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战场

北非战场
北非战场

突尼斯战役

1942年7月,英美首脑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并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火炬”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9月下旬,美英两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伦敦确定了实施“火炬”作战计划的细节,决定两国军队于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再待机与北非的英军协同作战,消灭在北非的德意部队。

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军队共13个师,分别编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特谴队。西部特谴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从美国本土出发,横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登陆;中部特谴队和东部特谴队分别由美军弗雷登道尔少将和赖德少将指挥,从英国出发,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实施登陆。

1942年11月8日,10余万美英联军分乘664艘军舰和运输船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登陆。联军仅仅受到了法国人的轻微抵抗,11月11日,正在北非视察的法军总司令、海军上将达尔朗宣布脱离维希政府,命令法军停火,并加入了联军。盟军登陆成功后,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即继续向东推进,以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

希特勒对盟军的登陆行动虽然毫无准备,但他迅速就作出了反应。他命令占领维希法国,同时用运输机将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往突尼斯。10月10日,德军抢占了突尼斯。1942年12月9日,希特勒将在突尼斯的德意部队编为第5装甲集团军,并任命阿尼姆上将为司令。通过不断的增援,第5集团军逐渐扩大到辖德军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步兵师及3个意大利步兵师的规模。阿尼姆在突尼斯的北部山地建立了一条防线,并逐渐向南推进,以对抗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的推进。

12月26日,在阿拉曼会战中失利的隆美尔率非洲装甲集团军的7.8万人(其中德军3万人)和130多辆坦克撤退到利比亚与突尼斯南部交界的马雷特防线,靠近了阿尼姆的部队。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在巩固了新阵地之后,即回国治病。他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也将更名为意大利第1集团军,由意大利的梅塞元帅任司令。

1943年1月14日,英美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决定在北非战场设立战区,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为副总司令。北非盟军整编为第18集团军群,下辖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蒙哥马利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弗雷登道尔指挥的美第2军和部分法军。亚历山大任集团军群司令,统一指挥盟军在北非的全部地面部队。

隆美尔在离任前,已敏锐地察觉到出现新的战斗机会。当时位于隆美尔部队正面的英第8集团军尚未对马雷特防线构成威胁,蒙哥马利在攻占的黎波里后,就忙于重开的黎波里港,要发动一场新的攻势还需准备一段时间。而位于西面的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和弗雷登道尔指挥的美第2

军却威胁着他的后方。隆美尔决心利用位于两股敌军之间的中心地位,先以背面包抄奇袭方式击溃他后面的盟军,然后调头对付蒙哥马利。这是一个出色的计划,但在实施时却遇到困难,德第5装甲集团军不归隆美尔指挥,而隆美尔与阿尼姆的配合又不协调。

隆美尔的进攻计划被盟军破获,但他们却搞错了德军的主攻地点,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和英第1集团军司令部都认为敌军的进攻地点是在丰杜克附近。为此,盟军在丰杜克后面部署了重兵。

1943年2月14日,德意军发起了代号为“春风”行动的进攻。北面阿尼姆的第5集团军从弗德山口向美第2军阵地发起主攻,德第10和第21

装甲师两面夹击,重创美第1装甲师,攻占了锡迪布齐德。15日,南面隆美尔部队也攻占了加夫萨,向费里亚纳进逼。17日,隆美尔进占了费里亚纳。

隆美尔计划从费里亚纳挥戈西北,向阿尔及利亚的特贝萨挺进,以切断英美盟军的交通线,从而把战术性胜利发展为战略性胜利。不过,他虽然得到了在罗马的德南线总司令凯塞林的支持,却得不到阿尼姆的合作,阿尼姆控制了装甲部队。经过妥协,隆美尔虽然获得了第10和第21装甲师的指挥权,但却不得不首先进攻东北面的勒凯夫。这样,隆美尔面对的是英美盟军的正面而不是背后。隆美尔不由得火冒三丈。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离敌人战线近得不能再近,势必使我们去攻打强大的敌人后备军。”

2月19日凌晨2时30分,隆美尔开始向勒凯夫方向攻击前进。2月20日,隆美尔攻占了卡塞林隘口,接着向勒凯夫南面的塔拉推进。但隆美尔没能攻下塔拉,他的攻势被盟军的增援兵力阻止了。到2月22日,隆美尔停止了攻击,下令部队撤退。隆美尔的进攻作为一次“目标有限”的出击,可说是战果辉煌。但他未能实现迫使盟军撤出突尼斯的战略目标,尽管这一目标似乎十分接近了。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如果隆美尔从一开始就主持这次战役而不受牵制就进攻特贝萨的话,这样一个目标也许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能迅速夺取拥有大量补给储备的美军那个基地和中心机场,那会使盟国部队不再可能守住他们在突尼斯的阵地。”

隆美尔的进攻使美军遭受了重大损失。美第2军3万人中有3000人阵亡,4000人被俘,260辆坦克被毁或被缴获,这是美军在北非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蒙羞受辱的艾森豪威尔撤换了弗雷登道尔,任命勇猛善战的巴顿少将出任美第2军军长。巴顿早就渴望能与隆美尔交手,他说:“对他的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个战役,自认对他了如指掌。我平生的愿望就是与他捉对厮杀。”

2月23日,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新组建的非洲装甲集团军群司令,统一指挥阿尼姆的第5装甲集团军和梅塞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原隆美尔的非洲装甲集团军)。隆美尔获得新权力后,决定不等蒙哥马利来攻,即抢先向他发动攻击。然而,蒙哥马利从密码破译机获的的情报中掌握了隆美

尔这次进攻的方向和确切时间,遂从海岸把大炮和部队调到隆美尔选择为突破口的南部地带,集结了进近4个师的兵力、400辆坦克、350门大炮和470门反坦克炮于梅德宁附近,建立了一道严密的防线。

3月6日凌晨,隆美尔以3个半装甲师的160辆坦克(比1个装甲师本应拥有的还要少),在200门大炮和1万名步兵的支持下,向梅德宁发起进攻。上午8时,当德军装甲部队推进到离梅德宁约15公里的一座山脊上时,遭到了蒙哥马利部署的近500门反坦克炮的猛烈轰击。到中午时分,德军装甲部队仍无力向前突破。英军俘虏和侦察营缴获的文件证实,蒙哥马利事先就对隆美尔的行动计划的每一细节了如指掌。下午5点,隆美尔下令取消了这次进攻。160辆坦克损失了50辆。他哀叹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没能使敌人措手不及,所以这次行动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蒙哥马利向马雷特防线缓慢逼近,盟军控制了制空和制海权,德意部队缺乏补给和增援兵力。隆美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已频于绝境,继续留在突尼斯等于自杀,他向希特勒提出了撤兵返回欧洲的计划,但为希特勒所拒绝。3月9日,隆美尔心灰意冷地告病回国休假,永远离开了北非,阿尼姆接过了指挥权。一心想与隆美尔较量的巴顿闻讯,大失所望。

3月20日,蒙哥马利指挥英第8集团军进攻马雷特防线,巴顿指挥的美第2军也于3天前从西南进攻马雷特防线的后方。3月26日,梅塞被迫率意大利第1集团军从马雷特防线向北撤退。4月6日,蒙哥马利突破加贝斯隘口,并于4月8日与从加夫萨东进的巴顿会师。4月10日,英第8集团军又占领了斯法克斯。到4月中旬,盟军完成了对德意军的合围。隆美尔的继任阿尼姆率非洲装甲集团群共14个师20多万人退守突尼斯北部,他的3个装甲师仅剩下120余辆坦克,作战物资异常匮乏,没有补给。而亚历山大的第18集团军群共有20个师30万人的部队,拥有1400辆坦克和1000多门火炮。制空和制海权也掌握在盟军手中。

4月16日,亚历山大下达了代号为“铁匠”的总攻令,要求部队沿整个弧行战线强攻退守的德意部队。安德森的英第1集团军担任主攻,突入敌军的中央防线,直取突尼斯城;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在南面,对敌军左翼发动攻击;布莱德雷的美第2军在北面,打击敌军右翼,以夺取比塞大港为目标;法第19军在蒙哥马利左侧和安德森右侧伺机参加攻击而扩大战果。

4月19日下午9时30分,蒙哥马利首先在南面发动攻击。4月22日,安德森指挥英第1集团军在中央战线发起主攻,阿尼姆集中其装甲兵力的大部分来进行激烈抵抗,英第1集团军进展缓慢。亚历山大遂从蒙哥马利那里调来第7装甲师、第4印度步兵师和201警卫旅给安德森,以增强英第1集团军的打击兵力。5月6日,在400门火炮和战术空军的支援下,英第1集团军全力猛攻,德意部队终于招架不住,向后溃退。同时,在美第2军的不断压迫下,在北面的德意军防线也开始向内凹入。5月7日,安德森

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攻入了突尼斯城,接着不久,布莱德雷指挥的美第2

军也攻占了比塞大港。以后的情形,英国人莫尔希德在其《非洲的末日》

中说:“德国人已经完全吓慌了,当他们看到英国人的坦克扬长而过,简

直感到手脚无措。德军将领已经无法下达命令,因为他已经与其部下丧失

了联系。在恐惧之中,德军纷纷奔向滩头,但他们发现既无船只,又无飞机,于是军队就完全崩溃了。”

5月13日,阿泥姆上将和梅塞元帅相继向盟军投降,约10万德军、15万意军被俘,只有633人从海上逃走。突尼斯会战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了。

经过2年零8个月的拉锯战,北非战争至此终告结束。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使地中海航道从此畅通,为下一步通过西西里岛重返欧洲创造了条件。

\突尼斯战役(Tunisia Campaign)

编辑本段双方部署

防守突尼斯的“非洲”集团军群(司令阿尼姆上将)辖德坦克第5集团军和意第1集团军,共17个师(德7、意10)和2个旅。其各兵团在以前的战斗中,兵员和技术装备损失惨重。由于英美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英美海军完全控制了地中海,德意军队在补给和补充人员方面困难重重。该集团军群仅得到少量飞机的支援。意大利海军16艘驱逐舰和21艘潜水艇,以及德国22艘潜水艇前来支援。德意军队占据“马雷特”筑垒线既役阵地,固守非洲的最后一个登陆场。

英国亚历山大上将指挥的第18集团军群,下辖英第1、第8集团军和美第2军,共18个师(英12、美4和法2)另2个旅,盟国空军作战飞机3241架和盟国地中海海军(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40艘、扫雷舰23艘、14个小型战斗舰艇区舰队)。盟国远征军总司令美国艾森豪威尔上将任战役总指挥。与德军对比盟军居优势:步兵多1倍、火炮多2倍、坦克多3倍。仅德国潜艇对盟军稍有威胁。突尼斯战役的企图是:英第8集团军在滨海方向上沿马雷特一加贝斯公路实施主要突击,并协同美第2军,歼灭意第1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尔后全部盟军向突尼斯市发展进攻。美第2军向米克纳西和加贝斯湾方向实施辅助突击,插向意第1集团军后方并断其退路。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歼和苏军在几乎整个苏德战场展开冬季攻势所形成的军事政治总形势,以及盟国在兵力上所占之巨大优势,为迅速歼灭突尼斯之敌和结束整个北非战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然而,美英统治集团并未为此作出足够的努力。苏联政府提醒他们对北非军事行动结束日期的屡次更改应加以注意。北非军事行动的拖延导致了德军预备队继续毫无阻碍地从西方向苏德战场调遣。

编辑本段过程

德意非洲集团军群(司令为J.阿尼姆大将,辖德第5装甲集团军、意第1集团军共13个师,130辆坦克、500门火炮、500架飞机)企图依托朗斯托普峰和609高地等突尼斯沿海复杂地形,阻滞盟军进攻。盟军第18集团军群(司令为H.亚历山大上将,辖英第1、第8集团军和美第2军共20个师,1200辆坦克、1500门火炮、3241架飞机)决心以右

翼第8集团军向泰克鲁那和昂菲达维尔实施佯攻,左翼美第2军向比塞大和马特尔方向实施助攻,中路英第1集团军向首府突尼斯实施主攻。战役发起前,盟军海空军已完全封锁突尼斯与意大利之间的海空运输线。

4月19~20日,英第8集团军发起进攻。22日,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开始进攻,遭顽强抵抗,未能占领朗斯托普峰和609高地,仅美第2军左翼第9师有所进展。23~26日,英军经反复争夺占领朗斯托普峰;美第2军屡攻609高地不克。30日,盟军以2个师加强英第1集团军。同日,美军攻占609高地,第9师进抵海岸,威胁德意军侧后。5月6日,盟军经炮火准备后再次发起攻击。德意军退至邦角(今提卜角),企图从海路撤出北非。7日,美第9师占领比塞大;英第1集团军占领首府突尼斯,其左翼于8日占领普罗维尔,与美军会合;其右翼于11日占领整个邦角半岛。德意军因盟国海空军严密封锁,未能撤往意大利。5月13日,阿尼姆率德意军余部投降。此役,盟军全歼北非残敌,俘25万人。北非战局至此结束。

编辑本段结局

经过突尼斯战役,德意“非洲”集团军群被歼。该集团军群在突尼斯损失30多万人,其中被俘约24万人,其中包括德军12.5万人。(一说被俘德军10万人)盟国攻占了地中海的整个北非沿岸,从而保障了地中海交通线的安全,并为进攻西西里岛和亚平宁半岛创造了有利条件。英美军队在突尼斯获得了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突破敌预有准备防御的经验。使用空军重兵支援陆军的进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及北非各
由于宗教和风俗的原因, 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周末不是周六和周日休息,而 是周五、周六休息或周四、周五休息,一周中的其他五天正常上班。伊斯兰教徒 每周五都要做礼拜,因此只休一天的公司会选择周五休息。 此外,因为犹太教的安息日是周六,所以以色列的双休日是周五和周六,只 休一天的公司在周六休息。 地区 中东 国家名 阿联酋 巴林 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阿曼 科威特 埃及 约旦 伊朗 伊拉克 叙利亚 黎巴嫩 国家英文名称 United Arab Emirates Bahrain Qatar Saudi Arabia Oman Kuwait Egypt Jordan Iran Iraq Syria Lebanon 双休日 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的时间 2006 年 9 月 2006 年 9 月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四、 周四、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六、 周日 周六、 约旦河西
2007 年 9 月
巴勒斯坦
Palestine
岸:周五、 周五、 周六
2007 年

加沙: 加沙:周 四、周五
也门 土耳其 阿尔及利亚 突尼斯 北非 摩洛哥 Morocco Yemen Turkey Algeria Tunisia
周四、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周六、 周五、 周六 周五、 周六、 周日 周六、 周六下午 和周日
2009 年 8 月 14 日
利比亚
Libya
周五、 周六 周五、
其他地区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双休日时间表 地区 国家名 巴基斯坦 南亚 孟加拉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 文莱 中亚 哈萨克斯坦 国家英文名称 Pakistan Bangladesh Maldives Malaysia Indonesia Brunei Darussalam Kazakhstan 双休日 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 的时间
周五下午, 周五下午,周日 周五、 周五、周六 周五、周六 周五、 周六、 周六、周日 周六、 周六、周日 周五、 周五、周日 周六、 周六、周日

中亚西亚和北非

中亚西亚和北非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掌握中亚和西亚北非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湖泊)和人文地理特征(居民和经济) 3.能根据中亚的位置及地理特征,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掌握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4、了解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掌握石油的运输路线。 5、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特点。 1.试着描绘50°E、80°E,40°N、50°N。 2.在图中找出与中国接壤的三个中亚国家。 3.找到濒临里海的中亚国家。 4.找出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5.找到天山、帕米尔高原、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知识梳理】 一.位置和范围 二.自然地理特征 1.据上图分析中亚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描述中亚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淡水湖原因。

1、标出图中的经度和纬度。 2、标注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里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波斯湾。 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撒哈拉沙漠 4、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2)据右图列举西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3)据右图分析死海(-400M)的成因,近些年死海面积不 断萎缩,分析其原因。 (4)矿产 二、人文地理特征 (1) 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2)多教,耶路撒冷为______教、_____教、______教三大宗教圣城。 (3)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____ 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__________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阅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以色列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⑶阿以冲突: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外部----大国插手中东事物。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有:①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②耶路撒冷问题。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纷争史,三大宗教圣城。③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叙利亚等国领土。④水源问题。以色列无大河,缺水问题严重,其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水。 三、埃及 1.埃及的人口主要分布位置及其原因? 2.埃及发展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撒哈拉沙漠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约占非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分析撒哈拉沙漠直逼西海岸的原因。

高考地理知识重点:西亚和北非

高考地理知识重点:西亚和北非高考地理知识重点: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士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2)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3)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1)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以阿拉伯人

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是圣城 (2)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大浅多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A油田油管地中海、红海沿岸 C波斯湾日本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一带一路与北非

一带一路与北非 比较优势: 北非地区资源丰富,并且亟需资金投入: 北非地区矿藏种类丰富、储量大,其中原油、磷矿石等是我国所缺乏而需求量极大的战略物资。北非地区作为能源生产重要产区,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其中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为欧佩克(OPEC)组织重要成员。 北非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国土面积大且沙漠地形所占比例也极高,加之太阳辐射高,土地价格低廉,但是由于技术原油,设备和技术条件不够,无法独立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从而被迫采取与其他国家合作开发的模式,因此,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产业在此也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北非地区技术相对落后,但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北非七国(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苏丹、突尼斯)共有约2亿人口,且其中年轻人占相当比例,这些年轻人更青睐先进的、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但这些国家受自身科技水平的制约,无法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老旧、使用时间较长,许多设备都面临更新换代,且规模庞大,这也给我国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北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北隔地中海望欧洲,南接南部非洲,西临大西洋,东有红海。有西北部的直布罗陀海峡扼守地中海与大西洋的通道;东北部的苏伊士运河扼守地中海与红海通道,从而它们联合起来扼守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战略性通道。也是陆上交通亚欧非三洲间的重要中转站,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由于历史原因,北非地区国家从感情上更加青睐与中国合作北非国家都有着被西方国家殖民、压迫和剥削的悲惨历史。 北非七国独立年份和独立前在此殖民国家 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苏丹突尼斯 独立时间1962195219511960195619841956 独立前所 法国英国法国法国法国、西班牙英国法国属国家

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知识清单 一.西亚和北非的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2 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 3 范围 二.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2气候特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分析撒哈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3河流和湖泊 三.西亚和北非的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和宗教⑴人口稠密(阿拉伯人为主)⑵宗教(伊斯兰教为主) ⑶民族风俗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 2 主要物产石油和磷矿两大产油区: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北非撒哈拉沙漠 磷矿: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 3农业生产(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本区的农业生产和分布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 ⑴比较发达的畜牧业⑵灌溉农业⑶地中海沿岸水果业(亚热带水果) 4.本区存在的主要矛盾 ⑴巴勒斯坦问题——民族矛盾⑵耶路撒冷问题——宗教矛盾⑶被占领土问题——领土纠纷 ⑷水源问题——资源纠纷⑸大国的插手(美国) 四埃及 1 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2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3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 5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埃及发展优质长绒棉的有 利条件:①便利的灌溉水源;②肥沃的土壤;③充足的光热 条件;④精心培育),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 游收入

西亚和北非知识详单 一.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 经纬度位置 纬度处于120N-42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西亚和北非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0N以南的低纬地区,热带气候为主 2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 一运:苏伊士运河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 四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流湖〉 [注意]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①古代的“丝绸之路”说明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②现代海陆交通要冲 A、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B、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土耳其海峡 归纳: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欧洲飞往非洲南部必须经过北非上空。伊朗首都德黑兰是重要国际航空中心。 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海运——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西洋;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海上交通要道] (1)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它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2)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3)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的重要航道,霍尔木兹海峡被看作是世界油库的“总阀门”。 (4)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 [重要经纬线] 23°26′N纬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斯旺大坝、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 伯海 40°N纬线穿过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北侧、里海 30°E经线穿过黑海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40°E经线穿过黑海 东侧、麦加 50°E经线穿过里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60°E经线穿 过伊朗、阿拉伯海 3范围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富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也门和塞浦路斯。非阿拉伯国家(8个)连成一片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北非包括:西撒哈拉、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二.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⑴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 西亚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200米以上。著名的高原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土耳其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在高原的边缘有地势较高的山岭耸立,著名的有西亚的兴都库什山,北非的拉特拉斯山,山脉多在1000米以上。 2.平原面积狭小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及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亦称两河平原〉、里海低地。 2.气候 ⑴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1.特点:常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可达200℃以上,以热带为主;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基本上常年不降一滴雨,被称为“无流国”,为干旱地带) 2.成因:本区大部分地区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大沙漠:著名的有北非撒哈拉沙漠,西亚阿拉伯沙漠。 [思考](1)为什么撒哈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从大西洋岸到红海边,北起地中海,南抵苏丹草原。总共面积777万平方千米,占非洲总面积的1/4 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干燥的下沉气流控制,大气比较稳定,加上西岸的寒流,降水更少。另外,这个地区

西亚和北非测试题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西亚和北非 高考学习目标: 1、明确西亚和北非区域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了解本区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民族、宗教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本区的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石油资源的状况 4、了解埃及的自然和经济地理方面的特征 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 一、快速前测: 1、读图、填图 (1)、在图中填注下列经纬线并标注经纬度23°26’N 30°N 40°N,30°E 50°E 60°E (2)、填注: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科威特、埃及土耳其; 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河流; 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右图回答:西亚和北非地区在世界上的地 位非常独特,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2、描述西亚和北非的地形特征 3、分析西亚和北非的气候为什么干燥? 4、读图画出中东地区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并写出经过的海洋和海峡。

二、效果后测: (2008·上海地理)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A 、 B 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1)图 中A 河名称为注入 ;B 河名称为 ,注入 。 (2)A 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 。由于该河下游河 水流速 ,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 。B 河流经 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 价值; 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 资源。 (3)B 河长度不及A 河而流量超过A 河的主要原因是: 。 (4)从降水类型来看,B 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 雨。历史上,A 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生产提供了 与 。A 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 (填写数码),其理由是: 。 2009年高考题36.(36)根据图5和表3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 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 原因.(16分) (2) 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 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世界七大洲各国的分布及概况世界各国划分一览表大全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 亚、东帝汶(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 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 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 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 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 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5)? 中西部: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3)? 东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4)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西亚及北非(中东)

西亚及北非(中东) 一、综合题 1、读某国家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归纳该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 判断该国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3) 推测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丙地为小型盆地,地下水丰富,但含盐量高,试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原因。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了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材料二沙特阿拉伯位置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阿拉伯半岛示意图(图甲),鸟瞰沙特阿拉伯农业区(图乙)和迪拜2010年GDP比重图(图丙)。 材料2: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迪拜快速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1)分析阿拉伯半岛西南部降水量偏多的原因。 (2)简述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简述迪拜迅速崛起的区位优势。 4、随着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落成和“世界第八大奇迹”——棕榈岛工程的兴建,迪拜造就了一个个“地理奇迹”。分析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北非国家社会动荡的原因和走向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北非国家社会动荡的原因和走向以 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目前,利比亚内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世界焦点从日本大地震转向这个一向不是太平的地区。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中东北非国家局势近来相继出现动荡,在很短的时间,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动荡以突尼斯为起点的动荡迅速蔓延到埃及、也门、约旦、巴林、利比亚等国。这样的局势,更很多政府措手不及,持续恶化的局势不仅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地区金融业和旅游业也同时受到重创。同时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大量损失,也殃及我国华侨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要想了解北非国家社会动荡的原因,首先从地理位置看,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北非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因此,气候特别干旱。除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外,其余地区基本上为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这里大部分是沙漠地区,然而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此外,北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与欧洲大陆瑶海相望,南接南部非洲,西临大西洋,东有红海。这里有世界上重要的海峡——直布陀罗海峡,同时还有地中海连接印度洋的桥梁——苏伊士运河。是连接亚欧非三洲间的重要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我们都知道,非洲大陆是个多灾多难的地区,

很早就被殖民者侵略,被殖民历史久远,殖民与侵略严重影响了非洲的发展,直到近代才纷纷独立,但是西方过也没有停止干预非洲国家事务,这里是一个中心点,不管谁控制这个地区,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此外;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北非各 国主要靠石油输出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然而石油带来的利益并不是国民享有的,不像沙特,卡塔尔,迪拜那些国家富的流油,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激化,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加剧,同时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这是北非国家出现动荡的主要原因。其次,国外势力,尤其西方国家的干预,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据报道,还担心基地恐怖组织趁乱渗透,发展自己的势力,也有一定因素。这是外部因素,在世界经济危机下,矛盾激化,演变成北非国家动荡的原因。 目前北非动荡的焦点聚集在利比亚内战上,同时北约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扶植自己的势力,空袭利比亚,说是为了维护人权,这只是幌子。北非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变数,时代在发展,毕竟会学会更多东西,了解更多,武力只是解决一时矛盾,我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非一定会走向民主的道路。首先,北非诸国不同于波斯湾的君主国家和酋长国,也不同于西非、中非的部族统治的所谓民主共和国家。因为他较早接受西方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开发了矿业、旅

《西亚和北非》练习题

《西亚和北非》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读西亚伊朗示意图,回答1~3题。 1.对图中A 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 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B .A 湖周围属热带沙漠气候 C .伊朗实际拥有A 湖的绝大部分区域 D .A 湖及沿岸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2.B 城和C 城纬度相当,但B 城1月均温比 C 城高3℃左右,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 . B 北侧有山地阻挡了寒冷冬季风 B .B 地海拔高冷空气影响不到 C .C 处海拔高 D .B 处晴天多 3.D 湖是时令湖,该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是 A .夏季,降水丰富 B .夏季,冰雪融水量大 C .冬季,降水丰富 D .冬季,蒸发量小 读西亚地区略图,回答4~5题。 4.有关西亚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被“五海”所围绕,受海洋影响明显, 气候温暖湿润 B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发展种植 业的条件优越 C .居民为白种人,且均为阿拉伯人,故有 “阿拉伯世界”之称 D .气候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农业中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5.有关本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①是土耳其,它是一个跨洲的国家, 有世界著名的跨洲城市 B .图中②是西奈半岛,它属于沙特阿拉伯 C .图中③是阿富汗,首都是德黑兰 D .图中④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该国有世界著名的宗教城市 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被誉为“五海三洲之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材料中的“五海”指里海、地中海、红海,另外的两个水域是指 A .阿拉伯海、黑海 B .爱琴海、死海 C .死海、黑海 D .北海、阿拉伯海 7.西亚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该地区石油运输销往西欧过程中要经过多个海峡(或运河),下面哪个海峡(或运河)不在此列 A .直布罗陀海峡 B .曼德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巴拿马运河 读右侧“西亚两河流域分布图”,回答8~10题。 8.图中河流注入的海域是( ) A .里海 B .死海 C .波斯湾 D .地中海 9.伊拉克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形多山,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10.图中摩苏尔城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 A .沿河、沿海的位置 B .丰富的石油资 C .便利的管道运输 D .活跃的宗教活动 读“沙特阿拉伯铁路规划全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图中铁路走向的因素是( ) ①资源 ②宗教 ③河流 ④地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地带,其石油出口线路走向正确的是 A .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巴拿马运河-日本 B .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红海-美国 C .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曼德海峡-西欧 D .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 13. “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

西亚与北非

第六讲西亚与北非 主备人:水新明辅备人:鲍祥耿磊 一.考纲要求 1.西亚与北非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城市。 2.西亚的主要区域特征,埃及的地理特征。 3.熟悉区域热点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备考方向 利用经纬网或国家轮廓及重要地理事物来进行区域定位,然后考查该区域的具体地理知识,特别是中东的地理位置和石油问题,伊拉克问题巴以冲突等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相关知识应是我们备考的重点。 三.教学重点 1.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石油还是运输路线 3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 4.西亚和北非气候干热的原因 5探讨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热点地区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1中东的地理位置 2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法讲解法 六.教学用具 “西亚与北非”地理教学挂图 七.教学过程 一西亚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第二环节: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教师首先提问:西亚的位置、范围?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一)西亚地自然地理特征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五海三洲之地: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正好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 海(内陆湖)之间,所以,又称为“五海之地”。 ?(2)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 ?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到达地中海东岸或小亚细亚半岛,再通到欧洲去的路线。?(3)现在交通枢纽。 ?西亚除有铁路、公路以及国际航空线联结亚洲其他地区、欧洲和非洲。 ?(4)控制着海上交通要冲。 ?其中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达达尼尔海、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 斯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地,使其成为西方国家长期争夺的对象。 ?(5) 战争不断的“中东”地区: ?通常把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统称为“中东”。所谓“近东”、“中东”、“远东”,是欧洲人 以欧洲为中心,根据距离欧洲的远近对亚洲各地区的称呼。它们之间,特别是中东和近东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2、西亚的地形特征? 地形:高原为主、平原狭小、世界最低

高中地理知识点题库 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国家GZDL588

1. 关于非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势西高东低 C.非洲大陆地势和亚洲相似,中部高,四周低 D.非洲大陆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答案:A 解析: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2. 在非洲赤道横穿的大高原是( ) A.埃塞俄比亚高原B.西非高原C.东非高原D.南非高原 答案:C 解析:东非高原是非洲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有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湖泊。因而,东非高原有“湖泊高原”之称。属热带草原气候。农业较发达。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3. 关于非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 B.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 C.非洲东部热带季风气候显著 D.非洲东北部和东南部地中海气候明显 答案:B 解析:(1)非洲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带呈明显对称分布。有“热带大陆”之称。(2)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年降水多在200毫米以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为主的气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3)非洲的气候类型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大致对称。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4. 下列关于埃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领土包括亚洲的西奈半岛 B.全国最大的海港是苏伊士港 C.地下水是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 D.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大金字塔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答案:A 解析: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的领土。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由于几千年来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土壤,在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走廊”。现在,90%的埃及人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有人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开罗,最大的海港是亚历山大。大金字塔位于开罗附近,在撒哈拉沙漠的东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5. 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 南非高原一片葱绿 C. 刚果盆地寒冷干燥 D. 开普敦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D 解析: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当地的夏季。尼罗河的水源主要来自东非高原,夏季为其汛期。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南非草原为旱季,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且位于南半

中东、北非局势的分析与思考

中东、北非局势的分析与思考 会计109B 2010936320 蔡晓真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动乱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动乱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

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西亚与北非气候、西亚与北非水文

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西亚与北非气候、西亚与 北非水文 气候:干、旱、热---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西亚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几乎全年都是夏天,炎热干燥。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在冬季吹西风时,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少雨,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伊朗高原海拔较高,距海较远,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亚气候干热的主要原因分析: (1)本区处于12N~42N,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绝大部分处干30?N以南的低纬地区,这是造成本区气温高的主要原因。 (2)地形结构: 阿拉伯半岛,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气候的于旱性。 红海虽处干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之间,但其面积小,海洋水汽影响少。 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虽濒临海洋,但周围被山脉环绕(大高加索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扎格罗斯山脉),地形闭塞,阻挡了海洋湿润空气的进入。 (3)大气环流形势: 本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1月,本区大部分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稳定少雨,此

时.虽然地中海地区受西风控制,气旋活动频繁,降水较多,但范围较小,仅限于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沿岸地带; 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地中海地区,本区受自陆到海的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湿度低,降水很少,所以,西亚气候干热。 水文:地表径流稀少,淡水稀缺 (1)西亚的内流区和无流区面积大 西亚的内流区和无流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75%。内流河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或地下水补给才能有水。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七个国家由于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被称为“无流国”。只有地中海沿岸在冬季吹西风时,降水较多。水源缺乏成为该地区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水源比较充足的河谷地带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农业比较发达,如两河流域。 (2)西亚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 利用非常规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发挥市场价格的作用等。 ①利用非常规水资源:主要是利用脱盐水、废水和污水。 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主要推广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在荒漠上发展灌溉农业,举世瞩目。 ③发挥市场价格的作用:收入较高的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

(完整word版)《西亚和北非》练习题

《西亚和北非》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 读西亚伊朗示意图,回答1~3题。 1.对图中A湖的描述正确的是 A.A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B.A湖周围属热带沙漠气候 C.伊朗实际拥有A湖的绝大部分区域 D.A湖及沿岸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2.B城和C城纬度相当,但B城1月均温比 C城高3℃左右,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B北侧有山地阻挡了寒冷冬季风 B.B地海拔高冷空气影响不到 C.C处海拔高D.B处晴天多 3.D湖是时令湖,该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是 A.夏季,降水丰富B.夏季,冰雪融水量大 C.冬季,降水丰富 D.冬季,蒸发量小 读西亚地区略图,回答4~5题。 4.有关西亚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五海”所围绕,受海洋影响明显, 气候温暖湿润 B.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发展种植 业的条件优越 C.居民为白种人,且均为阿拉伯人,故有 “阿拉伯世界”之称 D.气候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农业中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5.有关本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是土耳其,它是一个跨洲的国家, 有世界著名的跨洲城市 B.图中②是西奈半岛,它属于沙特阿拉伯 C.图中③是阿富汗,首都是德黑兰D.图中④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该国有世界著名的宗教城市 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被誉为“五海三洲之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材料中的“五海”指里海、地中海、红海,另外的两个水域是指 A.阿拉伯海、黑海 B.爱琴海、死海 C.死海、黑海 D.北海、阿拉伯海7.西亚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该地区石油运输销往西欧过程中要经过多个海峡(或运河),下面哪个海峡(或运河)不在此列 A.直布罗陀海峡 B.曼德海峡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读右侧“西亚两河流域分布图”,回答8~10题。 8.图中河流注入的海域是() A.里海 B.死海 C.波斯湾 D.地中海 9.伊拉克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形多山,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10.图中摩苏尔城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沿河、沿海的位置B.丰富的石油资 C.便利的管道运输D.活跃的宗教活动 读“沙特阿拉伯铁路规划全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图中铁路走向的因素是() ①资源②宗教③河流④地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地带,其石油出口线路走向正确的是A.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巴拿马运河-日本 B.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红海-美国 C.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曼德海峡-西欧 D.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 13.“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西亚和北非(涵盖所有高考知识点)

西亚和北非 一.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位置 纬度处于120N-42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西亚和北非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0N 以南的低纬地区,热带气候为主 ⑵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 一运:苏伊士运河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 四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流湖〉 [注意]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①古代的“丝绸之路”说明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②现代海陆交通要冲 A、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归纳: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欧洲飞往非洲南部必须经过北非上空。伊朗首都德黑兰是重要国际航空中心。 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海运——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西洋;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海上交通要道] (1)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它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2)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3)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的重要航道,霍尔木兹海峡被看作是世界油库的“总阀门”。 (4)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 [重要经纬线] 23°26′N纬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斯旺大坝、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40°N纬线穿过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北侧、里海 30°E经线穿过黑海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40°E经线穿过黑海东侧、麦加 50°E经线穿过里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60°E经线穿过伊朗、阿拉伯海 2.范围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富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也门和塞浦路斯。非阿拉伯国家(8个)连成一片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北非包括:西撒哈拉、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西亚读图识记] ①主要国家(石油、战争),沙特、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卡塔尔首都,伊拉克的邻国;②阿拉伯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高原)、伊朗高原、两河平原、河流;③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五海;④4.北回归线 [北非读图识记]①五国;②北回归线;③运河、海峡、地中海、红海 二.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和河流 ⑴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 西亚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200米以上。著名的高原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土耳其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在高原的边缘有地势较高的山岭耸立,著名的有西亚的兴都库什山,北非的拉特拉斯山,山脉多在1000米以上。 2.平原面积狭小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及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亦称两河平原〉、里海低地。 ⑵河流稀少 1.无流国:沙特、科威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也门、巴林 2.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km)6-10月定期泛滥(中、上游热带草原气候) 3.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尼罗河谷地与三角洲) 两河流域是由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两河汇合后形成的流域地区,两河共同的特点是洪水期含沙量大,历史上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流,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泛滥之后两岸留下的肥沃土壤成为农业耕作的最佳场所。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4.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415米) 位置:位于死海(内陆湖泊)——约旦地沟的最低部,在以色列与约旦交界处

7.西亚和北非知识点

西亚和北非 西亚-[读图识记]1.主要国家(石油、战争),沙特、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卡塔尔首都,伊拉克的邻国;2.阿拉伯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高原)、伊朗高原、两河平原、河流、;3.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五海;4.北回归线 北非-[读图识记]1.五国;2.北回归线;3.运河、海峡、地中海、红海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⑴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⑵高原为主的地形 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等,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⑶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⑴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⑵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⑶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埃及 [读图识记]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弊:①携带泥沙减少,肥力下降。②尼罗河三角洲受到海浪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③河口三角洲土地盐渍化④河口附近渔场消失⑤水库附近频发地震 [注意]中东问题: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