2(g)2CO(g)+O2(g) K=4×10-92

平衡常数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彻底,因此反应①即NO分解放氧的倾向最大。

【答案】A

5.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

(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的全部内容。

年级:高二科目:化学主备:陈思丽 课题:化学平衡常数课型:新授课课时 :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 (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定量解释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课本P29 的数据表格展开平衡常数含义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表格数据,并从中整合信息。 (2)通过运用课本P29 的数据表格,让学生懂得在不具备条件做实验的时候,从经验事实数据也能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3)通过课本P30例1和例2,让学生体会从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到应用平衡常数计算的过渡,掌握从定性到定量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方法。 (4)通过“三行式"计算模式的介绍,让学生掌握一种有序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衡常数引入时的数据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质。【学习重难点】 1.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规则; 2。结合三行式计算平衡常数、平衡浓度、转化率; 3. 利用Q与K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第2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第1课时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 (1)NO 2、N 2O 4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可逆反应:2NO 2(g) N 2O 4(g)。在25 ℃时,如果用不同起 始浓度的NO 2或N 2O 4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写空格: 起始浓度/mol·L - 1 平衡浓度/mol·L - 1 平衡浓度关系 c (NO 2) c (N 2O 4) c (NO 2) c (N 2O 4) c (N 2O 4) c (NO 2) c (N 2O 4) c 2(NO 2) 2.00×10- 2 0 6.32×10- 3 6.84×10- 3 1.08 1.71×102 3.00×10-2 0 8.00×10-3 1.10×10-2 1.38 1.72×102 0 2.00×10- 2 9.46×10- 3 1.52×10-2 1.61 1.70×102 0 0.100 2.28×10- 2 8.86×10-2 3.89 1.70×102 (2)根据上表数据,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一定温度下,N 2O 4和NO 2的平衡浓度相等(×) ②一定温度下,N 2O 4与NO 2的平衡浓度之比相等(×) ③一定温度下,平衡时c (N 2O 4)c 2(NO 2)近似相等(√)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与表达式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 c p (C )·c q (D ) c m (A )·c n (B ) 。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定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当K >105时,该反应进行完全。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当K <10 -5 时,该反应很难发生。

公开课: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 郴州市一中高三化学组:周莉芳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3、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自主学习3分钟】 请阅读教材P28——P31“化学平衡常数”部分 【达标检测1】 1、请列出下列方程式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Cr2O72—+ H2O ? 2CrO42—+ 2H+ CO2(g)+H2(g) ?CO(g)+H2O(g) CaCO3(s) ? CaO(s)+CO2(g) 2. 为妥善处理氯甲烷生产企业的副产物CCl4,以减少对其臭氧层的破坏。化学家研究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下列反应:CCl4+H2?CHCl3+HCl使CCl4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氯仿(CHCl3)。已知CCl4的沸点为77 ℃,CHCl3的沸点为61.2 ℃。100 ℃时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考点提炼: 【达标检测2】 1、若反应①N2+3H2?2NH3的化学平衡常数K1=a, 反应②2NH3?N2+3H2的化学平衡常数K2, 反应③1/2N2+1/3H2?NH3的化学平衡常数K3,则K2、K3如何表示? 考点提炼: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既能改变速率常数,也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 (3)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则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4)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考点提炼:

【达标检测3】(教材改编题)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 + H2O(g) ?CO2 (g) +H2 (g),800℃时K = 1.0;用c(CO):c(H2O)=1:1或1:4开始,达到平衡时CO和H2O 的转化率。 考点提炼—K的应用: (1)对不同反应可以通过比较K值直接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同一反应可利用来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程度。 【达标检测4】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 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制备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1)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用K1、K2表示)。 (2)反应③的ΔH________(填“>”或“<”)0。 (3)500 ℃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1)分别为0.9、0.1、0.3、0.15,则此时v正_______(填“>”“=”或“<”)v逆。 考点提炼——K的应用: (2) 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热反应。 (3) 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 ?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Q<K,反应向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状态;Q>K,反应向反应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常数第3课时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常数》导学案(第3课时)高二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难点重点】 1、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新课导学】 三、化学平衡常数 阅读教材28—29页,分析29页表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化学平衡常数是指: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 K= 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越大,它向正反应进行的越大,即该反应进行的越完全,越大。 讨论:K受什么因素影响? 阅读教材例1、例2完成练习。 【练习】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 Fe(s)+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O2)/c(CO),已知1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平衡常数K 值。(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 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 v逆,其原因是:此时c(CO2)/c(CO)<0.263因温度不变,K值不变,为增大c(CO2)/c(CO)到比值需v正> v逆. 例9.某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是50,在这个温度下使H2与I2(g)发生反应,反应开始时,碘蒸气的浓度是1mol/L,当达到平衡时c(HI)=0.9mol/L,求H2的转化率。 【及时训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①PCl5(g) PCl3(g)+Cl2(g) ②2HI(g) H2(g)+I2(g) ③CaCO3(s) CaO(s)+CO2(g) ④Fe3O4(s)+4H2(g) 3Fe(s)+4H2O(g) 【过关检测】 1、已知在450℃时,反应H2(g)+I2(g) 2HI(g)的K为50,由此推断出在450℃时,反应2HI(g)H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2、 x、y、z都是气体,反应前x、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2y2z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总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时x的转化率() A.80% B.20% C.40% D.60% 3、在恒温下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能充分说明反应 2NO+O22NO2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反应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 生成O2的速率与生成NO2的速率相等 C. NO、O2、NO2各浓度之比为2:1:2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一定 4、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D. 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5、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A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6、对于反应2X + Y 2Z(ΔH<0),若升高温度则能使() A.反应速率不变,Z的产量减少 B.反应速率增大,Z的产量减少 C.反应速率增大,Y的转化率升高 D.反应速率减小,Z的产量增大 7、反应 2A(g) + B(g) 2C(g);△H > 0 。下列有利于生成C的是() 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8、化学反应2A+B2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C增加,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 B、没有显著热量变化 C、吸热反应 D、原平衡没有移动 9、对已达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考情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故每年必考,且题型多样。今后命题将会继续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应用,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同时也会因涉及知识面广,可能出现新的题型、新的设问方式,特别是与实验应用相结合成为命题的新趋势。 2.电化学内容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其主要考点有:①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形成条件、装置中各部分名称、电极反应、导线上电流方向、电子流向、溶液中离子运动方向、对盐桥的认识;②正确认识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并能加以区别;③了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④掌握电解的原理及有关规律,能对电极产物进行判断,能对电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加以判断,能正确表示电解的电极反应及总反应;⑤电解原理的应用和基本计算。 【知识交汇】 一、氧化还原反应 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 2.会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⑴ 氧化剂 氧化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还原剂 还原产物 ⑵22O = Ca(OH)2 + 2H 2↑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3.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从实验得出的。对于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根据化合价变化的规律,分析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下表。— —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写成两个“半反应”,一个是“氧化反应”,一个是“还原反应”。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为2Fe3++2e- 3+ 5.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⑴守恒规律:电子得失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据此,可用于配平、计算。 ⑵价态规律 ①同种元素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 又具有还原性。可简记为:高价氧,低价还,中价全。 ②化合物(如 2 1 S H 2 - + ):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所以同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⑶归中不交规律 ①若价态相隔(即有中间价),一般能反应,且生成中间价态,但二者的化合价不会交叉变化。如 H22↑+ 2H2O - +6 +4 00 -2 ②若价态相邻,则不反应。如C~CO、CO~CO2、SO2~SO3等。 ⑷先强后弱规律(反应顺序) ①一种氧化剂遇多种还原剂时,总是按还原性先强后弱的顺序反应。 例如,把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可把Fe2+、Br-氧化,由于还原性Fe2+>Br-,所以Cl2先氧化Fe2+,之后,若还有Cl2,才氧化Br-。若n(FeBr 2 ):n(Cl2) = 1:1,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 = 2Fe3++Br2+4Cl- ②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是按氧化性先强后弱的顺序反应。 如Fe与CuCl2~HCl混合液,Fe先与Cu2+反应,后与H+反应。 ⑸由强变弱规律(反应方向) 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向着氧化性和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反之不能。据此,可判断两物质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 1.常见的原电池有两类:一类是类似伏打电池的普通原电池装置;另一类是产生电流效率较高的带盐桥的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 H2SO4溶液稀硫酸 ZnSO4溶液

第二章 第三节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4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 。 c m(A)·c n(B) 注意: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且不出现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4.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在化学方程式一定的情况下,K只受温度影响。 (1)对于可逆反应,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2)K 值越大,表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3)K 值越大,该可逆反应的速率越快( ) (4)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改变条件使K 值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5)化学方程式中的固态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 答案 (1)× (2)√ (3)× (4)√ (5)√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N 2(g)+3H 2(g) 2NH 3(g) K 1=______________; 12N 2(g)+32H 2(g)NH 3(g) K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 3(g)N 2(g)+3H 2(g) K 3=______________; 由K 1、K 3可知,同一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由K 1、 K 2可知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12 倍,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2(NH 3)c (N 2)·c 3(H 2) 3132222NH (N )H ·c c c ()() c (N 2)·c 3(H 2)c 2(NH 3) 互为倒数(或K 1·K 3=1) 变为原来的12次方(或K 2=1 21K ) 2.某温度下:已知 ①CH 4(g)+H 2O(g) CO(g)+3H 2(g),K 1; ②CH 4(g)+CO 2(g) 2CO(g)+2H 2(g),K 2; ③CH 4(g)+2H 2O(g)CO 2(g)+4H 2(g),K 3。 则K 3=________(用含K 1、K 2的式子表示)。 答案 K 21K 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节《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过关训练试题.docx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molsO 3(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molsO 3(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mol O 2(g) 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mol Ar(g) 4. 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A(g) + 2B(g) 3C(g) + D(s)(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下图 中曲线 a 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 a 曲线变为 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 C ) A .增大 A 的浓度 B .扩大容器的容积 C .加入催化剂 D .升高温度 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 应: a X(g) + b Y(g) c Z(g) + d W(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人教版选修 4)第三节《化学平衡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过关训练试题 (时间: 4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每小题有 1-2 个正确选项,共 48 分) 1.对可逆反应 2A(s) +3B(g) C(g) +2D(g) ;Δ H <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B ) ①增加 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v (正) 减小 ③压强 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 v (正 ) 、v ( 逆) 不变 ④增大 B 的浓度, v ( 正)>v (逆) ⑤加入催化剂, B 的转化率提高 A .①② B .④ C .③ D .④⑤ 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 +Y(g) Z(g) +W(s);Δ H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加入少量 W ,逆反应速率增大 B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2molsO 2和 1mol O 2,发生下列反应: 2SO 2(g) + O 2 (g)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平衡后加入 ,上述反应的Δ H 增大 3.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SO 3(g)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 SO 3 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B )

第2章 第3节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 ),用符号K 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 。 注意: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且不出现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 (也叫 )。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反应物转化率越 ;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反应物转化率越 。 4.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在化学方程式一定的情况下,K 只受温度影响。 (1)对于可逆反应,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2)K 值越大,表明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 (3)K 值越大,该可逆反应的速率越快( ) (4)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改变条件使K 值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5)化学方程式中的固态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不能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N 2(g)+3H 2(g)2NH 3(g) K 1=______________; 12N 2(g)+3 2H 2(g)NH 3(g) K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 3(g) N 2(g)+3H 2(g) K 3=______________; 由K 1、K 3可知,同一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由K 1、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阳谷一中栾习坤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 和O2 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 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SO2 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1定义: 2特点 前提: 对象: 外在表现: 实质: 3.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标志: ① 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 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 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C(g)+ D(g)达到平衡。() A.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1 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1.化学平衡移动的意义。 2.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教学重点:2.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教学难点: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教学过程:1、化学平衡移动研究的对象:可逆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动态平衡,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平衡被破坏,进而在新的条件下逐渐建立新的平衡,这个原平衡向新平衡的转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试验2-5: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_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_移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影响平衡。 举例:已知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Cl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ml的针筒内吸入40mL氯气后,再吸入10mL 的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以看到何种变化?试用平衡的观点加以解释。练习 FeCl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Fe2++2H2O Fe(OH)2+2H+往该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的变化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绿色 思想:由FeCl2改为Fe(NO3)2,将发生什么变化呢?(答案:C)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来说,气体的压强改变,也能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对于3H2(g) +N 2(g) 2NH3(g) 在反应中1体积的N 2与3体积的H2反应生成2体积的NH3,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 223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由上表实验数据可以算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_______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_______移动。 对于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如2HI(g) H2(g)+I2(g)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如果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可以认为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练习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 3H2+N2 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 是()(A)恒温恒压充入氨气 (B)恒温恒压充入氮气 (C)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D)恒温恒压充入氦气注意3: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体系是否发生移动,取决于平衡体系所占据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在恒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它并不能引起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若在恒压情况下加入惰性气体,必然引起平衡体系占据的体积增大,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发 生变化,使平衡发生移动。复习:对平衡N2+3H22NH3 ,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氮气,平衡向 ——移动。(2)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氨气呢?加入氩气又怎么样呢? (3)如果需要增加氢气的转化率,可以有什么办法? (4)如果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氮气的转化率——。三.温度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放热或吸热;所以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也有影响。大家观察试验2-7,得出结论: 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的方向移动。 练习: 可逆反应2A+B 2C, 在不同压强及温度下达成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热反应,逆反应是气体体积————的反应。(2)若c是气态,则A为——态,B为——态。(3)若B为固态,则A为——态,c为——态。 答案:(1)吸,扩大,(2)气,气(3)气,固态或液态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的原理,也叫勒夏特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但是可以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练习 1、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600℃ 400℃ 200℃ 压强

化学平衡、电化学、有机化学(上)

一、化学平衡 ㈠化学平衡常数 i i()()c K c υ=∏平衡 ㈡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参与平衡各物的浓度或压强保持恒定。改变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将发生相应的移动。 根据反应前后,反应物物质的量和生成物物质的量而言只有相等,如A B C D E F ++=++⑴和不相等2A B 2C +=⑵两种反应。对于⑴,不论改变条件时平衡按正向或逆向移动,体系中物质的量的总和不变。若参与平衡的各物均是气态物,则在恒温条件下,改变体系压强只对⑵的平衡位置有影响。 因此,先讨论⑵,以在某温度下合成3NH 反应为例。 1.恒温,改变某物浓度、体系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某温度下,2N 、2H 和3NH 平衡体系中设各物浓度均为1c (表示第一种平衡体系中的浓度,而不是三者浓度相等)。 ⑴恒容增加2N (设为2c ),平衡将向着生成3NH 方向移动,再次达平衡时(浓度分别为2c ),2H 和利用率提高(21c c <),3NH 的浓度增大(21c c >),但2N 的(总的)利用率却下降(212c c c <+)。按:只改变2种反应物中的1种反应的浓度,平衡移动的结果,一般不可能是这两种反应物的利用率提高了或都下降了。 ⑵增大体系压强,2p p →的瞬间,2N 、2H 、3NH 的浓度均增大了一倍(各为12c ),平衡向着生成3NH 的方向移动,再次达平衡时设各物浓度为3c ,结果是2N 、2H 的利用率都提高了,3NH 浓度增大 (312c c >)。(提请注意,2N 、2H 再次平衡浓度为1322c c c <<。会出现31c c <的结果吗?) ⑶降低压强,/2p p →瞬间,2N 、2H 、3NH 浓度都改变(各为1/2c ),平衡有利于3NH 的分解,再次达平衡时设各物浓度为4c ,结果是:2N 、2H 浓度都增大了,即41/2c c >,(请问:会出现41c c >的结果吗?为什么?)3NH 浓度下降,即41/2c c <。 以上3种改变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归纳为:恒温,若反应体系容积不变,即⑴,只可能发生2 N 利用率下降(升高)而2H 利用率升高(下降);若体系容积改变,平衡移动结果是2N 、2H 利用率都提高,即⑵或都下降即⑶。这个结论具有普遍性,应适用于往合成3NH 体系加“惰气”,改变条件对溶液中平衡移动的影响。 化学平衡原理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二章 第三节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探究建议: ①实验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②实验:温度、浓度对溴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③查阅资料:奇妙的振荡反应。④讨论: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回答]学生举例化学反应存在的限度。 [讲述]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 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 2和H 2 尽快地转变成NH 3 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 使更多的N 2和H 2 转变为NH 3 ,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 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述]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回答]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追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回答]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述]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解]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探讨]我们学过那些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 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 ....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溶液中表现为浓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 [启发]大家能否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中,找出化学平衡有哪些基本特征? [回答]分析定义,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3)达到平衡时反应

2019 2020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同步测试23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答案解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常数》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K=数衡常衡应达到化学平,平体1.某温度下气反2cc)A)·(B(的浓度增加。下列说,恒容时,若温度适当降低,F2cc)(E)·F (法中正确的是Kcc.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B增大(A)、 (B),A.增大 增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 C.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 2B(g) +F(g)A(g)2E(g)+K只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故不正项,平衡常数解析 A项,降温,项,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不正确;C确;B则焓变为正值,表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F浓度增大,F、B是生成物,E不正确;D项,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A、为反应物,且对应指数为其化学方程式前的计量数,正确。D 答案 K值与温度的平衡常数C(g)+D(g)+2.已知反应A(g)B(g)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A和0.20 mol B,10 s时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0

1 830 700 温度. /℃K0.4 1.7 1.0 值 50% B的转化率为A.达到平衡后,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1-v s0.005 mol·L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A)=1- 1-x,则: mol·L解析设平衡时 B减少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g) + B(g) C(g) A(g) + xxxx) -1) 0.1 0.1 0 起始/(mol0 ·L-1 /(mol变化·L xxK的转化率B,-1xxxx 0.1-平衡/(mol·L) 0.1-2 解得,则平衡时=0.05故==1.02x)-(0.10.05项正确;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50%,=×100%0.1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温平B项错误;反应初始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1-L0.05 mol·1--1v L=0.005 mol·,s·D项正确。=平衡,(A)10 sC 答案K 3.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K①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K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 K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学习目标】: 1、化学平稳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稳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定 3、运用化学平稳常数进行运算,转化率的运算 【学习过程】: [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稳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如何样的定量 关系,请完成44页[咨询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化学平稳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稳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幕 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幕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那个常数确实是该反应的化学平稳常数〔简称平稳常数〕 2、表达式:关于一样的可逆反应,mA〔g〕+ nB〔g〕__- pC〔g〕+ q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稳时,K==c p(C) c q(D)/c m(A) c n(B) 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平稳常数的意义: 〔1〕平稳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 〔2〕判定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稳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关于可逆反应:mA(g)+ nB(g) — 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

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Q c=C p(C) C q(D)/C m(A) C 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 v K ,反应向 正反应方向 进行 Q c = K ,反应处于平稳状态 Q c > K ,反应向 逆反应方向 进行 〔3〕利用K 可判定反应的热效应 假设升高温度,K 值增大,那么正反应为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假设升高温度,K 值减小,那么正反应为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二、使用平稳常数应注意的几个咨询题: 1、 化学平稳常数只与 _________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 在平稳常数表达式中:水 (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 (s )+H 20(g ) ― C0(g )+H 2(g ), K=c (CO ) c (H 2)/c (H 2O ) Fe(s)+C0(g) —= Fe(s)+C02(g), K=c(C0 2)/c(C0) 3、化学平稳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例如: N 2(g)+3H 2(g) 一 一 2NH 3(g)的平稳常数为 K 1, 1/2N 2(g)+3/2H 2(g) 稳常数为 K 2, NH 3(g)—- 1/2N 2(g )+3/2H 2(g )的平稳常数为 K 3; 写出 K 1和K 2的关系式 : K 1=K 22 。 写出 K 2和K 3的关系式 : K 2 K 3=1 。 写出 K 1和K 3的关系式 : K 1 K 32=1 。 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X100% 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或者=该反应物反应中消耗(反应)浓度x100% NH 3(g )的平

鲁科专用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第1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鲁科专用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第1讲化学平衡常数化 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2020·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Q c与K的关系)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考点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频数:★☆☆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在高考中很少涉及,复习时没必要拓展强化,只要抓住教材主干知识点进行落实即可。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 (1)判据

(2)一般规律: ①ΔH <0,ΔS >0的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②ΔH >0,ΔS <0的反应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③ΔH 和ΔS 的作用相反,且相差不大时,温度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当ΔH <0,ΔS <0时低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当ΔH >0,ΔS >0时,高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1)熵:衡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 ,单位为J·mol -1 ·K -1 。 (2)对于一个特定的气相反应,熵变的大小取决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系数大小。 (3)复合判据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放热过程均可以自发进行,吸热过程均不能自发进行(×) (2)CaCO 3=====高温 CaO +CO 2↑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3)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因素(×) (4)ΔH <0、ΔS >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5)吸热且熵增加的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6)-10 ℃的水结成冰,可用熵变的判据来解释反应的自发性(×) 2.(教材改编题)(RJ 选修4·P 361改编)下列过程的熵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ΔS >0

原电池化学平衡

原电池化学平衡

1、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其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到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2Li0.35NiO22Li0.85Ni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 = Li (B)充电时,Li发生氧化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 2、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高铁酸钾用做还原剂 B.制备高铁酸钾时1molFe(OH)3得到3mol电子 C.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7 D.用高铁酸钾处理水时,用到了其强氧化性,且其还原产物能水解产生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胶体 3、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4、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D.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6、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中形成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B.金属锂作电池的正极,石墨作电池的负极 C.电池工作过程中,亚硫酰氯(SOCl2)被氧化为Li2S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