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家用电风扇控制系统完整版

课程设计报告家用电风扇控制系统完整版
课程设计报告家用电风扇控制系统完整版

电子课程设计

——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131501班

姓名:李思尚

学号:201315020109

指导教师:李小松

2015年12月

目录

电子课程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提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二、总体框图(数字电路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风速、风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2、脉冲触发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3、输出控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4、定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5、复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6、秒脉冲发生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三、器件选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1、触发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2、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1)、计时部分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2)、预设时间部分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3、数据选择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4、555定时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5、门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1)、74LS08与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2)、74LS04非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3)、74LS00与非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4)、74LS32或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6、其他器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四、功能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1、各模块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1)、风速、风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2)、脉冲触发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 3)、输出控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 4)、定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 5)、复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6)、秒脉冲发生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2、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电路图,功能介绍,及其仿真时序图_______ - 20 -

1)、风速、风种模块及脉冲触发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 2)、输出控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 3)、定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 4)、复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 - 5)、秒脉冲发生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 -

3、功能模块硬件试验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 -

五、总体设计电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

1、整体电路设计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

2、系统不足及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 -

六、单片机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1、采用单片机方案实现的总体设计框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2、器件选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1)、主控芯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2)、显示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3)、输入按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4)、输出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3、程序流程框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 -

4、部分程序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 -

七、总结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 -

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基本要求

1)、通一个按键控制,实现风速强、中、弱的循环切换。

2)、通一个按键控制,实现睡眠风、自然风、正常风三种风态的循环切换。3)、LED 显示当前状态:风速及风种。

2、提高要求

1)、按键提示音。

2)、定时关机功能(以小时为单位)。

3)、利用单片机实现该系统。

二、总体框图(数字电路方案)

状态设计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总体设计框图

系统整体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系统共有七个状态,分别指示三种风速:弱、中、强;指示三种风种:正常、自然、睡眠;以及停止状态。通过三个按键开关分别控制电扇的风速、风种和停止。风速的弱、中、强对应电扇的转动速度慢、中、快。风种在“正常”位置是指电扇连续运行;在“自然”位置是电扇以运转4秒、间断4秒的方式工作,表示模拟产生自然风;在“睡眠”位置,电扇运转8秒,间断8秒,产生轻柔的微风。模块设计思路如下。

1、风速、风种模块

此模块的设计,风速和风种大致相同,可以通过使用D触发器组成状态锁存器,通过控制脉冲信号控制实现状态转换!由于要实现风扇停止状态下,按风种按钮无法实现风扇启动的功能,所以,风种的脉冲触发端要受风扇的当前工作状态和风速脉冲的总体控制。

2、脉冲触发模块

此模块专为风种和风速状态转换器提供脉冲信号,通过与非门连接按键和当前状态输出,实现脉冲的控制,实现为风种和风速提供状态转换的脉冲。此外,该模块通过连接按键和状态机的清零端,可以实现手动清零当前状态,让系统停止,实现停机功能。

3、输出控制模块

当风种和风速的状态确定后,两个模块要实现组合控制电机运转。此系统采用风种状态控制电机是否工作运转,用八路数据选择器按照风种状态进行地址选择,原始始终信号经过D触发器组成的分频器得到4S和8S的脉冲,接入数据选择器相应数据端,供风种状态进行选择,输出信号作为当前电机运转的使能信号,从而实现电机按风种模式间歇性运转。此外,电机还受风速控制,此系统采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通过调节R和C的值控制占空比和频率的输出,来为电机提供PWM信号,实现当前风速的输出。

4、定时模块

本系统可以实现以小时为单位的定时功能,通过一片十进制计数器的循环计数来实现1-8小时的定时设置,5片十进制计数器组成的倒计时器,通过循环置数实现倒计时功能,外接数码管可分别显示当前所剩时分秒!定时功能由按键触发启动定时。定时时间到达之后,生成复位触发信号,触发系统复位,清除当前状态,让系统停止运行。此模块还有按键提示音的功能,通过按键电平接入蜂鸣器,实现按下按键蜂鸣器响的功能。

5、复位模块

由于计时部分完成计时任务时返回电平信号,但是触发复位信号只能是脉冲信号,所以需要将电平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得到复位脉冲,本系统采用单稳态电路加一个脉冲触发翻转的D触发器实现将电平转换为脉冲的功能。

6、秒脉冲发生器

由于本系统需要实现计时功能,故需要用555设计一多谐振荡器,通过调整R、C参数,实现1HZ/1S的脉冲信号提供给计时系统使用。此外风种电路也需要得到秒脉冲四分频和八分频之后的脉冲信号,也需要用到秒脉冲发生器。

总结:通过六大模块的组合,最后此系统可以实现由停止工作状态,按下风速按钮系统启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下,按风速调节风速大小,按风种调节风种模式。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设置定时时间。定时完成后,系统自动停止运行。本系统智能化的实现了家用电风扇的常用逻辑功能,每种工作状态都有相应状态指示灯,按键提示音,很好地实现了智能化人机交互。

三、器件选型

1、触发器

本方案采用74LS175触发器,74LS175为四上升沿D触发器,共有54175/74175、54S175/74S175, 54LS175/74LS175 三种线路结构形式。当清除端(CR)为低电平时,输出端Q为低电平。在时钟(CP)上升沿作用下,Q 与数据端(D)相一致。当CP为高电平或低电平时,D对Q没有影响。主要电特性的典型值如表3.1所示。

图3.1 74LS175逻辑符号图

74LS175逻辑功能如表3.2所示。

H—高电平 L—低电平

↑上升沿 X—任意

—规定的稳态输入条件建立前Q的电平

Z—高阻态 Q

74LS175内部原理图见图3.2所示。

图3.2 内部原理图

2、计数器

1)、计时部分计数器

采用74LS192计数器,74LS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它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等功能。192的清除端是异步的,当清除端(MR)为高电平时,不管时钟端(CPD、CPU)状态如何,即可完成清除功能。192的预置是异步的。当置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时,不管时钟CP的状态如何,输出端(QO~Q3)即可预置成与数据输入端(PO~P3)相一致的状态。192 的计数是同步的,靠CPD、CPU 同时加在4个触发器上而实现。在CPD、CPU上升沿作用下QO~Q3同时变化,从而消除了异步计数器中出现的计数尖峰。当进行加计数或减计数时可分别利用CPD或CPU,此时另一个时钟应为高电平。当计数上溢时,进位端()输出一个低电平脉冲,其宽度为CPU低电平部分的低电平脉冲;当计数下溢出时,错位输出端()输出一个低电平脉冲,其宽度为CPD低电平部分的低电平脉冲。当把和分别连接后一级的CPD、CPU,即可进行级联。

74LS192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如图3.3所示。

图3.3 74LS192逻辑符号

74LS192器件逻辑功能见表3.3和3.4所示。

74LS192内部逻辑原理图如图3.4所示。

图3.4 74LS192内部逻辑原理图

2)、预设时间部分计数器

计时系统预设时间部分采用74LS160计数器,这种同步可预置十进计数器是由四个D型触发器和若干个门电路构成,内部有超前进位,具有计数、置数、禁止、直接(异步)清零等功能。对所有触发器同时加上时钟,使得当计数使能输入和内部门发出指令时输出变化彼此协调一致而实现同步工作。这种工作方式消除了非同步(脉冲时钟)计数器中常有的输出计数尖峰。缓冲时钟输入将在时钟输入上升沿触发四个触发器。

74LS160逻辑符号如图3.5所示。

图3.5 74LS160逻辑符号

74LS160器件逻辑框图如图3.6所示。

图3.6 74LS160内部原理图

3、数据选择器

数据选择器采用74LS151,74LS151为8选1

数据选择器(有选通输入端,互补

输出)共有54/74151、54/74S151、74LS151三种线路结构形式,74LS151主要电特性的典型值如表3.5所示。

数据选择端(ABC)按二进制译码,以从8个数据(D0-D7)中选取1个所需的数据。只有在选通端STROBE为低电平时才可选择数据。

74LS151逻辑符号如图3.7所示。

图3.7 74LS151逻辑符号

74LS151逻辑符号如表3.6所示。

图3.8 74LS151内部逻辑原理

4、555定时器

本系统多次用到555定时器,用它构成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触发器。555定时器又称时基电路。555定时器按照内部元件分有双极型(又称TTL 型)和单极型两种。双极型内部采用的是晶体管;单极型内部采用的则是场效应管。555定时器按单片电路中包括定时器的个数分有单时基定时器和双时基定时器两种。

常用的单时基定时器有双极型定时器5G555(管脚排列如右图3.9所示)和单极型定时器CC7555。双时基定时器有双极型定时器5G556和单极型定时器CC7556。

555定时器器件逻辑符号如图3.10所示。

图3.10 555定时器逻辑符号

图3.9 555定时器管脚分布

图3.11 555定时器内部原理

5、门电路

本系统的采用74LS系列门电路,下面介绍器件特性。1)、74LS08与门

74LS08为4组2输入端与门,正逻辑。

器件逻辑真值表如表3.7所示。

L – Low Logic Level

74LS08器件内部逻辑框图如图3.12所示。

图3.12 74LS08器件内部逻辑框图

2)、74LS04非门

74LS04为六输入非门,74LS04逻辑真值表见表3.8所示。

L – Low Logic Level

74LS04内部原理图如图3.13所示。

图3.13 74LS04内部原理图

3)、74LS00与非门

74LS00为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逻辑真值表如表3.9所示。

74LS00内部原理图如图3.14所示。

图3.14 74LS00内部原理图

4)、74LS32或门

74LS32为四组2输入或门,74LS32逻辑真值表见表3.10所示。

表3.10 74LS32逻辑真值表(Y=A+B)

H – High Logic Level

L – Low Logic Level

74LS32内部原理图如图3.15。

图3.15 74LS32内部原理图

6、其他器件

本系统其他器件主要为电阻、电容、按键及LED 灯。 1)、电阻采用金属膜电阻,金属膜电阻是迄今为止应用较为广泛的电阻,其精度高,性能稳定,结构简单轻巧。

2)、有极性电容主要采用常用铝电解电容,无极性用瓷片电容。 3)、由于按键主要用来采用触发脉冲,版系统采用点触按键,可以回弹。 4)、指示灯采用3mm 或者5mmLED 灯,导通电压1.8V-2.4V 。

四、功能模块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各模块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及其电路连接图。 1、各模块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 1)、风速、风种模块

风速和风种模块类似,均是三个状态的循环转换,这三种状态均需要状态锁 存器来保存其变化状态,再通过输入脉冲来改变它的状态。对于三个状态,各用 一个状态锁存器来保存相应的变化状态,下面将对模块的对三个状态进行逻辑设计。

有三种工作状态和一种停止状态需要保存和指示,因而对于每种操作都可采用三个触发器来锁存状态,触发器输出1表示工作状态有效,0表示工作状态无效,当三个输出全为0,则表示停止状态。为了简化设计,可以考虑采用带有直接清零端的触发器,这样将“停止”键与清零端相连就可以实现停止的功能。下

面以风速状态锁存电路为例详细说明状态锁存器模块的设计过程。 a 、状态图见图如图4.1所示。

b 、由图4.1所示的“风速”状态转换图可得如表4.1所示的风速转换状态真值

由图4.2求出Q n+1表达式如(4.1式)

0n+1=Q 1n Q 0n

1n+1=Q 0n (4.1) 2n+1=Q 1n

图4.1 风速状态转换图 图4.2 Q n+1的次态卡诺图 Q 2n+1Q 1n +1Q 0n+1

d 、驱动方程

若选用D 触发器来实现电路,则其驱动方程见(4.2式):

D 0=Q 1n Q 0n

驱动方程

D 1=Q 0n (4.2)

D 2=Q 1n

e 、用D 触发器实现风速状态锁存器的原理性逻辑图如图4.3所示,电路采用同步时钟CP 控制

风种状态控制器同风速设计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2)、脉冲触发模块

前述两部分锁存电路的输出信号状态的变化依赖于各自的触发脉冲。设K 按下为“1”,不按为“0”。在“风速”状态的锁存电路中,可以利用“风速”按键K1所产生的脉冲信号作为D 触发器的触发脉冲。而“风种”状态锁存器的触发脉冲CP 则应由“风速”K1、“风种”K2按键的信号和电扇工作状态信号(设ST 为电扇工作状态,ST=0停,ST=1运转)三者组合而成。当电扇处于停止状态(ST=0)时,按键K2无效,CP 信号将保持低电平;只有按K1键后,CP 信号才会变成高电平,电扇也同时进入运转状态(ST=1)。进入运转状态后,CP 信号不再受K1键的控制,而由K2键来控制。

CP 信号与K1、K2及ST 的关系见下表4.2所示。

由此可以得出:

CP=K 1ST+K 2ST (4.3)

Q

Q

Q

表4.2 CP 状态真值表

在电路中,只有“风速”按键K1才能控制ST的变化,表4.3所示列出了电扇工作状态ST与“风速”状态锁存器输出的三个信号的关系。

表4.3 ST信号状态真值表

由表4.3可知,当Q2、Q1、Q0全为零时,电扇停转,ST=0,否则电扇运转于弱、中、强任一种状态,即ST=1,它要求“强”、“中”、“弱”三种状态中不能有两种以上同时出现。

由此可以得到ST信号的逻辑表达式:

ST=Q0+Q1+Q2即ST=Q0Q1Q2(4.4)

将4.4式代入4.3式,最终得到“风种”状态锁存器的触发脉冲CP的逻辑表达式:

CP=K1Q0Q1Q2+K2Q0Q1Q2(4.5)

下面,我们根据(4.5)式绘出CP脉冲电路如图4.4所示。

CP的波形如图4.5所示。

3)、输出控制模块

输出控制模块由两部分构成,通过与门合并控制电机运转。一部分为风种控制输出,一部分为风速控制输出。具体设计如下:

a 、风种输出控制,由于风种分为正常、自然、睡眠,各模式电机运转时间不同,所以可以用D 触发器构成分频电路,得到各风种模式的使能信号,用风种状态输出信号通过数据选择器选择各模式的使能信号,最终得到电机运转的使能信号。模型如图4.6所示。 图4.6 风种状态选择模型

b 、风速输出控制,由于风速有强中弱三档,故必须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方可控制电压的转速,本方案采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通过控制频率得到适当的PWM 控制信号最终输出控制电机。其中,强信号采用固定高电平,中、弱PWM 信号的占空比定为50%和75%,R 2使用150K,R 1分别采用1K 和300K 。电容采用0.01uf ,振荡频率计算公式为:f=1.44/(R 1+2R 2)C,得到频率分别为:480KHZ 和240KHZ 精度可以达到要求。模块设计结果如图4.7所示。

图4.7风速输出控制模块

4)、定时模块

定时模块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时间设置,一部分为倒计时电路。 a 、时间设置部分使用一片74LS160十进制计数器,通过反馈置数实现 0-8循环计数,从而实现0-8小时的定时设置功能。手动脉冲触发计数。 b 、定时模块主要由五片74LS192十进制可加减计数器构成,外接五位

1

Q

Q

Q

数码管可实时显示当前剩余定时时长,通过级联,分秒预置59秒,秒计数下溢时向分输出借位信号,分计数下溢时向时输出借位信号,下一个时钟信号来临时置零。当时记到0时输出借位信号,但是此时尚有一小时未完成计时,故经过多次方案尝试,最终发现,当借位信号再次来临时,多所有计数器清零,可实现计时系统的停止。最终采用此方案。计数脉冲由上一片的借位输出提供,秒脉冲使用秒脉冲发生器提供。 5)、复位模块

复位模块由D 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构成,由于复位信号是电平,故通过 反馈法让D 触发器翻转用输出信号关闭电平输入,实现电平信号向脉冲信号的 转变。复位脉冲送入控制模块的清零端,实现系统复位。 6)、秒脉冲发生模块

由于实际运行中,系统必须有有效的时钟信号接入,故必须有脉冲发生装置,本模块即实现为计时部分和风种循环部分提供秒脉冲的装置。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如右图4.8所示,假设TH 、TR 端开始为低电平(在上电之前电容没有充电),由前面对555的功能说明可知,此时Vo 输出高电平,三极管截止;接通后Vcc 经过R6、R7(对应电路图)对电容充电,当TH 、TR 端电压达到1/3Vcc 时,即TH<2/3Vcc,TR>1/3Vcc 时,Vo 保持为高电平,三极管保持截止状态;当TH 、TR 端电压达到(稍大于)2/3Vcc 时,即TH>2/3Vcc,TR>1/3Vcc 时,Vo=0,三极管导通,放电端DISC 为低电平,此时电容经过R7进行放电;在放到TH 、TR 端电压为1/3Vcc 之前,Vo 保持为低电平,三极管保持导通状态;放到TH 、TR 端电压为(稍小于)1/3Vcc 时,Vo=1,三极管截止;Vcc 又经过R6、R7对电容充电,如此循环。可知,一

个振荡周期为电容充电一次和放电一次时间的和,即

充电时间:

放电时间:

振荡周期:

电路中按R6、R7分别为450K Ω、500K Ω,电容为1μF(实际仿真观测振荡周期 约1s), 得振荡周期的理论值为1.0005s 。在仿真过程中由于仿真软件缺陷,电 路采用软件自带脉冲源。

()()()()()()2ln 32

31ln 320ln 767

676C R R Vcc Vcc Vcc Vcc C R R Vcc V V V C R R T c c c +=?

?????????--+=??????????-∞-∞+=充()()()2ln 31

0320ln 310ln 777C R Vcc Vcc C R Vcc V V V C R T c c c =?

?????????--=??????????-∞-∞=放()()C

R R C R R T T T 7676269.02ln 2+=+=+=放充图4.8 秒脉冲发生器

2、每个模块的具体连接关系电路图,功能介绍,及其仿真时序图

1)、风速、风种模块及脉冲触发模块

电路具体连接关系如图4.9所示。

图4.9 风速、风种模块及脉冲触发模块电路具体连接关系图4.9即风速、风种模块和脉冲触发模块连接起来的最终设计结果,这样可以更方便得看到此两模块各自的功能及其组合功能,该电路通过按键A实现风速循环切换,按键B实现风种循环切换,按键C实现清零状态。系统停止运行。仿真时发现,由于器件原因,在风速循环完一个轮回之后,会自动触发风种切换,故加了风种状态反馈,如电路图4.9中所示。

此模块仿真时序图如图4.10-4.14,左边为风速的三个状态波形,从上到下依次为弱,中强,高电平代表当前风速激活,右边为风种的三个状态波形,从上到下依次为正常,自然,睡眠。高电平代表当前风种激活。

按下A。

图4.10 弱风、正常波形及指示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1]

第二题:电梯模拟 1、需求分析: 模拟某校九层教学楼的电梯系统。该楼有一个自动电梯,能在每层停留。九个楼层由下至上依次称为地下层、第一层、第二层、……第八层,其中第一层是大楼的进出层,即是电梯的“本垒层”,电梯“空闲”时,将来到该层候命。 乘客可随机地进出于任何层。对每个人来说,他有一个能容忍的最长等待时间,一旦等候电梯时间过长,他将放弃。 模拟时钟从0开始,时间单位为0.1秒。人和电梯的各种动作均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单位(简记为t),比如:有人进出时,电梯每隔40t测试一次,若无人进出,则关门;关门和开门各需要20t;每个人进出电梯均需要25t;如果电梯在某层静止时间超过300t,则驶回1层侯命。 而题目的最终要求输出时: 按时序显示系统状态的变化过程,即发生的全部人和电梯的动作序列。 2、设计 2.1设计思想: (1)数据结构设计 本题中的电梯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在动态过程中实现 正常跳转,首先要确定各种跳转的状态,因而这里我使用枚举类型来 表示电梯的各种状态的: enum {up,down,stop,home}State(home); 同时初始化最初状态为电梯在本垒层。而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对于乘 客来说,显然有一个进入电梯与出电梯的队列,因而在这里我是用的 链表来实现这个过程的,同时用结构体来保存该乘客的信息: typedef struct passage { int now;//乘客当前所在的位置 int dis;//乘客的目地地 int wait;//最长的等待的时间 int waitnow;//已经等待的时间 struct passage *next; }Passage; 虽然电梯中的状态是由枚举类型来实现的,但是在整个程序的运行过 程中,我还是为电梯设置了一个结构体类型,以便保存更多的信息: typedef struct lift { int count_C;//计数电梯已到达的层数 int count_A;//系统的总时间计数器记得必须初始化为0 int flag_in[High];//九个楼层有无请求的标志哪个楼层如果有请 求该标志置1 int num;//等待队列中的人数记得要进行初始化为0 int people;//电梯中人数

课程设计报告家用电风扇控制系统完整版

课程设计报告家用电风扇控制系统完整版 电子课程设计 ——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131501班 姓名:李思尚 学号:201315020109 指导教师:李小松 2015年12月 - 1 - 目录 电子课程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提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二、总体框图(数字电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风速、风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2、脉冲触发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3、输出控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4、定时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5、复位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6、秒脉冲发生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三、器件选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1、触发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2、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1)、计时部分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2)、预设时间部分计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3、数据选择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4、555定时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风扇设计报告书

******************* 综合测评 ******************* 2011年秋季学期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X班 课程名称:产品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XX 学生学号:XXXXX 指导教师:XXXXX 设计艺术学院

目录 设计任务书。。。。。。。。。。。。。。。。。。。。。。。。。。。。。。。。。。。。。。。。。。。。。。。。。。。。。。。。。。。。。1 摘要。。。。。。。。。。。。。。。。。。。。。。。。。。。。。。。。。。。。。。。。。。。。。。。。。。。。。。。。。。。。。。。。。。。2 绪论。。。。。。。。。。。。。。。。。。。。。。。。。。。。。。。。。。。。。。。。。。。。。。。。。。。。。。。。。。。。。。。。。。。3 第一章电风扇的市场调研和分析。。。。。。。。。。。。。。。。。。。。。。。。。。。。。。。。。。。。。。。。。。。4 1.1我国市场电风扇造型设计概况。。。。。。。。。。。。。。。。。。。。。。。。。。。。。。。。。。。。。。。。。5 第二章草图及方案分析.。。。。。。。。。。。。。。。。。。。。。。。。。。。。。。。。。。。。。。。。。。。。。。。。。6 2.1草图方案分析。。。。。。。。。。。。。。。。。。。。。。。。。。。。。。。。。。。。。。。。。。。。。。。。。。。。。。。。6 2.2 方案评价分析。。。。。。。。。。。。。。。。。。。。。。。。。。。。。。。。。。。。。。。。。。。。。。。。。。。。。。。6 第三章最终方案展示。。。。。。。。。。。。。。。。。。。。。。。。。。。。。。。。。。。。。。。。。。。。。。。。。。。。7 3.1 版面展示.。。。。。。。。。。。。。。。。。。。。。。。。。。。。。。。。。。。。。。。。。。。。。。。。。。。。。。。。。7 3.1.1 总体效果。。。。。。。。。。。。。。。。。。。。。。。。。。。。。。。。。。。。。。。。。。。。。。。。。。。。。。。。。。7 3.1.2 细节展示.。。。。。。。。。。。。。。。。。。。。。。。。。。。。。。。。。。。。。。。。。。。。。。。。。。。。。。。。。。8 3.1.3. 爆炸图。。。。。。。。。。。。。。。。。。。。。。。。。。。。。。。。。。。。。。。。。。。。。。。。。。。。。。。。。。。。8 3.1.4人机分析。。。。。。。。。。。。。。。。。。。。。。。。。。。。。。。。。。。。。。。。。。。。。。。。。。。。。。。。。。。9 3.1.5 尺寸图.。。。。。。。。。。。。。。。。。。。。。。。。。。。。。。。。。。。。。。。。。。。。。。。。。。。。。。。。。。。。9 结论.。。。。。。。。。。。。。。。。。。。。。。。。。。。。。。。。。。。。。。。。。。。。。。。。。。。。。。。。。。。。。。。。。。。。10 致谢。。。。。。。。。。。。。。。。。。。。。。。。。。。。。。。。。。。。。。。。。。。。。。。。。。。。。。。。。。。。。。。。。。。。。10 电风扇造型设计报告设计任务书 1、设计项目:电风扇造型设计 2、课程设计的性质和任务要求: 产品系统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专业课程。系统论设计思想对工业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 系统设计方法,一方面强调分析认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强调综合与创新是其根本目标。产品系统设计的中心思想是整体上把握产品,通过系统分析入手,提出满足产品标准与规范的经济、实用、美观的综合解决方案。 本课程主要学习产品系统的概念,产品系统分析与产品系统综合方法。设计训练结合实际产品课题进行设计,以学习和体验系统设计为主。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电工课程设计家用风扇控制器

目录 前言 (3) 摘要 (4) 1.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4) 2.方案设计 (5) 2.1总体思路 2.2基本原理 2.3框图 3.单元电路设计 (6) 4.Multisim 仿真设计 (14) 5.安装调试步骤 (17) 6.故障分析与电路改进 (18) 7.总结与涉及调试体会 (23) 8.队员分工 (24) 参考文献 (24) 附录一 (25) 实验清单 (25)

前言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很多家庭选择使用电风扇来降温解暑。之 所以家用电风扇普及范围广,是因为它经济,便捷,实用的性质。本 次课程设计任务为设计并制作一个家用风扇控制器,并实现一定的功 能控制功能。相关功能要求包括风速、类型和通断的调节与控制,并 在风扇运行于任意状态下都对其实现功能的切换,充分体现其可控制性。 设计内容是用一个按钮来实现风速强、中、弱的转换并且实现循环;一个按钮来实现风种从正常风、睡眠风、自然风的转换并且实现 循环;并且用不同颜色LED灯的显示来表示风速与风种的状态各个状态。一个模块是风速的循环控制电路,利用74ls192、74ls138芯片 实现三种状态的循环计数,并且利用高低电平实现LED灯的亮与灭; 一个模块是风种的循环控制电路,利用74ls192、74ls138芯片实现 三种状态的循环计数,并且利用高低电平实现LED灯的亮与灭,其中 周期性脉冲是利用555发生器产生周期为1s的方波,并且利用 74ls161产生周期为8s和16s的脉冲。 本课题基本实现了控制循环电路的功能,将之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实 现了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的总体功能。 关键字:LED 电风扇循环控制汇编语言 74LS161D 74LS138D 74LS192D 74LS04 74LS08 74LS32

贪吃蛇游戏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全解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基于C#的贪吃蛇游戏 学院、系:装备制造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叶佳佳 指导教师:丁宁 成绩: 2015年12月12日

目录 一、概述 (1) 1、用C#实现该设计的方法 (1) 2、贪吃蛇游戏说明 (1) 二、实验目的及设计要求 (1) 1、实验目的 (1) 2、实验要求 (2) 三、课程设计具体实现 (2) 1、概要设计 (2) 1.1、设计思想 (2) 1.2、主模块实现 (2) 1.3、主函数流程图 (4) 2、详细设计 (5) 2.1、设计思想 (5) 2.2、具体模块实现: (5) 四、调试过程及运行结果 (10) 1、调试过程 (10) 2、实验结果 (11) 五、实验心得 (12) 六、参考资料 (13) 七、附录:源代码 (13)

一、概述 1、用C#实现该设计的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设计要求,然后按照功能设计出实际模块,每个模块都要完成特定的功能,要实现模块间的高内聚,低耦合。设计模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模块的数量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是每个模块都能比较简单的转换成流程图。模块设计完成后,就该给每个模块绘制流程图。流程图要尽可能的简单且容易理解,多使用中文,补一些过长的代码,增加理解难度。此外,流程图应容易转换成代码。 根据流程图编写好代码后在WindowsXP操作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ed16587951.html,2008开发环境下进行运行测试,检查错误,最终设计出可行的程序。 2、贪吃蛇游戏说明 游戏操作要尽可能的简单,界面要尽可能的美观。 编写程序实现贪吃蛇游戏,贪吃蛇游戏是一个深受人们喜欢的游戏:一条蛇在密闭的围墙内,在围墙内随机出现一个食物,通过键盘上的四个光标键控制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蛇头撞到食物,则表示食物被吃掉,这时蛇的身体长一节,同时计10分;接着又出现食物,等待被蛇吃掉,如果蛇在移动过程中,撞到墙壁、障碍物或身体交叉(蛇头撞到自己的身体),则游戏结束。游戏结束时输出相应得分。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分析、控制模块分析正确,符合课题要求,实现相应功能;可以加以其他功能或修饰,使程序更加完善、合理; (2)系统设计要实用,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编程简练、可用,功能全面; (3)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 二、实验目的及设计要求 1、实验目的 .NET课程设计是教学实践环节中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此课程设计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VC#.NET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具备初级程序员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以及自学能力,以适应信息管理行业日新 1

电风扇设计说明文书

目录 引言 (1) 1.初步调研 (2) 1.1电风扇概述 (2) 1.1.1电风扇的概念及特点 (2) 1.1.2电风扇的发明 (2) 1.1.3电风扇的种类 (3) 1.1.4电风扇的构造 (6) 1.1.5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7) 1.1.6新颖独特的电风扇 (7) 1.2目前国电风扇的市场状况 (9) 1.2.1目前国知名的电风扇品牌 (9) 1.2.2国电风扇目前的发展状况 (9) 1.2.3电风扇的未来 (9) 1.3调研目的 (11) 1.4调研对象 (11)

1.5调研围及调查报告结果 (11) 1.5.1调研围 (11) 1.5.2调查报告 (11) 1.5.3调查报告结果 (12) 1.6分析与结论 (13) 2.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14) 2.1主要部件及工作基本原理 (14) 2.2转页扇的电气原理图 (14) 2.3电风扇的调速 (15) 2.4电风扇检修方法 (15) 3.设计方案初步确立 (17) 3.1确定主要改进容 (17) 3.2市场现有产品分析 (18) 4.建模及渲染过程 (19) 4.1底座及支撑建模过程 (19) 4.2扇叶及电机壳体建模过程 (21) 4.3扇叶罩的建模过程 (22)

4.4模型渲染 (22) 4.5作品三视图 (24) 5.推广设计 (25) 5.1最终方案 (25) 5.1.1方案设计说明 (26) 5.1.2色彩设计说明 (27) 5.2产品标志设计 (28) 5.3产品包装设计 (29) 6.设计总结 (32) 参考文献 (33)

引言 这次设计我选择的题目是电风扇设计。电风扇是一种很常见的家用电器类产品,其大类可分为落地扇、台式电风扇、吊扇、换气扇等,此外按用途分可以分为工业用电风扇和家用电风扇。电风扇家族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家族,然而其队伍依然在不断扩大,无叶风扇是最新出现的一种电风扇,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其送风的地方看不到扇叶,而是镂空的圆筒状装置,这种风扇由于其本身的视觉吸引力已经在市场上掀起了风浪,相对于传统风扇,它更能减少人心理上的视觉焦虑感,这是由于高速旋转的扇叶没有直接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下。但是它也有其本身的不足,它的风量并不像它宣传的那样很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它的风量给消费者的感受仅为传统风扇的70%左右。而对于传统风扇,视觉上的焦虑感以及可能导致感冒等疾病的健康隐患是其不可忽视的重大弊端。 对于电风扇的市场而言,电风扇在国市场虽然受到了空调的严重冲击,但其市场依旧很广,不仅在经济较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而且就是较发达的城镇地区,电风扇依旧是炎热夏天里不可缺少的家用小电器,它相对于空调有价格便宜、便携、易于维修等先天优势,因此其前景依旧乐观。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款适用围广、成本低、且能够注意到传统产品缺点的电风扇。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令狐文艳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设计者: 学号: 院系: 班级: 小组成员: 辅导教师: 时间: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计划任务…………………………………… 三.设计提示…………………………………… 四.功能分解…………………………………… 五.机构的选用………………………………… 六.机构组合设计与说明………………………… 七.方案评价及相关计算………………………… 八.小组中三个方案的评价与择优……………… 九.设计体会…………………………………… 一.设计题目 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做摇头动作(在一

定的仰角下随摇杆摆动)。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电扇摆动角度ψ,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表见表2.11. 表2.11 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 我选择方案D:摆角为ψ=95°,急回系数K=1.025。 二.计划任务 (1)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 (2)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3)分配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它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 (4)确定电风扇摇摆转动的屏幕、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足摆角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最大。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条件。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动

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 三.设计提示 (1)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板式和揿拔式等。可以将电风扇的摇头动作分解为风扇左右摆动和风扇上下俯仰运动。风扇要摇摆转动克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以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作为主动件(即风扇转子通过蜗轮蜗杆带动连杆传动),则其中一个连架杆的摆动即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风扇安装在连架杆上)。机架可取80~90 mm。风扇的上下俯仰运动可采取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实现。 (2)还可以采用空间连杆机构直接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仰俯的复合运动。 四.功能分解 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需要实现下列运动功能要求:在扇叶旋转的同时扇头能左右摆动一定的角度,因此,应设计设计相应的左右摆动机构完成风扇摇头或不摇头的吹风过程,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离合器机构。 扇头的仰俯角调节,这样可以增大风扇的吹风范围。因此需要设计扇头俯仰角调节机构(本方案设计为外置条件旋钮)。 五、机构的选用 1、驱动方式采用电动机驱动。为完成风扇的左右摆动的吹 风过程,采用弧形的轨道装置,轨道中间用一个半圆的滚轮,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实现风扇平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电风扇设计报告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Proteus和Keil的使用 (5) 1.1 Proteus的使用 (5) 1.1.1软件打开 (5) 1.1.2工作界面 (5) 1.2 Keil C51 的使用 (6) 1.2.1软件的打开 (6) 1.2.2工作界面 (6) 1.2.3 电风扇实例程序设计 (7) 2.1设计方案特点 (11) 2.2关于AT89C51单片机的介绍 (11) 2.2.1主要特性: (12) 2.2.2管脚说明: (13) 2.2.3.振荡器特性: (14) 总结 (16) 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8) 附录 (18)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程浩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班级电力09-9(2)班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keilC软件和Proteus软件设计一个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基于AT89C51芯片实现了用四位数码管实时显示电风扇的工作状态,最高位显示风类:“自然风”显示“1”、“常风”显示“2”、“睡眠风”显示“3”。后3位显示定时时间:动态倒计时显示剩余的定时时间,无定时显示“000”。设计一个“定时”键,用于定时时间长短设置;设置一个“摇头”键用于控制电机摇头。设计过热检测与保护电路,若风扇电机过热,则电机停止转动,电机冷却后电机又恢复转动。最终完成了设计任务。 关键词:AT89C51 keilC软件 Proteus软件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 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 - ):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 -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

课程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

智能风扇设计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 第1节引言 电风扇曾一度被认为是空调产品冲击下的淘汰品,其实并非如此,市场人士称,家用电风扇并没有随着空调的普及而淡出市场,近两年反而出现了市场销售复苏的态势。其主要原因:一是风扇和空调的降温效果不同——空调有强大的制冷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环境温度,但电风扇的风更温和,更加适合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使用;二是电风扇有价格优势,价格低廉而且相对省电,安装和使用都非常简单。 尽管电风扇有其市场优势,但传统电风扇还是有许多地方应当进行改良的,最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适时调节风力大小,对于夜间温差大的地区,人们在夏夜使用电风扇时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凌晨降温的时候电风扇依然在工作,可是人们因为熟睡而无法察觉,既浪费电资源又容易引起感冒,传统的机械定时器虽然能够控制电风扇在工作一定后关闭,但定时范围有限,且无法对温度变化灵活处理。鉴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1.1 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概述 传统电风扇是220V交流电供电,电机转速分为几个档位,通过人为调整电机转速达到改变风力大小的目的,亦即,每次风力改变,必然有人参与操作,这样势必带来诸多不便。 本设计中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是指将电风扇的电机转速作为被控制量,由单片机分析采集到的数字温度信号,再通过可控硅对风扇电机进行调速。从而达到无须人为控制便可自动调整风力大小的效果。 1.2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 本设计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建立一个控制系统,使电风扇随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变换档位,实现“温度高,风力大,温度低,风力弱”的性能。另外,通过键盘控制面板,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电风扇的最低工作温度,当温度低于所设置温度时,电风扇将自动关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在实验机上设计实现机器指令及对应的微指令(微程序)并验证,从而进一步掌握微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指令系统与硬件结构的对应关系; 2.通过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综合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并进一步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 3.培养综合实践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 针对COP2000实验仪,从详细了解该模型机的指令/微指令系统入手,以实现乘法和除法运算功能为应用目标,在COP2000的集成开发环境下,设计全新的指令系统并编写对应的微程序;之后编写实现乘法和除法的程序进行设计的验证。 三、课程设计使用的设备(环境) 1.硬件 ● COP2000实验仪 ● PC机 2.软件 ● COP2000仿真软件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步骤) 1.详细了解并掌握COP 2000模型机的微程序控制器原理,通过综合实验来实现该模型机指令系统的特点: 1)指令系统特点与设计 模型机的指令码为8位,根据指令类型的不同,可以有0到2个操作数。指令码的最低两位用来选择R0-R3寄存器,在微程序控制方式中,用指令码做为微地址来寻址微程序存储器,找到执行该指令的微程序。而在组合逻辑控制方式中,按时序用指令码产生相应的控制位。在本模型机中,一条指令最多分四个状态周期,一个状态周期为一个时钟脉冲,每个状态周期产生不同的控制逻辑,实现模型机的各种功能。模型机有24位控制位以控制寄存器的输入、输出,选择运算器的运算功能,存储器的读写。 指令系统包括以下七类:

2)模型机寻址方式

3)指令格式 该模型机微指令系统的特点(包括其微指令格式的说明等): 2)微指令设置说明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约瑟夫环完整版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春季学期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约瑟夫环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摘要 约瑟夫环问题是典型的线性表的应用实例,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Microsoft Visual C++6.0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词:单循环链表;c语言;约瑟夫环;

序言 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一门课程,以及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和对这些数据所施加的运算。该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培养分析和编程等实际动手能力,系统掌握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用单循环链表模拟约瑟夫环问题,循环链表是一种首尾相接链表,其特点是无须增加存储容量,仅对表的链接方式稍作改变,使表处理更加灵活,约瑟夫环问题就是用单循环链表处理的一个实际应用。通过这个设计实例,了解单链表和单循环链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一步加深对链表结构类型及链表操作的理解。 通过该课程设计,能运用所学知识,能上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并初步掌握设计、实现较大程序的完整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编码设计、系统集成、以及调试分析,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的选择、设计、实现以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打好基础。

家用电风扇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要求 (2) 二、设计目的 (2)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3) 1. 系统概述 (3) 2. 硬件电路设计 (3) 3. 软件程序设计 (5) 四、结论 (10) 五、心得体会及建议 (11) 六、附录 (11) 七、参考文献 (14) 1

家用电风扇设计报告 一、设计要求 1、控制器面板为:按钮三个,分别为风速、类型和停止,LED 指示灯六个,指示风速强、中、弱,类型为睡眠、自然和正常。 2、电扇处于停转状态时:所有指示灯不亮,只有按下“风速” 键时,才会响应,进入起始工作状态;电扇在任何状态,只要按停止键,则进入停转状态。 3、处于工作状态时有: (1) 初始状态为:风速-“弱”,类型-“正常”; (2) 按“风速”键,其状态由“弱”→“中”→“强”→ “弱”……往复循环改变,每按一下按键改变一次; (3) 按“类型”键,其状态由“正常”→“睡眠”→“自 然”→“正常”……往复循环改变; 4、风速:风速的弱、中、强对应于电扇的转动由慢到快。 5、风速类型的不同选择分别为: (1) 正常电扇连续运转; (2) 自然电扇模拟自然风,即转4s,停8s; (3) 睡眠电扇慢转,产生轻柔的微风,运转 8s,停转8s; 6、定时:可以定时30分,60分. 二、设计目的 用PC的软硬件资源实现家用电风扇的模拟控制。 2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1、系统概述 整个电路可分为四个模块:风速控制模块,风种控制模块,定时控制模块,振荡源。 (a)、开关SW1和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以及部分相关元件组成风速控制电路,8255A的C口作为输入端口,A 口作为输出端口,通过软件循环检测C口的输入状态,从而决定A口的输出状态。 (b)、端口地址为80H—83H的可编程计数器8253A和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电路组成风种控制模块,其中振荡源为其提供计数脉冲。其中计数器2产生周期为8s的方波,计数器1为频率发生器,每隔12s产生一个脉冲,触发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电路,使其产生脉冲宽度大概为4s的矩形波。 (c)、端口地址为90H—93H的可编程计数器8253A以及相关电路组成定时器,振荡源为其提供计数脉冲,可实现定时30min和60min。计数器0和计数器1都工作在方式1 ——可重触发的单稳态。门控信号每接受一个上升沿,计数器就会重新计数。 (d)、用555定时器组成T=1s的振荡源。 2、硬件电路设计 硬件连线图如图3.2.1所示: 3

电风扇产品设计分析

产品设计分析报告 姓名 班级学号 报告日期 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产品名称 KYT-30A华尔牌转页电风扇二、外形图

三、结构分析 1、爆炸图

2、产品工作原理 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交流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由于线圈有电阻,所以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电能要转化为热能。 电风扇工作时(假设房间与外界没有热传递)室内的温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会升高。让我们一块来分析一下温度升高的原因:电风扇工作时,由于有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线圈,导线是有电阻的,所以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热量向外放热,故温度会升高。但人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凉爽呢?因为人体的体表有大量的汗液,当电风扇工作起来以后,室内的空气会流动起来,所以就能够促进汗液的急速蒸发,结合“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电动机构造 转子:由磁铁、扇叶及轴组成;定子:由硅钢片、线轴及轴承

组成;控制电路:由IC感应磁铁;N.S.极经由电路控制其线圈导通而产生内部激磁使转子旋转。 电风扇的调速 电抗器调速法:电抗器调速是采用降低台扇电动机外施电压的方法来减少每匝优数,以达到削弱磁场强度的效果,电抗器调速电路如图一所示。该法的优点是容易调整各档调速比,绕组匝间短路时维修方便,绕组简单无需抽头。缺点是调速时常受外施电源电压的影响,特别是慢档起动所受的影响最为明显。 抽头调速法:抽头调速法是采用改变绕组每匝伏数,也即改变付绕卷匝数使之削弱磁场强度以达到调速目的。该法的优点是调速较简单,不需外接电抗器,能节约工时、材料,降低成本,因此国内外电容式台扇都采用抽头法调速。缺点是绕线、嵌线、接线等都比较复杂。 可控硅调速法:为无级调速法,由于利用可控硅调速需克服电磁噪声较大的问题,故应用不广。 电容调违法:用电容代替电抗器调速可节约用电,和减小体积,该法有可能成为电风扇调速的主要方法。

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电子版模板

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谭玲丽 2016 年 5 月 12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专业:计算机科学班级: 完成时间:2016.5.12-2016.6.14 指导教师:谭玲丽专业负责人:

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指导教师:年月日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需求分析............................................................................................................... n 1.1 需求概述 ................................................................................................... n 1.2 功能简介 ................................................................................................... n 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n 2.1 确定联系集.......................................................................................................... n 2.2 局部E-R图 .......................................................................................................... n 2.3总E-R图 ............................................................................................................... n 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 n 3.1关系模式的转换................................................................................................... n 3.2模式求精(规范化过程)................................................................................... n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n 4.1数据库物理结构................................................................................................... n 4.2数据表存放位置、系统配置............................................................................... n 5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 n 5.1 定义...................................................................................................................... n 5.1.1 数据库的定义 ........................................................................................... n 5.1.2 表的定义 ................................................................................................... n 5.2 数据操作.............................................................................................................. n 5.2.1 单表查询 ................................................................................................... n 5.2.2 连接查询 ................................................................................................... n 5.2.3 操作结果集查询 ....................................................................................... n 5.2.4 嵌套查询 ................................................................................................... n 5.3 数据库更新操作.................................................................................................. n 5.3.1 插入数据 ................................................................................................... n 5.3.2 修改数据 ................................................................................................... n 5.3.3 删除数据 ................................................................................................... n 5.4 为数据库建立索引.............................................................................................. n 5.4.1 索引的建立 ............................................................................................... n 5.4.2 索引的删除 ............................................................................................... n 5.5 数据库的安全性(自主存取控制)........................................................................ n 5.5.1 登录帐户管理 ........................................................................................... n 5.5.2 用户权限管理 ........................................................................................... n 5.6 数据库的完整性.................................................................................................. n 5.6.1 实体完整性定义 ....................................................................................... n 5.6.2 参照完整性定义 ....................................................................................... n 5.6.2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定义 ........................................................................... n 5.6.3 触发器定义 .............................................................................................. n 5.7自定义函数.......................................................................................................... n 5.8存储过程的定义.................................................................................................. n 5.9事务的定义.......................................................................................................... n 6 总结................................................................................................................................. n 参考文献 ............................................................................................................................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