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团变酸的原因

面团变酸的原因
面团变酸的原因

发酵好的面团如果长时间放置,就会因发酵过度而出现酸味,特别是夏季天热,面团发酸现象尤为突出。

一般采用老面发面比较容易出现面团发酸的现象,主要是老面所采用的面扎头不仅有酵母菌同时还有很多杂菌(如乳酸菌),发酵好后的面团都会变酸,因此老面发酵一般都要加碱进行中和酸味。

加碱量的多少要根据面团发酸的程度而定,加工者往往都是凭经验添加。需要注意的是,加碱量的多少对面食口感影响很大,加碱量不够就会出现酸味,而加碱量过大就会出现碱味和发黄的现象。

由于采用老面发面时面团比较容易面团发酸或者加碱过量出现碱涩味,建议可以采用一次发面法,用活性干酵母直接和面发酵,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乳酸菌造成发酵面制品发酸或者发黄的问题。

建议了解使用海韦力发酵泡打粉,发酵泡打粉不仅可以协助酵母产气,还可以中和发酵过渡产生的乳酸,避免制作的面食发酸。

人美小学美术二上《第16课 会变的小手套》word教案 (5)

《会变的小手套》 课题: 4、会变的小手套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教学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准备: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手套、剪刀、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笔、丝线、丝带等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交流:大家都准备了什么样的小手套? 大家戴上从各自家中带来 的小手套,并且高高举起:有 五指的、有半截指的,有棉的、 有毛线的…… 请大家摘下来。 同学们摘下自己的手套,有 的手套缩成了一团,只露出两 根手指。 了解手套外形的区别。 摘手套的动作看似简单,实际正 可以从这些无意识的形中,引导 学生体会手套的变化,而这些变 化平时是被大家忽视的。

二、赏析探究。 1、观察:咦?好可爱的形呀。你们看,像什么? ——两根手指朝上 ,团起来的说套看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两根手指朝下,再把旁边的手指拽出一点,看起来又像一个大头的小人…… 2、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进行尝试。 3、这些平平常常的小手套,居然可以变出这么多可爱的造型。(看大屏幕、观察小手套的变 化方法) 4、这些作品不仅仅只靠手套的自身变化,还添加了许多其他的小装饰。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想象,还可以 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想法 也加进去。 从我们平时很常见的形式中重新发现新的美感,着正是美术课该引导孩子发展的能 力;而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寻求新的思路, 这又是设计应用教学目的之一。 三、创作表现。(第二课时) 1、小组同学利用带来的装饰品,共同研究探讨手套添加变化的 不同方式方法。 2、制作要求: 1)观察自己的手套 2)进行翻转、变形寻求灵感; 3)用彩色纸、扣子、丝带等进行装饰。 3、用自己的小手套尽情创造形象。 4、自由组合进行小故事表演。 5、学生创造形象,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引导同学利用不同材质,结合观 察、比较、适形联想,拓宽思路, 进行研究。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第一篇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 复习题 1、简述果胶、单宁、有机酸的加工特性 2、为什么不能食用发芽和发绿的土豆? 3、在果蔬加工中,为什么要用铝或玻璃器皿而不用铁制品? 4、如何防止果蔬中的酶促褐变? 5、大豆蛋白的溶解度、氮溶解指数(NSI)各是什么含义? 6、大豆中有哪些抗营养因子? 7、面筋蛋白有哪两种形式?为什么会产生胀润作用? 8、方便面、方便米饭加水复原的原理是什么? 9、为什么陈面粉比新面粉筋力好? 10、肉的肌肉组织中,肌肉是怎样组成的? 11、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有哪几种? 12、什么是肉的持水性?酸性极限pH值? 13、肉的成熟有哪三个阶段?僵直期有何特征?如何加速成熟? 14、在加热过程中,肉的颜色和Pr有何变化? 15、为什么鱼肉比猪肉更嫩? 16、鱼类的鲜甜味主要来自哪些物质? 17、鱼贝类的变色有哪些? 18、乳中酪蛋白胶粒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此粒子不稳定? 19、乳脂肪球的结构是怎样的? 20、乳糖的溶解度有哪三种? 21、在加热过程中,乳石是怎样形在的?

第二篇焙烤制品加工工艺 第一章原料(习题) 一、填空题 1. 小苏的受热时的反应式如下: 2. 国家标准规定面粉的含水量,特制一等粉和特制二等粉为,标准粉和普通粉为。 3. 小麦蛋白质是主要成分,因此它与面粉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4. 蛋白质的水溶液称为。 糖会使面粉的吸水率。对于蔗糖来说,制备同样硬度的面团,每增加5%的糖,吸水率。 5. 根据面粉中湿面筋含量,可将面粉分为三个等级:,, 适于制作等食品;低筋小麦粉,面筋含量小于24%,适于等食品。 6. 装饰用奶油以含有,可配奶油作为调味用。 7. 碳酸氢铵有受热分解反应式如下: 8. 面粉蛋白质主要是蛋白质,其中约占80%以上。 9. 小麦淀粉颗粒在面团调制中起的作用。 10. 面筋的筋力好、坏,不仅与,也与能有关。 11. 加水量过少,造成面团发硬,制品内部组织,并且也会。 12. 塔塔粉,化学名为,是制作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 13. 面筋的质量和工艺性能指标有、、和。 14. 酵母的种类有、、。 二、判断题(请在题前括号能划“?”或“′”) 1. ()烘焙食品会膨松柔软,其发生膨胀作用之要素为空气、水蒸汽、化学膨大剂及酵母。 2. ()水为面包原料中最廉价的一种,在不影响面包品质下,面包应尽量在配方中增加水的用量。 3. ()发粉用量太多,会使产品内部颜色加深,颗粒粗大。 4. ()地下水含有较高矿物质,所以使用地下水制作面包时,配方内改良剂的用量应增加。 5. ()为延长烘焙食品的保存期限,最好的方法是添加大量防腐剂。 6. ()加入乳化剂使油水互溶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7. ()面包配方中盐的用量越多,发酵时间越短。 8. ()低筋面粉仅适用于面包或饼干类之产品制作。 9. ()粘度大的物质有助于泡沫的形成和稳定。 10. ()小麦的成份中以蛋白质含量最高。

腐殖酸的功能和应用

腐殖酸的生理功能及在应用 徐梦 20122113310049 海洋学院 12级海洋科学2班 腐植酸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造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由于它的广泛存在,所以对地球的影响也很大,涉及到碳的循环、矿物迁移积累、土壤肥力、生态平衡等方面。腐植质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腐植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 FA)和胡敏素(humin, HM)。其中HA溶于碱,但不溶于水和酸;FA既溶于碱,也溶于水和酸;而HM溶于稀碱,不溶于水和酸。 一、腐殖酸的生理功能 腐植酸大分子的基本结构是芳环和脂环,环上连有羧基、羟基、羰基、醌基、甲氧基等官能团。其特定的性能和结构取决于给定样本从水或土壤源中提取时的具体条件。腐殖酸能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离合,有利于营养元素向作物传送,并能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金属离子有交换、吸附、络合、螯合等作用;在分散体系中作为聚电解质、有凝聚、胶溶、分散等作用。腐植酸分子上还有一定数量的自由基,具有生理活性。 1、可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动物生长 富里酸特性为低分子量和高生物活性。由于其低分子量的特性,它能很好的粘贴及融合矿物质和元素到它的分子结构中,拥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流动性。富里酸通常带有70种或更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成为复合物的一部分。腐植酸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和肌醇、多糖等天然活性成分,可直接参与机体新陈代谢,促进动物腺体分泌,活化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水产动物摄食量和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饲料报酬,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养殖产量。 2、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 首先,腐植酸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对病原微生物产生强大的免疫力;能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加白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活性,并使胸腺增大,具有免疫刺激作用,可提高抗应激能力,防治细菌和病毒性疾病。 其次,腐植酸吸附性、络合性很强,可有效吸附饲料中及消化道消化代谢过程所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胺类、硫化氢等,既有利于动物健康,又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净化水体养殖环境。 第三,腐植酸的胶体性能及多种活性基团具有抑菌消炎、止血收敛、去腐生肌和促进 代谢等功效。因此,腐植酸可以作为抗菌药物的代替品使用,防治水生动物的一些细菌性疾病(如细菌引起的肠炎、烂鳃、烂尾病等)。 3、改善水质环境 水体中的腐殖酸类物质是卤化副产品的重要前驱物。腐殖质极易在水厂加氯过程中形成消毒副产品DBPs 和三卤甲烷类致癌物质THMs。据报道,几乎所有水生天然有机物都可能在消毒过程中被氯化,其中占溶解态水生有机物一半左右的腐殖酸是产生THMs 最重要的先驱物质。研究表明,溶解态腐殖酸类是天然水体中生成MX(一种具有强致突变性的消毒副产品)的主要前驱物,其中的一些酚、醛、芳香酸类化合物可能在MX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阿魏酸甘油酯的合成及其纯化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阿魏酸甘油酯的合成及其纯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小威, 孙尚德, CHEN Xiao-wei, SUN Shang-de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名: 农产品加工·学刊 英文刊名: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年,卷(期):2013(1) 参考文献(20条) 1.Stamatis H;Sereti V;Kolisis F N Enzymatic synthesia of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derivatives of natural phenolic acids in organic media 2001 2.William S Bomeman;Roy D Hartley;W Herbert Morrison Feruloyl and p-coumaroyl esterase from anaerobic fungi in relation to plant cell wall degradation 1990(03) 3.张娟阿魏酸单甘油酯的合成及功能性研究[学位论文] 2007 4.Joseph A Laszlo;David L Compton;Louis J DeFilip Methods of making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UV-absorbing 2009 5.Sun Shangde;Yang Guolong;Bi Yanlan 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feruloylated monoacyl-and diacyl-glycerols in ionic liquids 2009(12) 6.Ronald A Holser Kinetics of cinnamoyl glycerol formation 2008 7.Akoh C C;Yee L N Lipase-catalyzed transesterifieation of primary terpene aleohols with vinyl esters in organic media 1998(03) 8.Matsuo;Kobayashi T;Kimura T Synthesis of glyceryl ferulate by immobilized ferulic acid esterase 2008(12) 9.Takemasa Mstsuo;Takashi Kobayashi;Yukitaka Continuous synthesis of glyceryl ferulata using immobilized 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2008(07) 10.Moriyasu Tsuchiyama;Tatsuji Sakamoto;Tomoyuki Fujita Esterification of ferulic acid with polyols using a ferulic acid esterase from Aspergillus niger 2006(07) 11.David L Comptona;Joseph A Laszloa;Mark A Berhowb Lipase-catalyzed synthesis of ferulate esters[外文期刊] 2000(05) 12.David L Compton;Joseph A Laszlo;Kervin O Evan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feruloyl glycerol derivatives 2012 13.孙尚德酶法合成阿魏酰基脂肪酰基结构酯的研究[学位论文] 2009 14.David L Compton;Joseph A Laszlo;Mark A Berhow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feruloylated mono-,Di-,and triacylglycerols from vegetable oils[外文期刊] 2006(09) 15.Stamatis H;Sereti V;Kolisis F N Enzymatic synthesis of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derivatives of naturalphenolicacids in organicmedia 2001 16.Sun Z;Huang X;Kong L A new steroidal saponin from the dried stems of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2010 17.Otto R T;Bornscheuer U T;Syldatk C Synthesis of aromatic alkyl glucoside esters in a coupled β-glucosidase and lipase reaction 1998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6998114.html,szlo;Joseph A Compton;David L Eller Packedbed bioreactor synthesis of feruloylated monoacyl-and diacylglycerols:clean production of a "green" sunscreen 2003 19.David L Compton;Joseph A Laszlo;Fred J Eller Purification of 1,2-diacylglycerols from vegetable oils:Comparison of molecular distillation and liquid CO2 extraction 2008 20.Luo Jianguang;Li Lu;Kong Lingyi 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phenylpropenoid glycerides from the bulbs of Lilium lancifolium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2012 引用本文格式:陈小威.孙尚德.CHEN Xiao-wei.SUN Shang-de阿魏酸甘油酯的合成及其纯化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

腐殖酸的作用

腐殖酸的作用 一、啥叫腐植酸 腐植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腐植酸的比例最大,土壤腐植酸是物理化学上的非均相复杂混合物分子量是多分散的,该混合物是由天然的、分子量较高、黄至黑色、无定形、胶状、具有脂肪性和芳香性的有机聚电解质组成,不能用单一的化学结构式表示。 二、腐植酸是从哪里来的 1、土壤腐植酸与生俱来,主要是植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煤炭腐植酸是微生物对植物分解和转换后,又经过长期地质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三、腐植酸结构功能与作用 1、结构腐植酸是一类天然有机弱酸,由黄腐酸、黑腐酸和棕腐酸三部分组成。 2、元素组成煤炭腐植酸与土壤有机质中的腐植酸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腐植酸的主要元素有碳、氢、氧,还有少量的氮和硫,另外还还有多种官能团。 3、腐植酸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一般以上是腐植酸,在腐蚀质中腐植酸是主体及其与金属离子相结合的盐类,腐植酸是有机质中最活跃、最有效的部分。 (1)腐植酸的直接作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2)间接作用 ①物理作用 A.改善土壤结构。

B.防治土壤裂化和侵蚀。 C.增加土壤持水量,提高抗寒能力。 D.使土壤颜色变暗,有利于太阳能量吸收。 ②化学作用。 A.调节土壤PH值。 B.改善和优化植物对营养和水份的吸收。 C.增加土壤缓冲能力。 D.在碱性条件下,是一种天然螯合剂(与金属离子螯合,促进期被植物吸收)。 E.富含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F.提高有机肥料的溶解性,减少肥料的流失。 G.使营养元素转化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状态。 H.能加强植物对氮的吸收,降低磷的固定,能把深入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保护盒贮存于土壤中,并能加速营养元素进入植物体的过程,提高无机肥料的应用效果,所以说,腐植酸是植物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的“储备库”。 ③生物作用 A.刺激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植。 B.提高植物自然抗病、抗虫害的能力。 四、常用腐植酸的种类和特性目前作肥料常用的腐植酸分为褐煤腐植酸、风化煤腐植酸、泥炭(草滩腐植酸)。 1、褐煤腐植酸是成煤过程中第二阶段(成岩作用)的产物,至烟煤阶段已不含腐植酸,褐煤腐植酸一般含量在1—85%,褐煤外观呈褐色,少数呈黑色,按深浅程度可分为 (1)土状褐煤:煤化程度较浅,碳含量较低,腐植酸含量较高,一般在40%以上。

酵母发酵的影响因素

酵母发酵的影响因素 在面包的实际生产中,酵母的发酵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酵母的发酵速度也增加,产气量也增加,但最高不要超过38℃~39℃。一般正常的温度应控制在26℃~28℃之内,如果使用快速生产法则不要超过30℃,因为超过该温度,将发酵过速,面团未充分成熟,保气能力则不佳,影响最终产品品质。 2 pH值 PH值:面团的PH值最适于4~6之间。 3 糖 糖的影响:可以被酵母直接采用的糖是葡萄糖,果糖。蔗糖则需要经过酵母中的转化酶的作用,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再为发酵提供能源。还有麦芽糖,是由面粉中的淀粉酶分解面粉内的破碎淀粉而得到的,经酵母中的麦芽糖酶转化变成2分子葡萄糖后也可以被利用。 4 渗透压 渗透压:渗透压是指为阻止渗透作用所需要加给溶液的额外压力,外界介质渗透压的高低,对酵母的活力有较大的影响。是因为酵母细胞的外层的细胞膜是个半透膜,即具有渗透作用,故外界介质的浓度会直接影响酵母的活力,高浓度的糖,盐,无机盐及其他可溶性的固体物质都会造成较高的渗透压力,抑制酵母的发酵。其原因是当外界介质浓度高时,酵母体内的原生物渗出细胞膜,原质浆分离,酵母因此被破坏,而无法生存。在这方面,干酵母比鲜酵母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当然也有一些酵母在高浓度下仍可生存,并发酵。 在面包生产中,影响渗透压大小的主要是糖,盐这两种原料。当配方中的糖量为0%~5%时,对酵母的发酵不起抑制作用,反而可促进酵母发酵作用。当超过6%时,便会抑制发酵作用,如果超过10%时,发酵速度会明显减慢,在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中,麦芽糖的抑制作用比前三种糖小,这是因为麦芽糖的渗透压比其他糖要低。 盐的渗透压更高,对酵母发酵的抑制作用更大,当盐的用量达到2%时,发酵即受影响。

腐植酸钠在饲料里的添加量及应用

腐植酸钠在饲料里的添加量及应用 腐植酸钠是以风化煤、泥炭和褐煤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分子有机弱酸钠盐,其结构比较复杂,已知腐植酸分子中含有苯环、稠环和某些杂环(如吡咯、呋喃、吲哚等),各芳香环之间有桥键相连,芳香环上有各种功能基团,主要是羧基、酚基、羟基、甲氧基、醌基等。腐植酸钠中腐植酸干基含量超过75%,是一种生产绿色乳肉蛋食品用的良好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我国把腐植酸做药用的历史较久,早在北宋时代(公元1127年)就开始应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东墙土腐烂之古木”和“乌金石”实际上指的就是泥炭和风化煤。但对其开发利用还是最近半个****的事,早在1902年,德国首先利用泥炭回收气体中的氨制取了腐植酸铵,其后许多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在腐植酸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在中国起步更晚一些,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有些早期工作,但真正受到国家鼓励和推动是在70年代中叶以后,而腐植酸钠在畜牧兽医上的研究还是近几年国内外探讨的新课题。为了推动腐植酸钠在畜牧兽医上的广泛应用,本文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一、腐植酸的药理学作用 1.饲料成分的活化吸收 由于腐植酸本身分子量较大,在一定介质中还可缔合成更大的粒子,因此具有胶体特性和吸附能力,形成良好的离子交换及催化作

用,促进饲料成分的活化吸收。 1.1 使饲料中的各种复分子营养成分充分分解并进行良好的有机组合、增加胃肠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同化作用。 1.2 提高动物细胞膜和原生质的渗透性,使肌肉细胞间隙水量及细胞含水量增加,猪体毛光皮嫩的现象由此引起。 1.3 腐植酸的吸附作用使饲料养分较缓慢的通过肠道,增强了吸收消化时间,提高了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1.4 腐植酸分子中富含氮元素,并对氨基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它使饲料中的非蛋白质氨化物达到了充分利用,饲料蛋白较高限度的转化为肌蛋白,发挥瘦肉生长潜力,提高瘦肉比重,同时残留在肠道内的腐植酸分子还可吸收粪便中的氨气,既减少了粪便的臭味,又因吸收了氨气而增加了肥效。 1.5 腐植酸含有的醌基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新陈代谢旺盛,促进细胞增殖,加速生长。 1.6 腐植酸钠能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营养物质更快的进入机体,刺激胃肠中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腐败菌的繁殖。 1.7 由于腐植酸钠能促进消化吸收,所以可以使饲料配伍中的矿物质元素更好的吸收利用,充分发挥矿物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作用。 2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2.1 腐植酸可通过刺激某些腺体分泌,抑制交感神经、引起嗜

阿魏酸的合成及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_张岳玲

第2卷第1期 2003年2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 LLEGE (NA TUR AL SCIENCE EDITIO N) Vol 12No 11Feb.2003 阿魏酸的合成及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 张岳玲1,韦长梅1,2,王锦堂1 (1.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南京 210009; 2.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本文综述了合成阿魏酸及其酯类、酰胺类、酮类和醚类等衍生物的研究状况.鉴于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的用途广泛,生物活性高而且低毒性,深入开展对阿魏酸及其分子改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阿魏酸;衍生物;合成;分子改造 中图分类号:O623.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76(2003)01-0050-04 收稿日期:2002-12-02 作者简介:张岳玲(1977-),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合成研究. 阿魏酸(ferulic acid),化学名称为4-羟基-3-甲氧基苯丙烯酸.阿魏酸存在于当归、川芎、木贼、升麻、樟白皮等植物中,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保健品、化妆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方面,特别近几年在药理药效方面有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的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1,2],激起了人们对阿魏 酸合成及其分子改造研究的兴趣.1 阿魏酸的合成研究 阿魏酸广泛存在于一些植物中,是当归、川芎、木贼、升麻、樟白皮等的有效成分之一,最初从植物中 分离出阿魏酸,后又从当归、酸枣仁等浸溶液中分离出阿魏酸[3,4].阿魏酸在植物中的含量一般为0. 03%左右,从植物中提取成本较高.随着药学研究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药学合成、保健品和化妆品对阿魏酸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不受天然资源的限制,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对阿魏酸制备的研究日趋活跃.除从植物中直接提取阿魏酸外,阿魏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半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 1.1 阿魏酸的半合成方法 半合成法是将含有阿魏酸衍生物的物质如谷维素、泥炭腐质酸先降解再提取制备得阿魏酸[5,6] .谷维素中含有阿魏酸的结构单元,以酯的形式存在,且易于水解,因此,可以先用碱水解谷维素,再用酸化的方法制备阿魏酸,其反应式见式( 1).水解谷维素制备阿魏酸的操作方便,收率高达85.7%,副产品ROH 为环木菠萝醇类,在医药方面有实用性.而且谷维素来源广、产量大,并且价格适中,所以该法具有一定的工业化生产价值. 1.2 阿魏酸的生物合成方法 生物合成法是用几种微生物(如Arthrobac ter globiformis)的变种,可以将丁香油中提取得到的丁子香 酚肉桂酸酯转化为阿魏酸[7],合成反应见式(2). 生物合成法是一种清洁有效的合成方法,符合药物合成的发展趋势,但阿魏酸的生物合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探索出能够大量生产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健康安全教案:戴戴小手套

幼儿园教案(小班健康安全) 备课人:

【精品文档】 小班健康:戴戴小手套 教案编号:0731 活动目标1.感知手套的基本特征,学习戴手套的方法。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戴小手套的图片若干。2.事先收集好人手一份不同花纹、不同颜色的手套。教师用手套若干。3.人手一个小盒子。4.幼儿围坐成双半圆形。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师:最近的天气越来越冷了,那小手冷了怎么办呀?应该戴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些手套,你喜欢哪一种手套?为什么?1.请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套。2.组织幼儿说说自己选择的手套是什么颜色、什么花纹等。二、练习匹配手套。师:这里的每一种手套都只有一只,它们想找自己的好朋友。请你们帮小手套找一找,把它的好朋友请到小手套的旁边。1.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手套,请幼儿观察每个手套的花纹,手指的颜色。2.组织幼儿利用连线的方法,帮助手套找到另一个手套。三、学习戴手套。1.幼儿尝试戴手套。师:你们想不想也和小手套做朋友?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副五指手套,请你们拿出小手套戴一戴。2.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师:刚才你们戴手套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 3.教师示范讲解,共同练习戴手套。师:宝宝们!小手套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了,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学一学怎样戴手套吧!出示戴手套的示范步骤图示。教师讲解其中的方法:先看一下手套的手背和手心,有图案和装饰的一面戴在手背上,另一面没有图案的戴在手心里。把手套放在手背上对一对,这是大拇指的家,这是食指的家,这是中指的家,还有无名指和小指的家。1.组织幼儿说说自己戴上手套感觉怎么样?我们的手指变得更加暖和了,摸上去软软的,很舒服了。2.为什么要戴手套?使幼儿知道天气冷了,带上手套会使小手不再很冷。手套能保护自己的小手。四、教师小结宝宝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自己戴小手套的方法,其实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小手套,等下课的时候我们再和好朋友一起来戴一戴、试一试。看谁本领最最大。好吗?

影响馒头面团发酵性能的因素研究

第27卷第3期2006年6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 V01.27.No.3 Jun.2006 文章编号:1673—2383(2006)03-0021--05 影响馒头面团发酵性能的因素研究 周显青,张玉荣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对馒头面团发酵性能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的酵母、不同品质的小麦粉、加水量、加糖量和加酶量均对馒头面团的发酵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总体上说,湿面筋含量及揉和性能适中的小麦粉其面团的发酵性能较好;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加水量、适当的加糖量(3%)和适量添加复合酶(0.5%),均可改善面团的发酵性能,而添加a.淀粉酶对馒头面团的发酵性能没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小麦粉;馒头面团;发酵性能 中图分类号:TS201.1文献标识码:B 0前言 馒头是将小麦粉、水和酵母等原料混合、揉制成面团,再进行发酵、成型、醒发和汽蒸制成的食品.在我国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东方面包”雅称,尤其在我国北方的膳食结构中非常普及¨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主食品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馒头已经由家庭制作走向规模化生产,对它的色、香、味及口感均有极高的要求.馒头生产过程中,面团发酵为关键环节之一[3吲.目前,已有大量科技人员对影响馒头品质的各类因素作了全面的研究,但国内对面团发酵的研究较少【6引,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包上【8圳,其面团的调制、发酵工艺及要求与馒头不同.本研究就小麦粉品质、酵母、加水量及糖、酶(复合酶和a.淀粉酶)的添加量等多因素对馒头面团发酵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原料 7个小麦粉样品,F1、F2、F3来自郑州海嘉面粉有限公司,F4、F5来自浙江富阳面粉厂,F6、F7来自 收稿日期:2005-12-30 作者简介:周显青(1964一),男,江西吉水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谷物科学及产后加工与利用研究.北京古船面粉集团.3个不同品牌的活性干酵母A、B、C和白糖均为市售;a一淀粉酶和复合酶均由法国GISlLBROCADES提供,其中a一淀粉酶:活性为3000SKB/g,配成2.5×10’3g/mL供使用;复合酶为大麦芽粉. 1.2主要仪器与设备 面团发酵性能测定仪,实验室自制;302A型调温调湿箱,上海实验仪器厂;GW一03型电热干燥箱,长沙仪器仪表厂;布拉班德粉质仪,德国产.1.3主要实验方法 1.3.1小麦粉品质及其面团揉和性能测定1.3.1.1水分 参照GB5497—85方法进行测定. 1.3.1.2灰分 参照GB5505-85方法进行测定.1.3.1.3湿面筋含量 参照GB5506-85方法进行测定. 1.3.1.4小麦粉吸水率和面团揉和性能 参照IS05530一卜1988方法进行测定.1.3.2面团发酵性能的测定 称取O.05g酵母,加至和面钵中,用移液管量取2.5mL水(30℃),用玻棒搅拌酵母,待酵母完全溶解后,称量5.0g小麦粉,加入和面钵中,和制3min,迅速将揉好的面团置于25mL刻度试管中,用小塞子压实压平,橡皮塞密封,再置于面团发酵性能测定仪上(见图1),温度控制在30℃±1oC,每10min记下面团产气量和膨胀体积, 万方数据

正确认识腐植酸和黄腐酸的作用修订稿

正确认识腐植酸和黄腐 酸的作用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腐植酸和黄腐酸的作用? 腐植酸中的官能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能给出活泼氢离子,故腐植酸表现出弱酸性和化学反应性,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络(螯)合作用。腐植酸的醌基、羧基和酚羟基结构使其具有生物活性。 腐植酸在农业上的“五大作用”(改良土壤、增效、刺激生长、增强抗逆和改善品质)一直指导着腐植酸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进步。 黄腐酸是使用范围较广、经济效益较高的腐植酸类产品,至今在植物生长剂、抗逆剂、流体肥料、医药制剂、化妆品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市场和竞争优势。 黄腐酸在农业上的“四剂功能”(抗旱剂、生长调节剂、缓释增效剂和化学元素络合剂)堪称经典,作为抗旱剂可谓独树一帜。 与腐植酸和黄腐酸有关的新材料开发腐植酸因其有着绿色、环保、有机的特性,新材料开发潜力巨大。针对肥料而言,腐植酸可以为复合材料(大中小分子),可以为功能材料(提氮、活磷、促钾),可以为抗逆材料(如植物抗旱、抗寒、抗涝、抗病虫害等),可以为络(螯)合材料,可以为专用材料,不一而足。 黄腐酸是腐植酸中的水溶性部分,由于分子量小(数均分子量为1032;有的200~300),酸性基团多、溶解好、用途广泛。国内常见的两种黄腐酸提取方法为离子交换树脂法和硫酸-丙酮法。针对肥料而言,黄腐酸

可以为精细化材料(如小分子、高活性、高含量),可以为抗逆材料(如植物抗旱、抗寒、抗涝、抗病虫害等),可以为络(螯)合材料,可以为专用材料等。 用科学态度指导水溶性腐植酸肥料的开发目前,很多新技术应用到腐植酸提取、制备工艺中,如超声波、光辐射、微波提取技术,提升了水溶性腐植酸及其产品的工艺水平,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们必须以正向结合的思想为指导,以统筹、协调、集成的方法,将水溶性腐植酸和水溶性腐植酸肥料做深、做细。 黄腐酸和腐殖酸的区别 腐殖酸分为棕腐酸,黄腐酸、褐腐酸等几种。。。。。。 黄腐酸钾是一种高效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本品能刺激作物快生根,多生根、健壮生长,增加叶绿素、Vc含量和含糖量,起到抗旱、抗寒、抗病能力,还是一种优质的价格低廉的络合剂。该品全水溶、耐酸碱、抗二价离子,可与多种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共溶复配,不絮沉。用做叶面肥、有机肥、冲施肥或有机肥的主剂或添加剂。 一、黄腐酸钾的外观及主要技术指标 黄腐酸钾外观为棕黄色特细粉末,略有焦糖味,速溶全溶无残渣,细度<120目,水可溶物>%,水溶性黄腐酸>50%,氧化钾%氮3%磷% 粗蛋白含量%氨基酸%,以及大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肌醇、多糖等,PH在5-6之间,其活性是天然腐殖酸的10倍,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菌体蛋白、核酸、表面活性物及促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物质)等。本品抗酸碱、抗氧化、对二价阳离子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因此可与Fe、Cu、Zn、Mn、Ca等金属离子形成有机螯合微量元素,可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和利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做好面包的关键之首是和面发酵。本文就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一些看法。 1.为什么面粉在和面发酵前必须过筛牽面粉在贮运保管过程中,可能混入杂质或产生结块现象,过筛可以消除杂质,打碎团块,并起到调节粉温作用,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 2.为什么面团搅拌是制作面包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牽 制作面包第一个过程就是“和面”,即将面粉、酵母、水和其他辅料通过“搅拌”调制成面团。搅拌是面包制作中的关键步骤。 (1)所有原料通过搅拌得到了充分混合,成为完全均匀的混合物。 (2)搅拌能使面粉充分吸水,加速面筋的形成。当面粉与水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时,水湿润面粉颗粒的表面部分,形成一层较韧的膜,如不搅拌,面粉颗粒的中心部分很难受到水的湿润,而使面筋形成困难。水在面粉颗粒表面分布越均匀,则进入颗粒部的速度越快。因此通过搅拌,使水迅速布满面粉颗粒表面,这样所有面粉在短时间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加快形成面筋。 (3)搅拌的时间会影响面团的质量:假如搅拌姿势正常,时间适度,那么形成的面筋能达到最佳状态,面团既有一定的弹性又有一定的延展性,为制成松软可口的面包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搅拌不足,则面筋不能充分扩展,没有良好弹性和延伸性,不能保留发酵过程中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无法使面筋软化,故做出的面包体积小,部组织粗糙。如果搅拌过度,则面团过分湿润,粘手,整形操作十分困难,面团搓圆后无法挺立,而是向四周流淌。烤出的面包无法保留膨胀的气体而造成体积过小,部有较多大孔洞,组织粗糙,品质很差。 3.怎样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牽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一般凭感官确定。搅拌适度的面团,能用双手拉展成一像玻璃纸那样的薄膜,整个薄膜分布均匀而光滑。把面团放在发酵缸中,用手触摸其顶部感觉到有粘性,但离开面团不会粘手,面团表面的手指痕迹会很快消失。 4.影响面团发酵有哪些因素牽要在规定时间做出面包,必须掌握面包发酵速度。一般来说,影响面包发酵速度的因素有5个:酵母的质量和用量、室温度、水温、盐和糖的加入量以及面团含水量。 (1)酵母的质量和用量:酵母用量多,发酵速度快;酵母用量少,发酵速度慢。酵母质量对发酵也有很大影响,保管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的酵母,色泽较深,发酵力降低,发酵速度减慢。 (2)室温度:面团发酵场所的室温度高,发酵速度快;室温度低,发酵速度慢。 (3)水温:在常温下采用40℃左右的温水合面,制成面团温度为27℃左右,最适宜酵母繁殖。水温过高,酵母易被烫死;水温过低,酵母繁殖较慢。大热天,室温比较高,为避免发酵速度过快,就采用冷水和面。 (4)盐和糖的加入量:少量的盐对酵母生长发育是有利的,过

近十年腐植酸应用研究综述_李威

专题评述 近十年腐植酸应用研究综述 李 威 邹立壮 朱书全 钱芬芬 (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综述了近十年腐植酸应用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其在农业、园林业、工业、环境工程、医药卫生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腐植酸基保水剂,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关键词:腐植酸 进展 保水剂 中图分类号:TQ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12(2006)03-0003-06 The General Statement on Humic Acid Application in Recent Ten Years Li Wei, Zou Lizhuang, Zhu Shuquan, Qian Fenfen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It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humic acid application in recent ten years, and introduces the achievements made on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industr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euticals etc., and absorbents of humic and acrylamide is introduced stressly.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humic acid is also prospected. Key words: humic acid; progress; superabsorbent polymer 腐植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河流、海洋中。自然界中的泥炭、褐煤和风化煤中含有丰富的腐植酸[1,2]。它是影响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潜在的、可大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有机资源[3]。近些年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腐植酸的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使得腐植酸类物质在农业、园林业、畜牧业、养殖业、医药卫生、工业、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都有了新的进展。 1 腐植酸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1 制造腐植酸类肥料 腐植酸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开发利用是最多的,也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展腐植酸综合利用的初衷,目的是为了缓解当时化肥总量不足的困难[4,5]。实践证明,腐植酸对西红柿、棉花、葡萄等作物的生长具有类似于荷尔蒙的刺激作用[6]。目前,腐植酸已成为农业上应用的抗旱剂、叶面肥、调整剂及复配产品的主要成分[7]。 1.1.1 制造腐植酸类液肥 腐植酸喷洒在叶面上后,能使叶面气孔缩小,减少水分蒸腾,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腐植酸已主要作为植物调整剂用于叶面肥的组分,在农业上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4]。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华硕828”、广东的“叶面宝”、北京的“万得福”、保定的“万家宝”和河北的“高美施”等叶面肥均属此列。自1997年12月至2001年7月,在我国农业部登记的各种形式的叶面肥生产企业已有53家。白燕等[8]利用改性泥炭提取出的腐植酸,溶于水后加入常量、微量元素配制成的液体肥料,在蔬菜上施用后能改善蔬菜品质,增加产量20%左右。关敏等[9]在腐植酸溶液中复配NPK常量元素和络合铜、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制成的腐植酸植物营养液具有改良土壤、对氮磷钾肥增效、刺激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优点。 生物技术如能充分利用黄腐酸分子量小、生物活性高、水溶性好、抗硬水能力强以及螯合能力强等特点,制成生物技术黄腐酸微肥,既能补充农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又能发挥黄腐酸对植物的生长调节作用[10,11],比传统腐植酸类叶面肥具有更优异的提高作物微量元素吸收率、增强抗病性和抗硬水能力强等特点。因此研究开发此类液体微肥对农业节水及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均有着重要意义。

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6998114.html, 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作者:汪秋安李兴徐雨汪钢强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6期 摘要:阿魏酸及其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本论文以廉价易得的香兰素为原料,经克脑文盖尔(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阿魏酸(1).然后以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阿魏酸分别与8种芳香胺反应合成了8种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2-9.其中7和8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所合成的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便、收率较高. 关键词:阿魏酸;阿魏酸酰胺;合成;结构表征 中图分类号:O622.5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Ferulic acid and ferulamides are a class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derivatives with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 Ferulic acid (1) was synthesized from vanillin through Knoevenagel reaction. Then, a series of ferulamides (2-9)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reaction of ferulic acid with amines using DCC as dehydrating agent and DMAP as the catalyst. Compounds 7 and 8 are new compounds. The structures of all synthetic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MR、MS and IR spectra. This synthetic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availability of starting materials, simple operation and high yield. Key words:ferulic acid; ferulamides; synthesis;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阿魏酸(ferulic acid, FA)化学名为4-羟基-3-甲氧基苯丙烯酸,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酚酸,在细胞壁中与多糖和蛋白质结合成细胞壁的骨架,广泛存在于川芎、当归、红花、升麻、木贼和阿魏等中草药中,常作为中药成份及其制剂中定性定量的化学指标用于评价和控制制剂的质量.阿魏酸的药理活性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1]、抗癌和抗突变[2]、增强免疫[3]、对心血管系统[4]的作用等,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保健品、化妆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 Lee等[5]发现阿魏酸酰胺类天然产物在U937细胞中抑制依托泊苷诱导细胞凋 亡.Nesterenko等[6]设计合成的一系列阿魏酸酰胺衍生物能诱导U937和HL60凋亡.Okombi等[7]将阿魏酸与胺、氨基酸和杂环中的氨基反应生成了具有抑制人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作用的 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Jung等[8]合成了具有抗氧化作用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此外,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还具有降血压[9]、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10]和促进胰岛素分泌[11]等药理活性.为了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